运动学——肩关节实验
合集下载
运动学—肩关节运动学 PPT

屈、伸 内收、外展 内旋、外旋 水平外展、水平内收 环转运动
二、盂肱关节
二、盂肱关节
(一)盂肱关节解剖结构与运动 (二)盂肱关节生物力学----肌肉 (三)盂肱关节生物力学----运动
与动力关系分析
(一)盂肱关节解剖结构与运动
盂肱关节是人体中运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 节
关节盂与肱骨头连接而成的球窝关节。
➢ 屈:0-90° ➢ 伸:0-45°
• 屈/伸
屈伸方式:
闭链运动
引体向上
开链运动
• 屈/伸
关节面运动:凸面在凹面上的运动
➢ 屈:伴随肱骨的运动肱骨头向后(外); ➢ 伸:伴随肱骨的运动肱骨头向前(内)。
• 外展/内收
骨的运动
运动轴:穿越肱骨头中心的----矢状轴; 运动面:冠状面; 运动范围:
下角
肩关节触诊——肩胛骨
肩峰
肩关节触诊——肩胛骨
喙突
肱骨
➢ 冠状面,肱骨头与肱骨干有130°~135°角;
➢ 横断面,肱骨头后倾30°,与肘关节横轴相交 20°~30°。
肱骨头的触诊
3个骨性结构——大结节、小结节、结节 间沟
关肱节骨盂大为结一节上朝窄向下外宽侧的,长构圆成形结凹节面间,沟向的前 下外外壁倾,斜小;结节朝向前侧,成为结节间沟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盂肱关节
近端部分
凹:肩胛骨关节盂;
➢ 凹:盂唇,增加关节盂的深度
远端部分:肱骨
➢ 凸:肱骨头
骨性标志:肩胛骨
肩胛骨
肩关节触诊——肩胛骨
肩胛骨内侧缘 外侧缘
上缘
肩关节触诊——肩胛骨
肩胛冈
肩关节触诊——肩胛骨
二、盂肱关节
二、盂肱关节
(一)盂肱关节解剖结构与运动 (二)盂肱关节生物力学----肌肉 (三)盂肱关节生物力学----运动
与动力关系分析
(一)盂肱关节解剖结构与运动
盂肱关节是人体中运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 节
关节盂与肱骨头连接而成的球窝关节。
➢ 屈:0-90° ➢ 伸:0-45°
• 屈/伸
屈伸方式:
闭链运动
引体向上
开链运动
• 屈/伸
关节面运动:凸面在凹面上的运动
➢ 屈:伴随肱骨的运动肱骨头向后(外); ➢ 伸:伴随肱骨的运动肱骨头向前(内)。
• 外展/内收
骨的运动
运动轴:穿越肱骨头中心的----矢状轴; 运动面:冠状面; 运动范围:
下角
肩关节触诊——肩胛骨
肩峰
肩关节触诊——肩胛骨
喙突
肱骨
➢ 冠状面,肱骨头与肱骨干有130°~135°角;
➢ 横断面,肱骨头后倾30°,与肘关节横轴相交 20°~30°。
肱骨头的触诊
3个骨性结构——大结节、小结节、结节 间沟
关肱节骨盂大为结一节上朝窄向下外宽侧的,长构圆成形结凹节面间,沟向的前 下外外壁倾,斜小;结节朝向前侧,成为结节间沟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盂肱关节
近端部分
凹:肩胛骨关节盂;
➢ 凹:盂唇,增加关节盂的深度
远端部分:肱骨
➢ 凸:肱骨头
骨性标志:肩胛骨
肩胛骨
肩关节触诊——肩胛骨
肩胛骨内侧缘 外侧缘
上缘
肩关节触诊——肩胛骨
肩胛冈
肩关节触诊——肩胛骨
关节运动学肩关节ppt课件

节,包括锁骨内侧端、胸骨 的锁骨面和第一肋的软骨端。 胸锁关节是上肢的基础关节, 它连接骨骼和附件,它是肩 胛带关节中唯一的鞍状关节。
2
2
二、关节
2. 肩锁关节 肩锁关节是一个由锁
骨外侧端和肩胛骨肩峰组成 的关节。肩胛骨的锁骨面面 向内并轻微向上,这样为肩 峰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关节位 置;肩锁关节属平面关节, 关节面有多种形态,不规则。 大多数肩锁关节的关节盘形 状各异,有的缺如。 2
4
(二)运动肩关节作用肌 1、肩关节屈的作用肌 肌拉力线从肩关节冠状轴前方跨越,包括胸大肌锁骨部、 喙肱肌、三角肌前部肌束和肱二头肌。 (1)胸大肌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
