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结肠透析治疗功能性便秘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中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探究

中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探究

中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探究【关键词】中药很多人的肛肠并没有明显的病变,但就是长期便秘,医学界称之为功能性便秘。

近年来医学界已将功能性便秘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对待[1],从而大大促进了功能性便秘的研究、治疗进展和疗效提高。

1 功能性便秘的分类[2]以“老年性便秘”、“女性便秘”、“儿童便秘”等都是一种笼统的说法,都必须在找到明确病因的前提下才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从病因上对功能性便秘进行分类。

1.1 慢传输型便秘(又称结肠型便秘)粪便在结肠中通过缓慢,水分被肠黏膜大量回收,导致大便干燥,排出困难。

原因有:一是结肠无力性便秘,见于老年体弱者,表现为肠鸣音减少,便次减少和粪量少;二是排便动力缺乏性便秘,见于膈肌衰弱如慢性肺气肿者,腹肌衰弱如多次妊娠、肥胖、急剧消瘦者,提肛肌衰弱如经产妇;三是肠壁刺激匮乏性便秘,多因饮食中食物渣滓、纤维素、活动量太少导致,见于人为抑制便意、环境改变、精神抑郁、精神病、神经性厌食等;四是肠蠕动抑制性便秘,如长期应用泻剂、铁剂、肌肉松弛剂、抗抑郁剂等抑制肠蠕动,导致弛缓性便秘。

1.2 出口阻塞型便秘(又称直肠型便秘)由于肛门直肠附近的组织或器官发生病理性改变,导致排便困难。

其因:一是直肠无力性便秘(或称弛缓性便秘),指直肠及盆底非解剖原因、非器质性变化、生理机能退行性改变引起的出口阻塞性便秘,可见于分娩产伤、不合理饮食结构、久蹲强努排便、营养不良、中气不足者;二是盆底肌功能不良性便秘(或称失弛缓性便秘),其因盆底肌痉挛性功能亢进导致顽固性便秘,常见于长期忽视便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尤其多发于75岁以上、常服泻剂以协助排便者,其排便动力存在严重不足;三是直肠外梗阻性便秘,因直肠毗邻组织器官压迫或阻塞直肠所致,常见子宫后倾位压迫直肠前壁、盆底疝等。

2 功能性便秘的中药施治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1999年5月潍坊会议的规定:便秘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表现为:大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太困难,或合并一些特殊症状,如:长时间用力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尽感,甚至需用手帮助排便,在不使用缓泻剂的情况下,7天内自发性排空粪便不超过2次或长期无便意。

