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上)
大同市至大气污染物污染状况的分析

叙述了山西省大同市的环境质量状况对2005年至2007年大气中主要污染物进行了分析得出pm10so2月均浓度值超过国家环境质量2级标准15倍的结论
大同市至大气污染物污染状况的分析
大同市005年至2007年大气污染物污染状况的分析
叙述了山西省大同市的环境质量状况,对2005年至2007年大气中主要污染物进行了分析,得出PM10,SO2月均浓度值超过国家环境质量2级标准1.5倍的结论.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同市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同市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3.23•【字号】同政办发[2008]42号•【施行日期】2008.03.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同市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同政办发〔2008〕4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委、局、办,各有关企业:《大同市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八年三月二十三日大同市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实施方案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快推进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工作的意见》和省环保局《关于开展企业环境行为评价的通知》要求,我市决定2008年3月开始在全市开展企业环境行为评价,为扎实有效地推进此项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开展企业环境行为评价的意义企业环境行为评价是环保部门借助信息管理,将企业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情况,以直观明了的形式向社会公开的新型环境管理手段,是推行社会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监督的有效机制。
开展企业环境行为评价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环境守法和社会责任意识,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化解因污染问题引发的环境纠纷,促进环保部门改进工作方式,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二、企业环境行为评价的组织实施企业环境行为评价是由环保部门根据企业的环境信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指标,对其环境行为进行综合评价定级。
评价结果以绿色、蓝色、橙色、红色和黑色分别进行标示,并向社会公布。
企业环境行为评价的实施可分四个阶段:(一)准备阶段从2008年3月20日至2008年4月10日止。
1、建立组织机构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成立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工作领导组。
其组成如下:组长:高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副组长:邢军市政府副秘书长张颖川环保局局长成员:郝士扬市环保局副局长张相忠市发改委副主任高子章市经委副主任宋玉斌国资委副主任韩雁春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刘怀光大同电视台台长胡怀生大同报社社长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大同市环保局。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大同市空气质量巩固提升2021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同市空气质量巩固提升2021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同市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5.28•【字号】同政办发〔2021〕19 号•【施行日期】2021.05.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监测正文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大同市空气质量巩固提升2021年行动计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5月28日大同市空气质量巩固提升2021年行动计划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进一步提升环境空气质量,为“十四五”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开好局、起好步,实现在168个重点城市排名中晋位升级目标,制定空气质量巩固提升2021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和安排,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全面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聚焦产业、能源、交通和用地结构调整,统筹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推进源头防控、结构优化、过程管控、末端治理,实施区域协同治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大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同步降低碳排放,突出解决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难点和问题,促进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提升改善,乘势而上开启“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新局面,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二、主要目标(一)约束性指标:坚决完成省下达我市的空气质量改善指标,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较2020年-2-下降2%以上的任务。
(各县区空气质量改善指标待省下达我市目标后另行分解下达)(二)争取性指标:1、全市各县区环境空气质量二氧化氮指标全部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指标全部达到一级标准。
山西全省域大气污染源布局敏感性评估

