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检测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检测题-精品文档

[高一语文]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检测题-精品文档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检测题班级:姓名:分数:一、(16分)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翻译:1.供其乏困。

2.失其所与,不知。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图穷而匕首见。

5.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6.拒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7.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也。

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二、(16分)找出下面句子中活用的词并翻译: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秦伯说,与郑人盟。

4.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5.于是,乃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6.沛公军霸上。

7.项伯杀人,臣活之。

8.常以身翼蔽沛公。

三、(16分)指出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的词并翻译: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4.樊於其褊袒扼腕而进曰。

5.劳苦功高而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6.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7.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8.诸郞中执兵皆陈殿下四、(24分)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并翻译:1.夫晋,何厌之有?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大王来何操?4.不然,籍何以至此?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7.群臣侍(于)殿上者。

8.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五、文言阅读:宋太宗学书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

②听政:处理政务。

③内侍:此指太监。

④规:勉励。

⑤益:得益。

1、解释:(12分)①善②刻意③临④或⑤遽⑥绝2、翻译:(12分)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②又以问著③书固佳矣3、(4分)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参考答案:二、1.供 2.智 3.震 4.现 5.卒 6.拒、纳7. 早8.背三、1.贰 2.亡 3.盟 4.亲 5.函 6.军7.活8.翼四、1.行李 2.夫人 3. 穷困 4.褊袒 5.细说 6.山东7.婚姻8.郞中五、1.宾语前置句 2.被动句 3. 宾语前置句 4. 介宾语前置句5.被动句6.判断句7.省略句六.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高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

高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

高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祗(zhī)辱于奴隶人之手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C.锲(qì)而不舍,金石可镂D.溯(sù)洄从之,道阻且右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峰巅压韵恬静不记其数B.朔漠遨游瑕疵险象迭生C.萧瑟寒喧吞噬心无旁骛D.羸弱栈桥告磬风餐露宿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D.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若属皆且为所虏。

二、填空题5、请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

(2)钉三、阅读理解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6)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7)振长策……之奇兽;废池乔木……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8)蹑足附耳……焚烧及溺死者甚众。

……函谷举兵……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9)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高一力学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力的三要素?()A.大小B.方向C.作用点D.颜色2、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A.惯性定律B.动量定律C.作用与反作用定律D. F=ma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力的性质?()A.大小B.方向C.作用点D.颜色二、判断题1、所有的力都是矢量。

()2、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为零。

()3、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

()4、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必修一文言文检测题

必修一文言文检测题

D.邻之厚,君之薄也。

6.找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C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夫晋,何厌之有?D.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7.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对的一项CA.“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假如没有。

B.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贫穷困难。

D.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只是,不过,表轻微的转折。

8.与例句中句式相同的一项 C例句: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A.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9.与例句中划线“而”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C例句: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C.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10.下列句中划线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 A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又前而为歌曰。

11.下列句中划线字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D例句: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A.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B.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C.樊於期乃前曰。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12.与例句中“请”意义相同的一项 A例句: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A.丹请先遣秦武阳!B.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C.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

13.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对的的一项 CB.愿举国为内臣。

比诸侯之列。

C.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D.嘉为先言于秦王曰21.下列各句中,“于”字意义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A.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B.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C.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D.得复见将军于此。

22.找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DA.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必修一文言文过关检测