结肠透析机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效果的研究

结肠透析机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效果的研究
北方药学 2 0 1 3 关节盘 的前移位分为五级 。 其 中正常 0级为 0 ~ 式不当时或者关节发育不 良的情况下 , 均能导致关 节盘的位置 之间的夹角 , 发生非正 常移位或者不能复位 , 关节 盘失 去了调节关节 内压 力 1 0 。 ,轻度盘前移位 I 级为 1 1 — 3 0 。 ,中度 盘前移位 Ⅱ级为 3 1 的功能 , 从而导致了关节功能紊乱 , 出现相应 的临床症状 。 5 0 。 , 重度 盘前移 位 Ⅲ级为 5 1 ~ 8 0 。 , 不可复性 盘前移位 Ⅳ级为 咬合板 又称 牙合 垫 、 牙 合导板等 , 是 一种 可摘 的矫治器 , 8 0 。 以上 。据此分类 , 本研究病例均为轻度盘前移位 。 由硬 质树脂制成 , 覆盖在一侧牙 弓牙合 面和切缘 表面 , 同对颌 有很多学者用 MR I 检查对治疗前后进 行对 照 ,发现用咬 牙形成 良好 的牙合接触关 系。 合板治疗 后关节盘在关节窝 的位置 比治疗前要靠后 ,很 多患 髁关系I 6 ' 7 1 。 本研究结果亦显示 再 定位 咬合 板是 临床上 常 用 的治疗 关节 盘 移位 的 咬合 者在治疗后可 以恢复正常 的盘一 板, 又称为诱导 型咬合板 , 咬合板与对颌牙有 较明显 的尖 窝锁 再定位治疗后多数患者能恢复正常的盘一 髁 关系。而治疗前后 结关 系 , 其下颌 的位置位 于牙 尖交 错位的前方 , 故又称 为前 位 关节盘 、 髁状突的形态未见 明显 改变 , 说 明关 节的适应性 改建 咬合板 。牙合 面的尖窝形态并非对原有 的正 中关节位 的复制 , 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 而是利用牙尖斜面解剖形态诱导下滑向特定的位置[ 2 1 。本研究 本研究治疗 的高有效 率还有可能与病 例均为轻度关节 盘 中患者均使用 上颌 再定位咬合板进行诱导治疗 。再定位 咬合 前移位 、 病 变程度 较低 、 病变 时间较短 ( 多数 患者病 程为 1 年 板前移下颌 , 使髁突前移来适应前移位 的关 节盘 , 使髁 突和前 左右 ) 等有关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 , 未来还需增大样本量 、 增加 移的关节盘达到一个暂时 陛良好 的盘 一 髁关 系。 在 国外部分 学 不同程度病变的患者进行进一 步研究 。 者的研究 中,得 出的结论也 是再 定位咬合板利 于关 节盘获得 参 考 文 献 良好 的盘一 髁关系【 3 ' 4 1 。暂 时恢 复的盘一 髁关 系只是提供使组织 【 1 ] We s t e s s o n P L ,K a t z b r r y R W T o l l e n t s .C T a n d MR I o f t h e 适应 或修复 的机会 ,从 而消除与盘突结构和功能紊乱 有关 的 T e mp o r o ma n d i b u l a r J o i n t : C o m p a i r s o n w i t h An t o p s y[ J ] . A J R, 症状 和体 征 ,故而再定位 咬合板适用 于短期 内形成 的关节盘 1 9 8 7 , 1 4 8 ( 5 ) : 1 1 6 5 一 l 1 6 8 . 移位 , 陈 旧性移位则难 以治愈 。本研究患者均为 短期 的移位 , [ 2 】 马绪 臣. 颞下颌关 节病 的基 础与 临床【 M】 锑 2版 , 北京 : 人 民 2 0 0 4 : 9 . 治疗效果 良好 。再定位咬合板 的治疗 目的不在于永久 改变下 卫 生 出版 社 , 颌 的位 置 , 而在 于暂 时改变下颌的位置 , 以增加盘后组 织的适 『 3 ] E b e r h a r d D, B a n l f e o n H P ,S t e g e r W. T h e e f i c a c y o f a n t e i r o r e p o s i t i o n i n g s p l i n t t h e r a p y s t u d i e d b y m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i ma g — 应性 。一 旦组 织适应 , 应 逐步磨掉咬合导板 , 使髁突获 得稳定 r 的关节位置 , 在已适应 的纤 维组织上无痛性地行使功能 。因此 i n g [ J ] . E u r J O r t h o d , 2 0 0 2 , 2 4 ( 4 ) : 3 4 3 — 3 5 2 . 患者 的合作性 是影响 咬合板治疗 效果重要 的非疾病 性 因素 。 『 4 1 H i r o s h i K u r i t a ,A k i k o O h t s u k a ,K e n j i K u r a s h i n a ,e t a 1 . A t u d y o f f a c t o r s f o r s u c e e s s f n l s p l i n t c a p t u r e o f a n t e r i o r l y d i s — 建议临床上对 于不 能坚持戴用 ,或者对治疗理 解不够而不 能 s p l a c e d t e mp o r o ma n d i b u l a r i o i n t d i s c wi t h d i s c r e p o s i t i o n i n g a D — 及时反 映戴用 时的不适 的患者 , 不予 以咬合板 治疗 ; 同时 , 半 年内治疗 无效 时 , 应停止戴用 , 并考虑进行下一步 的治疗 。 p l i a n c e[ J ] . J O r a l R e h a b i l , 2 0 0 1 , 2 8 ( 7 ) : 6 5 1 - 6 5 7 . MR I 的优点在于对软组织具有 良好 的分辨率 、 无创伤 性 、 『 5 1 Og u t c e n — T o l l o r M,T a s k a y a — Yi l ma z F . he T e v a l u t i o n o f t e n— r 无 辐射性 、 多层 面成像 、 操 作简便 , 故 可以直接 观察关 节盘 的 p o r o m a n d i b u l a r j o i n t d i s c p o s i t i o n i n T MJ d i s o r d e s r u s i n g M R I  ̄ ] . 位置 , 被认为是观察关节盘的金标准。 关节盘移位的 MR I 诊断 I n t J O r a l Ma x i l l o f a c i a l S u r g , 2 0 0 2 , 3 1 ( 6 ) : 6 0 3 — 6 0 7 . 标准 常采用的方法是盘分界角法 和盘前分 界法 。本研 究采用 【 6 1 H e l i F o r s s e l l ,E i j a K a l s o , P i r k k o K o s k e l ,e t 1.O a e c l u s a l r e a t me n t s i n t e mp o r o ma n d i b u l a r d i s o r d e l ' s :a q u a l i t a t i v e s y s t e m— 的是盘分界角法 。在 闭 口位斜矢状面 T 1 WI 上, 关节盘后带 和 t 双板 区之 间有 明显 的分界线 ( 盘分界线 ) , 关节 盘后带位 于髁 a t i c r e v i e w o f r a n d o m i z e d c o n t r o l l e d t i r a l s[ J ] . P a i n ,1 9 9 9 ,8 3 状 突顶部 , 盘分 界线 与髁 突 l 2点位垂线 形成 的夹角 ( 盘 分界 ( 3 ) : 5 4 9 — 5 6 0 . 角) 在前后 1 0 。 之内, 定义 为正 常盘 突关 系 , 向前 超过盘分界角 『 7 ] Wa s s e l l R W,A d a ms N, K e l l y P J .T r e a t m e n t o f t e mp o r o — n d i b u l a r d i s o r d e r s b y s t a b i l i s i n g s p l i n t s i n g e n e r a l d e n t a l p r a c — 1 O o 定义 为关 节盘前移 。MR I 还可通过测定盘移位的程度判断 ma

