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八位诗人鉴赏作家专题复习分析

合集下载

专题08:诗词鉴赏【2022-2023统编版八上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解析版)

专题08:诗词鉴赏【2022-2023统编版八上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解析版)

专题08 诗词鉴赏1.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甲)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答案】人示例:空气特别明净清新,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清幽明丽,生机勃勃;气氛热烈欢快,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

【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的分析。

第一空,联系诗句“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意思是雨后初晴,放眼向田野眺望,视野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

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

田埂外流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苍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

农忙季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都是全家出动在田亩间忙碌的干活。

从诗句中很容易提取到景物:原野、郭门、渡头、村树、溪口、白水、碧峰、人。

第二空,首联的“原野旷”和“无氛垢”六个字,便展现出经过雨水冲洗,空气特别清新明净,没有丝毫尘埃,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

颔联写诗人纵目四望乡村周围的远近景色:远处,遥见外城的门楼临靠着河边的渡头;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

正因为空气洁净,增大了“望”中的透明度和深远度,才有可能如此清晰地看到郭门、渡头、村树、溪口。

上句的“白”字和“明”字,非常准确地表现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河流溪涧比平时显得明亮夺目;下句的“碧”字和“出”字,也十分逼真地描绘了雨洗远山,格外碧绿,雨后空气清新,山背峰峦得以叠现。

这两个意象画面都紧扣着雨后新晴的特点,因而生动、具体、逼真,在总体的静态中富于动感,意境清幽明丽,生机勃勃。

尾联“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虽然只是虚点一笔,却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意,使人感受到农忙劳动的热烈欢快气氛,呼吸到农村浓郁的生活气息。

唐宋八大家的经典诗文解读

唐宋八大家的经典诗文解读

唐宋八大家的经典诗文解读唐宋八大家是中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一笔宝贵遗产。

这八位文化名人分别是: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王之涣、白居易、杨炯、文天祥、陆游和苏轼。

他们不仅在文学和诗歌上有着令人振奋的成就,而且他们的作品也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本文将深入解读这八位文化名人的经典诗文,带您一起领略他们文学造诣的深厚魅力。

1. 杜甫:波澜壮阔的社会写实杜甫是唐代文学史上的巨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叙事诗人之一。

杜甫的诗作描绘了唐朝的动荡局势和人民的苦难生活,特别是他的政治抨击诗,如《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体现了他对社会不公的呐喊和对时代困境的深刻思考。

2. 白居易:诗意闲适的人生哲学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感慨而著称。

白居易的诗作以豪放、自由为主,既有对人生苦短的思考,也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尤其他的《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作品,以其激情和豪情,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3. 王之涣:意境深远的山水诗王之涣是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作以山水风景为主题,通过具体的描写和抒发内心感受,展现出山水的壮丽和宏伟。

他的《登鹳雀楼》、《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作品,以其丰富的意境和张力,深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4. 杨炯:纯正的古文风采杨炯是晚唐时期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以古文为主,注重韵律和修辞的运用。

杨炯的作品中既有对时事的评论,也有对生活的思考。

他的《七律·登京洛山》、《七律·长安圣命驾幸光启灌》等作品,以其古典的气息和文化的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5. 文天祥:磅礴雄浑的抗战诗篇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以悲壮而豪迈的诗作而著称。

文天祥的作品多描绘了南宋抗战的英雄事迹和民族气节。

他的《正气歌》、《过零丁洋》等作品,以其磅礴雄浑的气势和激情澎湃的语言,感染了世人,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佳话。

6. 陆游:忧国忧民的诗意表达陆游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作以忧国忧民为主题,以其深情缭绕的笔触和独特的风格,打动了读者的心弦。