第43卷㊀第3期2021年5月环㊀境㊀影㊀响㊀评㊀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Vol.43,No.3May,2021收稿日期:2021-01-27作者简介:谢卧龙(1984 ),男,山西运城人,硕士,主要从事大气污染扩散模拟,E -mail:wolongxie@山西全省域大气污染源布局敏感性评估谢卧龙,罗锦洪,焦娇山西省环境规划院,山西太原㊀030002摘要:将山西全省域划分为1km ˑ1km 的网格,在每个网格中设置虚拟点源,利用扩散模型模拟该点源对空气质量例行监测点位的影响,根据影响大小进行大气污染源布局敏感性分级评估㊂结果显示,山西省大气污染源布局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例行监测点位的南部㊁东南部等秋冬季暖湿气流来向的上风向,其中太原㊁阳泉㊁运城㊁临汾布局敏感区域面积占市域面积的比重较大;尽管山西省布局敏感区域面积仅占全省面积的9.8%,但34.3%的焦化产能㊁73.8%的炼铁产能㊁22.8%的燃煤发电产能㊁17.7%的水泥熟料产能和23.9%的煤炭洗选产能位于该区域,工业污染源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㊂关键词:产业布局;布局敏感性;WRF ;CALPUFFDOI :10.14068∕j.ceia.2021.03.016中图分类号:X2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2095-6444(2021)03-0076-05Sensitivity Assessment of Air Pollution Source Layout in Shanxi ProvinceXIE Wolong,LUO Jinhong,JIAO JiaoShanxi Academy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Taiyuan,030002,ChinaAbstract :The whole province of Shanxi is divided into 1km ˑ1km grids,a virtual point source is set in each grid,and the WRF -CALPUFF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impact of this point source on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ambient air quality monitoring stations.And thelayout sensitivity is grad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impac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nsitive regions in Shanxi province are mainlydistributed in the south and southeast of the monitoring stations.Although the sensitive regions only account for 9.8%of the province area,34.3%of the coking capacity,73.8%of the ironmaking capacity,22.8%of the coal -fired power generation capacity,17.7%of the cementclinker capacity and 23.9%of the coal washing capacity are located in these regions.Key words :industrial distribution;layout sensitivity;WRF;CALPUFF㊀㊀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工业行业深度治理持续推进,目前通过末端治理实现工业行业进一步减排的潜力已经越来越小, 十四五 时期是衔接我国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要实现空气质量的稳定持续改善,产业布局优化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㊂从大气污染防治的角度看,优化产业布局本质上是将大气污染源由对人类集中区影响较大的区域搬迁到影响较小的区域,进行大气污染源布局敏感性评估,识别相同污染源处于不同区域时,对人类集中区影响程度的差异是优化产业布局需解决的首要问题㊂薛文博等对布局敏感区划定的内涵和技术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2-3],相关研究利用空气质量模型在福州㊁上海㊁湖南等地进行了产业布局优化的尝试[4-12]㊂本研究将山西全省域划分为1km ˑ1km 的网格,在每个网格中设置虚拟点源,利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该点源对国控㊁省控空气质量例行监测点位的影响,根据影响程度大小进行布局敏感性分级评估,以为山西省的产业布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㊂第3期谢卧龙等:山西全省域大气污染源布局敏感性评估㊀㊀㊀1㊀数据与方法1.1㊀技术流程(1)划定模拟区域及计算网格㊂(2)建立虚拟污染源清单,将全省划分为1kmˑ1km网格,每个网格中心点设置一个虚拟点源㊂(3)确定模拟的关心点㊂(4)利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各点源对各关心点2016 2018年每年的年均贡献浓度(编写自动化运行脚本,每个点源模拟一次,每模拟一次获得该点源对各个关心点的贡献浓度)㊂(5)选取各点源对所有关心点的最大贡献浓度值作为该点源的大气环境影响浓度值,将各点源的大气环境影响浓度值由大到小排序,前10%的网格为布局敏感区,10%~20%的区域为较敏感区, 20%~50%的区域为一般敏感区,其余区域为不敏感区㊂1.2㊀气象数据(1)地面气象数据地面气象数据采用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2016 2018年108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小时例行监测数据㊂(2)高空气象数据高空气象数据采用WRF模式生成的模拟数据㊂1.3㊀虚拟点源将山西全省划成1kmˑ1km的网格,网格中心设置虚拟点源,全省共设置点源156136个㊂虚拟点源仅排放一次PM2.5一种污染物㊂其余排放参数见表1㊂表1㊀虚拟点源排放参数Table1㊀Emission parameters of virtual sources烟囱高度烟囱内径烟气流速排放温度排放速率50m2m10m∕s350K20kg∕h1.4㊀受体点位以各县(市㊁区)空气质量例行监测点作为模拟的关心点,山西全省空气质量例行监测点目前263个,各点位的空间位置见图1㊂1.5㊀WRF气象模型相关设置模拟时段:2016 2018年㊂模拟区域:采用Lambert投影,双层嵌套,其中图1㊀山西省空气质量例行监测点分布图Fig.1㊀Layout map of ambient air quality monitoringstations in