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测试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培优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培优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
(10分)诗以言志,文以载道。
《关雎》开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鸟的行为来引出抒情主人公对淑女的殷切盼望;《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起兴,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从而引出对“在水一方”的“伊人”的深深思念;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绘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世外桃源,表现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运用动态描写,生动描绘出游鱼与人相亲的温馨画面,作者也从自然之情中得到了慰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王勃用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劝慰朋友,显现出旷达的胸襟。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2分)【甲】诗的源头是歌谣。
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
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
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
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xiāo愁解闷……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
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
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
乐器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礼记》里说的土鼓土槌儿、芦管儿,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
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sè钟鼓,已是________了。
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________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
统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统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请使用0.5毫米中性黑色水芯笔答题,注意书写的整洁。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剥皮(bō)妥贴招摇撞骗(zhuànɡ) 论资排辈B.祈祷(qǐ) 萌生流水潺潺(chán) 迫不急待C.霎时(chà) 汩汩怒不可遏(è) 振耳欲聋D.漩涡(xuán) 腈纶大煞风景(shā) 云遮雾障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因为2020年初的一场疫情,我们被“困"在了家里,徐老师不由想起在学校的一些事情,往事历历在目,不觉让人沉浸其中。
B.初二数学陡然变难,但每次听完胡老师的讲解视频后,洋洋都表示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
C.我们班班长服务意识非常强,她希望能为班级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所以她做事情总是一马当先。
D.学生的书写影响着别人对他的印象,也影响着老师批改试卷的态度,小爱同学的书写被老师批评了好多次了,但他写作业时依然龙飞凤舞,让人不禁气从中来。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旅游业频频出现的价格欺诈事件令人深思,其根本原因还是职能部门监管不力造成的。
B.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不仅可以让汉字文化得以传承,而且可以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准。
C. 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D. 随着一款有趣的象形文字月饼亮相扬州市场,为中秋佳节再添一抹浓厚的中国味道。
4.选项中对下列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任何的企业活动,都要接受伦理道德方面的约束和限制②企业同心合力地珍惜环境品质并不会花费企业太大的成本③但是,赢利不能是企业的唯一目的,不管它如何的必要④而对环境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则更为重要⑤企业活动是赢利性的⑥事实上,企业接受环境道德的约束是有利可图的A.⑤②①⑥④③B.⑤④①③⑥②C.⑥②①④⑤③D.⑤③①④⑥②5.下列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2分)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统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03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的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阡.陌(qiān)邑.人(yì)间.隔(jiàn)为坻.(dí)B.派遣.(qiǎn)谐.太守(yì)为嵁.(kān)篆.文(zhuàn)C.佁.然(yí)俶.尔(chù)幽邃.(suì)船楫.(yī)D.轩.敞(xuān)糁.之(cān)椎髻.(jì)寤寐.(mèi)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B.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C.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D.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3.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珠可历历..魏晋..数也D.乃不知有汉,无论4.下列各项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石/以为底。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罔不/因势象形。
5.从下列画线的短语中,找出与示例短语结构相同的短语,填在表格内。
(4分)水的清激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①游鱼碎石,历历可见。
②水流缓慢,③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桂在岸边,和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积成一条条飘带,穿亭绕榭,④冉冉不绝。
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⑤流水如碧玉。
”当你沿着流水去⑥观赏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选自梁衡《晋祠》,有删改)示例短语同类结构短语(填序号)A.四处奔波B.拥抱春天C.春花秋月D.歌声察亮6.古诗文默写。
