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数学(文)总复习:专题2第3讲《平面向量》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文)《平面向量》专题复习

高考数学(文)《平面向量》专题复习
专题5 平面向量
第1节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考点29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线性运算 ❖考点30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返回
考点29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线性运算
❖考法1 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 ❖考法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返回
考点29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线性运算
【注意】①向量数乘的特殊情况:当λ=0时,λa=0;当a=0时,λa=0.②实数和向量可 以求积,但不能求和、求差.③正确区分向量数量积与向量数乘的运算律.
返回
考法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返回
考点30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考法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 ❖考法4 平面向量的共线问题 ❖考法5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与运算
1.向量的有关概念
2.向量的线性运算
考法1 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
解决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的问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应正确理解向量的概念 ①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任意两个向量不能比较大小,只可以 判断它们是否相等,但它们的模可以比较大小;②大小与方向是向 量的两个要素,分别是向量的代数特征与几何特征;③向量可以自 由平移,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移到同一直线上. 2.正确理解共线向量与平行向量 共线向量就是平行向量,其要求是几个非零向量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当然向量所在直线可以平行,也可以重合,其中“共线”的含义不 同于平面几何中“共线”的含义.
(2)b在a方向上的投影是 一个数量,当0°≤θ< 90°时为正;当90°<θ ≤180°时为负;当θ= 90°时为0.
考点31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注意】x1y2-x2y1=0与x1x2+y1y2=0不同,前者是两向量a=(x1,y1), b=(x2,y2)共线的充要条件,后者是它们垂直的充要条件.

2016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二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平面向量 第三讲 平面向量课件 文

2016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二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平面向量 第三讲 平面向量课件 文

[解析] |a· b|=|a|· |b|· |cos θ|≤|a|· |b|,选项 A 正确;根据向量减 法的三角形法则可知边长 |a-b|大于等于其他两边差的绝对值 ||a| -|b||,因此 B 错误;由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和运算法则知 C, D 正确.故选 B.
[答案] B
2.(2015· 大连模拟)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 2,BC= → → → → 2, 点 E 为 BC 的中点, 点 F 在边 CD 上, 若AB· AF= 2, 则AE· BF 的值是( A. 2 C.0 ) B.2 D.1
[答案] 2
考向三 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 向量的夹角、平行、垂直等关系的研究均可化为对应向量或 向量坐标的运算问题,三角形形状的判定可化归为相应向量的数 量积问题,向量的数量积公式 a2=|a|2,沟通了向量与实数间的转 化关系.
要注意变换思维方式,能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要善于应用向 量的有关性质解题.
[答案] D
2.(2015· 荆州二检)在△ABC 中,C=90° ,且 CA=CB=3, → → → → 点 M 满足BM=2MA,则CM· CB=( A.2 B.3 C.4 D.6 )
→ → 2→ 1→ → 1→2 [解析] CM· CB=3CA+3CB· CB=3CB =3,故选 B.
[答案] B
[答案] (1)D (2)C
2
[探究追问] 何求?

→ → 在例 2(1)中,条件不变,则BD在CD上的投影如
→ → → [解析] 在边长为 a 的菱形 ABCD 中,BD在CD上的投影|BD 3 → → |cosBD,CD= 3acos 30° =2a.
[答案]
3 2a
数量积、模和夹角的问题 (1)涉及数量积和模的计算问题,通常有两种求解思路: ①直接利用数量积的定义; ②建立坐标系,通过坐标运算求解. (2)在利用数量积的定义计算时,要善于将相关向量分解为图 形中模和夹角已知的向量进行计算. 求平面向量的模时,常把模的平方转化为向量的平方.

《平面向量》第3讲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

《平面向量》第3讲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

a 2, b 4, 向量 a 与 b 的
夹角60°,求 a 与 2a b 的夹角.
一、理清向量夹角的概念.
[检测题] 在等边△ABC中.
① 向量 AB与BC 夹角的大小是

1 计算 AB BC BC CA AC AB 2
120
.
.
二、落实向量的数量积基本的运算方法.
1
.
能力提升
1 [变式2] 向量 a , b , c 满足 a b 1, a b , 2
a c, b c 60 , 则|c|的最大值为 2
.
能力与提升
[题目].向量 a 与 b 满足 a 2b 1,则 a b 的最大值是
1 8
小结
1. 数量的代数运算.
课题: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 1 )
引例
[题目].已知 a 2, b 4, 向量 a 与 b 的夹角60°,
(1).求 a b a 的值.
(2).求 a b 的值.


【变1】已知
a 2, b 4, 且 a b a ,求


向量 a 与 b 的夹角.
引例
【变2】已知
[检测题] 在边长为1正方形ABCD中,点E是AB边 上的一个动点,则 DE CB 的值为
1

DE DC 最大值是
1
.
能力与提升
[例题3] 若a,b,c均为单位向量,且a· b= 0 ,
(a-c)· (b-c)=0,则|c|的最大值为
2
.
[变式1] 若a,b,c均为单位向量,且a· b= 0, (a-c)· (b-c)≤0,则|a+b-c|的最大值为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2.3 平面向量 理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2.3 平面向量 理
5.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于非零向量 a,b,当|a+b|=|a-b| 时,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度相等,此时平行四边形是矩 形,条件|a+b|=|a-b|等价于向量 a,b 互相垂直,反之也成 立.
• 6.两个向量夹角的范围是[0,π],在使用平 面向量解决问题时要特别注意两个向量夹角 可能是0或π的情况,如已知两个向量的夹角 为钝角时,不单纯就是其数量积小于零,还 要求不能反向共线.
23B→C=12A→B+23(A→C-A→B)=-16A→B+23A→C,则 λ1=-16,λ2=23,λ1+λ2
=12.
答案
(1)A
1 (2)2
规律方法 在一般向量的线性运算中,只要把其中的向量当作字 母,其运算类似于代数中合并同类项的运算,在计算时可以进 行类比.本例中的第(2)题就是把向量用,表示出来,再与题中 已知向量关系式进行对比,得出相等关系式,可求相应的系 数.
解析 (1)M→N=M→C+C→N =13A→C+12C→B =13A→C+12(A→B-A→C) =12A→B-16A→C, ∴x=12,y=-16.
(2)由题意可得A→B·A→D=|A→B|·|A→D|cos 120°=2×2×-12=-2,在菱
形 ABCD 中,易知A→B=D→C,A→D=B→C,所以A→E=A→B+B→E=A→B+
BE=23BC.若D→E=λ1A→B+λ2A→C(λ1,λ2 为实数),则 λ1+λ2 的值为
________.
解析 (1)∵B→C=3C→D,∴A→C-A→B=3(A→D-A→C),
即 4A→C-A→B=3A→D,
∴A→D=-13A→B+43A→C.
(2)如图,D→E=D→B+B→E=12A→B+
3
3 .

