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第一章

合集下载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1章 算法分析基础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1章 算法分析基础

算法测试
B 291Dprogram testingE
– ( ; – 2984&29F<*-/#
5D7 1?Ftest caseEF>, 29 < F 293;F@29: %0.'!
C +$DdebugE
– (A6=; –
) ;F
9)+*[,1'-FD!V6: 9)+*= #(!)
– =O!S UN#Q [ " 66Q 59
B59[MI!)59X6 Q596
!3[489+*
!3[ >G(
!3X
算法的执行时间绝大部分花在循环 和递归上
• B61( ,*=
#!7 @H
• 42 7&1
– -3%9 !#."; ,
– )
< +:!#;42>$7 &1>* +:7 &1
• ')(/
– % 0=')8(/ 6(/
1.3.3 算法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 time complexity )
• • #
课程介绍
n )*
– #/) –
!.3(- 31:
n )*$,
6&"%9 – 57"%20(+ – 57"9'
n4
— 8
主要内容
1. 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符号 2. 算法设计的常用技术
• 递归法、蛮力法、分治法、减治法 • 贪心法、动态规划、回溯法、分支限界法 • 概率算法、近似算法、计算复杂性理论 3. 算法的评价:复杂度分析
引言
1.1 算法概述

算法设计与分析-王-第1章-算法设计基础

算法设计与分析-王-第1章-算法设计基础

2)有没有已经解决了的类似问题可供借鉴?
1.4 算法设计的一般过程
在模型建立好了以后,应该依据所选定的模型对问 题重新陈述,并考虑下列问题: (1)模型是否清楚地表达了与问题有关的所有重要
的信息?
(2)模型中是否存在与要求的结果相关的数学量? (3)模型是否正确反映了输入、输出的关系? (4)对这个模型处理起来困难吗?
程序设计研究的四个层次:
算法→方法学→语言→工具
理由2: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算法的形式化→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
1.2 算法及其重要特性
一、算法以及算法与程序的区别
例:欧几里德算法——辗转相除法求两个自然数 m 和 n 的最大公约数
m n
欧几里德算法
r
1.2 算法及其重要特性
欧几里德算法
① 输入m 和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如果m<n,则m、n互换;
对不合法的输入能作出相适应的反映并进行处理。 (2) 健壮性(robustness): 算法对非法输入的抵抗能力, 即对于错误的输入,算法应能识别并做出处理,而不是 产生错误动作或陷入瘫痪。 (3)可读性:算法容易理解和实现,它有助于人们对算 法的理解、调试和修改。 (4) 时间效率高:运行时间短。 (5) 空间效率高:占用的存储空间尽量少。
算法设计与分析
Design and Analysis of Computer Algorithms
高曙
教材: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王红梅, 胡明 编著
参考书目:

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 Third Edition, Thomas H. Cormen, Charles E. Leiserson, Ronald L. Rivest,机械工 业出版社,2012

《算法设计与分析》(全)

《算法设计与分析》(全)
巢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1.1、算法与程序
程序:是算法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具体实现。 程序可以不满足算法的性质(4)。 例如操作系统,是一个在无限循环中执行的程序, 因而不是一个算法。 操作系统的各种任务可看成是单独的问题,每一个 问题由操作系统中的一个子程序通过特定的算法来实 现。该子程序得到输出结果后便终止。
渐近分析记号的若干性质
(1)传递性: ➢ f(n)= (g(n)), g(n)= (h(n)) f(n)= (h(n)); ➢ f(n)= O(g(n)), g(n)= O (h(n)) f(n)= O (h(n)); ➢ f(n)= (g(n)), g(n)= (h(n)) f(n)= (h(n)); ➢ f(n)= o(g(n)), g(n)= o(h(n)) f(n)= o(h(n)); ➢ f(n)= (g(n)), g(n)= (h(n)) f(n)= (h(n)); (2)反身性: ➢ f(n)= (f(n));f(n)= O(f(n));f(n)= (f(n)). (3)对称性: ➢ f(n)= (g(n)) g(n)= (f(n)) . (4)互对称性: ➢ f(n)= O(g(n)) g(n)= (f(n)) ; ➢ f(n)= o(g(n)) g(n)= (f(n)) ;
巢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渐近分析记号的若干性质
规则O(f(n))+O(g(n)) = O(max{f(n),g(n)}) 的证明: ➢ 对于任意f1(n) O(f(n)) ,存在正常数c1和自然数n1,使得对
所有n n1,有f1(n) c1f(n) 。 ➢ 类似地,对于任意g1(n) O(g(n)) ,存在正常数c2和自然数
巢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第1章 算法引论

