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准备: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还记得2012年汶川大地震吗?在这场浩劫中,涌现出许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谭千秋老师便是其中一个。
临危时刻,他用身子挡在四名学生上面,当人们从废墟中挖出他时,他的手臂依然张开着,但却伤痕累累。
平凡的教师在学生生命遇到危险时爆发出如此惊人的力量,作为父亲,在危急时刻,又会爆发出怎样惊人的力量呢。
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板书课题:17、地震中的父与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个故事,读完后想想:这个故事讲了什么?2、学习生字词。
(出示研学案)(1)同桌互读正字音shān jīhùn xīxūmàn bào lì杉矶混昔墟曼爆砾(2)全班齐读本课的生字,新词,说说难写的生字。
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阿曼达疾步爆炸瓦砾打砸颤抖(3)交流难写的字,指导书写。
3、请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同学的回答中,你看到了几个画面或者场景?(教师板书场景:冲向废墟、寻找儿子、发现儿子、父子相见)三、精读课文,学习课文1~12自然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把握整体,创设情境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生引答:父与子)(板书课题)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样。
(出示影音)旁白:你们看,在地震中楼房倒塌,成了瓦砾堆,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加入救援的队伍。
一双双手,一把把铁锹,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加入了到这场与死神的竞赛中。
然而,救出每一个人都显得那样艰难。
二、直奔主题,整体感知1、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父亲执着地挖了38个小时,他7岁的儿子竟顽强支撑了38个小时。
课文中早已对他们给予高度的评价,说他们是一对――(生答:了不起)的父与子。
(板书:了不起)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了不起?动笔划出来,还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做些批注。
(学生读划写)3、学生交流过渡: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这位父亲如此伟大,如此_____,如此______(生自由答)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17篇)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57f3f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7.png)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17篇)[]五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篇1教学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板书:地震]师: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谈论)2、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3、揭示课题: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1、自由读文,要求:①自由读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用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各同学的事情)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
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二)质疑: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二、初读课文(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洛杉矶、阿曼达、地震、安顿、坚定、疾步、挖掘、破烂不堪、绝望、叹息、悲痛、砸着、颤抖、拥抱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句子1 :“……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30万人”“ 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感受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句子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A、观看地震后的图片出示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从画面中可以理解混乱:乱七八糟,这就叫做混乱废墟:房子倒塌后成了废弃的地方,那就叫------瓦砾:废墟里面看到有许多碎的瓦片、砖块,这就是-----)(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你看,我们学词语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画面,还可以联系我们的所见所闻。
读书就是这样,要做个有心人。
)除了了解这些词语,还有其他词语的意思希望大家运用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理解。
3 、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儿子被埋在废墟中,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2023年《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篇

2023年《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血”、“着”等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元解读父与子的“了不起”,抓住父亲的“挖”和儿子的“让”来体会。
3、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感悟文本中高于爱的亲情教育带来的影响。
4、学会用比较,想象,练习,质疑等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亲的内心世界。
2、难点是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地震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配乐旁白:地震,一个令人沉痛的字眼,它使一个城市在转眼间变成有一片废墟,它使千万个家庭在一瞬间家破人亡。
然而,这种不幸却降临在了1994年的美国落杉矶。