专题2.3 平面向量中范围、最值等综合问题 高考数学选填题压轴题突破讲义(解析版)

专题2.3 平面向量中范围、最值等综合问题  高考数学选填题压轴题突破讲义(解析版)

一.方法综述平面向量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是一种典型的能力考查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潜能,能综合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高考在知识点交汇处命题的思想,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难点,其基本题型是根据已知条件求某个变量的范围、最值,比如向量的模、数量积、向量夹角、系数的范围的等,解决思路是建立目标函数的函数解析式,转化为求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的最值或应用基本不等式,同时向量兼顾“数”与“形”的双重身份,所以解决平面向量的范围、最值问题的另外一种思路是数形结合,应用图形的几何性质.二.解题策略类型一与向量的模有关的最值问题【例1】【安徽省黄山市2019届高三一模】如图,在中,,,为上一点,且满足,若的面积为,则的最小值为()A.B.C.D.【答案】B【解析】设,,则三角形的面积为,解得,由,且C,P,D三点共线,可知,即,故.以所在直线为轴,以点为坐标原点,过点作的垂线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则,,,则(当且仅当即时取“=”).故的最小值为.【指点迷津】三点共线的一个向量性质:已知O、A、B、C是平面内的四点,则A、B、C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一对实数、,使,且.【举一反三】1、【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如图,矩形中边的长为,边的长为,矩形位于第一象限,且顶点分别位于轴、轴的正半轴上(含原点)滑动,则的最大值为()A.B.C.D.【答案】B【解析】如图,设,则因为所以则所以的最大值为所以选B2、【浙江省湖州三校2019年高考模拟】已知向量,的夹角为,且,则的最小值为()A.B.C.5 D.【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设,,因此表示直线上一动点到定点距离的和,因为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所以选B.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3月月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则的最小值是()A.B.C.D.【答案】C【解析】由于,即,即,所以在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的圆上.得到三点共线.画出图像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的最小值等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减去半径,直线的方程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故的最小值是,故选C.类型二与向量夹角有关的范围问题【例2】【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已知向量与的夹角为,,,,,在时取得最小值若,则夹角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案】【解析】,,,在时取得最小值解可得:则夹角的取值范围本题正确结果:【指点迷津】求变量的取值范围、最值,往往要将目标函数用某个变量表示,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期间要注意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得解. 【举一反三】1、非零向量b a ,满足b a2=22b a,2|||| b a,则b a 与的夹角的最小值是 .【答案】3【解析】由题意得2212a b a b r r r r ,24a b r r ,整理得22422a b a b a b r r r r r r ,即1a b r11cos ,22a b a b a b a b r rr r r r r r ,,3a b r r ,夹角的最小值为3 .2、【上海市2019年1月春季高考】在椭圆上任意一点,与关于轴对称,若有,则与的夹角范围为____________【答案】【解析】 由题意:,设,,因为,则与结合,又与结合,消去,可得:所以本题正确结果:类型三 与向量投影有关的最值问题【例3】【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一模】若平面向量,满足||=|3|=2,则在方向上的投影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因为,所以,在方向上的投影为,其中为,的夹角.又,故.设,则有非负解,故, 故,故,故选A .【指点迷津】向量的数量积有两个应用:(1)计算长度或模长,通过用;(2)计算角,.特别地,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是.另外,的几何意义就是向量在向量的投影与模的乘积,向量在向量的投影为.【举一反三】1、已知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半径为2,且0OA AB AC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v ,则向量CA u u u v 在向量CB u u u v方向上的投影为( ) A. 3 B. 3 C. -3 D. 3 【答案】B本题选择B 选项.2、设1,2OA OB u uu v u u u v , 0OA OB u u u v u u u v , OP OA OB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且1 ,则OA u u u v 在OP uuu v 上的投影的取值范围( ) A. 25-,15B.25,15C. 5,15D. 5-,15【答案】D当λ0 时, 0,x当222215λ8λ4482λ0521x λλλλ,故当λ1 时,1x 取得最小值为1,即1101x x, 当λ0 时, 222215844825215x,即15x 505x综上所述 5( ,1x故答案选D 类型四 与平面向量数量积有关的最值问题 【例4】【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一模】中,,,,且,则的最小值等于 A .B .C .D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知,向量,且,可得点D 在边BC 上,,所以,则,即,所以时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则, 则,,当时,则最小,最小值为.故选:C .【指点迷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求法有:①定义法;②坐标法;③转化法;其中坐标法是同学们最容易忽视的解题方法,要倍加注视,若有垂直或者容易出现垂直的背景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坐标法求解.【举一反三】1、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点E 是AB 边上的动点,则DE DC u u u r u u u r的最大值为( )A. 1B. 12C. 3D. 2【答案】A2、【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一模】中,,,,且,则的最小值等于 A .B .C .D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知,向量,且,可得点D 在边BC 上,,所以,则,即,所以时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则, 则,,当时,则最小,最小值为.故选:C .3、已知圆的半径为2,是圆上任意两点,且,是圆的一条直径,若点满足(),则的最小值为( )A. -1B. -2C. -3D. -4 【答案】C类型五 平面向量系数的取值范围问题【例5】在矩形ABCD 中, 12AB AD ,,动点P 在以点C 为圆心且与BD 相切的圆上,若AP AB AD u u u v u u u v u u u v,则 的最大值为( )A. 3B. 22C. 5D. 2【答案】A∴圆的方程为(x ﹣1)2+(y ﹣2)2=45, 设点P 25cosθ+1, 25), ∵AP AB AD u u u v u u u v u u u v,25, 25sinθ+2)=λ(1,0)+μ(0,2)=(λ,2μ), ∴55cosθ+1=λ, 55sinθ+2=2μ, ∴255(θ+φ)+2,其中tanφ=2, ∵﹣1≤sin (θ+φ)≤1, ∴1≤λ+μ≤3,故λ+μ的最大值为3, 故选:A【指点迷津】(1)向量的运算将向量与代数有机结合起来,这就为向量和函数的结合提供了前提,运用向量的有关知识可以解决某些函数问题;(2)以向量为载体求相关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向量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等相结合的一类综合问题; (3)向量的两个作用:①载体作用:关键是利用向量的意义、作用脱去“向量外衣”,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数学问题;②工具作用:利用向量可解决一些垂直、平行、夹角与距离问题. 【举一反三】1、【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动点P 满足,若,则的最大值为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以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设, ,则由得,化简得:,又,,,,表示圆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得平方,其最大值等于圆心到原点的距离加半径的平方,即,故选:C .2.已知1,3,0OA OB OA OB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点C 在AOB 内,且OC u u u v 与OA u u u v 的夹角为030,设,OC mOA nOB m n R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则mn的值为( )A. 2B. 52C. 3D. 4【答案】C 【解析】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由已知1,3,OA OB u u u v u u u v,,则10033OA OB OC mOA nOB m n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33303n tan m, 3mn. 