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
《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讨论结果

I组《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讨论结果王利钧目前,本组参与讨论的学员一共有六名,分别是田河萍、赵丽峰、田宏转、李兆盛、张瑞莉、李海霞及本人王利钧。
大家都认真阅读了案例并且回答了相关问题,现在我将本组的讨论结果总结如下:1.邹老师提出应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答:经过讨论,我们组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即:同意邹老师所提出的看法,应该让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其原因在于:第一,评价主体多样化。
让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以此引导学生去捕捉、发现其他同学身上优点,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评价的主人,使学生学会相互悦纳、彼此欣赏,学会在互相取长补短和彼此鼓励提携中共同进步。
第二.评价手段多样化。
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符合研究性学习成绩评价的定义要求,符合研究性学习评价主体多元性的特点,符合研究性学习评价手段方法多样性的特点。
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有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
田河萍老师认为学生作为评价主体,还能够使得学生积极性提升,其被认同感促使其不断深入实践活动中。
2. 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采用了哪些评价工具?答:我们小组通过对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进行集中时间观看、集中讨论,认为其采用的评价工具有:评价量表(包括教师评价表、学生评价表和课题评估表)、奖励机制等。
3. 方案中的评价表格多以量化形式出现,有的老师提出要加入定性的描述性评价,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在写评语时应该考虑哪些问题?答: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我组成员形成了基本一致的意见,即:都同意在评价中加入定性的描述性评价。
其原因在于:第一,评价量表再加上描述性评语使整个评价更加全面,定量评价通常采用等级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但通过等级给学生反馈的信息比较有限,教师可以将等级和评语结合起来,等级给出学生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参照。
第二,评语能够更为详尽地指出学生的优缺点,是对学生更具体的建议,对他们有很好的指引性作用。
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

最近,师大附中的邹老师心情很复杂,两周前的教学工作会议上,领导布置了全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任务。
一方面,他知道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学校的教育而言都会是一次发展的契机,为此,他感到振奋。
但是另一方面,虽然早在上学期,学校就提出了这方面口号,并对老师进行了培训,但是由于从未有过实践经验,邹老师心里还有些忐忑,他不知道自己能否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也不知道学生能否独立探究问题。
今天又要开会了,邹老师准备在会上说说自己的想法。
谁知会上教务处领导的发言不仅解除了他的疑虑,而且还增强了他的信心,因为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质量,已经与师大达成合作协议,聘请该校教授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并初步制定了一套评价方案。
此外,学校将成立研究性课程学术委员会,聘请参与研究性课程建设的专家、学者以及学校的骨干教师组成评估小组,对教师进行指导,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鉴定。
会议结束之前,刘处长下发了学校制定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草案,要求每位班主任老师回去后认真研读,踊跃提出改进意见。
回到办公室,同其他老师一样,邹老师拿着文件,仔细阅读起来:“第一部分――教师评价,由指导教师和导师合作完成。
”看到这句话,邹老师有些担心:怎么和这些师大的教授们交往和工作呢?他接着向下看:“教师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1)开题报告要求教师从课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研究的方案三个角度对开题报告进行评价,评价的详细指标见量化评价表。
在研究性课题中,我们提倡学生自己选择课题,凡课题是由自己提出的,在课题来源的量化评价中给最高分5分;通过“科学系列讲座”受启发提出的课题给4分;导师推荐课题的给2-3分;其他情况可以参照上述标准酌情给分。
在选题的过程中,学生肯定要经历从不会选题到初步学会,从随意选题到根据选题的基本原则去作出判断的过程;最终的选题是否符合选题的原则,符合程度怎样,需要教师进行评价。
量化时可根据选题的四个原则,符合一个给2分,每多一个增加1分的办法进行处理。
浙师大附中研究性学习评价与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浙师大附中研究性学习评价与学分认定实施细则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方案》,综合实践活动已明确作为八大学习领域之一,共23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高中三年共15学分,高中三年研究性学习至少不能少于3个课题。
高一、高二各6学分,高三3学分。
按照浙江省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关于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意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实施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学分评价实施方案。
一、评价内容1、个人评价内容:参与过程、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完成仟务情况(个人在研究过程中承担的责任),以及个人学习资料积累,既文献资料、学习心得、研究方案、实验方案,参加活动的时间(每1学分不少于12学时)等。
2、课题评价内容:有无开题报告或活动方案、研究的过程、方法、意义、价值,以及研究成果材料(研究论文、研究课件制作、研究笔记,展板等)和成果的交流与展示。
二、评价程序1、个人评价:个人在小组内交流心得,采用个人评价与课题研究评价进行有效结合的办法评议,然后报指导老师和研究性学习管理小组进行评定。
2、责任评价:课题组或班级管理老师定期检查学生在课题组内承担的责任和完成任务的情况,实际表现进行及时评价,记录在案,学期结束进行综合评价。
