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研究(论文)

论文

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研究

第一章引言

1.1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青年价值观研究历来是青年心理学研究中一个重要领域,大学生作为特定的青年亚群体,正处于个体价值观逐步稳定和定型的决定性阶段。在中国大学生是青年中文化水平最高、政治基础最好的一群,是社会中最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的价值群体,影响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

当前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从国内环境来看,社会正在全方位地从保守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利益多元和社会结构重组,导致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出现价值观和价值标准的多元化;从国际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及西方发达国家所推行的政治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使西方价值观念在全球蔓延。受这些因素影响,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文化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理想信念、价值目标、价值手段、价值评价等方面出现空前的困惑与迷惘,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淡化、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因而研究进而改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也就成为当前高校加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1.1.2研究意义

当前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人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与转变影响深远,作为肩负教育重任的高等学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校教育加强针对性研究,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形成与社会变革要求相适应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价值观念,全面提高学生应对社会变革的适应能力。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培养一批又一批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求我们以科学的现代价值观念武装今日中国的大学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把先辈们开

第一章引言

创的社会主义事业一代一代地推向前进。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现代价值观念,自然成为是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对国家和社会也将是极具重大意义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正视并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大学生价值困惑问题并探讨解决的对策,对于教育和引导当前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乃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价值观是人们个性心理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是人的自我观念和行为的决定因素,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学生价值观是大学生评价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及重要性的观念系统,是大学生对其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现象和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评价、决定取舍所持的最基本的观点。大学生价值观是大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价值目标、价值手段和价值评价标准的统一,是抽象价值观和具体价值观的统一。大学生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行为和社会生活影响重大,对其行为起着支配和调节作用,同时与社会的稳定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大学生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家庭、学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大学生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易改变的。处于同一时代的大学生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会形成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社会行为模式。综合运用各种学科方法,系统研究不同类型大学生价值观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1国外对价值观的研究

在价值观的分类方面,西方学者Spranger (1928)将价值观分为经济的、理论的、审美的、社会的、政治的和宗教的六种。Rokeach (1973)把价值观分为工具性和终结性价值观。Schwartz等(1990)从动机角度把价值观区分为享乐型、安全型、成就型、独立型、亲社会型、顺从型、成熟型、权利型等;1992年Schwartz等对上述分类进行了修改,去掉了成熟型,增添了刺激型,把亲社会型分为慈爱型和博爱型而形成十种价值观类型。在研究方法上,西方学者对价值观研究多以问卷研究为主,

论文

A1lport,Vernon&Lindzey(1931, 1951,1960)编制的Study of Values, Morris(1956)编制的Ways of Live Questionnaire,Rokeach(1973)编制的Values Survey, Super(1970)编制的Work Values Inventory成为价值观研究的常用工具。在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方面,美国教育委员会(ACE)和美国研究计划协调机构(CRP)曾在1998-2006年两个时期对来自300所大学近20万各个民族的大学新生进行了美国迄今为止有关大学生的一项最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着重调查大学生的参与行为、入学动机、职业选择、人生目标以及对社会与政治问题的态度等等。美国学者皮尔斯曼等(2003)对80年代、90年代、21世纪初的大学生进行了人生价值观的研究。

1.2.2国内对价值观的研究

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我国学者王诚(2001)、肖小琴(2003)等对西方的问卷量表进行过修订,编制出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价值观研究问卷(需要结构、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等),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青年及大学生的价值观,如黄希庭《当前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2000)、单光鼎《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02);杨德广等运用定位、采样、归纳、定性以及多种具体研究办法,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研究,如杨德广《中国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研究》(2000)。黄志坚《世纪之交论青年》(2004)、刘玉莲《价值观教育研究》(2003)、刘忠世《当前青年道德价值观》(2000)、李志等《研究生政治价值观的调查研究》(200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比较研究》(2005 ),《重庆市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研究》(2000)、刘世忠《当前青年道德价值观》(2001)、邓卓明《涌浪中的理性审视》(2000)分别就当前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或价值观的某方面进行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中国青年大透视:关于一代人的价值观演变研究》(2003),郑仓元《转型时期价值观的变革与构建》(2005 ),詹万生《时代的脉搏: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演变轨迹》(2002)等还对青年或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进行了探讨,教育部社政司从1999年起到2005年6年间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研究,使我国学术界价值观的研究取得了成果。

从国内外价值观研究可以发现:其一,对价值观的定义不同的社会学科意见不一致,在表述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对价值观的定义看,往往忽视了价值观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它与欲求、需要、兴趣、态度、信仰等关系的密切联系;其二,不同的研究者采取的研究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成果相互借鉴力不强,国内外心理学研究者较多采取定量研究方法,但研究较多注意客观描述,忽视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环境的综合影响,因而考虑教育的措施不全面,教育的针对性不够,在实际

第一章引言

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有限。而我国的德育工作者对价值观研究则较多采取定性研究方法,单从政治、伦理等方面研究价值观,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的规律,导致单纯的进行理论灌输和政治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不强、层次性不高,教育的实效性不强;其三,价值观研究较多停留在经验的描述或理论层次,而如何把价值观研究紧密结合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实际不够,导致教育对策比较分散不统一,不能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全面的又有针对性的教育,教育效果不明显;其四,对不同类型大学生价值观的系统研究较少,对价值观的研究着重从某一层次价值观的某个类型或者某一方面进行研究,比较零星、分散或“对症下药”式的个别问题的研究;其五,价值观受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明显,不同类型的犬学生价值观将存在一定差异,而对不同类型大学生价值观的比较研究上,至今还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成果。

1.3对现有研究的反思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发现目前的大学生价值观研究,无论是在研究内容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存在需要改进之处,笔者试图通过本次研究,着重从学习观、婚恋观、婚姻家庭观三个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本研究通过对南京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一方面定量地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的实然状态,分析大学生价值观在变量关系上存在的差异,通过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找出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价值观的对比分析,力图从社会学研究视角挖掘当前在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并积极探索大学生价值观的合理构建之路。

论文

第二章本文的研究框架与思路

2.1研究的理论依据

2.1.1社会化理论

社会化是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本研究的重要理论来源。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郑杭生,2003)。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在人格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处于青春时期的大学生,适逢社会化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的身心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必须提高扮演新的角色、获得社会地位的能力,因此他们在社会化之路上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

社会学对社会化的研究有三种不同的角度:文化的角度、人格发展的角度和社会结构的角度。这三个角度也适合研究大学生价值观。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社会化被看作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的内化,其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在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中,大学生的学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就是从文化这个角度出发;从人格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个性的人;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社会化的本质被看作社会角色的学习过程,社会化的功能在于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郑杭生,2003)。

社会化的社会主体的有关理论与大学生价值观具有密切关系。社会化的社会主体是指涉及到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系列个人、群体和机构中最有影响者。这些主体包括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和大众传媒等(郑杭生,2003)。对于正常的大学生来说,社会化过程的完成有赖于它所处环境中是否具备所必需的这些条件。在以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为内容的社会化过程中,不同的社会主体所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家庭耳濡目染地为大学生灌输符合家庭伦理的价值观;学校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文化知识,向大学生灌输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标准;大众传媒则为大学生提供各式各样的信息资讯等等。