故选B3.【上海市金山区2019届高三二模】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动点P 满足,若,其中m 、n R ,则的最大值是________【答案】 【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A (﹣1,﹣1),B (1,﹣1),D (﹣1,1),P (,),所以(1,sinθ+1),(2,0),(0,2),又,所以,则,其几何意义为过点E (﹣3,﹣2)与点P (sinθ,cosθ)的直线的斜率,设直线方程为y +2k (x +3),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1,由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解得:,即的最大值是1,故答案为:1类型六 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四心的结合【例6】已知ABC 的三边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 , ,,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 222c b b ,则AO BC u u u v u u u v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2,23【指点迷津】平面向量中有关范围最值问题的求解通常有两种思路:①“形化”,即利用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将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中的最值或范围问题,然后根据平面图形的特征直接进行判断;②“数化”,即利用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把问题转化为代数中的函数最值与值域、不等式的解集、方程有解等问题,然后利用函数、不等式、方程的有关知识来解决.【举一反三】1、如图,为的外心,为钝角,是边的中点,则的值为()A. 4B.C.D.【答案】B2.已知点O 是锐角三角形ABC 的外心,若OC mOA nOB u u u v u u u v u u u v(m , n R ),则( )A. 2m nB. 21m nC. 1m nD. 10m n 【答案】C【解析】∵O 是锐角△ABC 的外心,∴O 在三角形内部,不妨设锐角△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为1,又OC mOA nOB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OC u u u v |=| mOA nOB u u u v u u u v |,可得2OC u u u v =22m OA u u u v +22n OB u u u v +2mn OA u u u v ⋅OB uuu v ,而OA u u u v ⋅OB uuu v =|OA u u u v|⋅|OB uuu v |cos ∠A 0B <|OA u u u v |⋅|OB uuu v|=1.∴1=2m +2n +2mn OA u u u v ⋅OB uuu v<22m n +2mn ,∴m n <−1或m n >1,如果m n >1则O 在三角形外部,三角形不是锐角三角形, ∴m n <−1, 故选:C.3、在ABC 中, 3AB , 5AC ,若O 为ABC 外接圆的圆心(即满足OA OB OC ),则·AO BC u u u v u u u v的值为__________. 【答案】8【解析】设BC 的中点为D ,连结OD ,AD ,则OD BC u u u v u u u v,则:222212121538.2AO BC AD DO BC AD BCAB AC AC AB AC AB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v u u u v三.强化训练1.【宁夏平罗中学2019届高三上期中】已知数列是正项等差数列,在中,,若,则的最大值为()A.1 B.C. D.【答案】C【解析】解:∵,故三点共线,又∵,∴,数列是正项等差数列,故∴,解得:,故选:C.2.【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期中】已知M是△ABC内的一点,且,,若△MBC,△MCA和△MAB的面积分别为1,,,则的最小值是()A.2 B.8 C.6 D.3【答案】D【解析】∵,,∴,化为.∴.∴.则,而=5+4=9,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故的最小值是9,故选:D.3.【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黄金卷三》】已知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且,,设函数,当函数的最大值为-2时,()A.B.C.D.【答案】D【解析】,因为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且,所以又因,代入得所以当时,取得最大,最大值为所以,解得,舍去负根.故选D项.4.【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一模】已知平面向量,,满足,若,则的最小值为A.B.C.D.0【答案】B【解析】因为平面向量,,满足,,,,设,,,,所以的最小值为.故选:B.5.已知直线分别于半径为1的圆O相切于点若点在圆O的内部(不包括边界),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答案】B6.【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十四次考试】已知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若向量满足,则的最大值是()A.1 B.2 C.D.【答案】C【解析】解:以所在直线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因为所以,即,故,令(为参数),所以,因为,所以,,故选C.7.【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一诊】如图所示,在中,,点在线段上,设,,,则的最小值为()A.B.C.D.【答案】D【解析】解:.∵,,三点共线,∴.即.由图可知.∴.令,得,令得或(舍).当时,,当时,.∴当时, 取得最小值故选:D.8.【安徽省宣城市 2019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在直角三角形中,边 的中线 上,则的最大值为( ).,,A.B.C.D.【答案】B 【解析】 解:以 A 为坐标原点,以 AB,AC 方向分别为 x 轴,y 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 B(2,0),C(0,4),中点 D(1,2)设,所以,,在 斜时,最大值为 .故选:B. 二、填空题 9.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若对任意 λ∈R,不等式则 的最大值为_____. 【答案】2【解析】由,两边平方得,,则则,又,则,即,由 ,从而,即,从而问题可得解.恒成立, ,,2110.【2019 年 3 月 2019 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已知 的内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向量,,且,若 ,则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 【解析】由 ,得,整理得.由余弦定理得,因为,所以.又所以,,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所以,即.故答案为: . 11.【四川省广元市 2019 届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在等腰梯形 ABCD 中,已知,,,,动点 E 和 F 分别在线段 BC 和 DC 上,且,【答案】【解析】解:等腰梯形 ABCD 中,已知,,,,,,,,,则的最小值为______.,22, ,则当且仅当即 时有最小值故答案为:12.【上海市七宝中学 2019 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若边长为 6 的等边三角形 ABC,M 是其外接圆上任一点,则的最大值为______.【答案】【解析】解:是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 ,以外接圆圆心 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设,则,..23的最大值是.故答案为.13.【天津市第一中学 2019 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在线段 以点 为中点,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0 【解析】中,已知 为直角,,若长为 的即 14.【安徽省黄山市 2019 届高三第二次检测】已知 是锐角,则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 【解析】 设 是 中点,根据垂径定理可知,依题意的最大值为 0. 的外接圆圆心, 是最大角,若,即,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得.由于,所以,即.由于 是锐角三角形的最大角,故,故.15.【北京市大兴区 2019 届高三 4 月一模】已知点,,点 在双曲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的右支上,则24【答案】【解析】设点 P(x,y),(x>1),所以,因为,当 y>0 时,y=,所以,由于函数在[1,+∞)上都是增函数,所以函数在[1,+∞)上是增函数,所以当 y>0 时函数 f(x)的最小值=f(1)=1.即 f(x)≥1.当 y≤0 时,y=,所以,由于函数 所以函数在[1,+∞)上都是增函数, 在[1,+∞)上是减函数,所以当 y≤0 时函数 k(x)>0.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是.16.【上海市青浦区 2019 届高三二模】已知 为的外心,,大值为________【答案】【解析】设的外接圆半径为 1,以外接圆圆心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因为,所以,不妨设,,,则,,,因为,所以,,则 的最25解得,因为 在圆上,所以 即, ,所以,所以,解得或,因为 只能在优弧 上,所以,故26。

