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化学第二章 精油概论

合集下载

天然产物化学之二:药物成分的提取

天然产物化学之二:药物成分的提取

1.2.2超临界流体萃取
基本原理:物质系统中物理、化学性质 完全相同,与其他部分具有明显分界面 的均匀部分称为相。物质从一种相转变 为另一种相的过程。与固、液、气三态 对应,物质有固相、液相、气相。
以系统的状态参量为变量建立坐 标系,其中的点代表系统的一个 平衡状态,叫做相点,这样的图 叫相图。
冷浸渍法操作 装置图
回流提取法
索氏提取器 装置图
替代装置图
1.1.2 渗漉法 渗漉法是将适度粉碎的药材置 渗漉筒中,由上部不断添加溶剂, 溶剂渗过药材层向下流动过程中 浸出药材成分的方法。 特点:属 于动态浸出方法,溶剂利用率高, 有效成分浸出完全,可直接收集 浸出液。
工作原理 渗漉法是往药材粗粉中不断添加浸取 溶剂使其渗过药粉,从下端出口流出浸 取液的一种浸取方法。渗漉时,溶剂渗 入药材的细胞中容解大量的可溶性物质 之后,浓度增加,密度增大而向下移动, 上层的浸取溶剂或稀浸液置换位置,形成 良好的浓度差,使扩散姣好地自然进行, 故浸润效果优于浸渍法,提取也较安全。
物质在流体中的溶解度即为重要特性 之一,在固定温度条件下,溶解度会随 流体密度增加而增加。
1.2.3 酶法提取
酶法提取系通过酶解反应强化传质过程,从而提高 提取效率。酶法提取的常用酶种类有纤维素酶、果 胶酶、淀粉酶、葡萄糖苷酶或转糖苷酶、蛋白酶, 及由多种酶以不同配比所组成的复合酶等。酶法作 用条件温和,通过酶法破壁去除杂质可明显提高收 率,有较大应用价值。酶法提取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1)生产过程严格,对生产条件要求高,即必须严格 控制酶反应温度与pH值,反应条件的微小变动均可 能使酶活性大大降低,影响提取效果;(2)酶法提取 过程中,有可能产生新的化学物质,从而影响产物的 纯度及收率。

精油名词解释

精油名词解释

精油名词解释
精油名词解释
总体:
精油:精油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微小液体,通常是细小的香气分子的气味。

精油一般由萜烯、蒎烯、醇类和酸类等组成。

它们富含维生素,有助于调节人体内部机能,有很强的药用作用。

萜烯:萜烯是一类气味有机化合物,属于碳氢化合物,包含一个烃基和一个序位,常见的烯烃例如蒎烯、环烷烃等,它们占精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蒎烯:蒎烯是一类植物油的主要成分,它们可以通过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共振等测定,是复杂的混合物,含有萜烯和烯烃,具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等作用。

醇类:醇类是植物油的常用组成成分,具有一定的香气,如甲醇,乙醇,三乙醇,2-丁醇,醋酸乙酯等,它们与萜烯和烯烃结合,可以产生芳香和功效。

酸类:酸类也是在植物油中的常用成分,如甲酸,乙酸,醋酸,癸酸等。

- 1 -。

天然产物化学复习思考题

天然产物化学复习思考题

天然产物化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天然产物?什么是天然产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什么?试论研究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答:(1)在化学学科内,天然产物专指由动物、植物、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生物二次代谢产物及生物体内源性生理活性化合物。

天然产物化学以各类生物为研究对象,以有机化学为基础,以化学和物理方法为手段,研究天然产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功能、生物合成、生物转化、化学合成与修饰及综合利用等内容的一门科学。

主要侧重研究次生代谢产物(主要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化学结构、性质、生物活性、生物合成及开发利用等。

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目的:从中获得医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的防治药物、医用及农用抗菌素,开发高效低毒农药以及植物生长激素和其他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

研究天然产物化学的意义:有助于从分子层面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天然产物,通过化学合成、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基因工程合成、微生物发酵等多种途径定向获得大量目标物,保障人类的健康,满足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的需要。

2、天然产物的有效成分:从药理学和生物学角度看指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这种物质在化学上能用分子式或结构式表示,并且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

