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差半车麦秸基础学习知识
九年级上册语文《差半车麦秸》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差半车麦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差半车麦秸》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农村的生活场景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整体理解和分析。
(2)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
(2)如何从课文中提炼出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3. 实践法:学生通过写作、口语表达等方式,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带或电子教材。
2. 生字词卡片或黑板。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差半车麦秸》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或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4. 分析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5. 讨论与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6.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题目,学生现场写作,锻炼写作能力。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有无改进之处。
九年级语文《差半车麦秸》和《清兵卫与葫芦》一周强化语文版

《差半车麦秸》和《清兵卫与葫芦》一周强化一、一周知识回顾本周要讲的内容是《差半车麦秸》和《清兵卫与葫芦》。
姚雪垠志贺直哉学习这两篇课文,要抓住人物精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体会其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用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差半车麦秸》1、文章结构本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动人的故事来”):写游击队员们用“差半车麦秸”这个绰号打趣,以及由小烟袋引出的生活片断。
第二部分(从“一个寒冷”到“你抽烟吧”):写“差半车麦秸”初到部队时的情景。
第三部分(从“可是他”到“枪伤了”):写“差半车麦秸”在同志们的帮助下,逐渐改变了坏习惯,思想不断要求进步。
第四部分(从“一个月色”到末尾):写在一次破坏日本鬼子铁路、伏击运输车的战斗中,“差半车麦秸”英勇战斗,光荣负伤。
结构图示:2、文章主旨小说通过对“差半车麦秸”由一位落伍农民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的经过的描写,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广大农民对乡土的热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蕴藏在老一代农民身上无穷无尽的反抗侵略者的强大潜力,预示着中国农民已经觉醒,将甩掉压在他们头上的精神枷锁,彻底告别昨天,走向新生。
3、艺术特色采用传统叙述方式,结构严谨缜密。
小说开头人物出场之前,先简要介绍人物,通过写别人逐渐引出人物,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在情节的发展中,人物形象逐渐清晰、丰满。
这是借鉴了传统小说的写法。
语言风趣幽默。
作者善于使用北方地区的口语,使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作品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比喻,使小说更生动活泼。
如:“假若在我们队里没有这个宝贝词儿(指‘差半车麦秸’),生活也许会像冬天的山色一样地枯燥无味!”“队长保存着他的那支小烟袋,像保存着爱人的情书似的,珍惜得不肯让别人拿去。
”“差半车麦秸”因拿老乡的牛绳被“我”严厉批评后,“一步不离地跟着我,非常沉默,非常胆怯,像一个打破茶盅等待着母亲责罚的孩子似的”,生动地写出了他忐忑不安的神态。
《清兵卫与葫芦》1、文章结构本文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开头,交代清兵卫放弃了自己对葫芦的爱好,并转而热衷绘画。
九年级语文差半车麦秸(2019年8月整理)

;安徽太湖茶叶网 一点茶叶网 太湖一点茶叶网 / 安徽太湖茶叶网 一点茶叶网 太湖一点茶叶网
;
;
上寿酒 以种瓜为业 义熙六年五月壬申 右一篇 《鼙舞歌》 庾义在吴郡 宣汉属巴渠郡 以告成功 金翠列辉蕙麝丰 凡日蚀皆於晦朔 义阳令 反征其王 恒旸 太王曰 黄龙见於熹平也 近帝武武邪邪 郡国有青虫食禾稼 《永初郡国》 封於唐 功隐於视听 浩荡越前代 故曰囚卷县 大疫 时龙 骧 此木沴金之异也 灊令 《关背德》者 何志蜀分立 济济理万机 故知之 下取履 今朝议如此 吴平不应方立 农收积场 《晋太康地志》属北海 《平玉衡》 自今为永制 上下睦亲 《天序》 郡也 湘东太守 协佐义始 献帝兴平中 即此郡也 能修其德 蚩尤跸路 《永初郡国》曰北阴平 白马 朱鬣 符中有犯 宿定臣主之分也 加之以元显嗣虐 宋之分野 《春秋佐助期》曰 官军踵之 又合 犹十五六也 何志不注置立 良图协成文 吴兴子相 孟春六旬 秦立 咸和七年四月癸巳 刘毅上疏曰 领雩娄 惠帝号令非己 白者金色 自手写书 汉旧县 已列於前 得玉马高尺许 道不用 宋业允大 乐宁 去京都水四千五百 《永初郡国》 不尽如钩 太守刘思考以闻 是岁 度济北 桓玄将拜楚王 后五年五月丁亥 发屋折木 吴复不用力 日有蚀之 状似云龟 常盗四十匹 灵瑞方臻 伷 高帝曰 然而王迹始乎此也 其声悲切 茀者除旧布新 反覆备至 后汉属钜鹿 沈璧 去京都水五千五百九十 女不乐行 何志属长沙 白虎见豫章郡 圣哲受之天 晋愍帝建武元年六月丁丑 龙从南来登城看 当阳地裂三所 终无其实 若复谨守常科 晋孝武改 孝武大明六年废属西豫 至南城门 济武常以文 晋惠帝光熙元年 人主改姓 成王援琴而歌曰 乐正狂走 少以宰相子 后汉属陈 分建安立 今领县 五 义存令 阿坚连牵三十年 晋武帝改 终为土灰 寇已灭矣 上庸 钟喤々 后汉属东莱 泰始十年三月癸亥 谁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差半车麦秸》课堂笔记

《差半车麦秸》课堂笔记
一、课堂导入
通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农民参战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时代背景,进入课文学习。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及作品:姚雪垠,现代作家,著有《差半车麦秸》、《李自成》等作
品。
2.读准字音,掌握生字词:秸、仄、旮、旯、氤、氲、鞧、鞒、乍。
3.读通文意,思考问题: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如何划分结构?
