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区域发展自然基础分析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第二章区域发展自然基础分析第一节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08:305.26.202108:305.26.202108:3008:30:575.26.202108:305.26.2021
案例思考—— ➢请回忆世界钢铁工业布局的演变规律,钢铁工业是否一定 要和矿产资源分布相一致?
讨论指导—— ➢ 在18世纪前,主要布局在北欧森林资源丰富与内河运输便
利之地;如瑞士、瑞典。 ➢ 18-19世纪初,主要布局在煤炭资源丰富与铁路运输便利
之地;如鲁尔地区、乌拉尔山脉南部地区。 ➢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期,主要布局在铁矿资源与水运发
17
6、经济、社会、生态相结合的原则
➢资源的开发必然会对区域环境带来破坏,关键在于把握 “度”,不能因为保护而不发展;也不能因为发展而不保 护,注重区域”三效益“的结合,如跨流域调水工程,就 从输出区、输入区及流经区的各个方面考虑;再如农业生 产中滥伐森林的影响等等。
18
(二)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方法 1、数据分析辅以实地的考察
12
2)对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影响 如山西成为我国煤炭能源基地;黑龙江成为商品粮基地,等 等。 3)自然资源质量影响及开发条件影响区域产业经济活动的效益
教学案例—— ➢中东的石油开采成本是美国的1/20;我国山西吨煤成本是湖 南的1/2、苏南和浙江的1/3;我国棉花生产条件依次是新疆、 华北平原、成都平原和辽河平原。等等。
2
一、自然资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关于自然资源的概念 1、概念(详见P17)
注意两点: •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或当前技术经济条件 •能为人类所利用并产生价值或造福人类的那一部分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问题解决】委内瑞拉为什么由贫转富?1.说出20世纪20年代前、后,委内瑞拉主要开发哪类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为区域发展提供了什么基础?【师生总结】关系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关系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以沙特阿拉伯为例再次印证关系2和委内瑞拉转富的原因,开发石油,经济效益提高,委内瑞拉由贫转富。
【思考延伸】基于关系2,结合图片(化石能源分布图和北美、澳大利亚、图瓦卢、布隆迪的地图和图片),同桌讨论,回答问题:1.描述全球化石能源总体分布特点?2.结合上述特点,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师生总结】关系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区域发展不均衡)。
【问题解决】委内瑞拉为什么由富转贫?分析材料,小组讨论。
·材料一2004-2009年委内瑞拉财政收入结构图·材料二某时段内世界石油价格变化图·材料三委内瑞拉自2014年起开始陷入经济衰退,当前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
2017年,委石油企业炼油能力降至日均50万桶,石油加工产品能力下降。
而2012年,委内瑞拉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21.2%,对于委内瑞拉而言,其福利水平远高于经济水平。
1.依据材料,推测委内瑞拉由富转贫的主要原因?2.是不是自然资源贫乏的区域,发展一定落后?是不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区域,经济一定发达?自然资源推动区域发展的关键是什么?【师生总结】委内瑞拉由富转贫的原因(略)。
关系4: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能力提升】煤变油,是指以粉煤和水(比例为1:2.5)为原料制取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的技术。
南非是世界上率先掌握煤变油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
1.南非率先掌握先进煤变油技术的地理背景是()A.石油资源十分短缺B.靠近欧洲油气市场C.油品输出较煤炭输出利润大D.输油管道密集,油气运输方便图为德国煤炭巨头鲁尔集团将某煤矿地下采空区改造成抽水蓄能设施的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2.1.2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第2课时【课题】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所需课时】1【课标分析:】本节虽然没有对应的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却从总体上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关键,人类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具有主观能动性,需要遵循自然规律,最终谋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结合资料分析,理解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综合思维:综合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区域的作用。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例分析,说明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影响。
人地协调观: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归纳、分析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教学重、难点分析】辩证地分析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结合图文设置不同案例情境,给出相关材料,学生结合材料采用归纳总结方法得出结论。
通过课堂活动检验和落实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自制教学幻灯片、图片,视频资料等。
【设计思路】自然资源在同一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对区域的影响不同,同一发展阶段同样的资源在不同区域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也有差异。
本课例从时间变化方面,借助案例分析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在区域发展中的物质基础作用。
让学生明白,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影响下降。