3、天然产物的无效成分:天然产物中无生物活性的成分。

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划分是相对的。

4、天然产物化学按化学结构分类有哪些类型?其各自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请举出各自的代表化合物1-2个。

答:(1)糖类和苷类。

结构特点: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酮的碳水化合物,一般为五元环状或六元环状。

苷类又称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酸,糖醛酸等与另一类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C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实例:灵芝多糖(2)醌类结构特点:含两个双键的六元环状二酮结构包括苯醌、萘醌、菲醌、蒽醌实例:蒽醌如大黄酸(天然色素、抗菌)。

(3)黄酮类结构特点:具有酚羟基的苯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实例:槲皮素、葛根素(4)苯丙素类结构特点:含一个或几个C3-C6单位的天然成分实例:香豆素、木脂素(5)萜类与挥发油结构特点:A.萜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的化合物,分子式符合(C5H8)n B.挥发油(精油):是一类具有挥发性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产物:天然产物是指动物、植物提取物或昆虫、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的组成成分或其代谢产物以及人和动物体内许许多多内源性的化学成分统称作天然产物,其中主要包括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核酸、各种酶类、单糖、寡糖、多糖、糖蛋白、树脂、胶体物、木质素、维生素、脂肪、油脂、蜡、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糖苷类、萜类、苯丙素类、有机酸、酚类、醌类、内酯、甾体化合物、鞣酸类、抗生素类等天然存在的化学成分。

天然产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是2010年04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湘、汪秋安。

该书概述了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及其研究开发意义,介绍了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的一般方法,对各类天然产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以及生理活性进行了系统讨论。

《天然产物化学》是2015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玉军、刘星。

内容简介:《天然产物化学》根据编者多年的工作积累并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编写而成,第1章介绍了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的一般方法,其后各章对各类天然产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鉴定方法、生理活性及应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最后一章介绍了部分代表性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与化学修饰。

《天然产物化学》可用作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安全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医药、农药、粮油食品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的工作者参考。

