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值法与污染损失率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综合应用_方楠

合集下载

大气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分析_1

大气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分析_1

大气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分析发布时间:2022-07-16T09:18:55.159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5期第3月作者:段宛露苗纪培[导读] 针对越来越严重的大气污染,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全方位、多角度的污染治理措施,积极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以规范人们的行为活动来实现减轻污染程度的目的段宛露苗纪培郑州市通标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1摘要:针对越来越严重的大气污染,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全方位、多角度的污染治理措施,积极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以规范人们的行为活动来实现减轻污染程度的目的。

在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环节中,环境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其核心内容与监测目的实际上就是对人类活动的监测,即对人类日常生产生活中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及行为进行清晰明了的展示,整理成可以量化的数据,以此为污染防治提供可靠的数据。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优化策略分析引言环境污染中最难以防控的就是大气污染,对城市的发展影响很大。

大气污染是全世界都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引起大气污染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污染还是人为制造产生的,例如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的废气等。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要重视大气污染问题,更好地治理好大气污染这个大问题才能让中国经济稳步发展。

一、大气污染的特点大气污染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大。

大气层的对流层和平流层中,气体流动速率往往特别快,因此在有风的条件下,污染物的扩散速度也会进一步提升,这其实也是造成大气污染影响范围大、管控难度高的根本原因。

其二,污染物的类型与成分复杂多样。

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废气形成的污染物、燃油燃烧通过汽车尾气排放形成的污染物均会造成大气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不过,因为燃烧与加热的条件不一样,产生的废气中包含的具体成分也会有一定的差别,使得污染治理具有较高的难度,并且会给人类呼吸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其三,大气污染治理应当采取有力措施,从根源入手、抓重点防控,如果等到污染物排放并扩散以后,那么不管是污染防控,还是污染治理,都会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空间插值方法研究近年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评估和管理大气环境质量,研究人员广泛采用了空间插值方法。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用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空间插值方法,并分析其优劣势。

一、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是一种常见的空间插值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点周围的观测点来进行加权平均。

距离越远的观测点权重越小,距离越近的观测点权重越大。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当观测点之间的空间变异较大时,插值的效果可能不理想。

二、克里金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是一种基于统计学原理的插值方法,它假设变量之间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即空间上相近的点具有相似的值。

该方法通过拟合一个理论模型来估算未知位置的值。

其中的参数和模型选择对插值的结果影响较大。

克里金插值方法能够较好地处理不规则数据和空间异质性,但对于非线性关系的处理相对较弱。

三、三次样条插值法三次样条插值法是一种基于光滑理论的插值方法,它不仅考虑到了点值之间的距离,还考虑了点值之间的变化率。

这种方法采用多项式曲线逼近数据,使得拟合效果更为平滑。

但是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对数据量较大的情况计算复杂度较高,并且容易产生过拟合的问题。

四、径向基函数插值法径向基函数插值法是一种基于插值点和待插值点之间距离的函数形式的插值方法。

该方法通过收集与待插值点距离较近的插值点,将插值点的函数值线性组合来估计待插值点的值。

径向基函数插值法适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小尺度插值,比如点源污染物浓度的估算。

但是当插值点的数量较少时,容易造成估计误差。

五、回归插值法回归插值法是一种基于统计回归原理的插值方法,它通过分析空间上已有数据的分布特征,建立一个预测模型来估算未知位置的值。

该方法不仅考虑到了空间相似性,还考虑了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

回归插值法可以很好地解决空间上预测值的不适从而提高插值的精度。

综上所述,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空间插值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密切值法与污染损失率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综合应用

