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拓展知识 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素材 湘教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八下地理《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课件(共37张PPT).ppt

湘教版八下地理《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课件(共37张PPT).ppt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经过秦岭——淮河线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新课讲解-01 秦岭—淮河线:地理意义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 过秦岭——淮河线
800毫米
新课讲解-01 秦岭—淮河线:地理意义
湿润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经过秦岭——淮河线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新课讲解-活动4
秦岭-淮河以北
猜猜看:我 从哪里来?
新课讲解-活动6:区域划分因素
思考并讨论:划分界线A、B、C 的主导因素各是什么?并完成下列 表格。
名称 秦岭—淮河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 量线
青藏高原边缘线
主导因素
C
B
A
新课讲解-02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因素
气温
降水
0℃
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名称 秦岭—淮河线 400毫米年等降 水量线 青藏高原边缘线
秦岭-淮河以南
新课讲解-活动4
秦岭-淮河以北
猜猜看:我 是哪里人?
秦岭-淮河以南
新课讲解-01 秦岭—淮河线
1月平均气温 河流封冻状况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主要经济林木 主要运输方式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0 ℃
>0 ℃
封冻 <800毫米
主导因素
气候
800毫米
新课讲解-02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因素
BHale Waihona Puke 名称 秦岭—淮河线 400毫米年等降 水量线
青藏高原边缘线
主导因素
气候
降水
新课讲解-02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因素
C
名称 秦岭—淮河线 400毫米年等降 水量线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地理区域的内部具有 相似 性,地理 界线则反映出区域之间的 差异 性。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 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秦 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的一条重 要的地理界线。
秦岭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横亘在东部季风区的中部, 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冬季阻挡减弱了寒冷干燥的西北风 南下,夏季阻挡减弱了温暖湿润的东南方北上,对东部 季风区南北的气候产生了巨大影响。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i/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乡,到雪山连绵的青藏高原、牛羊成群的内蒙古
高原,到浩瀚无垠的新疆沙漠、戈壁滩……祖国
大地姿态万千,风光无限。
东北林海雪原
海南岛的热带风光
雪山连绵的青藏高原
麦浪滚滚的华北平原
牛羊成群的内蒙古高原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一、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观察下面所示红色分界线,说明其地理意义? 这些分界线大致都经过哪里?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1月平均气温 河流封冻情况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耕作制度 主要经济林木 传统运输方式
秦岭-淮河线以北
<0℃ 结冰 <800毫米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以旱地为主 小麦、玉米 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苹果、柿、枣 马拉大车
D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土壤类型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多肥沃的褐土。 秦岭淮河以南多贫瘠的红壤。 【自然植被类型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温带落叶阔叶林; 秦岭淮河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业生产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耕作制度两年三熟或一年一 熟,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 米、棉花、花生为主; 秦岭淮河以南——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到三熟, 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以水稻、小麦、 棉花、油菜为主。
雪山连绵的青藏高原
麦浪滚滚的华北平原
牛羊成群的内蒙古高原
塔克拉玛干沙漠
新疆戈壁滩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依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不同和经济 活动、人文地理景观的差异,可将我国 划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和青藏地区。
划分季风区与 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四大地理区域什么方面有差异呢?
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其重要意义表现在: 1.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2.相当于我国年降水800mm等降水量线 3.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即水稻和小麦主产区分界线 4.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5.相当于我国一月份平均气温0℃的等温线 6.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两边,暖温亚热分界线 湿润半湿分两半,八百毫米降水线
一月0℃等温线,水田旱地分界线
南方北方分界线,自然风光大异然
阴山 贺 兰 山
秦岭
淮河
0℃
第二阶梯:多盆地 和高原
1000米—2000米 第一阶梯: 青藏高原 4000米
第三阶梯: 平原和丘陵为主
500米以下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 梯
第三级阶梯
1、划分四大地理区域主要依据: 气候 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800mm等降水量线) 3、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 400mm的等降水量线北段或东部

噶米精编中考地理总复习 八下 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材知识梳理课件

噶米精编中考地理总复习 八下 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材知识梳理课件

以水田为主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耕作制度 ⑥两__年__三__熟__或__一__年__一__熟__
主要经济作物
棉花、花生、苹果、大 豆、甜菜、枣
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较小(东北地 区除外),墙体较厚、 窗户小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⑤_水__稻__ 一年两熟或三熟 柑橘、茶叶、甘蔗、 油菜
2. 我国地势三大阶梯分界线 (1)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 横断山脉; (2)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考—点太2 行山脉— 巫山—雪峰山。
备考实战演练 1. (2016聊城)下列界线中,甲区域和其他区域分界线吻合的 是( D ) A. 人口地理分界线 B. 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 C.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D. 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考点全梳理 考点一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考点二 秦岭—淮河一线
考点 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划分依据:根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活动、 人文地理景观的差异,全国大致可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青海省、西藏自治 区和四川省的西部
考点 2 秦岭—淮河一线
1.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暖温
800
0
2.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结冰、越往北结冰期 河流封冻状况 越长
无结冰期
主要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地类型 以④_旱__地__为主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重要分界 线。读图分析可知,甲为青藏地区,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 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缘线,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 线大致吻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ppt课件5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ppt课件5
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 山 冈底 斯山
秦岭 淮河
0℃
秦岭东西长约1600多千米,南北宽数十千米至二、 三百千米不等。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山脉北侧为黄 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南侧为低山丘陵和江汉平原。图 为空中看秦岭。
秦岭
秦岭北坡700米以下 在气候上属于暖温带,植 被是落叶阔叶林。这里的 水果与秦岭南坡亚热带的 水果有很大的不同。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河流封冻情况 结冰,越往北冰期越长
无结冰期
主要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 Nhomakorabea水稻
耕作制度
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主要经济作物 棉花、花生、甜菜、苹果、枣 油菜、甘蔗、柑橘、茶叶
本课小结
四 大 地 理
牛羊成群的内蒙古高原
塔克拉玛干沙漠
依据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可将我国划 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指出图中出 昆仑山脉、祁 连山脉、大兴 安岭、秦岭和 淮河所处的位 置,说说它们 分别是哪些地 理区域的分界 线。 2.说出你的家 乡属于哪个区 域。
划分 季风区 与 非季风区 的界线:
南稻北麦,这是稻田 景观。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重要意义 表现在:
1.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2.相当于我国年降水800mm等降水量线 3.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即水稻和小麦主产区分界线 4.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5.相当于我国一月份平均气温零摄氏度的等温线 6.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分布和地域特色,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基本知识。

