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2011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合集下载

静安区2011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doc

静安区2011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doc

静安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在质量抽查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1学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7题2.请将所有答案用黑墨水或水笔做在答题纸的制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3.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 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凉州词》)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剪梅》)4. 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己亥杂诗》)5. 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逐之。

(《曹刿论战》)6. 黄发垂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4分)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7. “青玉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

“元夕”指________节的晚上。

(2分)8.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人以“花千树”、“星如雨”、“玉壶光转”描绘了当晚灯火璀璨的盛况。

B.这首词从视觉、听觉、嗅觉的不同角度着力呈现游人知识的热闹场景。

C.这首词的上片是一幅喧闹欢腾的画面,下片一下子转换为安静的氛围。

D.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道出了词人在孤寂的境遇中内心的不甘与失落。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静安区中考语文质量抽查试卷2011 二模

静安区中考语文质量抽查试卷2011 二模

静安区中考语文质量抽查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默写(18分)(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7一8题(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除钟磬音。

7、"万籁"在这里是指。

(2分)8、下列理解正确一项是(2分)A"初画照高林"一句中初升的太阳令整个画面显得活泼而富有生机。

B"潭影空人心;的含义是清澈的潭水能令人忘却所有的事情,内心只余空白。

C"但余钟磐音方,这里凸显钟磐的声响主要是为了点出"古寺,首尾呼应。

"D作品中自然界的山水花鸟与古寺禅房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清幽脱俗之感。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节选)郑燮(l)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2)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9、选文的作者郑燮,号,是朝书画家、文学家。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11、下列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节明确表达了作者对过目成诵的记忆力的轻视与否定。

B·第二节开头指出,读书若一眼即过,往往眼前朦胧,心里茫然,难以留下印象。

C·第二节接连以两位天赋过人的先贤为例,阐述了深入研读给心灵带来的收获和满足。

D·第二节又以虞世南等三人成名后不再读书导致终无佳作传世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沪教版)上海市静安区2009-2010学年度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沪教版)上海市静安区2009-2010学年度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静安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一、文言文(一)默写1.风劲角弓鸣,。

《观猎》2.昨夜江边春水生,。

《观书有感》(其二)3.惶恐滩头说惶恐,。

《过零丁洋》4.,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若为佣耕,?《陈涉世家》6.,则久已病矣。

(二)阅读《诉衷情》,完成7-8题(4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关河”的意思是。

(2分)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词的开头时间作者的回忆。

B.“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的典故。

C.“泪空流”是感慨自己的年纪大,力不从心。

D.“心在天山”表达了作者抗金的理想与愿望。

(三)阅读语段,完成9-11题(8分)桃花源记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解释下面句子加点的词(4分)(1)武陵人捕鱼为业()(2)欲穷其林()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一句充分证明了史上实有其人。

B.第①段交待了渔人误入桃花源的经过。

C.“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呈现一派和谐富足之景。

D.第②段介绍了桃花源中宁静的生活环境与淳朴的社会风尚。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副使失物李士衡①,使高丽②,一武人为副。

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

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丝帛藉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

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覆必难免。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九年级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九年级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21.质疑 认可(或夸赞) 思念 (共 6 分)
22.不能删。理由:内容上,交代了大娃身世;揭示了大娃和小娃之间 的命运关联,都是被收养;体现大娃娘善良、有爱心。文章的主旨是要歌颂 普通人工作尽职、善良、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等可贵品质,文末这一句深 化了文章主旨(以上要点答出一点得 1 分,共 2 分)。结构上,与文章开始 部分交代大娃的长相、姓名、家居等情况首尾呼应,相互补充,使大娃形 象更加全面;与前文呼应,暗中交代了前文大娃暴打壮汉的原因,使情节发 展更加合理。结尾这句话耐人寻味,显示了作者构思上的匠心(结构上答出 1 点得 1 分,表达效果 1 分)。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40 分) (一) 默写(第 1-4 句每句 3 分,第 5 句 4 分,共 16 分) 1.清泉石上流 2.蜡炬成灰泪始干 3.惟吾德馨 4.野芳发而幽香 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二) 课内文言文(共 12 分) 6.左传 国别体(2 分) 7.(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皆、以、于三字各 1 分,一字没译出
扣 1 分,扣完为止,同时省略成分要补充出来,后置的状语成分要还原。 共 3 分)
8.C(3 分) 9.爱国 善思 (或机智、深谋远虑等,一空 2 分,共 4 分) (三) 课外文言文(共 12 分) 10.⑴担任、充当⑵假如、如果(4 分) 11.C(2 分)
12.⑴时天下无事 殊是时贫甚(不能出) ⑵晏殊读书专心、晏殊为人谨厚(前两空各 1 分,后两空各 2 分) 二.现代文(38 分) (一) 议论文(18 分) 13.D(2 分) 14.阐释 黄大发带领村民修建水渠 诚信是靠谱的最好注脚(第一空和 第三空各 1 分,第二空 2 分,共 4 分) 15. 做一个靠谱的人 说到做到 追求专业卓越 (第一空 2 分,后两空 各 1 分,共 4 分) 16.D(3 分) 17.第⑤段(1 分),这段文字写的是“中国机长”刘传建凭过硬的专业 技术和丰富的驾驶经验,排除险情(2 分),与第⑤段论述的“追求专业卓 越,是靠谱的题中之义”的观点一致(2 分)。 (二)记叙文(20 分) 18.动作描写(1 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大娃做保安工作时认真负责的 样子(2 分)。 19.C(3 分) 20.⑴深夜擒贼⑵收养流浪病狗(4 分)