出示课文第一节(师读)2、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3、学生读课题二、初读1、学生自读课文自由地朗读课文,读读了课文后想想: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2、检查字词阿曼达砸着血迹3、引出中心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滴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精读同学们,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多么了不起,那么你从哪里看出了父亲的了不起,又从哪里看出了儿子的了不起呢?用“~~”划出来父亲的了不起,用“——”划出儿子的了不起。
(一)父亲的“挖”切入点:一个“挖”字体现父亲的了不起交流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父亲的一个动作,让人印象很深,而且十分感人,你觉得是哪个动作?(挖)⑵挖了多久?(38小时)⑵同学们,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12自然段,你觉得这是怎样的38小时呢?板块一:漫长的38小时:策略:比较,感受父亲挖的漫长(写法上:细节描写)38小时是多久?(两天一夜多,日以继夜地挖)__句子比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 的父与子教案·完整版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阅读中,品位作者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几个方面的描写刻画了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3、情感与态度: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激发学生热爱父亲,能够在生活小事中感受父爱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PPT课时计划:3个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101、出示一组父子温馨照,请生谈一谈,从这组照片中感受了到什么?你能够想象他们平日里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父子关系如何呢?(围绕幸福、温暖、父子关系和谐融洽即可)2、再出示一组地震后断壁残垣的照片,并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主选择1——2个,结合图片说一说,你看了什么?(1)6个词语:混乱血迹瓦砾废墟爆炸颤抖(2)先读一读这6个词语,再结合这组地震的图片,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你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你会想起谁?为什么?3、小结,引出课题同学们,在灾难人的感情是脆弱的,人的感情却又是坚强的。
今天,我们就走进美国洛杉矶的一场大地震,去认识那里的一对感人至深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概括全文1、听读课文录音,划出本课生字词。
5 B2、小组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两个问题15在听读的过程中,你从课文中收获了哪些关于地震的信息?收获了哪些关于这对父、子的信息?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预设一:(1)关于这次地震——有一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这是一场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给很多人造成了伤害。
(2)关于父亲——在学校的一片废墟里,他不顾爆炸和余震的危险,坚持要把儿子挖出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
3、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一、谈话导入1、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一下你的父亲。
2、揭示课题: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曾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让我们来共同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二、自由读文感知内容1、播放视频,从这段视频当中你想到了什么?2、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文,自己读课文,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做出回答。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布置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且训练了学生的对语言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3、小组间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精华,感悟亲情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式朗读,在读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2、汇报:(1)第二自然段的“冲”,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用“冲”字读一读这句话引读该段(2)与其他父母比,这位父亲了不起之处?(3)父亲做出了惊人的举动,交流(4)投示12节,读,说说这位父亲的哪些举动感动了你们?(5)引读父子见面时的对话,分角色读(6)这段对话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句?投示儿子的话,体会齐读12~19自然段(7)齐读儿子让同学先出去的话(“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
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四、感情升华,堂上练习1、学生尝试续写(这个环节一方面学生对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写作能力)设计两个和结尾不同的可能发生的结局:A: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经死了。
B:父亲在挖孩子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父亲也和孩子“在一起”了。
2、学生汇报。
五、拓展延伸:学习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感受父爱的?(学生自省,达到良好教育效果)六、布置作业。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课型
精读引领课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授课时间
学
习
目
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子二人的了不起。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并进行片段练习。
3.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重
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并进行片段练习。
3.交流练笔内容。(此环节不宜要求过高,重在锻炼学生展开想象,尝试运用所学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主要从以上两点进行评价。)
六.链接阅读,延伸感悟
1.过渡:每个人读完这篇文章都会深受感动,感动就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不知你都想到些什么呢?