密切值法与污染损失率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综合应用

( i=1 ,…,m) ,2 ,其 中:d =r n 《 a i
{l ,d 袱 Ii {i 。 d  ̄} 一= 《 d -}
所有决策方案指标值进行规范化处理后 ,找出决策 方案的最优点和最劣点的位置 ,再计算出各方案距
最 优点 和最 劣点 的距 离 ,即密切值 ,来排 序各 决策
对大气 造 成的损 害也 开始缓 慢增 加 。该 污染物浓 度
方案的优劣次序 , 从而将多指标转化成一个从总体 上衡量其优劣的单一综合值进行评价。一般步骤如
下:
( )构造初始决 策矩 阵,以 m个评价方案 和 1 n 个评价指标构 成初 始矩 阵 ( i c ) ,其中 ci i 是 第 i 被选方 案 Q 的第 j 个 i 个评 价指标 的量 化值 。
方 摘 楠 。张江山 (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福建 福州 300 ) 50 7 要:阐述 了密切值法和污染损失率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评价步骤 。通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例分析,得 出这两种方
法 的结论 具有 一致性 ;利 用 密切 值 法对各 个 决策 目标 进行 质量排 序 ,再利 用 污染损 失 率法计标 出各污 染物 对环 境 的损 害程 度 ,并对 决策 目标进 行等 级划 分。 两种 方法 结合 起 来应 用 ,能全 面地进 行环境 评价 。 关键 词 :密切值 法 ;污 染损 失率法 ;大气环境 ;质 量评价 中 图分类 号 :X 2 8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0 06—97 (0 7 2— 04— 3 4 X 20 )0 06 0
1 密切值 法与 污染 损失 率法 的比较
1 1 密切值 法 .
( )丢 ]
( )计算各决策方 案的密切值 D。 = 一 5 i

实时大气环境监测方法及数据分析模型

实时大气环境监测方法及数据分析模型

实时大气环境监测方法及数据分析模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因此,科学家、政府机构和环境组织迫切需要有效的方法来监测和评估大气质量。

本文将讨论实时大气环境监测的方法以及数据分析模型,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大气污染问题。

一、实时大气环境监测方法1. 传统方法:传统的大气环境监测方法主要依赖于固定的监测站点,这些站点通常布置在城市或工业区域,监测大气中的颗粒物、气体和其他污染物的浓度。

这些监测站点通常使用传感器和仪器来测量不同污染物的浓度,并将数据传输给相关机构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由于站点数量有限,无法全面反映大范围内的大气质量情况。

2. 移动监测:为了克服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近年来出现了移动监测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移动传感器和仪器,在不同地点进行采样和测量,以获取更全面的大气质量数据。

移动监测设备可以安装在车辆或者飞机上,通过移动的方式收集大气数据,从而扩展监测范围并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然而,移动监测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以提高准确性和稳定性。

3. 空间遥感监测:随着卫星和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遥感监测已成为实时大气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方法。

卫星和无人机配备了各种传感器和仪器,可以实时获取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空气质量指数和气象参数等数据。

这种监测方法可以覆盖广阔的地理区域,无缝地获得大气污染情况,并提供准确的监测结果。

空间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在提高大气污染监测的时空分辨率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二、数据分析模型1. 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大气污染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

通过将监测数据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可以揭示出大气污染的季节性、周内和日内变化规律。

时间序列分析还可以用于预测未来的大气污染水平,帮助决策者和管理者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 空间插值和插补模型:由于传感器和仪器布置的限制,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往往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均匀性。

20世纪末广东省三大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改进密切值法的扩展应用

20世纪末广东省三大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改进密切值法的扩展应用

(. 2 r ,r ,… ,r )为 理想最 差点 。 一 - n
3n x ;m 个 待 评 区域 5 : h S ,… ,S ,待 评 区域 S 。
“ 优点 ”A ( 最 劣点 ”A一 最 “ )是所 有 样本 中各
在 评价 指 标 A 下 的物 理 量 为 。 大 气环 境 标 准 分
2 O世纪末广东省三大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综合评价
改进 密切值 法的扩展应用
曹建荣 ,刘衍君
( 聊城 大学 环境 与规 划 学 院 。 山 东 聊 城 2 10 ) 5 0 0
摘 要 :大气 环 境 质量 综 合 评价 是一 个城 市 环 境 质 量 考 核 的 重 要 指 标 ,改进 的密 切值 法是 其 中 一种 切 实 可行 的评 价 方 法 。 通 过 对 19 — 0 o年 1 9 1 2o 0年 间 广 东 省 三 大 城 市— — 广 州 、深 圳 和珠 海 的大 气 环 境 质 量 进 行 综 合 评 价 ,发 现 2 0世 纪 末 ,大 气 环 境 质 量 最 好 的是 珠 海 市 ,最差 的是 广 州 市 。 与广 东 省 平 均 水 平 相 比 、三 大 城市 中 ,广 州 市污 染 程 度 高 于全 省 平 均 水 平 从 空气 环 境 质量 的变 化 趋 势 来 看 , 自 19 9 7年开 始 ,三 大城 市 大 气 环 境 质量 趋 于 好 转 , 为
密切 值 法 (sua n m to ) 一 种 多 目标 优 oc l ig ehd 是 t
选方 法 ,在方 案 比选【 1 I 境监 测[ 、环 2 1 、多 目标 决 策【 中均 有 所应用 。现 正作 为 一种 评价 手段 在环 境 质量
评价 领域 中得 以探索 应用 ] 。