第二章本文的研究框架与思路

2.1.2需要层次论

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为此,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有关需要的不同理论。本文所借用的主要是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为:第一,人类的各种需要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的需要。这是人类为了维持其生命最基本的需要,它是需要层次的基础。一般来说,生理需要的满足都与金钱有关。

(2)安全需要。当一个人的生理需要满足之后,他就想满足安全的需要。考虑己获得的基本生理需要及其他的一切不再丧失和被剥夺。(3)社交的需要。当生理及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社交的需要便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人类是有感情的动物,他希望与人交往,避免孤独。他希望归属于一个团体以得到关心、爱护、支持、友谊。(4)自尊的需要。当一个人开始满足归属感的需要以后,他要产生自尊的需要。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和劳动,对自己的工作、人品、能力和才干给予承认和公正评价。(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需要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要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力并获得成就,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五层需要之间的递进规律。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遵循递进规律,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前,较高层次的需要的强度不会很大,更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

第三,人的需要的个体差异性。由于个人的需要结构发展的状况不同,五种需要在体内形成的优势地位也就不同,但是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高层次的要求获得满足而自动消失,只是对行为的影响比重减少而己。人们常常是五种需要同时存在,只是各自的需要强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需要结构(徐国华,1998)。

大学生是拥有智力资本最多的群体,他们当前的需要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将是本研究的重要内容。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能够较好地解释大学生价值观的多样性。因为,正是大学生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价值观构成的多样性。这一理论将融入笔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具体解读中。

2.1.3社会性别理论

社会性别理论是本文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性别透视时所赖以依托的重要理论之一。20世纪70年代,社会性别(Gender)这一概念在美国女权运动中应用而生。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之后,社会性别理论适应中国本土的需求开始在中国广为

论文

传播,并很快成为审视中国性别社会的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

关于社会性别的含义国内外学术界有不同的界定。如美国历史学家琼?斯科特(Joan W. Scott)认为“社会性别是一种基于可见的性别差异之上的社会关系的构成要素,是表现权利关系的一种和基木方式。”(李银河,1997) ;《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指出“社会性别一词用来指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女性或男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谭兢嫦,信春鹰,1995) ;《牛津社会学词典》中将社会性别界定为“社会性别关注男女之间由于社会结构性原因所形成的差别。社会性别不仅指个体层次上的认同和个性,而且指结构层次上的在文化预期和模式化预期下的男子气和女子气。”以上各种界定虽然各有侧重点,但都从不同角度道出了社会性别的实质。概括而言,社会性别就是指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构建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也就是说,社会性别是由社会文化形成的有关男女角色分工、社会期望和行为规范等的综合体现,是通过社会学习得到的与男女两性生物性别相关的一套规范的期待和行为。因此,社会性别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从社会性别理论的成长过程来看,社会性别“不是由哪一个人创造的,而是由一大批女权主义学者不断开拓、丰富的;它不是一个封闭、固定的理论体系,而是开放、流动及由多种定义构成的、不断变化的理论探索过程”(王政,1995)。法国女权主义者西蒙德?波伏娃的经典著作《第二性》在探讨妇女受压迫根源时,提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观点:“一个人并非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变成女人的”,强调了社会对女性第二性地位的塑造。受其影响,美国许多女权主义理论家在探讨性别角色与妇女受压迫地位的关系,追寻性别角色形成的过程中,发现了“社会性别”的概念。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t)在《性别政治》(1970)一书中分析了性别角色(Sex role)与父权制的关系。她认为美国社会仍然是父权制的社会。进而提出,为什么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像美国这样所谓“自由、平等”的社会,妇女仍然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主要是性别角色造成的,有关性别角色的观念、规范体系是父权制统治的基础。所谓现代科学诸如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这些冠冕堂皇的载体使性别角色得以重新表现,成为控制妇女的有效手段(王政,1995)。米利特说明了生理性别(Sex)和社会性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理性别是指婴儿出生后从解剖学意义上来确定的男性和女性。社会性别是在社会中形成的男女不同的期待与行为方式的总和(田星汉,2005)。

盖尔.卢宾(Gavile Rubin)在她的论文《妇女交易:性“政治经济学”笔记》(1975)中

第二章本文的研究框架与思路

提出了性/社会性别制度(Sex / Gender system)的新概念,赋予社会性别以更加深刻、广泛的意义。认为性/社会性别制度(后来被用作社会性别制度)并非隶属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制度,而是与其并行的人类社会制度之一(韩贺南、张健,2005)。

20世纪80年代,美国历史学家琼?斯科特在《社会性别:一个有效的历史分析范畴》中运用后结构主义理论剖析了当时社会性别研究的不足,主张应该将社会性别置于历史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去考察。她认为社会性别定义的核心在于下列两大命题及其相互联系:“(社会)性别是组成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成分;性别是区分权力关系的基本模式。”即社会性别本身不仅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且是组成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的要素;社会性别蕴涵着权力关系(韩贺南、张健,2005)。

“‘社会性别’概念一经诞生,它便同种族、阶级等概念一起作为社会分析的主要理论武器”(王政,1995)。一般来说,社会性别分析要遵循这样的路径: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某一现象,它呈现了怎样的社会性别状况?是谁在制造这样的社会性别?这种社会性别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关系(权力关系)?它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有怎样的联系?它怎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何改变?(李银河,2005)。

从以上可见,社会性别是性别的文化含义,是伴随着人的社会化形成的;社会性别是普遍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社会性别蕴涵着权力关系和价值评判;社会性别是伴随社会变迁的动态过程。

社会性别理论突破了以往对女性研究所片面强调的女性视角,即就妇女问题论妇女问题的视角,而是从更为广阔的社会的视角深度剖析妇女问题,即从社会的制度建构和社会的文化建构中来长时段地审视妇女问题,认为妇女问题不仅仅是生理原因造成的,更是社会的原因造成的,从而对有涉女性的命题包括价值观的分析就更为入木三分。

2.2核心概念

2.2.1价值观

目前学术界对价值观基本内涵的理解已逐渐趋于一致: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是有别于事实判断和科学知识的另一类认识形式,是判断是非曲直、真善美与假丑恶的价值准则。价值观不回答客观对象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也不具体揭示客观对象的本质规律或预测客观对象的未来趋势,而是反映某类客观事物对于人和人类的意义或价值。

论文

不管人们是否自觉意识到,价值观总是通过外显的或内隐的方式,经常表达出一定社会群体中的人们对于某类事物是否“值得”、即是否具有价值以及具有何种价值的想法,表明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态度,从而使得人们在行为方式、手段和目的上作出不同的选择。对于价值观,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从其实质来看,价值观体现了主体的根本地位,反映了主体的需要、利益情感、愿望和追求,以及主体实现自己利益和需要的能力、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主观特征,是以“信什么?要什么?坚持什么和实现什么?”的方式存在的人的精神目标系统。

从其功能来看,价值观是人们心目中用于衡量事物轻重、权衡得失的天平和尺子。就社会整体的角度而言,它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就生命个体而言,它是每个人生活和事业中的最要的精神追求、精神支柱和动力所在。

从其对人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来看,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的区别。价观作为判断好坏的标准、指导人们行动的指南,本身也有正误好坏之别。只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指导人们积极、健康地生活,而错误的价值观则会引人误歧途(李强,2002)。

