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 盐 化肥 课题2 化学肥料 【创新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 盐 化肥 第2课时 复分解反应【创新教案】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2012年3月23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含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学会使用“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了解盐类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
应概念的引出做好铺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复分解反应
难点: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复分解反应
板书设计: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1.含有CO32-和HCO3-的盐都能与HCl反应,产生CO2气体。
2.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之间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D=AD+BC
副板书:①CaCO3+2HC1===CaC12+H2O+CO2↑
②Na2CO3+2HC1===2NaC1+H2O+CO2↑
③NaHCO3+HC1===NaC1+H2O+CO2↑
④Na2CO3+Ca(OH)2===CaCO3↓+2NaOH
⑤NaOH+HCl=NaCl+H2O
课后反思:本节内容难点较为突出,能及时以练习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板书清晰,能把枯燥的知识用有趣的肢体语言来解读,每个时段都有吸引他们的
地方,课上的也比原来精彩,尝到了精心设计课的甜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肥料的定义和种类。
2.掌握化肥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3.了解化肥的使用注意事项。
4.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化学肥料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化学肥料的种类和成分。
•难点:掌握化肥的作用和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肥料的概念和作用。
例如:•请问大家知道什么是化学肥料吗?•化学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板书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化学肥料的种类、主要成分和作用。
要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
例如:2.1 化学肥料的种类•无机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等。
•有机化肥:包括农家肥、堆肥等。
2.2 化肥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氮肥:主要成分为氮,促进植物生长,增加茎叶的生长和绿色部分的发育。
•磷肥:主要成分为磷,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育,增加植物的吸收能力。
•钾肥:主要成分为钾,增强植物的抗寒抗旱能力,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3. 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情境的案例,让他们思考如何正确使用化学肥料。
例如:案例:小明的父亲在家里种了一些蔬菜,但一段时间后发现蔬菜长得不太好。
请问这可能是由于使用化学肥料不当导致的吗?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化学肥料呢?引导学生讨论可能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化学肥料的使用注意事项。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化学肥料进行进一步研究。
要求他们整理出如下信息:•化学肥料的主要成分和作用;•使用该化学肥料的注意事项;•该化学肥料的优缺点。
5. 小结归纳(5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对其他同学的报告进行评价和补充,最后进行小结归纳。
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小结的关键词,让他们填写到自己的笔记中,便于复习。
6. 拓展延伸(5分钟)提问学生关于化学肥料的拓展问题,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进一步学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RJ下册名师新教案 第11单元 盐 化肥 课题2 化学肥料

课题2 化学肥料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学会自学,提高自我语言表达能力。
(2)学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3)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为大力发展农业、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人体健康而好好学习化学的决心。
(2)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难点: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预习赠送的小册子。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都知道目前人类面临着人口急剧膨胀问题,人口的增长导致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增,在有限的土地上,增加产量就成了人类要解决的头等大事,那如何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呢?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增施化肥,它的作用占各增产因素总和的30%~60%。
什么是化肥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常见的化肥及其作用,并学习对化肥的简单鉴别。
二、合作探究几种常见的化学肥料【过渡】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有力措施。
【提出问题】什么是化肥?【归纳总结】以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简称化肥)。
【讲解】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C、H、O、N、P、K、Ca、Mg等,其中N、P、K的需要量较大且土壤中含量较少,因此氮肥、磷肥和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一)氮肥【提出问题】什么是氮肥?常见的氮肥有哪些?【归纳总结】氮肥:含有氮元素的化肥。
常见的氮肥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铵盐(如NH4HCO3、NH4Cl)、硝酸盐(如NH4NO3、NaNO3)等。
【提出问题】作物缺氮时会出现什么症状?【归纳总结】作物缺氮时叶片发黄、生长缓慢、植株瘦小、早熟、产量品质下降、果小皮硬。
【提出问题】氮肥在农作物的生长中起什么作用?【归纳总结】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第二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课题2化学肥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根据物理和化学性质初步签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儿种常见化肥签别的探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儿种常见化肥签别的探究,体会化学与农业的密切关系,理解化学的学习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强学生进一步学好化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难点:对几种常见化肥的签别。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H试纸、玻璃棒、烧杯、试管、酒精灯、红色石蕊试纸、三角架、铁片、熟石灰、氢氧化钠溶液、碳酸氢钱、硫酸钱、氯化鞍、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
[教学过程]五、实验探究,学会鉴别师生活动[师]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的应用,我们在座的同学中在~ 将来可能会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那么我们怎样鉴别常见的化学肥料呢?[学生探究]探究一:比较氮肥(氯化镀、碳酸氢镀)、磷肥(磷设计意图分组活动,实验探究[学生探究]探究二:取研细的氮肥(硫酸鞍、氯化鞍) 、钾肥 (硫酸钾、氯化钾)各0.5克,分别放在铁片上灼烧,观察现象・再取上述化肥各少量,分别加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 产、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
实验、观察、记录矿粉、过磷酸钙)和钾肥(硫酸钾、氯化钾)的外观、气味和在水中的溶解性。
[师]鞍根离子的检验:碱(或碱性)溶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 [师]1・NH4HCO3为什么不能与草木灰混合在一起使用?2.为什么土壤不能长期使用某一种化肥 ?[补充实验]用pH 试纸测定碳酸氢鞍、硫酸钱、过磷酸钙、碳酸 钾溶液的pHo[师]根据探究,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生]归纳小结:灰[投影]农村中常用的鉴别化肥的方法 • 在农村,人们总结出以下鉴别化肥的简易方法。
