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4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真谛

21
(二)人生及其矛盾过程
人生是指人的整个生命流逝过程及其社会意义。
人生过程:自然生命流逝过程。在自然生命流 逝过程中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人生过程是一个不断满足需要的过程:生存需 要;享受需要(如“吃讲营养;穿讲时尚;住 讲宽敞;用讲高档”);发展需要.
22
人生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生与死的矛盾;苦与乐的矛盾;得与失的矛盾; 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肉体与灵魂的矛盾。
57
最震撼的瞬间。奥运会女子游泳10公里马拉松比赛中,南非独腿女侠纳塔莉-杜托伊特 没能跻身前十名,但是所有人都对她表示钦佩。他在 24名运动员中成绩排名第16, 让很多健全的运动员以及现场观众惊叹不已。更让大家惊奇的是,她在下水之前将假肢去掉, 几乎用一条右腿游完10公里。
58
59
新西兰残疾人马克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63
美丽女孩达娜〃侯赛因。他们在枪声 中备战穿二手跑鞋冒弹雨训练“谁知 道我能不能活到2012年。”伊拉克短 跑选手达娜〃侯赛因 短跑选手达娜是 唯一代表伊拉克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 的女性运动员,她将参加100米和200 米比赛。她自己买比赛服,然后缝上 国旗。训练的跑道是沥青的,高温把 脚底都要烤焦。从家里到场地要经过 一片教派冲突地区,经常有枪战。7月 25日,伊拉克被正式宣布取消北京奥 运会参赛资格后,达娜〃侯赛因哭了 整整4个小时,教练试图安慰她,说她 还年轻,还可以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 会,她说“我不知道还能不能活到 2012年。”幸好在奥运会开始前8天, 参赛资格才恢复。为了参加北京奥运, 达娜忍受了巴格达的险恶环境、冒着 狙击手的子弹、穿着一双从约旦买来 的二手“新百伦”跑鞋,长年在破旧 不堪的场地训练。一个美国妇女知道 后,深受感动,邮寄资助了她一双新 跑鞋。
思修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生活贫民化 精神贵族化
01
生活贵族化 04 精神贵族化
03
02 生活贵族化
精神贫民化
生活贫民化 精神贫民化
什么是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 人生 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 目的 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 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认真学习
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进行思想改造
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遇 到 困 惑 或 问 题
面 对 问 题
认 识 问 题
解 决 问 题
听心理健康课 阅读心理卫生书刊 寻求心理咨询人员 运用到生活中
BINGO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
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有一种“龟 兔双赢理论”。龟兔赛了多次,
互有输赢。后来,龟兔合作,兔
子把乌龟驮在背上跑到河边,然 后乌龟又把兔子驮在背上游过河 去。这就是“双赢”,竞争对手 也可以是合作伙伴。俗话说: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 个帮。”想成就一番大事,必须 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
������
第十六届总统——林 肯
林肯在竞选参议员落败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此路
艰辛而泥泞。我一只脚滑了一下,另一只脚 也因而站
不稳;但我缓口气,告诉自己,这只不过滑 了一跤, 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来。”
• 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 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3章

一个现场采访乡村放牛娃的电视节目中的对话:
记者:“你在这儿放牛做什么?” 放牛娃:“让牛长大!” 记者:“那牛长大以后呢?” 放牛娃:“卖钱,盖房子。” 记者:“有了房子又做什么?” 放牛娃: “娶媳妇,生娃。” 记者:“生了娃呢?” 放牛娃:“让他也来放牛呗!”
• 1、人的需要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高级需要的出现是以 低级需要的满足为条件的;
• 2、只有高级需要的满足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主观效果, 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
You should eat to live; not live to eat.
