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七册(四年级)
小学语文第七册各课训练点汇总-(四年级)AKnwKK

小学语文第七册各课训练点汇总第一单元1观潮(1)词汇积累:浩浩荡蒎(AABB)山崩地裂风号浪吼风平浪静(相近)若隐若现人山人海(ABAC)(2)学习比喻句,重点掌握不同的比喻词的用法。
(好像、犹如、如同)(3)“观”在“观潮”和“奇观”中的不同意思。
(4)学习第2自然段,按从远到近顺序观察描写景物。
(5)了解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2*雅鲁藏布大峡谷(1)第二自然段用具体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2)句式:“从......到......”写出山水的千姿百态。
能用这个句式写句段。
(3)抓住过渡句理解课文内容。
3鸟的天堂(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应接不暇、陆续、继续、不可计数、缝隙(2)写景中展开联想。
(3)景物的动静描写。
(4)了解双引号的用法。
(5)小练笔:围绕中心词展开联想,把景物写具体。
4*火烧云(1)积累写色彩的词语,并运用写一段话。
(2)第一自然段句式:“变成......的了”,联系课文运用这个句式仿说。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仿照课文先说后写一段话。
语文园地一(1)本单元词语积累。
(2)口语交际: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
(3)习作:写一处自然景观,要写出自然景观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
(4)我的发现:读书,就要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5)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通过阅读对联能使学生感受到汉语的节奏美,体验句子的对称美。
了解大概意思,发现上下联的对偶关系。
初步了解回文联的特点。
(6)趣味语文:结合对联的内容,辨析“好”的读法;读回文句。
第二单元5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1)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根据诗意,展开丰富的想象。
(3)积累与运用。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4)词汇积累:与“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构词方式相同的成语。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鸟的天堂》教材分析:一、《鸟的天堂》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这一组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了解文章段与篇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有一定内涵的句子,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鸟的天堂》共有8个生字,14个生词。
全文共14个自然段,按游览顺序可以将其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的好文章。
这篇课文的教学,不仅对后面两篇课文的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还能使学生通过教材这个范例,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教师还可以检测学生对本组学习目标的掌握和完成情况。
此外,《鸟的天堂》这一课在本册教材中还有着独特的作用,担负着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重点训练的实践任务。
二、《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准确传神,生动形象;节奏明快,情深意厚;欲扬先抑,气韵贯通,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学生学习本文,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提高其审美情趣。
此外,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以及寄情于景等表达手法的学习,对学生的阅读和习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的实践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因此,教师应遵照本组训练重点的内容来安排教学。
学情分析:一、教师主观分析:从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学习作业以及学习成绩来看,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做到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
但是由于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不够熟练,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全面。
二、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册)第六单元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册)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空间教科书分析邮票是时代的窗口,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从中我们可以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一个时代的脉搏。
这个单元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反映了许多人喜欢集邮或邮票,因为小邮票包含丰富的知识和无限的乐趣。
学习情境分析在三年级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提取好的单词和句子,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和表达,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些学生与老师有更多的交流,有更好的口头和情感表达,而一些学生不善于表达他们的感情。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小邮票的诞生历史和功能,也了解了邮票的内容。
体验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学习21个新单词可以灵活使用。
在积累单词和句子时,注意同义词的辨析。
培养健康的生活兴趣,拓展知识视野,丰富文化遗产。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汉语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小邮票的诞生历史和功能,也了解了邮票的内容。
培养健康的生活兴趣,拓展知识视野,丰富文化遗产。
积累习语,将形容词和动词正确搭配。
教学策略结合语言训练,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自己,锻炼自己的表演能力。
教学过程1.美丽的邮票收藏第一节课首先,新班级的引入:你喜欢邮票吗?小小的心中有许多秘密。
我想知道你是否在里面发现了许多美丽的颜色。
第二,新课程教学:(一)一读课文,理解生词。