初中语文_中考古诗文阅读——鉴赏古诗词中人物形象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中考古诗文阅读——鉴赏古诗词中人物形象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考古诗文阅读——鉴赏古诗词中人物形象专题复习【课标分析】语文课程理念中指出“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同时,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学习古诗词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了解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感受古代文人雅士、英雄等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古诗词人物形象的鉴赏的过程,是这三个方面相互融合的过程,既是对学生的挑战,更是对老师的挑战。

对初中学段的学生来说,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对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赏析,是对学生语言分析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的考察,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的领悟能力。

【教材分析】近年来,中考考试题加大了对古诗词阅读和鉴赏的考查力度,突出了语文的文学鉴赏色彩。

2013年中考所选用的古诗词大多取自课外,课内的比例在逐年减小,考查的重点是内容和语言,体型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以主观题居多。

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应引起我们关注的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一)把握内容,体会情感(1)概括古诗词的大意,能描绘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2)能联系与古诗词有关的背景资料对古诗词作出自己的评价。

初中古诗文作者归纳总结

初中古诗文作者归纳总结

初中古诗文作者归纳总结古诗文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是文化遗产,也是人们对古代文人的追忆与致敬。

初中时期,我们学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文,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古诗文作者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加深对他们的了解与 appreciation。

一、李白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作品形象豪放,气势磅礴,饱含着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

如《静夜思》这首诗给人以宁静的感觉,通过描绘一个人在深夜中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体悟。

李白的作品多以豪情壮志和追求自由为主题,他是初中学习的重要诗人之一。

二、杜甫杜甫,字子美,唐代大诗人,被尊为“诗圣”。

他的作品揭示了唐朝的社会矛盾和人民苦难,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他的作品多有写人、写景和抒怀之作,融入了浓郁的感情色彩。

如《登高》这首诗以壮丽的景色和平凡的人物形象勾勒了壮怀激烈的抒情意境,既有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又有对理想追求的向往。

三、白居易白居易,唐代文学家、诗人,号称“诗鬼”。

他的作品既有情感抒发,又兼具时代特色。

他的诗多以真情实感为基调,注重用词质朴,文字通俗易懂。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通过庄重的词句表达了对亲友离别的深情之感,触动人心。

白居易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给人以启发与感悟。

四、王维王维,唐代文学家、画家和音乐家,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文化人物。

他的诗作以山水田园为主题,多具有写景抒怀的特点。

他的作品多半温婉柔情,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

如《山居秋暝》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黄昏下的山居景色,表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五、苏轼苏轼,宋代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被誉为文学史上的多面手。

他的诗作风格多变,既有豪放奔放的作品,也有婉约秀丽的作品。

他的作品常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既有对人生苦难的反思,也有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的思索,展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初中语文八上专题复习八 古诗词赏析 专题八 古诗词赏析

初中语文八上专题复习八 古诗词赏析 专题八 古诗词赏析

4.有人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所描写的景色传递出的是孤独和悲伤, 而不是雄浑和刚毅。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示例一:认同。因为诗人此次出使边塞的心情孤寂难言,茫茫无边的沙漠中,一 缕“孤烟”更添孤独,一轮落日也让人不禁产生伤感之情,与诗人的心境相吻 合。 示例二:不认同。诗人看到沙漠中孤烟直上,尽显劲拔刚毅之美,长河之 畔落日浑圆,平添壮阔雄奇之感,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情由此得到释放,心胸也为 之开阔。(言之有理即可)
1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运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 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作者借此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 雄气概。(意对即可)
(七)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3.请结合词作内容,谈谈本词所流露出的情感。 示例:这首词通过对自然规律变迁更替的描述,透露出对时光流逝、好景不长的 怅惘,以及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意对即可) 14.“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写得极佳,请你从炼字角度对此句进行赏析。 示例一:“独”字写出了词人的形单影只,表现了词人独处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强调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示例二:“徘徊”是动作描写,表现词人对时光流逝 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言之有理即可)
6.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或对西湖早春美景的热爱、赞美之 情)。
(四)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请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 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 和惬意。(言之有理即可)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意对即可)