第1-6肋软骨 止点:上下部肌纤维扭转180度 换位交叉,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4
近固定收缩,使肩关节屈,内收、旋内和水平屈。远固定 提肋助吸气。
菱形肌对肌肉上抬有部分作用
3
(1)斜方肌 位于颈部和背上部皮下,呈放射状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起点:上项线、枕外隆突、项韧带、第七颈椎和全部胸椎 棘突。 止点:上中下部分别止于
锁骨外侧1/3部分;肩峰 肩胛冈 作用:提升肩胛带,防止 肩胛带负重下降。
3
(2)菱形肌 位于斜方肌中部深层,上部胸椎两侧 结构:肌束从内上向外下斜行, 上部小菱形肌和下部大菱形肌。 起点:第6-7颈椎和1-4胸椎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作用:1)近:上提、下回旋
1
一、骨骼与韧带
7.盂肱关节周围的韧带
①肩袖肌群(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 和关节囊韧带混合成纤维囊,提供了盂肱关节的稳 定性,肱二头肌长头也对盂肱关节起稳定作用。
1
一、骨骼与韧带
②盂肱关节囊韧带由胶原纤维组成,分为上、中、下三 束。盂肱关节囊被喙肱韧带加强。这条韧带从喙突外缘 延伸到肱骨大结节的前面。喙肱韧带和关节囊以及冈上 肌肌腱形成束,从而限制了肩关节的外旋、前屈和后伸。 这条韧带同时也限制了肱骨头向下方移位。
2
2
二、关节
2. 肩锁关节 肩锁关节是一个由锁
骨外侧端和肩胛骨肩峰组成 的关节。肩胛骨的锁骨面面 向内并轻微向上,这样为肩 峰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关节位 置;肩锁关节属平面关节, 关节面有多种形态,不规则。 大多数肩锁关节的关节盘形 状各异,有的缺如。 2
4
(二)运动肩关节作用肌 1、肩关节屈的作用肌 肌拉力线从肩关节冠状轴前方跨越,包括胸大肌锁骨部、 喙肱肌、三角肌前部肌束和肱二头肌。 (1)胸大肌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
第1-6肋软骨 止点:上下部肌纤维扭转180度 换位交叉,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4
近固定收缩,使肩关节屈,内收、旋内和水平屈。远固定 提肋助吸气。
菱形肌对肌肉上抬有部分作用
3
(1)斜方肌 位于颈部和背上部皮下,呈放射状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起点:上项线、枕外隆突、项韧带、第七颈椎和全部胸椎 棘突。 止点:上中下部分别止于
锁骨外侧1/3部分;肩峰 肩胛冈 作用:提升肩胛带,防止 肩胛带负重下降。
3
(2)菱形肌 位于斜方肌中部深层,上部胸椎两侧 结构:肌束从内上向外下斜行, 上部小菱形肌和下部大菱形肌。 起点:第6-7颈椎和1-4胸椎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作用:1)近:上提、下回旋
1
一、骨骼与韧带
7.盂肱关节周围的韧带
①肩袖肌群(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 和关节囊韧带混合成纤维囊,提供了盂肱关节的稳 定性,肱二头肌长头也对盂肱关节起稳定作用。
1
一、骨骼与韧带
②盂肱关节囊韧带由胶原纤维组成,分为上、中、下三 束。盂肱关节囊被喙肱韧带加强。这条韧带从喙突外缘 延伸到肱骨大结节的前面。喙肱韧带和关节囊以及冈上 肌肌腱形成束,从而限制了肩关节的外旋、前屈和后伸。 这条韧带同时也限制了肱骨头向下方移位。
肩关节运动学PPT课件

• 远侧支撑(肩胛骨固定)时,一侧上部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和向 对侧旋转,两侧收缩使头后仰和协助伸脊柱.
