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基础知识分类总结.doc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声现象、光现象知识覆盖:八年级上册第二、四、五章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源:能够发声的物体,也叫发声体。
2.产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人发声——声带振动;蝉——翅膀振动;管乐器——空气柱振动;弦乐器——弦振动;打击类乐器——打击面振动二、声音传播:依靠介质1.固、液、气都能做介质传声,真空不传声。
例:宇航员在太空中面对面靠电磁波(无线电波)交谈2.我们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发声的物体在空气中振动 3.声音在介质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三、声速1.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V固>V液>V气);②介质的温度2.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3.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vt回声与原声区别条件:时间差0.1s,s≥17m 回声的利用:可测距离:S=12四、听到声音过程1.三个条件:发声体、介质、接收器2.途径:①空气传导:外界声音——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产生听觉②骨传导:外界声音————————头骨、额骨——听觉神经——大脑产生听觉(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非神经性耳聋)。
)例:千手观音、贝多芬创作过程1.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2.动物的听觉范围:①超声波(高于20000Hz):猫、狗、海豚;②次声波(低于20Hz):大象(地震、海啸、台风、火山产生的声波)七、声的利用﹝P八上—38、39、40﹞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①声呐(回声定位)判断距离,确定方位;②雷达利用超声波;③B超诊断病情;④自然灾害的预警。
2.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例:①海啸、地震、爆炸等摧毁建筑物;②清洗精细机械的污垢;③打碎结石。
八、噪声(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1.噪声和它的来源物理学角度看,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初中物理中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中考必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理量和单位1.物理量的定义及分类2.国际单位制(如长度的单位、质量的单位等)3.基本量和导出量的关系4.物理量的计算和换算第二章:运动和力5.运动的描述(如位置、速度、加速度等)6.运动的图像表示和图像解析7.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8.力的概念和分类(如重力、摩擦力等)9.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10.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计算公式11.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12.简单机械装置(如斜面、滑轮、杠杆等)第三章:能量和功率13.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14.功的概念和计算15.功率的概念和计算16.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转化第四章:电17.静电电荷的产生和性质18.电流的概念和计算19.电阻、电压和电功率的关系20.电阻的分类和计算21.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22.单节电池和干电池的工作原理第五章:光与光学器件23.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直线传播特性24.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25.曲率半径和球面镜的焦距计算26.光的色散和光的合成27.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计算28.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第六章:声与声学器件29.声的产生和传播方式30.声音的高低和强弱31.回声的产生和原理32.声的全反射和声的折射第七章:热与热学器件33.温度的概念和计量34.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35.物体的膨胀和收缩现象36.热量的传递和热量的计算37.相变和热力学38.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和计算第八章:今日物理与科技39.物理与科技的关系40.物理与环境的关系41.物理与生活的关系42.物理与社会的关系第九章:电磁学原理43.电磁感应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4.各类电磁场的基本特性和规律45.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46.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变压比计算第十章:力学奥秘与机械原理47.地球的运动和万有引力48.地球的自转和公转49.日、地、月的相对运动和日食、月食的产生50.行星和卫星的运动规律51.太阳系和宇宙的基本结构和特征52.飞行器的基本原理(如火箭和喷气机等)第十一章:光学奥秘与光的特性53.可见光的反射、折射、散射和吸收特性54.白光的组成和光的彩色性质55.光的波动性质(如波长、频率、速度等)56.光的粒子性质(如光子的能量和动量等)第十二章:声学奥秘与声的特性57.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声强(如分贝的计算)58.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如共振的产生条件等)59.声音的速度和传导(如声速的计算等)60.声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第十三章:热学奥秘与热的特性61.热的概念和热的传递方式62.热机和热能的转换(如热力学效率的计算)63.热胀冷缩现象和温度测量(如热膨胀系数的计算等)64.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如等压过程、等温过程等)第十四章:原子与电磁辐射65.原子的结构和基本粒子(如质子、中子、电子等)66.光子的产生和光的色散现象67.带电粒子和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68.X射线和伽马射线的特性和应用69.电磁辐射的能量计算和能量转化第十五章:相对论与量子论70.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公式71.引力场和弯曲时空的产生(如黑洞的形成原理等)72.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73.光的粒子性质和波动性质的统一性(如光的粒子性质与量子论的关系)74.微观粒子的本性和运动规律(如不确定原理等)第十六章: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75.科学哲学的基本理念和科学的内涵76.科学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原则77.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和推理规律79.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以上是初中物理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总结,共涉及到16章,共93个重点知识点。