2.2.2大学生价值观

大学生价值观是大学生评价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及重要性的观念系统,是大学生对其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现象和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评价所持的基本观点。大学生价值观是大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价值目标、价值手段和价值评价标准的统一,是抽象价值观和具体价值观的统一(喻永红,2002)。

本研究中,笔者本着重点研究的思路,在参照以往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恋爱价值观、婚姻家庭价值观三个维度,从性别、学科、年级和城乡差别四个类别来进行分类别比较研究。

2.2.3社会化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郑杭生,2003)。

第二章本文的研究框架与思路

2.3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在进行调查之前,笔者通过对有关价值观研究方面的文献以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以封闭式单项选择问题为主,辅以少量多选项问题。

本研究约定:

当前大学生:南京工业大学在读大一至大四本科大学生

文科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

理科包括:理学等。

工科包括:工学等。

政治面目包括:党员、团员、群众。

职务分布包括:学生干部、普通同学。

家乡包括:大城市、中小城市、城镇、乡村。

家乡地域包括:沿海省份、内地省份、边远省区。

全部资料经检查核实后,在SPSS11.5社会统计软件包中输入数据,然后进行逻辑查错处理,认真核实,最后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类型为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和双边量的交互分类统计。

2.4抽样方法及样本的基本情况

2.4.1 抽样方法

以南京工业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选取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样本,共发放调查表2400份,回收录入问卷1877份,后经SPSS软件整理差错,最总确定用于数据分析的有效问卷为1387份问卷。对所获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为基础完成论文。

2.4.2样本分布的基本概况:

样本总体中,性别构成男生931人,占67.1%,女生456人,占32.9%;其中:党员145人、占10.5%,团员1199人、占86.4%,群众43人、占3.1%;职务分布:学生干部476人、占34.3%,普通同学911人、占65.7 %;年级分布:大一309人,占22.3%,

论文

大二334人,占24.1%,大三336人,占24.2%,大四408人,占29.4%;家乡是大城市的有154人、占11.1%,中小城市345人、占24.9%,城镇的319人、占23.0%,乡村的有569人、占41.0%;家乡地域,来自沿海省份的有739人、占53.3%,内地省份的有570人、占41.1%,边远省区的有78人、占5.6%;专业所属科类文科的有210人、占15.1%,理科188人、占13.6%,工科的有989人,71.3%。(见表2-1和附录2)

表2-1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N=1387

第三章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一般状况及相关性分析

第三章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一般状况及相关性分析

3.1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一般状况

价值观是人们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人生目的、意义,以及个人与集体、人与人之间关系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以下特点:

1.大学生价值目标主流具有积极性和进取性、多元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价值目标取向有重自我而轻集体和社会的倾向。

价值取向是人生价值观的核心。我们主要从大学生的目标选择、需求取向两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的人生追求的特点。从调查结果发现:首先,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最信奉的价值取向,且呈现不同层次,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最信奉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以下特点:积极奉献,正当索取的占75.8%,奉献多于索取的占8.9%,索取多于奉献的占3.7%,太严肃了,烦不了那么多的占11.5%。这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主流是积极的,但呈现了多元和广泛的特点。(见图3—1)

图3—1 最信奉的价值取向

2.大学生的价值手段总体上积极进取,但存在多元化和自我取向的倾向。价值手段指追求价值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方法。

我们主要从大学生最愿意的生活方式、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在对大学生“最愿意的生活方式”问题的调查中发现,选取了进取有为者占了46.48% ,知足

论文

常乐者41.5 % , 难得糊涂者与听天由命者分别占了8.5%与3.2%.(见图3-2).可见大部分大学生最愿意选取进取型的生活方式,不愿意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希望提高自身素质,

17.73

第三章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一般状况及相关性分析

图3—3 最喜欢的奋斗方式

3.大学生的价值评价普遍重社会价值,才能、成就、德行、知识被认为是一个人价值大小的主要标志,强调个人的报酬与贡献的统一

调查中要求大学生就地位、权力、金钱、知识、才能、成就、名誉、德行、社会贡献等因素评价最能衡量人生价值的因素。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认为最能体现人的价值的因素依次是才能51.56% 、成就45.21% 、德行27.68%、知识23.89%金钱20.76%、社会贡献15.64,地位10.43%,名誉9.0%,权力7.7%、.其中在大学生选择的前五次选择中,德行为27.8% ,知识为22.6% ,才能为25.5% ,声誉28.6% ,金钱25.5%。(见附录2)可见大学生评价人生价值主要关注的是人的才能、成就、德行、知识等因素。多数大学生强调才能对价值的作用,主要源于他们的特殊社会位置,他们还处于知识积累阶段,其主要任务是获得知识,提高才能,唯有如此,他们才可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绩。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大学生用知识评价一个人价值大小的赞成者也具有较高的比例,充分反映了时代特点。也有部分学生对以金钱、荣誉、权力评价人的价值持肯定态度,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在进人社会以前他们的思想比较单纯,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论文

3.2大学生价值观的分类比较及相关分析

3.2.1大学生学习价值观的比较

学习仍然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他们的学习价值观指导的。他们对学习持一种什么样的目的和动机,持什么样的学习态度,以及将来在进一步学习方面有什么样的打算,关系到大学生是否形成积极的学习观。在此,我们的调查围绕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毕业后在考研方面的打算来进行。

1.大学生学习的动机比较分析

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推动大学生学习活动以达到学习目标的内部动力。表3-1显示了不同类别的被访大学生关于在大学学习的动机一问的回答。

表3-1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对学习动机的回答(%)

实现理想和抱负胜任

未来

工作

完善

自我

出国找个

好工

应对

社会

竞争

压力

为祖

国的

昌盛

报答

父母

N

总体28.1 10.7 17.3 1.2 18.7 12.1 1.8 10.0 1387 男73.1 66.2 66.3 64.7 64.6 63.1 68.0 62.6 931 女26.9 33.8 33.8 35.3 35.4 36.9 32.0 37.4 456 学生干部35.4 34.5 33.3 41.2 31.2 36.9 48.0 32.4 476 普通同学64.6 65.5 66.7 58.8 68.8 63.1 52.0 67.6 911 大城市11.3 10.8 12.9 29.4 6.5 13.7 16.0 10.1 154 中小城市23.1 33.1 27.1 29.4 23.8 28.6 20.0 15.1 345 城镇22.1 23.0 23.3 23.5 24.2 27.4 16.0 18.7 319 乡村43.6 33.1 36.7 17.6 45.4 30.4 48.0 56.1 569 一年级23.8 18.2 24.6 5.9 25.8 20.2 24.0 15.8 309 二年级28.2 28.4 23.3 41.2 18.1 19.6 28.0 23.0 334 三年级21.8 24.3 27.9 5.9 24.6 20.8 20.0 30.9 336 四年级26.2 29.1 24.2 47.1 31.5 39.3 28.0 30.2 408 文科14.4 15.5 16.7 23.5 12.3 14.3 20.0 18.7 210

第三章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一般状况及相关性分析

工科74.9 71.6 68.8 64.7 73.8 69.6 64.0 64.7 989

理科10.8 12.8 14.6 11.8 13.8 16.1 16.0 16.5 188 注:百分比均是应答次数与有效个案之比。

从中可以看出:

