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 含答案

人教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 含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佣关系盛行。

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

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

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

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D.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2、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幅《陶治图说》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景德镇的《浮梁县志》又记载了22种制瓷业工种。

这些记载可用于解释当时中国制造业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实现流水作业C.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D.瓷器质量提高3、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

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 B.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C.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 D.科学技术没有实现革命性突破4、16~18世纪中国的金银比价发生了如下变化:16世纪30年代金银比约为1:6,17世纪30年代后升至1:10—13左右,18世纪末达到1:15的水平。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走私现象日益猖獗B.海禁政策造成外贸萎缩C.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D.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顺差5、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比例下降为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比例上升为70%左右。

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江南一些地方A.财富观念发生了变化B.政府抑制兼并的措施得力C.小农经济发展较快D.有很强的均贫富观念6、南宋《岁时广记·售农用》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卷及答案_高中历史必修2_人教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卷及答案_高中历史必修2_人教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A.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 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C. 土地私有制为主导D. 男耕女织的家庭经营模式2、在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中,哪种行业最能体现技术的传承和发展?A. 丝织业B. 制陶业C. 冶铁业D. 造纸业3、题干: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中,最为普遍的土地制度是 ______ 。

A、井田制B、均田制C、屯田制D、自耕农土地制度4、题干: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手工业形式是 ______ 。

A、家庭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手工业作坊5、下面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广泛应用。

B、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C、唐宋时期出现了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

D、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在农业领域。

6、下列哪个朝代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商业和手工业的税收?A、秦朝B、汉朝C、宋朝D、明朝7、唐代初期,南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差异是:A、北方以农业生产为主,南方以手工业生产为主B、北方以手工业生产为主,南方以渔业生产为主C、北方以手工业生产为主,南方以商贸业为主D、北方以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南方以渔业和商贸业为主8、在宋代,以下哪项商业制度推动了城市商业的发展?A、旧市区制度B、夜市垄断制度C、塌坊制度D、生财铺制度9、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其主要特点?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重视粮食生产,忽视手工业发展D、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 10、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重要表现?A、市井繁荣,商业活动频繁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D、海外贸易活跃,海外市场广阔1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对中国古代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机构与特点》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机构与特点》测试题(含答案)
A.补充和强化了自然经济B.是宗法制度动摇的体现
C.是政治地位下降的反映D.冲击了重农抑商的观念
18.《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
A.耜耕B.牛耕C.耧车D.机耕
19.张籍的《贾客乐》:“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姚合《庄居野行》:“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唐人的这些诗句,反映了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机构与特点》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隋唐时期,“天下之盛,扬为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宋元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这些流行语反映的主题是( )
A.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B.江浙逐渐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长江三角洲城市快速发展D.江浙人民的美好生活
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C.男耕女织D.牧业为主
14.以下是根据相关著作整理清代江南地区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的物价变化
康熙雍正时期
乾隆嘉庆时期
土地价格(每亩)
4到5两
50两
稻米价格(每升)
6到7文
30到40文
布匹价格(每丈)
30到40文
100到200文
这表明清代这一时期
A.物价的变化受世界市场影响颇多B.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业已难以为继
C.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进一步完善D.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导致物价波动
15.宋代私人编撰农书开始兴盛,并广为流传,既有综合性的《陈旉农书》,也有大量专业性农书如《蚕书》、《荔枝谱》、《橘录》、《笋谱》、《菌谱》、《菊谱》《洛阳牡丹记》。这反映了宋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检测题(含答案)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题一、单选题1.中国历代王朝重视土地问题,北魏、隋、唐都曾推行均田制,宋、明等朝都有高级官员主张恢复井田制。

这些措施与设想的目的是A.保护小农生产,抑制商业发展 B.抑制土地兼并,稳定社会秩序C.确立土地私有,保护地主田产 D.恢复周礼古制,实现儒家理想2.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中心已经南移B.白银大量流入中国C.闭关锁国政策影响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3.《燕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指临时设立的集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容万人。

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由此可知,宋代东京A.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B.城市经济职能增强C.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 D.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4.五代以前,中原王朝的首都主要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摆动,长安与洛阳以山为为塞,以河为池,形势险固,易守难攻,具有建都的天然优势。

五代时期,除后唐定都洛阳以显示自己跟唐王朝特殊渊源之外,其余各朝均定都开封,此后也不再有建都关中的朝代。

根据材料,影响首都地理位置变迁的原因主要来自( )A.军事方面B.政治方面C.经济方面D.王朝的建立者5.明朝权臣严嵩之子严世蕃评点天下富豪,以家产50万两白银的最低标准,共列出17位“首等富豪”,其中10位拥有纯正的官员身份,包括内阁大臣、宗室成员、都督、太监和土司等。

晋商、徽商等则分享其余的7席。

据此推知,当时A.商帮崛起受到社会关注 B.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C.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吏治败坏危及封建统治6.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人富豪榜。