初三语文知识点古代诗词的鉴赏与赏析

初三语文知识点古代诗词的鉴赏与赏析

初三语文知识点古代诗词的鉴赏与赏析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反映了古人的生活情感和思想意境。

学习古代诗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下面,我们就来鉴赏和赏析一些常见的古代诗词。

1.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夜晚思乡的情感。

通过运用夜晚、明月和故乡等意象,将诗歌的主旨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们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李白对故乡的眷念之情,以及对命运的慨叹之情。

2.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深沉的思乡之情打动读者。

诗人通过描述戍鼓、边秋、雁声等景物,将自然环境与人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对故乡和兄弟的思念之情。

在赏析这首诗时,我们可以品味其中的深情和壮丽,体会杜甫的家国情怀。

3.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求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壮丽的山河景色和豪放的情感来表达对人生追求的激情。

王之涣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突出人生奋进的主题。

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作者追求卓越、向上进取的精神,同时也体味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广阔。

4. 苏轼《江城子·十里春风送别人》十里春风送别人,才抵几回伤心,唤起花床梦不成。

葬花君莫笑。

又送王孙去,萦烟四溅,更无消息。

那堪寂寞无行路,一过江陵,人影相失。

霞映台门桃岁晚,青黛细梢嫩,问将谁与红尘暂别。

神完气减不远游,轧轧金奁妆正少。

这首词通过虚实结合、动静对比的手法,巧妙地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情感。

我们在欣赏这首词时,可以感受到苏轼深沉的思绪和割舍不下的情感,以及对生命转瞬即逝的感慨。

通过以上几首古代诗词的鉴赏与赏析,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感受到他们对生活、自然和人情的独特见解。

初中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初中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初中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鉴赏诗词不仅能增加我们的文学修养,还能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诗词,了解其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下面将对初中诗词鉴赏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概述。

一、古代诗人和名篇选读了解古代诗人和名篇是诗词鉴赏的基础,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屈原:《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楚国的离散和个人遭遇的抒发,描绘了一个壮士悲歌的形象。

2. 杜甫:《月夜忆舍弟》、《秋夕》等作品反映了唐代社会的艰难困苦和人民的苦难,显示了杜甫作品的特点。

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等作品,描绘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壮丽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的吐槽。

二、诗词的艺术特点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鉴赏诗词作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音韵美:古诗词追求音韵的和谐美,如平仄对仗、押韵等。

2. 意境美:通过典故、象征和意象等手法,创造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3.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等,丰富了诗词的表现力。

4. 蕴含哲理:诗词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思想,我们要善于挖掘。

三、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一些鉴赏诗词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文字解析:对诗词中的生僻字、典故、修辞手法等进行解析,帮助理解诗词的意义。

2. 正确朗读:诵读时要注意把握诗词的节奏感和音律,体味其中的美感。

3. 感悟思考:读完一首诗词后,要反思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 多角度欣赏:不同的角度和视角会带来不同的感受,可以多方面思考一首诗词的内涵。

四、常见诗词与作家初中阶段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诗词和作家,这些作品多来自唐、宋、元等不同的文化时期,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和风格,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例如:1. 李白的《静夜思》、《南陵别儿童入京》等作品,描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壮美的山河风景。

古诗词赏析初二语文重要的古诗词赏析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古诗词赏析初二语文重要的古诗词赏析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古诗词赏析初二语文重要的古诗词赏析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在初二语文学习中,古诗词赏析是一项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升我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下面将对初二语文中重要的古诗词赏析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

1. 古诗词的体裁与作者古诗词体裁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诗和词。

诗是以古韵为基础的,行文简练,意境深远;词则以音乐性为重点,用词贴切,感情细腻。

在初二语文中,学生需要了解不同体裁下古诗词的特点,并学习一些著名的古诗词作者,如杜甫、李白、苏轼等。

2. 古诗词的修辞手法古诗词在表达时常常运用到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这些手法能够丰富诗词的意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初二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掌握不同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并尝试自己写作时运用一些简单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3. 古诗词的意境与主题古诗词往往以意境为核心,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创造出独特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初二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会体味古诗词的意境,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与主题。