第一,从总体上看,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比例由高到低的选项依次是“实现理想和抱负”(28.1%)、“找个好工作”(18.7%)、“完善自我”(17.3%)、“胜任未来工作”

(10.7%)、“报答父母”(10.0% )、“为祖国的昌盛”(1.8%)。

第二,从分类的统计结果看,各个类别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一定的差异。其中:

(1)从不同性别来看,男大学生首先考虑“实现理想和抱负”(73.1%),其他依次是“为祖国的昌盛”(68.0 %)、“出国”(64.7 %)、“找份好工作”(64.6 %) 、“完善自我”(66.3%)、;女大学生首先考虑“报答父母和亲人的期望”(37.4%)的比例最高,其次依次为“应对社会竞争压力”(36.9% )、“找个好工作(35.4%)”等。

可见,男大学生首先关注的是自我发展,其次是关注家人,再次是关注社会;女大学生学习目的首先是关注他人,其次是为自我;男生比女生更优先地考虑到为社会做贡献;女生比男生更多地考虑到报答家人。这与社会对男女两性的不同角色期望有关。男性总是被期望成为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家庭中的主导者;女性总是被期望成为家庭生活的积极参与者。

(2)从不同学科来看,文科和理科的大学生均为选择“报答父母和亲人的期望”的比例最高,不过前者比后者高出几个百分点,具有更强的意愿。

(3)从不同年级来看,一年级大学生选择“完善自我”和“胜任将来的工作”的比例最高,二年级大学生选择“出国和胜任将来的工作”的比例最高;三年级大学生选择“报答父母和亲人的期望”的比例最高;四年级大学生选择“为祖国的昌盛”的比例最高。笔者认为这说明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开始有为他人转向为自己。

(4)从城乡分类来看,虽然城市(包括城镇)和农村大学生选择比例最高的都是“报答父母和亲人的期望”,但是两者的具体百分比却相差巨大。由此可以看出,出身于农村的大学生比出身于城市地区的大学生具有更加强烈的回报家庭和亲人的意识。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目前我国家庭教育费用支出庞大,大学生普遍感到自己家庭因为自己上学而面临的经济压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父母和亲人具有强烈的回报意识,因此,无论来自城市还是农村的大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来自父母和亲人的期望,学习的最大目的是回报父母和亲人。第二,城乡收入差距巨大。2004年我国城乡

论文

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到3.25倍①,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更弱,来自农村地区的大学生更能体会到经济压力,所以也就具有更强烈的回报父母和亲人的愿望。第三,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仅仅覆盖城市人口②,即使在城市仍有一部分人口不再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之下,所以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也就更能感受但自己将来要承担起家庭经济来源的责任。

2.大学生对学习所持的态度比较分析

学习态度是指大学生对学习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表3-2显示了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对现在自己学习积极性的判断

很高较高一般不太高很不高Total 总体8.9 33.5 41.2 11.4 5.0 1387

男63.4 65.6 66.1 76.6 71.0 931

女36.6 34.4 33.9 23.4 29.0 456

大城市14.6 10.1 9.6 13.9 17.4 154

中小城市24.4 24.9 26.7 13.9 34.8 345

城镇22.8 21.9 23.1 29.1 15.9 319

乡村38.2 43.0 40.6 43.0 31.9 569

一年级20.3 24.5 22.6 18.4 17.4 309

二年级26.0 23.2 23.3 27.8 24.6 334

三年级14.6 24.3 25.2 27.8 24.6 336

四年级39.0 28.0 29.0 25.9 33.3 408

文科24.4 16.3 14.9 5.7 14.5 210

工科64.2 68.8 72.9 78.5 71.0 989

理科11.4 14.8 12.2 15.8 14.5 188 从表中可以看出:

第一,总体上看: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自己对学习所持的态度的回答中,表示“很高”的有8.9%,表示“较高”的有33.5%,表示“一般”的有41.2%,表示不太高和不高

①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86

②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25

第三章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一般状况及相关性分析

的分别为11.4%和5.0%。可见,大多数学生都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此一致,说明他们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当前高校连年扩招,扩招幅度远远大于社会对大学生需求的增长速度,大学生己经感觉到未来就业的压力,他们认识到只有积极学习,才一能在竞争中胜出。

第二,从分类的统计结果看,性别、学科以及家庭所在地等类型变量与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只有不同年级之间的大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

从一年级大学生到三年级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低,在大二时有了点回升,只有四年级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新高涨(39.0%);而从一年级大学生到大学四年级表示“很不高”的比例也有明显的上升(117.4%上升为33.3%)(见图3—4)。笔者把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归结为:一年级大学生还处于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适应过程中,对大学生活还保持一种新奇的感觉,还有很多东西对自己来说还比较陌生,明显感觉自身认识的不足,因此还保持相当高的学习积极性,而伴随着对大学校园生活的更长时间的熟悉和适应,原有的新奇感觉逐渐减弱,学习积极性逐渐减弱;而四年级的大学生面临即将毕业的选择,正在为走出校门作最后的准备,这时他们的选择有了很大的分化:选择进一步深造的大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渐增强(例如考研等):选择找工作就业的大学生则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搜集各种就业信息,无心埋头读书,学习积极性也就无法调动起来,因此总体上四年级大学生积极性虽然高涨,但是仍旧低于一年级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论文

图3—4不同年级之间的大学生的学习态度

3.大学生对是否考研打算的比较分析

大学生知识丰富,思想活跃,对未来充满理想和希望,当然也希望将来能够进一步的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素质。

表3—3不同类别大学生考研的的打算(%)

表3—3显示了不同类别的被访大学生关于“是否有考研的打算”一问的回答。从中可以看出:

各个类别大学生考研的打算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具体来看:

(1)从不同性别来看,在有打算考研的想法上男大学生打算的比例低于女大学生打算的比例,女大学生打算继续学习的意愿均比男大学生表现得更为强烈。笔者认为这与女大学生在毕业后所受到的更大的压力有关。当前在“就业难”的大形势下,女大学生

第三章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一般状况及相关性分析

就业比男大学生更难,因此这一现实促使女大学生拼命学习,以此在激烈的市场中提高竞争的筹码。

(2)从不同年级来看,从一年级大学生到四年级大学生选择考研打算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大一的学生和大四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想法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笔者认为这与他们所面临的环境,对将来的预测不同有关。大一的学生考虑的问题仍有比较多的理想化成分,而大四的学生面临着毕业后的选择,所以表现出更加务实的特征。毕竟考研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趋势下,选择考研的人数每年都在递增,可以看出,在考研大潮的形势下,即使对考研没有太大信心的人也会受到“考研热”的影响而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与此同时不可避免地削减了考取各种证书的兴趣。(见图3—5)

图3—5 年级与是否考研

(3)从大学生家庭所在地来看,城乡大学生在毕业后学习上的打算具有比较大的差异。其中,来自城市的大学生选择考研的比例明显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比例高。