中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效果的系统评价

中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效果的系统评价

率和误诊率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是超声技术相对落后,而
最近这些年,超声技术在不断发展,所以在临床妇科当中,为
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疾病治疗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需要对该病的治疗加以重视,确保预后效果较好。在该项研
究中,对64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64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入选时间2017 年6月至2018年6月。分为两组,将32例给予西药治疗者 作为对照组,将 32 例 给 予 中 药 治 疗 者 作 为 研 究 组。对 照 组 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14例、18例,年龄跨度为54~78 岁,平均为(64.7±3.2)岁。病程为1~8年,平均为(3.6± 0.7)年。研究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15例、17例,年 龄跨度为 55~79 岁,平 均 为 (65.2±3.4)岁。 病 程 为 1~9 年,平均为(3.9±0.8)年。基础资料对比中,两组患者具有 可比性(犘 >0.05)。患者排便时间均超过72h,排便时间在 20min以上,需要借助腹泻药物、肛门润滑剂等辅助排便。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每天在餐前半小时给予莫沙必利
治疗,每次5md,服用3次/d。研究组给予中药治疗,需要根 据患者病情 辨 证 论 治。1)针 对 热 积 者,给 予 麻 子 仁 60g,杏 仁、厚朴与大黄各30g,枳实与芍药各15g治疗。2)针对气滞 者,给予小枳实、尖槟榔、沉香、广木香、生锦纹、台乌药各3g 治疗。3)针对寒积者,给予大黄12g,附子9g,半夏、甘草、人 参、干姜各 6g,硫磺 1g治 疗。4)针 对 气 虚 者,给 予 鱼 腥 草 30g,黄芪15g,瓜蒌、赤芍、生大黄9g,桔梗、丹皮各6g治疗。 5)针对津血亏虚者,给予麻子仁 38g,玄参、桃仁各 30g,莲 心、麦冬、生地各24g治疗。6)针对阳虚者,给予当归9g,肉 苁蓉、牛膝各6g,泽泻4.5g,枳壳3g,升麻1.5g治疗。 1.3 疗效标准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柏子滋阴润肠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方法将入院治疗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259例分为治疗组130例和对照组129例。

对照组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柏子滋阴润肠汤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85%与对照组患者的77.52%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柏子滋阴润肠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可有效的减少患者每次排便所需的时间,及缓解排便难度,临床不良反应少,且长期服药不易产生耐药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慢性功能性便秘;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柏子滋阴润肠汤慢性功能性便秘为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本病起病缓慢,病程一般长达12周。

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本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严重者可诱发多种疾病,如结肠癌、心脑血管疾病等。

本病的治疗较为困难,若治疗不当,则易产生药物依赖性,长期用药则会加重便秘,使之更难治愈[1]。

本文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柏子滋阴润肠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较为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3年2月入院治疗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259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诊断结果均符合慢性便秘的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了因内分泌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肿瘤等引起的慢性便秘;排除了因结直肠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便秘;排除合并有心、肝、肺、肾、血液等严重病变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130例和对照组129例。