算法设计与分析基础

算法设计与分析基础

2023/12/21
20
LingJie/GDUT
1.2.6 详细表述该算法的方法
• 可以用到的工具有自然语言(nature
language)、伪代码(pseudocode)以及程序 流程图(flow chart)等。
• 当对一个问题有了概要的理解后,下面的工作
就是把这个问题的想法进行细化。所谓的细化 就是把它们表示成算法的步骤。
令执行顺序以及同步等问题。并行算法的设计 有相应的理论,这里仅考虑串行算法。
2023/12/21
17
LingJie/GDUT
1.2.3 选择精确或者近似的算法
• 解决问题下一步要考虑的是使用精确的还是近
似的算法。并不是每一个可解的问题都有精确 的算法,例如求一个数的平方根,求非线性方 程的解等。有时候一个问题有精确的解法但是 算法的执行效率很差,例如旅行家问题。因此 如果待处理的问题涉及到上述那些方面,则要 考虑是选择精确的还是近似的算法。
2023/12/21
10
LingJie/GDUT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2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5
-- 2 3
5
7
11
13
第一步:找出m的所有质因数。 第二步:找出n的所有质因数。 第三步:从第一步求得的m的质因数分解式和第二步求得的n
的质因数分解式中,找出所有公因数。 第四步:将第三步找到的公因数相乘,结果为所求的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第4版) 王晓东习题解答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第4版) 王晓东习题解答

第一章作业1.证明下列Ο、Ω和Θ的性质1)f=Ο(g)当且仅当g=Ω(f)证明:充分性。

若f=Ο(g),则必然存在常数c1>0和n0,使得∀n≥n0,有f≤c1*g(n)。

由于c1≠0,故g(n) ≥ 1/ c1 *f(n),故g=Ω(f)。

必要性。

同理,若g=Ω(f),则必然存在c2>0和n0,使得∀n≥n0,有g(n) ≥ c2 *f(n).由于c2≠0,故f(n) ≤ 1/ c2*f(n),故f=Ο(g)。

2)若f=Θ(g)则g=Θ(f)证明:若f=Θ(g),则必然存在常数c1>0,c2>0和n0,使得∀n≥n0,有c1*g(n) ≤f(n) ≤ c2*g(n)。

由于c1≠0,c2≠0,f(n) ≥c1*g(n)可得g(n) ≤ 1/c1*f(n),同时,f(n) ≤c2*g(n),有g(n) ≥ 1/c2*f(n),即1/c2*f(n) ≤g(n) ≤ 1/c1*f(n),故g=Θ(f)。

3)Ο(f+g)= Ο(max(f,g)),对于Ω和Θ同样成立。

证明:设F(n)= Ο(f+g),则存在c1>0,和n1,使得∀n≥n1,有F(n) ≤ c1 (f(n)+g(n))= c1 f(n) + c1g(n)≤ c1*max{f,g}+ c1*max{f,g}=2 c1*max{f,g}所以,F(n)=Ο(max(f,g)),即Ο(f+g)= Ο(max(f,g))对于Ω和Θ同理证明可以成立。

4)log(n!)= Θ(nlogn)证明:∙由于log(n!)=∑=n i i 1log ≤∑=ni n 1log =nlogn ,所以可得log(n!)= Ο(nlogn)。

∙由于对所有的偶数n 有,log(n!)= ∑=n i i 1log ≥∑=n n i i 2/log ≥∑=nn i n 2/2/log ≥(n/2)log(n/2)=(nlogn)/2-n/2。

当n ≥4,(nlogn)/2-n/2≥(nlogn)/4,故可得∀n ≥4,log(n!) ≥(nlogn)/4,即log(n!)= Ω(nlogn)。

北航计算机研究生课程_算法设计与分析__Assignment_1

北航计算机研究生课程_算法设计与分析__Assignment_1

一、解:设第k月的需求量为Nk(k=1,2,3,4)状态变量Xk:第k月初的库存量,X1=X5=0,0≤Xk≤Nk+…+N4决策变量Uk:第k月的生产量,max{0,Nk-Xk}≤Uk≤min{6,Nk+…+N4 - Xk}状态转移方程:X k+1 = Uk + Xk – Nk第k月的成本Vk = 0.5*(Xk - Nk) Uk=03 + Uk + 0.5*(Uk + Xk - Nk) Uk≠0设F k(Xk)是由第k月初的库存量Xk开始到第4月份结束这段时间的最优成本则F k(Xk) = min{Vk + F k+1(X k+1)} 1≤k≤4= min{ 3 + Uk + 0.5*(Uk + Xk - Nk) + F k+1(Uk + Xk - Nk) } Uk≠0min{ 0.5*(Xk - Nk) + F k+1(Xk - Nk) } Uk=0 F5(X5)=0四个月内的最优成本为F1(X1)=F1(0)详细计算步骤如下:(1)k=4时4(2)k=3时(3)k=2时(4)k=1时由以上计算可得,4个月的总最优成本为F1(0) = 20.5(千元)二、解:1、变量设定阶段k:已遍历过k个结点,k=1,2…6,7。