笔者认为这种差距是由城乡大学生前期社会化的环境不同造成的。直到目前,我国仍然存在城乡二元社会格局。2003年,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为3. 23:1,按照实际享有的资源计算,则高达6倍;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4%,而农民储蓄占城乡居民储蓄总额的10.4%;2002年,恩格尔系数,城市居民为0.34,农民为0.47;2002年全国各项教育投资77%用在了城市,只有23%用在了农村③。把一个孩子从小培养成一名大学

③陆学艺:《“三农”新论—当前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25页,106页。

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研究(论文)

论文 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研究 第一章引言 1.1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青年价值观研究历来是青年心理学研究中一个重要领域,大学生作为特定的青年亚群体,正处于个体价值观逐步稳定和定型的决定性阶段。在中国大学生是青年中文化水平最高、政治基础最好的一群,是社会中最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的价值群体,影响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 当前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从国内环境来看,社会正在全方位地从保守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利益多元和社会结构重组,导致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出现价值观和价值标准的多元化;从国际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及西方发达国家所推行的政治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使西方价值观念在全球蔓延。受这些因素影响,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文化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理想信念、价值目标、价值手段、价值评价等方面出现空前的困惑与迷惘,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淡化、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因而研究进而改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也就成为当前高校加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1.1.2研究意义 当前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人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与转变影响深远,作为肩负教育重任的高等学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校教育加强针对性研究,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形成与社会变革要求相适应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价值观念,全面提高学生应对社会变革的适应能力。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培养一批又一批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求我们以科学的现代价值观念武装今日中国的大学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把先辈们开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_ 思修

大学生恋爱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谈恋爱越来越普遍。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这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在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对待爱情,他们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他们能理智地对待爱情,能较好的处理爱情与其它各个方面的关系,这样,家长,老师们便可以放心地让他们在大学这片蓝天上自由飞翔。 对过去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里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大家都为未来而拼搏着,谈恋爱似乎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为未来的发展与就业尽可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大学校园里主要的奋斗目标。 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社会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平和的环境。大学校园成为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谈论的人越来越多了,也常常成为宿舍里“卧谈会”上久议不衰的主题。 正像春天到了,树木发芽,花儿开放一样,大学生们正值人生的春天,校园里的恋爱,也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到处萌动,绽放着人生最美丽的花朵。可是正像花开花谢一样,不是每一朵花儿谢了的时候都结出甜美的果实,常常也会有苦果或者没有结果,恋爱失败也是时常会发生,需要面对的。 对待恋爱这样的问题,是一个建立亲密关系的问题,不管时代怎么变化,仍然是一个严肃的、需要认真思考和对待的一个问题,不宜草率。所谓谈恋爱,那是需要时间,在正式建立恋爱关系之前,有一个了解自己,也了解对方的过程,也许还是慢慢地谈比较好。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爱情所带来的快乐是其他一般情感所不能比较的,为了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爱情的真正价值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从而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使大学生能更好的处理恋爱与生活的关系,在此我们组以大学生恋爱观为调查对象进行了一次调查,以了解大学生对恋爱的认识和感触情: 一恋爱总体趋于健康,但不健康的恋爱观及动机在大学生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当问及”恋爱的动机是什么?”这个问题时,男生有54.3%的人认为寻找结婚对象或者为了学习的动力但女生33.3%的人是为了结婚或为了学习,而追求享乐或摆脱寂寞的男生占有45.7%,女生占女生比例的49.9%。这说明男生的恋爱比女生

大学生消费情况论文报告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 班级:金融 1203 学号: 1201150334 制作人:马芳芳 指导人: 周晶 时间:2015年12月15日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内容摘要: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 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状况多方引导健康发展 前言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随之增长的还有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中国,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她们引领潮流、追求时尚,是我国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情况更需要我们全社会去关注。所以,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们小组进行了这次调查。 调查对象:西安财经学院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问卷由每份30道题,总计问卷45份,有效问卷30份组成。针对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消费来源,消费心理及观念等方面,其中问卷大一7份,大二7份,大三8份,大四8份) 组长:刘姣 组员:杜憬怡刘姣周静郭飞煜徐欣马芳芳南丹丹杨蔓 张迪张璞王澜

一 我校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 (一)每月的生活费以及来源。 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或者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还有部分学生是依靠自己的奖助学金。生活费基本1000-1500比较居多,来自城市的学生生活条件较高.可见我校大学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51015202530家庭供应 勤工俭学 奖助学金 兼职 30 8 13 14 大学生生活费来源 大学生生活费来源 27% 33% 27% 13% 我校大学生生活费 1500以上 1000-1500 800-1000 800一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形势与政策参考范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关键词:国家、社会、公民、十八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逐步摆脱了社会义务本位的主流价值,由传统的政治化、道德化的价值倾向转变为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实用倾向,开始全面重新审视并高度重视自我价值,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崇尚价值主体的自我化。个别的当其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会强调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来决定其的价值取向与价值目标。但也应当看到当代大学生自我独立的执著表明他们有极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和个性。 “成人”意识的形成是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的突出表现之

一。“成人”意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逐渐清晰起来,他们开始独立面对困难,独立面对快乐,独立面对社会,在各种矛盾的碰撞中,在与各种复杂问题的交战中,他们开始走向成熟稳健。 当代大学生注重与自己实际利益关系密切的理想目标的实现,尊重和服从国家利益,但他们并不希望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他们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但也要看自己从中有无实惠;他们憧憬未来,勾画蓝图,但首先要考虑自己置身其中的价值体现。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借口,轻理想重实惠,缺乏远大理想。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核心价值观,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强大思想武器的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代大学生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坚定信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校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统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

大学生恋爱价值观

题目大学生恋爱价值观 姓名与学号孙峙梁3130000912 贾子轩3130100881 古炯宏3130100673 蔡熙 3130100657 指导教师王东莉 年级与专业大一工科信息 所在学院云峰学院

大学生恋爱价值观 一、大学爱情的认知 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恋爱的问题。近年来,这一问题渐趋普遍也成为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即婚恋观不一样。 近年来,校园里谈恋爱的现象已不是少数。大学生恋爱已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校大学生谈恋爱都是一个让高校德育工作者颇感棘手的敏感问题。从最早“在校期间,不准谈恋爱”的明文禁止到“不提倡、不反对”的普遍默许,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校园情侣一直是大学里一道特有的风景,而由之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倾向日益凸现,成为高校德育工作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有同学这样说:不谈恋爱的大学是不完美的大学。学习之余,大学的爱情故事似乎已是大学生活的必需品。未名湖回荡着爱情的涟漪,丽娃河延续着恋爱的传说;荷塘月色不仅映有朱自清的背影,还有双双对对的剪影;光华楼前的大草坪上,也留下学子伴侣缠绵的步履。其实,每个学校都有让爱情驻足、发酵的地方。然而,大学里的恋爱也如同他们的青春年华一样,充满了风雨,充满了挑战,充满了坎坷,充满了太多的浮动与不确定…… 恋爱观指人们对恋爱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当今大学校园里恋爱现象已非常普遍,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成才与爱情的关系,否则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正当、不道德的行为,甚至会影响校园安全。国内一些学者对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大学生的思想逐步开放,对于校园恋爱现象比较能接受,恋爱行为变得公开化,同时也出现了恋爱开始早但成功率较低的情况; 大部分学生认为谈恋爱必须谨慎,少数学生认为恋爱不应过多的与婚姻家庭相联系; 恋爱动机多样化、世俗化; 对于同性恋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分歧; 对于婚前性行为持接受和宽容的态度等等。他们的恋爱观有何特点,存在哪些问题?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论文【关于消费观的思修论文】

