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帐篷技术标准
81型班用单帐篷说明书

1型班用单帐篷(迷彩)使用说明书秦皇岛天恩帐篷有限公司(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二四工厂)二零零七年四月1用途主要供野外条件下住宿、办公用。
2主要结构形式81型班用单帐篷系底部为正方形,篷顶为四坡尖顶的支杆式帐篷。
前后围墙上各有一个门和两个窗,前后坡顶上各有一个可任意开关的天窗,两侧围墙各有两个窗。
篷身为一整体,靠一根中柱(4节)、十根围墙柱(2节)十根拉绳、十跟地桩支撑和拉紧的联合作用将其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
围墙四角用套绊连接,需要时可以解开套绊把围墙撩起。
3规格尺寸及使用面积长4.8m、宽4.8m、围墙高1.6m、中心顶高3.2m。
使用面积23.04m2。
包装运输总质量45kg,体积0.128 m3。
4主要材料4.1 篷身:采用400D X400D涤纶沙漠迷彩防水帆布及210D X 210D丛林迷彩防水牛津布。
4.2篷架:中柱为© 2篷架:中柱为© 38X焊接钢管,边柱为© 25 X焊接钢管;拉绳:© 6mm草绿色涤纶包芯绳;地桩:全部为30X 30 X 4角钢,长450mm。
5帐篷的零部件及分类包装每顶帐篷所有的零部件分类包装后,共计2件。
详见表一。
-1-表一帐篷的零部件及分类包装6架设与撤收6.1 架设6.1.1选择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清理帐篷预定架设地面的杂物,使场地平整6.1.2打开所有包装件,清点核对零部件的品名、数量。
6.1.3先将分为三节的中柱插接在一起,将柱顶管插入篷顶洞眼内。
将天窗钢丝框取出装入袋形天窗盖内,扎紧袋口扎带,试拉天窗拉绳,看天窗是否开关自如。
然后由一至二人将篷布用中柱支起,其余人员在四周把篷布拉住,并把围墙柱插入围柱洞内,把拉绳套在围墙柱顶管上,再用地桩把拉绳固定于地面上。
地桩位置应使拉绳与地面成60°〜45°角为宜,四角拉绳对准篷顶脊线。
帐篷支起后,如地桩位置不合适,应进行调整,拉绳松紧以帐篷平展为宜,风大地区可适当拉紧些。
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急需物资质量与安全保障标准

GB 50190-1993
多层厂房楼盖抗微振设计规范
GB 50191-1993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 50260-1996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CECS 160-2004
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用)
DL 5073-2000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J 11-198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T 16578-1996
塑料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能试验方法裤形撕裂法
GB/T 19532-2004
包装材料气相防锈塑料薄膜
绳子
GB 8918-2006
重要用途钢丝绳
GB 8903-2005
电梯用钢丝绳
GB/T 11787-2007
聚酯复丝绳索
GB/T 12347-1996
钢丝绳弯曲疲劳试验方法
GB/T 12753-2002
劳动防护手套通用技术条件
GB/T 18843-2002
浸塑手套
口罩
GB 19083-2003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MT 161-1987
滤尘送风式防尘口罩通用技术条件
QB/T 2808-2006
口罩纸
YY 0469-2004
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
行军床及面垫
GB/T 3328-1997
家具床类主要尺寸
GB/T 10357.6-1992
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YD 5060-1998通信设备Βιβλιοθήκη 装抗震设计图集建筑抗震鉴定
GBJ 117-1988
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