目录:绪论0.1天然产物化学的含义及研究内容0.2天然产物研究的发展史0.3研究天然产物化学的意义0.4研究天然产物的一般方法和程序0.5天然产物研究发展的趋势第1章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1.1概述1.2天然产物的提取方法1.2.1蒸馏法1.2.2溶剂提取法1.3分离方法1.3.1萃取法1.3.2沉淀分离法1.3.3结晶与重结晶1.3.4色谱分离方法1.3.5分子蒸馏第2章天然维生素2.1概述2.2维生素的来源2.3维生素的分类与命名2.3.1维生素的分类2.3.2维生素的命名2.4维生素的结构和功能2.4.1脂溶性维生素2.4.2水溶性维生素2.5部分维生素的提取与生产2.5.1天然维生素E的提取2.5.2维生素C的生产第3章油脂和磷脂3.1油脂3.1.1油脂简介3.1.2油脂的结构与性质3.1.3油脂的提取与分离3.1.4脂类的波谱特征3.1.5油脂的生物活性3.1.6油脂的综合利用3.2磷脂3.2.1磷脂简介3.2.2磷脂的结构与命名3.2.3磷脂的物理化学性质3.2.4磷脂制取第4章生物碱4.1概述4.2生物碱的化学结构与命名4.2.1各类生物碱的化学结构4.2.2生物碱的命名4.3生物碱的性质与鉴别4.3.1生物碱的性质4.3.2生物碱的鉴别4.4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4.4.1总生物碱的提取4.4.2生物碱的分离4.5生物碱的鉴定与谱学特征分析4.5.1理化鉴定4.5.2色谱鉴定4.5.3生物碱的谱学特征分析4.6生物碱的提取实例4.6.1长春碱与长春新碱4.6.2延胡索乙素4.7代表性的生物碱4.7.1吗啡4.7.2奎宁4.7.3秋水仙碱4.7.4石杉碱甲4.7.5莨菪碱和阿托品4.7.6一叶萩碱第5章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核酸5.1氨基酸5.1.1氨基酸的结构、命名和分类5.1.2氨基酸的理化性质5.1.3氨基酸的分离分析5.1.4氨基酸的波谱特征5.1.5氨基酸的分离提取方法5.1.6氨基酸总量测定5.2多肽5.2.1多肽的组成和命名5.2.2多肽结构的测定5.2.3多肽的合成和生物活性5.3蛋白质5.3.1蛋白质的分类5.3.2蛋白质的结构5.3.3蛋白质的性质5.3.4蛋白质含量的测定5.3.5蛋白质的提取分离5.3.6酶5.4核酸5.4.1核酸的组成5.4.2核酸的理化性质第6章黄酮类化合物6.1概述6.2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6.2.1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6.2.2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6.3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方法6.3.1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6.3.2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方法6.4黄酮类化合物的用途6.4.1天然甜味剂6.4.2天然抗氧化剂6.4.3保健食品6.4.4化妆品中的应用6.4.5天然色素6.4.6药品中的应用6.5大豆异黄酮6.5.1大豆异黄酮简介6.5.2大豆异黄酮的结构与性质6.5.3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分离方法6.5.4大豆异黄酮的用途第7章糖类化合物7.1概述7.2糖的分类7.2.1单糖7.2.2低聚糖7.2.3多糖7.3糖链的结构7.3.1糖残基种类和分子比例的确定7.3.2单糖间的连接位置7.3.3单糖在糖链中的排列顺序7.3.4苷键构型的测定7.3.5多糖的分子大小7.4糖链的降解7.4.1酸催化水解7.4.2酶催化水解7.4.3其他降解方法7.5糖的功能及应用7.5.1重要单糖及应用7.5.2低聚糖的生理活性及应用7.5.3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应用第8章甾体类化合物8.1概述8.2甾体化合物的结构、命名与理化特性8.2.1甾体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8.2.2甾体化合物的理化特性8.3各类甾体化合物8.3.1甾醇8.3.2甾体生物碱8.3.3甾体激素8.3.4胆汁酸8.3.5C21甾体类化合物8.3.6甾体皂苷第9章萜类化合物9.1概述9.2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9.2.1单萜9.2.2倍半萜9.2.3二萜9.2.4二倍半萜、三萜和多萜化合物9.3萜类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9.3.1萜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9.3.2萜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9.4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9.4.1单萜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9.4.2倍半萜化合物的分离9.4.3二萜类化合物的分离9.5萜类化合物的成分分析和结构鉴定9.5.1植物精油的成分分析与含量测定9.5.2萜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9.5.3结构鉴定实例——青蒿素的结构鉴定9.6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实例9.6.1薄荷油提取工艺9.6.2鄂北贝母中对应贝壳杉烷型二萜的提取与分离第10章苷类化合物10.1苷类化合物概述10.2苷的分类10.2.1按苷元化学结构分类10.2.2按苷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况分类10.2.3按端基碳的构型分类10.2.4按苷元的不同分类10.2.5按成苷键的原子(苷原子)分类10.3氰苷类化合物10.3.1氰苷类的结构类型10.3.2氰苷类的性质10.3.3鉴定反应10.3.4分离和纯化10.4强心苷10.4.1强心苷概述10.4.2强心苷的结构10.4.3强心苷的性质10.4.4强心苷的检测10.4.5强心苷的提取与分离10.4.6强心苷示例——毛花洋地黄强心苷105皂苷10.5.1皂苷的结构10.5.2皂苷的分离10.5.3皂苷的鉴定第11章香豆素11.1概述11.2香豆素的结构类型11.2.1与芳香环相连的C5基团11.2.2与酚性氧原子相连的C5基团11.2.3与碳及氧原子相连的C5基团11.2.4与侧链氧原子相连的各种酯11.3香豆素的分类和命名11.3.1简单香豆素类11.3.2呋喃香豆素类11.3.3吡喃香豆素类11.3.4其他香豆素11.4香豆素的理化性质11.4.1性状11.4.2溶解性11.4.3碱水解反应(内酯性质)11.4.4呈色反应11.4.5香豆素的合成方法11.5香豆素的提取与分离11.5.1香豆素的提取11.5.2香豆素成分的分离11.6香豆素的波谱学特征11.6.1紫外光谱11.6.2红外光谱11.6.3核磁共振谱11.6.4质谱第12章芳香族酸酚性化合物12.1概述12.2芳香族酸酚性化合物结构类型12.2.1苯及苯酚类衍生物12.2.2苯环二元酚类12.2.3间苯三酚类12.2.4萘环衍生物12.2.5连苯三酚类12.2.6二苯烯类及其有关化合物12.2.7蒽菲类衍生物12.2.8地衣酚类12.2.9大麻酚类12.2.10苯丙酸类12.2.11其他复杂类型的化合物12.3芳香族酸酚类化合物的生理作用12.4结构测定方法第13章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与装饰13.1概述13.2紫杉醇的合成13.2.1紫杉醇的半合成13.2.2紫杉醇的全合成13.3奎宁类生物碱13.4鬼臼毒素的合成13.5石杉碱甲的合成13.6土荆皮乙酸的合成。