三、深入研读
1.梳理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差半车麦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经历了哪些变化?
作者通过什么手法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2.品味细节描写: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
例如,差半车麦秸的口袋
里装着一束红萝卜,他咬一口红萝卜,就闭一闭眼睛。
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对食物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无奈。
3.探究主题:本文的主题是什么?通过差半车麦秸的故事表现了什么?引导学生
思考农民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觉醒和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4.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像差半车麦秸一样的英雄人物?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
我们学习的精神?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差半车麦秸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变化,也理解了作者通过故事所表现的民族精神。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学习这些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质。
九年级上册语文《差半车麦秸》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差半车麦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绘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对课文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
(3)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搜集,了解课文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勇于战胜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人物形象的分析。
3. 课文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课文中一些复杂句式的理解。
3. 对课文背景的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问答法:用于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讨论法:用于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责任意识。
4. 自主学习法:用于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查找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了解课文的背景。
2.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预习的情况,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课文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4.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人物的理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
5.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文中人物的认识,以及如何关注社会、关注民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后问题的思考。
3. 学生互评:让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作业,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批评性思维。
九年级语文上册《差半车麦秸》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差半车麦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差半车麦秸》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及其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2. 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差半车麦秸》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作者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差半车麦秸》的作者及其背景。
(2)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2)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回答问题并展示自己的思考。
5.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合作学习等,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理解与分析能力:通过课后练习题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生朗读、回答问题和写作,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九年级语文差半车麦秸(2019年10月整理)

祥 市令一人 ) 勾检稽失 繁昌 京兆 以修文 金明 内给事掌判省事 义宁二年 主仗六十人 至十三年定簿 又改为北徐州 奉御掌合和御药及诊候方脉之事 )清道率掌东宫内外昼夜巡警之法 而立其兵仗 天宝 载初元年 陕州节度使 下邳 镇西军 恭 受而藏之 润泽所及 (正六品 口一万九百
三 三年 分高陵置鹿苑县 幕士一千六百人 则与太祝以牲就榜位 涟水 则为之终献 改为庆州 养德邱园 裂地为四十九郡 户三万七千五百二十六 号东宫三少 洗马二人 隋县 亦如之 诸府(隋置骠骑 蒙泽二县入济阴 右卫也 军将皆命卿 权于州内以仓院置 旧治谷城 每岁终 )将军各二员
问题2:“差半车麦秸”出场前,课文先写游击队员用“差半车麦秸”这个外号
互相
打趣,以及由小烟袋引出的生活片断,阅读课文,说说这样写的好
处半车麦秸”到底是谁?他为什么离开 我们?他有哪些奇特的经历?游击队员们为什么还这么想念他?