GBJ 43-1982
室外给水排水工程设施抗震鉴定标准
GBJ 44-1982
民政部关于批准发布《12平方米救灾专用单帐篷》行业标准的通知

民政部关于批准发布《12平方米救灾专用单帐篷》行业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民政部•【公布日期】2001.04.11•【文号】民发[2001]87号•【施行日期】2001.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民政部关于批准发布《12平方米救灾专用单帐篷》行业标准的通知(民发[2001]87号2001年4月11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兹批准《12平方米救灾专用单帐篷》为推荐性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
标准编号和名称如下:MZ/T 011-2001《12平方米救灾专用单帐篷》。
该项标准从2001年7月1日起实施。
12平方米救灾专用单帐篷(12平方米 Tent for Disaster Relief)MZ/T 011-2001前言本标准对12平方米救灾专用单帐篷的样式规格、技术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使救灾专用单帐篷的生产与验收有了依据。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民政部人事教育司归口管理,授权主要起草单位民政部救灾救济司负责具体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民政部救灾救济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生产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秀敏、李本公、朱存芳、田国力、阎志壮、张晓宁、韩煜皎、高军、李成。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救灾专用单帐篷的样式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防水阻燃化纤篷布为主要材料制作的救灾专用单帐篷的生产与检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50-1995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 1270-1979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T 3092-1993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923.1-1997 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GB/T 4669-1997 机织物单位长度质量和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GB/T 4744-1997 纺织织物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试验GB/T 5455-1997 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GB/T 6543-1986 瓦楞纸箱GB/T 6836-1997 涤纶缝纫线JSB 39-1993 军用锦丝起绒搭扣带JSB 40.1~40.2-1993 军用锦丝起绒搭扣带扣合强度和撕揭强度的测定方法QB/T 2173-1995 螺旋拉链QB/T 3811-1999 塑料打包带QB/T 3817-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厚度测试方法金相显微法QB/T 3826-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盐雾试验方法中性盐雾试验(NSS)法3 技术要求3.1 样式单帐篷底部为长方形,两坡为起脊式直立墙,两端山墙各开一个门,两侧墙各开窗户两个,其样式见图1。
帐篷内的标准汇总