天然产物化学-2

天然产物化学-2

萜类化合物其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各种香花,如玫瑰、丁香以及许多树木,如桉树、樟树、雪松等。

从许多植物类的花、草、木中提取得到一系列的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它们可以用作香料或者是医药之用。

亚硝基氯反应由于香精油组分比较复杂,必须将其进行混合物的分离。

通过亚硝基氯试剂可以和双键发生加成反应,加成产物为晶体,这样通过结晶的方式可以对香精油的组分进行分离、提纯,再用乙醇钠处理,得到原来的物质。

萜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通式为:(C5H8)n,其中n一般为2~8。

单萜①开链单萜C C C C C C C C基本骨架:结构中含二个异戊二烯单位,为了便于与单环单萜比较,故常常将开链单萜写成类似环的形式:月桂烯罗勒烯一些开链单萜衍生物CHOCH2OH CHOCH2OH柠檬醛(香叶醛)柠檬醛(橙花醛)芳樟醇橙花醇香叶醇这些开链单萜衍生物是香精油的主要成分,其中香叶橙和橙花醇是一对顺反异构体,用于制造香料。

②单环单萜在结构中有一个六员环:23567910一些单环单萜化合物OHOO薄荷烷薄荷醇O薄荷酮苎烯(1,8-萜二烯)对伞花烃桉树脑胡椒酮萜品醇薄荷醇OH薄荷醇(Menthol)主要存在于薄荷挥发油中,对薄荷的茎、叶进行水蒸气蒸馏,分离出的产物称之为薄荷油,冷却后有结晶析出,该结晶俗称薄荷脑,其主要成分就是就是薄荷醇。

42~44℃,沸点211~213℃,有强烈的穿透性芳香清凉气味,并有杀菌和防腐作用,在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中作为配方成分,也可用于清凉类的牙膏、糖果、饮料、糕点等等薄荷醇异薄荷醇新薄荷醇新异薄荷醇OH OHOH OH③双环单萜:如果薄荷烷分子中的异丙基反折到环内,其中的叔碳原子即8位碳原子)与环上的碳原子相连,形成桥环化合物,这就是双环单萜。

由于连接位置不同,可以形成几类不同的双环单萜,它们的基本骨架如下:23567910C 8~C 1连接C 8~C 2连接C 8~C 3连接莰烷 Camphane蒎烷Pinane蒈烷Carane蒎烷蒈烷葑烯−β冰片醇葑醇樟烯葑酮樟脑莰烯对氧樟脑74567456属于倍半萜的化合物有法尼醇、山道年、青蒿素、脱落酸、姜烯和愈创木奥等等。

精油知识Word免费范文精选

精油知识Word免费范文精选

精油知识一、什么是精油植物产生的具有挥发性的有机混合物又称为挥发油,是一类在常温下能挥发的、与水不相混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是芳香植物的高度浓缩提取物二、精油的通性颜色——大多数为无色或淡黄色油状透明液体。

少数会有黄棕色、红色、蓝色、蓝绿色…… 气味——具有特殊的气味挥发性——常温下可挥发,并不留下持久性的油斑比重——大多数比水轻溶解度——易溶于有机溶剂二、精油的通性折光率——都具有强的折光性。

