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掌握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则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定义和作用。

分析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和规则。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实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典型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则。

第二章:名词活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名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名词活用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名词活用的常见类型,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举例说明名词活用的规则和用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实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典型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名词活用的规则。

第三章:动词活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动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动词活用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动词活用的常见类型,如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等。

举例说明动词活用的规则和用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实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典型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词活用的规则。

第四章:形容词活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形容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形容词活用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形容词活用的常见类型,如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等。

举例说明形容词活用的规则和用法。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实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典型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形容词活用的规则。

第五章:数词活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词活用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分析数词活用的常见类型,如数词用作动词、数词作名词等。

举例说明数词活用的规则和用法。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实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典型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词活用的规则。

第六章:代词活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代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代词活用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分析代词活用的常见类型,如代词用作动词、代词作状语等。

文言词类活用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词类活用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文言词类活用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词类(名、动、形、数)活用”结构类型及语法规律;2.运用词类活用的结构特征和规律准确翻译文言文;3.通过课堂知识讲解、课后练习识记并理解相关知识点的特征,掌握规律;4.了解古今汉语的演变,掌握语言的发展趋势,合理运用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文言基础知识及古文今译的方法。

二、课型复习课三、课时2课时四、教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何谓词类活用?1.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例:左右欲刃相如名词占住了谓语的位置,可断定它活用为动词。

2.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二)考点分析: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在高考试题文言文阅读中虽不单独作为考点进行考查,却时常放在文言翻译中作隐性考查,且在文言翻译题中常常作为关键点(即采分点)来看待。

(三)活用类型1.类型例句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了动词。

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

沛公军.(于)霸上。

(《鸿门宴》)“军”应翻译为“驻扎”。

名词+名词(代词)。

两个名词(或后一个为代词)连用,句中又无作谓语的动词,则前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籍”应翻译为“登记”。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名”应翻译为“命名”。

副词作状语+名词。

状语带名词,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王”应翻译为“称王”。

助词“所”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罾”应翻译为“用网捕”。

能愿动词+名词。

能愿动词带名词,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水”应翻译为“游水”。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实例分析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总结理解:对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句子实例。

2. 参考资料和教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九、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十、作业布置:1. 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分析,判断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十一、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高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文言文词类活用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分析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

3. 总结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分类和常见实例。

2. 难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律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分类和实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

3.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新课内容:讲解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

3. 案例分析:分析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

4. 规律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律。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实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文言文中的场景,运用词类活用进行对话,增强学生对词类活用的实际运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解题思路。

3.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词类活用的准确性。

八、教学资源1. 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收集和整理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用于讲解和分析。

2.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角色扮演材料:准备相关的文言文场景和对话,供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5篇范文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5篇范文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5篇范文第一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学案1.名词作动词2.名词意动用法3.名词使动用法4.名词作状语5.动词作名词6.动词使动用法7.动词为动用法8.形容词作名词9.形容词作动词 10.形容词使动用法 11.形容词意动用法。

12.数词活用一、名次作动词规律一:1、籍吏民,封府库.2、大楚兴,陈胜王.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规律二:1、范增数目项王.2、汉水又东.规律三: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左右欲刃相如.二、名词使动用法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②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

.③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三、名词意动用法①稍稍宾客其父..②鱼肉缙绅..③孟尝君客我.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四、名词作状语规律: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秦军降诸侯,诸侯多奴虏使之。

..【关于状语】/ 4 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②将军身披坚执锐..③小学而大遗。

..八、形容词作动词规律:①彼好游者不能穷也.②火尚足以明也.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九、形容词使动用法规律: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③既来之,则安之。

.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⑤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

.十、形容词意动用法规律: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②且庸人尚羞之。

.③渔人甚异之.④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十一、数词作动词规律: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2、六王毕,四海一.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实战演练】找出下列活用了的词,并加以解释 1.左右欲刃相如/ 4第二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2012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劝学》1、輮使之然也动词用作名词,指用火熨使物弯曲这道工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讲稿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讲稿
(《赤壁之战》)
• A、坚:坚韧的盔甲; 锐:锐利的武器。
• B、少:很少的人;众: 很多的人。
• C、美:美好的事物, 四美指良辰、美景、赏 心、乐事;难:难得的 贤主嘉宾。
• D、长:长处;短:短 处。
• E、旧:旧交情。
•总结:这一讲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
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E\表示对待人的态度。以兄礼,
E、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表 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 物]的态度、方式。
F、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F\表动作使用的工具。用箕畚,
G、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方式。
H、操军破,必北还。(《赤壁之 战》)
G\ 表处所。在朝廷上,表示动作 行为的地点。
“已” 。
D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C 花:开花。在谓语位置。
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 D 事:做,从事。
所敢知。
E 水:游水。前有能愿动词
E 非能水也。
“能”。
F 范增数目项王。
F 目项王:向项王使眼色。
G 置人所罾罾鱼腹中。 G 本义为鱼网,这里用作
H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 “用网捕捉”。前有结构
名作动,下雨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名作动,游泳
1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名作动,称王
规律:名词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名词 活用为动词。
-
12
12、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目:使眼色
1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
文之事》)
王:称王
14、江水又东(《水经注》)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常识之词类活用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常识之词类活用课件

