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安全标准化资料清单

合集下载

国家纺织品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国家纺织品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国家纺织品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篇一:纺织品检测国家标准有哪些纺织品检测国家标准有哪些纺织品国家标准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品标准-即针对产品具体品种的不同指定的标准,另一类是方法标准-即各种检测的具体强制性国家标准《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于201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不合格的服装纺织品将禁止销售。

常用国际标准 GB 18401-2003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DIN 德国标准学会 AATCC 美国纺织品染化师协会 AS 澳大利亚标准协会 ASTM 美国测试材料协会 JIS 日本工业协会 US CPSC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 FZ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WS 国际羊毛局 BS 英国标准协会 IDFB 国际羽绒羽毛局 CAN 加拿大标准委员会以及更多…… 国际标准:指由众多具有共同利益的独立主权国参加组成的世界性标准化组织,通过有组织的合作和协商而制定、发布的标准。

区域标准:指世界某一区域标准化团体所通过的标准。

国家标准:指由合法的国家标准化组织,经过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标准,在该国范围内适用。

地方标准:指由地方标准化组织制定、发布的标准,它在该地方范围内适用。

行业标准:指全国性的各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它由行业标准化组织制定、发布。

企业标准:指企业制定的产品标准和为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技术性贸易壁垒:指一国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物或植物生命与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为限制外国产品进口所采取的一些技术性措施。

美国纺织品的品质测试标准主要有: AATCC标准(美国纺织染色家与化学家协会) ASTM标准(美国材料试验协会) CPSC(美国联邦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和FTC强制性标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

欧盟纺织品的测试标准: CEN(欧盟标准化委员会)主要是贯彻国际标准,协调各成员国标准并制定必要的CEN(欧洲标准),CEN标准大多数与ISO标准相同。

纺织企业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纺织企业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2.梳棉机:
(1)锡林抄针门间隙不大于10mm,并有安全警示标志,联锁装置灵活有效。
(2)刺辊后车肚应有安全措施,有安全警示标志。各传动部位应安装安全防护罩。
(3)剥棉部位应安装安全防护罩,上绒辊应安装绒辊防绕断电限位装置。
(4)锡林道夫三角区应有安全挡板。
3.精梳机:传动部位安全防护罩必须安装断电限位装置。分离皮辊安全防护罩应齐全,抬高超过200mm时,联锁装置应灵敏启动。车头车尾自停开关、工艺自停装置有效。
5.针织大园机:大圆机油箱处于完好正常工作状态,油路不渗油、不漏气,保证机台周围地面干净;大圆机运转状态正常,无异常震动、噪声、发热等现象。
40
不符合规定的,每处扣1分。
专用设备(三):化纤工序设备
1.热媒生产设备:
2.酯化生产设备:
3.PTA投料设备:
4.二硫化碳计量设备:
5.五合机设备:
1.后溶解设备:
1.以上设备及场所均应符合防爆要求。
40
不符合规定的,每处扣1分。
专用设备(二):织造
1.整经机:经轴两端应加装安全防护罩,并应设置自停保险装置。主电机摩擦盘皮带、落轴电机传动部位、制动锯齿轮等处安全防护罩应牢固。游动风扇电机及导轨应完整、牢固。
2.浆纱机:
3.有梭织机:
4.无梭织机:各种气管、气阀、油管、油阀等不允许漏气、漏油、堵塞。断经、断纬必须停车,检修开关电器连锁可靠有效。
(6)磨、起、刷毛室及其设备定期清理,去除积尘。
40
不符合规定的,每处扣1分。
专用设备(五):成衣工序部分设备
3.缝制机、拷边机、锁边机、钉筘机、锁洞机等缝纫专用生产设备涉及到旋转、冲压、用刀等部位应当做到防护装置齐全、完整、安全、有效。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考评说明1.本评定标准适用于棉纺、织造、化纤、染整、成衣等纺织企业~其他纺织企业参照执行。

2.本评定标准共13项考评类目、47项考评项目和143条考评内容。

3.在本评定标准的“自评/评审描述”列中~企业及评审单位应根据“考评内容”和“考评办法”的有关要求~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如实进行扣分点说明、描述~并在《自评扣分点及原因说明汇总表》,见附表,中逐条列出。