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描写手法等,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4. 古诗词的背景与文化内涵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往往与历史、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在初二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古诗词作品所蕴含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习俗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主题,提高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

5. 古诗词的欣赏与表达学习古诗词赏析不仅仅是为了理解和欣赏,还要有自己的表达。

初二语文学生需要通过朗读、背诵、默写等方式,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可以通过仿写古诗词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融入到诗词中去。

通过以上对初二语文重要的古诗词赏析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古诗词赏析在初二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复习资料2013.5一、【李白古诗复习目标】1.了解李白生平及创作风格;2.熟知初中阶段李白诗七首的思想感情;3.掌握李白诗七首的鉴赏题目。

【课上复习过程】一、初中阶段李白诗歌整体感知1.初中阶段我们共学习李白8首古诗:分别是:《渡荆门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送友人》《行路难》《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月下独酌》。

请背诵这八首古诗。

2.了解李白生平: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甘肃秦安人。

李白创作时代基本可以作如下划分——(1)李白少年时“观奇书”“游神仙”,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十年云游四方,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

(2)天宝初年,经推荐,进京任翰林。

因权贵谗言,三年后被排挤出京。

(之后离开长安,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

)(3)安史之乱第二年,曾作永王幕府,永王因争帝被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在流放夜郎的途中被赦免。

六十二岁时病故。

李白的诗歌今存近千首。

其中大量抒情诗,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

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雄奇飘逸,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3.文学常识记忆性填空:李白,字,代伟大的主义诗人,世称“”。

其诗歌特点为。

4.根据李白生平简介,梳理李白诗七首的创作时代:(1)少年游侠时代:,本时期作品主题多为“思念故乡”。

(2)进京出仕被排挤离京:,本时期作品主题多为“壮志与排挤”“追求与抑郁”。

(3)晚年流放时代:本时期作品主题多为“孤独、苦寂”。

【温馨提示】部分诗歌创作时代:《送友人》:少年游侠时结交告别友人时所作;《月下独酌》:胸怀壮志进京入仕,因被排挤和诋毁,唐玄宗只让其侍宴陪酒,并不重用,因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行路难》:李白被排挤离开长安时所作;《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离京云游时所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晚年流放时所作。

二、古诗鉴赏专题复习:(一)感悟诗情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渡荆门送别》一诗,抒情关键字句为;描绘的抒情形象为;创作背景为;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闻王昌龄》一诗,抒情关键字句为;描绘的抒情形象为;创作背景为;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2)。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一诗,抒情关键字句为;描绘的抒情形象为;创作背景为;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2)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抒情关键字句为;描绘的抒情形象为;创作背景为;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2)。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一诗,抒情关键字句为;描绘的抒情形象为;创作背景为;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2)。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抒情关键字句为;描绘的抒情形象为;创作背景为;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2)。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抒情关键字句为;描绘的抒情形象为;创作背景为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2)。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为;创作背景为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2)。

(二)描绘诗境2.小组分工合作,运用“描绘诗境”的三大方法,生动描绘李白诗中的诗境。

(1)《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所展现的画面。

(2)《闻王昌龄》一诗中,描绘“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所展现的画面。

(3)《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4)《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描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所展现的画面。

(5)《送友人》一诗中,描绘“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所展现的画面。

并理解“横”“绕”两词的妙处。

(6)《月下独酌》一诗中,描绘“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所展现的画面。

(三)赏析名句首先掌握诗歌名句中常见的表现手法:①抒情言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②描绘景物:白描手法、想象手法、动静结合③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然后掌握“赏析名句”的方法步骤:1.理解诗句含义(以诗译诗或翻译也可);2.点明运用的手法及作用; 3.表达诗句所抒发的情感。