野营帐篷标准号:NF S52-800-2005 英文名称:Camping tents. 生效日期:野营帐篷标准号:EN ISO 5912-2005 英文名称:Camping tents (ISO 5912:2003); German version EN ISO 5912:2005 生效日期:野营帐篷标准号:DIN EN ISO 5912-2005 英文名称:Camping tents (ISO 5912:2003); German version EN ISO 5912:2005 生效日期:宿营帐篷标准号:BS EN ISO 5912-2005 英文名称:Camping tents 生效日期:宿营帐篷标准号:ISO 5912-2003 英文名称:Camping tents野营帐篷标准号:BS ISO 5912-2004 英文名称:Camping tents 生效日期:野营帐篷标准号:GB/T 27735-2011 英文名称:Camping tents 生效日期:氧气帐篷标准号:KS P1234-1998 英文名称:Oxygen Tents救灾帐篷第7部分:帐篷涂层布标准号:MZ/T救灾帐篷第6部分:厕所帐篷标准号:MZ/T救灾帐篷第1部分:8m2单帐篷标准号:MZ/T临时结构.帐篷.安全性标准号:DIN EN 13782-2006 英文名称:Temporary structures - Tents - Safety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13782:2006-05临时性建筑.帐篷.安全标准号:NF S54-303-2006 英文名称:Temporary structures - Tents - Safety. 生效日期:临时结构.帐篷.安全性标准号:EN 13782-2005 英文名称:Temporary structures - Tents - Safety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13782:2006-05临时工程.帐篷.安全标准号:BS EN 13782-2005 英文名称:Temporary structures - Tents - Safety 生效日期:12㎡救灾专用帐篷标准号:MZ/T 011-2001 英文名称:12M2 Tent for Disaster Relief 生效日期:帐篷(标准型)标准号:CNS 12689-1990 英文名称:Normal Camping Tent 生效日期:帐篷(标准型)标准号:CNS 12689-90 英文名称:Normal camping tent野营用帐篷标准号:KS K7005-1998 英文名称:Camping Tents集会用帐篷标准号:JIS L4902-1992 英文名称:Meeting tents普通野营帐篷标准号:JIS L4904-1987 英文名称:Camping tents-type N (normal tents)轻型野营帐篷标准号:JIS L4905-1987 英文名称:Camping tents-type L (lightweight tents)救灾帐篷第4部分:12 m2棉帐篷标准号:MZ/T救灾帐篷第5部分:36 m2棉帐篷标准号:MZ/T救灾帐篷第3部分:36 m2单帐篷标准号:MZ/T救灾帐篷第2部分:12 m2单帐篷标准号:MZ/T野营帐篷用织物规范标准号:BS 6341-1983 英文名称:Specification for fabrics for camping tents 生效日期:帐篷检验法(防锈试验)标准号:CNS 12691-1990 英文名称:Mehtod of Test for Tent -- Testing for Resistance Against 生效日期:帐篷检验法(防锈试验)标准号:CNS 12691-90 英文名称:Method of test for tent - testing resistance against corrosion 野营帐篷用织物规范标准号:BS 6341-1983(R1994) 英文名称:Specification for fabrics for camping tents野营帐篷用织物规范标准号:BS 6341-1983(R2005) 英文名称:Specification for fabrics for camping tents集合(或工程)用帐篷标准号:KS K7004-1977 英文名称:Tents for Assembly帐篷用毡。
关于帐篷的参数、规格和性能维护技巧的详细介绍

帐篷的参数规格和性能详细介绍1、军用棉帐篷军用帐篷又称棉帐篷、施工帐篷、民用帐篷等,它属于是帐篷的其中一种,是军民通用型的帐篷产品。
用于野外考察、露营、勘探、施工、救灾、防汛时的野外长/短期的居住使用。