K=1表示刚从V1出发,k=7表示已回到起点V1状态变量Xk=(i,Sk):已遍历k个结点,当前位于i结点,还未遍历的结点集合为Sk。

则X1=(1,{2,3,4,5,6}),X6=(i,Φ),X7=(1,Φ)决策变量Uk=(i,j):已遍历k个结点,当前位于i结点,下一个结点选择j。

状态转移方程:X k+1 = T(Xk,Uk) = (j,Sk-{j})第k阶段的指标函数Vk = D[i,j]。

最优指标函数Fk(Xk) = Fk(i,Sk):已遍历k个结点,当前从i结点出发,访问Sk中的结点一次且仅一次,最后返回起点V1的最短距离。

则Fk(i,Sk) = min{ D[i,j] + F k+1(j,Sk-{j}) } 1≤k≤6F7(X7) = F7(1,Φ) = 02、分析:(1)k=6时,F6(i,Φ) = min{D[i,1] + F7(X7)} = D[i,1] i=2,3,4,5,63、伪代码和时间复杂度为方便计算,结点编号改为0到5.(1)用一张二维表格F[][]表示F(i,Sk),行数是n,列数是2n-1。

中科院计算机算法分析与设计_习题1-2_答案

中科院计算机算法分析与设计_习题1-2_答案

2)证明:除结点v外,只有当结点w满足s[w]=0时才被压入栈中,因此每 个结点至多有一次被压入栈中,搜索不会出现重叠和死循环现象,对于每
template<class T> bool MinMax(T a[], int n, int& Min, int& Max) { if(n<1) return false; Min=Max=0; //初始化 for(int i=1; i<n; i++){ if(a[Min]>a[i]) Min=i; if(a[Max]<a[i]) Max=i; } return true; } 最好,最坏,平均比较次数都是 2*(n-1)
2-连通
割点
4 5
D E
4 5
(1,2,3,4,0,0,0) (1,1,1,4,1,0,0)
{(C,D)};
C
6
F
6
(1,1,1,4,1,6,0)
7
G
7
(1,1,1,4,1,5,5)
(E,A), {(G,E),(F,G), (E,F)} (B,C), (A,B) {(E,A),(B,C),(A,B)}
3.设G是具有n个顶点和m条边的无向图,如果G是连通的,而且满足m = n-1,
证明G是树。 4.假设用一个n×n的数组来描述一个有向图的n×n邻接矩阵,完成下面工作

1)编写一个函数以确定顶点的出度,函数的复杂性应为 2)编写一个函数以确定图中边的数目,函数的复杂性应为 3)编写一个函数删除边(i,j),并确定代码的复杂性。 5.实现图的D-搜索算法。要求用ALGEN语言写出算法的伪代码, 或者用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写出程序。 ; (n)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第5版)第1章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第5版)第1章
• 其中I是问题的规模为n的实例,p(I)是实 例I出现的概率。
算法渐近复杂性
• T(n) , as n ; • (T(n) - t(n) )/ T(n) 0 ,as n; • t(n)是T(n)的渐近性态,为算法的渐近复杂性。 • 在数学上, t(n)是T(n)的渐近表达式,是T(n)略去低阶
问题求解(Problem Solving)
理解问题 精确解或近似解
选择数据结构 算法设计策略
设计算法 证明正确性
分析算法 设计程序
算法复杂性分析
• 算法复杂性 = 算法所需要的计算机资源 • 算法的时间复杂性T(n); • 算法的空间复杂性S(n)。 • 其中n是问题的规模(输入大小)。
算法的时间复杂性
项留下的主项。它比T(n) 简单。
渐近分析的记号
• 在下面的讨论中,对所有n,f(n) 0,g(n) 0。 • (1)渐近上界记号O • O(g(n)) = { f(n) | 存在正常数c和n0使得对所有n n0有:
0 f(n) cg(n) } • (2)渐近下界记号 • (g(n)) = { f(n) | 存在正常数c和n0使得对所有n n0有:
• (1)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性 • Tmax(n) = max{ T(I) | size(I)=n } • (2)最好情况下的时间复杂性 • Tmin(n) = min{ T(I) | size(I)=n } • (3)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性
• Tavg(n) = p(I )T (I ) size(I )n