一看:液态化肥,有刺激性氨臭气味的是氨水;像鱼卵的白色 固体,一般是尿素;灰色粉未或颗粒,一般是过磷酸钙; 黄褐色或灰褐色粉未一般是磷矿粉;白色晶体可能是硫 鞍、碳鞍、氯化钾等。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化肥知识。例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种化肥的分类、作用以及合理使用方法。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通过讨论、实验和总结,共同完成研究任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会拿出一些常见的化肥样品,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名称和作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接下来,我会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他们明确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系统地讲解化肥的分类、作用以及合理使用方法。首先,我会详细介绍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的特点和作用,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其次,我会讲解化肥的作用原理,例如氮肥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磷肥对植物根系的发育作用,钾肥对植物抗逆性的提高作用等。最后,我会强调合理使用化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育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讨论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然后我会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对化肥知识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我会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要注意思考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作业的批改和反馈将是下一节课的重要教学内容,我将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的作业,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培养: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解化肥的作用和合理使用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化肥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增强他们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同时,通过介绍化肥产业的发展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一单元 课题2 化学肥料(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 化学肥料(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并掌握常见化学肥料的成分。
2.能力目标: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化学肥料,并了解其适用场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强调合理使用化学肥料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不同化学肥料的成分和作用。
2.掌握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分辨和辨别不同类型化学肥料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强调合理使用化学肥料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材2.教学课件3.实验用化学肥料样品和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中的图片或描述,引入化学肥料的概念。
•向学生提问:你们了解什么是化学肥料吗?它的作用是什么?2. 介绍化学肥料(15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共享自己对化学肥料的了解。
每个小组从自身的观察和经验出发,讨论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
•汇报讨论结果:请各小组派代表进行简要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对汇报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正。
3. 化学肥料的种类和成分(20分钟)•使用课件的动画展示不同种类的化学肥料的成分和特点,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等。
分析它们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适用于不同作物和土壤的化学肥料类型。
4. 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20分钟)•介绍化学肥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使用量、使用时机和喷洒方法等。
•强调合理使用化学肥料的重要性,以避免过度施肥和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5. 实验活动(30分钟)•进行小组实验:将不同种类的化学肥料样品与植物进行组合种植,观察不同化学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记录。
•学生讨论:学生们根据实验观察结果,讨论不同化学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差异。
•教师总结:教师以实验结果为基础,总结和强调不同化学肥料的使用方法和适用场景。
6. 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与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和重点,确保学生掌握了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 盐、化肥 课题2 化学肥料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 化学肥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肥料的概念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2.掌握常见的化学肥料种类及其化学成分;3.理解化学肥料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4.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化学肥料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化学肥料的种类;2.化学肥料的作用原理。
三、教学难点1.理解化学肥料的作用机制;2.掌握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出示一张农田施肥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为什么农民要给农田施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激发学生对农业生产中施肥的重要性的认识。
2. 知识讲解(10分钟)•给学生简要讲解化学肥料的概念,并与有机肥料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介绍常见的化学肥料种类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如氮肥、磷肥、钾肥等。
•解释每种化学肥料的作用原理,如氮肥促进植物生长、磷肥促进根系生长等。
3. 化学肥料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化学肥料?•解释不同农作物对氮肥、磷肥、钾肥等的需求量不同,以及不同阶段对化学肥料的需求变化。
•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养分,以及化学肥料如何满足这些需求。
4. 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15分钟)•讲解使用化学肥料的注意事项,如正确计量、适时施肥、避免过量等。
•强调使用化学肥料时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对环境和自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提醒学生化学肥料不能替代有机肥料,应进行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合理配合使用。
5. 拓展应用(10分钟)•设计一个小组活动或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化学肥料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小结和总结,并就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6. 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关键词和要点,以查漏补缺,并巩固学生对化学肥料的理解和使用方法的记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将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主要包括:
1.化肥的种类、成分及作用。
2.化肥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化肥过量使用的危害及环保意识。
4.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化肥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5.观察日记: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家中或学校农场施用化肥后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为期一个月。通过观察日记,让学生了解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6.家庭作业:请学生与家长共同探讨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化肥。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家庭对农业环保的关注。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讲解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肥料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习积极性。
2.强化学生对化学肥料种类、成分及使用方法的理解。针对学生知识薄弱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验、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化肥过量使用的危害
在讲解化肥的使用方法后,我将引导学生了解化肥过量使用的危害,如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农产品质量下降等,使学生对环保问题产生关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以下问题:
1.如何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化肥?