【步步高】高考数学(文,江苏专用)大二轮总复习练习:专题三第3讲平面向量(含答案解析)

【步步高】高考数学(文,江苏专用)大二轮总复习练习:专题三第3讲平面向量(含答案解析)

第 3讲平面向量1. (2016 课·标全国丙改编→1,3→31,则∠ ABC= ________. )已知向量 BA=22, BC=,22答案30°分析→→∵ |BA|= 1, |BC|= 1,→ →3BA·BC=,∴∠ ABC = 30°.cos∠ ABC=→→2|BA|·|BC|12. (2016 ·东改编山 )已知非零向量m,n 知足 4|m|= 3|n|,cos〈 m, n〉=3.若 n⊥ (tm+ n),则实数 t 的值为 ______.答案- 4分析∵ n⊥ (tm+ n),∴ n·(tm+n)=0,即 t·m·n+ n2= 0,∴ t|m||n|cos〈 m, n〉+ |n|2=0,由3212已知得 t×|n| ×+ |n| = 0,解得 t=- 4.433. (2016 天·津改编 )已知△ABC 是边长为 1 的等边三角形,点 D, E 分别是边 AB, BC 的中点,连接 DE 并延伸到点F,使得 DE=→ →2EF ,则 AF ·BC的值为 ________.答案1 8分析→→→如下图, AF =AD +DF .又 D, E 分别为 AB, BC 的中点,→1→且 DE= 2EF,因此 AD=2AB,→=→+→=→+1→DF DE EF DE2DE3→ 3→=2DE =4AC,→1→ 3 →→→ →因此 AF=2AB+4AC.又 BC= AC-AB,→ →1→3→→ →则 AF·BC=AB+AC ·(AC- AB)241→ →1→ 2 3 →2 3 → →=AB·AC-AB+AC - AC·AB 2244→ 2 1→21→→= 4AC - 2AB -4AC ·AB.3→ →又 |AB|= |AC|= 1,∠ BAC = 60°,→ → 3 1 1 1 1故AF ·BC = - - ×1×1× = .4 2 4 2 84. (2016 ·江浙 )已知向量a ,b , |a|= 1,|b|= 2.若对随意单位向量 e ,均有 |a ·e|+ |b ·e| ≤6,则a ·b 的最大值是 ________.答案12分析 由已知可得:6≥|a ·e|+ |b ·e| ≥|a ·e + b ·e|= |(a + b) ·e|,因为上式对随意单位向量e 都成立.∴ 6≥|a + b|成立.∴ 6≥(a + b) 2= a 2+ b 2+ 2a ·b = 12+ 22+ 2a ·b.1即 6≥5+ 2a ·b ,∴ a ·b ≤2.1.考察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基本运算,多以熟知的平面图形为背景进行考察, 多为填空题,难度中低档 .2.考察平面向量的数目积,以填空题为主,难度低;向量作为工具,还常与三角函数、解三角形、不等式、分析几何联合,以解答题形式出现.热门一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1.在平面向量的化简或运算中,要依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选好基底,变形要有方向不可以盲目转变.2.在用三角形加法法例时,要保证 “首尾相接 ”,结果向量是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终点所得的向量;在用三角形减法法例时,要保证 “同起点 ”,结果向量的方向是指向被减向量.例 1π(1) 设 0<θ< ,向量 a = (sin 2θ, cos θ), b = (cos θ, 1),若 a ∥ b ,则 tan θ= ______.2→ → → →(2) 如图,在 △ ABC 中,已知 BD = 2DC ,以向量 AB ,向量 AC 作为基底,→则向量 AD 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答案 (1)1 (2)1 →+ 2 →2 3AB 3AC 分析(1)因为 a ∥ b ,因此 sin 2θ= cos 2θ,即 2sin θcos θ=cos 2θ.π 因为 0<θ< ,因此 cos θ>0,21得 2sin θ= cos θ,tan θ= 2.(2) 依据平面向量的运算法例及已知图形可知→2 →AB +3AC .→→→→ 2 → → 2 → → 1AD =AB + BD = AB + BC =AB + (BA + AC)=333思想升华(1) 关于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要先选择一组基底;同时注意共线向量定理的灵活运用. (2)运算过程中重视数形联合,联合图形剖析向量间的关系. 追踪操练 1(1)如图,正方形 ABCD 中,点 E 是 DC 的中点,点 F 是 BC的一个三平分点,那么以向量 → → →AB 和向量 AD 为基底,向量 EF 可表示为__________ .→→ →(2) 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 E 为 DC 的中点,若 AE = λAB + μAC ,则 λ + μ的值为 ________. 答案(1)1→ - 2 →(2)12AB 3AD2分析→ → → (1)在 △ CEF 中,有 EF = EC +CF .→ 1 →因为点 E 为 DC 的中点,因此 EC = DC .2因为点 F 为 BC 的一个三平分点,因此→ 2 →CF =CB.3→ 1→ 2→ 1→ 2→ 1→2→因此 EF = 2DC +3CB =2AB +3DA = 2AB - 3AD.(2)→ → → 1 →1 → → 1 → →→ 1 → 因为 E 为 DC 的中点,因此 AC = AB + AD = AB +AB + AD =AB + AE ,即 AE =-AB +2222→ AC ,1 1因此 λ=- , μ=1,因此 λ+ μ= .22热门二平面向量的数目积1.数目积的定义: a ·b = |a||b|cos θ.2.三个结论(1) 若 a = (x , y),则 |a|= a ·a = x 2+ y 2.(2) 若 A(x 1,y 1), B( x 2, y 2),则→ 2 2 .|AB|= (x 2- x 1 ) + (y 2- y 1 )(3)若 a= (x1,y1), b= ( x2,y2 ),θ为 a 与 b 的夹角,则 cos θ=a·b=x1x2+ y1y2|a||b|x12+ y12x22+ y22.例 2(1)如图,在矩形ABCD 中, AB=2, BC= 2,点 E 为 BC 的中点,点 F在边→ →=→ →CD 上,若 AB·AF2,则 AE ·BF的值是 ________.(2) 若 b=cos π, cos5π,|a|= 2|b|,且 (3a+b) ·b=- 2,则向量 a,b 的夹角1212为 ________.答案(1) 2 (2)5π6分析(1)以 A 为原点,成立如下图的坐标系,可得 A(0,0),B(2, 0), E(2, 1), F(x,2),→→∴ AB= ( 2,0) ,AF= (x,2),→ →2x=2,∴ AB·AF=解得 x= 1,∴ F(1,2).→→∴ AE= ( 2,1),BF= (1- 2, 2),→ →∴ AE·BF= 2×(1- 2)+ 1×2= 2.22π25π 2 π 2 π(2) b= cos+cos12=cos+ sin= 1,121212因此 |b|= 1,|a|= 2.由 (3a+b) ·b=- 2,可得3a·b+ b2=- 2,故 a·b=-3,故 cos〈 a, b〉=a·b=- 33=-|a||b|2×1 2.5π又〈 a, b〉∈ [0,π],因此〈 a, b〉=6 .思想升华(1) 数目积的计算往常有三种方法:数目积的定义,坐标运算,数目积的几何意义;(2) 能够利用数目积求向量的模和夹角,向量要分解成题中模和夹角已知的向量进行计算.追踪操练 2 (1)已知点 A,B,C,D 在边长为 1 的方格点图的地点如下图,→ →则向量 AD在AB方向上的投影为 ________.(2) 如图,在△ ABC 中,AB= AC= 3,cos∠ BAC=1→→→ →3,DC= 2BD,则 AD·BC的值为 ________.答案(1)-5(2)- 2 5分析(1)不如以点 A 为坐标原点,成立如下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易得→→AD = (- 2,3),AB→ →→ →- 25 AD ·AB= (4,2) ,因此向量 AD 在 AB方向上的投影为→=2 5=- 5.|AB |→→→→→→2→ →(2) AD·BC= (AC+ CD ) ·BC= (AC+CB) ·BC3→2→→→2→1→→→=[AC+3(AB -AC)] BC·= ( 3AB +3AC) ·(AC- AB)2 →2 1 → → 1 →2=-3|AB|+3AB·AC+3|AC|=-6+ 1+3=- 2.热门三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拥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两重型”,高考常在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交汇处命题,经过向量运算作为题目条件.