(9分)(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积累与运用(共3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参.差/参.加悄.悄/悄.怆幽邃豁.口/豁.然开朗B.歧.路/岐.黄朔.风/溯.洄从之严.格/屋舍俨.然C.差.别/参差.了.解/钩画了.了奇.偶/八分有奇.D.叹惋./饭碗.坦.白/袒.胸露乳渗.透/石青糁.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足不足.为外人道也东坡现右足.B.从隶而从.者从.流飘荡C.曾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寻寻.向所志寻.病终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阡陌交通..邑人来此绝境.. B.率妻子C.无论..魏晋 D.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4.古诗文默写。
(8分)(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3)《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我们想对朋友表达虽然距离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时,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当我们想要达到某个目的却又苦于没有途径时,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被称为“苦心孤诣的教子篇”的名著是《____________》,教育儿子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__________、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__________(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__________”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同步训练节节高 第三单元过关测试卷(B)

第三单元过关测试卷(B)一、选择题(共21分)1.(本题3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xiān)此中人语.云(yǔ)为嵁.为岩(kān)B.无人问津.(jūn)陶后鲜.有闻(xiān)卷.石底(quán)C.为.宫室(wéi)八分有奇.(qí)可爱者甚蕃.(fán)D.俶.尔远逝(chù)窈窕.淑女(tiǎo)参差荇.菜(xìng)2.(本题3分)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D.寻.病终寻.向所志3.(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诎右臂支船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C.左手倚一衡木D.舟尾横卧一楫4.(本题3分)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是一种文体,为记述事物的文章。
《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B.《核舟记》一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来说明,条理清晰,结构紧凑。
C.《小石潭记》一文抒发了作者谪居生活的苦闷、抑郁和忧伤的情感。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可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5.(本题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气质。
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
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A.高雅淡然平静B.高贵淡泊平静C.高贵淡然平和D.高雅淡泊平和6.(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
B.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上一页 | 下一页
语文(RJ)八年级 | 下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至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至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基础训练1.古诗默写。
(2)关关雎鸠,。
,君子好逑。
(《关雎》) (2)《诗经.蒹葭》“,。
,”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3)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4)四面竹树环合,,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磅.礴(pánɡ)渺.远(miǎo) 眼眶.(kuànɡ) 怠.慢(dài)B.归省.(xǐnɡ)干酪.(lào)咀嚼.(jué)雎.鸠(jū)C.悄怆.(chuàng) 器皿.(mǐn) 刘子骥.(yì) 郡.下(jùn)D.豁.然(huò) 篁.竹(huáng) 撺掇.(duō)怅惘.(wǎnɡ)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三月,草长莺飞....,花红柳绿。
确是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B、秋去冬来,学校的小动物们的踪迹都销声匿迹....了。
C、毫无疑问....,他是演艺界最受欢迎的男演员。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4、下列句子修改正确的的一项是( )(3分)A、多阅读,是能否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
(把能否删掉)B、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和工期都十分沉重和紧张。
(把沉重改成繁重)C、电视台频繁地在观众等待下一个节目的时候播送广告,使观众很有意见。
(去掉使)D、通过这次春季运动会,让同学们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了。
(删掉通过)(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4分)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归:出嫁。
统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01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垂髫.(tiáo)阡.陌(qiān)叹惋.(wǎn)悄.怆(qiāo)B.篁.竹(huáng)怡.然(yǐ)翕.忽(xī)俶.尔(shū)C.幽邃.(suì)糁.之(cǎn)箬.篷(ruò)俨.然(yǎn)D.多髯.(rán)篆.章(zhuàn)窈窕.(tiǎo)寤寐.(mèi)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2分)()A.落英.缤纷(花)便扶向.路(先前的)B.如鸣佩环,心乐.之(高兴)矫.首昂视(举)C.八分有奇.(零数、余数)以其境过清.(清澈)D.绝类.弥勒(像)寤寐思服.(服装)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便要还家B.诎右臂支船C.左手倚一衡木D.兼葭采采,白露未已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没有明显变化的一项是(2分)()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青树翠蔓..,蒙络摇缀5.下列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2分)()A.渔人甚异.之B.其岸势犬牙..差互C.参差荇菜,左右流.之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村里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位客人,都来向他打听消息。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技亦灵怪矣哉!(译:技艺也真是灵活奇怪啊!)D.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译: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向右迂曲。
)7.默写。
(4分)(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
(2)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