(1) 军用棉帐篷产品规格:3系列标准帐篷:3 M×2 M 3 M×4 M4.5系标准帐篷:4.5M×5M 4.5M×7.5M 4.5M×10M5系列标准帐篷:5 M×4 M 5 M×6 M 5 M×8 M5系列特质帐篷:5 M×4 M 5 M×6 M 5 M×8 M特殊规格可定做。
方管支架为25、30喷漆,管厚为标准1.2MM,方管结构相对稳固。
(边高1.8米,顶高3米,能支上下铺)。
(2) 帐篷结构合理,使用安全可靠,可同时承受8级风和6厘米厚积雪荷载。
(3) 帐篷采用钢架结构,构造简单,展收方便,25分钟左右/4人即可架设或撤收完毕。
(4) 帐篷(布包+钢架共4件或5件),所有零部件全部集装布包内,形态规整,便于随车远程携运或人力短途运输。
(5) 帐篷整个用军绿帆布和牛津布(冬暖夏凉),中间使用毛毡,内衬白布,做工以军品帐篷为标准。
窗户设有纱网,具有防蚊虫、通风等功能。
窗户配有有机玻璃板,夏天用可防风采光,冬天用可采光保温。
2、施工帐篷1. 用途:供野外长短期住宿使用/工地短期居住/野外勘探与工程居住。
2. 性能、结构、特点:(1) 帐篷规格:5X8 5X6 5X4 3X4 2X3(其它规格均可订制)。
(2) 帐篷结构合理,使用安全可靠,可同时承受8级风和8厘米厚积雪荷载。
(3) 帐篷采用钢架结构,构造简单,展收方便,20分钟左右/4人即可架设或撤收完毕(产品附安装说明书,一看即会)。
(4) 帐篷(布包+钢架共二件),包装体积0.8立方米,所有零部件全部集装布包内,形态规整,便于随车远程携运或人力短途运输。
㎡救灾单帐篷生产流程、工艺要求、质量控制及检验方法

工序
工步名称工艺要求ຫໍສະໝຸດ 质量控制及检验方法备
原材料进厂检
料验
工
序
1、 倍尺进料,并有材 质证明书
2、 外径公差符合公 司标准
3、 壁厚公差达标
1、 用钢卷尺测是否符合定额要 求长度。质检技术员查看相应材质证 明书。
2、 用精度卡尺测外径及壁厚, 符合《标准》规定公差为合格。明显 超差禁用。
切
1、三通、四通下料用卡尺测,+
割
1 检查下料装置及靠尺长度 为合格。(抽检)
下
是否正确。
2、Φ25 杆件用钢卷尺测,长度+
料
定尺下料
2、切口端正,无明显偏斜 为合格。
工
现象。
3、用 500 ㎜直角尺确定锯片与进
序
料轨道垂直度,防止明显偏斜。
下
1、 Ф28 管件无裂缝,无
1、 送料员目测,接料人目测,
储
2、 横纵层次整齐,数量均
运
工
包装 入库、储 等,每垛数量一致。
3、 防止码垛发运装车时
序 存、发运
碰撞变形。
1、 工作时,静电发生器各 指标正常。
2、 附着力强,喷射浓度均 匀。
3、 温度及固化时间达工艺 要求。
4、 用锐器、手感试牢固度。 5、 用百分卡抽查厚度,不 低于 35μm。
1、 钢丝绳铆接要求在专用 胎具中冲压。
合,焊接。然后在专用模具中冲孔,
1、结构完善,正确。
符合图纸结构及公差要求。
2、各方位管件之间及孔位
2、 每 种 通 首 件 由 专 职 人 员 检
组
三通、四通组 正确。
民政部救灾12平方单帐篷技术标准

3.5 篷体缝制要求 3.5.1 缝纫部位表面应平展、整洁、线迹直顺、针码均匀,各配件位置准确。 3.5.2 缝制针码为各大片拼幅部位的明线 9 针/30 mm~11 针/30 mm ,其他部位的明线 8 针/30 mm~ 12 针/30 mm,起止针须重缝 3 道或 4 道线,长度不少于 10 mm。断线接头处须重缝 20 mm~30 mm。 3.5.3 拼幅采用双针机折边缝合或包复缝合两道线, 水平拼接时拼缝朝下。 各部位拼接不得经纬混拼。 3.5.4 各缝制部位应缝制牢固,不得有开线、断线、跳线、破损、死折、皱折、返线、残留针眼、出 套、毛漏、下炕(掉道、塌边)等缺陷。 3.5.5 篷顶拼接部位的缝制针眼、定位针眼、垫布针眼等部位的内表面,需用 PU 胶条贴膜处理。贴膜 应牢固、平整、直顺、搭接到位,不得有残留胶条、贴膜不牢、偏歪等缺陷。 3.6 篷体缝制工艺 3.6.1 篷顶里缝制宽度 50 mm,涂层面向外的“十”字通筋。篷顶面四角位置有向外 45°角缝制的拉 绳袢,四边中心位置有垂直向外的拉绳袢,拉绳袢处需加一层垫布。拉绳袢上缝制带管三角环,缝制方 法见图 A.1,缝制垫布的线迹部位内表面需贴胶条。 3.6.2 篷体侧墙与山墙的结合为侧墙压山墙结构,用双片拉头闭尾尼龙拉链和锦丝搭扣带连接,装配 后篷体表面应平展、松紧适宜。 3.6.3 篷顶四边均有宽 100mm 双层面料的篷檐,篷顶与侧墙、山墙的结合用双针机缝合。侧墙、山墙 上沿合大顶部位有涂层面向外的加强筋与篷顶缝合,见图 A.2、A.4、图 A.6、图 A.8。 3.6.4 框架与篷体侧墙的结合用捆扎带固定。篷体每个侧墙内上沿部位有四根捆扎带,立杆中间部位 有两点捆扎带见图 A.4,捆扎带长度以适于捆扎固定为宜。 