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计算书(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图纸)工程计算书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图纸)工程计算书

基础工程计算书桩基础设计1.1设计资料 1.1.1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七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底层层高3.4m (局部10m ,内有10t 桥式吊车),其余层高3.3m ,底层拄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菏载见图2.1。

1.1.2建筑物场地资料拟建建筑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平面位置见图2.2。

建筑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图2.2建筑物平面位置示意图单位:m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 2.1m,根据已有的分析资料,该场地底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其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2.1表2.1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1.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1.2.1选择桩型因框架跨度大而且极不均匀,柱底荷载大,不宜采用浅基础。

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的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

因钻孔灌注桩水泥排泄不便,为了减小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采用静压预制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了可能性。

1.2.2选择桩的几何尺寸及承台埋深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④层土是较合适的桩端持力层。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d2),工程桩进土深度为23.1m。

承台底进入第②层土0.3m,所以承台的埋深为2.1m,桩基的有效长度即为21m。

桩截面尺寸选用450m m×450m m,由施工设备要求,桩分为两节,上段长11m,下段长11m(不包括桩尖长度在内),实际桩长比有效桩长大1m,这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的起伏以及桩需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

桩基及土层分布示意图见图2.3. 1.3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本设计属二级建筑桩基,采用经验参数法和静力触探法估算单桩承载力标准值。

根据单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s P 按图1.2确定桩侧极限阻力标准值。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1、研究地质勘察报告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一次如下:① 号土层:素填土,层厚约为1.5m ,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95=② 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5.5m ,流塑,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65=③ 号土层:粉砂,层厚3.2m ,稍密,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110= ④ 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5.8m ,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165= ⑤ 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280= 1.3、 岩土设计参数岩土设计参数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地基承载力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2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sk q 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pk q 单位KPa土层编号 土层编号桩的侧 阻力sk q桩的端 阻力pk q土层编号 土层编号桩的侧 阻力sk q桩的端 阻力pk q① 素填土 22 - ④ 粉质粘土 58 900 ② 淤泥质土 20 - ⑤ 粉砂土 75 2000 ③粉砂52-1.4水文地质条件⑴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⑵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4.5m 。

场地条件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内无可液化沙土、粉土。

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长30m ,宽9.6m 。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柱截面尺寸均为400mm 400mm ,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如图所示。

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根据地质勘查资料,确定第⑤层粉砂层为桩端持力层。

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截面为方桩,400mm ×400mm 桩长为15.7m 。

桩顶嵌入承台70mm ,桩端进持力层1.2m 承台埋深为1.5m 。

3.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3.1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Q根据静载力触探法公式:p pk i sik pk sk uk A q l q u Q Q Q +∑=+==4×(×20×+52×+58×+75×+2000×× = KN3.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aRa=K Q uk =248.1444= KN式中安全系数K=24. 确定桩数n ,布置及承台尺寸4.1 桩数n最大轴力标准值,KN F k 2280=初步估算桩数,由于柱子是偏心受压,考虑一定的系数,按规范取~。

(完整版)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完整版)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目录1设计任务 (2)1.1设计资料 (2)1.2设计要求 (3)2 桩基持力层,桩型,桩长的确定 (3)3 单桩承载力确定 (3)3.1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3)4 桩数布置及承台设计 (4)5 复合桩基荷载验算 (6)6 桩身和承台设计 (9)7 沉降计算 (14)8 构造要求及施工要求 (20)8.1预制桩的施工 (20)8.2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 (21)8.3凝土预制桩的沉桩 (22)8.4预制桩沉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23)8.5结论与建议 (25)9 参考文献 (25)一、设计任务书(一)、设计资料1、某地方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5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

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1m,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

承台底面埋深:D =2.1m。

(二)、设计要求:1、桩基持力层、桩型、承台埋深选择2、确定单桩承载力3、桩数布置及承台设计4、群桩承载力验算5、桩身结构设计和计算6、承台设计计算7、群桩沉降计算8、绘制桩承台施工图二、桩基持力层,桩型,桩长的确定根据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资料,分析表明,在柱下荷载作用下,天然地基基础难以满足设计要求,故考虑选用桩基础。

由地基勘查资料,确定选用第四土层黄褐色粉质粘土为桩端持力层。

根据工程请况承台埋深 2.1m,预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450㎜×450㎜。

桩长21.1m。

三、单桩承载力确定(一)、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1、根据地质条件选择持力层,确定桩的断面尺寸和长度。

根据地质条件以第四层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为持力层,采用截面为450×450mm的预置钢筋混凝土方桩,桩尖进入持力层1.0m;镶入承台0.1m,桩长21.1 m。