储藏日久或不当时会升高,有杂质时会改变。

氧化聚合——在空气中久置或光线照射,会逐渐氧化变质三、精油的种类纯精油–单方精油–复方精油–基础油汽化精油(无火香薰精油) 配制精油四、精油的提炼方法榨取法萃取法–一般溶剂萃取法–树脂萃取法–二氧化碳萃取法蒸馏法–直接蒸汽蒸馏法–间接蒸汽蒸馏法–真空蒸馏法五、影响精油品质的因素精油原料植物的品种精油原料植物的环境–精油原料植物的种植和采集标准采集的季节和时间采集部位的选择提炼方法的选择储藏的环境纯净度精油在植物中的产生过程与储藏部位植物的采收六、精油与化学合成物的差异化学合成分子具有一定程度的毒性人工无法合成精油精油的分子极小,渗透力高,不会残留在体内七、精油的物理性质亲油性高渗透性高挥发性抗水性八、精油的化学成分烃–帖烯类氧基化合物––––––酚类醇类酯类醛类酮类氧化物九、精油的挥发度高度挥发性的精油——24小时中度挥发性的精油——2~3天低度挥发性的精油——一周十、精油的主要功能精油的共通性––––细胞再生杀菌镇定免疫功能气味芬芳精油本质十一、精油的使用方法按摩散发沐浴口服十二、精油使用注意事项怀孕初期、少儿避免按摩或泡澡敏感者使用前先测试大部分精油均需稀释使用柑橘类精油用于皮肤后四小时勿日晒精油不能取代药物十二、精油使用注意事项高低血压、癫痫、神经及肾脏方面疾病的病人慎用勿过量使用勿让儿童接触使用玻璃、不锈钢或陶瓷器皿装盛一般精油最好不内服十三、精油的保存方法深色玻璃瓶阴凉避光瓶口向上,拧紧瓶盖十四、精油与人体的关系根部——大脑树干——躯干和四肢树皮——分泌器官树叶——呼吸系统花朵——生殖系统及内分泌果实——提升潜能、协调系统种子——延缓衰老、活化细胞十五、芳香疗法简史古代:埃及、希腊、罗马、印度近代– 1928年化学家盖佛塞Rene Maurice Gattefosse ——芳香疗法现代名称 AROMATHERAPY,系由AROMA ( 芳香)及THERAPY(疗法)组成–医师珍瓦涅Jean Valnet——《芳香疗法》–将芳香疗法与美容结合第一人:玛格丽特.摩利Marguerite Maury——《摩利夫人的芳香疗法》十六、SAMPAR产品中常用精油成分薰衣草鼠尾草香薄荷百里香迷迭香十六、SAMPAR产品中常用精油成分肉桂牛至丁香天竺葵依兰橙花。

2024版年度08天然产物化学

2024版年度08天然产物化学
优缺点
能够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但对于同分异构体或结构相似的化合 物,解析可能存在困难。
14
核磁共振波谱法
原理
利用原子核在外磁场中的自旋能级跃迁产生的共振信号来推断分子 结构的方法,主要包括氢谱、碳谱等。
应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天然产物的结构鉴定,尤其对于复杂分子的立体结构和 构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优缺点
8
水蒸气蒸馏法
01
02
03
原理
利用水蒸气将天然产物中 的挥发性成分携带出来, 达到分离目的。
2024/2/2
操作步骤
将天然产物与水混合,加 热至沸腾,产生的水蒸气 将目标成分带入冷凝管, 经冷凝后收集。
适用范围
适用于分离挥发性成分, 如精油、香精等。
9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原理
利用超临界流体(如二氧 化碳)在临界温度和压力 下的特殊性质,实现天然 产物中有效成分的萃取。
2024/2/2
6
02 天然产物提取与 分离技术
2024/2/2
7
溶剂提取法
选择适当溶剂
根据天然产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 溶剂,如极性溶剂(水、乙醇等) 或非极性溶剂(石油醚、苯等)。
2024/2/2
浸泡与萃取
将天然产物与溶剂混合,通过浸泡、 搅拌等方式使目标成分溶解于溶剂 中。
浓缩与干燥
通过蒸发、真空浓缩等方法去除溶 剂,得到目标成分的浓缩物或干燥 物。
优缺点 能够提供分子量、分子式以及结构碎片等信息,但对于热 不稳定或难挥发的化合物,应用受到限制。同时,质谱解 析也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16
04 常见天然产物类 型及其生物活性
2024/2/2
17
萜类化合物