3.6.5 地杆与山墙、侧墙的结合,用钉缀活动三节环的 284/22 mm2.0 mm 线带固定带拉紧地杆,活 动三节环的焊口应外露。 篷体下沿四周向上缝制宽度 100mm 布面向外的横向加强筋。 开门山墙里的门口 两侧下端钉缀固定带各两组,见附录 A 中图 A.6。开窗山墙的窗里下端钉缀固定带五组,见附录 A 中图 A.8。两侧墙里下端各钉缀固定带四组,见图 A.4。 3.6.6 窗帘左右两边竖向缝制单拉头闭尾尼龙拉链与窗口两侧缝制的拉链连接,下沿缝制锦丝搭扣带 与窗帘内侧缝制的锦丝搭扣带扣合,对位应准确,见图 A.3。 3.6.7 窗口内四边缝制涂层面向外的贴边。窗纱内的中间部位缝制涂层面向外加强筋,窗纱外的中间 部位缝制布面向外加强筋。窗口内有间距均匀且交叉点连接的横压竖窗格带,窗格带压缝在窗纱外侧, 见图 A.4。窗帘上沿外缝制三点固定袢,窗帘里对应位置缝制固定带,固定带的长度以捆扎方便为宜。 见图 A.3。 3.6.8 三角窗有窗纱,三角窗内缝制涂层面向外的贴边和三条竖向加强筋,窗外缝制三条竖向布面向 外的加强筋。三角窗外的两斜边缝制锦丝搭扣带钩面,顶角上缝制半圆环一个。三角窗外底边有固定的 下开式窗帘,窗帘两斜边缝制锦丝搭扣带圈面。三角窗帘顶端缝制穿过顶角半圆环的环形提拉带,拉带 净长 1.2m。三角窗帘底边中心缝制长 120mm 锦丝搭扣带,见图 A.5、图 A.7、图 A.9。 3.6.9 门口内两侧缝制布面向外的贴边,需下延至地面。开窗山墙中心的加强筋涂层面向外,需下延 至地面,见图 A.6。 3.6.10 门口外两侧缝制锦丝搭扣带和双片拉头闭尾尼龙拉链,与门帘内两侧缝制的搭扣带和拉链连 接,见图 A.5。 3.6.11 纱门帘的四边及中间部位缝制布面向外的贴边、 加强筋和间距均匀交叉的点连接格带, 两侧用 8 号双片拉头闭尾尼龙拉链连接。门帘上沿外缝制两点固定袢,门帘里、纱帘里和面对应位置缝制固定 带,固定带的长度以捆扎方便为宜,见图 A.5、图 A.10。 3.6.12 绱门帘、窗帘采用水口向下的缝制结构,见图 A.2、图 A.5。 3.6.13 两侧墙内中间缝制涂层面向外加强筋, 侧墙两边缝制锦丝搭扣带, 搭扣带内侧缝制双片拉头闭 尾尼龙拉链。侧墙外上沿均匀分布缝制三点环形捆扎袢,侧墙里对应位置缝制固定带,固定带的长度以 捆扎方便为宜。侧墙两侧边下角铆合铜篷圈,见图 A.3、图 A.4。
(3)《救灾专用 36m2单帐篷》

00000 ㎡㎡㎡27764-2010MZ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行业标准MZ/T 011.3—2010救灾帐篷第3 部分:36m2单帐篷Disaster relief tent—Part 3:36m2tent2010-01-14 发布2010-03-1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发布M Z/T 011.3-2010前言70 MZ/T 011—2010《救灾帐篷》分为七个部分:——第 1 部分:8m2单帐篷;——第 2 部分:12m2单帐篷;——第 3 部分:36m2单帐篷;——第 4 部分:12m2棉帐篷;——第 5 部分:36m2棉帐篷;——第 6 部分:厕所帐篷;——第 7 部分:帐篷涂层布。
本部分为 MZ/T 011—2010 的第 3 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附录 E、附录 F 和附录 G 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民政部救灾司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减灾救灾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民政部救灾司、北京市民政局、新兴职业装备生产技术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于金明、李成、丁长利、王珍、王德一、崔秀敏。