Shanxi内层网格覆盖山西全省域㊂中心点经纬度38.084ʎN,113.578ʎE,标准纬线35.0ʎN,40.0ʎN㊂外层网格格距27km,东西向格数33,南北向格数41,垂直层数32㊂地理及初始场数据来源:地形高程数据采用GTOPO30S数据,土地利用数据采用modis30s数据,初始气象场采用NCEP1ʎˑ1ʎ再分析数据㊂参数化方案:模拟使用的参数化方案见表2㊂表2㊀WRF参数化方案Table2㊀Parameterization scheme of WRF参数方案微物理过程Lin et al.scheme长波辐射RRTM短波辐射Dudhia边界层方案YSU陆面方案Noah1.6㊀空气质量模型选择及相关设置山西省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山地㊁丘陵面积占省域面积的近80.3%,这样复杂的地形已经不适合使用适用于大区域模拟的CMAQ∕CAMX∕WRF-CHEM等模型[13],而CALMET∕CALPUFF模型已经被多次应用于对不同污染源的污染贡献的模拟研究[14-20],这里采用CALPUFF模型进行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模拟㊂77㊀㊀㊀环㊀境㊀影㊀响㊀评㊀价第43卷模拟时段:2016 2018年㊂模拟区域:模拟区域包含山西全省域㊂坐标系设置:采用兰伯特投影,中心点经纬度为36.5ʎN,104ʎE,标准纬线分别为34.5ʎN和40ʎN㊂由于模拟范围较大,考虑到计算速度,模拟分两次进行㊂第一次模拟网格覆盖山西中南部,具体为西南角坐标(549km,-200km),东西向333km,南北向465km,网格距3km;第二次模拟网格覆盖山西中北部,具体为西南角坐标(549km,211km),东西向351km,南北向306km,网格距3km㊂考虑到边界条件的影响,两次模拟网格南北向重叠,重叠范围为54km㊂相关参数:CALMET诊断气象模式中的有关参数见表3㊂表3㊀CALMET模式参数说明表Table3㊀Parameterization scheme of CALMET关键词描述值NZ垂直层数10ZFACE层顶高度0,20,40,80,160,320,640,1200,2000,3000,4000 NOOBS数据模式使用地面站气象数据㊁WRF数据NSSTA地面站数量118 NPSTA高空站数量0 IWFCOD风场模块诊断风场模块IFRADJ弗劳德数效应计算弗劳德数效应IKINE动力学效应不计算动力学效应IOBR O Brien调整不考虑O Brien调整ISOLPE坡流效应计算坡流效应IPROG预测风场使用选项使用WRF数据中的风场作为初始猜值场2㊀结果与分析山西省不同区域布局敏感性分级评价结果见图2㊂山西省大气污染源布局敏感区域面积约1.53万km2,较敏感区域面积约1.62万km2㊂各城市具体来看,太原㊁阳泉㊁运城㊁临汾布局敏感区域面积占市域面积的比重较大,分别为18.7%㊁15.3%㊁16.8%和13.9%,朔州㊁吕梁布局敏感区域面积占市域面积的比重较小,分别为5.2%和6.0%㊂山西省大气重污染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秋冬季在强盛的大陆性气团控制之下,以西北气流为主,最多风向为西北风[21]㊂同主导风向上风向为大气污染源布局敏感区这一以往的认识不同,评估结果显示,布局敏感区的区域均位于国控㊁省控空气质量例行监测点位周边,主要分布在例行监测点位的南部㊁东南部等秋冬季暖湿气流来向的上风向,这与相关研究[22-25]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多发于秋冬季高湿天气下的结论一致㊂图2㊀空间布局敏感性分级评价结果图Fig.2㊀Layout map of different sensitivity grades in Shanxi表4㊀各市不同敏感性区域面积占比Table4㊀Area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sensitivity gradesin each city%布局敏感区较敏感区一般敏感区不敏感区太原市18.711.529.340.5大同市7.89.626.156.5阳泉市15.310.627.346.8长治市7.811.933.646.7晋城市8.59.134.547.9朔州市 5.211.135.847.9晋中市8.78.426.956.0运城市16.816.737.529.0忻州市7.57.725.059.8临汾市13.912.031.542.7吕梁市 6.08.629.855.6全省9.810.430.249.6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冬季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南下时风速较大,边界层内风的垂直切变大,辐射逆温受到强湍流扰动而被破坏,地方性环流被淹没在西北大风中,污染物容易向高处和周边扩散;当冬季东南㊁西南或偏南的暖湿气流北上时,暖空气缓慢流过87第3期谢卧龙等:山西全省域大气污染源布局敏感性评估㊀㊀㊀冷的下垫面,上层空气温度比低层温度高,形成逆温层,污染物向高处扩散的能力减弱,主要在近地面聚集,造成重污染,从而导致布局在南部㊁东南部等秋冬季暖湿气流来向的上风向的大气污染源更易对例行监测点位的空气质量造成不利影响㊂图3㊀布局敏感区分布特征示意图Fig.3㊀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yout -sensitive areas山西省大气污染源布局敏感㊁较敏感的区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0.2%,但64.0%的焦化产能㊁82.0%的炼铁产能㊁25.6%的燃煤发电产能㊁29.2%的水泥熟料产能㊁45.2%的煤炭洗选产能位于该区域中,特别是山西省大气污染源布局敏感区域面积仅占全省面积的9.8%,但34.3%的焦化产能㊁73.8%的炼铁产能㊁22.8%的燃煤发电产能㊁17.7%的水泥熟料产能和23.9%的煤炭洗选产能位于该区域中,工业污染源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㊂表5㊀重污染行业产能在不同等级敏感区域中的占比Table 5㊀Proportion of production capacity of heavy pollutingindustries located in different sensitivity grades regions%布局敏感区较敏感区一般敏感区不敏感区焦化34.329.629.4 6.7炼铁73.88.210.57.5燃煤发电22.8 2.950.424.0水泥熟料17.711.553.117.6煤炭洗选23.921.434.520.23㊀结论(1)山西省大气污染源布局敏感区域面积约1.53万km 2,其中太原㊁阳泉㊁运城㊁临汾布局敏感区域面积占市域面积的比重较大,分别为18.7%㊁15.3%㊁16.8%和13.9%,朔州㊁吕梁布局敏感区域面积占市域面积的比重较小,分别为5.2%和6.0%㊂(2)山西省大气污染源布局敏感区域均位于国控㊁省控空气质量例行监测点位周边,但与主导风向上风向为大气污染源布局敏感区的过往认识不同,布局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例行监测点位的南部㊁东南部等秋冬季暖湿气流来向的上风向㊂(3)山西省大气污染源布局敏感区域面积仅占全省面积的9.8%,但34.3%的焦化产能㊁73.8%的炼铁产能㊁22.8%的燃煤发电产能㊁17.7%的水泥熟料产能和23.9%的煤炭洗选产能位于该区域中,工业污染源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㊂(4)山西省应尽快推动大气污染源布局敏感区域内重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 十四五 期间不能稳定(连续三年)达到生态环境部工业企业分类管理A 级㊁B 