--Socrates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世界观
• 世界观也称宇宙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世界 总体(包含自然、社会、人的思维)以及世界与人 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即同一个人身上存在着善与恶习两种本性。 同时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要扬善抑恶, 使人变善,若养恶习则“恶长”。“近朱 者赤,近墨者黑“也体现了这个道理。
西方思想家们对人本质的述说
(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 达芬奇提出,人不过是食品的通道和运河。
(2)十六、十七世纪之交,英国哲学家 培根提出,人是自然的仆役。
张万久作品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
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
中国古代的人性论思想: 孟子的性善论 荀子的性恶论 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 世硕的性有善有恶论
•
•
•
•
孟
是恭羞恻
子
非敬恶隐 之之之之 心心心心
的 性
——
——
——
——
善
智礼义仁
论
荀子的性恶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 -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各种矛盾 境遇与选择、命运与拼搏的矛盾; 爱情与婚姻、家庭与事业的矛盾; 目的与手段的矛盾(欲望与追求、需要与活动 的矛盾) 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人生态度的分类 古今中外从不同角度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中国传统分类说。 入世、出世、避世三种。入世的人 生态度为儒家所主张;佛家主张出世的人生态度;道 家和一些古代隐士则主张避世的人生态度。 哲学流派分类说。享乐主义、禁欲主义、实用主义、 虚无主义、功利主义、意志主义(叔本华:虚无,悲 观) 生存基调分类说。 消极悲观、积极进取两类人生态度。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 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得 自然属性总是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人生观定义: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 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 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 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价值观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 面的本质规定,体现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 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形成都 具有深刻的影响。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 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这种特殊性在于 它揭示的是人既作为主体、又作为客体,社会 和他人既作为主体,又作为客体的价值关系。 人生价值就是人怎样生活才有价值,才有意义, 即对人生目的和社会行动的意义、作用、影响 所做出的评价。特别是对生与死、苦与乐等人 生重大问题的态度与抉择的评价,最能反映出 人生价值观的不同和差异。
4._第三章_领悟人生真谛_创造人生价值

案例:一辈子隐性埋名的科学家
从此,王承书便从国际、国内的物理学术舞台上消失了。 从那以后,她在国内外所有的学术刊物上再没有发表过一篇论 文。不仅公开的,就连内部刊物和工作报告上,她也从不署名, 专心致致地去搞铀浓缩的理论和技术,为中国的扩散厂上马铺 路搭桥。
1964年的元旦,机器启动了,分析结果一批批出来。一切 吻合,启动一次成功。高丰度、高纯度的浓缩铀235在王承书 和她的同伴们的手中诞生了!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上空升 起了蘑菇云,超级大国的核垄断被中国人打破了。为了这一天 的到来,王承书的身心全部融进了工作之中,甚至忘记了远在 北京寄宿学校读书的心爱的儿子。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一、人生与人生观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 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 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 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 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 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需要回答的问题: 人的本质是什么? -——人为了什么活着 人生为了什么? -——人怎样活着 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 -——人怎样活着更有意义
古希腊
特尔斐神庙
希腊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刻有 七句名言,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以 至被认为点燃了希腊文明火花的却只有一 句,那就是:“人啊,认识你自己”。
人生困惑 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 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 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 系的总和。 ——马克思
案例: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基本问题: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主要有哪些?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③合理调控情绪; 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_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和了解人生观、人的本质、人的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树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使学生理解四大关系,即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认识到这四大关系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从而他们在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以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理解人生观、价值观及其两者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人生价值观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正确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导入新课:人是什么?(人性论)古老的希腊神话斯芬克斯之谜是这样讲述的: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狮身人面兽,传说她在古埃及的提佛城郊外守着路口,对过路者提出一个谜语,猜不中的就要被她吃掉。
这个谜语就是:“什么动物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傍晚三条腿走路?”谜底是人。
后来俄狄浦斯从那里经过,猜出了谜底。
于是,斯芬克斯就把自己杀死了。
由神话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什么?这也就牵涉到了人的本质问题.人生目的构成了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因为人生目的的确立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前提和根由,它左右人生道路的方向,又在根本上决定着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取向。
人生态度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人们处理人生问题的方式,对人生目的的实现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需要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把握;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则首先应对“人的本质”等问题作比较深入的理论把握。