例 3已知函数 f(x)= 2cos2x+ 23sin xcos x(x∈ R).π(1)当 x∈[0,2)时,求函数 f( x)的单一递加区间;(2)设△ABC 的内角 A,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c,且 c=3, f( C)= 2,若向量 m= (1, sin A)与向量 n= (2, sin B)共线,求 a, b 的值.解π (1)f(x)= 2cos 2x + 3sin 2x = cos 2x + 3sin 2x + 1=2sin(2 x + ) +1,6π π π 令- + 2k π≤2x +≤ + 2k π, k ∈ Z ,26 2π π解得 k π-≤x ≤k π+ , k ∈ Z ,36π因为 x ∈ [0, 2) ,π因此 f( x)的单一递加区间为 [0,6] .π(2) 由 f(C)= 2sin(2C +6)+ 1= 2,π 1得 sin(2C + 6)= 2,π π 13 π而 C ∈(0 ,π),因此 2C + 6∈( 6, 6 ), π 5 π因此 2C + =6π,解得 C = 3.6因为向量 m = (1,sin A)与向量 n =(2 ,sin B)共线,因此sin A 1sin B= .2由正弦定理得 a = 1,①b 2由余弦定理得π c 2= a 2+ b 2- 2abcos,3即 a 2+ b 2- ab =9.②联立①②,解得 a = 3,b = 2 3.思想升华 在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综合问题中, 一方面用平面向量的语言表述三角函数中的问题, 如利用向量平行、 垂直的条件表述三角函数式之间的关系, 利用向量模表述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等; 另一方面能够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解决平面向量问题,在解决此类问题的 过程中, 只需依据题目的详细要求, 在向量和三角函数之间成立起联系, 就能够依据向量或者三角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追踪操练 3已知 △ABC 是锐角三角形,向量m = cos A + π,3π, n = cos B , sin B ,且 m ⊥ n.sin A +3 ( )(1) 求 A -B 的值;3(2) 若 cos B = 5,AC =8,求 BC 的长.解(1)因为 m ⊥ n ,π π因此 m ·n = coscos B +sin A + 3 sin BA + 3 π= cos A +3- B =0,π又 A ,B ∈ 0,2 ,因此ππ 5πA + -B ∈ - , ,3 6 6 因此 π ππA + -B = ,即 A - B = .3 263π4(2) 因为 cos B =5, B ∈ 0,2 ,因此 sin B = 5,因此 sin A = sin π ππ = sin Bcos + cos Bsin 6B +664 3 3 1 4 3+ 3= · + ·= ,52 5 2104 3+3由正弦定理,得BC = sin A10 ×8= 4 3+ 3.4sin B·AC =5→ 1 →1.如图,在 △ ABC 中, AD = 3AB , DE ∥ BC 交AC 于E , BC边上的中线AM交DE于,设 → = , → = ,用ABaACb N, 表示向量ab→ →AN ,则 AN= ____________.押题依照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向量表示的基本依照,而向量表示 (用基底或坐标 )是向量应用的基础.1答案6(a + b)分析因为 DE ∥ BC ,因此 DN ∥ BM ,则 △ AND ∽△ AMB ,因此 AM AN = ADAB .→1 →→1 →因为 AD = 3AB ,因此 AN = 3AM . 因为 M 为 BC 的中点,→ 1 → → 1 因此 AM = (AB +AC)=(a + b),22→ 1 →1因此 AN =AM = (a + b).362.如图,BC 、DE 是半径为 →→ → →1 的圆 O 的两条直径, BF = 2FO ,则 FD ·FE= ________.押题依照数目积是平面向量最重要的观点,平面向量数目积的运算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和平面几何知识的联合是向量考察的常有形式.答案-89分析→→→1,∵BF =2FO ,圆 O 的半径为 1,∴ |FO |=3→→→→→→→2→→→→→1 2 8 ∴ FD ·FE = (FO + OD) ·(FO + OE)= FO + FO ·(OE + OD)+ OD ·OE = ( ) + 0- 1=- .39→ →120°sin 208 )°,则 △ABC3.在 △ABC 中,AB =(cos 32 °,cos 58 °),BC = (sin 60 sin ° 118 ,°sin 的面积为 ________.押题依照平面向量作为数学解题工具, 经过向量的运算给出条件解决三角函数问题已成为近几年高考的热门.答案38分析→ 2 2°|AB|= cos 32 °+ cos 58= cos 232°+ sin 232°=1,→33,BC =2 cos 28 ,°- 2 sin 28°→323 23 因此 |BC|=+ -2 sin 28 =2.2 cos 28 °°→ →33 °则 AB ·BC = cos 32 °×2cos 28-°sin 32 ×° sin 2823=2 (cos 32 cos ° 28 -°sin 32 sin ° 28 ) °=333,2 cos(32 +°28°)= 2cos 60 =° 4→ →3 → →4 1AB ·BC = . 故 cos 〈 AB , BC 〉= →→ = 3 2 |AB| ×|BC| 1×2→ → °, 180°],因此〈 → →又〈 AB , BC 〉∈ [0 AB , BC 〉= 60°,→ →故 B = 180°-〈 AB , BC 〉= 180°- 60°= 120°.故 △ ABC 的面积为1 →S = 2×|AB|→×|BC|sin B1 3 = ×1××sin221203 =° .84.如图,在半径为1 的扇形 AOB中,∠ AOB =60°,C为弧上的动点, AB 与OC交于点P ,→ →则 OP ·BP 的最小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押题依照 此题将向量与平面几何、 最值问题等有机联合,表现了高考在知识交汇点命题的方向,此题解法灵巧,难度适中.答案-116分析→ → →→→→→→→→→2 = 60 °,因为 OP = OB + BP ,因此 OP ·BP = (OB + BP) ·BP =OB ·BP + BP .又因为∠ AOB OA = OB ,因此∠ OBA = 60°, OB = → → →1 → →→1→→21.因此 OB ·BP = |BP |cos 120=°-|BP|,因此 OP ·BP =- |BP|+ |BP|22→1 2 11→1 → →1= (|BP|- )-≥-,当且仅当 |BP|= 时, OP ·BP 获得最小值-.4 16 16416A 组 专题通关1.在 △ ABC 中,已知 D 是 AB 边上一点,若→ →→ 1 →→AD = 2DB, CD = CA + λCB ,则 λ= ________.3答案23分析 在 △ABC 中,已知 D 是 AB 边上一点,→→ →1→→→→→→ 2 → → 2 → → 1 → 2 → ∵ AD = 2DB ,CD = CA + λCB ,∴ CD = CA + AD = CA + AB = CA +3 (CB - CA)= CA + CB ,3333∴ λ= 2.32. △ ABC 是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已知向量→ →a ,b 知足 AB = 2a , AC = 2a + b ,则以下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________.① |b|= 1; ② a ⊥ b ;→③ a ·b = 1; ④ (4a + b)⊥BC.答案 ④分析→ → →在 △ABC 中,由 BC = AC - AB = 2a + b - 2a = b ,得 |b|= 2.又 |a|= 1,因此 a ·b = |a||b|cos 120 =°- 1,→ 2因此 (4a + b) ·BC = (4a + b) ·b = 4a ·b + |b|= 4×(- 1)+ 4= 0,→因此 (4a + b)⊥ BC.→ → → → → →3.在等腰 △ ABC 中,∠ BAC =90°,AB = AC = 2,BC = 2BD ,AC = 3AE ,则 AD ·BE = ________.