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价值观自信的培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认知状况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认知状况调查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开放化、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自信”的重要理念,即政治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这些自信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备条件。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大学生群体的认知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也逐渐提升。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更需要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的思想信仰和实际行动。
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知状况,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对当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了解他们对这一重要理念的理解程度和认同程度,同时也可以探讨影响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因素,为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当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知状况,探讨他们对这一理念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通过深入了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态度和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自信心水平。
本研究也旨在分析影响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因素,从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展开这项研究,旨在加深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的了解,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当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知状况调查分析引言研究背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自信”——政治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要求全体中国人特别是青年学生要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的意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目前社会上存在关于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知程度及认同程度的争议,有人认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不深,认同度不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文化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之 间的关 系 , 在促进文化传播 的同时 也要培 育正确 的价值 观 。其次 , 我们 要及时更新 教育理念 , 根据 当代大学生 的思想情感 、 心理需求及其行为方式来采取合理 的方 式来培育大 学生 的价值 观。作 为教 育工作者 , 我们要 明白想 做好
中图分类号 : G6 4 1 文献标识码 : C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5 . 1 1 . 1 9 4
1 前 言
社会 主义 核心价值体 系不仅关 乎社会主 义精神文 明建设 的 进程 , 还 影 响着 大学生 自身 价值 的实现 , 与 国家发 展息 息相关 。 除此之外 , 树立科 学的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能够使学生正确地 认识社会 , 客观地评价 自己 , 有 利于 自身 目标 的培 ME E D U C A - r I ON d u ne
当代大 学生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 观 的培 育研 究
罗 珊
摘要: 社会 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 的重要任务之 一就是要 培育 当代 大学生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 帮助 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 生观 、 世界 观和价值 观 , 促进 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这对加快社会主 义精神 文明建设 的步伐 有着重要 意义。为 了更好地培育 当代 大学生的社会 主 义核 心价值观 , 本文 首先介绍 了此培 育的必要性 , 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 了培 育当代 大学生社 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有效措施 。 关键 词 : 大学生 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观 培育方式
价值 观培育 工作 就必须结合 大学生本 身 , 结合 实际 , 这样才 能获 得最好 的教 育效果 。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

背景介绍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相互交融,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 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国家 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现状、影响因素及 其提升策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个案研究结果
通过对典型个案的研究,发现一些大学生在面对价值观冲突时能 够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出较强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 能力。
访谈结果
通过对部分大学生的访谈,了解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言行举止中。
研究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通过实证研究和分析,发现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总体较高,但在面对一些价值观冲突时仍需 加强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发挥优秀学生的引领作用
树立榜样
表彰和宣传优秀学生的事迹,树立榜样形象,激发其他学生向 他们学习。
交流互动
组织优秀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活动,分享价值观践 行的经验和体会,发挥优秀学生的引领作用。
朋辈教育
通过开展朋辈教育活动,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引导其他 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05
实证研究与效果评估
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选取全国100所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为 研究对象,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VS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等 多种方法,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和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有较高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大学生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大学生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将深刻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为此,制定合理的培养策略是当下亟需解决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体制改革、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实践以及网络环境等方面探讨大学生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一、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首先,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推动融汇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其次,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自觉实践能力。
此外,教育体制改革还应增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时间和机会,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二、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大学生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牢固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首先,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向上、追求卓越,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三、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学校应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深入到社会的角角落落,感受社会风云的变迁和发展,提高他们对凝聚社会共识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认知和能力。