天然产物化学第一章

天然产物化学第一章
物开发 1.发展史
东汉时期,汇编了第一本有关天然药物的著作《神农本草经》。
公元1596年,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1892种天然药物。其 中57.8%来自植物,23.6%来自动物,14.5%则为矿物
清代的赵敏学,《本草纲目拾遗》,又补充了1021种。 在中国,天然药物又称为中草药,它与中医一起构成了中华民
编辑课件
7
一、概述
例如:
HO C H
CH3 CH NH C H 3
L-ephedrine 左旋麻黄素
l -e p麻h黄e dErpihneedra左spp旋.中麻,黄平喘素、解痉
(麻黄 Ephedra spp.中〕 平喘、解痉
编辑课件
8
一、概述
HO
OH OH
O
Rutin 芦丁
OH O
r ut inos e
编辑课件
6
一、概述
4.性质 天然产物化学是植物化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农
业化学的基础,它与生物学、化学、药物学、农艺学 等学科密切相关。 它的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轻工、化工等领 域。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又有几千年传统防止疾病的经验 积累,在中国大力发展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有着重要 的现实意义。 天然药物中的活性成分是其药效的物质基础。
编辑课件
4
一、概述
1.天然产物定义 广义的讲,自然界的所有物质都称为天然产物。 在化学学科内,天然产物专指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陆地、海洋)体内分离出来的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及 生物体内源性生理活性化合物,这些物质也许只在某 种或几种生物物种中才存在。 例:青霉素来自于真菌,抗癌药紫杉醇来自红豆杉、 杉树类或其内生菌),也可能分布极为广泛(甾体类 化合物、萜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根据碳原子骨架中碳的个数来分类有单萜(C10)、倍半萜 (C25)、二萜(C20。)、三萜(C30)、四萜(C40)之分。从化学 结构角度来分类有开链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 四环萜。各种萜烯类精油中所含的主要成分的化学结构 如下:
莰烯 -蒎烯 -蒎烯 月桂烯 罗勒烯 柠檬烯 姜烯
石竹烯 柏木烯 -金合欢烯 -杜松烯
2
从花中提取精油的有:玫瑰、茉莉、水仙、白兰、紫罗兰、 薰衣草、橙花、桂花等; 从叶和茎中提取精油的有:橙叶、柠檬叶、桉叶、樟叶、香 叶、香茅、薄荷、藿香、松针等; 从果皮或鲜全果中提取精袖的有:甜橙、柑柑橘、柠檬、香 柠檬、柚子等; 从种子中提取精油的有:合茴香、山苍子、杏仁、桃仁、肉 豆蔻、黄柏果、丁香等; 从树皮中提取精油的有:桂皮、肉桂等; 从树干中提取精油的有:松明子、樟木、玫瑰木、柏木、檀 香木等; 从根茎中提取精油的有:黄姜、小姜、鸢尾等;从树脂中提 取精油的有松脂、乳香、苏合、没药等。
衍生物法主要通过使其制成衍生物,测定其衍生 物的物理性质,如沸点,密度,折射率,比旋度, 熔点和黏度,用来区别和鉴定松节油的化学组成。 仪器分析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
11
第二节 萜烯类精油
• 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植物中,它们往往构 成各种植物油的主体香料成分。例如.松节油中 的萜烯(含80%左右)、圆柏油中的柠檬烯(含80% 左右)、柏木油中的柏木烯(含80%左右)、甜橙油 中的柠檬烯 (含75%左右)、柠檬油中的柠檬烯 (含70%左右)、姜油中的姜烯(含34%左右)、小野 芝麻油中的石竹烯(合32%左右)、杜鹃花精油中 的金合欢烯(含24%左右)等均为萜烯类化合物, 它们都属于萜烯类精油。
3
依照植物的分类将精油分成几个家族:
柑橘类 :佛手柑、葡萄柚、柠檬、桔子、西柚 花香类 :天竺葵、罗马洋甘菊、玫瑰、熏衣草、依兰、 橙花 草本类 :熏衣草、欧薄荷、迷迭香、马郁兰、鼠尾草 樟脑类 :尤加利、白千层、迷迭香、欧薄荷、茶树 辛香类 :黑胡椒、姜、小豆蔻 树脂类 :乳香、没药、榄香、白松香 木质类 :西洋杉、檀香、松木、杜松、 丝柏土质类 :广藿香、岩兰草