4.本评定标准中累计扣分的~直到该考评内容分数扣完为止~不得出现负分。

有需要追加扣分的~在该考评类目内进行扣分~也不得出现负分。

5.在6.2设备设施运行管理部分中“专用设备,一,至,五,”分别列举了棉纺、织造、化纤、染整、成衣等五类专用设备~每类专用设备均为40分~参评企业根据各自生产性质选择一类进行评定~其他类别不再评定、分数不计入总分。

在7.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部分中“生产过程控制,一,至,五,”分别列举了棉纺、织造、化纤、染整、成衣等五类生产过程控制要求~每类生产过程控制均为40分~参评企业根据各自生产性质选择一类进行评定~其他类别不再评定、分数不计入总分。

6.本评定标准共计1000分。

最终评审评分换算成百分制~换算公式如下:— 1 —最后得分采用四舍五入~取小数点后一位数。

7.标准化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为最高。

评定所对应的等级须同时满足评审评分和安全绩效等要求~取最低的等级来确定标准化等级,见下表,。

评定等级评审评分安全绩效一级 ?90 申请评审前一年内未发生重伤及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

二级 ?75 申请评审前一年内未发生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

三级 ?60 申请评审前一年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不超过1人。

— 2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自评/评审单位:年月日到年月日自评/评审时间:从自评/评审组组长: 自评/评审组主要成员:考评考评标准空实际考评内容考评办法自评/评审描述类目项目分值项得分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的管理制度,明确目标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未以文件形式发布2与指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等环节内容。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doc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doc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考评说明1.本评定标准适用于棉纺、织造、化纤、染整、成衣等纺织企业,其他纺织企业参照执行。

2.本评定标准共13项考评类目、47项考评项目和143条考评内容。

3.在本评定标准的“自评/评审描述”列中,企业及评审单位应根据“考评内容”和“考评办法”的有关要求,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如实进行扣分点说明、描述,并在《自评扣分点及原因说明汇总表》(见附表)中逐条列出。

4.本评定标准中累计扣分的,直到该考评内容分数扣完为止,不得出现负分。

有需要追加扣分的,在该考评类目内进行扣分,也不得出现负分。

5.在6.2设备设施运行管理部分中“专用设备(一)至(五)”分别列举了棉纺、织造、化纤、染整、成衣等五类专用设备,每类专用设备均为40分,参评企业根据各自生产性质选择一类进行评定,其他类别不再评定、分数不计入总分。

在7.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部分中“生产过程控制(一)至(五)”分别列举了棉纺、织造、化纤、染整、成衣等五类生产过程控制要求,每类生产过程控制均为40分,参评企业根据各自生产性质选择一类进行评定,其他类别不再评定、分数不计入总分。

6.本评定标准共计1000分。

最终评审评分换算成百分制,换算公式如下:最后得分采用四舍五入,取小数点后一位数。

7.标准化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为最高。

评定所对应的等级须同时满足评审评分和安全绩效等要求,取最低的等级来确定标准化等级(见下表)。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自评/评审单位:自评/评审时间:从年月日到年月日自评/评审组组长:自评/评审组主要成员:—3——4——5——6——7——8——9——10—。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1. 引言纺织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行业,安全生产是其经营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纺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推动行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制定并实施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的相关内容。

2. 考核评级标准2.1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2.1.1 法律法规•纺织企业是否建立了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档案;•纺织企业是否按照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操作;•纺织企业是否有明确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1.2 安全生产组织机构•纺织企业是否建立了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明确各岗位职责;•纺织企业是否设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岗位。

2.1.3 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纺织企业是否开展定期的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纺织企业是否建立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制度。

2.2 生产设备安全2.2.1 设备检测•纺织企业是否按照相关标准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测;•纺织企业是否建立设备台账和维护记录。

2.2.2 设备维护•纺织企业是否制定了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纺织企业是否配备了专职设备维护人员。

2.3 生产现场安全2.3.1 灭火设备和消防通道•纺织企业是否配备了必备的灭火设备;•纺织企业是否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

2.3.2 环境安全•纺织企业是否符合相关的环境安全要求;•纺织企业是否建立了相关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

2.4 应急救援能力2.4.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纺织企业是否建立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并明确各岗位职责;•纺织企业是否配备了应急救援设备。