级标准的钢铁㊁焦化㊁水泥㊁平板玻璃㊁化工等重污染行业企业应迁出(关闭)㊂4㊀管控建议十四五 期间重点解决大气污染源布局敏感区内重污染工业行业规模较大的问题,建议评估结果为布局敏感的区域内:(1)禁止新建㊁改建㊁扩建以煤炭㊁石油焦㊁渣油㊁重油等为燃料㊁原料的工业炉窑㊂(2)不能稳定(连续三年)达到生态环境部工业企业分类管理A 级㊁B 级标准的钢铁㊁焦化㊁水泥㊁平板玻璃㊁化工等重污染行业企业应迁出(关闭)㊂(3)禁止新建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㊂(4)布局敏感区所属县(区㊁市)PM 2.5年均浓度不达标的,布局敏感区内全面淘汰每小时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㊂(5)布局敏感区所属县(区㊁市)PM 2.5年均浓度不达标的,布局敏感区内逐步淘汰炉膛直径3m 以下燃料类煤气发生炉;取缔燃煤热风炉,基本淘汰97㊀㊀㊀环㊀境㊀影㊀响㊀评㊀价第43卷热电联产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加热㊁烘干炉(窑)㊂加快推动铸造(10t∕h及以下)㊁岩棉等行业冲天炉改为电炉㊂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雷宇,严刚.关于 十四五 大气环境管理重点的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2020,70(4)ʒ35-39.[2]㊀薛文博,汪艺梅,王金南.大气环境红线划定技术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665(3)ʒ13-15.[3]㊀薛文博,吴舜泽,杨金田,等.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中大气环境红线内涵及划定技术[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663(1)ʒ14-16.[4]㊀薛文博,付飞,吴舜泽,等.福州市大气环境红线空间区划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668(6)ʒ19-23. [5]㊀郭梦琪,王志铭,王扬君,等.一种使用CALPUFF模式的大气环境红线划定技术[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40(1)ʒ193-199.[6]㊀陈林,吕红迪,张南南,等.基于模型的大气环境质量底线划定技术研究ʒ以湖南省为例[J].环境影响评价,2020,248(5)ʒ16-20.[7]㊀武卫玲,薛文博,雷宇.宜昌市大气环境红线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680(6)ʒ182-185.[8]㊀李敏辉,廖程浩,常树诚,等.大气污染排放格局优化方法及案例[J].环境科学,2021(4)ʒ1-14.[9]㊀卢燕宇,孙维.基于CALPUFF模型的NO2剩余大气环境容量测算及污染源布局优化ʒ以合肥市为例[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7,301(12)ʒ1358-1362.[10]㊀郑文飞.CALPUFF模型在环罗源湾规划环评中的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223(8)ʒ268-272.[11]㊀阎柳青.大气环境数值模拟在矿区规划评价及优化布局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ʒ山西大学,2015.[12]㊀杨志强.基于大气敏感目标保护的平凉工业园区规划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兰州ʒ兰州大学,2015.[13]㊀YimS.H.L.,FungJ.C.H.,LauA.K.H.,KotS.C.Developing ahigh-resolution wind map for a complex terrain with a coupledMM5∕CALMET system[J].Geophys Res,2007,112,D05106.[14]㊀Levy,J.I.,Spengler,J.D.,Hlinka,D.,Sullivan,D.,Moon,D.,Using CALPUFF to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power plantemissions in Illinoisʒmodel sensitivity and implications.Atmos.Environ,2002,36(6)ʒ1063-1075.[15]㊀Zhou,Y.,Levy,J.I.,Hammitt,J.K.,Evans,J.S.Estimatingpopulation exposure to power plant emissions using CALPUFFʒacase study in Beijing,China.Atmos.Environ,2003,37(6)ʒ815-826.[16]㊀Yang,D.X.Estimating air quality impact of elevated point sourceemissions in Chongqing,China.Aerosol Air Qual.Res.2008,8(3)ʒ279-294.[17]㊀Macintosh,D.L.,Stewart,J.H.,Myatt,T.A,et e ofCALPUFF for exposure assessment in a near-field,complex terrainsetting.Atmos.Environ.44(2),262-270.[18]㊀YimS.H.L.,Jimmy C.H.,Fung,Lau e of high-resolution MM5∕CALMET∕CALPUFF systemʒSO2apportionmenttoair quality in Hong Kong[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10,44ʒ4850-4858.[19]㊀任永建,赖安伟,高庆先.山西省阳泉市大气环境质量数值模拟[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2)ʒ174-180. [20]㊀任重,马海涛,王丽,等.CALPUFF在大气预测及环境容量核算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6)ʒ201-205.[21]㊀郭幕萍,刘月丽,安炜,等.山西气候[M].北京ʒ气象出版社,2015.[22]㊀张蒙,韩力慧,刘保献,等.北京市冬季重污染期间PM2.5及其组分演变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20,40(7)ʒ2829-2838.[23]㊀任娇,尹诗杰,郭淑芬.太原市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季节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0,40(9)ʒ3120-3130.[24]㊀闫世明,王雁,李莹,等.太原市秋冬季大气污染物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分析[A].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ʒ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25]㊀孟丽红,蔡子颖,李英华,等.天津市PM_(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重污染过程来源模拟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20,264(1)ʒ9-17.08。
