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 一、直接提问型 • 1、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有什么作用? • 答题方法:使用的表现手法+表达作用(句 意+文义+主旨情感) 2、“……”(诗,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 作品中的一个”闹“字自古被人称道,说 说它的妙用。
• 答题要点:
• 1.从表现手法入手 • 2.结合全句内容进行分析,即描绘了什么内容
• 3.结合全诗(全词)进行赏析,说出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 •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 容)+表达作用(情感) •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 • 2、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 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 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 3、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喜爱。
•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描写 • 直接抒情又叫做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包括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 抒情等。
• 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设问、反 问、借代、双关等
•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或烘托、动静结合、 侧面描写、象征、抑扬、用典、联想、想 象、多感官运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欢迎进入
观美景,猜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一) 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
巨野高级中学 奚柳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 PPT精品课件(共42张)

第 一 部 分
古 诗 鉴 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1)“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一句描绘了怎 赏 答: “孤”孤独,孤苦之意。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 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物心理写照。(步骤一)“孤”字,明写一盏寒灯,昏暗凄清,引 答: 起思念。“孤灯不明”引人“思欲绝”,“思欲绝”的人儿在孤灯 下形单影只,孤零零冷清清。(步骤二)形象表达了诗人的处境和 内心的愁思(孤苦无奈的思念)。(步骤三)(“表明此诗的意旨 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也可。) (2)请谈谈“孤灯不明思欲绝”一句中“孤”字的表达效
上句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和退隐之 (1)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 思;下句用春秋钟仪的典故,是痛言自己留居长 分析。 景物描写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颇见匠心。“残星几 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结合其它诗句分析, 答: 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 言之成理也可)。 “人倚楼”取静态。
古诗词鉴赏· 专题练习
二
第 一 部 分 古 诗 鉴 赏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赏析。 禹庙【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1)颈联中的“嘘”字和“走”字用得好,试分析其 颈联中的“嘘”和“走”用得奇妙。江流奔腾咆 妙处。 哮,好似画中神龙飞跃在悬崖峭壁之间,嘘出团团云 答: 气;“走”字则写出了长江之水以“虽乘奔御风不以 疾”的速度迅奔的气势,使人感到惊心动魄。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大禹不惧艰险,征服自然, 答: 为民造福的创业精神的崇敬之情,且暗含了对当时统 治者昏庸误国的讽刺,希望当政者能像大禹一样“乘 四载”“控三巴”,艰苦创业,重振河山。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全国Ⅰ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 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 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 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全国II(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
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全国Ⅰ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二、诗歌的语言
炼字题答题技巧: 1.点明特征:点出词性或情感色彩(有时需要解释 词的含义); 2.代词入句:把字词意思放入句中进行解释并展开 联想,描述景象。 3.分析意境: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点出字 词的情感或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①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例:“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②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③描写 a.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被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其更鲜明、突出。 b.正面描写。采用各种表现手法直接描写所要描写的对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5.草: (1)生生不息,象征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2)用草木繁盛反衬荒凉、偏僻,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3)报春信使,用来抒发爱春、惜春之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4)寄托离别愁绪,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感。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6.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用来寄托离愁别绪,多见于游子思 归,好友相别。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孤故
帆人
远西
影辞
碧黄
空鹤
尽楼
,,
孤帆远影碧空见花
长三
江月
天下 际扬 流州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
一、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分为:人物形象与物象(意象)。
人物形象包括: 1.诗人形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2.主人公形象: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
物象(意象)包括: 1.自然景物形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2.客观事物形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课件

总结
诗 眼
整 首 揭示诗的主旨的凝聚点 诗
传神的动词
某 一 富有情韵形容词 句 巧用辞格的其他词语
真题演练(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问: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 诗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最”极言春光之美,“绝”夸饰柳色 之新,(含义)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 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手法)突出早春 的景色最可爱。(表达作用)
(二)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 B、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C、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A、借景抒情
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例: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干谒诗”(用于有所要求而拜谒对方)是作者西 游长安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是想得到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前两联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后两联由景物转向抒情。 由景想到自己功名未成,空有出仕愿望,而无人推荐, 就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楫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8)排比
排比是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
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
的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
——《木兰诗》
(9)设问 (一) 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二) 作用:开头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 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1.修辞方法