四、网络环境网络环境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极大地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研究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当代大学生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作为未来国家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培养不仅仅要注重其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培养其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指一种稳定并持久影响人们行为的信念和价值观念,是大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探讨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方式以及其重要性。
一、核心价值观的定义与意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一个个体或一个集体所追求的最重要的价值观念和信仰。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因此,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成为了十分重要的任务。
对于大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核心价值观具有以下意义:首先,良好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一生追求,从而更好地面对个人发展的各种挑战。
其次,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使他们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拥有清晰的道德标准,并能够正直、善良地面对各种诱惑。
最后,通过培养良好的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他们将会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热点话题,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方式1. 教育体系的支持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教育体系应该构建一种全面的教育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进,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多元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2. 健全的教育环境大学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社交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富有意义的活动和社团。
这些活动和社团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领导能力和社交技巧。
3. 知识普及与分享大学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普及和分享有关核心价值观的知识。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和论坛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给学生讲解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培育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_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培育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_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培育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推进,大学生思想觉醒和自我意识的提升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然而,与此同时,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大学生在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认知、实践和心理差距。
因此,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成为当下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首先,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处文化的自信心态和自觉情感,是对自身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认同和自信。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文化面临着多样性的挑战,有必要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度学习和体验。
高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开设中国文化传统与文明课程,增加对传统文化、哲学、艺术等方面专题的学习,使大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和理解自己所属的文化。
并且,要注重大学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培养,引导大学生践行传统文化价值观,将其内化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与底线。
其次,要注重大学生的价值观自信教育。
价值观自信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抱有的自信心态和自觉情感,是个人立场和选择方向的自信。
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相对主义的倾向较为明显。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自信,高校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高校应该注重通识教育的实施,增加社会人文科学的课程设置,使学生接触到不同思想流派的观念和价值观。
其次,学校应该引导大学生进行公共事务参与,让他们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正确认识社会责任和使命感,进一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最后,高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勇于挑战知识的边界,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
此外,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还包括加强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建设、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和公民道德修养。
这些内容都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意识建设方面,高校可以开设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加深大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和地理的认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创新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创新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育成为了一项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育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创新研究方法,以期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际推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1. 传统文化注重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家国情怀,弘扬孝道、忠诚、礼仪等传统美德。
这些价值理念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孝道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使他们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产生更多的关爱和责任感;忠诚与信义的价值观能够促使大学生对待朋友、对待工作、对待社会更加真诚和负责;礼仪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谦和礼让、守时守信等良好品质,使其成为社会上的优秀公民。
2. 传统文化追求和谐和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共生,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这种价值理念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大有裨益。
和谐共生的理念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宽容与包容,使他们具有更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崇尚和平的传统思想能够使大学生珍视和平,排斥暴力和冲突,促使他们以文明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
3. 传统文化尊重知识、尚崇德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学问尊重,提倡知识渊博,更重视德行高尚。
这种价值理念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尊重知识的传统思想能够激励大学生爱学习,尊重老师,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尚崇德行的理念能够引导大学生注重道德修养,注重个人品德,具有崇高的人生追求。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创新研究方法1. 融入传统文化教育针对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创新研究方法可以通过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来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学校可以通过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组织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开设相关的传统文化课程等形式,让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中得到重视和传承。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指导社会发展、激励民众行为的重要原则和准则。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也不够积极。