2.推荐阅读丛书《慈父与恩师》《父亲》,抓住有关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语句,感悟人物思想品质。
“在一起”是父亲对儿子真诚的诺言,“在一起”是支撑父亲的一盏心灯,它让父亲成为一座大山,伟岸坚强!文章通过外貌、动作、语言描写再现了这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并将他们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
2.链接课文,续写片段。
可是文章中还有一个了不起的情景老师没看到,你们知道是哪个情景吗?就是阿曼达和同学们在废墟下的那38个小时,是怎么熬过来的?他们会做什么?说什么?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到得救,他们都有怎样的表现?请你设身处地地展开想象,并将你想到的写下来,尝试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
3.展示目标(见上表)
三、问题引领,自学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有感情朗读课文,用__分别画出父亲和四.合作探究,提炼总结
(1)同伴交流、小组交流。(要将自己的理解写出来)
(2)集体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归纳要点,点明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阅读中,品位作者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几个方面的描写刻画了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3、情感与态度: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激发学生热爱父亲,能够在生活小事中感受父爱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PPT课时计划:3个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101、出示一组父子温馨照,请生谈一谈,从这组照片中感受了到什么?你能够想象他们平日里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父子关系如何呢?(围绕幸福、温暖、父子关系和谐融洽即可)2、再出示一组地震后断壁残垣的照片,并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主选择1——2个,结合图片说一说,你看了什么?(1)6个词语:混乱血迹瓦砾废墟爆炸颤抖(2)先读一读这6个词语,再结合这组地震的图片,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你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你会想起谁?为什么?3、小结,引出课题同学们,在灾难人的感情是脆弱的,人的感情却又是坚强的。
今天,我们就走进美国洛杉矶的一场大地震,去认识那里的一对感人至深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概括全文1、听读课文录音,划出本课生字词。
5 B2、小组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两个问题15在听读的过程中,你从课文中收获了哪些关于地震的信息?收获了哪些关于这对父、子的信息?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预设一:(1)关于这次地震——有一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这是一场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给很多人造成了伤害。
(2)关于父亲——在学校的一片废墟里,他不顾爆炸和余震的危险,坚持要把儿子挖出来。
因为他和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最终,成功救出了儿子。
(3)关于儿子——在地震中,和同学一起被埋,但是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因为父亲和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并在等待中鼓励同学坚持下去,最终他与同学都得救了。
(4)父与子的相通之处在于那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5)引导学生,概括全文P1)《地震中的父与子》在同学们的口中慢慢地被讲述出来了,谁能试着来填一填。
课文讲述了在()的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的危险,心里想着自己对儿子的承诺——(),他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个小时的挖掘,终于在()里救出()的故事。
2)课文讲述了在……一位父亲……儿子……最终……三、小结方法1、生试着总结概括全文的方法概括全文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六要素法,再找出中心句,遵循着这样的顺序,一点点地把文章的脉络理出来。
的画面,你心疼地呼唤着他——阿曼达,我的儿子!P你想象着,儿子就在这废墟之下,也许房梁正压住了他的手臂,你焦急地呼唤着他——阿曼达,我的儿子!p大地震的威力这么地大,也许儿子已经死了,你绝望地呼唤着他——阿曼达,我的儿子!P(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P而痛苦和绝望就这样打败了这位父亲吗?他的情绪又出现了什么变化?(痛苦——坚定)是什么给了他新的力量?想起曾经对儿子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P这句话给了他力量,他坚定地站起身,向废墟走去。
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儿子,爸爸答应了你的事情一定会做到,我来了,你等着我)在痛苦中,想起对儿子的承诺,可以用理智与坚定的新年战胜悲痛,这果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啊!请你用语言来诠释这位坚定又勇敢的父亲吧!(生读,注意坚定)(4)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
下定决心要找到儿子的他直奔儿子的教室。