(1)比喻 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分类: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比喻有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 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024届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 教学PPT课件

2.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在内容上以某一物象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往往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其精神品格;常 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方法。 (1)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或“咏”“题”“赠”“赞”后加相关物象。 (2)内容特点: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 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结构章法:物——人——情。
10.白描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借用于文学 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 种描写方法。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 早行》)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 修饰语,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 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8.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折戟 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 国家的命运,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9.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 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 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这些诗句写花木兰替父从军凯旋后返回故居的情景,充 分渲染了花府一家老小迎接木兰还家的热闹气氛。
二、古代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 情直接倾泻而出。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 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024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默写鉴赏专题(练习带答案)

2024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默写鉴赏专题(练习带答案)一、篇目一览课文:《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唐诗三首石壕吏/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卖炭翁/ 白居易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诗经·邶风》子衿/《诗经·郑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送友人/ 李白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卜算子·咏梅/ 陆游二、理解性默写考点解析1.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角度:比兴手法、声音描写、地点描写、起兴理解:以雎鸠鸟的鸣叫声起兴,点明地点,引出下文对“窈窕淑女”的描写,营造了清幽宁静的氛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角度:比兴手法、人物描写、爱情主题理解:以“窈窕淑女”引出君子对美好爱情的追求,点明了诗歌的主题。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角度:比兴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理解:用“参差荇菜”起兴,并以“流”这一动作,写出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寻。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角度:人物描写、爱情主题、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对“窈窕淑女”日夜思念、追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角度:爱情主题、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求而不得的苦闷。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角度:爱情主题、心理描写理解:描写了男子因相思而产生的焦躁不安。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角度:比兴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理解:用“参差荇菜”起兴,并以“采”这一动作,进一步写出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寻,以及求之不得的苦闷。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角度:人物描写、爱情主题、乐器、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想象用琴瑟来表达自己的爱意。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角度:比兴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理解:用“参差荇菜”起兴,并以“芼”这一动作,进一步写出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寻,以及求之不得的苦闷。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角度:人物描写、爱情主题、乐器、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想象用钟鼓来取悦心爱的女子,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2.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一、复习提要关于古诗词鉴赏有两大考试内容:1、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2、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无论是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还是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其前提都是“读懂”。
因此,古诗词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1、关注题目,读懂题眼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其题眼为“登”,由此可推知本诗当是写登高怀远、怀古伤今之情。
2、把握关键,了解诗意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
3、体味炼字,理解情意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
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
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4、熟知意象,丰富联想“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
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5、积累典故,随诗释义如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如果不了解“遣冯唐”、“射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朝廷重用,为国杀敌,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练习 (人物形象)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 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 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 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 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 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
2、 小儿垂钓 胡今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 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 特点?试作分析。
• 白朴 •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 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 字烟波钓叟。 • 这首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父形象?
• 秋江岸上黄芦摇荡,渡口旁边白苹点头, 堤坝上绿杨葱茏,江滩头红蓼茂盛。在这 秋日的江南水乡,持一支钓杆,驾一叶扁 舟,泛舟江上。虽没有刎颈之交,却有许 多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那点缀在秋江上 的白鹭沙鸥,就是我最亲密的侣伴。这样 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舒适惬意啊!让 那些居庙堂之高的万户侯们空羡慕吧。问 我是谁吗?我只是一个一字不识的江上钓 鱼老翁。
•
好事近
• 渔父词 • 朱敦儒 •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 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 灭。
• 这首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父形象?
•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独钓寒 江,披霜冲雪,远离尘世, 追求闲适生活的渔父形象。
•
• 《沉醉东风· 渔夫》
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 进行分析。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 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 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 法吗?为什么?