2.化肥过量使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哪些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化学肥料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保存及施用时注意事项。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3.通过对化肥实物的搜集、化肥知识的调查和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4.认识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重视农业、关心农村、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真实情感。
教学重点: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①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研钵、酒精灯、火柴、烧杯。
②实物:缺氮肥的包心菜叶片(实物)、缺磷的小麦植株(高、矮各式各1株)、缺钾的大豆叶片(实物)。
③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让学生各自搜集常见化肥的样品。
④实验改进:把一块铁片分成两块,一块正方形烧氮肥,另一块长方形烧钾肥,避免氮、钾肥互相干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的成长离不开营养,植物的生长也是一样,需要充足的养分。
播放课件:化学肥料
1.讲述:1958~1960年,由于自然灾害,不少人饿死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突飞猛进,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事实,指出化肥在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上所起的作用。
二、新课学习
播放:养分充足或缺某种养分的植物生长图片。
指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肥料与农业生产、人们吃饭有着密切的关系。
点明学习主题。
酸、碱、盐各类化合物中,特别是盐类中,有好多种含有农作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因而可作为肥料使用。
我们把以矿物、空气、水等为原料,经过化学或机械加工制成的肥料叫化学肥料,简称化肥。
肥料按来源可分成:化学肥料和农家肥料;化学肥料按所提供的营养元素可分为:氮肥、磷肥、钾肥等。
(一)学生活动
1.展示学生各自搜集的常见化肥的样品,由各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样品,做简要介绍(教师适当点评)。
2.阅读课文:整理资料,填写下表:
常用化肥的名称、化学式及作用
类别氮肥磷
肥钾肥复合肥
名称
化学式
主要作用
植物缺少时的症状
(重点,用时稍长些,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
3.讨论交流:交流信息资料,互查上述表格所填内容。
(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适时指导)
4.展示图表:各小组代表争相走上讲台,展示图表,简要说明。
★氮肥
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⒈常见氮肥及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氨水:
碳酸氢铵(气肥):
硫酸铵(硫铵):
氯化铵:
硝酸铵(硝铵):
尿素:
⒉氮肥的特性
(1)铵盐的检验
实验:(试管++热,+ 石蕊试纸)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小结:①铵盐跟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氨气遇水生成氨水,氨水是一种弱碱,显碱性,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②农业生产上施用铵态氮肥时,不要与碱性物质混合,否则会失效。
(2)碳酸氢铵的不稳定性:
★磷肥
作用: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穗多粒满。
磷矿粉[]
钙镁磷肥[]
过磷酸钙(普钙)[]
重过磷酸钙(重钙)[]
★钾肥
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硫酸钾[] 、氯化钾[KCl]
★复合肥料——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
磷酸二氢铵[]
磷酸氢二铵[]
磷酸二氢钾[]
硝酸钾[]
★微量元素肥料——硼肥、锰肥、铜肥、锌肥、钼肥等。
归纳整理
继续播放课件:
由学生讲述案例:
①细心的农民问我:夏天雷雨过后,田里的庄稼长得特别旺盛。
听说你在学校里学过,你能告诉我其中的秘密吗?
②一位老大爷给我讲:70年代刚使用化肥时,生产队里种黄豆,为确保增产,施用了大量尿素。
夏天时,黄豆苗生长非常旺盛,农民很高兴。
结果,到了秋天,黄豆的结实率很低。
相反,漏掉施尿素的地方,黄豆结实却较丰厚,令人哭笑不得。
教师点拨
1.教师介绍案例①中的秘密。
2.案例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讨论、交流对案例分析的体会。
让学生知道:种田也必须学习科学知识,否则就要付出代价,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第79页第二、三两段。
2.讨论交流: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在化肥使用方面,你应当给父母做哪些宣传?
教师小结
我们知道了化肥的作用及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而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怎样识别区分常见的化肥:尿素、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硫酸钾?农作物生长时需要大量的氮、磷、钾肥,如果缺少这些营养元素,农作物就会得“病”:
实物1:发黄的菜叶与正常的菜叶比较。
(缺?)
实物2:矮小的小麦植株与正常的小麦植株比较。
(缺?)
实物3:叶片边缘发黄的大豆叶与正常的大豆叶比较。
(缺?)
提出问题
1.这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
2.如何区分常用的氮、磷、钾肥呢?
3.怎样科学施肥?
学生活动
1.观察实物、填写下表:
氮肥磷
肥钾肥
碳酸氢铵氯化铵磷矿粉过磷酸
钙硫酸钾氯化钾
状态
气味
溶解性
2.组内交流:交流观察结果。
3.展示观察成果: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观察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
4.学生小结:从外观上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教师点评)。
5.交流实验结果:学生下位,自由交流;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指导,给予点评)。
6.归纳小结:区分氮肥和钾肥的方法。
学习评价: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统计能正确区分氮肥、钾肥的方法及人数)。
问题拓展
黑板上的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急需施肥。
但是,买回来的化肥包装袋因磨损,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现取化肥样品分别装入1、2、3号小瓶,放在实验台上。
请你帮助辨认,指导施肥。
看哪个组最先完成任务,把小瓶标号写在黑板上对应的“生病”植物的下方。
三、小结
你们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是满意,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
课后活动
1.整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互相交流,查漏补缺。
2.调查你的父母在贮存、使用化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
3.社会调查:化肥使用的利弊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