for x > -1,
x ln(1 x) x 1 x

for any a > 0,
Hale Waihona Puke log b nli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基础】
• C/C++程序设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结构等。
2
【主要教学内容 】
设计算法及分析算法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 可计算问题的算法设计与分析。 分为下述部分介绍 : • 算法概述 • 递归与分治策略 • 动态规划 • 贪心算法 • 回溯法 • 分支限界法
17
�渐近意义下的记号
)表示一个程序的时间 在下面的讨论中,用 f(n f(n) 或空间复杂性,它是问题规模 n(一般是输入规 模)的函数。由于一个程序的时间或空间需求是 一个非负的实数,我们 假定函数f(n )对于n的所有 f(n) 取值均为非负实数,而且还可假定 n≥0。
• 渐近记号O的定义:
• 计算机软件
– 系统软件 – 工具软件 – 应用软件
8
第二节 算法与程序
�算法(Algorithm )的概念
• 通俗地讲
算法是指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或一个过程。
• 严格地讲
算法是由若干条指令组成的有穷序列,且满足下述性质: (1)输入: 有零个或多个由外部提供的量作为算法的 输入。 (2)输出: 算法产生至少一个量作为输出。 (3)确定性: 组成算法的每条指令是清晰的,无歧义的。 (4)有限性: 算法中每条指令的执行次数是有限的, 执行每条指令的时间也是有限 9 的。
//如果找到,则返回所在位置,否则返回 –1 Θ
22
第四节 递归方程解的渐近阶的求法
• 三种求递归方程解的渐近阶的方法:
(1)代入法(Substitution Method) (2)迭代法 (Iteration Method) (3)套用公式法(Master method)
23
(3)套用公式法(Master method)
21
例3:非递归的折半搜索算法
template<class T> int BinarySearch(T a[ ], const 算法时间复杂性估计 : T& x, int n) {//在a[0]<=a[1]<=···<=a[n-1]中搜索x
的每次循环(最后一次除外)都将 while int left=0; int right=n-1; while(left <=right) while(left<=right) 以减半的比例缩小搜索范围,所以,该循 { int middle=(left+right)/2; 环在最坏的情况下需要 执行 Θ (log(n ))次。 log(n)) == a[middle ]) return middle; if(x if(x== ==a[middle a[middle]) 由于每次循环需耗时 Θ (1) ,因此在最坏 >a[middle ]) left=middle+1; if(x if(x> a[middle]) ))。 情况下,总的时间复杂性为 log(n)) Θ(log(n else right=middle – 1; } return –1; //未找到 x }
• 可计算理论
– 计算模型 – 可计算问题/不可计算问题 – 计算模型的等价性--图灵/Church命题
• 计算复杂性理论
– 在给定的计算模型下研究问题的复杂性 • 固有复杂性 • 复杂性下界 • 平均复杂性 • 复杂性问题的分类: P=NP? • 公理复杂性理论
7
• 算法设计和分析
– 设计算法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 分析算法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14
例2:寻找最大元素
template<class T> int Max(T a[], int n ) //寻找数组a最大元素 {int pos=0; for ( int i=1; i<n; i++) (int if ( a[pos ]< a[i ]) (a[pos a[pos]< ]<a[i a[i]) pos=i; return pos; }
算法设计与分析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Computer Algorithms
主讲教师:金英
1
【参考教材】
• 王晓东,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 (第3版) ,电子工业出 版社,2007。 , and Ronald • Thomas H.Cormen, Charles E. Leiserson Leiserson, L. Rivest . 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 Rivest. (Second Edition), The MIT Press, 2002. [算法导论 (第二版)]
13
例1:二分查找算法