大同市生态环境局、大同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大同市县(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奖惩方案(试行)》的通知

大同市生态环境局、大同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大同市县(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奖惩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同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20.10.22•【字号】•【施行日期】2020.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大同市生态环境局、大同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大同市县(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奖惩方案(试行)》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为激励和调动各县(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积极性,持续改善我市环境空气质量,通过经济奖惩手段推动各县(区)政府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根据《山西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奖惩方案》(晋环大气[2019]15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大同市县(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奖惩方案(试行)》,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大同市县(区)空气环境质量改善奖惩方案(试行)》大同市生态环境局大同市财政局2020年10月22日大同市县(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奖惩方案(试行)为落实和强化辖区政府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激发各县区政府大气污染治理的积极性,适应当前持续改善各县(区)环境空气质量的需要,制定《大同市县(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奖惩方案(试行)》。
一、奖惩对象大同市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奖惩指标(一)采暖期(1月、2月、3月、11月、12月)环境空气质量奖惩指标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以下简称“综合指数”)、PM2.5、SO2,其中PM2.5、SO2浓度以微克/立方米计。
(二)非采暖期(4月—10月)环境空气质量奖惩指标为综合指数、PM2.5、PM10 ,其中PM2.5、PM10 浓度以微克/立方米计。
三、奖惩指标基数综合指数、PM2.5、PM10 、SO2浓度基数为当月全市平均值和各县(区)上一年同期值。
四、奖惩方法对当月监测结果差于基数的,按照下列方法进行资金扣罚。
根据单项扣罚资金总额,对当月监测结果好于基数的,给予资金奖补。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主要大气、水污染物总量减排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主要大气、水污染物
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污染防治
【发文字号】同政办发[2018]129号
【发布部门】大同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8.08.10
【实施日期】2018.08.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主要大气、水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
(同政办发〔2018〕12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各责任单位:
《大同市2018年度主要大气、水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已经大同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各县(区)、各部门、责任单位要按照市政府关于污染减排和大气、水污染等防治部门职责分工,主动履职,继续完善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建设,确保全面达到主要大气、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8月10日
大同2018市年主要大气、水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
大气、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是“十三五”约束性考核指标,是实现环境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支撑和有力抓手,各县区要紧紧围绕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水环境改善目标和《大同市大气污染防治2018年行动计划》(同政办发〔2018〕85号)、《大同市水污染防治2018年行动计划》(同政办发〔2018〕99号)重点工作任务,做好主要大气、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同市大气污染防治2018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同市大气污染防治2018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同市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5.15•【字号】同政办发〔2018〕85号•【施行日期】2018.05.