答案-43分析由已知获得→ → 1→→→1 →1 →2 1 → → 1 → → 1 → 2,AD ·BE =(AB + AC) ·(BA + AC) =-2AB + AB ·AC +2 AC ·BA + AC2366→ → 1212△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 = 90 °, AB = AC =2,因此 AD ·BE =- 2×2 + 0+0+ 6×24=- 3.4. (2016 ·津蓟县期中天 )已知向量 a , b 知足 (a + 2b) ·(a - b)=- 6,且 |a|= 1, |b|= 2,则 a与 b 的夹角为 ________.答案π 3分析 设 a 与 b 的夹角为θ,∵ (a + 2b) ·(a - b)=- 6,且 |a|= 1,|b|= 2,∴ 1+a ·b - 8=- 6,∴ a ·b = 1=|a||b |cos θ,∴ cos θ= 1,2π又∵ θ∈ [0,π],∴ θ=3.5. (2016 安·徽江淮十校第二次联考 )已知平面向量 a 、b(a ≠0, a ≠b)知足 |a|= 3,且 b 与 b - a 的夹角为 30°,则 |b|的最大值为 ________.答案 6分析→ → → → →令OA = a , OB = b ,则 b - a = OB -OA =AB ,如图,∵ b 与 b - a 的夹角为 30°,∴∠ OBA =30°,→→→→,∴由正弦定 理|OA| = |OB|得 , ∵ |a| = |OA |= 3 sin ∠ OBA sin ∠ OAB |b|= | OB | =6·sin ∠ OAB ≤ 6.6.已知向量 a = (2,1),b = (- 1, 2),若 a , b 在向量 c 方向上的投影相等,且 (c - a) ·(c - b) =- 5,则向量 c 的坐标为 ________.21 3答案 (2,2)分析设 c = (x , y),依据题意有x 2+ y 2- x - 3y =- 5,22x + y =- x + 2y ,1,x = 2解得3y = 2.→→ → 7.设向量 OA = (5+ cos θ,4+ sin θ), OB = (2,0) ,则 |AB|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答案[4,6]分析→ → →= (- 3- cos θ,- 4- sin θ),∵AB =OB -OA → 2 2 2 ∴ |AB| = (- 3-cos θ) +( -4- sin θ)= 6cos θ+ 8sin θ+26= 10sin(θ+ φ)+ 26,此中 tan φ= 3,4→ 2 →∴ 16≤|AB | ≤ 36,∴ 4≤|AB| ≤ 6.8.设向量 a = (a 1, a 2), b = (b 1, b 2),定义一种向量积 a?b = (a 1b 1, a 2b 2),已知向量 m =(2 , 1 π →2),n = (,0),点 P(x ,y)在 y = sin x 的图象上运动, Q 是函数 y = f(x)图象上的点, 且知足 OQ3→为坐标原点 ),则函数 y = f( x)的值域是 ________.= m?OP + n(此中 O1 1 答案 [- 2, 2]分析令 Q(c ,d),由新的运算可得→ →1 π π 1sin x), OQ = m?OP + n =(2x ,sin x)+ ( , 0)= (2x + ,233 2π, 11∴c =2x + 3π1消去 x 得 d =sin( c - ),22 6d = 2sin x ,1 1π1 1] .∴ y = f( x)= sin(x -),易知 y = f(x)的值域是 [- ,2262 2π9.设向量 a = ( 3sin x , sin x), b =(cos x ,sin x), x ∈ [0, 2].(1) 若 |a|= |b|,求 x 的值;(2) 设函数 f(x)= a ·b ,求 f(x)的最大值.解(1)由 |a|2= ( 3sin x)2+ (sin x)2= 4sin 2x ,222= 1,|b| =(cos x) + (sin x) 及 |a|= |b|,得 4sin 2x = 1.π1π又 x ∈ [0, ],进而 sin x = ,因此 x = .22 62(2) f(x)= a ·b = 3sin x ·cos x + sin x=3 1 1π 1,2sin 2x - cos 2x += sin(2x - )+ 2262π π π1,当 x = ∈ [0, ] 时, sin(2 x -)取最大值326因此 f( x)的最大值为32.10.已知向量 a = (cos α, sin α),b = (cos x , sin x), c = (sin x + 2sin α, cos x + 2cos α),此中 0<α<x<π.π(1) 若 α=4,求函数 f(x)= b ·c 的最小值及相应 x 的值;π (2) 若 a 与 b 的夹角为,且 a ⊥ c ,求 tan 2α的值.3解 (1)∵ b = (cos x , sin x),πc = (sin x + 2sin α, cos x + 2cos α), α= 4,∴ f(x)= b ·c= cos xsin x + 2cos xsin α+sin xcos x +2sin xcos α= 2sin xcos x + 2(sin x + cos x).π令 t = sin x +cos x 4<x<π ,则 2sin xcos x = t 2 -1,且- 1<t< 2.则 y = t 2+ 2t - 1= t +2 2-3,- 1<t< 2,2 2∴ t =- 2时, y min =-3,此时 sin x + cos x =- 2, 2 2 2 即 2sin x + π=- 2,42π π π 5π,∵ <x<π,∴ <x + <424 4 π 7 11π∴ x + = π,∴ x =12 .46∴函数 f(x)的最小值为- 3,相应 x 的值为 11π2 12.π(2) ∵ a 与 b 的夹角为 ,3π a ·b∴ cos= = cos αcos x + sin αsin x3 |a| ·|b|= cos(x - α).π∵ 0< α<x<π,∴ 0<x - α<π,∴ x - α=3.∵ a ⊥ c ,∴ cos α(sin x + 2sin α)+ sin α(cos x + 2cos α)= 0,π∴ sin(x + α)+ 2sin 2α= 0,即 sin 2α+3 + 2sin 2α= 0.5 sin 2α+ 3 3. ∴ 2cos 2α=0,∴ tan 2α=-52B 组 能力提升11.已知非零单位向量a 与非零向量b 知足 |a +b|= |a - b|,则向量 b - a 在向量 a 上的投影为 ________.答案 -1分析 因为 |a + b|= |a - b|,因此 (a + b)2= (a - b)2,2解得 a ·b = 0,因此向量 b - a 在向量 a 上的投影为 |b - a|cos 〈 a , b - a 〉=a ·(b -a)=0-|a||a||a|=- |a|=- 1.→ → →AB AC12.已知点 P 为 △ 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 且知足 AP = λ( → + →)(λ∈ R),则直线 |AB|cos B |AC|cos CAP 必经过 △ ABC 的 ________心. 答案垂→ → →AB AC分析 ∵BC ·( → + → )|AB|cos B |AC|cos C→ →=- |BC|+ |BC|= 0,→ → →AB AC∴ BC 与 λ( → + →)垂直,|AB|cos B |AC|cos C→ →AP 经过 △ABC 的垂心.∴ AP ⊥ BC ,∴点 P 在 BC 的高线上,即直线13.若 a = (2+ λ,1),b = (3,λ),若〈 a ,b 〉为钝角, 则实数 λ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答案3 (- ∞,- 3)∪( -3,- )2分析3 ∵ a = (2+ λ,1),b = (3,λ),∴ a ·b = 3(2+ λ)+ λ<0,得 λ<- .若 a ,b 共线,则 λ(2+ λ)2- 3= 0,解得λ=- 3 或λ=1.即当λ=- 3 时, a, b 方向相反,3又〈 a, b〉为钝角,则λ<-且λ≠- 3.14.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1,1), B(2,3), C(3,2) ,点 P(x, y)在△ABC 三边围成的地区 (含界限 )上.→→→→(1) 若 PA+PB + PC= 0,求 |OP|;→→→(2) 设 OP=mAB+ nAC(m, n∈ R),用 x, y 表示 m-n,并求 m-n 的最大值.解 (1)方法一→ →→∵ PA+ PB+ PC= 0,→→→又 PA+ PB+ PC= (1- x,1- y)+ (2-x,3- y)+ (3- x,2- y)=(6 -3x,6- 3y),6- 3x= 0,x=2,∴解得6- 3y= 0,y=2,→→即 OP= (2,2),故 |OP|= 2 2.方法二→→→∵PA+ PB+ PC= 0,→→→→→→则 (OA- OP)+(OB -OP) +(OC-OP) =0,→1→→→→2.∴ OP=3(OA+ OB+ OC)=(2,2),∴ |OP|= 2→→→(2) ∵ OP=mAB+ nAC,x= m+2n,∴ (x, y)= (m+ 2n, 2m+ n),∴y= 2m+ n,两式相减得, m- n= y- x.令 y-x= t,由图知,当直线y= x+t 过点B(2,3) 时, t 获得最大值 1,故 m- n 的最大值为1.。