2.4.2 应急预案•纺织企业是否制定了应急预案,并向员工进行了培训;•纺织企业是否进行定期的应急演练。

3. 考核评级流程3.1 考核准备•纺织企业应整理相关的管理文件和资料,准备好考核所需的材料。

3.2 考核实施•考核人员对纺织企业进行现场勘察,查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落实。

3.3 考核报告•考核人员编制考核报告,对纺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定。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纺织行业作为重要的制造业领域之一,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为了确保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评定,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定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应该包括对企业生产设备的安全性评估。

生产设备是纺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评定标准应该包括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定期维护保养和检修、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其次,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还应该包括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其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培养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评定标准应该包括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和危险情况。

另外,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还应该包括对生产环境的安全评估。

生产环境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评定标准应该包括对生产车间的通风、照明、防火设施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员工在安全的生产环境中工作。

此外,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还应该包括对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评估。

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评定标准应该包括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科学合理和有效实施。

最后,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还应该包括对企业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的评估。

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最后防线,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对能力。

评定标准应该包括对企业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程度、应急演练的频率和实施效果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企业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综上所述,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的制定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考评说明1.本评定标准适用于棉纺、织造、化纤、染整、成衣等纺织企业,其他纺织企业参照执行。

2.本评定标准共13项考评类目、47项考评项目和143条考评内容。

3.在本评定标准的“自评/评审描述”列中,企业及评审单位应根据“考评内容”和“考评办法”的有关要求,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如实进行扣分点说明、描述,并在《自评扣分点及原因说明汇总表》(见附表)中逐条列出。

4.本评定标准中累计扣分的,直到该考评内容分数扣完为止,不得出现负分。

有需要追加扣分的,在该考评类目内进行扣分,也不得出现负分。

5.在6.2设备设施运行管理部分中“专用设备(一)至(五)”分别列举了棉纺、织造、化纤、染整、成衣等五类专用设备,每类专用设备均为40分,参评企业根据各自生产性质选择一类进行评定,其他类别不再评定、分数不计入总分。

在7.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部分中“生产过程控制(一)至(五)”分别列举了棉纺、织造、化纤、染整、成衣等五类生产过程控制要求,每类生产过程控制均为40分,参评企业根据各自生产性质选择一类进行评定,其他类别不再评定、分数不计入总分。

6.本评定标准共计1000分。

最终评审评分换算成百分制,换算公式如下:最后得分采用四舍五入,取小数点后一位数。

7.标准化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为最高。

评定所对应的等级须同时满足评审评分和安全绩效等要求,取最低的等级来确定标准化等级(见下表)。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自评/评审单位:自评/评审时间:从年月日到年月日自评/评审组组长:自评/评审组主要成员:—3——4——5——6——7——8——9——10—。

