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整理小学五年级科学《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

整理小学五年级科学《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整理小学五年级科学《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1、你知道有哪些大的河流?家乡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交流、2、教师小结后讲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
当流水漫过地表时,会形成细小的水流和沟壑,这些细小的水流会逐渐形成溪流并汇成河流,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
3、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
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板书课题)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1、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2、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回忆沉积实验,观看课本60页插图。
3、学生做实验。
准备实验装置: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装土。
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记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慢有土沉积的地方。
推测:当河流形成时,什么地方流速大,什么地方流速小,什么地方会发生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在河道上记下自己的推测,用虚线标出。
第7课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7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河流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这些被侵蚀的泥土在水流缓慢的地方又会沉积下来。
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二)过程与方法1.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3.尝试解释冲积平原的形成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2.意识到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并进行实验。
【教学难点】在观察、实验中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本课相应课件,恒速泄水器(自制教具)、湿润并混有沙的土壤、长方形塑料水槽(打孔及不打孔各1个)、塑料水桶、一次性手套、尺子、两杯500ml的水、实验记录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引入】同学们,连续降雨2个多星期,上周六老师去爬山,发现地面上出现了这样的小径流,思考,这些径流会去向哪里?汇聚更多形成什么?最终会去向哪里?从河流形成到它进入大海,河流会对土地产生怎样的影响哪?【课件】小径流→小溪→河流→大海的图片【揭题】河流对土地的作用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1.提出猜测【ppt】整条长江和3幅不同河段的风景照。
【提问1】这是长江不同区域拍摄的三组风景图,abc,观察,他们有什么特点?猜测,它们可能位于长江的哪一段?你的理由是什么?(此处可出示土壤实验图片)、(预设1)大石头上游,鹅卵石中游,沙下游(评价)这是你的想法,真会思考。
(预设2)A水流速度快,b比较平缓,C基本就静止了(评价)你和她的观点相同,理由不同,很棒。
(预设3)一般上游才会出现瀑布,下游会出现沙滩(评价)恩,你是生活的有心人。
你去过的地方真多。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参考教案 教科版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参考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过程与方法:1.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3.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4.尝试解释冲击平原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2.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3.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师演示: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我们国家有哪些大的河流?家乡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关系?你知道长江和黄河的形成原因吗?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后讲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
当流水漫过地表时,会形成细小的水流和沟壑,这些细小的水流会逐渐形成溪流并汇成河流,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
3.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
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讨论交流。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1.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2.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回忆沉积实验,观看关于“大石头—鹅卵石—细沙”的图片。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课件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PPT(附同步教案)

同步教案
同步教案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点此下载
感谢您的聆听
“问号”,是打开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
讲师:文小语 2020年10月5日
研讨 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这是为什么?
长江三角洲平原
小结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 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 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拓展
1.选择题。
课堂作业
(1)河水流出沟谷后,随着坡度的变缓,河水的流速也逐
渐( B )。( A ),泥沙中( D ) 的首先沉积下来。
A弱 B强
C颗粒小
D 颗粒大
拓展
2.填空。 (1)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 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 的地方,因此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 (2)除了流水,还有 风力 、冰川、海浪 等自然力量能引 起土地的侵蚀和沉积。
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第7课时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讲师:文小语 2020年10月5日
导入
导入
导入
导入
探索
河流会侵蚀两 岸的土地吗?
探索
上游 水流急
水流快 中游
下游 水流慢
探索
探索
记录要求:
1.画出河道的 形状。
2.实验前后, 测量并标记河 道的宽度、深 度。
3.边实验,边 用不同符号分 别标记。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过程与方法: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教学过程。
一、导课师。
通过第5课、第6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流水对土地有侵蚀作用。
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
溪流汇集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
那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板书课题)二、探究。
1、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师:当河流形成后,你们认为它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
生:会。
师。
如果会,当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流两岸的石头会有什么变化呢。
请大家仔细观看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
3幅石头图片)学生汇报发现。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谁来大胆猜测一下。
学生解释有困难。
(课件回忆沉积实验。
再来解释。
)师。
事实是不是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呢。
想不想亲自动手造一条河流来试一试。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商量一下,你们打算怎样来造这条河流。
生。
小组讨论,汇报。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动手之前,请先看看老师的温馨提示吧。
(课件:在盒的一端用土堆一个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并稍微拍紧。
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装土。
然后在斜坡上用小棍挖凿宽、深都约为1厘米的“河道”。
)生:动手造河流。
师:河流造好了。
请大家(课件: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