针对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培育状况,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的认识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有效的培育策略和措施,可以促进大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研究背景】的探讨,将有助于指导和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入开展,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2000字左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引领全国人民前进方向的价值观念体系。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
对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培育,有助于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认识状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思想的转变和提升。
分析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可以帮助社会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探讨大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有助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通过对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品德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深入推广和落地实施。
这对于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观自信不足的现象。
学生对主导意识形态的评价以及大学生的
(2)时代性。价值观自信的时代性是 自我评价。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
指对于主体的价值会产生变化,主体的价 人们的思维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发展呈现出
一、价值观自信的内涵与基本特 值观自信也会随之变化。大学生的价值标 多元化趋势。核心价值观发挥着引领社会
底,价值观自信的时代性取决于大学生的 不断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长,每一阶段价 值观自信的满足都会产生新的需求,新的 需求又会产生新的价值观自信,因此价值 观自信是一个盘旋上升的发展的过程。价 值观自信的时代性是价值观自信的永恒的 前提,价值观自信的永恒性是价值观自信 时代性的升华。越是时代性的价值观自信 越是永恒的价值观自信,越是永恒的价值 观自信,它的时代性越明显。
1.价值观自信是大学生获得社会认同
准,这是个体性的一种重要体现。个体性 的心理基础[3]
是形成两重性的重要前提,大学生日益重
大学生生活在社会这个纷繁复杂的大
视社会价值,但是在面临个人价值与社会 环境中,他们的思维观念和思维方式随着
价值的选择时易出现矛盾体,容易出现价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到大
征
准不断地变化、更新、转移、提高,归根结 思潮、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重大作用,是整个
1.价值观自信的内涵 价值是人基于对事物客观规律的一定 认知,对于事物或具体问题做出的理解、判 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 一种思维取向。价值观是一定时期的人们 对价值问题所持有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 总和。价值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基础,对于 人这个主体而言,在时代的变迁中,自身长 期的知识积累或者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是人
认知发展为实现活动中,实现知行统一;而 多元化的社会中,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 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
品德素养的形成也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进一 活动的明确性更加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有 “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
步的价值观自信。
利于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 空间清朗起来。增强学校官网、官方微博、
强烈认同的前提下产生的积极的自我评价 为教育者的首要任务。[2]
的结果。[1]
2.大学生价值观自信的特点
二、价值观自信对于大学生的发
(1)两重性。价值观自信因主体所处 展至关重要
时代、社会角色、认知体系的不同而表现出
每一个主体的特殊性和个性,一个主体自
大学生的价值观自信体现着国家高级
身有什么样的存在结构,客体就随之发生 人才的价值观自信,价值观自信的塑造有
2017 年第 17 期 总第 470 期
- 141 -
文教空间������
能,在积极主动的心态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政治教育模式,将封闭的单向强制灌输转 社会、服务贫困地区的锻炼中感受生活。
的情况下,认知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形成良 变为开放的双向对话、讨论等体现主体性
4.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媒介作用,增强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自信;培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 的交往愈加频繁,人们的价值观念与思维 方式发生了重大变迁。党的十八大明确指 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 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 潮和社会共识。而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 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 定着未来社会的整体取向。培育大学生价 值观自信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不同的价值关系。个体性是价值观自信的 助于大学生了解自身的价值、做出正确的
基本特征。大学生是一个人口众多、范围 自我评价、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实现自身
广阔、年龄跨度大、知识体系丰富的群体。 的自由发展,价值观自信对于大学生的发
每一个大学生作为个体而言,来自不同的 展意义重大。
地 区 、不 同 的 家 庭 ,有 不 同 的 个 人 评 价 标
社会的价值支柱,是价值观自信的信仰基 础;价值观自信有助于大学生将核心价值 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获得普遍的社 会认同,社会认同的心理基础是大学生面 对现代社会思想潮流多元化的冲击拥有坚 定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力量,使之以灵活的 应变能力和坚韧的意志力面对未来角色的 变换和挫折的降临。
2.价值观自信是大学生完善认知体系 与品德素养培养的精神源泉
它表现为人们对于自己完成某件事情或解 生价值观自信的形成和稳定随着时代的变 高的今天,“真理”不仅仅意味着其正确性,
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肯定和认可,是一种 化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在大 同时也意味着真理能够被广大的大学生群
积极向上的理念。价值观自信是人们基于 学生价值观自信形成和稳定的关键时期, 体所接受。价值观自信发挥积极主动的功
3.价值观自信是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 价值观,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 官方微信、校园贴吧的作用。一方面要积
性循环的过程:品德素养的形成与价值观 的教学模式。二是将课程内容与时事政治 用网、管网的意识[7]
自信是辩证的关系,大学生价值观自信的 相 结 合 ,使 大 学 生 更 加 关 注 思 想 政 治 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
形成有助于大学生将“美德”从思想向上的 育。在国内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价值标准 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
们评价事物的标准,由此形成个人的价值
(3)可 塑 性 。 中 国 在 变 革 中 发 展 、进
认知体系的完善首先建立在大学生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标准;自信是人对于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 步,一步步走向现代化,这为当代大学生价 于真理的认知的基础上,真理的存在有其
或个人内在心理的一种积极评价的结果。 值观自信的树立提供了宏观的背景。大学 具体性与现实性,在社会教育水平不断提
DOI:10.16653/ki.32-1034/f.2017.017.063
大学生价值观自信的培育研究
������文教空间
宋婷婷
摘 要:人们基于对某种思维方式、思想观念 对某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或社会制度的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自信成
或社会制度的强烈认同下产生积极的自我评价 并形成价值观自信。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大 学生建立价值观自信有助于树立科学正确的"三 观”,从而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从融合知 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组织参加实践活动、增强 用网与官网意识等途径来培育大学生价值观自 信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