必修一文言文过关检测

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检测姓名:分数日期选择题答案:阅读题答案: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②军士吏被.甲()③已而之.细柳军()④天子且.至()⑤将军亚夫持兵.揖曰()⑥其将固.可袭而虏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红词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逢(páng)孙、杨孙戍之肆(sì)其西封B、人不敢与忤视(chǔ)士皆瞋目(chēn)C、旦日飨士卒(xiǎng)鲰生说我曰(zōu)D、如今人方为刀俎(zǔ)赐之彘肩(zhì)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秦王还柱而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3.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同舟共济 B.济世安民 C.赈灾济贫 D.无济于事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5.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 B.焉用亡郑以陪邻C.使工以药淬之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6.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7.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C.其意常在沛公也 D.吾其还也8.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9.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B.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谓语后置,即“不意自能先入关破秦”)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介宾后置,即“以事具告”)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敢以烦执事(敬称,您)越国以鄙远(偏远)B、亡郑以陪邻(增加)许君焦、瑕(答应,许诺)C、若不阙秦(使…受损)唯君图之(考虑)D、既东封郑(使成为边境)又欲肆其西封(边境)11.选出与例句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例:以乱易整A、敢以烦执事B、越国以鄙远C、焉用亡郑以陪邻D、阙秦以利晋12.选出对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③又欲肆其西封④吾其还也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14.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②两个“以”不同,③④两个“而”相同B.①②两个“以”相同,③④两个“而”不同C.①②两个“以”相同,③④两个“而”相同D.①②两个“以”不同,③④两个“而”不同15.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16.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句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币:钱币 B.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用匣子C.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原谅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受、遭受17.下面加点词的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不敢兴兵以拒大王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杀人如不能举D.以其无礼于晋嘉为先言于秦王曰1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C.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削减二、背诵默写(5分)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一)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 阙.秦以利晋阙:使……侵损,削减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焉用亡郑以.陪邻 / 以.其无礼于晋B.君知其.难也 / 吾其.还也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唯君图之.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购之金千斤,邑万家B. 是寡人之过也C. 邻之厚,君之薄也D. 何陋之有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焉.用亡郑以陪邻B. 邻之.厚,君之薄也子亦有不利焉.顷之.未发C. 夜缒而.出D. 焉用亡郑以.陪邻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5.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完整word版)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

(完整word版)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

语文必修模块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B.《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著作,相传其作者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编年体)C.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

新诗“新”在用白话写作,摆脱了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再别康桥》《雨巷》都是新诗。

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校的、记载战国策士谋臣的言论与活动的书。

全书33篇,分12策,分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尝为晋君赐.(恩惠)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礼物)B、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C、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受)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3、选出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乱易整,不武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子犯请击之.C、使毕使于.前燕王拜送于.庭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吾其.还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今意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沛公居山东..时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北收要害..之地5、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C、假公济私D、无济于事6、下列各句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太子迟.之B、群臣怪.之C、粪土..当年万户侯 D、以乱易.整7、选出语句形式不同的一项()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夫晋,何厌之有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8、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C、此天子气也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失其所与,不知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皆白衣冠以送之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二、默写+断句(13分)10、根据文意,写出上下句(8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检测题

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检测题

高三年级一轮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检测题命题人:王峰审核人:王晓燕一、基础知识(每题4分,共48分)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4分)A.阙.秦(quē)忤.视(wǔ)以飨.士卒(xiǎng)以药淬.之(cuì)B.卮.酒(zhī)夜缒.而出(zhuì)目眦.尽裂(cì)朝.济而夕设版焉(zhāo)C.玉玦.(jué)参乘.(shèng)共.其乏困(gòng)拔剑切而啖.之(dàn)D.刀俎.(zǔ)戮.力攻秦(lù)瞋.目(chēn)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ū)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4分)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4分)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之往来..也行李B.为之奈何....人不敢与忤视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微夫人..之意..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4.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4分)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C.其.意常在沛公也 D.吾其.还也5.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4分)A.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

B.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

D.(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

6.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4分)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D.问征夫以前路(介宾结构后置,即“以前路问征夫”)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4分)A.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总结复习测试卷试题.doc

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总结复习测试卷试题.doc

WORD格式语文必修模块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满分: 100 分。

时间: 6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7 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B.《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著作,相传其作者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编年体)C.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

新诗“新”在用白话写作,摆脱了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再别康桥》《雨巷》都是新诗。

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校的、记载战国策士谋臣的言论与活动的书。

全书33 篇,分 12 策,分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A、尝为晋君赐.(恩惠)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礼物)B、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C、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受)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3、选出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乱易整,不武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子犯请击之.C、使毕使于.前燕王拜送于.庭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2 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吾其.还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今意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沛公居山.东.时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北收要.害.之地5、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C、假公济私D、无济于事6 、下列各句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太子迟.之B、群臣怪.之C、粪.土.当年万户侯D、以乱易.整7、选出语句形式不同的一项()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夫晋,何厌之有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3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8、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C、此天子气也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失其所与,不知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皆白衣冠以送之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二、默写 +断句( 13 分)10、根据文意,写出上下句(8 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年级一轮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检测题命题人:王峰审核人:王晓燕班级姓名得分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4分)A.阙秦(q uē)忤视(wǔ)以飨士卒(x iǎn g)以药淬之(c uì)B.卮酒(z hī)夜缒而出(z huì)目眦尽裂(cì)朝济而夕设版焉(z hāo)C.玉玦(j ué)参乘(s hèn g)共其乏困(gòn g)拔剑切而啖之(dàn)D.刀俎(zǔ)戮力攻秦(lù)瞋目(c hēn)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ū)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4分)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4分)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行李之往来B.为之奈何人不敢与忤视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之意4.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4分)A.以其无礼于晋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C.其意常在沛公也D.吾其还也5.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4分)A.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