并估计当河流形成时什么地方的流速大。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河流与土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观察能力,但对河流对土地的作用的理解还需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加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侵蚀、搬运、沉积等概念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知道这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学会探究河流与土地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2.难点:侵蚀、搬运、沉积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和实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河流与土地的关系。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实践操作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实验器材:塑料河流模型、沙子、计时器等。
3.图片和实例:有关河流侵蚀、搬运、沉积的图片和实例。
4.讨论话题:关于河流对土地作用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河流与土地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介绍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让学生初步理解侵蚀、搬运、沉积等概念。
3. 操练(10分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侵蚀、搬运、沉积等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河流对土地的作用》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河流对土地的作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主要通过研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河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河流对土地的侵蚀作用;2. 河流对土地的沉积作用;3. 人类活动对河流作用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是,对于河流对土地的具体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河流作用的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知道人类活动对河流作用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知道人类活动对河流作用的影响。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河流对土地的具体作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河流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图片展示:通过展示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材内容。
2.视频播放:播放关于河流作用的短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河流对土地的作用过程。
3.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实地考察: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观察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河流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让学生了解河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河流对土地的作用精品教案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7课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过程与方法: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尝试解释冲积平原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师演示: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我们国家有哪些大的河流?家乡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关系?你知道长江和黄河的形成原因吗?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后讲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
当流水漫过地表时,会形成细小的水流和沟壑,这些细小的水流会逐渐形成溪流并汇成河流,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
3、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
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讨论交流。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1、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2、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回忆沉积实验,观看关于“大石头—鹅卵石—细沙”的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7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河流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这些被侵蚀的泥土在水流缓慢的地方又会沉积下来。
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二)过程与方法
1.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3.尝试解释冲积平原的形成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2.意识到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教学重点】
学生自主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并进行实验。
【教学难点】
在观察、实验中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
本课相应课件,恒速泄水器(自制教具)、湿润并混有沙的土壤、长方形塑料水槽(打孔及不打孔各1个)、塑料水桶、一次性手套、尺子、两杯500ml的水、实验记录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泥石流》视频,看完视频,你觉得哪些地方容易发生这样的灾害?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2.我们已经学习了雨水对土地会有侵蚀,那侵蚀会将平地变成沟壑,突起的地方变得怎么样呢?(变平)
3.雨水慢慢形成溪流,溪流汇集成为河流,那河流会不会侵蚀土地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我们曾经说人望高处走,那水往哪边流呢?(水往低处流)
绘制图,河流,那请同学们想象下,这是一条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流水的速度哪里最快?
流水的速度哪里最慢?流水对土地的侵蚀哪里最严重?在哪里会有沉积?
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上游、中游、下游。
回忆沉积实验,观看关于“大石头—鹅卵石—细沙”的图片。
那这是同学们的猜想,谁能有办法来验证下这猜想是真是假呢?(做模拟实验、到大自然中去参观调查……)
那在课堂中,就让我们来做下模拟实验验证下吧!
3.学生实验。
准备实验装置: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装土。
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
推测:当河流形成时,什么地方流速大,什么地方流速小,什么地方会发生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
在河道上记下自己的推测,用虚线标出。
学生动手实验。
注意:在向“河流”注水时,一定要检查出水口是否正对“河道”,试一试,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
确保无误后,才能正式向“河道”注水。
注水一开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终是满的。
在实验盒的出水口,一定要用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来的水。
为了让效果明显,观察得更清楚,可以让
实验观察的时间长一些,也就是说在一瓶水流完后,再接着倒一瓶水。
观察河水流动速度的变化,注意河水的什么地方被侵蚀了?什么地方会有土沉积下来?
4.小组交流、讨论。
(此处没有实行)
5.全班交流、汇报。
(河流宽度变宽了,深度加深,有些变平整了,泥水被冲刷了,有泥土沉积下来……。
)
6.小结。
三、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1.思考: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学生讨论回答。
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课件。
四、课外拓展活动
除了流水,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请课后阅读单元资料库,了解其他自然力如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板书设计】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绘制图河流,标出河流速度快,慢,沉积,侵蚀地方
上游:大石块
中游:鹅卵石
下游:细沙
侵蚀——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形成奇观
沉积——填平一些低洼的地方、极易形成平原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些班级实验比较明显,有些班级实验器材没有准备,似乎比较没有新意。
本单元实验都采取小组实验的方法,教师没有进行实验演示,但是最后发现还是教师进行演示下比较好吧!能够给学生一个较好的示范,修正学生的不合理方法。
活动中要注意提醒学生观察与记录,有些学生只把实验当成玩!玩好了就结
束了,而不思考实验现象带给他们的思考!有些小组没有组织好,实验器材没有准备完全只是玩玩过来的!教师需要进行教育与引导!该严肃的时候必须要严肃!亮点:视频泥石流的悲剧给同学们视觉冲击极大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还是很喜欢画的,给予那些后进生表现的机会,能够确保班级大部分学生在你课堂上有表现的机会。
注意提问的方式有简单问题也要有难的问题,注重注意那些不怎么思考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大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