中考物理基础知识 讲义

课题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教学目标1.掌握考试知识点基本概念及运用重点、难点知识点的理解考点及考试要求 1.考试必备基础知识点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和气体;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得最快,中最慢;2、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和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振动,再经、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 叫响度;与发声体的 、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 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 和 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六、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 Hz ,高于 Hz 叫超声波;低于 Hz 叫次声波;第二章 光的传播一、光源: 叫做光源。
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必備——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第一章聲現象知識歸納1,聲音の發生:由物體の振動而產生。
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音の傳播:聲音靠介質傳播。
真空不能傳聲。
通常我們聽到の聲音是靠空氣傳來の。
3.聲速: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米/秒。
聲音在固體傳播比液體快,而在液體傳播又比空氣體快。
4.利用回聲可測距離:S=1/2vt5.樂音の三個特徵: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是指聲音の高低,它與發聲體の頻率有關系。
(2)響度:是指聲音の大小,跟發聲體の振幅、聲源與聽者の距離有關系。
6.減弱雜訊の途徑:(1)在聲源處減弱;(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3)在人耳處減弱。
7.可聽聲:頻率在20Hz~20000Hz之間の聲波:超聲波:頻率高於20000Hzの聲波;次聲波:頻率低於20Hzの聲波。
8.超聲波特點: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聲能較集中。
具體應用有:聲呐、B超、超聲波速度測定器、超聲波清洗器、超聲波焊接器等。
9.次聲波の特點:可以傳播很遠,很容易繞過障礙物,而且無孔不入。
一定強度の次聲波對人體會造成危害,甚至毀壞機械建築等。
它主要產生於自然界中の火山爆發、海嘯地震等,另外人類製造の火箭發射、飛機飛行、火車汽車の賓士、核爆炸等也能產生次聲波。
第二章光現象知識歸納1. 光源:自身能夠發光の物體叫光源。
2. 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の。
3.光の三原色是:紅、綠、藍;顏料の三原色是:紅、黃、藍。
4.不可見光包括有:紅外線和紫外線。
特點:紅外線能使被照射の物體發熱,具有熱效應(如太陽の熱就是以紅外線傳送到地球上の);紫外線最顯著の性質是能使螢光物質發光,另外還可以滅菌。
1. 光の直線傳播: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
2.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也認為是3×108米/秒。
3.我們能看到不發光の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の光射入了我們の眼睛。
4.光の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初二(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主要贡献: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即:惯性定律实验(证明了运动着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得出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结论;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主要贡献: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光的色散现象。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重点掌握:1m2=102dm2=104cm2 1cm2=10-2dm2=10-4m2 1m3=103dm3=10-6m31mL=1cm3 1L=1dm3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 中考总复习 (教材基础知识点梳理 常考易考点整理)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类型3 按要求连接电路 5. (2016永州30题3分)请根据下表中给出的信息,用
类型2 根据实物图连接电路图
3. (2016岳阳5题3分)与实物图对应的
电路图是
( A)
【解析】从实物电路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回到电源 负极有两条支路,故灯泡L1与L2是并联的,开关在干 路上.与之对应的电路图应该是 A.
4. (2015永州30题4分)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图,在虚 线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命题点5 电流表的使用和读数
1.(2016益阳8题3分)如图所示,能直接测量通过灯L2电流的
电路是
()
【解析】电流表和被测用电器串联,电流要正进负出,而 且要选取合适的量程.A图电流表测量的是两个灯泡的总 电流.即干路电流, A错误;B中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 反,B错误;C中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L2的电流,而且电 流正进负出,C正确;D图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L1的电流, D错误. 【答案】C
【解析】由图知,电流表指针偏向了0刻度线的左侧, 原因是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也就是电流从导线a进入了 电流表;此时电流表选择的是0~3 A的量程,对应的分 度值为0.1 A,此时的示数是0.4 A;为测量准确并且读数 误差较小,需要改变进入电流表的电流方向,改接小量 程,所以需要将导线a与标有“0.6”的接线柱相连,b与 标有“-”的接线柱相连.
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实物图补充连接成完整电路.