上海市静安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海市静安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1.默写(1)去年今日此门中,______。

(《题都城南庄》)(2)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3)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

(《蝶恋花》)(4)复行数十步,______。

(《桃花源记》)(5)______,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二、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试题(1)下列对毛笔书法作品的字体和用笔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甲是楷书,笔画平直,书写时一笔一画独立完成,用笔多有提拔,字形方正端庄B.乙是行书,用笔连贯,笔画见常有钩挑和牵丝,字形富于变化C.丙是隶书,蚕头燕尾,撇捺收笔时往往向上挑起,字形稍有扁宽D.丁是草书,往往以符号代替偏旁,笔画飞动,连绵缠绕,纵放奔放(2)请从以下备选项中选择一句作为上联,与下联“梅开如意春”构成一幅具有浓郁狗年特色的春联A.神犬驱阴邪 B.灵犬报兴旺 C.犬守平安日 D.义犬迎新春(3)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请从构思和寓意角度对下面的剪纸作品进行简要赏析。

50字左右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万籁此俱寂”的“此”指______(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首联写景使人感到古寺之静穆。

B.颔联描绘了禅房的美妙幽寂。

C.颈联以鸟儿之乐反衬诗人之苦。

D.尾联以有声衬无声突出禅院的幽静。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1.0分)4.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捕蛇者说(节选)柳宗元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静安区2011语文期末质量抽测卷 答案

静安区2011语文期末质量抽测卷 答案

1.在第①段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

分)(2 2.指出第②段引用夏济安相关论述的作用。

分)(2 3.在第②⑤段横线上填入作品名。

分)(2 4.结合学过的鲁迅作品,任举一例阐述你对第③段画线句的认识。

分)(5 5.根据第⑤段内容,解释“典型化”的含义。

分)(3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分)(2 A.作者认为,鲁迅的小说创作抱着启蒙主义的理想,以改良人生为目的,并因此把别人与自己统一于他的小说中。

B.一个恐怖的、悲惨的、荒谬的世界之所以能够长存,这个问题无论对于鲁迅还是对于中国国民来说都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C.鲁迅的小说之所以体现出异形同构的现象,原因就在于作为启蒙思想家,他不得不重视病态社会的精神状况。

D.看客形象系列的塑造,其实是鲁迅把寂寞的深层含义放大了给读者看的结果。

(20 (二)阅读下文,完成 7—12 题。

20 分)阅读下文,(最后的下午茶龙应台⑴从一月十三日开始,我每个星期日到大理街去。

冬日的下午四点,常常下着小雨,带点寒意。

我们总是开了暖气,燃起灯,泡好了热茶,才开始谈话。

⑵一辈子拒绝写回忆录、不愿意被采访的余先生对摆在桌面上的几部录音机有点儿不习惯,也不让我把小麦克风别在他襟上。

不要就不要,好,你别怕录音机,我不也在作笔记吗?⑶讲到东北战争的细节,情感的冲动使他忘了录音机的威胁,抓起麦克风当道具:喏,这是沈阳,这是长春,公主岭在那边……,更激动的时候,就把笔从我手中拿去,直接在我的笔记本上画起作战地图来。

⑷我们一小时又一小时地谈,窗外夜色越来越黑,到了晚饭时刻,管家把饭菜摆上了桌,渐渐凉掉,凉掉了再热。

有一晚,起身去用餐时发现已是夜里九点,他已经口述了五个小时,却一点也不想停止。

我坐在那儿发慌:回忆像甜苦的烈酒,使他两眼发光,满蓄的感情犹如雪山融化的大河涌动,我们谈下去谈下去,彻底谈下去不要停。

可是他猛烈地咳嗽,不得不硬生生地煞住:好,今天就到这里吧。

⑸他很虚弱,从回忆的缠绵迷宫中抽身而出,显得不太舍得。

上海市静安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上海市静安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上海市静安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清澈(chè)繁衍(yán)万顷(qǐnɡ)B . 栖息(qī)庇护(pì)鹭鸶(lù)C . 远眺(tiào)肋骨(lèi)绵延(yán)D . 茁壮(zhuó)丰盈(yénɡ)牲畜(chù)2. (2分) (2017七上·富顺月考) 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 哺乳惩诫怪诞不经参差不齐B . 匍匐预警拈轻怕重刨根问底C . 余辉呻吟畏罪潜逃麻木不人D . 帐蓬蜷伏神采奕奕惊慌失错3. (2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_______。