这表明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7.合肥为今安徽省省会。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以下列举的是古代制瓷业的成果,其先后顺序是()①白瓷出现②青瓷出现③瓷器大量出口④制瓷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④①③②2.画像砖源于战国时期,盛于两汉。

它主要用于宫殿、庙宇祠堂及墓室的建筑装饰,生动反映了当时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状况。

下图砖画体现了古代自然经济的特点是()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集体协作D.农耕为主3.2000年前后,多位学者到徐闻县考察,发现汉代“万岁”瓦当、汉墓等文物遗存,结合古代文献记载,你认为徐闻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最早可以从哪个朝代开始()A.夏朝B.西汉C.宋朝D.清朝4.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

其中广东会馆的数量约有45所,绝大部分是由广州府和潮州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所建立。

明清时期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北京是商业中心B.繁忙的海外商运C.交通运输的便捷D.区域商帮的出现5.据季如迅《中国手工业简史》中记载,宋代官府手工业作坊:“群工屯营,……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此组织管理模式()A.保证了政府对市场垄断B.强化了工匠的生产责任C.有利于生产技术的创新D.阻碍了民间手工业发展6.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B.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D.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7.清代宁波一带流传有一首民谣,是嘲笑山西商人的:“山西人,大褥套,发财回家哈哈笑,建房置地养老少。

山西人,大褥套,挣下银子藏地窖。

窖满再难盛,铸成‘搬不动’。

不怕贼偷不怕劫,夜夜安心把觉困。

”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清代晋商活动范围较广B.晋商财力雄厚C.晋商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D.晋商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8.《吕氏春秋·召类》中写道:“吾恃为鞔(指鞋)以食三世矣,今徙之,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高二历史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元明清三代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

以上数字说明了( )A.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B.中原人口南迁,带走了北方的文化C.南方地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D.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实行对汉族的文化歧视2.如果某一地主生活在武则天时代,他能够炫耀的财富不可能有( )A.精美的青铜酒樽 B.色泽鲜艳的彩瓷C.削铁如泥的钢刀D.田园中闲置的曲辕犁3.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

它们铸造于( )A.原始社会 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 D. 隋唐时期4.“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这是自元代流传下来的一首民谣,它表达了人们对黄道婆的感念之情。

黄道婆的杰出贡献在于( )A.丝纺织业 B.棉纺织业C.麻纺织业 D.毛纺织业5.“官哥汝定钧,一片值千金。

”宋代五大名窑中,哥窑仅次于官窑,排在第二位。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哥窑属于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当时水平最高C.宋代手工工场生产发达 D.中国瓷器开始大量出口6.郭沫若认为:虽然《春秋》关于“初税亩”的记载仅仅几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7.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

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

”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8.“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两汉时期,塞北(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

高二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耜耕—火耕D.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石器锄耕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我国古代()A.手工业经济B.小农经济生产方式C.妇女地位提高D.商品经济发达3.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耜耕C.铁犁牛耕D.青铜农业4.古代中国农业生产采用牛耕技术开始于()A.春秋战国B.西汉时期C.东汉时期D.隋唐时期5.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A.小农经济B.集体经济C.庄园经济D.个体经济6.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是在()A.新石器时代B.夏朝C.商周时代D.春秋战国7.中国的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主要得益于东汉时()A.灌钢法的发明B.鎏金技术的发明C.水排的发明D.镶嵌技术的发明8.我国古代制瓷技术形成青白两大系统是在()A.战国B.西汉C.东汉D.唐朝9.中国古代下列瓷器品种,最早出现的是()A.白瓷B.青瓷C.青花瓷D.五彩瓷10.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

该收藏家的生活年代不早于()A明代 B.隋唐 C.宋元 D.清代11.明清时期,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有()A.苏州、杭州B.松江C.宁波D.南京12.景德镇被称为“瓷都”是在()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清13.我国古代城市中坊市界限完全打破是在()A.春秋战国B. 两汉时期C.唐朝D.宋代14.唐朝时期长江流域繁华的商业城市除扬州外,还有()A.松江 B益州 C苏州 D.泉州15.鸦片战争前夕,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A.自然经济B.官僚资本主义经济C.资本主义经济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16.最早下令实行海禁的是()A.明太祖B.明成祖C.清雍正帝D.清康熙帝17.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附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附答案

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构造与特色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全部文明成就的基础是A. 农业经济的发展B. 统治者的正确决议C. 生产工具的改革D. 社会矛盾的和缓2、察看以下一组相关春秋战国期间的历史图片,所能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包含春秋期间的铁锤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战国铁口犁战国期间的铁制农具(图略)A. 铁制农具出现并宽泛运用B.社会生产力明显提升C. 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使用畜力马排鼓风冶铁3、牛耕技术在中国出现和渐渐普及全国分别是在A. 春秋战国、汉朝B.秦代、汉朝C.春秋战国、唐朝D.秦汉期间、宋朝4、《史记·货殖传记》记录“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b5E2RGbCAP①人烟稀罕②耕种技术落伍③商品互换不发达④贫富分化的程度低A. 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5、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根源因是A. 贵族、官僚及豪强侵占良田C. 政府采纳不抑吞并的政策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别6、土地吞并的主要危害是①威迫政府财政收入A. ②③④B.②激化了阶级矛盾①②③ C. ①②④③阻挡了生产力发展④致使地方盘据D.①③④7、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应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应了宗教矛盾。