承台底部埋深2.1 m。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Quk可根据经验公式估算:Quk= Qsk+ Qpk=µ∑qsikli+qpkApQ——单桩极限摩阻力标准值(kN)skQ——单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N)pku——桩的横断面周长(m)A——桩的横断面底面积(2m)pL——桩周各层土的厚度(m)iq——桩周第i层土的单位极限摩阻力标准值(a kP)sikq——桩底土的单位极限端阻力标准值(a kP)pk桩周长:µ=450×4=1800mm=1.8m桩横截面积:Ap=0.45²=0.2025㎡桩侧土极限摩擦力标准值qsik:查表得:用经验参数法:粉质粘土层:L I=0.95,取qsk=35kPa淤泥质粉质粘土:qsk=29kPa粉质粘土:L I=0.70,取qsk=55kPa桩端土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k,查表得:qpk=2200 kPa用经验参数法求得Quk1=1.8×(35×8.0+29×12.0+1.0×55) +2200×0.2025=1674.9KN用静力触探法求得Quk2=1.8×(36×8.0+43×12.0+1.0×111) +1784.5×0.2025=2008.4KN3、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并且确定桩数n和桩的布置先不考虑群桩效应,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为:R=Qsk/rs+Qpk/rpR——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设计值,kNQ——单桩总极限侧阻力力标准值,kNskQ——单桩总极限端阻力力标准值,kNpkγ——桩侧阻力分项抗力系数sγ——桩端阻力分项抗力系数p用经验参数法时:查表rs=rp=1.65R1=Qsk/rs+Qpk/rp=1229.4/1.65+445.5/1.65=1015.09KN 用静力触探法时:查表rs=rp=1.60R2=Qsk/rs+Qpk/rp=1647/1.60+361.4/1.60=1255.25KNRz=min(R1,R2)= 1015.09 KN四、桩数布置及承台设计根据设计资料,以轴线⑦为例。

桩基础和基础梁计算书

桩基础和基础梁计算书

桩基础和基础梁计算书1.设计基础截面尺寸及配筋计算:①.底层柱、墙组合内力Z1=1237.5KN=123.75TZ2=1742.2KN=174.22TZ3=2240.0KN=224.00TZ4=1529.0KN=152.90TZ5=1457.3KN=145.73T②.计算桩基础所需的承载面积因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MPa, 即200T 计算桩所需要的承载面积。

Z1:123.75T / 200T/ m2 = 0.61875 m 2Z2:174.22T / 200T/ m2 = 0.8711 m 2Z3:224.00T / 200T/ m2 = 1.12 m 2Z4:152.90T / 200T/ m2 = 0.7645 m 2Z5:145.73T / 200T/ m2 = 0.72865 m 2③.确定桩径根据圆面积公式:ππ/2S r r S =⇒=Z1:R=443.91 mm ≈450mm,D=900 mmZ2:R=526.71 mm ≈550mm,D=1100mmZ3:R=597.23 mm ≈600mm,D=1200mmZ4:R=493.43 mm ≈500mm,D=1000mmZ5:R=481.71 mm ≈500mm,D=1000mm④.配筋面积及选配钢筋人工挖孔桩根据规范要求,配筋率为()%4.025.0~=ρ,本工程取0.3% 计算得:Z1 : D=900mm, 450×450×3.14=635850mm 2×0.3%=1907.55mm 2Ф16=201mm 2, 20155.1907=9.49(根)= 10根,10 Ф16 Z2 : D=1100mm, 550×550×3.14=949850mm 2×0.3%=2849.55mm 2Ф16=201mm 2,20155.2849=14.18(根)= 15根,15Ф16 Z3 : D=1200mm, 600×600×3.14=1130400mm 2×0.3%=3391.2mm 2Ф16=201mm 2, 2012.3391=16.87(根)= 17根,17Ф16 Z4=Z5 : D=500mm, 500×500×3.14=785000mm 2×0.3%=2355mm 2Ф16=201mm 2, 2012355=11.72(根)=12根,12Ф162.地基梁截面尺寸及配筋计算①计算地基梁的拉力地基梁的受力按经验公式一般取柱轴力的1/10作为地基梁的拉力。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教学内容
《土木工程基础》第五章:桩基础的设计与计算
1.桩基础的类型与构造特点
-预制桩
-现场浇筑桩
-混合桩
2.桩基础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桩长度的确定
-桩径的选择
-桩间距的确定
3.桩基础的计算方法
-单桩承载力计算
-桩群承载力计算
-桩基沉降计算
4.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
-钻孔、灌注桩施工
-预制桩打桩施工
5.桩基础工程实例分析
-工程背景
-设计与计算方法
-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
本章节内容紧密围绕桩基础的设计与计算,结合教材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桩基础的基本知识、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
《土木工程基础》第五章: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6.桩基础设计所需参数的确定
-桩基与地基处理技术的结合
19.桩基础设计的创新思维培养
-设计方案的创新方法
-解决问题的创新策略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20.课程总结与评价
-学生设计作品展示
-设计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教学效果反馈与改进
本部分教学内容着重于实践应用和安全质量控制,同时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桩基础与其他基础形式的结合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结合课程总结与评价,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内容
《土木工程基础》第五章: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16.桩基础施工中的安全措施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施工人员安全培训
-应急预案制定
17.桩基础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
-桩基工程的验收标准
-质量问题处理方法

