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新人教版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 基本特点。 学法指导 1.采用列表的方法,识记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化以 及精耕细作的突出成就。 体会其基本特点以及影响。 3.从农业起源、内部分工、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基本模式和 土地制度等角度归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广东新语》
注:①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落后。 思考 提示 史料体现的耕作方式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 方式:刀耕火种;实质问题:生产方式极端落后。
2.石器锄耕 史料
神农氏作,斫(zhuó )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①。 ——《周易· 系辞下》
注:①反映了神农氏的贡献。
特点?
提示 向往男耕女织的生活,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
二、本课测评(教材P7)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提示 (1)我国古代农业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2)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历了 由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发展过程,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
要原因。
织”“自给自足”。
3.小农经济的地位及影响
史料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①,封建国家
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 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②。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 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灾害的能力,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经验教训:一是控制人口增长,二是保护
生态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做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工作。
课堂小结
知识网络 答题术语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2) (共71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2) (共71张PPT)

产。
(分散性)
②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封闭性)
③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
限。
(脆弱性)
④不利于技术革新,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
心态和民族性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后性)
“文治武功”是古代中国评价帝王成就的主要标
准,“文治”功在重农、“武功”重在拓(或守 )土。
4、小农经济的地位和影响
地位:
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经济基础 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小农经济虽然脆弱,但其再生性很强,在中国封建社会 长期存在并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4、小农经济的地位和影响
它也是将土地开成一 条条沟和垄,因为第一 年种在沟里,第二年在 垄上开沟,垄和沟轮换 耕种﹐所以称代田法。
耕耙耱技术
耕耙耱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精耕细 作技术,在北方是耕耙耱,在南方是耕耙技 术。
耕是指耕地;耙是指把土块弄碎;耱是用 荆条等编成的一种农具平整土地。


(三)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
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
C.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
(例题5)“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
土也浅。”此工具名称是( D)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曲辕犁
(例题5)“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
箭上,入土也浅。”此工具名称是( )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曲辕犁
(例题6)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
3、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董永和七仙女能够过上幸 福的生活吗?据此分析小农经济的进步性与局限 性。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答案] 提示:小农 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 基础,是政府财政赋役 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稳 定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稳定国家政权。
• 5.评价
• (1)积极: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 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 献。
• (2)局限: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和沉重的徭 役,加上自然灾害,使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 (2)灌溉工具:曹魏时期改制 _________;唐朝时创制了筒 翻车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 筒车;明清时出现 _____________。
风力水车
• (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 快速发展。
③『点拨』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 是指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 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 〔对点巩固1〕 如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 反映出当时( )
• A.开始使用铁器
B
• B.注重精耕细作
• C.尚未推广牛耕
• D.盛行集体劳作
•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 排除A项;汉代铁犁牛耕已经推广到全国,排除C项;汉代以一家一
户的小农经济为主,排除D项。图片反映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 语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 的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 1.重点:掌握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成就

2019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讲义(含解析)

2019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讲义(含解析)

第 1 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研究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特色的表现。

3.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色。

4.研究小农经济形成的原由和特色,认识小农经济的影响。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①1.原始农业(1)发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养水稻和粟的国家。

(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3)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此后出现耒耜。

(4)生活方式:常常迁移。

2.商周农业(1)概略耕作工具出现少许青铜农具,重要工具还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等耕作技术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和治虫灭害等作物件种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代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2)影响①土地利用率大大提升,人们的生活从屡次迁移开始走向定居。

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系统,确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②1.生产工具(1)春秋战国期间: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渐渐推行。

(2)西汉:赵过推行耦犁,此后又出现犁壁。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推行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美。

2.耕作方式:汉朝此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

(2)西汉:赵过实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纳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代此后:江南渐渐形成了稳固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浇灌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期间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浇灌工具:曹魏期间改制翻车;唐代时创制了筒车;宋代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3)作用:推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③1.产生:春秋战国期间。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2(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目标:1。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重点:理解和认识影响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和小农经济的特点。

2。

难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教材整理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2)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时.(3)主要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1)概况耕作工具出现青铜农具,重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耕作技术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和治虫灭害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①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教材整理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