新综合指数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

新综合指数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

新综合指数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
白继增;朱爱云
【期刊名称】《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年(卷),期】1998(025)003
【摘要】在原姚志麒指数的基础上,通过加设反映超标情况和变异程度的系数,建立了一种新的综合指数评价模型Pn=√CE+Iav.Imax=-R/n。

经实例评价,克服了原有方法的评价失效和误判问题,经与目前应用的综合指数改进模型相比,效果满意。

【总页数】3页(P155-157)
【作者】白继增;朱爱云
【作者单位】铁道部第三工程局中心卫生防疫站;太原铁路防疫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3
【相关文献】
1.灰色聚类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以安阳市2004~2011年大气环境质量为例 [J], 宋盈;仝攀瑞;刘建伟
2.应用模糊综合指数法对伊宁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现状评价及趋势分析 [J], 亚力坤
3.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一种新方法—模糊综合指数法 [J], 邓峰
4.一种新的大气颗粒物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 [J], 蒋永生
5.一种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新指标—点日值及点日值超标率 [J], 俞大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内大气环境现状与污染监测措施思考

国内大气环境现状与污染监测措施思考

工业排放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包括硫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会形成更严重的二次污染。
工业排放的污染物排放量巨大,且排放源相对集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更为显著。
汽车尾气是交通运输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其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交通运输排放的污染物还会对城市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在交通拥堵和车辆密集的地区。
AQI指数的实时监测和发布,有助于公众了解当前空气质量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氧化碳(CO)
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和燃煤燃烧。
二氧化氮(NO2)
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和工业生产排放。
二氧化硫(SO2)
主要来源于燃煤和燃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PM2.5
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生产和生活中燃烧排放的烟尘和粉尘。
01
02
城市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还会产生大量的异味和恶臭气体,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城市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餐饮油烟、燃煤烟尘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污染监测措施与技术
03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是污染监测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实时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为污染预警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PM10
主要来源于道路扬尘气环境质量标准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达标情况因地区和污染物类型而异,部分地区存在超标现象,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大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污染原因探究
02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这些污染物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排放到环境中,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大气环境质量指数运用浅谈

大气环境质量指数运用浅谈
行 综合分析 确 定 第一 要 根 据 评价地 区 的 具 体环境
. , ,
特点 和 评 价 目的 与具体 要 求 根 据 污 染 源 监 铡 结果
;
,
.
评 价参
分析 已 获 得 的 监 测 资料 从 中 找 出大 气 环 境质 量 指 数 与 实 际 大气 污 染程 度 的 定 量 关 系 然 后 再 与 给 定 的大 气 质 量 标准 进 行 比较 进行大 气 环 境质 量 分 级
, .
数 的 选 取 应 将 以 下 三 方 面 的 有关 因 素 联 系 起来 进
监 侧 数 据 必 须 准 确 可 靠 足够 而 且 具 有代 表 性 这是采 用 大气 环 境 质量指数的先决条件 也是 获
得 正确评价结论 的 基本保证
, . , ,