• 当臂提高时,产生上旋和外展肩胛骨
斜方肌
• 斜方肌由脊副神经支配;即第11对脑神经的脊髓根和C3-C4; 该肌瘫痪时,产生“塌肩”
• 发展斜方肌力量方法:提拉杠铃耸肩、负重直臂侧上举、拉力 器扩胸等练习,可发展斜方肌力量
八 肩关节运动学
• 肩关节是把臂连接到胸的一组结 构,其功能是使肱骨定位并在空 间运动,它是人体的大关节之一。 在人类的生活、生产劳动中和体 育运动 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 (一)肩关节的功能解剖
• 1、与肩关节有关的骨有锁骨、肩胛骨、肱骨, 并且间接地与胸骨、肋骨、胸椎有关
• 胸骨:在胸廓的前部,从下端的剑突 • 到上端的胸骨柄均可摸到。
解剖颈
外科颈
桡神经沟
桡窝
外上髁 肱骨小头
冠突窝
内上髁 肱骨滑车
鹰嘴窝
尺神经沟
• 2.肩关节的肌肉:包括运动上肢带关节的主要作用肌和运动肩 关节的主要作用肌;
• (1)运动上肢带关节的肌肉: • 主要有背部浅层的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 • 胸部的前锯肌、胸小肌、锁骨下肌。
斜方肌
• 斜方肌:位于颈部及背上部的皮下,为三角形扁肌,两侧相合 为斜方形。
• 三缘:内侧缘锐薄,最长;外侧缘最厚;上缘最短。
• 三角:包括上角、下角、外侧角
•
上角是上缘与内侧缘交汇处,与第二肋平
•
下角是内侧缘与外侧缘交汇处,相当于第七肋高
•
外侧角有一向外似梨形关节面,称关节盂
• 两面:肩胛骨腹侧(肋)面
• 微凹,为肩胛下窝,与肋骨相
• 邻;背侧面稍隆凸,
• 当臂提高时,产生上旋和外展肩胛骨
斜方肌
• 斜方肌由脊副神经支配;即第11对脑神经的脊髓根和C3-C4; 该肌瘫痪时,产生“塌肩”
• 发展斜方肌力量方法:提拉杠铃耸肩、负重直臂侧上举、拉力 器扩胸等练习,可发展斜方肌力量
八 肩关节运动学
• 肩关节是把臂连接到胸的一组结 构,其功能是使肱骨定位并在空 间运动,它是人体的大关节之一。 在人类的生活、生产劳动中和体 育运动 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 (一)肩关节的功能解剖
• 1、与肩关节有关的骨有锁骨、肩胛骨、肱骨, 并且间接地与胸骨、肋骨、胸椎有关
• 胸骨:在胸廓的前部,从下端的剑突 • 到上端的胸骨柄均可摸到。
解剖颈
外科颈
桡神经沟
桡窝
外上髁 肱骨小头
冠突窝
内上髁 肱骨滑车
鹰嘴窝
尺神经沟
• 2.肩关节的肌肉:包括运动上肢带关节的主要作用肌和运动肩 关节的主要作用肌;
• (1)运动上肢带关节的肌肉: • 主要有背部浅层的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 • 胸部的前锯肌、胸小肌、锁骨下肌。
斜方肌
• 斜方肌:位于颈部及背上部的皮下,为三角形扁肌,两侧相合 为斜方形。
• 三缘:内侧缘锐薄,最长;外侧缘最厚;上缘最短。
• 三角:包括上角、下角、外侧角
•
上角是上缘与内侧缘交汇处,与第二肋平
•
下角是内侧缘与外侧缘交汇处,相当于第七肋高
•
外侧角有一向外似梨形关节面,称关节盂
• 两面:肩胛骨腹侧(肋)面
• 微凹,为肩胛下窝,与肋骨相
• 邻;背侧面稍隆凸,
肩关节的运动学

常受到较大剪切力的作用,发 生脱位例如:跌倒时肩部着地 喙锁韧带撕裂,喙突向内侧移 位