在空间变化方面,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同样资源丰富的地区,区域发展的巨大反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也让学生明白区域发展影响因素的综合性与复杂性,为后面具体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做铺垫。
【教学过程设计】【讲授】自然资源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分析

(二)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
1.自然资源量的评价 首先,要搞清区域各类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研究其 可 能的开发模和开发后可能产生的经济价值以及区 域发展
23征 4用 5用....与方效自自自自地式应然然然然域或的资资资 资组 方 评源源源源合向价质的开开特的的地发发征评评理利利的价价分评布不同此开种筛对用任两会综施发正计价特的开带其生中第一相亩第以构对术据一的同一,发方选实之何个方合中之效一作发动产的步对均明及自上此定切次三四的类在利案出施决对方面权预正应般自开征系响件并方的因与对用后影的地明量占确发然的建生合,,,自的前用从几各策自面和衡先负,和然发的,,和且式。素辅一,能作保位确指有区展资可立产实对在分然自面的技个方与然的环利安效也最资利评明并自在和自。助定明产用程来然标量域方源能质部际于前析资然分方术可案实的效境弊排应不差源用价确抓然生措然对资产确生的度研资通等各向的性量门的已面比源资析式可行的施改应生得好的应的的的有在住资产施资自源业区重几,究源常。类的质、评适结开分较种源评与能方技。造,态失预评缩情地成利一主源(常源然、(域大种并其对用资保的经价合论发析区类或价方性案术和它方,防价小况理本于定要之特常的资优部主经资根区需平源证评济的程。利的域或组的向和。经对不面才措必负,分及揭地资间别是地源势门要济源据域求均的程价上标度用基主组合基提经井济自但。能施须效只布利示域源还是以域地资)自价。保自的占数度也的尺的础要合也础出济同前然表只作,待应有影用自上或存农各组域源结然值证然保有量。应合,评资上几有有上多合时提资现有出以科,这响的然自主在业种合组与构资,程资证量配从理并价源,类不不,种理指要源在正正减学既样到效资然要着生自还合限的源并度源程等合以性用。,分资同同这可性出特的经确确轻、要才其率源资矛相产然是的制适,对和的度表情下以此只则析源的的里供两各别开济分的负客估能被。相源盾互)因影分资合即区现优和示况这及标有应自在利利应选个种指发方析决效观计保开对互对进影上素响析源或筛域状势开。以几需尺这研然数用用该择方方出利面各策应的最证发自联区行响,的地,,保选发生与发如及个求来样究资量方方就的面案,用,方,之态好评利然系域分、利相域必分证出展产潜利人对方上进,其源上式式区方进之以,而面并影度的价用资、生析互用互产须析程开产在力用均区面的行才数相的与与域案行特利都且的在响,情结的源相产。相、制业搞自度发生区。的占域考迫自能量对比方方自,分点于会还正资。既况果先地互力许制改约结清然。规重域潜有产虑切然得对量例向向然并析,开引表负源对不,的后域制发多约造性构主资模要经力量业,性资出现,关,,资对论尤发起现效开资要也可次组约展自的自为的导源大的济。、结即。源客状进系且因源各证其利正在应发源夸要信序合的的然关然依重资组,技并对观,,负社,实开大估程和特关影条系的据要源合, 度。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4、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方法与技术经济的 评价
不同的自然资源种类或组合有不同的利用方 式与方向,而且同一类的自然资源或组合也 有不同的利用方式与方向。如煤炭资源的开 发利用可以通过修建铁路向外输煤,也可以 通过建电厂,用电网向外输电,还可以经过 利用其它矿产资源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1 资源量的评价
首先,要搞清区域各类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 研究其可能的开发规模和开发后可能产生的 经济价值以及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其次,对于已开发利用的资源,则应研究其 数量对现状生产的保证程度,并根据保证程 度和现状生产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来研究其 区域自然资源的优势与潜力。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 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四)“阳光经济”理论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二、外部性与区域环境问题
(一)外部性的概念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二)外部性与生态环境问题 (三)外部性的解决对策
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 1、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生态环境质量影响评价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一)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
1、生态环境调查 (1)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调查 (2)生态环境状况与特征调查 (3)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第二章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何谓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2025年高考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人教版)

④正确。故选D。
10.[大招7]科特迪瓦南部地区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的优势
自然条件主要是( B )
A.生物资源丰富
B.气候高温多雨
C.土壤深厚肥沃
D.灌溉水源充足
【解析】 大招7 多谋善虑,两方面探寻自然条件和区域发 展的关系
一、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气候条件 A(×)生物资源丰富与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无必然联系。 B(√)热带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 模密集型商品农业。读图可知科特迪瓦南部地区属于热带雨 林气候,所以科特迪瓦南部地区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的优势 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高温多雨。 C(×)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较贫瘠。 D(×)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不需要引水灌溉。
部地区( D )
①气候温暖湿润
②交通运输便利
③地势起伏较大
④开发历史较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科特迪瓦南部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