伴随着关于人生的思考,人又总是会从价值的角度对人怎样生活算是有意义、才算是“值得”的问题加以把握,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追求公平正义的女法官宋鱼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人生环境 人 生 即人的生命、生活,从动 态角度而言,是指人的生命及生活过 程。 环 境 是指围绕人的外部界,是 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世界。 人生环境 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 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一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2.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 就是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 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 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
(2)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 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 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江铃汽车袁政海班组
蓝领群英:当工人有价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于海琳毕业后进入中联部, 处理我党同世界各党派间的联 络和交往工作,随后他被派到 科威特大学语言中心进修。回 国后在中联部当翻译,2001 年9月被派往中国驻伊拉克大 使馆工作。
思修课件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
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 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 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勇于 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 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 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 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4、应变力强;
9、头发有光泽;
5、能抵抗一般疾病; 10、皮肤有弹性
h
43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 第一、能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 第二、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 第三、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 第四、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 第五、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 第六、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包括正确认识
的精神的人,才是“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 益于人民的人” 。
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 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
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3、上述种种错误人生观共同的特征
• 都是没落阶级的人生观 • 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 • 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片面的
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3. 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 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只有树立了马克思主 义的世界观,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 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 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 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一、授课对象:本科学生二、教学时数:6课时三、教学目的以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背景,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理论立场和基本观点,为科学而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四、教学内容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五、教学重点1、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2、如何理解“人生环境”六、教学难点1、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2、关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及“人性自私”的分析七、教学方法案例讲授、启发式讨论、课堂体验、组织演讲和辩论、多媒体课件辅助八、授课教案【导入语】(6分钟)诗朗诵《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组织讨论】:诗歌中描述了哪两种人?如何评价这两种人总结:鲁迅先生用犀利的笔锋描写了虽活如死和虽死犹活的两种不同的人。
其实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一辈子都在写“人”字。
有的人把“人”字写得浩气凛然、顶天立地;有的人把“人”字写得认认真真、堂堂正正;有的人把“人”字写得马马虎虎、歪歪斜斜;有的人把“人”字写得头脚倒立、栽进了非人的行列。
一个人能成就什么样的人生,除了受到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决于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人生、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课堂体验】:填写人生坐标图要求:请同学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将人生坐标图各项内容填写完整。
板书设计1人生坐标图解析:“成功实现的事情”考察学生以前人生的追求目标;“遭遇的挫折和失败”考察学生的以前人生中的困境和失意;“未来想做的事情”考察学生的人生目的;“墓志铭”考察学生对自己人生价值实现程度的期望。
本章教学将直接从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问题切入,运用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价值哲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同学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探讨“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让同学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领悟人生真谛。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学时)【名言典句】:“水火有气而无声,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荀子“在人生的旅途上,你是自己唯一的司机,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驶你的生命之车。
”——李开复一、世界观与人生观(19分钟)(一)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内涵(4分钟)板书设计21、世界观的内涵: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主要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不得不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并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
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
世界有三大领域: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所以世界观就是人们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这三大领域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人生观的内涵: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人生目的,即人为什么活着。