开关状态
闭合S,断开S1、S2 闭合S、S1,断开S2 闭合S、S2,断开S1 断开S,闭合S1、S2
初中物理100个中考基础知识点

初中物理100个中考基础知识点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5.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等大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8为次方)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老花镜用凸透镜。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非晶体熔点: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基础知识(共五大类)

中考物理常用基础知识一、初中物理公式有两套单位(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基本公式(只能采用国际单位)二、初中物理常数、常用单位换算推导出的公式(只能使用国际单位)三、常用估算量1.质量硬币 6g中学生 50Kg鸡蛋50g2.密度人1×10 3 k g / m 3空气 1.29 kg/m3冰0.9×10 3kg/m3ρ金属>ρ水>ρ油3.体积教室180 m 3人0.05 m 34.面积人单只脚底面积250 cm 2,5.压强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 4Pa; 大气压强10 5Pa6.速度人步行1.1m/s自行车 5m/s小汽车40m/s7.长度头发直径和纸的厚度70μm 成年人腿长1m课桌椅1m教室长10m宽6m高3m8.力2个鸡蛋的重力 1N9.长度成年人手掌张开大约20cm 中学物理书籍宽度大约20cm 10.电流计算器100μA灯0.2A电冰箱 1A空调 5A11.电功率计算器 0.5mW电灯60W电冰箱 100W空调 1000W洗衣机 500W电热水器1000W四、常见隐含条件1.光滑:没有摩擦力;机械能守恒2.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3.悬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4.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受平衡力;动能不变(同一物体)5.静止:受平衡力,动能为零6.轻小物体:质量可忽略不计7.上升:重力势能增加8.实像:倒立的像(小孔成像、投影仪、照像机),光线相交,实线9.虚像:正立的像(平面镜、放大镜、凹透镜),光线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相交,虚线10.物距大于像距:照像机的成像原理11.升高到:物体的末温12.升高:物体温度变化量13.白气:液化现象14.不计热损失: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Q吸=Q放);消耗的能量等于转化后的能量15.正常工作: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16.串联:电流相等;选择公式P = I2 R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17.并联:电压相等;选择公式P = U2 /R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18.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断路(有电压处断路)19.灯部分亮,电流表有示数:电路短路(无电压处短路)20.家庭电路用电器都不工作:保险丝烧断,短路或总功率过大五、容易被理解错误的知识点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cm2 =10-4m2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 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V物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 = 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 = 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F浮=ρg v计算。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分类整理第一部分:初中物理定义部分第二部分:初中物理定律、定理部分第三部分:初中物理特点部分第四部分:实验器材使用方法部分第一部分:初中物理定义部分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事先被选择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速度: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6变速直线运动:我们把运动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7声源:能够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我们把由这个原因引起的效应叫做双耳效应。
人们用双耳效应判断声源方位。
(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9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10乐音:人们将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1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12频率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
1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14振幅指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15音色:指声音的品质16噪声:在物理学中,把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
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噪声。
17超声与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18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9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20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
1光年-9.4608X 1015m^9.4608 X 1012km;21光的反射:北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2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23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沿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24凸面镜:以球的外表而为反射面,叫凸面镜。
25凹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叫凹面镜。
26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7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红光偏折角度小,紫光偏折角度大)28凸透镜:中间厚、辿缘薄的透镜,29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30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31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儿何中心;用“O”表示。
32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 表示。
33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34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5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6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37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38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9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点在同一•个物体上。
40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点在两个物体上。
4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42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43浮力: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
44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45压强: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叫做压强。
46连通器: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47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48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49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50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51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52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3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54如果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则动力小于阻力。
即省力杠杆。
55如果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则动力大于阻力。
即费力杠杆。
56如果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则动力等于阻力。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57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
58定滑轮:定滑轮的轴固定不移动。
59动滑轮:滑轮的轴和重物-•起移动的滑轮。
60滑轮组: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起叫做滑轮组。
61轮轴:由轮和轴组成的,能绕共同的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叫轮轴。
62斜面:倾斜的平面,是简单机械的一种。
63功: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64有用功:为了达到目的人们必须做的对人们有用的功。
65额外功:没有实用价值而又不得不做的功。
66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总和。
67功率: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68机械效率: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I晶体:物质内部的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3熔点: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4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5凝固点:液体开始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6非晶体:物质内部原子的排列无规则。
7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8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9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0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1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1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13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14内能: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15热量: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16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C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该物质的比热容。
17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18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19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
简称电量。
20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
2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2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23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24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25电流: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26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27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
28电功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29额定电压: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压。
30额定功率: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
31实际电压:指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
32实际功率: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
33纯电阻电路: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艮"电能=内能34非纯电阻电路: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有一•部分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即:电能=内能+其它形式能第二部分:初中物理定律、定理部分1光的反射定律:%1.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1.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2光的折射定律:%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平面内。
%1.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1.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肘,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1.光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3伽利略实验结论⑷.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到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
⑸.根据实验结论,可以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其运动会是匀速的,而且将永远运动下去。
4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5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6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个原理被称为帕斯卡原理。
F1/F2=S1/S27欧姆定律结论: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结论:严I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第三部分:初中物理特点部分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
%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透镜成像特点照相机(物像异侧)倒立、缩小、实像U>2f f<V <2f幻灯机(物像异侧)倒立、放大、实像f<U<2f V >2f放大镜(物像同侧)正立、放大、虚像U<f -----------二倍焦距:倒立、等大、实像U=2f V=2f二倍焦距是实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物体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实像,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虚像焦点:物体在焦点上不成像;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大于一•倍焦距成实像,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3液体压强的特点:⑴.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⑵.液体的床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 .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4) .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同一•深度,密度越大,液体的床强越大。
4帛联电路特点电路特征:电路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电流特点:申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电压特点:申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电阻特点:申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功率特点:出联电路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
关系比:电功比=电功率比=电压比=电阻比。
5并联电路特点电路特征:电路有多条路径,各支路互不影响。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流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特点: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且等于电源电压。
电阻特点: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功率特点:并联电路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
关系比:电功比=电功率比=电流比=电阻的反比。
第四部分:实验器材使用方法部分1刻度尺的使用方法㈠.使用前做到“三看”。
⑴.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清楚的刻度量起。
⑵.看刻度尺的量程。
原则上测长度要求一•次性完成测量。
⑶.看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㈡.使用时做到“五会”。
⑴.会选:指选择合适刻度尺。
既要考虑量程,又要考虑分度值。
因为要保证被测长度小于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也不同,测量的对象也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