1 范围救灾帐篷第 3 部分:36m2单帐篷M Z/T 011.3-2010本部分规定了救灾专用 36m2单帐篷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以单面涂覆PVC防水阻燃涂层布为主要材料缝制的篷体,与焊接钢管制作的框架组装而成的救灾专用36m2单帐篷的订购、生产与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入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0—200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 706—2008 热轧型钢GB/T 1040.1—2006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 1527—2006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2059—2008 铜及铜合金带材GB/T 3917.3—2009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3部分: 梯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GB/T 3923.1—1997 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 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GB/T 4666—2009 纺织品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GB/T 4669—2008 纺织品机织物单位长度质量和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GB/T 5455—1997 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GB/T 6836—2007 缝纫线GB/T 13793—2008 直缝电焊钢管GB/T 19976—2005 纺织品顶破强力的测定钢球法GB/T 20118—2006 一般用途钢丝绳FZ/T 01004—2008 涂层织物抗渗水性的测定FZ/T 01010—1991 涂层织物涂层粘附强度测定方法FZ/T 01063—2008 涂层织物抗粘连性的测定FZ 65002—1995 特种工业用绳带物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JSB 40.1~40.2—1993 军用锦丝起绒搭扣带扣合强度和撕揭强度的测定方法QB/T 2173—2001 尼龙拉链QB/T 3817—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厚度测试方法金相显微镜法QB/T 3826—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腐蚀试验方法中性盐雾试验(NSS)法YB/T 5058—2005 弹簧钢、工具钢冷轧钢带YB/T 5294—2006 一般用途低碳钢丝3 要求3.1 样式救灾专用36m2单帐篷为长方形双坡面直墙建筑样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样式救灾专用 12m2单帐篷为长方形双坡面直墙建筑样式。
两端山墙上开三角通风窗,一端山墙开门另一端山墙开窗户一个,两侧墙各开两个窗户,侧墙可支起成阳篷,整体帐篷通过拉绳拉起,用三角桩加固,其样式、结构及主要尺寸见图1及表1(单位为毫米)。
图1 样式、结构及主要尺寸表1 成品各部位主要尺寸单位为毫米部位(件)名称成品尺寸极限偏差篷体长度3700+30篷体宽度3200+30三角窗底口宽度1386?20三角窗口高度400?20培土帘宽度200+101.2 结构及主要尺寸1.2.1 救灾专用 12m2单帐篷由篷体、框架及配件(含三角桩、拉绳)三部分组成。
1.2.2 篷体各部件名称、结构及主要尺寸见附录A中图A.1~图A.9 (单位为毫米)。
1.2.3 框架由通用杆、立杆、山墙地杆、阳篷杆和端架三通、中架四通、地杆四通及钢丝拉绳组成,各部件名称、结构及主要尺寸见图2及附录B中图B.1~B.9(单位为毫米)。
图中未注公差的线性尺寸公差按GB/T 1804—2000中的中等级规定。
图2 框架各部件名称、结构及主要尺寸1.2.4 各配件名称、结构及主要尺寸见附录C中图C.1~图C.5(单位为毫米)。
1.3 材料规格主辅材料规格与质量要求、用途见表2。
表2 主辅材料规格与质量要求、用途表2 (续)主辅材料规格与质量要求、用途1.4 篷体外观质量1.4.1 篷体面料应符合附录G的规定,面料颜色为天蓝色,涂层颜色应与面料颜色一致或浅于基布颜色,色相及织物组织的选择按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标样。
篷体各部位色差不低于GB/T 250-2008规定的3-4级。