雨,并非温暖湿润,①错误;科特迪瓦南部地区靠海,海运
便利,便于发展经济,②正确;科特迪瓦南部地区处于多条河流下游且临几内亚湾,地
势平坦,③错误;据材料可知,科特迪瓦曾是法国殖民地,南部地区沿海开发历史久,
的主要困难,A、C、D错误。
(2024云南昆明期末)我国黑土主要分布 在东北地区(如图)。近年来我国黑土退化严 重,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据此完成3—5题。
3.[大招7]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 原因有( A ) ①东北地区植被丰富,枯枝落叶多 ②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 ③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 ④东北地区地势起伏大,有机质积累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下列恢复黑土肥力最合理的措施是( B )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
(三)自然资源承载力评价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多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资源 要素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以供定需” ,寻求适 度开发强度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规模和速度。方法如下: ➢1.单因素评价法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第二节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其次,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 经济效益。 再次,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研究区域内单一资源的承载力。忽视了各种资源之间的耦 合关系。 ➢2、多目标决策法
将自然资源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看作是一个整体,选取 反映资源承载力的多个目标,列出影响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约束 条件,寻求多个目标的整体最优,具体要构建指标体系,确定 指标权重,计算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第四节 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 持续发展
第四节 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 续发展
第四节 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 持续发展
第四节 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 持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
第四节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 持续发展
第四节 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 续发展
第二章 作业 1. 何为自然资源?根据能否再生分为几类?举例 说明它们的特征? 2. 试述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3. 自然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 何为外部性?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 5. 说明生态补偿的主题、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础分析
二、区域自然资源评价
(一)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 1.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布局的要求出发,有的放矢 1)不同生产部门的发展和布局,对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 要求是不同的,即使同一部门内部,不同行业对自然资源、 社会资源的要求也不相同 2)同样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对不同的生产部门具有不同 的意义和作用 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 1)区域发展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区域资源评价应是综合 的 (1)区域生产部门或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生产布局,是多 种因素和要素共同影响与作用的结果。 (2)资源开发之间也是区域相发展互的资关源环联境基的础分析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第二,重工业中的材料工业、重型机械等受自然资源影 响较大。
第三,自然条件(广义)对其他机械工业、以及以非农 业原料为主的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影响,则较为间接, 未来的产业分布将以自然条件为主,自然资源为辅。
第四,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直接影响劳动地域分工的大 格局。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二、区域自然资源评价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4.变动性
1)国土资源是一个动态系统,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这种变化既包括资源本身的发生和发展,也包括人类干预 后所引起的变化 2)同一种自然资源,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用途和 经济价值可能有大的变化 3)资源的变动性特点要求我们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发挥人 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拓展人对资源干预的积极作用,并逐 步抑制和消除人对资源干预的消极作用,最终实现资源的 充分合理利用 5.多用途性 1)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重功能和用途 2)并不是自然资源所有潜在用途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而且都能充分表现出来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区域发展自然基础分析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三节 区域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