治疗组男57例,女73例,年龄25~73岁,病程8个月~11年。

对照组男60例,女69例,年龄24~73岁,病程8个月~12年。

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p e n d e n t o n p a t i e n t s p r e d i ly a s i s t e m p e r a t u r e [ J ] . A m J K i d n e y [ 1 2 ]殷文朋 , 李 春盛. 参 附注 射液对 实验犬 心源性休 克血 流 [ 1 0 ]黄琼 , 张新风 . 参 附注射液 治疗心 血管疾病 的研究 进展 [ J ] - 日 寸 珍 国医国药 , 2 0 1 1 , 2 2 ( 1 2 ) : 3 0 5 0 — 3 0 5 2 .
1 临床 资料
者, 准备 怀孕 、 孕期 和 产后 半年 内者 。
2 治疗 方 法
1 . 1 一 般 资料
2 0 0 7年 7月一 2 O l 3年6月 我 院 肛
对 照 组 予 莫 沙 必利 分 散 片 1 次 5 m g , 1天 3次 ,
肠 科 门诊 收 治 的便 秘 患 者 9 8 例 ,随 机 分治 疗 组 5 O 餐前 3 0 mi n口服 ;聚 乙 二醇 4 0 0 0散 剂 ( 商 品名 : 福
2 g ; 夜寐欠安加柏子仁 2 0 g 。 1天 1剂 , 水 煎 或 免 煎 3个 月症 状发 作 符合 以下 条 件 : ( 1 )必 须满 足 以下 2 1
点或 2 点以上 : ①至少 2 5 %的排便存在排便费力 ; ② 中药 颗 粒剂 。 分 上 下 午 2次 餐后 1 ~ 2 h温 服 。 均 2周 至少 2 5 %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 ;③至少 2 5 %的排 为 1 个疗 程 , 治疗 2个疗 程 。 便有排便不尽感 ;④至少 2 5 %的排便有肛门直肠的 两 组治 疗 期 间应 多食 蔬果 、 多饮 水 ; 坚 持 定 时排 梗堵/ 阻塞感 ; ⑤至少 2 5 %的排便需要 手助( 如以手 便 ; 每日 保持适量 的运动和 自我按顺 时针摩腹 , 并保 指帮助 、 盆底支持排便 ) ; ⑥ 每周 排 便 少 于 3次 。 ( 2 ) 持 乐观 心态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_1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_1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六味能消胶囊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方法将251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分为治疗组126例和对照组125例。

对照组给予六味能消胶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嘱所有患者连用药1个月后对比其疗效。

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65%与对照组的76.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六味能消胶囊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功能性便秘,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排便次数及大便形状,患者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临床不良反应少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功能性便秘;六味能消胶囊;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功能性便秘为临床内科常见的功能性消化性疾病,本病可由肠道疾病或非全身性疾病而导致的原发性持续性便秘,因此临床上又可称之为单纯性便秘或习惯性便秘。

本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通常认为与肠功能紊乱有关,此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饮食不当、长期卧床及精神过度紧张等[1]。

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且无规律、便质干硬、腹胀、口臭、色素沉着等。

对于本病的治疗不仅需改善患者的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还需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

本文采用六味能消胶囊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令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4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251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有关功能性便秘的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大便隐血阳性者;排除消化道肿瘤或系统性疾病而引起的继发性便秘者;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而致肠道狭窄所引起的便秘者;排除合并有心、肝、肾等重大脏器疾病者。

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26例和对照组125例。

治疗组男54例,女72例,年龄25~73岁,病程8个月~11年。

对照组男56例,女69例,年龄24~73岁,病程9个月~11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肠灌洗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结肠灌洗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结肠灌洗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司勤
【期刊名称】《湖北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2(34)10
【摘要】功能性便秘(CFC)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它是由非器质性原因引起的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不适感及排便时程延长为主诉的症候群。