第二,人生态度,即怎样做人和做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人生价值,即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尺度。
3、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在唯物主义世界观尤其是唯物史观指导下树立的人生观,必定是从集体主义出发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建立在唯心主义世界观尤其是唯心史观基础上的人生观,必定是从利己主义出发的个人主义人生观。
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即使曾经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但在人生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正确的世界观也必然丧失。
(二)科学认识人的本质(10分钟)【提问】:如何理解“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法国思想家蒙田板书设计3总结:人类自从进入文明时代,在探索自然奥秘的同时,开始了对自己的认识的历程。
在三千多年前,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与光明之神阿波罗就把一条箴言镌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人啊,认识你自己!这是先祖对来者的教导,是智者对后人的忠告。
人是什么?或说人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个被被一遍遍地问起的问题,人们又一次次地作出不同的回答。
孟子最早提出“性善论”。
荀子提出“性恶论”。
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意识到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
亚里士多德把人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出“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把人看作是有理想、有自由意志、追求享乐的,认为理性、自由、享乐是人的本性。
法国启蒙思想家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平等、追求幸福,认为这是天赋的、永远不变的人的本质。
这些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尽管有许多可取之处,但都未能达到真正科学的水平。
因为他们离开人的实践,抽象地考察人的所谓不变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不是神、上帝创造的,而是由动物进化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人是怎样将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呢?不是理性或意识,而是生产自己生活资料的劳动。
因为劳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所以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关于抽象的人的观点时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理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解读:第一,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类本质马克思彻底否定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错误观点。
在费尔巴哈看来,人的本质不是表现在现实的、具体的人身上,而是抽象地存在于人的共同性、统一性之中,即人的“类本质”。
诚然,人作为同类的存在物,具有某些相似的共同性,但这种“共同性”内涵却是具体的,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利益等在现实上决定了它真实的意义。
人是一定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下的人,活生生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离开了人的存在方式的具体性去谈人的本质,实际上是空洞的,没有真实意义的。
就是说,对于人的本质的求解,必须把人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和具体的社会中来考察。
第二,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
按照列宁的理解,社会关系可以分为两类:物质社会关系和思想社会关系。
这两类社会关系一般是盘根错节、交叉纠缠在一起的,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
每一个人当他来到人世间那一天起,就转向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人最初接触的是家庭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所接触的社会面逐渐扩大,进而最终转向于一定的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生产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之中。
如果一个人从生下来就脱离人类各种社会关系,尽管他先天具有发达的大脑和健全的身体,也不会具备人的本质。
【案例】:狼孩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了一只狼后,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养大的女孩:其中大的有八岁,后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有两岁,取名为阿玛拉,但因其体弱,不久死去。
这是世界上发现的首例狼孩。
由于她们自幼远离人类社会,在狼窝里长大,所以一切生活习性都与狼别无二致。
比如:她们不会直立行走,只能用四肢爬行,白天睡觉,晚间出来活动,怕光、怕火,不吃素食和熟食,只吃生肉,而且不是用手拿着吃,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咬,她们也不会说话,只会像狼一样引颈长嚎。
在孤儿院人员的耐心抚养下,卡玛拉用了两年的时间才学会站立,6年才会走路,到1929年她死时,一共学会了45各词和几句简单的话,智力水平仅相当于4岁儿童。
后来,社会上又出现过几起狼孩和猪孩等,徒具人形,而不具人的本质。
第三,“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人的一生中会受到许多社会关系的影响,但社会关系的影响并不是几个社会关系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的社会关系网,人被网在网中,各种社会关系对人影响程度有深有浅,是不一样的。
最主要的是生产关系。
第四,人的本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
因此人的本质也不是永恒的,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性”是“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变化的”,“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性的不断改变而已”。
马克思的这个论断与其说是对人的本质的规定,不如说是提供一种揭示或确定人的本质的方法。
这就是说,我们不应当根据善恶之类的抽象原则去规定人的本质,而应当根据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去确定人的真正的本质,这种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
一个人,其社会关系全面性发展的程度越高,他作为人的发展水平就越高,就越接近最终脱离动物界。
【组织辩论】:正方观点:“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反方观点:“人的本质不是自私的”(5分钟)板书设计4总结:自私——是指侵害他人的利益谋取个人的私利。
即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即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才叫自私。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这一观点从理论到实践都是站不住脚的,是错误的。
第一,人的本质自私论错误地把人的自然属性当成了人的本质属性,混淆了人与动物的界限。
第二,人的本质自私论错误地把人的正当个人需求当成人的自私本性,混淆了人的正当个人利益与自私自利的界限。
“自私自利”是一种道德评价。
人的自然性需求本身并无应该不应该,对与不对的道德评价意义。
所以我们否认“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但同时我们又承认,社会上的确存在着自私的个人。
我们只能说某个人本质上是自私自利的,而不能笼统地说人的本质是自私的。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20分钟)(一)人生目的的内涵(5分钟)板书设计5【案例】:有人问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人有什么不同?”这位古希腊大哲学家回答:“平庸的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
”分析:这似乎是咬文嚼字的解答,却揭示了人生重要意义的价值哲学问题,即人生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