1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一、理解并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特性 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理解并掌握评价自然资源的原则与方法 三、掌握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概念 四、能具体联系某一区域的自然资源进行评价
➢可再生资源(在可能和条件下,坚持最大限度利用) ➢可更新资源(遵循永续利用原则,有计划、限制地开发) ➢不可再生资源(按照节约与综合利用原则,杜绝浪费与破坏)
其他分类方法(自学)
4
3、自然资源的特性
(1)有限性——资源的数量供应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 求上存在矛盾,即经济学上的稀缺性。
(2)区域性——不同地区的同一资源存在差异和不同地 区资源的品种组合上存在差异,即经济学上的丰度性。
16
6、经济、社会、生态相结合的原则
➢资源的开发必然会对区域环境带来破坏,关键在于把握 “度”,不能因为保护而不发展;也不能因为发展而不保 护,注重区域”三效益“的结合,如跨流域调水工程,就 从输出区、输入区及流经区的各个方面考虑;再如农业生 产中滥伐森林的影响等等。
9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区域产业结构(空间组合)的影响
➢一般地说,某种自然资源,就有以某种资源开发为 主的产业结构; ➢多种自然资源组合,就可能形成以开发这些资源为 主的不同产业部门。
教学案例1——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耕作业发达就与当地的水、土、光 热有关;大兴安岭地区以森林为开发对象的林产业结构;东 北地区形成与煤、铁、油、粮食为开发对象的钢铁、有色金 属、机械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结构。等等。
14
4、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原则(综合与主导分析原则)
➢一般性评价也即宏观层次评价,指从区域整体(各种资 源间总是或多或少有联系的)角度分析资源开发的影响, 它服从于区域规划的整体宏观决策; ➢重点分析指要从重点地区和重点资源(丰度大的)作深 入细致的调查分析,为区域重大项目开发与整治项目作初 步论证。如三峡大坝的建设、福厦铁路的建设、太湖流域 的整治等等。
10
教学案例2—— ➢如长江沿岸港口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重庆、武汉、南京、 上海等沿江城市群。 •攀枝花的钒钛磁铁矿的开发辐射周围地区形成以攀枝花 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 ➢《闽侯县城镇体系规划》针对上街镇的文化资源,确立以 上街为中心的上街高新技术城镇带。
11
2)对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影响 如山西成为我国煤炭能源基地;黑龙江成为商品粮基地,等 等。 3)自然资源质量影响及开发条件影响区域产业经济活动的效益15Leabharlann 5、顺向与逆向相结合的原则
➢顺向分析指从自然资源本身特性(多宜性)出发,分析资 源可以开发的产品种类,因为一般的资源都具有多宜性,对 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意义与作用,如河流对能源部门、农业 部门、交通部门、旅游部门等; ➢逆向分析则是从产业部门或市场角度出发开发或优先开发 哪些资源,这是因为资源开发受多种条件如技术经济条件、 社会文化倾向差异(如,持续观与掠夺观)的影响。
课堂讨论—— ➢关于自然资源与发展某产业关系,谈谈你对“有此未必然, 无此必不然”的自然资源观理解。(最好能举例说明)
8
案例思考—— ➢请回忆世界钢铁工业布局的演变规律,钢铁工业是否一定 要和矿产资源分布相一致?
讨论指导—— ➢ 在18世纪前,主要布局在北欧森林资源丰富与内河运输便
利之地;如瑞士、瑞典。 ➢ 18-19世纪初,主要布局在煤炭资源丰富与铁路运输便利
6
(二)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组成部分; ➢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科技的发展只能加深对自然资源开发的广度与深度,不 能改变其基础性。
7
教学案例—— ➢目前为止,我省没有发现大宗矿产资源,也即没法形成集中 的矿产开采业; ➢西北有广阔的土地与光热资源,但水资源缺乏,无法发展大 农业。显然,资源数量影响到产业规模。
(3)整体性——每种自然资源要素在生态上有联系而形 成一个整体。(坚持全面研究与综合开发的原则)
5
(4)多宜性——注意这各种多宜性在用途上并不是同等 重要,也不一定都能充分表现。
(5)社会性——每种自然资源要素直接或间接附加人类劳动。
课堂讨论:(从自然资源的特性角度分析) 关于我省“武夷山市的石材资源开发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矛盾” 的讨论。
2
一、自然资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关于自然资源的概念 1、概念(详见P17)
注意两点: •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或当前技术经济条件 •能为人类所利用并产生价值或造福人类的那一部分
总之,自然资源是个相对的范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是不断扩大的。
3
2、自然资源的分类(按资源能否再生划分)
2、局部与全局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时,应把相对小的区域优势放在更大的区域比较;
➢通常地,应在全局指导下提出各地域层次资源开发和分配 资源的合理方案,保证整体优势发挥。
13
3、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技术可能性与经济合 理性相结合)
➢静态分析有利于认清区域资源的数量、质量与空间结构的 现状开发利用情形; ➢动态分析则可揭示资源系统形成过程与变化规律,并预测 未来某一时期变化状况,而且条件一旦变化,资源开发状态 也可能发生变化。二者相结合,既可指导当前生产实践,又 可为长远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教学案例—— ➢中东的石油开采成本是美国的1/20;我国山西吨煤成本是湖 南的1/2、苏南和浙江的1/3;我国棉花生产条件依次是新疆、 华北平原、成都平原和辽河平原。等等。
12
二、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一)评价原则
只作简单介绍,内容暂时不作考试要求
1、强化资源的组合优势原则
➢评价时不仅要调查清区域单项资源的优势与劣势,而且是要 弄清资源间的联系,实现整体组合优势的目的。
之地;如鲁尔地区、乌拉尔山脉南部地区。 ➢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期,主要布局在铁矿资源与水运发
达地区;如美国五大湖沿岸地区。 ➢ 20世纪60年代后,主要布局在海运便利的临海地区;如日
本太平洋沿岸地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可见,在现代交通条件下,某些地区往往形成与自然资源分 布不一致的产业结构也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