(3)东汉: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2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2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2.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3.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4.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学习目标]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其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1)工具:出现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2)技术: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品种: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4)地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知识点拨]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中国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教学教案新人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教学教案新人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及耕作方式,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小农经济发展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影响。

提高学生利用唯物史观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法。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

【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的概况及特点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讲述比较法【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及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不论是思想学术还是文化艺术及其古代科技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然而这一切的取得都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发达的农耕文明的基础上。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一)阅读课文第一目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了解我国早期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读图P4〗中华农业始祖神农氏:尝百草,找到适合食用的谷物和药草,创制耒耜(识别本课大量图片,理解农业工具在生产中的作用结合中国古代早期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引导学生思考早期农业发展的意义和特点:(二)意义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②土地从公有走向私有③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三)特点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②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③集体耕作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含义:精耕细作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劳动,采用新的技术措施,进行精致的耕作,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1.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2.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3.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 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4.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学习目标] 学测要求 高考要求 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和灌溉工具。 2.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原始农业: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其主要耕作方法是 2

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 (1)工具:出现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2)技术: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品种: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4)地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知识点拨] 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 (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 (1)两汉: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 (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3

[概念阐释] 精耕细作 (1)含义: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2)基础: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3)目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 (4)作用: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易混易错]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能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条件 (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集体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工效。 (2)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时间:春秋战国时期产生。 3.特点 (1)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经营规模小。 (2)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3)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自给自足。 4.评价 (1)地位:属于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2)进步性: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中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贡献。 (3)局限性: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和徭役,加上自然灾害,使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特别提示] 1.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自耕农的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生产的东西很少在市场上进行交换。 2.自然经济不等同于小农经济 (1)自然经济最主要的特征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应;(2)小农经济最主要的特征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 4

主题一 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演进 探究点1 铁犁牛耕 史料一 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左丘明《国语·晋语》 史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

铁锄 铁犁 铁镰 思考 史料一、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提示 现象:反映了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 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加速了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 探究点2 耕作技术的不断改进 史料

图一 图二 思考 史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意义。 提示 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已相当完善。 意义:标志着我国古代传统步犁技术的成熟,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发展。

主题二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探究点1 农业结构 史料 5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年画 思考 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怎样的特点? 提示 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 探究点2 经营方式 史料 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綑布,此其分事也。——《墨子》 思考 史料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探究点3 小农经济的地位 史料 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思考 史料中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此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提示 观点:①赞同,中国小农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生产经营自主性强,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弱。 ②不赞同,中国小农除了交纳国家赋税外,还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并承担国家的徭役、兵役。 理解: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政府财政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稳定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国家政权。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经济格局:起源于多个中心,形成南稻北粟等地域特征。 6

(2)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耕作方式:长期采用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的方式。唐朝出现的曲辕犁,标志着犁耕技术走向成熟。 (5)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历时最长,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 (6)地位和影响: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形成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封建社会后期日益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 1.基本特点 (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 (3)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4)脆弱性:是一种规模小、水平低、具有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特点的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 (5)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2.影响因素 (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 (2)小农经济自身特点: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 (3)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严重的自然灾害。

1.(2018·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题)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该“耕作农具”是( ) 7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耒耜是先秦时期出现的,故A项错误;二牛抬杠是西汉出现的,故B项错误;一牛挽犁是东汉时期,故C项错误;曲辕犁是隋唐时期出现的,标志着古代中国耕作农具的成熟,故D项正确。 2.(2018·江苏宿迁高二学业水平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山田久欲折,秋至尚求雨。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其中“车”是指( ) A.翻车 B.筒车 C.耧车 D.水排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求雨”“踏车”可知是需要人力的灌溉工具,故可知是翻车,正确答案为A项。 8

3.(2018·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二)王安石诗云:“取车当要津,膏润及远野。与天常斡旋,如雨自奔泻……”该诗描写的工具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取车当要津,膏润及远野”“如雨自奔泻”可知是自动的灌溉工具——筒车,正确答案为D项。 4.(2018·江苏无锡学业水平期末测试)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 )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C.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甲骨文卜辞”“千耦其耘”“宋代”“村庄儿女各当家”“耕织”可知农业经营方式是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故正确答案为C项。 5.(2018·江苏南京学业水平模拟)下面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两张图片,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中可以得出的最主要的结论是( )

图一 图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