3、民主评价:学习结来时在课题小组内进行个人学习交流,让最了解学生的同学全面、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程度和学习热情。
三、学分认定的程序:1、学生按要求完成一个研究性课题,由学生或任课教师向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提出学分认定申请,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
2.学科任课教师根据学分认定条件进行对照,提出对学生学分认定的初步意见。
3.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对学生申请和任课教师提出的初步意见进行审核,作出认定结论,并由学分认定委员会主任签署意见。
4.“同意认定”学生学分的,则在学校范围内公示。
“不予认定”的,要书面通知学生并告之原因。
5. 学生对学校作出的学分认定意见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或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提出复议要求。
模块八案例2

《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案例分析安阳市二中李永丰1. 邹老师提出应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答:个人以为应该让学生参与到研究学习的评价中来。
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研究学习的实施者,学生是对研究学习和课题最熟悉的。
只有学生参与进来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主体呈现多元化。
2. 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采用了哪些评价工具?答:采用了教师评价表、学校对学生评价表、课题评估表、激励性评价工具。
3. 方案中的评价表格多以量化形式出现,有的老师提出要加入定性的描述性评价,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在写评语时应该考虑哪些问题?答:评价表应该把量化考核和评语考核结合使用,这样的话效果更好。
量化考核仅仅是一个干巴巴的数字或者等级,而评语考核有文字和激励,并且有表扬和亮点圈点,对学生是更大的鼓励。
在写评语时应考虑:①考核全面性,综合考虑各个评价,包括不同人的、不同的评价表。
②评语兼顾所有组员。
③评语兼顾研究学习的各个环节。
④评语要有表扬和激励。
4. 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哪些方面进行了评价?你觉得是否全面?还需要补充哪些?答: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下列方面进行了评价:①开题报告,要求教师从课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研究的方案三个角度进行评价。
②研究过程,主要是对科学精神、研究态度、学习习惯、价值观、研究方法等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方案是比较全面的,不过还可补充我认为还应增加开题报告与评价表、研究过程记录与自我评价表、课题报告(论文)自我评价表、个人及课题小组评价表。
评价中还可以加入一些定性的描述性评价。
5. 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需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每个阶段,你认为在学生探究的不同阶段各应该对哪些内容进行评价?有哪些收集信息的来源?答:不同阶段应该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价:①开题报告中课题的提出、评审、立项;②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情况;③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研究成果的表述,如结题报告课件制作、相关论文等。
《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案例分析

《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案例分析李俊丽1、邹老师提出应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答:我觉得邹老师的想法非常好,因为学生是整个评价方案的一个重要角色,他们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很多时候学生是脱离老师的视野和指导的,他们需要独立自主地思考和调研,他们才最清楚整个学习过程,最清楚自己的收获与进步。
而且,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因此,学生应该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之中。
并且,至于学生参与评价的方式,邹老师提出了可行性方案,认为可以根据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制定不同的表格,包括开题报告与评价表、研究过程记录与自我评价表、课题报告(论文)自我评价表、个人及课题小组评价表。
最后,让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符合研究性学习评价的4个特点,评价过程全程性、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内容丰富性、评价手段、方法多样性。
2、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采用了哪些评价工具?答:主要采用了“评价量表”,具体包括:(1)教师评价表。
包括对开题报告、研究过程、课题报告(论文)的评价。
(2)学校对学生评价表。
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和教师评价的结果,按照表中规定的权重计算出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总评分值,填入表中。
(3)课题评估表。
在评定学生的成绩时,对其中的优秀课题进行初选,并将初选出的课题交给研究型课程学术委员会作进一步的评定,对其中确实优秀的课题提出特色加分的建议。
还有一个激励性的评价,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的课题研究予以奖励,奖励的办法有:①学校每年对课题研究中的优秀课题进行编辑整理,将优秀成果汇编成册,每个参与课题的同学人手一本。
②设立专项奖学金固定获奖的比例,大约为编辑成册的优秀课题的20%。
根据评估的成绩,将参与评估的课题成绩排队,进入前20%的课题获得专项奖学金,并发给相应的证书。
对在课题研究中获得特色加分的学生予以专门的表扬。
③其他奖励对获得特色加分的课题的研究者,在高考推荐、保送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模块八必选:《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案例分析(精选5篇)