消费一直作为人类社会的主内容。消费观对消费什么,怎样消费起着重要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各种关于消费经济的思想进行了批判与借鉴,行成了一种马克思主义消费观。下面是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消费观的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消费观的思修论文篇一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现实指导意义》 [提要]自从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一些超前消费、奢侈消费等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渗透到了中国,这些观念造成了消费者过于追求物质生活,从而忽视了精神生活。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进行简单的分析,旨在给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消费问题带来现实的指导意义,从而促进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平衡,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消费与生产;适度消费;消费目的 [作者简介]朱倩倩(1991―),女,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江西南昌 330063) 一、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基本定义 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消费是指生产消费,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对劳动工具、燃料、原材料等的使用和消耗,从而生产出某种新的产品。而狭义的消费是指生活消费,即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以及在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会对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等问题有一个总的态度,这就是消费观。①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各种关于消费经济的思想进行了批判与借鉴,行成了一种新的对消费相关问题的观点,即马克思主义消费观。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认为消费作为人类生产的最终目的,它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具有关键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并把消费看成是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② 二、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辩证关系 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的辩证关系 (1)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人类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决定了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了对象。生产不仅仅只是生产出消费的对象,它同时也决定着人们的消费方式。 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消费不是消极、被动的存在的,它是主动客观存在的,并对生产起着巨大的反作用。人们在现实的消费生活中,当满足了基本需求时,会提出更高的消费需要,从而会刺激着更高层次的生产发展。因此,消费会推动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论文 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 ---论大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践行 英语10级6班赵彧 1051016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上的体现,与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紧紧相连。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的学习和践行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每一个社会制度或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有相应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 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复杂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统领,切实加强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首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大学期间,同学们都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确定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科学的理想信念来引导。作为一名大学生,

马原论文_我的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文新学院 肖露 2014141043125 内容摘要:价值观在人的精神系统中起着导向作用,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对人们的社会实践有重要的能动作用。作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我们的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代表性,对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有重大影响。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怎样用正确价值观影响他人,是我们需要认识与解决的问题。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通过查找资料,我找到了一些不同的人对于价值观的看法。黄希庭认为,价值观是人区分好坏、美丑、损益、正确与错误,及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等的观念系统,它通常是充满感情的。并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许燕认为,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及对自己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评定标准或尺度,是推动并指引人们决策和采取行动的核心要素。金盛华认为,价值观是人们按照自己所理解的重要性。对事物进行评价与抉择的标准,是比态度更广泛、更抽象的内在倾向。在我看来,价值观即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认知事物、评价事物的标准。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何谓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的深化。以前我们强调对人们的 行为做出规范,包括“四有”新人培育,《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进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等提法,现在则进一步落实到人们最基本的心理情感层面,即荣誉感、耻感的层面。这是国家对我们所有公民所要求的价值观。因此,正确的价值观一定是不悖于这个层面的价值观。 事实上,一个人只要有道德自觉和道德追求,荣辱观的标准是容易达到的。所以,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唤醒人们深层的、细腻的耻感感受,这样才能使人们真正以荣为荣,以耻为耻,从而使道德教育能够产生实际效果。荣辱观不仅仅是外在的对错标准,更是凝结在主体心理层面的价值尺度。荣辱是沉淀在我们精神情感中的价值态度和自我评价标准,本质上与行为人的自我形象和人格品质结合在一起。人惟有知所贵,然后知所耻;人惟有知所尚,然后知所荣。 所以,在行为之初,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行为的定向仪;在行为过程中,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的深层心理动力;在行为结束时,正确的价值观则是我们自我评价的标准。 二、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确立正确价值观的基本取向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大量西方的政治、文化观念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道德生活,大学生尚未定型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猛烈的冲击。西方文化如麦当劳文化、可口可乐文化、好莱坞文化的大量涌入,无不影响着大学生。这些世俗文化所体现的重视商业价值、追求感官刺激、个人

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就是人们对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取向和人生价值途径的认识和根本态度。价值观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和非常重要的,当然包括大学生。而且,价值观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也具有极特殊的意义。 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正处于面临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的技能、学会学习的潜力、学会创造与创新、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面向未来面向社会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要求我们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首先,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认识与思考。作为新世纪的人才,首先要有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要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从更高层次上要求,则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生发展的原动力,是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点。高等学校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基地,也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场所。知识产生于思维和创造之中,良好的思维素质,能促使人不断地追求新知。思维素质首先表现为勤于思考,其次表现为善于思考,我们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进行正向思维、反向思维、多向思维,才能在思维中有所收获。创造素质,主要是指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和构建力,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能发现别人忽视的东西,并给予重视;能寻找新的生长点,兴趣广泛,思路开阔,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仅仅掌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力是我们学习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智能,是科学技术人员品质的核心,高素质人才除了提高使用学科专业知识能力之外,也要提高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表达、组织、创新能力。当前,科技领域相互渗透、交叉的趋势增强,重大攻关项目依靠“大兵团作战”,因此,对高素质人才的领导能力、合作能力、

大学生恋爱价值观

大学生恋爱价值观 高尔基说:“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更重要,更珍贵的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需要产生动机,而动机支配着行为,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发生着巨大变化,培养合理的人生观,世界观对于形成理性的爱情起着重要作用,如根与枝的关系,根正则枝直。 爱情作为人类的基本情感之一,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也是大学生宿舍“卧谈会”中的热门内容。爱情这个闪闪发光的字眼,古往今来叩开了许多青年男女的心扉,谱写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篇章。梁山伯与祝英台、罗米欧与朱丽叶、马克思与燕妮等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为世人所传颂。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美满爱情的渴望和对崇高、圣洁爱情的追求。毫无疑问,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爱情对于情窦初开的大学生来说,更是生活的“诗歌和太阳”。于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怎样正确对待爱情,怎样正确处理爱情与人生、事业的关系,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进步以及今后的家庭幸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为大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眼即逝,学习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成材是你们的根本追求,必须珍惜青春,勤勉学习,奋发有为,理智地对待爱情。在我们的校园里,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理智对待爱情,一心勤奋学习的学生也大有人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述《青年文摘》里,报道的一位《没有爱的女生》的故事,

也许大家能够从中得到一点启示。她是一位军队首长的女儿,她长得非常美丽,在读军校期间,追求她的男生一个接一个,但她从不为此而心动。每当有人给她递纸条或者写求爱信时,她始终用同样一句话来回答——“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方面的问题,现在也不打算想,对我来说,读书是第一,希望我们还是好同学。”毕业时,其他同学都走向了工作岗位,她却考上了研究生。毕业以后,以前向她求过爱的同学来信询问她,为什么拒绝爱情。她在回信中写道:“很多人都在歌唱爱情,为爱情而疯狂,我好羡慕他们,可我不能。因为我心中还有比爱情更高的理想。”正因如此,一位叫易名的学生在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大学不恋爱之好处》的文章。其大意是,不恋爱让我节约,因为不必为了博得红颜一笑,勒紧裤带去给女友买衣送装;不必为哄女友开心,天天电话问候,留下一个羞涩的行囊。不恋爱让我健康,因为不必经常以录像厅、电影院、饮食店为战场,除了视力下降,脂肪还会猛长;也没有天天在宿舍楼下苦候芳踪被风雨淋伤,夜夜写情书引起的睡眠不良。不恋爱让我平静,因为不必为选择几件脏衣中的那一件而苦心思量;也不必担心被别人横刀夺爱而引起的恐慌,更不会有失恋后的茶不思饭不香。不恋爱让我诚实,因为不必昧着良心说,你是我夏天的冰棒、冬天的太阳。不恋爱让我博学,因为没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闲逛,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读书做文章,4级英语证、2级计算机等级证如囊中取物,轻易博得他人羡慕的眼光。无数事实表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一定要善待燃情,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因为青春有限,奋斗无限!

