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_故事
历史名人诸葛亮一生中十大遗憾的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

历史名人诸葛亮一生中十大遗憾的故事其一,早孤。
诸葛亮从小就死了父母,依靠自己叔父生活。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妈的孩子像根草,诸葛亮小时候没能得到父母的关爱,这可能是早年诸葛亮最大的遗憾。
其二,别人不理解。
诸葛亮是个志向高远的人,淡泊明志,不过在当时好多人不理解,因为诸葛亮常常以管仲乐毅相比,这两个人都是春秋战国时有名的将相,一个协助齐桓公争霸天下,一个辅佐燕昭王。
诸葛亮以二人相比,意在表明自己有出将入相的本事,可惜当时人都说他吹大牛,不太看好他。
其三,哥哥的外出谋生。
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过早出外谋生,当然是到东吴孙策那里去打工。
孙策很重用有本领的人,诸葛瑾是个贤能的人,不过从此兄弟俩却离多聚少,天各一方,很难再相见。
诸葛亮本身就没有亲人,如此更有寂寞之感。
其四,妻丑。
诸葛亮的妻子丑陋,或许有人说从这里更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
不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诸葛亮不是想着今后能有所发展,能进一步伸开手脚,不会不找一个漂亮媳妇,毕竟秀色可餐才是人生一大美事。
其五,与刘表的关系。
与刘表的关系成为诸葛亮人生中的困惑。
按理说刘表是诸葛亮妻子的姨父,是黄承彦的两连襟,这二人应该多亲多近,而且刘表早年又有知人之明,可诸葛亮娶了妻子才知道,刘表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货,因此对刘表的关系有说不出的痛。
其六,错识刘备。
诸葛亮早年,对刘备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这是个让曹操很头疼的人物,当初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就对刘备一个劲的点赞,可惜交往后才发现刘备其实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有很多缺点,可是上贼船容易,下来却难。
只有死心塌地的跟着刘备。
毕竟自己三顾茅庐让刘备成为重用人才的典范。
其七,隔不开的桃园情。
刘备和关羽张飞历史上没有结拜,但誓同生死是有的,诸葛亮要想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就磨不开关羽张飞,可惜二人多有掣肘。
虽然诸葛亮是着名的泥瓦匠,善于和稀泥,但也往往于事无补,后来还是关羽失了荆州,破坏了诸葛亮的制定的千秋大业。
其八,与刘备的关系书上都说诸葛亮和刘备是君臣关系的典范。
诸葛亮小故事100字以内

诸葛亮名人故事
1、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
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
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
大火迅速烧起来。
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2、舌战群儒
东汉末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
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
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同意联刘抗曹。
关于诸葛亮的简短故事(精选17篇)

关于诸葛亮的简短故事(精选17篇)关于诸葛亮的简短故事(精选17篇)诸葛亮的一生中有过许多著名的故事。
大家知道诸葛亮的哪些著名的故事呢?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的简短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诸葛亮的简短故事篇1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
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
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
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智勇双全;沉着冷静;知己知彼;胆识过人。
诸葛亮的简短故事篇2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
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
他想寻找个好助手。
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
”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
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
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
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
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
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
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

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小时候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过人的才华。
相传,诸葛亮小时候聪明伶俐,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常常模仿父亲诸葛珪处理政务的样子,手持扇子,端坐堂前,指挥家人,一副大人模样。
他的父亲看在眼里,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感到欣慰和骄傲。
诸葛亮小时候对知识的渴望也是早已显露出来。
他喜欢翻阅各种书籍,对历史、兵法、文学等领域都有浓厚的兴趣。
在家中,他会偷偷打开书籍,默默地阅读,直到深夜。
他对书本上的知识充满好奇,经常提出各种问题,引发家人的思考和讨论。
他的求知欲望是如此之强烈,以至于他的父母为了满足他的求知欲,不惜花费重金购买各种书籍供他阅读。
除了对知识的渴望,诸葛亮小时候还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天赋。
据说,他小时候就喜欢模拟战争游戏,经常带领其他小伙伴进行军事演习。
他总是能够准确地判断敌我形势,制定出最有效的战术,取得胜利。
他的军事天赋引起了家人和邻里的关注,大家都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他非凡的智慧和过人的才华。
他对知识的渴望、对军事的天赋,为他日后成为一代伟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这些小时候的经历和积累,使得他在日后的政治、军事、文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天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勤奋和努力。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积累,才能成就非凡。
相信在诸葛亮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爱和引导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茁壮成长,成为有益于社会的栋梁之才。
诸葛亮喂鸡求学的故事