望着湖面上缓缓而行的点点帆影,我暗暗祝祷,愿每张风帆下都有一个_______的家。

那娇红中又透露出一点蓝,显得十分_______,正配得上空气中摸得着的寒气。

A . 遏制,温暖,凝重B . 扼制,温馨,凝重C . 阻止,温暖,凝重D . 扼制,温馨,沉重4. (2分) (2017七下·大石桥期末) 语法分析正确的一项()阅读也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有定评的经典性作品,经过时间的筛选,一定有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内容,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峰巅。

一个人能否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阅读是锲而不舍的长期追求,更是一种生命的“马拉松”。

A . “品格”是名词,“获得”是动词,“很”是副词。

B . “经过时间的筛选,一定有着深邃的思想”一句中“邃”的读音是“shuì”。

C . “一个人能否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2011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2011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2011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第一部分(20分)1.B(2分)2.B.惯-贯C.名-明D.论-伦(3分)3.B(2分)4.B (2分)5.略。

第③题要概述以所选小说的人物为叙述重点的故事情节或事件。

第④题作答对这一故事情节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的概括与评价。

参考示例:人物:孔明罗贯中《三国演义》(1分作者与作品均对方能得1分。

)故事:挥泪斩马谡(或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智收姜维等)(1分)评价:诸葛亮是一个严于律己、赏罚分明、善于治军的军事家(政治家)。

(评分说明:如没有结合“挥泪斩马谡”这一故事中诸葛亮的形象来评价,应酌情扣分,如泛泛而答“诸葛亮是一个集智慧与忠诚与一身的英雄人物”只能得1分。

(2分)6. (2分)以下3种答案均可:①贪婪者必自毙。

②没有标牌的陷阱才是致命的。

③安逸让人忘记忧患。

7.(1)(C )(F)(2分)(2)(3分) (1)斜晖脉脉水悠悠(2)人比黄花瘦(3)不尽长江滚滚流(4)一任群芳妒(5)当时奢侈今何处第二部分(共40分)8.(2分)B(触碰)9.(4分)(1)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是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虽”1分,大意1分)(2)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2分。

要译出文中的两个“以”。

)10.(4分。

每一横线1分,意合即可。

)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欺软怕硬(色厉内荏)13.(3分)有渊博的学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14.(2分)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15.(3分)因为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才会不放弃探求,才会有发明创造。

16.外出打工的父母回乡探望山采茶得病女儿。

(外出打工的父母回乡去茶山上接女儿回家)。

(2分)17.(6分)(1)(4分)运用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梅见到久别了的父母时的复杂性情(1分),惊诧是因为没有想到会在这时这里见到爸爸;笑是因为终于见到了爸爸感到开心;哭是因为对父母的长久想念的压抑之情得到了释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安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在质量抽查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1学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7题2.请将所有答案用黑墨水或水笔做在答题纸的制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 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凉州词》)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剪梅》)4. 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己亥杂诗》)5. 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逐之。

(《曹刿论战》)6. 黄发垂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4分)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7. “青玉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

“元夕”指________节的晚上。

(2分)8.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人以“花千树”、“星如雨”、“玉壶光转”描绘了当晚灯火璀璨的盛况。

B.这首词从视觉、听觉、嗅觉的不同角度着力呈现游人知识的热闹场景。

C.这首词的上片是一幅喧闹欢腾的画面,下片一下子转换为安静的氛围。

D.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道出了词人在孤寂的境遇中内心的不甘与失落。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9.《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体通史_____ _____。

(2分)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陈涉少时与佣者的一番对话表现出他不甘久居人下,以“鸿鹄”自许的心态。

B.吴广善于利用士卒对他的爱戴之情,又选择以将慰酒醉作为起事的时机,足见他的头脑过人C.陈胜的动员,既冷静剖析了现实处境,又有充满信信心的激励,显示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

D.陈胜、吴广杀死两个将慰的举动,彻底斩断了这批士卒的退路,是促使他们起义的关键。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贾岛)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

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

”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后复乘闲蹇访李凝幽居,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又欲作“僧敲”,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皆讶。