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同市大气污染防治2018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同政办发〔2018〕8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 2018年是国家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第一年,为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各项要求,实现省政府下达的大气污染防治目标,持续改善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守护“大同蓝”,按照省气防办《关于提前做好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安排部署的通知》精神,特制定了《大同市大气污染防治2018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5月15日大同市大气污染防治2018年行动计划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和落实我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不断改善我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打赢2018年蓝天守卫战,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山西省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环境空气质量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例及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任务。
二、工作任务(一)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水平1、大力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工程。
按照省城市建成区清洁取暖覆盖率100%,县城建成区清洁取暖率达到50%以上,农村地区达到30%左右要求,以及“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原则,各县区要全面统筹推进城市建成区、县城和城乡结合部、农村三类区域的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工作。
2018年4月完成拟改造区域采暖现状的入户调查(已安排部署),制定清洁取暖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年度改造任务、改造方式,报市发改委确定全市的工程任务。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地理(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9月27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遥感三十三号0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高度约700千米预定轨道。
该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产品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
下图为此次卫星发射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轨道运行的“遥感三十三号04星”()A.绕月球运行B.成为新的天体C.不受天体引力D.结构特征与月球相同2.在轨道运行的“遥感三十三号04星”不属于的天体系统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答案】1.B 2.D【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可得,遥感三十三号04星围绕地球运行,A选项错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为天体,B选项正确;收到地球引力的影响,C选项错误;遥感三十三号04星为人造天体与月球不同,D选项错误;故选B。
【2题详解】在轨道运行的“遥感三十三号04星”为地球的卫星,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ABC选项错误;河外星系不包括地月系,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判断天体的三个条件:1.是不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2.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3.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中。
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成功举行,此次亚运会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绿电供应。
绿电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为零或趋于零、对环境影响较低的电力,主要是太阳能和风能所发的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绪论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世界上局部地区的大气污染现象在18世纪就出现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在一些大量燃烧矿物燃料的城市、工业区,曾发生多起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伦敦烟雾事件[1],曾导致数以千计的市民死亡。
60年代,有人用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颗粒物的浓度与因大气污染事件引起受害致病的人数进行对比分析,求其相关关系;并根据实测结果,求出上述两种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指数,用这种指数对大气质量进行定量的评价。
从此大气质量评价研究便迅速发展起来[2]。
大气是环境要素之一,它与人类的关系极为直接和重要,但却比较简单,即其质量的好坏,主要看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其次,大气的组成成分,在未受人为影响的情况下,在水平方向的空间中几乎没有差异。
可见,大气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受人类污染的程度。
现在所进行的大气质量评价,通常都是评价大气受污染的程度,所以也可以叫做大气污染评价[3]。
因此,对大气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大气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程度作为尺度。
在单要素环境质量评价系统中,大气质量评价在内容上和方法上都是比较简单的。
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臭氧和苯并芘。
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主要有H2S、SO2、SO3、CS2、H2SO4和各种硫酸盐。