模块八必选:《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案例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模块八必选:《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案例分析《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案例分析1.邹老师提出应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答:所谓研究性学习就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由此可知,邹老师提出让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的评价中来的想法和做法完全合乎研究性学习和特征的,它强调了学生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的特点。
所以我赞同邹老师提出的应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的提议。
理由如下:①符合研究性学习成绩评价的定义要求。
研究性学习成绩评价的定义中说:研究性学习成绩评价包括指导教师的评价、小组长评价、组员相互评价等,各项评价最后综合在一起形成小组研究的成绩。
课题实施后,还要总结和反思课题实施过程及结果。
②符合研究性学习评价主体多元性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之一是评价主体多元性。
研究性学习突破了传统评价以评价为主导的局面,评价主体呈现多元化。
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也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还可以是家长等。
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积极的交互过程。
③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
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可能做到全程关注,对于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等都无法完全了解。
因此,需要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过程中来。
④符合研究性学习评价手段方法多样性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模块八活动三《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案例分析

模块八活动三《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案例分析1.邹老师提出应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答:我觉得邹老师的想法很好,因为学生才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他们需要独立自主地思考和调研,他们才最清楚整个学习过程,最清楚自己和自己的同学学习的收获与进步。
只有学生参与进来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主体呈现多元化。
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也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四个特点,都决定了应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去。
因此学生应该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之中。
2、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采用了哪些评价工具?答: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采用的评价工具是评价量表,其中包括教师评价表、学校对学生评价表和课题评估表。
教师评价表:教师从论文的结构、内容、拓展等方向对学生的研究论文进行全面的评价。
学校对学生评价表、由校研究型课程组织实施小组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和教师评价的结果,按照表中规定的权重计算出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总评分值,填入表中。
课题评估表:从课题的目标、内容、研究方法、延伸性、论文报告质量、学生参与程度、教师指导与管理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3.方案中的评价表格多以量化形式出现,有的老师提出要加入定性的描述性评价,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在写评语时应该考虑哪些问题?答:我同意有的老师提出的建议,赞同在评价中加入定性的描述性评价,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这样才更显得科学合理。
在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方式来进行评价。
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具有更具体的建议,对他们有很好的指引性作用。
对于评价结果来说,能更加准确地评价学生,能使结果更直观。
模块八《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案例分析

模块八《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案例分析1.邹老师提出应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答:我赞成邹老师的想法,首先,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
其次,研究性学习评价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最后,我认为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部分,理应让学生也参与其中,这样做就更加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这一原则。
另外,让学生参与评价倡导了新课改的理念,即强调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因此,学生应该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之中。
2.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采用了哪些评价工具?我认为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采用了“评价量表”这一评价工具。
3.方案中的评价表格多以量化形式出现,有的老师提出要加入定性的描述性评价,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在写评语时应该考虑哪些问题?我觉得方案中的评价表格多以量化形式出现,有的老师提出要加入定性的描述性评价,很有必要。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热情。