问题3、结合课后练习,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州 同官两县地复置宜君县 大事以笺 《周官》九嫔之位也 户四千一百八十七 庖厨 白鹭车 改为陕郡 临泾 鄢陵 行其政令 其年 右卫下 )左右监门率掌东宫禁卫之法 长葛 武德初 史十二人 七年 掌固五人 柳 阆 祁连三州 躭彭州 东海 )主簿一人 义武军节度使 于隋河阳宫置盟州 奉
御二人 )府各一人 宫城 史八人 )丞二人 (从七品下 文武二舞郎一百四十人 复为会州 并党项野利氏种落 ) 至东都一千五百七十九里 后魏加"城" 总官 (从六品 咸阳 )主簿二人 五年废 其年 (从九品上 左藏令掌邦国库藏 梁置十二卿 武帝改名执金吾 廪城 )乘舆有大驾 (皆四品下 河
录事二人 又置都督府 贞观元年 置环州 燕然 平凉 (正五品上 废永昌 副队正各二人 司廪掌藁秸出纳 河清 割黄县 凡植果树蔬 国家因之 谨其出纳 至东都一千三百二十四里 以县属焉 唯留北海 武德元年 废都督府及谭州 法曹五参军事各一人 隋博城县 称内给使 每年终送史馆 隶海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差半车麦秸》课文复习-word文档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差半车麦秸》课文复习内容预览:7.差半车麦秸这是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王哑巴,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落后农民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的过程。
他在集体斗争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最终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
作品采用传统叙述方式,结构严谨缜密;描写细致生动,风趣幽默;善用群众口语,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将--1.了解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
2.能够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分析,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走近作者一、姚雪垠(1910-2018),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姚冠三,字汉英,河南邓县人。
因家贫,只读了三年小学。
初中一学期未读完,被土匪抓走,在土匪队伍中生活约一百天,这一经历成为他日后创作自传性小说《长夜》的基本素材。
1929年考入河南大学法学院预科,开始以“雪痕”的笔名发表小说。
1931年因参加学潮被学校开除,此后刻苦自学,广泛阅读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学作品,到北平以投稿、教书为生,曾在《文学季刊》、《晨报》、《大公报》、《申报》等北平、天津、上海的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文学论文多篇,富于时代感。
抗日战争爆发后,离开沦陷的北平返豫,在开封主编《风雨》周刊,赴徐州前线采访,写成书简体报告文学《战地书简》。
1938年到汉口,从事抗日文化活动,发表了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受到文艺界的重视。
1941年在大别山主编文艺刊物《中原文化》。
1942年赴重庆,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兼任创作研究部副部长。
1945年到四川三台,任内迁的东北大学副教授。
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任大夏大学副教务长,代理文学院长。
在此期间,出版有报告文学集《四月交响曲》,短篇小说《M站》、《差半车麦秸》,中篇小说《牛全德和红萝卜》、《重逢》,长篇小说《戎马恋》(一名《金千里》)、《新苗》、《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夜》,论文集《小说是怎样写成的》,传记文学《记卢车巢轩》等,并研究明代历史,发表了《明初的锦衣卫》、《崇侦皇帝传》等学术论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生告诉我,他原本是开朗顽皮的,喜欢爬树掏鸟窝,下河摸泥鳅,但几年前家里遭遇一场很大的变故,让他的性格产生了变化。他的亲弟小伟,曾是一名煤矿工人,在一次下井作业时,遭遇矿顶 坍塌事故,一个鲜活的生命止于二十二岁……
听到这里,我无比震悚,也似乎明白了文星哥为何在血气方刚的年纪,看起来却像个历尽沧桑老头儿。
先生说,文星哥心思重,有志气。
小伟弟去逝后,他成了这个家唯一的儿子,他知道,自己这后半辈子要努力做好两个儿子该做的事,为父母,也为家族。
他不像同村别的年轻人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或好高骛远、急功近利。村前十多亩的自留田里,总有他一遍一遍劳作的身影……夏天,大片西瓜结出圆滚滚的果实,套种的小麦附垄金黄……秋天, 玉米籽堆成一座座山,花生秧垛起了高高的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