但对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地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概念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地理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分析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地理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挂图、PPT等教学地图。

2.准备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

3.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形分布,引出四大地理区域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选取典型的地理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巩固四大地理区域的概念和特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会划分四大地理区域?四大地理区域对我国的发展有何影响?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参考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参考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在地图上找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四、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归纳法、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章的题目,认识本章要阐述解决的问题。

(从整体上把握本章,以便掌握本章的知识脉络。

)教师:所谓的差异就是不同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指的是自然和人文方面。

中国的地理差异当然是中国不同地区自然和人文不一样的地方。

过渡:对于区域有一定的理解后我们来学习第五章的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展示幻灯片)(二)新课思考:区域的概念;区域的分类。

请同学们阅读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

(展示片)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

1.图中四名同学分别描述了自己家乡的区域特征,请同学们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并分类。

2.有哪些区域类型?3.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每组学生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展示片)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②牧区——③东南沿海——④经济特区——⑤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⑥热带——⑦旅游区——⑧长江三角洲——⑨农业区——⑩工业区——自然区域:③⑥⑧经济区域:②④⑦⑩行政区域:①③⑤教师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教师: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5.1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湘教版

5.1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湘教版

D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7、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C)
A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的分界线 B 黄河冬季不结冰 C 秦岭—淮河以北的农作物一般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D 油菜、甘蔗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
说说你知道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 景观或者人文景观的差异。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什么?
依据2 气温
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最接近?
依据2 气温 + 降水(气候)
800
界线B大致与多少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依据3 地形
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什么?
观察分析 四大分区的地理界线是如何确定的?
把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 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 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 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地理差异显著
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地形
气温 降水
河流
土地 农业 工业 人口 交通
节日
民居
饮食
民族
归类:地理差异中显国地著理差异
自然差异:
人文差异:
地形 气温
农业
工业
土地 降水
人口
交通
河流
饮食 民居
民族 节日
一、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C
A
B
依据1 降水(夏季风)
这也是我国畜牧 业和种植业区的 分界线(400mm 年等降水量线)。
4、下列地形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是 ( B)
A 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柴达木盆地
5、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D )
A 自然环境 B 地理景观 C 居民主食 D人种和宗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

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南方地区
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岳”衡山、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横贯山脉和南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台湾玉山主峰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高峰。

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南岭、武夷山脉、秦巴山地、台湾山脉。

气候特征: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积温4500℃-8000℃,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一月份均温在0°C以上,冬温夏热,四季分明(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一月均温大于15°C,长夏无冬)。

年降水大于800毫米(台湾东北部火烧寮年均降水6489毫米,为我国“雨极”),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

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源于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昆明静止锋以东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

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每年6-7月间受江淮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伏旱。

冬季寒潮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水文特征: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南部沿海河流有明显台风汛);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力丰;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主要湖泊: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布区,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日月潭。

主要河流:长江及其支流汉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四川盆地向心水系(岷江、雅垄江、乌江、嘉陵江);珠江及其支流西江、东江、北江;钱塘江;淮河;闽江;横断山区水系澜沧江、怒江;浊水溪。

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土壤:地带性土壤为红、黄壤和砖红壤性红壤,非地带性土壤有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和农田区的水稻土。

主导因素:东部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加,西部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西北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北的非季风区
地形特征: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内蒙古高原(包括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平坦开阔,东部为典型温带草原,中西部多沙漠、戈壁;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都是亚洲中部重要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山麓草场广大。

其中天山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山间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等)艾丁湖海拔-156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

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地表景观呈环状分布,“绿洲”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中部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分布其间;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的第二大沙漠。

气候特征: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吐鲁番盆地是我国的“热极”);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气候干燥(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是我国的“干极”)。

水文特征:水量小,汛期短,河流含沙量大,多内流河,冰川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有大片无流区。

黄河上游落差大,水力丰。

主要河流:黄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

主要湖泊:罗布泊
植被:内蒙古高原东部是典型的温带草原,内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区为温带荒漠。

土壤:以漠钙土和灰钙土为主。

主导因素: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

青藏地区
范围: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以南。

地形特征:以高原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大高原,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几乎都在该地区。

藏南地壳活跃,为两大板块碰撞处,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之最;藏北海拔超过4500米,地表波状起伏;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

农牧业主要集中在湖盆、河谷地区。

气候特征: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地区差异大;太阳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水文特征:冰川融水补给多,冈底斯山脉以南受来自印度洋季风影响,水量较大,落差大,
水力资源丰富。

尤其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能开发潜力巨大。

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等大河的发源地,雅鲁藏布江。

主要湖泊:我国内陆湖泊主要分布区之一,青海湖为我国第一大湖,纳木错,色林错。

植被:主要以高山草甸为主,藏北有大片寒荒漠分布。

边缘地区垂直分带明显。

土壤:主要为寒漠土和山地草甸土。

主导因素:地势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