诸葛亮喂鸡求学的故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历史上备受尊敬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的智慧和谋略被后人传颂不衰,而他的求学过程更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
诸葛亮自幼聪颖,酷爱学问。
据《三国演义》记载,他小时候就喜欢读书,渴望求学。
但由于家境贫寒,无法支付学费,诸葛亮只得在家自学,但他的渴望求学之心却从未减弱。
有一天,诸葛亮听说附近有一位鸡冠山上的老师,名叫老翁,深通经史,乐于教书育人。
于是,他决定前往向老翁求学。
然而,鸡冠山陡峭险峻,山路崎岖,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前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但诸葛亮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鼓起勇气,踏上了前往鸡冠山的征途。
在上山的路上,诸葛亮遇到了一位老农,老农告诉他,“鸡冠山上的老翁对于求学的孩子十分热情,但山路险峻,你一个人上去恐怕有些困难。
我正好也要上山喂鸡,你就跟着我吧。
”诸葛亮听了老农的话,心中一喜,便跟着老农一起上了鸡冠山。
终于,他们来到了鸡冠山上,见到了老翁。
老翁对诸葛亮的求学之心十分赞赏,愿意收他为徒。
从此,诸葛亮在老翁的教导下,学习经史典籍,日渐精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诸葛亮喂鸡求学的故事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小故事,更是一种精神。
在那个年代,贫困困扰着许多人,但诸葛亮并没有被困难打倒,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克服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求学梦想。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无论在任何时代,求学之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正如诸葛亮一样,他的求学之路虽然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求学梦想,成为了一代伟人。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老师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正是老翁的教导,让诸葛亮得以学有所成,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
老师的教诲如同明灯,照亮了学生前行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求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总之,诸葛亮喂鸡求学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无论在任何时代,我们都应该像诸葛亮一样,坚定信念,勇敢前行,不畏艰难,不怕挑战,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

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
他智慧过人,被后世誉为“千古奇才”,那么,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
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小时候聪明伶俐,喜欢读书。
他的父亲诸葛珪是一位有德行的士人,从小就对诸葛亮进行严格的教育。
诸葛亮自幼聪颖过人,学习也非常刻苦,他经常整夜不眠,埋头苦读,勤奋好学的态度为他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诸葛亮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和父亲一起读书。
父亲教他《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还教他诗词歌赋和书法。
诸葛亮对父亲的教诲非常尊重,他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所以他一直尊敬父亲,对父亲言听计从,从不违背父亲的教诲。
除了读书,诸葛亮小时候还喜欢观察天文地理,他对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
每当父亲带他去外面游玩时,他总是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他喜欢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喜欢思考一切事物的原理。
这种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他将来的政治军事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诸葛亮小时候还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机智。
有一次,他和父亲一起去山上采药,突然遇到了一只猛虎。
父亲吓得不知所措,而诸葛亮却镇定自若,他想出了一个妙计,用一根树枝模仿虎吼声,吓跑了猛虎。
这件事情让父亲对他的智慧刮目相看,更加重视他的教育。
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自身的努力。
诸葛亮从小就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育,他勤奋好学,聪慧过人,善于观察和思考,这些品质为他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知道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