(二)分类
(2)分类 ①名词的使动用法。 A名词用作动词,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 物。 例: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注:使死生)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B作使动的名词后面也可省略宾语。 例: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刘向《新序·节士》
(三)条件 6、名词后面用介宾结构作补语,活用为动词。 格式:名+介宾结构→动+介宾结构 例:请勾践女女于王。《国语·勾践灭吴》 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史记·商君列传》
(三)条件 7、名词用“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格式:(名)+而+名→(动)+而+动 例: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荀子·天论》 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史记·项羽本纪》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盐铁论·相刺》
△名词用作状语(不是词类活用,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 (4)表示比喻。译为:像+名+一样 例:嫂蛇行匍伏。《战国策·秦策一》 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雁鹜行以进,平立。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 熊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柳宗元《熊说》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
△名词用作状语(不是词类活用,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 (2)表示工具或依据。译为:用、依照+名 例: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战国策·范睢说秦王》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三国志·华佗传》 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起义》
△名词用作状语(不是词类活用,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 (3)表示对人的态度。译为:用对待+名+的态度 例: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三》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鸿门宴》 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膑》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教学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教学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教学教案第一篇: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教学教案词类的活用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

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数词等类;虚词可以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及助词等类。

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

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

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即原来词性)。

例如《狼》:“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句中的“洞”本是个名词,表示“洞穴”,这里却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为动词,作谓语,表示“打洞”。

再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句中“坚”和“锐”本是形容词,这里也临时改变了词性,充当名词,作宾语,分别表示“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这种情况就是词类的活用。

现代汉语里也有这种活用现象,如“铁了心”、“密切关系”、“巩固国防”等,但却远不及古代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那样普遍。

总的说来,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

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

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所以也附在这里加以介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例如:①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③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类活用”学案
1.名词作动词
2.名词意动用法
3.名词使动用法
4. 名词作状语
5.动词作名词
6.动词使动用法
7.动词为动用法
8.形容词作名词
9.形容词作动词 10.形容词使动用法 11.形容词意动用法. 12.数词活用
一、名次作动词
规律一:
1、籍.吏民,封府库
2、大楚兴,陈胜王.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规律二:
1、范增数目.项王
2、汉水又东.
规律三: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左右欲刃.相如
二、名词使动用法
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②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
③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三、名词意动用法
①稍稍宾客
..其父
②鱼肉
..缙绅
③孟尝君客.我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四、名词作状语
规律: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秦军降诸侯,诸侯多奴虏
..使之.
【关于状语】
A.
1、西.举巴蜀.
2、东.割膏腴之地.
3、北.收要害之郡.
B.
1、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2、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C.
1、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D.
1、内.立法度.<《过秦论》)
2、良庖岁.更刀.<《庖丁解牛》)
3、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游褒禅山记》)E.
1、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过秦论》)
2、叩石垦壤,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3、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F.
1、日.削月.割.<《六国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五、动词作名词
规律:
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2、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3、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六、动词使动用法
规律:
1、项伯杀人,臣活.之
2、庄公寤生,惊.姜氏.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七、形容词作名词
规律:
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地人或事物.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②将军身披坚.执锐.
③小.学而大.遗.
八、形容词作动词
规律:
①彼好游者不能穷.也
②火尚足以明.也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
九、形容词使动用法
规律: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③既来之,则安.之.
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⑤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
十、形容词意动用法
规律: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②且庸人尚羞.之.
③渔人甚异.之
④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十一、数词作动词
规律: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2、六王毕,四海一.
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马之千里
..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实战演练】
找出下列活用了地词,并加以解释
1.左右欲刃相如
2.一狼洞其中
3.天雨墙坏
4.君将哀而生之乎
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6.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7.破,必北还
8.惧有伏焉
9.项伯杀人,臣活之
10.采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11.素善留候张良
12.与臣而将四矣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4.则耻师焉.
15.填然鼓之
1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