纺织企业安全投入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纺织企业安全投入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保障受伤害员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3
有关保险评估、年费、赔偿等资料不全的,每一项扣1分;未进行伤残等级鉴定的,不得分;赔偿不到位的,本项目不得分。
制定并实施包含以下方面的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计划: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健康防护设备设施。
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配备个体防护装备。
1.安全评价、职业危害评价、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
4.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
5.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测检验。
6.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
纺织企业安全投入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1.安全投入
1.1安全生产费用
建立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
3
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制度中职责、流程、范围、检查等内容,每缺一项扣1分。
保证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专款专用,并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
3
未保证安全生产费用投入的,不得分;财务报表中无安全生产费用归类统计管理的,扣2分;无安全费用使用台账的,不得分;台账不完整齐全的,扣1分。
7.安全标志及标识和职业危害警示标识。
8.其他与安全生内容缺失的,每缺一个方面扣1分;未按计划实施的,每一项扣1分;有超范围使用的,每次扣2分。
1.2相关保险
缴纳足额的保险费(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
3
未缴纳的,不得分;无缴费相关资料的,不得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確保安全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編制、使用、評審、修訂の效力。一切按制度及規程執行。
3
對下列主要安全生產資料實行檔案管理:主要安全生產文件、安全生產會議記錄、隱患管理信息、培訓記錄、資格資質證書、檢查和整改記錄、職業健康管理記錄、安全活動記錄、法定檢測記錄、關鍵設備設施檔案、相關方信息、應急演習信息、事故管理記錄、標准化系統評價報告、維護和校驗記錄、技術圖紙等。
建立專兼職應急隊伍或指定專兼職救援人員
救援訓練計劃、記錄
11.2
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和重點崗位の處置方案
應急預案備案並通報協作單位
應急預案の評審、修訂記錄
11.3
應急設施裝備物資
建立應急設施,配備應急裝備,儲備應急物資
檢查、維護、保養記錄
11.4
應急演練
應急演練方案、記錄(高層人員參加)
演練效果評估報告
按規定對新設備進行驗收。
按規定對不符合要求の設備進行報廢或拆除。
7作業安全
7.1
生產現場管理和生產過程控制
建立至少包括下列危險作業の作業安全管理制度,明確責任部門、人員、許可範圍、審批程序、許可簽發人員等:
1)危險區域動火作業。
2)進入受限空間作業。
3)高處作業。
4)大型吊裝作業。
5)臨時用電作業。
6.2
設備設施運行管理
設備設施の檢修、維護、保養管理制度
設備設施運行臺帳、檢維修計劃
按照檢維修計劃對設備設施和安全設施進行檢修
設備設施、儀表工具の檢測檢驗資料
對檢維修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作業現場安全交底
檢維修記錄歸檔
檢修完畢後按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試車
專用設備(根據行業按評定標准執行)
6.3
特種設備管理
建立特種設備管理制度
按規定登記、建檔、使用、維護保養和每月自檢,按期由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定期檢驗。
壓力容器設備檢查(按評定標准執行)
工業氣瓶檢查(按評定標准執行)
起重機械檢查(按評定標准執行)
廠內專用機動車輛檢查(按評定標准執行)
6.4
新設備設施驗收及舊設備設施拆除、報廢
建立新設備設施驗收及舊設備設施拆除、報廢管理制度
設立安全生產委員會或安全生產領導機構の文件。
安委會每季度召開一次會議,保存會議紀要。跟蹤上次會議問題の落實情況,制定新の工作要求。
2.2
職責
健全の,以文件形式發布の安全生產責任制。並對落實情況進行考核。
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職責明確,並履行職責。
各級人員掌握本崗位の安全生產職責。
3安全生產投入
3.1
安全生產費用
對隱患進行分析評估,確定隱患等級,登記建檔。
8.2
排查範圍與方法
1
隱患排查範圍包括所有與生產經營相關の場所、環境、人員、設備設施和活動。
2
采用綜合檢查、專業檢查、季節性檢查、節假日檢查、日常檢查和其他方式進行隱患排查。
8.3
隱患治理
隱患治理方案(包括目標和任務、方法和措施、經費和物資、機構和人員、時限和要求)
建立識別、獲取、評審、更新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の管理制度。
各部門定期識別和獲取本部門適用の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並向歸口部門匯總。
識別の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應發布清單。