AC的脱位比SC更加常见
肩锁关节Acromioclavicular Join
• 肩锁关节:与胸锁关节相 比:胸锁关节活动度大, 肩锁关节活动度小,但对 肩胛骨的活动至关重要。 AC的运动以肩胛骨平面为 参照有三个自由度运动
锁骨的轴向旋转:肩关 节前屈180°时,锁骨向 后旋转40-50°运动方式 为:Spin 旋转
肩锁关节AC:
为平面滑膜关节,有关节 盘(可有可无)肩胛骨肩 峰的关节面向内、向上与 锁骨远端相关节
肩锁关节Acromioclavicular Join
肩锁关节的重要作用使肩胛骨 能够在胸廓上下旋转改变肩胛 骨的位置,以适应胸廓的形状。
上抬和下降:
运动面与额状面几乎平行,沿关节的纵轴运 动(红色,锁骨端凸面)
胸锁关节 Sternoclavicular Joint
上抬和下降:
上抬时,SC关节锁骨近端向上滚动,向下滑动。下降时,锁 骨近端向下滚动,向上滑动
SC的前伸和后缩:
运动平面与水平面平行沿关节的横轴运动 (灰色,锁骨端凹面)这时运动,锁骨近端 是凹面,即后缩时锁骨近端同时向后滑动和 滚动
• 内/外旋 • 前/后倾 • 上/下旋
肩锁关节Acromioclavicular Join 上回旋和下回旋:
运动发生在肩胛骨平面, 运动轴与肩胛骨平面垂直
一般上肢上举过头的运动,都有 AC的上回旋
下回旋与肩关节内收、后伸有关
一般我们可以认为AC上旋 30°, 同时SC关节可上抬30°,一共完成 肩胛骨的上回旋60°
肩锁关节Acromioclavicular Join
内外旋和前后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呢?
AC的脱位比SC更加常见
肩锁关节Acromioclavicular Join
• 肩锁关节:与胸锁关节相 比:胸锁关节活动度大, 肩锁关节活动度小,但对 肩胛骨的活动至关重要。 AC的运动以肩胛骨平面为 参照有三个自由度运动
锁骨的轴向旋转:肩关 节前屈180°时,锁骨向 后旋转40-50°运动方式 为:Spin 旋转
肩锁关节AC:
为平面滑膜关节,有关节 盘(可有可无)肩胛骨肩 峰的关节面向内、向上与 锁骨远端相关节
肩锁关节Acromioclavicular Join
肩锁关节的重要作用使肩胛骨 能够在胸廓上下旋转改变肩胛 骨的位置,以适应胸廓的形状。
上抬和下降:
运动面与额状面几乎平行,沿关节的纵轴运 动(红色,锁骨端凸面)
胸锁关节 Sternoclavicular Joint
上抬和下降:
上抬时,SC关节锁骨近端向上滚动,向下滑动。下降时,锁 骨近端向下滚动,向上滑动
SC的前伸和后缩:
运动平面与水平面平行沿关节的横轴运动 (灰色,锁骨端凹面)这时运动,锁骨近端 是凹面,即后缩时锁骨近端同时向后滑动和 滚动
• 内/外旋 • 前/后倾 • 上/下旋
肩锁关节Acromioclavicular Join 上回旋和下回旋:
运动发生在肩胛骨平面, 运动轴与肩胛骨平面垂直
一般上肢上举过头的运动,都有 AC的上回旋
下回旋与肩关节内收、后伸有关
一般我们可以认为AC上旋 30°, 同时SC关节可上抬30°,一共完成 肩胛骨的上回旋60°
肩锁关节Acromioclavicular Join
内外旋和前后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呢?