1.4.2 白色的印字应端正、清晰、色度饱满、牢固,不得露底色,不得脏污。
做防雨性能试验时,不得有褪色、掉色和流淌油墨现象。
1.4.3 篷体应平展、整洁,表面污迹面积不得大于100 mm2,限五处,污迹面积小于50 mm2的不计,但不得密集。
1.4.4 缝制部位返工修复残留针眼长度不得超过100 mm,非缝制部位不得有残留针眼。
1.5 篷体缝制质量1.5.1 缝纫部位表面应平展、整洁、线迹直顺、针码均匀,各配件位置准确。
1.5.2 缝制针码为各大片拼幅部位的明线9针/30 mm~11针/30 mm ,其他部位的明线8针/30 mm~12针/30 mm,起止针须重缝3道或4道线,长度不少于10 mm。
断线接头处须重缝20 mm~30 mm。
1.5.3 拼幅采用双针机折边缝合或包复缝合两道线,水平拼接时拼缝朝下。
各种拼接不得经纬混拼。
1.5.4 各缝制部位应缝制牢固,不得有开线、断线、跳线、破损、死折、皱折、返线、残留针眼、出套、毛漏、下炕(掉道、塌边)等缺陷。
1.5.5 各拼接部位及篷顶的缝制针眼、定位针眼、垫布针眼等部位的内表面,需用PU胶条贴膜处理。
贴膜应牢固、平整、直顺、搭接到位,不得有残留胶条、贴膜不牢、偏歪等缺陷。
1.6 篷体缝制1.6.1 篷顶里缝制宽度50 mm,涂层面向外的“十”字通筋。
篷顶面四角位置有向外45°角缝制拉绳袢,四边中心位置有垂直向外的拉绳袢,拉绳袢处需加一层垫布。
拉绳袢上缝制带管三角环,缝制方法见附录A中图A.1,缝制垫布的线迹部位内表面需贴胶条。
1.6.2 篷体侧墙与山墙的结合为侧墙压山墙延长边结构,用8#双片拉头闭尾尼龙拉链和宽40mm锦丝搭扣带封闭,装配后篷体表面应平展整洁、松紧适宜,不得过松、过紧。
1.6.3 篷顶四边均有宽100mm双层面料的篷檐,篷顶与侧墙、山墙的结合用双针机缝合两道线。
侧墙、山墙上沿合大顶部位有涂层面向外的加强筋与篷顶缝合,见附录A中图A.4、图A.6、图A.8。
1.6.4 框架与篷体侧墙的结合用捆扎带固定。
篷体侧墙内上沿部位均布四点捆扎带,六根立杆中间部位均布两点捆扎带见附录A中图A.4,捆扎带长度以适于捆扎固定为宜。
1.6.5 地杆与山墙、侧墙的结合,用钉缀活动三节环的28?4/22 mm?2.0 mm线带固定拉紧地杆,活动三节环的焊口应外露。
篷体下沿四周向上缝制宽度100mm布面向外的横向加强筋。
开门山墙的门里两侧下端钉缀固定带各两组,见附录A中图A.6。
开窗山墙的窗里下端钉缀固定带五组,见附录A中图A.8。
两侧墙里,下端各钉缀固定带四组,见附录A中图A.4。
1.6.6 窗帘左右两边竖向缝制8#单拉头闭尾尼龙拉链与窗口两侧缝制的拉链封闭,下沿缝制宽40mm锦丝搭扣带与窗帘内侧缝制的锦丝搭扣带扣合,对位应准确,见附录A中图A.3。
1.6.7 窗口内四边缝制涂层面向外贴边。
窗户的窗格带压缝在窗纱上,窗格带在外,窗纱在内。
窗纱内的中间部位缝制涂层面向外加强筋,窗纱外的中间部位缝制布面向外加强筋。
窗口内有均匀间距且交叉点连接的横压竖窗格带,见附录A中图A.4。
窗口四边缝制应规整,无毛边。
窗帘顶部外面缝制三点固定袢,里面对应位置缝制固定带,固定带的长度以捆扎牢固、方便卷起固定为宜。
见附录A中图A.3。
1.6.8 两山墙上三角窗有窗纱,顶角铆合铜篷圈一个。
三角窗窗内面缝制涂层面向外的贴边和三条竖向加强筋,窗外缝制的三条竖向加强筋布面向外。
三角窗窗外面的两斜边缝制宽40mm锦丝搭扣带钩面。
开门山墙的门两侧的缝制布面向外的贴边,需下延至地面。
开窗山墙中心的加强筋涂层面向外,需下延至地面,见附录A中图A.6 、A.8。
1.6.9 三角窗外底边有固定的下开窗帘,窗帘两斜边缝制宽40mm锦丝搭扣带圈面,搭扣带对位应准确。
三角窗帘顶端缝制提拉带,拉带内侧长2.0m穿过顶角铜篷圈,外侧长1.0m,以方便三角窗帘开合。
门上三角窗帘底边中心缝宽40mm 、长120mm锦丝搭扣带,以便帘角提升固定,见附录A中图A.5、图A.7。
1.6.10 门口外两侧缝制宽40mm锦丝搭扣带和8#双片拉头闭尾尼龙拉链,与门帘内两侧缝制的搭扣带和拉链封闭,对位应准确,见附录A中图 A.5。
1.6.11 纱门帘四边、中间缝制布面向外的贴边、加强筋和间距均匀交叉的点连接格带,两侧用8#双片拉头闭尾尼龙拉链封闭,便于帐篷内、外拉合。
门帘顶部外面缝制两点固定袢,里面和纱帘里面对应位置缝制固定带,固定带的长度以捆扎牢固、方便卷起固定为宜,见附录A中图A .5。
1.6.12 可开启两侧墙内中间缝制涂层面向外加强筋,侧墙边缝制宽40mm锦丝搭扣带,搭扣带内缝制8#双片拉头闭尾尼龙拉链封闭。
侧墙顶部外均匀分布缝制三点固定袢,对应位置里缝制固定带,固定带的长度以捆扎牢固、方便卷起固定为宜。
侧墙两侧边下角铆合铜篷圈,以便做阳篷时插立杆。
见附录A中图A.3、图A.4。