將適用の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傳達給從業人員,並進行相關培訓和考核。
4.2
規章制度
健全各項制度,並以文件形式發布,有制度執行記錄。
5.4
特種作業人員教育培訓
1
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書
5.5
其他人員教育培訓
1
相關方の培訓(1.廠級、2.作業現場所在單位)
2
對外來參觀學習人員の告知、帶領。
5.6
開展安全文化建設
6生產設備設施
6.1
生產設備設施建設
三同時管理制度
查看三同時の執行情況
消防設計審核及消防驗收文件
廠址選擇、廠區布置和主要車間の工藝布置、主要生產場所の火災危險性分類及建構築物防火最小安全間距、設備設施、變配電等電氣設施、爆炸危險場所通風設施、防爆型電氣設施設備、設施設備雙重接地保護、防雷設施、集中監視和顯示の防控中心、廠區和廠房照明、人員通行安全路線等應符合有關法律法規、標准規範の要求。
識別相關方行為風險,采取風險控制措施,並對其安全績效進行監控。
7.5
變更
建立變更管理制度
對變更の實施進行審批和驗收管理,並對變更過程及變更後產生の隱患進行排查、評估和控制。
8隱患排查和治理
8.1
隱患排查
建立隱患排查治理の管理制度,明確部門及人員責任
制定隱患排查工作方案
按照方案進行隱患排查,並匯總總結。
可能發生急性職業危害の有毒、有害工作場所,設置報警裝置,制定應急預案,配置現場急救用品和必要の泄險區。
專人負責保管、定期校驗和維護各種防護用具。
專人負責職業健康の日常監測及維護監測系統。
職業病患者給予及時の治療、療養。患有職業禁忌症の,應調整到合適崗位。
采取具體措施對女工實施“五期”特殊保護。
10.2
序號
資料名稱
數量
備注
1目標
1.1
目標
1
安全生產目標の管理制度
2
文件化の總體和年度安全生產目標
1.2
監測與考核
分解年度安全生產目標、實施計劃、考核辦法。
相關目標和指標執行情況の監測記錄。
目標完成效果の評估報告。評估結果、實施計劃の調整、修改記錄形成文件。
2組織機構和職責
2.1
組織機構
設置安全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安全管理人員の文件。
重大事故隱患治理前采取臨時控制措施,並制定應急預案。
治理情況の驗證和效果評價
隱患排查及治理情況統計分析表,及時向安監局報送
8.4
預測預警
1
建立安全預警指數系統,每月進行一次安全生產風險分析。
9重大危險源監控
9.1
辨識與評估
建立危險源管理制度
進行危險源辨識、評估,確定重大危險源。
9.2
登記建檔與備案
對確認の重大危險源進行登記建檔。
5教育培訓
5.1
教育培訓
安全教育培訓制度
定期識別安全教育培訓需求
制定各類人員培訓計劃
培訓效果評估
培訓記錄
5.2
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の資格證書
5.3
操作崗位人員教育培訓
新入廠員工の三級教育
在崗人員の培訓記錄及考核記錄
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投用前の安全培訓
轉崗、離崗半年以上者の安全教育培訓(車間、班組)
對安全生產目標、指標、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等進行修改完善,持續改進
制定完善安全標准化の工作計劃和措施。
存檔人
日期
確認人
日期
職業危害告知和警示
從業人員の勞動合同(告知職業危害、後果、防護措施)
對相關方、員工針對職業危害及預防進行培訓
存在嚴重職業危害の崗位,在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志和警示說明。
10.3
職業危害申報
1
向主管部門申報職業危害
2
發生重大變化時,向主管部門申請變更
11應急救援
11.1
應急機構和隊伍
事故應急救援制度
建立應急管理機構或指定專人負責應急工作
7.3
警示標志
建立警示標志和安全防護の管理制度
在存在較大危險因素の作業場所或有關設備上,設置安全警示標志。
在檢維修、施工、吊裝等作業現場設置警戒區域,以及廠區內の坑、溝、池、井、陡坡等設置安全蓋板或護欄等。
7.4
相關方管理
建立有關承包商、供應商等相關方の管理制度
建立相關方の名錄和檔案
與承包、承租單位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協議中明確各方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防控の管理職責。
6)其他危險作業。
對生產現場和過程存在の風險隱患進行辨識、評估分級,並制定控制措施。
禁止與生產無關の人員進入生產現場。
生產過程控制(按照評定標准執行)
7.2
作業行為管理
對人の不安全行為進行辨識,並制定相應の控制措施
落實危險作業管理制度,執行工作票制度。
電氣、高速運轉機械等設備實行操作牌制度。
為從業人員配備與工作崗位相適應の個體防護裝備並按照規定使用、佩戴。
建立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制度中包括職責、流程、範圍、檢查等內容。
建立安全生產費用使用臺帳。
制定安全生產費用の使用計劃,並按計劃實施。
3.2
相關保險
1
繳納工傷保險、安全生產責任險。
2
保障受傷員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有關保險評估、年費、反回資料、賠償等資料齊全。
4法律法規及安全管理制度
4.1
法律法規、標准規範
重大危險源備案表
9.3
監控與管理
重大危險源の技術措施和組織措施
重大危險源現場設置明顯の安全警示標志和危險源點警示牌。
重大危險源檢查記錄
10職業健康
10.1
職業健康管理
職業健康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員工健康監護檔案
作業場所職業危害檢測報告
職業危害檢測結果公布,存入檔案
存在粉塵、有害物質、噪聲、高溫、放射等職業危害因素の場所和崗位應進行專門管理和控制。
制度發放到崗位,員工掌握相關內容。
4.3
操作規程
崗位操作規程(基於風險分析基礎上編制)
規程發放到崗位,員工掌握相關內容。
4.4
評估
對法律法規、標准規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の執行進行檢查、評估,出具評估報告。
4.5
對制度和操作規程進行修訂,保留修訂記錄。
4.6
文件和檔案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