B.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

D.(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

6.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4分)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D.问征夫以前路(介宾结构后置,即“以前路问征夫”)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4分)A.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A.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②哙拜谢,起,立而饮之C.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D.①胜败乃兵家常事②良乃入,具告沛公9.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4分)A.共其乏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因击沛公于坐B.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距关,毋内诸侯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张良出,要项伯D.沛公起如厕令将军与臣有郤秦武阳色变振恐10.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4分)A.图穷而匕首现(穷尽)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贫穷)B.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故幸来告良(旧时,从前)C.不得持尺兵(武器)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D.顾笑武阳(回头看)终已不顾(理睬)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形式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A.常以身翼蔽沛公B. 项伯杀人,臣活之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2.下列句子属状语后置的一句是()(4分)A.此天子气也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若属皆且为所虏D.将军战河北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2014年济南一模)(26分)袁珙,字廷玉,鄞人。

生有异禀,好学能诗。

尝游海外洛伽山,遇异僧别古崖①,授以相人术。

先仰视皎日,目尽眩,布赤黑豆暗室中,辨之,又悬五色缕窗外,映月别其色,皆无讹,然后相人。

其法以夜中燃两炬视人形状气色,而参以所生年月,百无一谬。

珙在元时已有名,所相士大夫数十百,其于死生祸福,迟速大小,并刻时日,无不奇中。

南台大夫普化帖木儿,由闽海道见珙。

珙曰:“公神气严肃,举动风生,大贵验也。

但印堂司空有赤气,到官一百十四日当夺印。

然守正秉忠,名垂后世,愿自勉。

”普署台事于越,果为张士诚逼取印绶,抗节死。

珙见江西宪副程徐曰:“君帝座②上黄紫再见,千日内有二美除。

但冷笑无情,非忠节相也。

”徐于一年后拜兵部侍郎,擢尚书。

又二年降于明,为吏部侍郎。

又尝相陶凯曰:“君五岳③朝揖而气色未开,五星④分明而光泽未见,宜藏器待时。

不十年以文进,为异代臣,官二品,其在荆、扬间乎!”凯后为礼部尚书、湖广行省参政。

其精类如此。

洪武中,遇姚广孝于嵩山寺,谓之曰:“公,刘秉忠之俦也,幸自爱。

”后广孝荐于燕王,召至北平。

王杂卫士类己者九人,操弓矢,饮肆中。

珙一见即前跪曰:“殿下何轻身至此。

”九人者笑其谬,珙言益切。

王乃起去,召珙宫中,谛视曰:“龙行虎步,日角⑤插天,太平天子也。

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

”已见藩邸诸校卒,皆许以公侯将帅。

王虑语泄,遣之还。

及即位,召拜太常寺丞,赐冠服、鞍马、文绮、宝钞及居第。

帝将建东宫,而意有所属,故久不决。

珙相仁宗曰:“天子也。

”相宣宗曰:“万岁天子。

”储位乃定。

珙相人即知其心术善恶。

人不畏义,而畏祸患,往往因其不善导之于善,从而改行者甚多。

为人孝友端♘,待族党有恩。

所居鄞城西,绕舍种柳,自号柳庄居士,有《柳庄集》。

永乐八年卒,年七十有六。

赐祭葬,赠太常少卿。

注:①别古崖:僧名。

②帝座:星官名,相术中认为影响人的命运。

③五岳:人的额、颊、鼻、左右颧骨。

④五星:耳口额鼻。

⑤日角:额角中央部分隆起,形状如日。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A.举动风生,大贵验也验:检验B.千日内有二美除除:任命C.不十年以文进,为异代臣进:做官D.召珙宫中,谛视曰谛:仔细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 分)A.授以相人术越国以鄙远B.其在荆、扬间乎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C.后广孝荐于燕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储位乃定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袁珙相术之“精”的一组是( ) (4 分)①皆无讹,然后相人②珙一见即前跪曰:“殿下何轻身至此。

”③已见藩邸诸校卒,皆许以公侯将帅④珙相仁宗曰:“天子也。

”⑤珙相人即知其心术善恶⑥为人孝友端厚,待族党有恩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⑤⑥1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A.袁珙有与众不同的才能,又巧遇胸怀异能的僧人做了老师,经过特殊手段的训练,才成就了精准的相术。