大家还记得,父亲最初的时候往学校去的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动词——冲!此刻,用了一词——疾步你感受到了什么?(父亲更加着急了,恨不得两步并做一步,快些找到儿子)(5)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就在他开始挖的时候,别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哭一阵就走了)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父亲的坚定和决心,不把儿子找到决不放弃)在这对比中,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因为支撑他的是那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6)5——10自然段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别的父母绝望地走了,他不管,他继续挖啊挖。
有好心的路人来劝他,他依旧不理,继续挖啊挖……消防队长挡住他……而他说……P警察走过来劝他……而他说……人们都以为,他精神失常了。
而我们知道,支撑他坚持挖下去的原因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真是位坚定的了不起的父亲!二、本课小结回忆父亲的心理变化的几个过程焦急——痛苦——绝望——坚定——勇敢冲——疾步第三课时一、父亲的了不起,父爱之伟大(7)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一读,感悟文本你从这句话中,还读到了什么?P(父亲不放弃,一直挖,决心要救出儿子)2)二读,品味爱子情深(再次播放地震后的惨烈画面)我们刚刚了解到,地震后可能出现哪些危险?(余震、大爆炸、房屋随时有可能倒塌)这位父亲时时刻刻都处在危险之中,而这位父亲却——他挖了8小时……此刻,你又读出了什么?(不顾个人安危,勇敢面对一心想要救出儿子)3)三读,了解父亲的了不起同学们,此刻你就处在这地震之中,你看父亲在用他的手一点一点地挖着。
在他挖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搬不动的大石块、碎石子扎破了父亲的手直流血、可能有余震和小爆炸导致父亲受伤了)就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就在这样随时充满着危险和伤痛的环境里,支撑着他挖下去的是——救出儿子的决心,是那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4)四读,感受伟大的父爱这份坚持让他一共挖了36个小时。
36个小时是多久呢?两天一夜啊!这么长的时间下来,挖8个小时时,什么也没挖到,但是他没有——停下来。
挖了12个小时时,他满脸的灰尘,但是他没有——停下来。
挖了24个小时时,他的双眼不满了血丝,但是他没有——停下来。
挖了36个小时时,他衣服被不断掉落的石块和断墙砸得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但是他没有——停下来。
8-12-24-36B,几个并列的数字,你又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时间特别长,每一个小时都是那么地艰难,那么地痛苦,让我们感受到父亲没有休息,一直在挖啊挖,一共挖了36个小时)在这36个小时当中,支撑着他的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更是父亲对儿子那份浓浓的——爱5)五读,升华情感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痛苦的、艰难的、漫长的36个小时中,再次感受父亲坚定的信念吧!读……他挖了……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1、从地震开始,到后来连续的36个小时,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父亲的那份坚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更多的是父亲对儿子的——爱。
2、我们再次默读1-12段,描写父亲前后的表现的相关句子,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父亲的呢?你觉得哪一出描写得最为传神?动作、语言、外貌、心理,这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父亲。
3、这个时候,你就是身在地震中的父亲,你在那8、12、24、36个小时中,会有哪些语言、动作或心理描写呢?请你选择一个时间段,写一写。
注意结合父亲的特点。
(练笔5分钟)4、练笔展示,教师点评,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父亲的某一个特点进行描写。
二、感受了不起的儿子1、了不起的父亲养育了了不起的儿子,请小组讨论,儿子的哪些言行打动了你,让你看到在他身上的了不起?(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儿子还只是个小孩子,在灾难面前,你觉得他的心态如何?(从容、淡定)从哪里可以感受到这种心态?(不要害怕、只要……一定……)在被困的这段时间里,你能猜想一下,阿曼达和他的同学们会发生怎么样的对话呢?他们可能遇到哪些困难?经历哪些心情的变化?P房屋倒塌了,15名同学被困废墟。
大家都……,而阿曼达……。
8 小时过去了,一阵余震来袭,碎石块和土从头上掉下来,同学们……阿曼达……。
12个小时过去了,同学们……阿曼达……。
24个小时过去了……36个小时过去了……P 阿曼达这份勇敢的源泉正是来自他的父亲,来自他父亲的那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2)“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P儿子不仅是一个勇敢的人,还很有自救的常识,知道地震时候要躲在三角区域。
可以看出父亲对他良好的教育。
p(3)“不!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安全出口开辟出来了,而阿曼达的选择是……,你从他的言行里,又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无私,不怕牺牲)P而他这美好的品质来源于——父亲的教育,他坚信父亲会和他一起,因为父亲说过——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三、感受这对了不起的父子1、坚定的信念让这对了不起的父子战胜了困难,战胜了地震灾害,最终——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P他们彼此都深信着——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P2、父亲的爱是一种信仰,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力量,父爱如山,为孩子撑起了一片坚定的、勇敢的天空,让我们再次读一读课文里那句打动人心的句子,感受那坚定背后深沉的父爱吧!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p三、课后作业P 96 小练笔。
描述阿曼达和同学们在废墟下36小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