1.6.13 篷体下沿四周需缝制宽度200mm的培土布,侧墙的培土布与山墙的培土布相互垂直。
培土布外沿需折边或卷边缝制。
1.6.14 铜篷圈铆合时,内圈在正面,不得铆反,应铆正铆牢,不得转动,铆合后篷圈开裂口宽度不得超过1.0mm,限两处。
1.7 框架及金属配件1.7.1 框架各杆件连接采用三通和四通插管结构,相互插接应配合到位见图2,中架四通和端架三通用外包PVC的钢丝拉绳穿过固定环后,用紫铜管压合固定成组合套件。
钢丝拉绳结构及主要尺寸见图2及附录B中图B.9。
1.7.2 框架各杆件及各金属配件喷塑前需经去毛刺、除油、除锈、磷化处理后再进行喷塑环氧树脂处理,颜色为乳白,漆膜应饱满、光洁、均匀、牢固,不得有露底、裂纹等缺陷。
1.7.3 三角桩、活动三节环、带管三角环、弹簧卡需经电镀锌及钝化处理。
三角桩允许表面磷化后喷塑环氧树脂处理呈黑色。
1.7.4 框架杆件各焊接部位需焊接牢固,焊缝完整,手感光滑、形位准确。
焊接处不得有漏焊、开焊、烧焦等缺陷。
各焊接部位需对正平直,接触面不得有多余凸起物。
1.7.5 框架各杆件装配应顺畅、牢固、稳定,弹簧卡及塑料堵塞在框架各部件喷塑处理后装配,弹簧卡装配应松紧适度,不得过松或过紧。
六根立杆不配弹簧卡。
1.8 辅料1.8.1 所有绳头、带头应热熔或浸胶处理,不得脱纱、散头。
1.8.2 拉绳外观应规整、圆滑,不得有明显的扭股、裂股、脏污、油污、粗细不匀等缺陷。
1.8.3 线带宽窄一致,薄厚均匀,表面整洁,不得有明显断经、乱经、稀弄、跳花、污斑等缺陷。
1.8.4 拉链、锦丝搭扣带应符合表2的规定。
1.9 理化性能1.9.1 面料织物组织、规格及性能指标要求应符合附录G的规定。
1.9.2 涤纶网眼布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1.9.3 框架喷塑件及电镀锌配件的理化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框架杆件及金属配件理化性能1.9.4 PU胶条粘附强度不得低于6N/cm。
1.9.5 帐篷防雨性能按附录D试验时,30min篷体部位不得有渗水现象。
1.9.6 编织布、拉绳、捆包绳的物理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9.7 焊接钢管性能应符合GB/T 13793-2008的规定。
2 试验方法2.1 材料检验各种材料进厂后或使用前应按相关标准检验,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2.2 外观检验2.2.1 检验条件在天然散射光或无反射光的白色透射光线下进行,光的照度不得低于300 lx(相当于40W日光灯下距离500mm处的光照度)。
2.2.2 检验方法外观质量的检验以目视观感和手感检验,并与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标样比照检验。
2.2.3 颜色检验主辅材料的颜色检验按GB/T 250-2008的规定,并与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标样比照检验。
2.3 尺寸检验成品尺寸的检验用精确度为1.0mm的卷尺测量。
框架杆件外径、壁厚及各种配件的检验用精度0.02mm的游标卡尺检验。
2.4 理化性能检验2.4.1 面料织物组织、规格、性能指标的检验按附录G的规定。
2.4.2 喷塑件及金属配件锌镀层耐腐蚀的检验按QB/T 3826-1999的规定。
2.4.3 金属配件锌镀层厚度的检验按QB/T 3817—1999的规定。
2.4.4 拉绳、捆扎带、窗格带、捆包绳断裂强力检验按FZ 65002-1995的规定,编织布拉伸强力的检验按GB/T 1040.1-2006的规定。
2.4.5 锦丝搭扣带扣合强度和撕揭强度的检验按JSB 40.1~JSB 40.2—1993的规定。
2.4.6 帐篷防雨性能的试验按附录D的规定。
2.4.7 涤纶网眼布顶破强力的检验按GB/T 19976—2005的规定。
2.4.8 尼龙拉链平拉强力和拉头拉片结合强力的检验按QB/T 2173-2001的规定。
2.4.9 焊接钢管性能的检验按GB/T 13793-2008的规定。
2.4.10 PU胶条粘附强度的检验按FZ/T 01010—1991的规定。
2.5 标志与包装检验标志与包装质量的检验按6.1和6.2的规定。
3 检验规则3.1 检验分类本部分规定的检验分类如下:a)首件检验(见5.2);b)质量一致性检验(见5.3);c)验收检验(见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