大学生消费论文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报告 市场营销专业 论文标题:西北地区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 例一、选题理由 1.选题背景 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10年全国高等教育阶段在校大学生达2900多万,在校人数居世界第一,每年大学生消费达800多亿,他们有较高的学历,较广博的知识面,较复杂的知识结构和多层次的理论水平,他们是思维最活跃,反应最敏捷,易受时尚潮流影响,接受新兴文化最快的高智力群体,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经济高速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由于生活方式的多变和多种消费文化的影响加之大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受到社会各种文化的影响,超前消费,月光族,享乐主义等都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学者们探讨和研究的话题。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一些新发展趋势,目前大学校园中的消费结构复杂,名目繁多,从基本日常消费、人情消费,娱乐消费、通讯消费、以及各种考证等,而且在消费中追求标新立异、争强好胜、表现自我的心理,希望以标新立异的形象,向周围的人展示自身的魅力和树立区别于周围同学和朋友的形象,来体现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新的消费趋势又将对社会环境的改变和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对于自己的家庭,所在的学校,以及自身的发展都有不同程度和层次的影响。而且大学生的消费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消费时非常注重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仅反应了现今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反映了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健康状况和校园消费文化。 2.选题目的

当前对大学生消费的研究主要集中对大学生消费结构和大学生消费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的研究,对于形成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相关因素的研究非常有限,而且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等专科院校及本科院校教师的研究,多以期刊的形式发表, 内容大同小异,重复性较高,收集的数据有限,且不存在区域差别。没有考虑区域经济和文化因素对该区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究竟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初步预测西北地区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发展趋势。根据相关分析对造成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总结,提出合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建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文化和合理的消费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选题意义 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了解大学生消费健康状况,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只有充分了解影响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和行为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引导。积极倡导合理、科学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行为。形成健康的校园消费文化,养成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行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对于一个民族要富强,离不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作为国家的生力军,要坚持健康的消费行为,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民族文化传统,这不仅有助于对自身的素质和健康的生活,同时大学生最终会走上工作岗位,进入社会的各行各业,对社会上健康的消费文化起到推进的作用。引导大学生进行消费之时认真思考,积极努力完善自身消费结构,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消费风气,崇尚科学理性消费观念,引领健康和谐消费文化,势在必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践行社会主义做当代新人 ——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不仅在于使他们本身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主要是让他们辐射于全社会,从根本上引领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 作者简介:尹久禄,11级药学1班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作为青年中最富有创造精神和超越意识的大学生群体,能否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践行于学习生活。对我们国家的和谐社会构建起到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我们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发展和定格阶段,因此我们要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的研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要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什么是自我价值?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这些都将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振兴和腾飞。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哪些特性? ①:普遍性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因而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揭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要素,避免为短期目标服务,同时应当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 ②:民族性 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注意防范价值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两种风险和错误,努力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崇高性

马原论文 我的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管睿 01111121 内容摘要:价值观在人的精神系统中起着导向作用,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对人们的社会实践有重要的能动作用。作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我们的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代表性,对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有重大影响。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怎样用正确价值观影响他人,是我们需要认识与解决的问题。 在写这篇论文之前,通过查找资料,我找到了一些不同的人对于价值观的看法。黄希庭(1994) 认为,价值观是人区分好坏、美丑、损益、正确与错误,及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等的观念系统,它通常是充满感情的。并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许燕(1999)认为,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及对自己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评定标准或尺度,是推动并指引人们决策和采取行动的核心要素。金盛华(2005)认为,价值观是人们按照自己所理解的重要性。对事物进行评价与抉择的标准,是比态度更广泛、更抽象的内在倾向。在我看来,价值观即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认知事物、评价事物的标准。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何谓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的深化。以前我们强调对人们的 行为做出规范,包括“四有”新人培育,《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进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等提法,现在则进一步落实到人们最基本的心理情感层面,即荣誉感、耻感的层面。这是国家对我们所有公民所要求的价值观。因此,正确的价值观一定是不悖于这个层面的价值观。 事实上,一个人只要有道德自觉和道德追求,荣辱观的标准是容易达到的。所以,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唤醒人们深层的、细腻的耻感感受,这样才能使人们真正以荣为荣,以耻为耻,从而使道德教育能够产生实际效果。荣辱观不仅仅是外在的对错标准,更是凝结在主体心理层面的价值尺度。荣辱是沉淀在我们精神情感中的价值态度和自我评价标准,本质上与行为人的自我形象和人格品质结合在一起。人惟有知所贵,然后知所耻;人惟有知所尚,然后知所荣。 所以,在行为之初,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行为的定向仪;在行为过程中,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的深层心理动力;在行为结束时,正确的价值观则是我们自我评价的标准。 二、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确立正确价值观的基本取向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大量西方的政治、文化观念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道德生活,大学生尚未定型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猛烈的冲击。西方文化如麦当劳文化、可口可乐文化、好莱坞文化的大量涌入,无不影响着大学生。这些世俗文化所体现的重视商业价值、追求感官刺激、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可能淡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弱化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同时,更有西方腐败的文化垃圾和堕落的生活方式可能渗透到大学生的意识和生活中,从而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伦理道德、杜会行为、生活方式及交往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以致于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呈现矛盾性,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性,道德取向呈现多样性。这就要求马原老师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要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马原教师不仅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正确的理论传授给学生,还