大气 环境质 t 指 数 的 综合
,
用 分指 数来评价 不 能明确 回 答大 气 污染 程度 如 何 什 么 时 间 产 生 的污 染 哪 些 地 区 被 污 染 什 么
可靠 程度 选 取 的评 价参 数 必 须具 有 代 表性 且 为 对 环 境 有 主 要 影 响 的那 些 污 染 物 或 污 染 因 子
, . , , ,
境质 量 的客观 指 标 而 是研究者的 主 观 判 断 合 理 的 分 级 应 在 调 查 历史 资 料 的基 础 上 采 用 综 合方法
, , , , ,
污染源评 价标淮
、 .
气环境 质量分 级 规 范 加上 对 大 气 指 数 值 可 能 产 生
的 变化 幅度 及 大气指数值大 小 与 环 垅效 应 的相 关 性 缺 乏 深 入 研 究 以致 于 有 些 分 级 区 间 并 不 是 大气 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m) , 其 中 : d =m i n 1≤i ≤m
-
+
{ d , d = m a x d 。 i} 1≤i ≤m { i} D 值越小 , 环境质量越好 。 当 D 0时 , 表 i i= 明该监测点最接近最优点 , 环境质量最好 。 1. 2 污染损失率法 大气中浓度较低的污染物对大气的破坏作用可 以忽略 , 但当污染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 , 即浓度达 到一定水平时 , 会对大气环境带来损害 。 L . D . 詹 [ 4] 姆斯 的研究表 明 , 随着 污染物浓 度的增加 , 其 对大气造成的损害也开始缓慢增加 。 该污染物浓度 达到临界浓度后 , 其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的损害就 表现得较为强烈 。 当浓度增大到一定值时 , 损害又 逐渐趋于平缓 。
[ 6] [ 7]
3 结论 ( 1)通过密切值与污染损 失率的计算 , 得出 了相一致的排序结果 , 重庆市西南铝 厂 1993 年 4 个季度大气质量优劣顺序为三季度 > 一季度 > 四季 度 > 二季度 。 ( 2)密切值法以监测指标为 选择参数进行评 价 , 指标选择 受到限制 。 而 污染损失率法 做评价 时 , 对于参数 a 、 b 的估计主要依靠国家标准 。 但 在实际情况下 , 还应对污染 物的实际损失 进行调 查。 ( 3)利用密切值法对各个决 策目标进行质量 排序 , 再利用污染损失率法计算出各污染物对环境 的损害程度 , 并对决策目标进行等级划分 。 两种方 法结合起来应用 , 发挥各自的优势 , 能全面地进行 环境评价 。
n
T S P = 0. 005m g /m , 假定各污染物在本底浓度状态 时对大气的综合损失率为 1%, 严重污染临界状态 时对大气的综合损失率为 99%, 并以此为前提确 定参数 a 和 b 的值 。
表 1 西南铝厂各季度大气污染监测统计值 ( m g . m-3 ) S O 2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0. 046 0. 139 0. 032 0. 056 N O X 0. 036 0. 044 0. 014 0. 016 T S P 0. 086 0. 152 0. 159 0. 183
表 3 大气评价结果 密切值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5. 2250 10. 1764 5. 1088 7. 0559 综合污染损失率 % 损失率等级 2. 01 5. 47 1. 95 2. 68 Ⅰ Ⅱ Ⅰ Ⅰ 质量排序 ② ④ ① ③
R= 1∏ ( 1R ) i i =1 1. 3 比较 密切值法 和污染损失率法在空气监测布点选 择 、 区域环境动态变化评价 、 评价指标因子的筛选 中已有应用 , 并表现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 许丽忠等应用密切值法对福州市内河水质状况的变 化趋势进行分析 , 指出其应用于水环境质量综合评 价 , 可在宏观分级的基础上进行各区域微观细致的 比较 , 不仅可以反映出各样本自身的评价结果 , 可 [ 5] 反映出各样本间的优 劣变化情况 。 李凡修等使 用损失率法对重庆市西南铝厂大气 环境进行了评 价 , 并通过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相比 [ 6] 较 , 表现出了较好的 一致性 。 密切值 是通过距 离最优和最劣两个端 点进行比较 , 而污染损失 率法则是采用一种全新的评价理论 , 利用污染物对 环境质量的损害程度来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 可 以看出 , 这两种综合应用 , 可以得到与实际较为相 符的评价结果 。 2 实例分析 根据重庆市 大气污 染特征 , 选取 S O O 2、 N X、 T S P 为评价因子 。 1993 年重庆市西南铝厂各季度 单元大气污染因子监测值 如表 1。 依据我 国 大 气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值 ( G B 8978— 88 ) , 并联系实际确定大气中各污染物的本底浓度 3 3 如 下 :S O 005m g /m , N O . 005 m g /m , 2 = 0. X =0
环境科学导刊 2007, 26 ( 2) :64 66 C N 53 1205 /X I S S N 1006 947X
DO I : 10 . 13623 / j. cnki . hkdk . 2007 . 02 . 022
密切值法与污染损失率法 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综合应用
— 64 —
密切值法与污染损失率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综合应用 方 楠 假定某污染物浓度 C 与大气环境损害值 S 的 i i 关系由以下函数关系式表示 : K S i= 1+ a e x p(b ·C ) i i 式中 :S —第 i 种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损 i 害值 ;C —第 i 种污染物的浓度 ;K —大气环境价 i 值 ;a , b —待定参数 , 由第 i 种污染物的特性确 i i 定。 当 C ※∞时 , S ※K , 说明当大气中某种污染 i i 物浓度值相当大时 , 大气环境质量被完全损害 。 S i 1 令 R i= , 则 R i= K 1+ a e x p(b ·C ) i i i 式中 :R —为第 i 种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的 i 损害率 , 称为单项污 染损失率 。 由 公式中可以看 出, 0< R 1, 且 R i< i随着 C i的增大而增大 。 这表 明 , 随着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增大 , 大气环境质量 受到的破坏也越来越大 。 设大气中共有 n 种污染物 , 其对大气环境质量 造成的综合损失率可以用 R 表示 。 则