可以发生于不同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便秘的发生率增加,至老年期可高达30%。

2000年10月至2012年4月,我科运用结肠灌洗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功能性便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43-44)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疗法;结肠灌洗;中药内服
【作者】司勤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5
【相关文献】
1.穴位注射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J], 李兴才;樊春华;叶丽红
2.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21例疗效观察 [J], 王崇树;魏寿江;王城;王浩斌
3.中药足浴疗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功能性腹胀的疗效观察 [J], 程义莲;吴艳芝
4.内服中药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的疗效观察 [J], 李洪娟;侯广云;曹玲;贾爽杰;丁鲁
5.穴位按压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J], 吴月清;周银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中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卷 第 84 期
191
·中医中药·
中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李树超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2650)
摘 要: 目 的 研究探讨中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 法 选取本院 2014 年 9 月至 2016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慢性 功能性便秘患者 59 例,行前瞻性分组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 30 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余下 29 例则 结合中医学病理诊断给予辩证中药施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 果 中药组患者治疗显效 18 例,有效 9 例, 无效 2 例,治疗总有效率 93.10%,显著高于西药组,(P < 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 论 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 功能性便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 键 词 : 中药;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4.174
0 引言
便秘属临床中较为常见病症之一,其症状可分为器质性疾 病因素及药物因素影响所致,另外部分患者在无诱因状态下也 可发生便秘症状,其中慢性功能性便秘是指患者排便功能异常 改变 [1],导致难以排出体外,该病有着较高发病率。在我国中 医学中将其归纳为“便秘”范畴。中医治疗主张通下补秘,调 肝强肾 [2]。对此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药对于便秘的疗效,笔者回 顾分析我院 014 年 9 月至 2016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功能性便 秘患者 59 例,采取前瞻性对照研究分析,现将报告如下:
参考文献
[1] 马继征 , 刘绍能 , 吴泰相 , 等 . 中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效果的系 统评价 [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10(10) :1213-1221. [2] 马继征 . 功能性便秘 (气虚肠燥证) 中医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研究 [D].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 [3] 潘海燕 , 吴荣华 , 李庆莉 , 等 . 食疗结合中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 的临床观察 [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9(4) :110-111. [4] 布明亮 . 中药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 36 例观察 [J]. 实用中医药 杂志 ,2010,26(9) :614-6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照组 。结果 存 在较 大差异 , 具 备统 计学 意义 ( P < O . 0 5 ) , 见表 1 、 2 。
表 1 两 组 患 者 的 排便 间 隔天 数 、 大便 性 状 治 疗 后 比较
1 . 1 一 般 资 料 :随机 抽 取 2 0 1 3 年2 月~ 2 0 1 5年 1 月 在 我科 治 疗 的 1 2 0例 F C患 者 , 男性 6 8 例、 女性 5 2 例, 年龄 3 3 ~ 6 7岁 、 平 均 年 龄 5 0岁 , F C病 程 6 个 月~ 8 年 。将 1 2 0例 F C患者 平 均 随机 分 为对 照 组 与观察 组 , 每组 各 6 0例 。将 两组 患者 的相 关资 料进 行对 比, 没有 明显 差异 , 不 具备 统计 学 意义 ( 尸 > 0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 1 . 2 诊 断标 准 : 参照 罗 马 Ⅲ功能 性便 秘 的诊 断标 准 : ( 1 ) 6 个 月 前开 始 出现 症 状 , 近 3个月 满足 以下症 状 大 于或 等 于 2 个: ① 至少 4 次 大 便 中有 一次 排便 感 觉 费力 ;② 至少 4 次 大便 中有 一次 排 便是 干 球 状便 或 硬便 ; ③ 至少 4 次 大便 中有 一次 排便 不 尽感 ; ④ 至少 4 次 大 便 中有 一 次 肛 门直 肠 梗 阻 和 ( 或) 阻塞感 ; ⑤ 至 少 4次 大便 中有 次需要 手法帮 助 ( 如 手指辅 助 、 盆底支 撑等 ) ; ⑥ 次 数少 于 3 R/ w k 。 ( 2 ) 不用 缓泻 药 时极 少 出现稀 便 。 ( 3 ) 能 排除 I B S 的诊 断标 准 。 ( 4 )
村 高 于城 市 、 女性 高 于男 性 。F C患者 一 般 生活 无 规律 、 饮 食 不 健 康、 症 状反 复 , 容 易 出现 心理 问 题 。尤其 老 年高 龄患 者 极 易 出现 情 绪 紧张 、 焦 虑不 安 , 常 因其 多 伴有 心脏 和 脑 血 管方 面 的 疾病 , 增 加 医疗 费用 同时增 加 家庭 负 担 。长期 便秘 不 仅会 导致 患 者 产生 心 理 问题 , 还会 发 生 痔疮 、 肛 裂 等直 肠并 发症 , 诱 发 心脑 血 管疾 病 、 增 加 罹 患 大肠 癌风 险[ 6 1 。F C 严 重 影 响了人 们正 常 的工作 、 学 习和 生活 质 量 。本文 采用 统 计 学方 法 , 探讨 了结肠 透析 机 ( 北京 智 立 医学 仪 器 有 限公 司 I M S 一 1 0 0 A型 )联合 中药保 留灌 肠治 疗 功 能性 便 秘 的效 果, 结果 发 现 , 结肠 透析 机 联合 中药 保 留灌 肠 治疗 功 能性 便秘 效 果 较好 , 能显 著 提高 治疗 效果 。
2 0 1 5年 1 1 月
1 0 5
中药 联 合 结肠 透 析 治 疗 功 能性 便 秘 1 2 O例 临 床疗 效 观 察
郑立敏 张 家隆