同时,通过等级给学生反馈的信息比较有限,教师可以将等级和评语结合起来,等级给出学生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参照,评语则更为详尽地指出学生的优缺点,是对学生更具体的建议,对他们有很好的指引性作用。
在写评语时应注意的问题:1. 要体现客观全面、公平公正原则;2. 要多多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一面,以鼓励性评价为主;3. 要从多方面涉及谈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态度;4. 可尽量抓住重点,详尽地指出学生的优缺点,但在指出缺点时评语语气要委婉一点。
4.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哪些方面进行了评价?你觉得是否全面?还需要补充哪些?我认为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如下方面进行了评价:课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研究的方案、课题目标、课题报告论文、作业提交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师大附中的邹老师心情很复杂,两周前的教学工作会议上,领导布置了全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任务。
一方面,他知道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学校的教育而言都会是一次发展的契机,为此,他感到振奋。
但是另一方面,虽然早在上学期,学校就提出了这方面口号,并对老师进行了培训,但是由于从未有过实践经验,邹老师心里还有些忐忑,他不知道自己能否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也不知道学生能否独立探究问题。
今天又要开会了,邹老师准备在会上说说自己的想法。
谁知会上教务处领导的发言不仅解除了他的疑虑,而且还增强了他的信心,因为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质量,已经与师大达成合作协议,聘请该校教授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并初步制定了一套评价方案。
此外,学校将成立研究性课程学术委员会,聘请参与研究性课程建设的专家、学者以及学校的骨干教师组成评估小组,对教师进行指导,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鉴定。
会议结束之前,刘处长下发了学校制定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草案,要求每位班主任老师回去后认真研读,踊跃提出改进意见。
回到办公室,同其他老师一样,邹老师拿着文件,仔细阅读起来:“第一部分――教师评价,由指导教师和导师合作完成。
”看到这句话,邹老师有些担心:怎么和这些师大的教授们交往和工作呢?他接着向下看:“教师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1)开题报告要求教师从课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研究的方案三个角度对开题报告进行评价,评价的详细指标见量化评价表。
在研究性课题中,我们提倡学生自己选择课题,凡课题是由自己提出的,在课题来源的量化评价中给最高分5分;通过“科学系列讲座”受启发提出的课题给4分;导师推荐课题的给2-3分;其他情况可以参照上述标准酌情给分。
在选题的过程中,学生肯定要经历从不会选题到初步学会,从随意选题到根据选题的基本原则去作出判断的过程;最终的选题是否符合选题的原则,符合程度怎样,需要教师进行评价。
量化时可根据选题的四个原则,符合一个给2分,每多一个增加1分的办法进行处理。
课题的研究方案是研究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具体的要求见表一的说明。
教师应对学生的研究方案是否符合上述要求进行评价,在量化时,可根据符合的程度(A.完全吻合,B.基本吻合,C.比较吻合,D.不太吻合,E.不吻合)分别予以打分。
(2)研究过程要求教师从课题目标(态度、能力、方法)的角度对学生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进行评价。
在量化表中,又将此细分为五个评价要点。
对科学精神、研究态度、学习习惯、价值观的评价主要通过教师平时与学生的接触、学生研究过程的活动记录与自我评价,辅以访谈的方式进行。
对研究方法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与教师的交流以及从学生的课题报告(论文)中看出。
要进行评价,教师首先要对这些评价指标有足够的认识。
态度、能力、方法是很难予以量化的,在具体操作时,仍可以如前述方法,根据符合程度分别予以打分。
(3)课题报告(论文)要求教师从论文的结构、内容、拓展等方向对学生的研究论文进行全面的评价。
科研论文的一般结构包括摘要、关键词、论文主体和附录。
摘要和关键词在前面已有说明。
论文主体是整个论文的核心,它应该对作者的学术观点做最详实和完整的表述。
附录即所搜集并运用到的文献资料,按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附在文后。
在论文中,缺少了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中的任何一个,都应将该部分的评价等第降低一个档次,若缺少几个,则应累积降低档次。
课题报告(论文)的内容,应该从科学性、新颖性以及学生独立完成的程度给予评价。
其中,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的独立程度应该是最重要的。
教师可以依此为基准,结合科学性、新颖性给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
独立完成的部分占成果的主要部分并且在成果中有明显体现的,可得8分;科学性和新颖性也很好的,再加2分;如果完成得不够好,可在此前提下酌情扣分。
论文的拓展即在论文中要有一定的篇幅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反思,找出其中的不足或没有来得及研究的问题,指出本课题还可以向什么角度、哪些方面拓展。
根据论文中对这一问题表述的情况给予评价。
(教师评价表, 点击查看)看到这里,高一(1)班的刘老师说:“评分标准给得很详细啊,这样看来没有咱们想象中那么难了。
”邹老师却不以为然,他说:“恐怕实施起来没有那么容易,怎样能够全面客观地收集这些所需的资料,怎样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于适时恰当的指导和帮助,怎样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关系,怎样与师大的老师们开展合作,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啊,是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要我们来做啊,这学期可够累的了……”年轻的秦老师有些不满了。
“别着急,还有学校帮咱们呢。
”高一(2)班的吴老师说到。
在他的指引下,老师们都向后翻了一页,这是方案的第二部分――学校鉴定:学校评定由三个模块组成:(1)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这是装入学生学籍档案中的一份表,由校研究型课程组织实施小组(主要由学校教务处相关成员、教研组长、档案室教师组成)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和教师评价的结果,按照表中规定的权重计算出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总评分值,填入表中。