(1)《渡荆门送别》一诗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闻王昌龄》一诗中,请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

(4)》《送友人》一诗中,请赏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句。

(5)《行路难》一诗中,请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

(6)《宣州》一诗中,请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

(6)《宣州》一诗中,请赏析“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句。

二、【杜甫古诗复习目标】1.大体了解杜甫生平及创作风格;2.熟知初中阶段杜甫诗的思想感情;3.掌握杜甫诗七首的鉴赏题目。

【课上复习过程】一、初中阶段杜甫诗歌整体感知初中阶段我们共学习杜甫七首古诗:分别是:《望岳》《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08年已考】《江南逢李龟年》《羌村三首》《登楼》。

请背诵这七首古诗。

1.了解杜甫生平:杜甫,字子美。

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十年,获得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

后弃官西行,定居成都杜甫草堂。

晚年举家东迁,漂泊,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2.文学常识记忆性填空:杜甫,字,代伟大的主义诗人,世称“”。

3.【温馨提示】部分诗歌创作时代:《望岳》:二十四岁望东岳泰山所作;《春望》:安史之乱时期,长安沦陷,杜甫被俘遭囚禁;《石壕吏》安史之乱后朝廷为补充兵力强行抓人当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弃官西行,定居成都杜甫草堂;《江南逢李龟年》:安史之乱后唐由盛转衰;《登楼》客蜀第五年,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

二、古诗鉴赏专题复习四——“炼字赏析”“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古人在创作诗歌时,常常经历推敲字句的辛苦,一字千金,一语惊人。

(1)掌握诗歌“炼字”常见表现手法:①手法:运用修辞;作用:生动形象。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②手法:描写传神;作用:生动表现。

如“千骑卷平岗”③手法:蕴含情感。

作用:表达感情。

如“独酌无相亲”(2)掌握“炼字赏析”的方法步骤:1.解释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2.理解句意,点明词语的手法及作用;3.表达诗句所抒发的情感。

(3)炼字赏析的通常考察方式有两种:1.直接问某词的妙处;2.朗读重读并阐述理由练习:1.如果由让你朗读“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一句,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个字,为什么?2.如果由你朗读“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句,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个字,为什么?三、综合运用“悟诗情”“绘诗境”“赏名句”“析炼字”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杜甫诗歌鉴赏。

(一)望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1.齐鲁青未了:意思是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

2.造化钟神秀: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

造化,指大自然。

钟,聚集。

3.阴阳割昏晓:山的南北两面,诗抒情关键字句为;描绘的抒情形象;创作背景为;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2)。

1.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2.如果让你朗读颔联,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个字,为什么?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①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②浑欲不胜簪: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诗抒情关键字句为;描绘的抒情形象(1);(2)。

1.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如果由你朗读本句,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个字,为什么?2.如果让你朗读颔联,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个字,为什么?3.结合诗歌内容谈谈对尾联的理解。

4.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

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登楼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诗抒情关键字句为;描绘的抒情形象为;创作背景为;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2)。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生动描述“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画面。

如果有你朗读本句,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个字,为什么?2.作者在诗的结尾说,日暮之时,他姑且学诸葛亮的样子,吟唱《梁父吟》,言外之意是什么?(四)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抒情关键字句为;描绘的抒情形象为;创作背景为;由此体悟到的诗情为(1);(2)。

1.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前两句分诗人言过去之盛,追忆往昔,表达了对盛唐之情,三、【白居易古诗复习目标】1.大体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创作风格;2.熟知白居易诗的思想感情;3.掌握白居易诗作的鉴赏题目。

【课上复习过程】(一)初中阶段白居易诗歌整体感知初中阶段我们共学习白居易三首古诗:分别是:《钱塘湖春行》《望月有感》《观刈麦》。

请背诵这三首古诗。

1.了解白居易生平: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少年时代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备尝艰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