桩基计算书

桩基计算书

桩基钢筋笼计算书一、CD段支护桩抗压桩共37根,配筋长度为11米,桩径A800。

1、主筋12C18 锚固筋长度为35d 容重2.0kg/m[(11+35d)+10d]×12×2×37/1000=10.49t。

2、加强定位筋C16@2000 容重1.58kg/mΠD=3.14×0.7=2.20m加强定位筋圈数6(2.20+10d)×6×1.58×37/1000=0.83t3、螺旋筋A8 容重0.395kg/m螺旋筋A8长度为11m,A8@20011/0.20.395×37/1000=1.77t注:d为钢筋直径D为钢筋笼直径0.7m4、水下C30混凝土方量(11+1)×3.14×D2×37/4=223.07m3二、DE段支护桩抗压桩共42根,配筋长度为12.5米,桩径A800。

1、主筋12C18 锚固筋长度为35d 容重2.0kg/m[(12.5+35d)+10d]×12×2×42/1000=13.42t。

2、加强定位筋C16@2000 容重1.58kg/mΠD=3.14×0.7=2.20m加强定位筋圈数7(2.20+10d)×7×1.58×42/1000=1.10t3、螺旋筋A8 容重0.395kg/m螺旋筋A8长度为12.5m,A8@20012.5/0.20.395×42/1000=2.29t注:d为钢筋直径D为钢筋笼直径0.7m4、水下C30混凝土方量(12.5+1)×3.14×D2×42/4=284.86m3三、①EF段支护桩抗压桩共46根,配筋长度为11.5米,桩径A800。

1、主筋12C18 锚固筋长度为35d 容重2.0kg/m[(11.5+35d)+10d]×12×2×46/1000=13.59t。

(完整版)桩基础计算书

(完整版)桩基础计算书

桩基础计算报告书计算人校对人:审核人:计算工具:PKPM软件开发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单位:灌注桩计算说明书1.支架计算组件钢结构支架要在37m/s(基本风压0.85KN/m2)的风载作用下正常使用,应使其主要构件满足强度要求、稳定性要求,即横梁、斜梁、斜撑、拉杆、立柱在风载作用下不失稳且立柱弯曲强度满足要求。

组件自重19.5kg。

支架计算最大柱底反力:Fx max=5.6KN,Fy max=0.9KN,Fz max=12.1KNFx min= -6.9KN, Fy min= -0.9KN,Fz min= -7.29KN2.灌注桩设计2.1基桩设计参数成桩工艺: 干作业钻孔桩承载力设计参数取值: 根据建筑桩基规范查表孔口标高0.00 m桩顶标高0.30 m桩身设计直径: d = 0.25m桩身长度: l = 1.60 m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时,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25;所以本次设计中混凝土强度选用C25。

灌注桩纵向钢筋的配置为3跟根Ф6,箍筋采用Ф4钢筋,箍筋间距选择300~400。

2.2岩土设计参数2.3设计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以下简称桩基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结构载荷规范》GB50009-201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4单桩竖向承载力估算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宜按下式估算:式中——桩侧第i 层土的极限阻力标准值,按JGJ94-2008中表5.3.5-1取值,吐鲁番当地土质为角砾,属中密-密实状土层,查表得出干作业钻孔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为135~150;——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按JGJ94-2008中表5.3.5-2取值,吐鲁番当地土质为角砾,属中密-密实状土层,查表得出干作业钻孔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4000~5500;μ——桩身周长; ——桩周第i 层土的厚度; ——桩端面积。