肩关节运动学

3、运动学
• 锁骨的骨骼运动学定义为3个自由度: 上抬、下沉、前伸、后缩以及旋转。
• 基本上肩关节的所有运动都至少和胸 锁关节中锁骨的一些运动有关。
3、运动学Leabharlann 上抬和下沉elevation & depression 锁骨上抬和下沉围绕着前后轴,发生 在几乎平行于冠状面的平面上, 有报 道锁骨上抬约45°,下沉约10°,而 锁骨的上抬与下沉和肩胛骨的运动有 关。
2、关节周围软组织
关节盘的作用是减震和增加关节的接 触面,这个减震的力学特性在老年性 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患者身上显而易见 。
来自内侧的外力造成锁骨干的骨折比 胸锁关节脱位更常见。
3、运动学
胸锁关节的运动学:
elevation & depression protraction & retraction axial rotation of the clavicle
3、运动学
上旋和下旋upward and downward rotation 肩胛骨的上旋发生在肩胛骨向上向外的位 置,这个运动和锁骨的外侧端有关,手臂 抬高过头时肩胛骨上旋30°。
3、运动学
水平面调整horizontal plane adjustments —内旋internal rotation —外旋 external rotation
胸骨Sternum 锁骨Clavicle 肩胛骨Scapula 肱骨中上段Humerus
肩锁关节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关节
肩胛胸壁关节
scapulothoracic joint
盂肱关节
glenohumeral joint
一般特征、关节周围软组织、运动学
肩关节运动学

(胸骨端)与胸骨的
锁切迹及第1肋软骨的 上面构成。
4.肩胛胸壁关节
• 肩胛骨与胸壁间的连 接称肩胛胸壁关节, 虽不具关节的结构,
但在功能上应视为肩
复合体的一部分。
5.肩峰下关节(第二肩关节)
肩峰下关节是肱骨头上方与肩胛骨喙突肩峰 弓之间的功能性关节,主要由喙肩韧带、冈 上肌肌腱、肩峰、喙突与肱骨大结节组成 其功能是在上臂上举时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菱形肌
• 起止 – 位于背上部斜方肌的 深面,为菱形的扁肌。 – 起自第6、7颈椎和第 1~4胸椎的棘突,止于 肩胛骨的内侧缘。 作用 – 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并略向上。
•
肩胛提肌
• 起止 – 位于项部两侧、斜方 肌的深面。 – 起自上4个颈椎的横突, 止于肩胛骨的上角。 • 作用: – 上提肩胛骨,如肩胛 骨固定,可使颈向同 侧屈曲。
6.喙突锁骨间机制
喙突锁骨间机制也称为第二肩锁关 节,支持肩锁关节。由喙锁骨韧带 来保持肩锁关节,支撑肩胛骨,产 生锁骨与肩胛骨之间的运动传导。
肩肱节律
指肩胛骨与肱骨运动的比例。
上举动作(盂肱关节屈曲和外展)主要盂肱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完成,当上臂在外展30°和屈曲
60°之前主要发生在盂肱关节,当上臂在此基础上
继续外展或屈曲时,肩胛胸壁关节开始参与,且与 盂肱关节成1:2的比例运动,即上臂上举30°,盂
肱关节运动约20°,而肩胛胸壁关节运动约10°。
两者之间的运动比例在正常人肩胛胸壁关节有60° 的活动范围,上臂可以在前屈60°的基础上继续上 抬120°,故在肩胛的帮助下,上肢的上举可以接 近180°。
屈曲:三角肌前部、胸大肌锁骨部、(补) 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外旋位) 伸展:三角肌后部、背阔肌、大圆肌、 (补)肱三头肌长头(内旋位) 外展:冈上肌、三角肌中部、(补)肱二头 肌长头(外旋位)、肱三肌长头(内旋位 内收: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补)三 角肌后部 外旋:冈下肌、小圆肌、(补)三角肌后部 内旋:胸大肌、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 肌、(补)三角肌前部 环转运动:屈伸、内收外展及内外旋的复 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