1.你喜欢漂亮的集邮品吗?快速打开书读它。
2.老师问:一定要学新单词,读正确的发音,并能流利地阅读。
3.学生们自己读课文,老师们巡逻,重点是指导能力差的学生。
4.[展映]神圣的庐山视轩辕氏和敦煌赞颂不朽的业绩你能读这些单词吗?在小组中互相检查,选择“有文化的专家”。
6.老师随机检查掌握了新单词的学生。
每组选出的“有文化的专家”将得到奖励。
谁想给每个人读课文?指学生对课文的初步阅读。
(2)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
(显示挂图):看这些照片,你可以看到邮票上有什么图案。
2.学生们分组互相交流。
3、指大面积的学生回答。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胜似亲人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胜似亲人教材内容: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注意图中人物的腐蚀,想一想她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再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能够用“胜似亲人”做题目,也能够根据习作的具体内容自拟题目。
教学目标1、观察插图,理解图意,引起合理想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想象水平。
2、组织语言,尝试表达所想所感,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3、感受情感表达的方法,受到互帮互助的人际常情教育。
习作前活动指导一、确定习作任务1、理解什么是亲情同学们,今天这个习作单元给我的任务是看图写话,题目是《胜似亲人》,那么,我们就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亲人,什么又是亲情。
我们每个人都自己的家庭亲戚关系,比如你的叔叔姑姑舅舅等等,我相信在你们和你们的亲戚交往过程中,也一定发生过很多让你或者你的家人感动的事,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就能够深刻领悟什么是亲人,什么是亲情。
我相信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家询问家人相关于亲戚之间的感人事迹,下面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故事。
2、什么是“胜似亲情”胜似亲情指的是那些看似只有亲人之间才可能发生的故事发生在了毫无血缘或者亲戚关系的人之间。
那么同学们有了解到了那些胜似亲情的感人故事呢?3、看图写作,描写图片故事的重点(叙事作文要素)那么我们看图写话的重点是什么呢?作文要求我们想一想发生的故事,那么叙事作文的要素有哪些?如何才能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并且让人喜欢读你的故事?这就要我们同学通过度组讨论,并且选择你们小组最有分享价值的故事来讨论如何写作让这个故事表达清楚。
(时间地点人物线索等等)二、制定计划,选题分组通过交流,让同学自主分组,小组以4人左右为宜。
为了合理配置各小组资源,避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组的现象,教师在学生自行分组的基础上,给出合理化的建议,并告诉各活动小组长分组的原则:既要考虑组员的不同水平,也要考虑性格的因素等等,这样,才能有利于团结、齐心、高效地展开活动。
小学语文第七册 -九寨沟_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第七册 -九寨沟_四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神奇的九寨沟,在那儿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有许许多多的异兽珍禽,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细细地欣赏。
二、学习第三小节1、请你自由轻声读第三小节,边读边想象,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上它,感受到它的美。
2、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雪峰:(1)指名读(2)我们一起来看看插入云霄的雪峰。
(多媒体显示)(3)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板书:雪峰插云)(4)这么雄伟的雪峰老师请男生来读。
(读得真有气势)湖泊:(1)指名读有关语句(2)这么美的湖泊真想亲眼看一看。
(多媒体显示)(3)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得真仔细!你不仅看得仔细,还能用这么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真不简单!)引到森林(在这片原始森林里,树木长得郁郁葱葱,许多树长得又粗又高,真可谓古木参天。
)(板书)(4)这么美的湖泊能不能美美得读一读呢?先自己练读一下指名一位好同学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们如同进入了童话般的世界,真美!)瀑布:(1)你能通过读向大家展示瀑布的雄伟吗?(2)让我们来亲眼看看瀑布,听听它的声音,一定会读得更好。
(多媒体显示)(3)喜欢瀑布的同学一起来读。
(读得真有气势)3、刚才我们欣赏了水平如镜的湖泊、雄伟壮观的瀑布,这一动一静就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示:平湖飞瀑(板书)4、九寨沟的山是美的、水是美的、森林是美的,连湖底的石块也是美的,学到这儿,我也忍不住要来美美地读读这一小节。
5、想不想读,敢不敢和老师比一比(生齐读)(你们读得真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三、学习第四小节欣赏了插入云霄的雪峰、五彩缤纷的湖泊和壮观的瀑布,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
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
在这里,你可能有幸结识哪些珍稀动物?1、请你轻声读第四小节。
2、交流看它们来了(逐个显示动物)这是()。
3、你最喜欢哪个?把写这种动物的句子多读几遍,待会儿要请你当小导游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1一、说教材《观潮》是四年级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单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继续,又是第四单元《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延续,同时还为完成第五单元《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篇讲读课文,按顺序抓特点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梯,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
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观潮》这一课的特点,应达到以下4个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并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4.给课文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段。
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具:录相带、投影片。
二、说教法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