桩基计算书

桩基计算书

独立桩承台设计(J2a-5)项目名称 构件编号 日 期 设 计 校 对 审 核 执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本文简称《地基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本文简称《荷载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本文简称《桩基规范》 -----------------------------------------------------------------------1 设计资料 1.1 已知条件承台参数(2 桩承台第 1 种)承台底标高 : -1.200(m) 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 C30 承台钢筋级别 : HRB400 配筋计算a s : 150(mm)桩参数桩基重要性系数 : 1.0桩类型 : 混凝土预制桩 承载力性状 : 端承摩擦桩 桩长 : 10.000(m) 是否方桩 : 否桩直径 : 500(mm) 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 C80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 3500.000(kN) 桩端阻力比 : 0.400 均匀分布侧阻力比 : 0.400 是否按复合桩基计算 : 否 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 1.000 压缩层深度应力比 : 20.00% 柱参数柱宽 : 500(mm) 柱高 : 500(mm) 柱子转角 : 0.000(度) 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 C30 柱上荷载设计值弯矩M x : 50.000(kN.m) 弯矩M y : 50.000(kN.m) 轴力N : 3500.000(kN) 剪力V x : 15.000(kN) 剪力V y : 15.000(kN)是否为地震荷载组合 : 否基础与覆土的平均容重 : 0.000(kN/m3) 荷载综合分项系数 : 1.201.2 计算内容(1)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2) 承台计算(受弯、冲切、剪计算及局部受压计算)2. 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 2.1 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1) 桩基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计算 5.2.2及5.2.3R a ——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Q uk ——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 —— 安全系数,取K=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基础计算报告书计算人校对人:审核人:1计算工具:PKPM软件开发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单位:2灌注桩计算说明书1.支架计算组件钢结构支架要在37m/s(基本风压0.85KN/m2)的风载作用下正常使用,应使其主要构件满足强度要求、稳定性要求,即横梁、斜梁、斜撑、拉杆、立柱在风载作用下不失稳且立柱弯曲强度满足要求。

组件自重19.5kg。

支架计算最大柱底反力:Fx max=5.6KN,Fy max=0.9KN,Fz max=12.1KNFx min= -6.9KN, Fy min= -0.9KN,Fz min= -7.29KN2.灌注桩设计2.1基桩设计参数成桩工艺: 干作业钻孔桩承载力设计参数取值: 根据建筑桩基规范查表孔口标高0.00 m桩顶标高0.30 m桩身设计直径: d = 0.25m桩身长度: l = 1.60 m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时,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25;所以本次设计中混凝土强度选用C25。

灌注桩纵向钢筋的配置为3跟根Ф6,箍筋采用Ф4钢筋,箍筋间距选择300~400。

2.2岩土设计参数层号土层名称层厚(m)层底埋深(m)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极限侧阻力qsik(kPa)极限端阻力qpk(kPa)1园砾 6.00 6.00N63.5 =25.0012041062.3设计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以下简称桩基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结构载荷规范》GB50009-20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2.4单桩竖向承载力估算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宜按下式估算:式中——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阻力标准值,按JGJ94-2008中表5.3.5-1取值,吐鲁番当地土质为角砾,属中密-密实状土层,查表得出干作业钻4孔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为135~150;——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按JGJ94-2008中表5.3.5-2取值,吐鲁番当地土质为角砾,属中密-密实状土层,查表得出干作业钻孔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4000~5500;μ——桩身周长;——桩周第i层土的厚度;——桩端面积。