要: 目的 : 探 讨 中 药联 合 结肠 透析 治 疗 功 能性 便秘 ( F c) 的 临床 疗效 。 方法 : 随机 将 1 2 0 例F c 患者 分 为对 照 组 与观 察组 , 各6 0 例。 对 照 组 的 患者 服 用麻 仁 软胶 囊进行 治疗 , 观 察组 的患 者应 用 中药联 合 结肠 透 析进 行 高位保 留灌 肠 治 疗 , 将 两组 治疗 效 果进 行 对 比和 分析 。 结果: 观察 组 的 总 有效 率 ( 9 1 . 7 %) 优 于对 照组 ( 7 0 . 2 %) ( P < O . 0 5 ) ; 肠 道 内 药物保 留 时 间优 于 对照 组 ( P < 0 . 0 5 ) 。结 论 : 结肠 透析 联 合 中药
保 留 灌肠 治 疗F c 的疗 效好 , 值得 在 基层 医 院临床 推 广 。 关键 词 : 结肠 透 析 ; 功 能性 便 秘 ; 中苹 药 ; 保 留灌肠 中 图分类 号 : R 2 5 6 . 3 5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5 ) 1 1 - 0 1 0 5 — 0 2
. 4疗 效判 定 标 准 :两 组 患 者 均接 受 2 个 疗 程 的治 疗 以后 观 察 疗 在 功 能 性 胃肠 病 治 疗 过 程 中 ,最 常 见 的疾 病 为 功 能 性 便 秘 1 (  ̄n c t i o n a l c o n s t i p a t i o n F C ) , F c的症 状 一般 包 括粪 便 干结 、排便 困 效 。严格 要求 两组 患者 建立 良好 的饮 食 习惯 、 良好 的排便 习惯 。辅 尽 量 生活 规律 。患 者 自行 观察 排便 情 况并记 录个 人 难 或排 便 次数 相对 减 少 , 是一 种 长期 性 、 慢性 便 秘l 1 】 , 其 中大 部 分 的 以适度 的运 动 , 患 者 由于排 出阻滞 或者是 通 过结 肠时 间增 加 。国外研 究 表 明 , 便秘 的排便 频 率 、 费力 程度 、 排 便 间 隔时 间 、 有 无不 尽感 、 大便 性状 等 变 判 断标 准( B i r s t o l 法 大便性 状 分型 ) : 排便 间 隔在 1 — 2 d的且 大便 困扰 着欧 美 国家 大约 1 0 %~ 1 5 %[ z J 的 人群 ; 北 美洲 人 F c的 患病 率 大 化 。 概为 1 2 %~ 1 9 % r 3 ] 。随 着我 国经 济 飞速发 展 , 内地 居 民的饮 食结 构发 通 畅 、 成形 ( 4型 ) , 腹 胀 症状 消失 视 为 显效 ; 患 者 排便 间 隔为 2 d , 粪 生 了 巨变 , 我国的 F C发 病率 呈 现逐 年上 升趋 势 。据 调查 , 国内 F C 便 表面 存在 裂纹 且有 香肠 趋势 的( 3 型) , 排便 略感费 力 、 偶有 腹胀 , 的患病 率 在 1 0 % ~ 1 5 %, 其中6 O 岁 以上 人群 患 病率 达 到 1 8 %~ 2 3 %, 视 为 有效 ; 患者 排 便 时间 间 隔 3 d以 上 , 干 球状 或 硬 便 ( 1 、 2型 ) , 排 伴 随 年 龄 的增 长患 病 率 呈 现 增高 趋 势 , 患病 率 北 方 高 于南 方 、 农 便 费力 临 床症状 改善 不 明显 , 视为 无效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5 统计 学 方法 : 对 数据 资 料使 用 S P 据资料 使用 x 检验 , 结果存 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 意义 ( P < 0 . 0 5 ) 。
2 结 果
对 1 2 0例 F C患 者 的资 料进 行分 析 , 观察 组 有效 率 明显 高于 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