内容提示: 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 凤凰。 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 的山岗上。 它高亢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 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 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 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何时才往回 飞。 它只遗憾所处的位置不适合自己,它的悲伤真 的让我伤心难过啊!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 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 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 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 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 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 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木芙蓉
【内容提示】(吕诗)小池塘的南岸盛开着美 丽的木芙蓉,它们在雨后或霜前(意为在摧毁 花木的天气到来之前)都会有意开得更红艳。 这种精神应当胜过以前人们一直称颂的:“桃 李不言,下自成蹊。”吧,因为它们的性情淡 定而洒脱,一生中花开花落都随春风来去潇洒。 (范诗)冒着秋日的微寒,孤单的木芙蓉 努力盛开着。它们心中的酸楚应当与客居他乡 的游子是相同的吧。但任凭风霜连续不断地摧 残,木芙蓉也决不会像那些凋零败落的花草一 般愁怨不已。
3、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 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
【内容提示】: 海浪像云一样,去了又来, 北风吹起时又传来几声雷鸣。 红楼的四周都卷起帘子, 我卧在楼上看著急急而来的雨。
【参考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 壮美景象。(第一步:概括)连天的海 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 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 风满楼”的雄伟气势。(第二步:描写) 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 情。(第三步:总结)
答案提示 ①、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 众。 ②、托物言志(或者象征)。一以 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 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 酬的悲伤。
事物形象答题总结 外在形象 + 内在形象 + 形象意义 自然属性 + 精神品质 + 托物寓意
专题练习 (景物形象)
1、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本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叫迟日。泥融: 泥土湿润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与鸥鹭为友, 蔑视功利贵、追求甘心淡泊宁 静的高洁的渔父形象。
• • • • • •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 贫家的女儿不识绮罗的芳香,想托个 良媒说亲更感到悲伤。 • 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却都喜 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 • 敢夸十指灵巧针线做得精美,决不天 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 • 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 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 常见意境特点术语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 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 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 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 荒凉、冷寂
专题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分析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 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 为它好在哪里? 【析】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 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 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 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3、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 泉,日夕栖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 八荒。 适逢商风起,翼羽自摧藏。一去昆仑 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 心伤。 八荒:周围各地很远的地方 商风:秋风 怆悢(chuàngliàng):悲伤
凤 凰
①、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 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 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 的品性? ②、这首诗整体运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 作简要分析。
3、咏物诗中的物象(事物)。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 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在深山中被开采出来,然后在烈火中焚烧, 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 。诗人借石灰 寄托自己不畏艰苦的考验,坚决保持清廉品质 的志向。 4、写景诗中描写的景象(景物)。杜牧《山 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中写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等景物,构成了一幅幽静优美的秋山晚景图, 流露出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人物形象题型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 技巧)(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理想、 追求、个性等)。
专题练习 (事物形象)
1、木芙蓉(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①、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②、两首诗中的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案提示: ①、耐寒、拟人 ②、《木芙蓉》:一种傲然独立,挑战 困难而不受他人摆布的充满自信的形 象。 《窗前木芙蓉》:一种经历辛苦孤 独后能坦然面对生活的坚忍、淡定、 安闲的形象。
2、咏萤火 虞世南 的历流光小,飘摇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的历:明亮、鲜亮. 分析概括萤火的形象。
答案提示: 诗歌刻画的是一个个性独特,胸怀 不凡的刚毅之士的伟岸形象。尽管 自己的生命弱小,但是它不甘默默 无闻,不愿自暴自弃,偏要在暗夜 中闪光,顽强地表现自己的存在, 执著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描写 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描写是如何 表现惜别之情的?
• 【内容提示】:春风骀荡,景色宜人, 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 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 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 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 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 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 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 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 这首词塑造了 一个出身寒微、朴实勤 劳,不慕时俗,忧郁神伤的贫女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 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 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 【答案提示】: • 诗歌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对柳条、 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的惜 别之情。用“柳条藤蔓”将“离情” 系住,黄莺的“频啼”,表现它们 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实际上是表现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般殷殷挽留,凄凄惜别,动人心 弦。
景物形象答题总结 画面描写+特点概括+情感总结
【内容提示】:春天的阳光和煦温 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 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 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 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 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答案提示】: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 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 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 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 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 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 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①、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 景物特点? ②、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简要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