1)计算参数表土层计算厚度li(m)极限侧阻力qsik(kPa)极限端阻力qpk(kPa)1 2.01204106 2)桩身周长u、桩端面积A p计算u = π × 0.25 = 0.79 mA p = π × 0.252 / 4 = 0.049 m23)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估算根据桩基规范5.2.8采用公式如下Q uk = Q sk + Q pk土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为:Q sk = u∑q sik l i = 0.79 × (120 × 2.00) = 189.6kN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5Q pk = q pk A p = 0.049× 4106 =201.2kN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Q uk = Q sk + Q pk = 189.6+201.2=390.8kN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计算,根据基础规范附录Q条文Q.0.10第7条规定R a = Q uk/2 = 390.8/ 2 = 195.4kN2.5单桩水平承载力计算灌注桩配筋率为0.50 % < 0.65 %, 所以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按"桩基规范"式(5.4.2-1)估算:R h = αγm f t W0νm(1.25 + 22ρg)(1 ± \F(ζNN,γm f t A n))上式中:R h ---- 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γm ---- 桩截面模量塑性系数, 圆形截面γm = 2f t ---- 桩身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C25混凝土, f t = 1430 kN/m2ρg ---- 桩身配筋率, 该桩为0.50 %νm ---- 桩身最大弯矩系数α ---- 桩的水平变形系数α = 5mb0 EI上式中:67m ---- 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桩基侧面主要影响深度h m = 2(d + 1) = 2 × (0.25 + 1) = 2.44m 范围内土层数n = 1m = 20b 0 ---- 桩身计算宽度, 圆形截面, b 0 = 0.9(1.5d + 0.5) = 0.9 × (1.5 × 0.25+ 0.5) = 0.747mEI ---- 桩身抗弯刚度, EI = 0.85E c I 0E c ---- 混凝土弹性模量, C25, E c = 3.00 × 104N/mm 2 = 3.00 × 107kN/m 2I 0 ---- 桩身换算截面惯性矩, I 0 = W 0d /2W 0 ---- 桩身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截面模量, 圆形截面W 0为:W 0 = [d 2 + 2(αE - 1)ρg d 02]πd32其中:d 0 ---- 扣除保护层的桩直径, d 0 = d - 2a s = 0.18mαE ---- 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比值αE = 6.67E s E c=2.0× 1053.00 × 104=W 0 =× [0.252 + 2 × (6.67 - 1) × 0.00500 × 0.182] = 0.0016m 3π × 0.2532I 0 = W 0d /2 = 0.0016 × 0.250 /2 = 0.000 m 4EI = 0.85E c I 0 = 0.85 × 3.00 × 107 × 0.000 = 0.001 × 107 kN·m 28α === = 1.25635mb 0EI 520.00 × 103 × 0.790.001 × 10753.129αh = 1.2563 × 2.0000 = 2.5126查"桩基规范"表5.4.2,当桩顶铰接、自由时得 m = 0.639, νx = 3.163A n 为桩身换算面积, A n = [1 + (αE - 1)ρg ]πd 24A n =× [1 + (6.67 - 1) × 0.01] = 0.05m 2π × 0.2524ζN 为桩顶竖向力影响系数, 竖向压力, ζN = 0.5所以, 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为:R h =(1.25 + 22ρg )(1 + )αγm f t W 0νmζN Nγm f t A n =1.256 ×2.00 × 1430.00 × 0.0020.64× (1.25 + 22 × 0.00500)×)=8.88 × 1.36 × 1.35= 16.26 kN验算桩的水平承载力由"桩基规范"式5.1.1-3验算H 1 =H n其中7.00 kNH = max(V x ) =9V x --作用于承台底面通过桩群形心x 轴的剪力设计值,V x =7.00 kN V y --作用于承台底面通过桩群形心y 轴的剪力设计值,V y = 1.00 kN 桩数: n = 1H1=7/1=7KNγ0H 1 = 1.00 ×7.00 = 7.00 kN ≤R h = 12.1kN满足要求!2.6抗拔承载力验算最不利布置情况一:承受拔力的桩基,应按下列公式同时验算群桩基础呈整体破坏和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承载力:/2k gk gp N T G <+/2k uk pN T G <+式中k N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基桩拔力;gkT ——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桩基规范5.4.6确定;uk T ——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桩基规范5.4.6确定;gpG ——群桩基础所包围体积的桩土总自重除以总桩数,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pG ——基桩自重,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对于扩底桩应按桩基规范表5.4.6-1确定桩、土柱体周长,计算桩、土自重。

(1) 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 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以下式计算:式中:T uk --基桩抗拔极限承载里标准值u i -- 破坏表面周长, 取u = πd;q sik -- 桩侧表面第i层土的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λi -- 抗拔系数;(2) 群桩呈整体破坏时, 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以下式计算:u l -- 桩群外围周长;N--基桩上拔力设计值(kN)n = 1G = A eγG l - A eγw l w = 1.00 × 20.0 × 2.00 - 1.00 × 10.0 × 2.00 = 40.00 -20.00 = 20.00 kNG gp = 20.00 / 1 = 20.00 kNG p = 0.05 × 2.00 × 15.0 = 1.47 kNq sk=0.5×120×0.79×2=94.8kN/mu l = 3.00 m10q sik=3×0.5×120×2=120kN/mγ0N i = 0.00 ≤U gk / γs + G gp = 20.00群桩满足要求!最不利布置情况二:风荷载产生的单桩抗拔力Fw=3.32X2.6X0.85X1.4X2.0X0.5Xcos39=7.983KNP抗拔力=3根1级圆钢6mm直径能承受3*270*28.3=22.923KN P抗拔力>Fw故配3根一级圆钢6mm直径能满足结构安全要求。

桩基满足要求!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