论大学生恋爱价值观

论“大学生恋爱价值观” 新一代大学生,首先,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绝对不能把爱情当全部。 大学生对爱情应该持慎重的态度,避免在恋爱问题上处理不当。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爱情与人生的关系 爱情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们不惜用最关丽的语言来描绘爱情的永恒和不朽,认为爱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有人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高的地位,奉行爱情至上主义,沉洒于感情缠绵之中。这样的恋爱观,很容易导致对人生口标的误解,这对需要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上的大学生来说危害尤大。真正的爱情是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着人的自然和社会的双重需要,并通过生活而获得充实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恋爱关系,爱情就会给人生带来幸福,否则就可能成为人生不幸的诱因。 2.正确处理学业和爱情的关系 罗素说:为了爱情而牺牲事业是愚蠢的,但为了事业而完全牺牲爱情同样是愚蠢。作为学生要把学业放在首要位置,爱情必须是建立在事业的基础上的。大学生应该把爱情看成是生活的一个侧而,而不是全部,事业和爱情的双成功才是你成功的全部,要抓住大学宝贵的时间,学好自己的专业,锻炼能力,在事业上付出自己艰辛的劳动和汗水,现在多给学习一点时间,以后你才有更多的时间留给那最美的恋爱季节,成为最幸福的人。 3.遵守恋爱道德 遵从恋爱道德,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去维护真正的爱情,这是保持爱情长久的秘密所在。 (1)恋人间彼此尊重人格的表现,主要是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视双方的平等。恋爱的双方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如果把对方当做自己的附庸,或依附对方而失去自我,都是对爱情实质的曲解。恋爱双方在相互关系上是平等的,都有给予爱、接受爱和拒绝爱的自由,放纵自己的情感或者对对方予以束缚或强迫,都不符合恋爱的道德要求。大学生谈恋爱的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对方。 (2)自愿地为对方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爱一个人或接受一个人的爱,就要自觉地为对方承担责任。责任的担当,不是单纯的“在我心中只有你”的反复吟唱,而是需要见诸行动的自觉,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爱情是风雨中共同撑起的一把伞,是暮色里急切盼归的一种情,是寒夜灯影下的温暖的一杯茶…… (3)恋人在公共场所出入,要遵守社会公德,不 要对他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恋人独处,也要讲 文明、讲道德。 4.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由于社会、家庭个人等原因,在恋爱中遭遇挫折是常有的事。从心理角度来看,失恋可以说是大学生最严重的挫折之一,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如难堪、羞辱、失落、悲伤、孤独、虚无、绝望和报复等。这些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出转移,容易导致失恋者忧郁、自卑的情怀,严重者甚至采取报复乃至自杀等方式来排解心中的癖结。一个心里健康的大学生应积极地而对失恋,尽快摆脱失恋带来的精神痛苦。在处理失恋的问题上,正确的态度是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志。天涯何处无芳草,莫愁前路无知己。一扇幸福之门对你关闭的同时,另一扉幸福之门却在你而前洞开了。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生,要树立起科学的恋爱观念,正确地认识爱情与人生、爱情与学业等关系,有责任创造新型的,符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爱情方式和行为,这样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使恋爱双方都能获得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力量和关的享受。这无论是对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论文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论文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班 摘要:消费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是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连结点,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和沟通的渠道。大学生风华正茂,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生观、价值观的现状和变化直接影响和作用于人的消费观,消费观状况往往暗示一个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对某种生活方式向往,从而体现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何种状况! 研究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这一调查活动十分的必要。并且从中看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对大学生的在校生活提供新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字:大学生消费理性消费行为心理 正文: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 为了对大学生消费观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我们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对校内的各年级部分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份,有效率为97%。另一方面,通过网络资源,对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解。分析总结了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一些基本现状、消费特点和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调查问卷①中大学生的消费观呈现如下特色: 一、中低消费仍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月消费额集中在700 元~1200元之间,占调查总体的52%。高消费在调查中所占比例为20%。其中女生消费额在1200-1500元的也较多,占调查女生数的27 %,并且从一二题的选择对比中可以看出个别实际

消费比自己理想消费高。 二、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但个别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 三、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但即有一点值得肯定费,大学生消费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可是随时代变化又出现了新的消费热点。通讯、娱乐等支出在各种消费水平的学生中均占一定比例,调查中认为电脑、手机等消费为自己每月主要消费者占71.13%。其中男生每月在休闲聚会的消费亦较多,而女生则更多将购物选择为主要消费项目。另外就是伴随着这些用品的增多,大学生日常的花费有多倾向于话费、网费、电子无间的维修费用。 四、群体消费方面显示出多数在与他人一起消费时存在高消费现象,这一方面可能反应了大学生在消费方面的从众心理,致使此时消费比一人时偏高。 但是综上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总体来说是比较理性的,但由于个性发展不够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加上消费来源单一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消费的过程中轻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大学生自身的或心理的原因。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 二、家庭的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家庭的重点照顾对象,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尤其是子女上大学后,宁可自己在家省吃俭用,也不能在外“苦”了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_论文设计

践行社会主义做优秀青年 ——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不仅在于使他们本身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主要是让他们辐射于全社会,从根本上引领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 作者简介:尹久禄,11级药学1班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作为青年中最富有创造精神和超越意识的大学生群体,能否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践行于学习生活。对我们国家的和谐社会构建起到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我们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发展和定格阶段,因此我们要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的研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要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什么是自我价值?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这些都将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振兴和腾飞。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哪些特性? ①:普遍性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因而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揭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要素,避免为短期目标服务,同时应当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 ②:民族性 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注意防范价值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两种风险和错误,努力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崇高性

人生观价值观论文

谈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姓名:高霞 学号:1023100 指导老师:陆老师 专业:机电一体化 班级:机械105班 学校:无锡太湖学院

摘要 当代大学生是奋进的一代,代表先进力量的一代,我们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我们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但还是有不少问题的。所以,在我们进入大学完全适应这种生活以后便要开始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严要求自己让我们真正成为未来国家的主力军。 关键字: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就现代的大学生而言,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变化,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对抗,使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而我们日常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更是直接反应出我们目前的人生价值取向,令人可喜的是,大学生发展的主流还是健康的,但也确实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重功利。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倡导,年轻人应该无私奉献、重义轻利的道德风尚,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经济杠杆的作用,认同个人利益的合理地位,由此带来人们对公里的追求,因而传统价值观受到功利主义的强烈冲撞。 2.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关切现实和自生利益,在日常生活中把享乐尤其是感官享乐变成人生的唯一目的,作为一种“主义”去诠释人生的全部意义,则是对人的需要的一种狭隘的理解。比如,一些大学生用父母辛苦赚来的血汗钱比阔气、摆排场,在消费上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追逐名牌和奢侈品,有的甚至因此而负负债累累。他们在理想和信仰的选择上,更是多的考虑的是理想色彩过重的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很少从精神层面上考虑。 3.缺乏应有的爱心和诚信。诚信和爱心是生存之本,当代大学生在诚信和爱心方面的确实,表现的也是令人担忧的,考试抄袭之风在校园蔓延,假文凭、假证书屡见不鲜,还有对同学、就是对社会的冷漠,所有这些,暴露出的深刻问题就是他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失。 4.责任意识淡薄。责任意识淡薄反映在部分大学生的身上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一些人我行我素,唯我独尊,今朝有酒今朝醉,贪图享乐,也没有家庭责任感;胸无大志,得过且过,不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发展,没有社会责任感;在个人感情问题上,不图天长地久,只图曾经拥有,缺乏对他人的道义责任。由此也引发了大学生心理素质危机的源泉。 上述种种错误的人生观尽管在形式上五花八门,内容上不禁一致,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征。其一,听你们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反映的是狭隘的剥削阶级利益,不可能具有无产阶级的宽广胸和远大志向,更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其二,它们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护士活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它们讨论的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私利。其三,它们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的某方面需要,而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整体需要。这样的人生观显然是错误的,同学们应该顺应世道潮流,坚决摒弃错误的人生观,选择并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在不断深入的学习中加强自我修养。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一个人是否有价值,能否实现自我价值,源泉在于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而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修养的过程,包括学习方法的修养,学习目的的修养,学习意志和毅力的修养等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出一套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是艰苦的,是漫长的,所以学习需要勤奋,需要锲而不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