高考数学复习专题一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第3讲平面向量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

高考数学复习专题一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第3讲平面向量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

), x-∈[30, π].
∴2 3sinx+π6=0,即 sinx+π6=0, ∵0≤x≤π,∴π6≤x+π6≤76π, ∴x+π6=π,∴x=56π.
123456
解答 50/52
(2)记f(x)=a·b, 求f(x)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对应x值.
123456
解答 51/52
17/52
跟踪演练 2 (1)如图,在梯形 ABCD 中,AB∥CD,AB=4,AD=3,CD =2,A→M=2M→D.若A→C·B→M=-3,则A→B·A→D=__32___.
解析 答案 18/52
(2)如图,已知在△ABC 中,AB=AC=4,∠BAC=90°,D 是 BC 的中点, 若向量A→M=14A→B+mA→C,且A→M的终点 M 在△ACD 的内部(不含边界),则 A→M·B→M的取值范围是__(_-__2_,6_)_.
解析 答案 26/52
思维升华 向量和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不等式等知识交汇是高考热点, 处理这 类问题关键是从知识背景出发, 脱去向量外衣, 回归到所要考查知识方 法.
30/52
跟踪演练3 (1)若向量a=(cos α, sin α), b=(cos β, sin β), 且|a+b|≤2a·b,
板块三 专题突破 关键考点
专题一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第3讲 平面向量
1/52
[考情考向分析]
1.江苏高考对平面向量侧重基本概念与基本计算考查.重点是向 量数量积运算. 2.向量作为工具, 常与三角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结合, 考查 向量综合利用.解题时要注意解析法和转化思想渗透.
2/52
内容索引
解析 答案 15/52
思维升华 (1)数量积计算通常有三种方法: 数量积定义、坐标运算、数量积几何意 义,尤其要注意向量坐标法利用. (2)求解几何图形中数量积问题,把向量分解转化成已知向量数量积计 算是基本方法,不过假如建立合理平面直角坐标系,把数量积计算转 化成坐标运算,也是一个较为简捷方法.

(全国通用)2016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 第3讲 平面向量课件 理

(全国通用)2016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 第3讲 平面向量课件 理

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则
1 B t ,0,C(0,t),
→ 1 → 4AC 1 AB → → → AB= t ,0, AC=(0, t), AP= + =t t ,0+ → → |AB| |AC|
1 4 → → -1,-4· (0 , t ) = (1 , 4) , ∴ P (1 , 4) , PB · PC = t t 1 (-1,t-4)=17- t +4t≤17-2
[微题型 3]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 → → 【例 1-3】 (1)(2015· 湖北卷)已知向量OA⊥AB,|OA|=3, → → 则OA· OB=________. (2)(2015· 天津卷)在等腰梯形 ABCD 中,已知 AB∥DC, AB=2,BC=1,∠ABC=60° ,动点 E 和 F 分别在线段 → → → 1 → → → BC 和 DC 上,且BE=λBC,DF=9λDC,则AE· AF的最 小值为________.