F A N GN a n , Z H A N GJ i a n g s h a n ( F u j i a n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F u z h o u F u j i a n350007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 b a s i c t h e o r ya n da s s e s s m e n t s t e p s o f a s s o c i a t i o nv a l u e m e t h o da n d p o l l u t i o n l o s t r a t e m e t h o da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c a s e s t u d y t e s t s t h a t t h e t w o m e t h o d s g e t t h e s i m i l a r c o n c l u s i o n s . A l l d e c i s i o no b j e c t i v e s a r e a r r a n g e d i n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q u a l i t i e s b ya s s o c i a t i o nv a l u e m e t h o d .T h ed e c o r a t i o nd e g r e e s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b y a l l p o l l u t a n t s a r e c a l c u l a t e db y p o l l u t i o nl o s t r a t em e t h o d , b a s e do nw h i c h , a l l d e c i s i o no b j e c t i v e s a r e d i v i d e di n t od i f f e r e n t g r a d e s . 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t w om e t h o d s c a na s s e s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q u a l i t y i na na l l r o u n dw a y . K e yw o r d s :a s s o c i a t i o nv a l u e m e t h o d ;p o l l u t i o nl o s t r a t em e t h o d ; a i r e n v i r o n m e n t ;q u a l i t ya s s e s s m e n t
参考文献 : [ 1] 沈珍 瑶 , 谢 彤芳 . 环 境质 量评 价 中若 干 评价 方 法的 比较 [J ] . 干旱环境监测 , 1997, 18 ( 2). [ 3] 王登瀛 . 多目标决策方案优选的密切值法 [ J ] . 系统工程 , 1989, 7 ( 1). 1998, 3 ( 12). [ 2] 路金喜 . 模糊数学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 J ] . 水资源研究 ,
方 楠 , 张江山 (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 福建 福州 350007) 摘 要: 阐述了密切值法和污染损失率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评价步骤 。 通过实例分析 , 得出这两种方 法的结论具有一致性 ; 利用密切值法对各个决策目标进行质量排序 , 再利用污染损失率法计标出各污染物 对环境的损害程度 , 并对决策目标进行等级划分 。 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 , 能全面地进行环境评价 。 关键词 : 密切值法 ;污染损失率法 ;大气环境 ; 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 :X 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6 947X ( 2007) 02 0064 03 环境质量是环境状况品质优劣的表示 , 它包括 自然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 。 环境质量评价是对 环境品质的优劣给予定量或定性的描述 。 它分为自 然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评价 。 应用于大气环境 质量评价的方法目前有很多种 , 比如加权综合指数 法 、 模糊数学法 、 层次分析法 、 灰色模型法等 。 不 同的方法在取舍对象信息时有差异 , 但都具有明显 [ 1] 的缺陷 , 即评价结果 缺乏明确 的物理 意义 , 难 以直接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 通过对密切值法和污染损失率法的原理介绍以及计 算实例 , 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各自的优劣 , 得出在条 件允许的情况下 , 应综合运用两种方法分析大气环 境质量 , 这样得出的结论较为有效地克服了物理意 义上的某些不明确性 , 并在评价结果上保持了较好 的一致性 。 1 密切值法与污染损失率法的比较 1. 1 密切值法 密切值法 是多 目标决策的一 种优选方法 , 而多监测点 、 多项目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是一种典 型的多目标决策问题 。 密切值法的基本原理是 : 将 所有决策方案指标值进行规范化处理后 , 找出决策 方案的最优点和最劣点的位置 , 再计算出各方案距 最优点和最劣点的距离 , 即密切值 , 来排序各决策 方案的优劣次序 , 从而将多指标转化成一个从总体 上衡量其优劣的单一综合值进行评价 。 一般步骤如 下: ( 1)构造初始决策矩阵 , 以 m个评价方案和 n 个评价指标 构成初始矩阵 ( C ) 是 i j m×n, 其中 C i j 第 i 个被选方案 Q 个评价指标的量化值 。 i的第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