由于学生课题研究的性质不同,这一比例不是固定不变的,课程的组织实施小组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定。
(学校对学生评价表, 点击查看)“师大教授加本校教师再加学校,这样的评价算是够公正了!”快人快语的秦老师感叹道。
听了秦老师的话,邹老师不由想到“研究性学习跟传统学习不同,它的评定理应有所不同,但是学校现在的安排,形式上由一个老师变成了现在的几个老师,本质上还是老师说了算,这样合理吗?”他在工作簿上记下了自己的疑问,接着向下看……(2)课题评估表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和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成果水平,便于学校在今后继续开设研究型课程时参考以作出决策,学校研究型课程学术委员会在评定学生的成绩时,将对其中的优秀课题进行初选,并将初选出的课题交给研究型课程学术委员会作进一步的评定。
他们根据教师的评定,按照下表中给出的评价指标,各自独立地予以评定,并对其中确实优秀的课题提出特色加分的建议。
一般情况下,特色加分的课题数不应超过评估总数的20%。
学校研究型课程学术委员会聘请的评估小组成员由参与课程建设的专家、学者、课程专家以及我校的骨干教师组成。
(课题评估表, 点击查看)“这不仅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对老师而言也是个搞科研的好机会啊!”邹老师暗自欣喜。
正想着,只听秦老师大声说到:“同志们,快看倒数第二页,这奖励真丰厚啊,看来学校很重视嘛!”大家循声都翻到了方案的最后一部分――激励性评价:(3)激励性评价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的课题研究予以奖励,奖励的办法有:①学校每年对课题研究中的优秀课题进行编辑整理,将优秀成果汇编成册,每个参与课题的同学人手一本。
②设立专项奖学金固定获奖的比例,大约为编辑成册的优秀课题的20%。
根据评估的成绩,将参与评估的课题成绩排队,进入前20%的课题获得专项奖学金,并发给相应的证书。
对在课题研究中获得特色加分的学生予以专门的表扬。
③其他奖励对获得特色加分的课题的研究者,在高考推荐、保送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合上文件夹,邹老师靠在椅背上,叹了一口气:从这个方案可以看出学校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视,他感到欣慰。
但是想想自己刚才记下的那个疑问,邹老师又感觉方案还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整个评价方案忽视了一个重要角色――学生,他们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很多时候学生是脱离老师的视野和指导的,他们需要独立自主地思考和调研,他们才最清楚整个学习过程,最清楚自己的收获与进步。
而且,这也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因此,学生应该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之中。
至于学生参与评价的方式,邹老师认为可以根据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制定不同的表格,包括开题报告与评价表、研究过程记录与自我评价表、课题报告(论文)自我评价表、个人及课题小组评价表。
转眼又到了开例会的时间,邹老师第一个发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赞同。
接下来,有的老师指出研究性学习应该关注学生的进步和表现,提出在评价中加入定性的描述性评价。
还有的老师提出课题研究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实践活动,涉及社会和科学技术的方方面面,学生在展开研究时需要走向社会,与相关的科研单位、大学图书馆、实验室等单位联系,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因此建议在评价中加入社会反馈,由学生走访的单位和学生家长填写,以进一步了解和评估学生的研究能力。
邹老师一边听一边记,脸上时不时露出欣喜的表情……1、邹老师提出应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来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记得我自己在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反而不够学生们自己清楚整个学习的过程,例如该小组中哪个同学是最积极主动参与的,又有哪个同学是最有贡献的,而这些学生是最清楚的,也最清楚自己的是否进步了,收获了什么。
而且,我觉得学生参与评价也是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以及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学生如何参与评价?皱老师觉得根可以据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制定评价表格,主要有开题报告与评价表、研究过程记录与自我评价表、课题报告(论文)自我评价表、个人及课题小组评价表。
我觉得这个值得尝试。
很多时候学生是脱离老师的视野和指导的,他们需要独立自主地思考和调研,他们才最清楚整个学习过程,最清楚自己的收获与进步。
而且,这也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因此,学生应该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之中。
至于学生参与评价的方式,邹老师认为可以根据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制定不同的表格,包括开题报告与评价表、研究过程记录与自我评价表、课题报告(论文)自我评价表、个人及课题小组评价表。
2、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采用了哪些评价工具?教师评价(1)开题报告(2)研究过程(3)课题报告(论文)采用了教师评价表。
学校评定(1)学校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学校对学生评价表,(2)采用课题评估表(3)激励性评价1、邹老师提出应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答:我认同邹老师的做法。
因为研究性学习强调对知识技能的运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
因此评价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获得的发展。
让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以此让学生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使学生在学生中相互欣赏,并学会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采用了哪些评价工具?答:主要采用了评价量表。
(1)教师的评价量表。
从课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研究的方案对开题报告进行评价。
从科学精神、研究态度、学习习惯、价值观、研究方法对研究的全过程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