B.袁珙预言程徐会有两次大的升迁但不能做忠臣,又说陶凯十年内会在新朝代做二品高官,后来都得到验证。

C.袁珙被燕王召到北平,燕王称赞他龙行虎步,面相奇异;袁珙预测燕王能做天子,府内的将卒能做公侯。

D.皇帝要选立太子,心里已经有意向了却因故没有决断,袁珙的话对太子之位的归属起到了重要作用。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果为张士诚逼取印绶,抗节死。

(3 分)(2)王杂卫士类己者九人,操弓矢,饮肆中。

(3 分)(3)往往因其不善导之于善,从而改行者甚多。

(4 分)三、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8 分)①,不仁;,不知;,不武。

②,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③,大礼不辞小让;,,何辞为?④,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 3 分,共 18 分)①夫晋,何厌之有?(3 分)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3 分)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 分)④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3 分)⑤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3 分)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 分)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检测题答案一、基础知识1.A(B.“眦”读zì;C.“共”读gōn g;D.“夫”读fú。

)2.C(A.“知”通“智”;B.“说”通“悦”;D.“倍”通“背”。

)3.B(A.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外出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C.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D.夫人古义:那人;今义:妻子。

长者古义:敦厚的人;今义:年龄较大的人。

)4.D(D 项中“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其他各项均为代词。

)5.C(C 项应译为:于是拿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

)6.B(B 项应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7.B8.A9.D10.C11.B12.D二、文段阅读13.A(验:证据,凭证) ;14.B(都是语气副词,大概,恐怕。

A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C项,介词,在/介词,表比较;D 项,副词,才/副词,却,竟然。

) ;15.C(①是袁珙相术的训练之法,⑥说的是袁珙的为人);16.C(原文“谛视”前的主语应该是袁珙,所以“燕王称赞他龙行虎步”理解错误)17.(1)(普化帖木儿)果然被张士诚逼取官印,不屈而死。

(2)燕王混在跟他长得很像的九个卫士中,拿着弓箭,在酒店饮酒。

(3)袁珙总是顺着人不好的行为引导他们到好的地方,能够听从他而改变品行的人很多。

参考译文:袁珙,字廷玉,鄞县人。

袁珙生来禀性与众不同,好学习能作诗。

曾到海外洛伽山游历,遇见一个非凡的僧人别古崖,教给他看相的本领。

先抬头看明亮的太阳,眼睛眩晕,再把赤黑豆撒暗室里,找出来;又在窗外挂上五种颜色的丝线,对着月光辨别它们的颜色,都没有错,然后给人看相。

他的相法就是在晚上点着两个火把,看人的样子、气色,并且参考人的出生年月,从不出错。

袁珙在元代时已经出名,他相看过的士大夫有百十人,预言他们生死福祸及降临早迟,连同具体时刻,没有不出奇应验的。

南台大夫普化帖木儿,从福建经过海路来见他。

袁珙说:“您神气严肃,举动迅速,这是大富大贵的面相。

但印堂中间有红气,到任一百四十天后将被人夺去官印。

然而您为人正直忠心耿耿,名声将流传于后世,望能自己努力。

”普化帖木儿在浙江处理南台事务,后来果然被张士诚逼取官印,不屈而死。

袁珙对江西副使程徐说:“您帝座上黄色紫色接次出现,千日内将被授予两个好职位。

但您冷笑无情,不是尽忠守节的人。

”程徐一年后被拜为兵部侍郎,再升为尚书。

再过二年后投降明朝,做吏部侍郎。

袁珙为陶凯看相说:“您的额、颊、鼻、左右颧骨都很配合,但是气色还不开朗;耳口额鼻很分明但光泽还未显现,应该暂藏光芒等待时机。

不出十年就会因为文才被重用,成为另一朝代重臣,官居二品,大概会在荆、扬间任职吧。

”陶凯后来果然在明朝担任礼部尚书、湖广行省参政。

他相人之准确都是如此。

洪武年间,袁珙在嵩山寺遇见姚广孝,对他说:“您将是与元代刘秉忠一样的人。

希望您能珍爱自己。

”后来,姚广孝向燕王朱棣推荐袁珙,召他到北平来。

燕王混杂在跟他长得很像的九个卫士中,拿着弓箭,在酒店饮酒。

袁珙一见就上前跪下说:“殿下您为什么不爱惜自己到这里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