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出。

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马前。

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韩驻久之,曰:“敲字佳。

”遂并辔归。

【注】①蹇:跛驴,②张盖:打伞,③横截:横穿,天衡:京都的大陆。

④素:拘囚12.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1)方.思属联()(2)后复乘.闲蹇访李凝幽居()13. 对文中翻译句子画线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伸出手作出一副仔细琢磨的样子,旁边的人看到都很惊讶。

B.他伸出手作出推门和敲门的样子,旁边的人看到都很惊讶。

C.他伸出手作出一副仔细琢磨的样子,看到旁边有人时很惊讶。

D.他伸出手作出推门和敲门的样子,看到旁边有人时很惊讶。

14. “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1)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 (2)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 15. 请结合“韩驻久之,曰:‘敲字佳’”一句中具体的描写分析韩退之的人物形象。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2分)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冯骥才⑴我们必需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⑵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着,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着里出名的主人公,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类各种文化遗产等等,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招摇于市。

⑶那些在“城改”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

已经拆掉的无法复原,没拆的虽然不再拆了,但也难逃厄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实际上是风情商业街。

更糟糕的是被世人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村古镇,正在被“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一个个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在这天堂里连一间见证历史的“博物馆”也没有,导游讲的故事传说不少是为吸引游人而编造的伪民间故事。

至于各种名人故居,大都是找来一些与其主人毫不相干的红木家具、老瓶老壶、文房四宝,三流字画,不伦不类地摆一摆,好歹布置个模样;没人拿名人的人当回事,只拿名人的名当回事。

还有那种原本安慰心灵的寺庙,无一例外全成了世俗的闹市。

至于种种文化遗产,更是这种热热闹闹重新“打造”的对象。

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跑到哪去了?没人管也没人问。

⑷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的快餐文化,用不着太认真。

那么,就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

⑸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动不动大打出手,甚至背剑上房。

他们好像都活在时光隧道里。

虽然身着古装,发型和配带却像时尚名模;没有切确的朝代与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物品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有个老样子就行,或者愈怪愈好,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里边塞。

⑹我相信,在这样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对自己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

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实亡?⑺到底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我想应当一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

⑻任何事物进入市场,就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调整自己。

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就像自然资源的开发不能破坏生态。

文化更具特殊性。

因为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

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

不能为了畅销、热销、票房、上座率和收视率成倍增长,为了市场人气攀升,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疯狂的GDP”,而放弃文化固有的精神的准则。

即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准则。

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意义。

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

⑼由此说,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

还有比这样赚钱更无知、更野蛮吗?⑽我们是否听到我们的文化正在呼叫: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⑾任何有文化良心的人,都不能回避这个声音。

16. 第⑶节中的聪明一词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为什么?(3分)17.第⑶节写到“没人拿名人的事当回事”,这里“名人的人”具体指什么?(请用原文)(3分)18.“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再滥加改造;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

没有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美感。

我们不是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挂在嘴边吗?如今国人从哪里能够感知这种博大精深?只能去一座城市才有一个的博物馆吗?”①这节文字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如果将它放回原文,最恰当的位置应该是()(2分)A.(1)、(2)节之间 B.(3)、(4)之间 C.(5)、(6)之间 D.(6)、(7)之间②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分)19.文章第(3)节到第(9)节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糟蹋自己文化”的这种潮流,请分别概括是哪三方面:(1)(2)(3)20.请根据第三节或第五节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日常见闻和积累,为本文写一个规范,典型的事实论据。

(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6分)神圣的沉静刘心武(1)还记得童年在重庆的一些事。

我家住在南岸狮子山,从那里可以到一座更高的真武山去游览。

真武山上有段路非常险,靠里是陡峭的山岩,靠外是极深的悬崖。

那天玩得很开心,返回时,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跳的,甚至以颠连步跃进。

七岁的我还不懂生命的珍贵。

那样做,有存心让母亲看见着急的动机。

(2)还记得那天母亲的身影面容。

她紧靠着路段里侧的峭壁,慢慢地走动。

她一定后悔转到那段路以前没能牢牢牵着我的手,把我控制在她身边,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

我顽皮地蹦跳投掷,不住地朝她嬉笑,呕她,气她,悬崖边缘就在我那活泼生命的几寸之外。

事后,特别是长大成人后,回想起母亲在那段时刻的神态,非常惊异,因为按一般的心理逻辑与行为逻辑,母亲应该是惶急地朝我呼喊,甚至走过来把我拉到路段里侧,但她却是一派沉静,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她就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跟我相对平行地朝前移动。

(3)那段险路终于走完,转过一道弯,路两边都是长满芭茅草和灌木的崖壁了,母亲才过来拉住我的手,依然无言,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

(4)直到中年,有一天不知怎么的提及这桩往事,我问母亲那天为什么竟那样地沉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