因为 m=( 3sin 2x+2,cos x),n=(1,2cos x),
函数 f(x)=m· n,所以 f(x)= 3sin 2x+2+2cos2x = 3sin 2x+cos
π 2x+3=2sin2x+6+3.
2π (1)f(x)的最小正周期 T= 2 =π. π π π 由 2kπ- ≤2x+ ≤2kπ+ ,k∈Z, 2 6 2 π π 得 kπ-3≤x≤kπ+6,k∈Z. 所以
点,它们的向量表达式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近 年高考试题中,总会出现一些新颖别致的问题, 考查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点和考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微题型 2]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
【例 2-2】 (2015· 合肥模拟)已知向量 m=( 3sin 2x+2, cos x),n=(1,2cos x),设函数 f(x)=m· n. (1)求 f(x)的最小正周期与单调递增区间; (2)在△ABC 中, a, b, c 分别是角 A, B, C 的对边, 3 若 f(A)=4,b=1,△ABC 的面积为 2 ,求 a 的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1 1 2 ∴ 3λ+1 ×2×2× -2 +3×2 + λ ×22=1,
解之得 λ=2.
答案 2
热点二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例 2】 (1)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D=1,∠BAD=60° ,E → → 为 CD 的中点.若AC· BE=1,则 AB 的长为________. → 1→ (2)在边长为 1 的正△ABC 中,BD=3BA,E 是 CA 的中点,则 → → CD· BE=( 1 A.-2 1 C.-3 ). 2 B.-3 1 D.-6
→ 1→ 又 E 是 CA 的中点,所以CE=2CA. 3 3 → → 1 又CA=- ,- ,CE=x2,y2- , 2 2 2 1 3 所以 x2=-4,y2= 4 .
3 3 3 3 3 → → 1 3 1 于是 CD · BE = ,- · -4, 4 = 6 × -4 + - 2 × 4 = 6 2
又-1≤cos θ≤1, ∴0<c2+1≤2 2|c|, ∴c2-2 2|c|+1≤0, ∴ 2-1≤|c|≤ 2+1.
答案 A
热点三
平面向量与三角的结合问题 平面向量与三角形的结合
[ 微题型 1]
【例 3-1】 (2014· 南阳联考)已知△ABC 的重心为 G, 内角 A, 3 → → → 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若 aGA+bGB+ 3 cGC=0,则 角 A 为( π A.6 ). π B .4 π C.3 π D.2
1 【例 1】 设 D,E 分别是△ABC 的边 AB,BC 上的点,AD=2 2 → → → AB,BE=3BC.若DE=λ1AB+λ2AC(λ1,λ2 为实数),则 λ1+λ2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
→ → → 1→ 2→ 1→ 2 → → 如图,DE=DB+BE=2AB+3BC=2AB+3(AC-AB)=
解析
∵△ABC 的重心为 G,
→ → → ∴GC=-(GA+GB),
3 → 3 3 → → → → ∴aGA+bGB+ 3 cGC=a- cGA+b- cGB=0, 3 3
3 3 ∴a- 3 c=0,b- 3 c=0, 3 3 ∴a= 3 c,b= 3 c,
解析 如图
→ → 1→ → 1→ 由题意知AE=AB+3BC=AB+3AD,
→ → → → 1 → → 1→ AF=AD+DF=AD+ λ DC=AD+ λ AB,
→ 1 → → 1→ AD+ AB=1, 由AB+3AD· λ
1 → → 1 → 2 1→2 得(3λ+1)AB· AD+3AD + λ AB =1, 1 1→2 1→2 → → ∴(3λ+1)|AB|· |AD|cos 120° +3|AD| + λ |AB| =1,
• 第3讲 平面向量
•高考定位 1.考查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基本 运算,多以熟知的平面图形为背景进行考查, 多为选择题、填空题、难度中低档.2.考查平面 向量的数量积,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难度 低;向量作为工具,还常与三角函数、解三角 形、不等式、解析几何结合,以解答题形式出 现.
热点一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解析
(1)设 AB=x(x>0),
x → → → → 则AB· AD=|AB|· |A D |cos 60° =2. 1→ 1 2 → → → → → AD- AB=1- x + 又AC· BE=(AD+AB)· 2 2

1 1 1 1 4x=1,又 x>0,求得 x=2,即 AB 的长为2,故填2.
1 2 2 1 2 b2+c2-a2 3c +c -3c 3 ∴cos A= 2bc = =2, 3 2× 3 c×c π 又 A∈(0,π),∴A=6.
1→ 2→ 1 2 1 -6AB+3AC,则 λ1=-6,λ2=3,λ1+λ2=2.
1 答案 2
探究提高 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先选择 一组基底, 并运用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将条件和结论表示成基 底的线性组合,再通过对比已知等式即可得 λ1,λ2 的值.
【训练 1】 (2014· 天津卷)已知菱形 ABCD 的边长为 2,∠BAD =120° ,点 E,F 分别在边 BC,DC 上,BC=3BE,DC=λDF. → → 若AE· AF=1,则 λ 的值为________.
【训练 2】 已知 a,b 是单位向量,a· b=0,若向量 c 满足|c -a-b|=1,则|c|的取值范围是( A.[ 2-1, 2+1] C.[1, 2+1]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B.[ 2-1, 2+2] D.[1, 2+2]
解析 ∵a· b=0,且 a,b 是单位向量, ∴|a|=|b|=1. 又∵|c-a-b|2=c2-2c· (a+b)+2a· b+a2+b2=1, ∴2c· (a+b)=c2+1. ∵|a|=|b|=1 且 a· b=0,∴|a+b|= 2, ∴c2+1=2 2|c|cos θ(θ 是 c 与 a+b 的夹角).
1 -2.
1 答案 (1)2
(2)A
探究提高 (1)根据几何图形特点考虑,先进行向量的分解,即 → → → → → 1→ AC=AD+AB, BE=AD-2AB, 再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公式计算, 这是求解几何图形中向量数量积问题的常用方法技巧. (2)求解 几何图形中的数量积问题, 通过对向量的分解转化成已知向量 的数量积计算是基本方法, 但是如果建立合理的平面直角坐标 系,把数量积的计算转化成坐标运算也是一种较为简捷的方 法.
(2)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
1 1 A-2,0, B2,0, C 0,
3 , 依题意, 设 D(x1,0), E(x2, y2 ) . 因 2

1 1 → 1→ 为BD=3BA,所以x1-2,0=3(-1,0),
1 解得 x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