它们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等化工产品生产排放的废气。
作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二氧化硫在各种大气污染物中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因此,在硫氧化物的检测中常常以二氧化硫为代表。
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石化燃料高温燃烧和硝酸、化肥等生产排放的废气,以及汽车排气[4]。
氮氧化物包括NO、NO2、N2O、N2O3、N2O4、N2O5等,这些氧化物中占主要成分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氮氧化物及其在空气中的反应产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颗粒物质是大气污染物中数量最大、成分复杂、性质多样、危害较大的一种,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还可以是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运载体、催化剂或反应床。
在某些情况下,颗粒物质与所吸附的气态或蒸气态物质结合,会产生比单个组分更大的协同毒性作用。
所以,对颗粒物质的研究是控制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着大同市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对能源消耗迅猛增长,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形成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对大同市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大同市的煤矿资源丰富,煤是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物。
一旦入冬,煤炭更是取暖的保障,再加上没有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成为了当前首要亟待解决的难题。
大气虽然有自然净化的能力,可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大气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量也是有限的[5],由此使大气环境污染成为一个公众日益关注的重大的社会问题。
对于大同来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日趋严重的空气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大同市的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出瓶颈[6]。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与大气环境容量研究是有效控制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基础。
对于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和环境规划、实施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科学合理利用大气环境资源,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
1.2 关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模型对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来说,掌握质量评价模型是十分重要的。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指在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大气污染程度进行评定,或是对大气对人类健康适宜程度进行评定。
它包括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下的自然过程及其所形成的大气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特性、大气环境背景值、净化功能、自我调节功能、大气环境容量等相对稳定而仍在不断变化中的环境基本属性,以及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大气环境污染和大气环境状态的变化。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是依据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分级标准来判别某一个地区某一时间内的大气质量与哪一个等级标准最接近[8],则认为该地区的大气综合质量属于该等级。
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并提出控制和减缓大气环境恶化的对策和措施。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可以为制订城市环境规划,进行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制订区域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标准和环境法规,搞好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也可以为比较各地区所受污染的程度和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9]。
由于不同环境区域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不同,因而不同区域代表性污染物也不一样,所以在环境评价中评价因子的选择也不一样[10]。
一般情况下,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多选用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CO、NO X、O3、碳氧化合物和总悬浮物(TSP)等。
1.2.1 空气污染指数法空气污染指数,是在PSI评价法的基础上加以简化,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污染指数,并分级表征质量状况与污染的程度,其结果简明直观,使用方便,能产生实际的效果。
换言之,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11]。
空气污染指数评价法采用指数形式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它的形式简单且计算方便,而且其结果的表达方式比较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因而以前在我国相当大的范围内包括《全国环境质量报告书》中都在使用,但由于环境质量指数法在评价中介入主观因素过多,失去了对环境质量真实性的准确反映,而且评价结论是抽象的描述性结论[12]。