13
一、柠檬油
柠檬油可从柠檬、香柠檬的果皮或叶子提取,产 于地中海沿岸、西西里岛、美国加利福尼亚、墨 西哥、西印度群岛等地。我国的四川、广东、广 西均有生产。这类精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被 广泛应用于各种香精中,形成清灵新鲜的头香及 清甜的果香,修饰和协调其他香气,而给人以美 好的感受。
14
柠檬油的生产工艺
5
一、松节油的来源及分类 • 松节油的组成因树种、原料品质、采割及加工方法不同而
各异。我国生产的松节油主要是马尾松松节加。松节油按 来源不同,可分为4类。 • 将松脂经过水蒸气蒸馏所得的物质称为脂松节油,英文 名gumturpentine(简称GT); • 从硫酸盐法制浆过程回收得到的物质叫硫酸盐松节油,英 文名coarse sulfate turpentine(简称CST); • 从松木明子经过溶剂浸提得到的物质称为木松节油,英文 名wood turpentine(简称WT); • 从松树树干或松根干馏焦油中分离得到的物质叫干馏松节 油或松轻油,英文名pyrolysis turpentine(简称PT)。
松节油
精馏 釜残液
-蒎烯 -蒎烯
间歇法生产蒎烯工艺流程
10
四、松节油化学成分的典型研究方法 • 松节油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由10多种萜类组成。
对松节油化学成分的典型研究方法有衍生物法和 仪器分析法。前者实验过程较长,只运用于纯组 分的鉴定,而后者可分析混合物,可在短时间内 对多种组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6
二、松节油的性质
• 松节油是挥发性液体,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有 独特香气,易燃。具有优良的促渗透和有机溶解 性能。
• 松节油是萜烯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蒎烯、 -蒎烯等。据不同的来源,其化学成分及含量差 别很大。
-蒎烯 -蒎烯
7
三、松节油分离的方法 • 由于松节油是一种单萜和倍半萜类的混合
物.不能作为纯度比较高的单体化合物用 作化工原料或香料的原料。因此,必须把 松节油进行分离,从中制得高纯度的单组 分化合物.才能使其成为精细化工及香料 工业的基本原料。其分离技术主要有连续 法和间歇法。
4
第二节 松节油
• 以富含松脂的松树为原料,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 得到的挥发性具有芳香气味的萜烯混合液称为松 节油。
• 松节油的成分随树种、树龄和产地的不同而异, 用马尾松松脂加工的优级和一级松节油,其主要 成分是a-蒎烯,其次是b-蒎烯,苎烯等。还有少 量的倍半萜烯。
• 松节油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广泛用于油漆、 催干剂、胶粘剂等工业。
8
对-蒎烯含量仅6%-8%的马尾松脂松节油, 以间歇式精馏方法,从中分离出纯-蒎烯在 经济上很不合算,主要通过连续法生产-蒎 烯
松节油 一级精馏 釜液 二级精馏 釜残液
-蒎烯
-蒎烯
连续法生产蒎烯工艺流程产量日益增多.使得 采用较为简单的间歇精馏法来生产高纯度的-蒎烯和-蒎 烯成为可能。出于间歇法投资较少,工艺简单,易于操作, 适用于-蒎烯含量较高的松节油成分的分离。
15
柠檬油的主要成分 柠檬油的主要成分为右旋柠檬烯(70%)、乙酸-松油酯2.97%)、柠檬醛(2.31%)、辛醛、壬 醛、-蒎烯、-蒎烯等。
16
二、橙油
用甜橙、橙、柑橘、柚子的果皮等提取。根据方 法的不同,得油率为:全果冷磨法0.35%-0.37% 左右、果皮压榨法0.3%-0.5%、果皮蒸馏法0.5% 左右。橙油来源于橙子的全果或果皮。此外甜橙 的花和叶可用水蒸气蒸馏法生产橙花油和橙叶油。 橙油的主要成分是右旋柠檬烯(含75%左右)、正 癸醛、柠檬醛、左旋芳樟醇、正壬醇、右旋松油 醇等。
第二章 天然精油
1
第一节 天然精油概述
天然精油商业上称芳香油,医药上称挥发油 (essential oils),是采用蒸馏、浸提、压榨以及吸 附等物理方法从芳香植物的花、草、叶、枝、根、 茎、皮、果实或树脂中提取出来的具有香气的油 状物质。
由于植物性天然精油的主要成分都是具有挥发性和 芳香气味的油状物,它们是植物芳香的精华,因 此也把植物性天然香料统称为精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