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
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
我充分应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使编者情、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认识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是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
我抓住学生和教师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能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对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高效课堂模式)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教材概貌本册教材分组编排。
全册共分8组。
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
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
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
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
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
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
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
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
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
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
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
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
“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教研学习计划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教研学习计划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帮助学生们了解和掌握四年级语文第七册中的知识点,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3.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
1. 语文第七册全部课文的学习。
2. 课文的理解、背诵和默写。
3. 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4. 语文常见知识点的学习,如词语解释、诗歌欣赏等。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语文知识点和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练习法:安排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活动:
1.课前准备:学生自习和预习,教师讲解和辅导。
2.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和解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3.课堂练习:教师布置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
4.课后复习:学生对课文进行背诵和默写,并做相关练习题。
学习计划:
1.每周安排2-3节语文课,每节课45分钟。
2.每周布置1-2篇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并在下一堂课上进行批改和讲解。
3.每周布置1-2个课外阅读任务,鼓励学生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
4.每月进行一次语文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教学评估:
1.每堂课进行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困难。
2.每月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每学期进行一次综合测试,评估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出改进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试卷
山东省莱州市城港路街道朱杲小学王伟光邮编261400
一、组词。
赞()歇()摇()泼()卢()攒()渴()遥()拨()户()
二、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恰当搭配起来。
争论热烈平静的湖面
讨论激烈安静的夜晚
要求强烈寂静的教室
三、照例子缩写句子。
例:我们的风筝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
风筝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
风筝飞上了天空。
1、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我们少先队员的红领巾。
2、破旧的房屋变成了高耸的厂房。
3、它的眉宇间流露出一种英俊和果毅的神情。
四、在每句话后面的括号里,写出斜体字的意思。
(只填序号)
a.坚持
b.伸直或者凸出
c.很
1、“小调皮”挺高兴,因为他被评为“三好”学生了。
()
2、他受了伤,硬挺着不下火线。
()
3、立正时,要挺胸收腹。
()
五、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列句子。
1、昨天下午,我到外婆家玩了一整天。
2、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地、急速地走进教室。
3、上课的时候,发言很热烈。
4、爸爸工作在造纸厂里。
六、结合课文回答下列各题。
1、《趵突泉》一课中“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正确的答案下打对号)
(1)没有趵突泉,济南就会失去一半的美。
()
(2)在济南美丽的风景区中,趵突泉占了一半。
()
(3)趵突泉是济南的主要风景区之一,没有这泉,济南的美定要减色许多。
()
2、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石柱伤,好像朝着远方();有的(),好像()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在母狮子的(),好像();有的小狮子()大狮子的(),好像在座()的游戏;()小狮子()太(),被大狮子()按在地上……
(1)这一段话具体讲了狮子的()形状,分别是:
(2)最后的省略号说明(),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再写一写其它狮子的形态:有的();有的()。
七、默写古诗《题西林壁》,并填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
缘的意思是(),从这首诗中你受到的启发式()。
八、习作。
题目:我理想中的()。
把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