(3)窈窕淑女,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语文(人教版)试题 温馨提示: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 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你要在1 50分钟内答完所有的题目。 2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一、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②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蒹葭》) ③ ,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④ ,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 ⑤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前四句。(4 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9 分) 浩瀚的云海把黄山峰林装扮得犹如蓬莱仙境,置身其中仿佛进入梦幻世界。它时而和风平浪静的湖水, ,时而轻如丝绢,时而又怒气冲霄。云海初现时,群山披上了斑澜的锦衣,璀璨夺目,瞬息万变。当云海上升到一定高度时,远近山峦,宛若大海中的无数岛屿,时隐时现于“波涛”之上。此时贡阳山麓的“五老荡船”在云海中显得尤为逼真。西海的“仙人踩高跷”,在飞云mí漫舒展时,现出移步踏云的奇姿。黄山的奇蜂、怪石只有依赖飘忽不定的云雾的烘托才显得扑朔迷离,怪石愈怪,奇峰更奇,使它们增添了诱人的艺术魅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 分) 璀.璨( ) 烘.托 ( ) mí( )漫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 ”应改为“__ ”。 (2 分) (3) “舒展”中“舒”的意思是 ,“扑朔迷离”的意思是 。(2 分) (4)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2 分)
3.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 分) (1)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选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阿长与》——长妈妈——真诚善良 B.《五猖会》——父亲——封建家长 C.《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忱 D.《琐记》——衍太太——助人为乐、无私奉献 (2)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傅雷先生就在《傅雷家书》中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他教导儿子待人要 谦虚,做事要 ,礼仪要得体,要有国家和名族的 感,要有艺术、人格的 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2 分)
4. 本学期,希望中学八(1)班准备开展以“诗词之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2分) (1)为了烘托气氛,同学们觉得需要在教室黑板上书写一则标语。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六个,组成对偶句,作为主题活动的宣传语。(2分) 传承 培养 诗文 诵读 美德 经典 展示 华夏
(2)下面是班级同学对全校开展的“我爱诗词”的问卷调查。请写出两条你探究发现的结果。(4分) 所占百分比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男生 48% 42% 37% 女生 52% 58% 63%
装 订 线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3)为了倡导大家将读古典诗词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班委会发出了倡议。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作些修改。(6分) 古典诗词是历史的精华,[A]不仅压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古典诗词是智慧的源泉,陶冶了中国人的性情,培养了中国人的胸襟。正如中国文化是一脉传承的,[B]在文学艺术创作中都能汲取到古典诗词的智慧。古典诗词是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持。[C]无论世界多极化如何发展,国际情势如何复杂,那一首首绮丽诗篇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中国人都不会失去信心。 ①[A]句中有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 ”一词改为“ ”。 ②[B]句中有成分残缺的毛病,应改为: ③[C]句中有语序不当的毛病,应改为: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一】(6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兼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 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B. 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 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C.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 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兼苠、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
都是动态写照。 6. 这首诗歌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选个角度进行赏析。(3 分)
【二】(17分)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3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8.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0.“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4分)
11.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3分) 【三】(17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记承天诗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两篇短文的作者柳宗元、苏轼分别是我国 代和 代文学家。(2分)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悄怆..幽邃 (2)怀民亦未寝. 14.《小石潭记》第二段通过刻画游鱼的形神姿态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3分)
15.《记承天诗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对月夜进行了描写,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美丽景色描绘出来。(4分)
16.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分别表达了柳宗元和苏轼怎样复杂的心情?(6分)
【四】(15分)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罔不因势象形 罔不 : (2)绝类弥勒 类: (3)尝贻余核舟一 贻: (4)八分有奇 有: (5)石青糁之 糁: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9.本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在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3分) 20.为什么最后一段要统计核舟的人物、物件、字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