int bsearch(K,L,H ) bsearch(K,L,H) 算法时间复杂性估计: { if (H<L) return(-1); 2 else )=2 ∵ T(n 当n=0 T(n)=2 3 { mid=(L+H) /2; A[mid ]; element= element=A[mid A[mid]; 2 )=11+T(n/2) ∵ T(n T(n)=11+T(n/2) 当n≥1 1 if (element == K) 1 return(mid ); return(mid) 2 else ]>K) (log A[mid A[mid]>K ) =if ∴ T(n T(n) O( n) , mid-1)) ; return(bsearch(K,L return(bsearch(K,L, 3+T(n/2) , mid+1,H)); else return(bsearch(K return(bsearch(K, } 3+T(n/2)
算法复杂性估计: )= O(n ) T(n T(n)= O(n)
15
�渐近复杂性分析
确定程序的操作计数和执行步数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两个完成同一功能的程序的时间复杂性,预测程序的 运行时间随着问题规模变化的变化量。 )= 3n2 +4nlogn + 7 例子: T(n T(n)= ~
~ T(n) 设T(n )是算法A的时间复杂性函数。 T(n)
12
• 本课程考虑如下三种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 : 最坏情况 ;最好情况 ;平均情况。 • 时间复杂性的计算方法 加、减、乘、除、比较、赋值等操作,一般被看 作是基本操作,并约定所用的时间都是一个 单位 时间;通过计算这些操作分别执行了多少次来确 定程序总的执行步数。 一般地,一些关键操作执行的次数决定了算法 的时间复杂度。
)= O(g(n ))当且仅当存在正的常数 C和n0, f(n f(n)= )=O(g(n O(g(n)) )≤ Cg(n )。此时, 使得对于所有的 n≥n0,有f(n f(n) Cg(n) 称g(n )是f(n )的一个上界。 g(n) f(n)
18
例:
100 = O(1): 3n+2 = O(n): 100n+6 = O(n): 10n2+4n+3 = O(n2): 6×2n+n2 = O(2n): f(n )等于非零常数的情形。 f(n) 可取 C=4, n0=2 可取 C=101,n0=6 可取 C=?, n0=? 可取C =7, n0=4
综上分析,我们已经给出了简化算法复杂性分析 的方法和步骤,即只考虑当问题的规模充分大 时,算法复杂性在渐近意义下的阶。 为此引入渐 近符号。在那之前,首先给出常用的渐近函数。
常用的渐近函数
函数
1 logn n nlogn
名称 常数 对数 线性
n倍logn
函数
n2 n3 2n n!
名称 平方 立方 指数 阶乘
Ω • 渐近记号
的定义:
)= Ω(g(n )) 当且仅当存在正的常数 C和n0,使得 f(n f(n)= )=Ω g(n)) 对于所有的 n≥ n0 ,有f(n)≥C(g(n ))。此时,称 C(g(n)) )是 f(n )的下界。 g(n g(n) f(n)
• 渐近记号 Θ 的定义:
)=Θ(g(n ))当且仅当存在正常数和 C1,C2和n0, f(n f(n)= g(n)) 使得对于所有的 n≥n0, 有C1(g(n))≤f(n)≤ C2(g(n))。 此时,称f(n )与g(n )同阶。 f(n) g(n) 例: 3n+2= Θ(n) 10n2+4n+2= Θ(n2) 5×2n +n2= Θ(2n)
这个方法为估计形如 )= aT(n/b)+f(n ) T(n T(n)= )=aT(n/b)+f(n aT(n/b)+f(n) 的递归方程解的渐近阶提供三个可套用的公式。 注:上式是一个递归方程,其中 : a≥1和b>1是常数, )是一个确定的正函数。 f(n f(n)
24
这里涉及的三类情况,都是用 f(n )与nlogba作比 f(n) 较。定理直观地告诉我们,递归方程解的渐近 阶由这两个函数中的较大者决定。 •在第一类情况下, nlogba的阶较大, )=Θ(nlogba)。 则T(n T(n)= )和nlogba同阶 , •在第二类情况下, f(n f(n) 则T(n )=Θ(nlogbalogn )。 T(n)= logn) )的阶较大, •在第三类情况下, f(n f(n) )= Θ(f(n ))。 则T(n T(n)= )=Θ f(n))
3×log n + 2×n + n2 = O(n2) n×log n +n2 = O(n2) 3n+2 = O(n2)
19
三点注意事项:
)应该尽量接近所考虑的函 (1)用来作比较的函数g(n g(n) )。 数f(n f(n) 如:3n+2=O(n2) 松散的界限; O(n ) 较好的界限。 3n+2= 3n+2=O(n O(n) (2)不要产生错误界限。 如: n2+100n+6 当n<3时,n2+100n+6<106n, )是错误的! 由此就认为n2+100n+6=O(n O(n) 事实上,对任何正常数 C,只要n>C-100就有 C×n。 n2+100n+6> +100n+6>C 同理,3n2+4×2n=O(n2)是错误的界限。 )= O(g(n ))不能写成g(n )= O(f(n ))。 (3)f(n f(n)= )=O(g(n O(g(n)) g(n)= )=O(f(n O(f(n)) 因为两者并不等价。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