因此环境质量指数法不宜用作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只可用于评述环境结构因子的达标状况,所以渐渐的减少了使用它的次数。
1.2.2 GIS技术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门技术引导的多技术交叉的信息空间科学,它是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和再现,并能回答一系列问题的计算机系统[11]。
地理信息系统可成为大气环境监测和评价的全新高技术工具[13]。
利用GIS 技术法进行大气环境质量评价能更为科学地、直观地、鲜明地反映大气环境的状况,给评价工作带来了方便,使我们更为清楚地了解到当时的具体情况,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不仅利用信息的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评价结果的及时性和直观化,而且使评价结果具有更明确的物理意义,为我们提供了现实意义。
因此,该方法对于进行环境质量评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是我们常使用的方法[14]。
1.2.3 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于大气环境质量的评价来说,既有充分理论依据,又极具客观性和合理性。
可最大限度的避免人为的误差[15]。
若这种评价过程涉及模糊因素的量化,便称之为模糊综合评价。
该模型对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因素及评价中存在的一些模糊信息加以合理综合处理,是一种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处理技术。
由于最终计算结果是一量化值,不仅可用于比较同一城市不同日期的大气环境质量差别,还可用于比较不同城市间的大气环境质量优劣,直观地表示了大气环境质量水平的变化及差异情况。
1.2.4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法人工神经网络是模拟生物脑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建立起来的一种智能信息处理模型,具有很强的适应复杂环境和多目标控制要求的自学习能力,并具有可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非线性连续曲线的特性[16]。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具有很强的学习联想和容错功能,具有高度非线性函数映射功能。
它使得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精度大大提高,并且BP网络模型用于评价时不需要过多的数理统计知识,也不需要对数据进行复杂的预处理,同时该方法还适用于进行其它相关的评价[17]。
1.2.5 灰色关联判断法灰色关联判断法是一种逻辑性极强的评判法,广泛的应用于各个研究机构中,是研究人员喜欢应用的一种方法。
灰色关联是指事物之间不确定的关联。
灰色关联评判是灰色系统理论用关联度大小来描述事物之间及因素之间关联程度的一种定量化方法。
它以系统地定性分析为前提,定量分析为依据,进行系统因素之间、系统行为之间的曲线相似性的关联分析[18]。
灰色关联判断决策考虑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模糊性和灰色性,此外,灰色统计决策法不仅考虑到各评价因子在综合评价中的作用,而且考虑到各因子的分散数据在评价中的作用,在实际评价中,更具有现实意义。
1.3 大气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概述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一定的气象条件、一定的自然边界条件及一定的排放源结构条件下,在满足该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前提下,所允许的区域大气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
对于局地性区域来说,大气环境容量是大气传输、扩散和排放方式的具体体现。
大气环境容量考虑空间开放性和气象条件复杂性,注重结合区域的社会功能、环境背景、污染物布局、污染物的物化性质和环境的自净能力等因素。
鉴于不同模型对环境因素考虑的广度和深度有所差别,取不同模型估算的同一区域的环境容量有所不同[19]。
1.3.1 箱式模型法箱式模型是研究污染物排放量与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最简单的模型,基本原理是将总量控制区上空的空气混合层视为承纳地面排放污染物的一个箱体。
污染物排入箱体后被假定为均匀混合,箱体能够承纳的污染物量与箱体体积(等于混合层高度乘区域面积)、箱体的污染物净化能力以及对箱内污染物浓度的限度(即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呈正比)[20]。
其中箱体高度和自净能力属于自然条件,随地区而定,方法中用A值来表示。
在不同地区,可根据当地的A值、当地总量控制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目标以及控制区面积确定总量控制区的环境空气质量。
1.3.2 ADMS-Urban大气扩散模型方法ADMS-Urban大气扩散模型方法,是由英国剑桥环境研究中心(CERC)开发的一套先进的大气扩散模型,屑新一代空气质量模型。
该模型是一个三维高斯模型,以高斯分布公式为主计算污染浓度,但在非稳定条件下的垂直扩散使用了倾斜式的高斯模型;使用一个拉格朗日烟羽抬升模块,烟羽抬升模块预测抬升轨迹和因为热的气态物质的排放对污染物浓度的稀释,其机理是一个顶盖内嵌模型,包括对逆温渗透的处理。
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1)用点源、线源、面源、体源和网格源模型来模拟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考虑到了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城市污染物扩散问题;(2)应用了基于Monin-obukhov长度和边界层高度描述边界层结构参数的最新物理知识[21],边界层结构被可直接测量的常规气象参数定义。
这样可以更真实地表现出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扩散过程,所获取的污染物浓度的预测结果通常是更精确,更可信的;(3)ADMS-Urban 大气扩散模型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使用,也可以与地理信息系统联合使用;(4)可以用来研究大气环境容量及大气质量管理措施,应用于环境评价及规划。
1.3.3 ISCST3 大气扩散模型方法ISCST3模型的基础是正态烟流模式[22],考虑了城市垂直方向扩散能力,包括源抬升、落地点抬升、烟羽抬升、干沉降、垂直风向的限制混合,以及物理化学衰减、城市建筑物下洗作用与城市线源、面源的初始扩散尺寸等过程,对稳态高斯扩散方程作了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