小王以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应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色,这主假如指p1EanqFDPw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盘剥B.小田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D. 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8、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②是以知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联合④带有开放性A. ①③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9、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自足”即产品富裕B. 带有封建性和落伍性C. 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D.生产的目的第一是知足自我花费10、某学生收集和研究古代传说,有一个传说提到二郎神是秦国李冰的次子,因与父亲一同修建水利工程造福一方而遇到人们的建庙崇敬,则他们父子修建的工程是DXDiTa9E3dA. 郑国渠B.都江堰C. 六辅渠D.灵渠11、战国期间,关中地域农民创建了一种沟渠,到现在还在新疆的干旱地域流行,该渠名为A. 郑国渠B.井渠C.灵渠D.白渠12、商朝号称“青铜时代”,以下哪一项不切合当时相关青铜器的历史状况A. 已宽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B. 青铜器生产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C. 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D. 生产规模相当大13、古代中国的冶铁技术向来当先于世界,冶铁过程中的供风形式不停改革,出现以水利为动力的鼓风装置开始于 RTCrpUDGiTA. 春秋战国B. 汉武帝时代C. 东汉初年D. 唐朝14、唐诗名句“夺得千锋翠色来”描述的是A. 我国古代精深的青铜器锻造技术B.唐朝越窑青瓷的漂亮色彩C. 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D.有名的唐三彩15、 .最早规定商品买卖一定明码标价可追忆到哪一朝代的法律文件A. 秦代法律B. 汉朝法律C. 隋唐法律D.明朝法律16、“凡市,以日敲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选择题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耜耕—火耕
D.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石器锄耕
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我国古代()
A.手工业经济
B.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C.妇女地位提高
D.商品经济发达
3.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铁犁牛耕
D.青铜农业
4.古代中国农业生产采用牛耕技术开始于()
A.春秋战国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隋唐时期
5.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小农经济
B.集体经济
C.庄园经济
D.个体经济
6.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是在()
A.新石器时代
B.夏朝
C.商周时代
D.春秋战国
7.中国的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主要得益于东汉时()
A.灌钢法的发明
B.鎏金技术的发明
C.水排的发明
D.镶嵌技术的发明
8.我国古代制瓷技术形成青白两大系统是在()
A.战国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9.中国古代下列瓷器品种,最早出现的是()
A.白瓷
B.青瓷
C.青花瓷
D.五彩瓷
10.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

该收藏家的生活年代不早于()
A明代 B.隋唐 C.宋元 D.清代
11.明清时期,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有()
A.苏州、杭州
B.松江
C.宁波
D.南京
12.景德镇被称为“瓷都”是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清
13.我国古代城市中坊市界限完全打破是在()
A.春秋战国
B. 两汉时期
C.唐朝
D.宋代
14.唐朝时期长江流域繁华的商业城市除扬州外,还有()
A.松江 B益州 C苏州 D.泉州
15.鸦片战争前夕,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A.自然经济
B.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16.最早下令实行海禁的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清雍正帝
D.清康熙帝
17.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反映的实质是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C.清朝前期小机户兼并大机户
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8.明清政府实行的下列措施中,没有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对商品征收重税
B.推广农作物新品种
C.实行“海禁”
D.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19. 重农抑商的首倡者是()
A.商鞅
B.汉武帝
C.明太祖
D.康熙帝
20.元朝时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港的是()
A.广州
B.泉州
C.天津
D.连云港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填写A,错误的填写B)
21.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22.东汉时期发明了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
23.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
24.我国宋代,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完全打破。

()
25.清代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三、材料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历史必修2》
材料二 (一)限制通商口岸。

……(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

……(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明清时期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开始实行于何时?其基本内容和目的如何?
(2)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

四、问答题
27.回答下列有关古代商业发展的问题:
(1)列举西汉时期著名的商业中心
(2)北宋时商业较唐朝时更为繁荣,说出北宋开封城在城市布局和经营时间上与唐朝中期时的长安城相比有何不同?
(3)明清时所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指的是什
一、选择题
1.A
2.B
3.C
4.A
5.A
6.C
7.C
8.D
9.B 10.A 11.A 12.C 13.D 14.B 15.A 16.A
17.D 18.B 19.A 20.B
二、判断题
21.A 22.B 23.A 24.A 25.A
三、材料题
26.(1)重农抑商政策。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时开始实行。

内容是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

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闭关锁国政策。

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产物,主要原因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反
清斗争。

(3)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逐渐落后
于世界潮流。

四、问答题
27.(1)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2)城市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也一改日中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经营。

(3)明清时期涌现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实力最大的徽商和晋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