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
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
他智慧过人,被后世誉为“卧龙先生”,他的一生事迹传颂千古,而他小时候的故事也颇具传奇色彩。
诸葛亮小时候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山村,父母双亡,由姑妈抚养长大。
虽然家境
贫寒,但诸葛亮却聪慧过人,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据说他小时候就喜欢模仿成年人的言谈举止,喜欢模仿军队的训练动作,这使得他的姑妈常常感到无奈。
然而,正是这种不同寻常的举止,让人们看到了他与众不同的天赋。
诸葛亮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是读书,他常常在山村里的一棵大树下,或者是在
家里的灶台旁,埋头苦读。
他对于经典典籍的理解能力非常强,常常能够领悟到别人不能理解的道理。
有一次,他看到一本《尚书》,上面写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他深思熟虑后,领悟到了其中的深意,这也成为了他后来为人所称道的智慧。
除了读书,诸葛亮还喜欢观察大自然。
他常常在山间溪流边观察水流的变化,
观察风云变幻,思考其中的道理。
有一次,他看到一只蜘蛛在织网,他观察了很久,然后灵感突现,领悟到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道理。
这些观察和领悟,成为了他后来处事的智慧和策略的来源。
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充满了智慧和勇气。
他在贫困的环境中,却展现出了非
凡的才华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正是这些品质,成就了他后来的一生。
他的故事,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有才华和勇气,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篇一教材分析本课叙述了诸葛亮少年时代非常喜欢听先生讲书,为了延长听书时间偷偷喂米给打鸣的公鸡,弄巧成拙,被先生发现,撵出了学校,非常后悔,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在得到了先生原谅后,更加尊敬先生,先生也更喜爱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学问都教给了诸葛亮,为后来成为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了基础。
课文共分5个自然段。
可分为两个部分。
1―3自然段写聪明好学的诸葛亮,为了延长听书时间偷偷喂米给打鸣的公鸡,弄巧拙,被先生发现,撵出了学校。
4―5自然段写诸葛亮回家后非常后悔,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在得到了先生原谅后,更加尊敬先生,先生也更喜爱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学问都教给了诸葛亮,为后来成为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了基础。
要点提示1.对于诸葛亮的杰出军事才能学生一定不陌生,本课语言通俗,教学中应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中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智谋的。
有时候可以用智谋,有时侯是不能用智谋的,聪明要用在正地方。
2.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诸葛亮偷偷喂米给打鸣的公鸡出发点是好的,是希望多听先生讲书,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聪明好学。
但是背着老师和同学做手脚,只顾了自己的兴趣,却让老师和同学饿肚子,是错的。
最后弄巧成拙,被先生发现,撵出了学校,险些连学都不能上了,又是他得到的深刻教训。
3.使学生认识诸葛亮知错就改,更加尊敬先生,得到了先生的喜爱,为后来成为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基础。
从中可联想到学生自身,与之对照,明确正确的做法。
4.文中通篇以第三人称叙述,较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注意学习这种方法。
教学建议1.课前可让学生介绍一些诸葛亮利用谋略取得胜利的小故事,话锋一转,那么,谋略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可以采用吗?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可以采用小组辩论的形式,围绕“诸葛亮的做法错了吗?”谋略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可以采用吗?”两个主题,请双方同学运用课文中的事例,进行辩论,说明自己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
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
诸葛亮小时候聪明好学、出语不凡,被人称为“神童”。
6岁时,他被送到当地有有名的水镜先生那里接受教育。
在读私塾时,学校养了一只公鸡,是先生用来报时的。
先生讲课很精彩,深入浅出,牢牢抓住了弟子们的心。
小诸葛亮听得入了迷,多么希望先生多讲一会儿啊。
可是公鸡一到中午就叫起来,天天如此,非常准时。
只要公鸡一叫,先生就宣布下课,让大家放学回家。
小诸葛亮恨死了那只公鸡。
回到家里,小诸葛亮还在恨那只可恶的公鸡。
正在厨房里做饭的母亲发现儿子闷闷不乐,就关心地问:“儿子,你怎么啦?”
小诸葛就把公鸡的事讲了一遍。
然后他问:“娘,先生的那只大公鸡真讨厌,我想多学一会儿,它都不让。
它为什么一到时就叫呢?怎样让它晚点叫呢?”
母亲听后,轻轻地笑起来了。
她说:“这好办啊。
先生的公鸡到时就叫,那是人调教的结果。
要想它听你的,你也可以调教它呀。
”
“那怎样调教它才好呢?”
“那就看你怎么动脑子了。
”母亲一边淘米一边说,“只要肯动脑子,任何事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你好好想一想,也就能把办法想出来。
”
小诸葛亮眨巴着跟睛,看到母亲手中的大米,忽然眼前一亮,一
1
个收买公鸡的办法就产生了。
第二天,小诸葛亮用小布袋装了一点米就出门了,以后天天这样。
从这天开始,先生的公鸡就叫得不按时了,越叫越晚,没有规律.甚至中午时间早过了,先生还在滔滔不绝地给弟子们讲课。
为了弄个水落石出,先生开始留心这只公鸡。
一到以前报时的时间,他发现那只鸡站到窗前做出准备叫的姿势,但这时有个学生悄悄向窗外撒了一把米,鸡见到米,忘了报时的事,跑去吃米了。
这个学生正是诸葛亮。
先生大怒,训斥道:“你小小年纪竟敢戏弄先生。
”
小诸蒋亮连忙向先生道歉:“对不起,先生。
您讲课讲得非常好,我实在想跟您多学点知识,才故意让它晚叫一会儿。
”
“你原来是为了想多学一会儿?”先生原谅了他,“好吧,你愿意的话,放学后可以来我家里,我会给你讲习功课的。
”
小诸葛亮闻言,高兴地笑了。
公鸡也能被“收买”,并接人的要求“修改”时间,这不是什么天方夜谭,而是很简单的事。
然而,许多智慧都蕴含在日常小事中,只要我们肯动脑子,就能有所“创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