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三国演义诸葛亮故事

三国演义诸葛亮故事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智慧,成为了历史上备受赞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传奇故事,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的楷模。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一些故事吧。
诸葛亮出山。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
他自幼聪慧过人,深得人们的敬重。
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策马出山,开始了他辅佐刘备的征程。
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智慧,成为了刘备的重要谋士,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
草船借箭。
在对抗曹魏的战争中,蜀汉军队面临着箭矢不足的困境。
诸葛亮便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
他命人在江边搭起草船,然后派人在船上挥舞旗帜,假装向曹魏军队投降。
曹魏军队见状,便射出大量箭矢。
蜀汉士兵趁机划船接箭,解决了箭矢不足的难题。
空城计。
曹魏大军攻打蜀汉,诸葛亮便实施了空城计。
他命人打开城门,然后自己坐在城楼上弹琴。
曹魏军队见状,以为蜀汉军队已经撤离,便大摇大摆地进入城内。
而此时,蜀汉军队却埋伏在城内各处,一
举歼灭了曹魏军队。
南中之役。
在南中之役中,蜀汉军队遭遇到了强大的南蛮部落的袭击。
诸
葛亮便亲自率领军队出征,他洞悉了南蛮部落的虚实,并用智谋打
败了南蛮的首领孟获。
最终,孟获向蜀汉投降,南中之役以蜀汉的
胜利告终。
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后世人
们学习的楷模。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也
能够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期间。
周瑜为了为难诸葛亮,要求他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却淡定地表示只需要三天。
原来诸葛亮早已算计到,曹操多疑,不会轻易派兵出来攻击,他利用这个机会,向曹操“借”了十万多支箭。
具体来说,诸葛亮在第三天四更时分,带领士兵划船向曹操的水寨驶去。
当时江上大雾弥漫,看不清前方的情况。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令士兵们敲响战鼓,制造出大举进攻的假象。
曹操以为敌人来袭,但因大雾弥漫,怕中埋伏,就命令士兵们射箭防御。
就这样,诸葛亮成功地“借”到了箭。
等到天亮后,雾渐渐散去,诸葛亮命令船队返回。
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要追赶也已经来不及了。
经过清点,船上的箭远远超过了十万支。
这个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也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故事之一。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被誉为“卧龙”。
他在小说中有很多经典的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
草船借箭:蜀汉与曹魏之间发生战争,诸葛亮为了解决箭矢不足的问题,派人在江边放了一些草船,让曹军误以为蜀军的兵力强大,于是曹军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射箭,诸葛亮趁机派人将箭矢收集起来,解决了蜀军的箭矢不足的问题。
空城计:诸葛亮在汉中的城池中,只有几千兵力,而敌军有数万之众,诸葛亮为了迷惑敌军,派人将城门敞开,然后在城楼上挂起几面旗帜,让敌军以为城中有伏兵,不敢轻举妄动,最终汉中得以保住。
诸葛亮火烧赤壁: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水军和孙权的水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诸葛亮利用南风之势,发动了火攻,烧毁了曹军的船只,最终帮助孙权取得了胜利。
诸葛亮的临终嘱托:在诸葛亮临终之际,他留下了“出师表的名言,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切和热爱。
这些故事中,诸葛亮都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高超智谋和深刻的人文情怀,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这些故事也成为了文化和思想宝库中的珍贵财富,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启示和思考。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备受人们敬仰的人物,他的智慧、胆识以及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着想的精神深受后人的推崇。
诸葛亮的故事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最为经典的部分之一,他的一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一些故事。
首先,诸葛亮的隐居生活是他故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誉为“卧龙”,他隐居在五丈原,过着清贫朴素的生活,却始终没有忘记对国家的忠诚。
他在隐居期间,不仅继续着对蜀汉的忠诚,更是为蜀汉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这段故事展现了诸葛亮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忘初心的一面,也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当。
其次,诸葛亮与周瑜的三气周瑜的故事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经典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和周瑜通过三气周瑜的计谋,成功地将东吴的大都督周瑜耍得团团转。
这段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智谋和胆识,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利益的极致追求。
他通过巧妙的计谋,成功地化解了东吴的威胁,为蜀汉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最后,诸葛亮的南征北战也是他故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多次率军南征北战,取得了一系列的战争胜利。
他的军事才能和智慧在这些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也为蜀汉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南征北战不仅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更是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总的来说,诸葛亮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一生经历展现了他的智慧、胆识和忠诚。
他的隐居生活、与周瑜的三气周瑜以及南征北战等故事都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部分,也是后人们所推崇和铭记的。
诸葛亮的故事不仅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对后人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1、初出茅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
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
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
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
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
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故事反映诸葛亮的性格:小心谨慎旷世济民诸葛亮的故事2、火烧博望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
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
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
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
”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
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 …… 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
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
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
”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诸葛亮的故事3、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
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
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
大火迅速烧起来。
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诸葛亮的故事4、舌战群儒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
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
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典故_三国演义舌战群儒故事

在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典故有很多,你知道的有多少呢?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典故,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典故:舌战群儒鲁肃回报孙权,孙权安排第二天召集文武于帐下,请卧龙先生来,升堂议事。
第二天,鲁肃到驿馆接孔明同往孙权大帐中。
孔明只见张昭、顾雍等一班二十多位文武官员,峨冠博带,整衣端坐。
孔明一一见礼,之后在客位上落坐。
张昭等人看到诸葛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他一定是来游说的。
张昭便率先开口试问孔明道:“我张昭乃是江东的小人物,早就听说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有这样的事吗?”孔明回答道:“这只不过是亮平生的一个小可之比。
”张昭道:“新近听说刘备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因而欲想席卷荆襄。
如今荆襄却一下归属了曹操,不知你们是何用意啊?”孔明暗想:张昭乃是孙权手下的第一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服得了孙权?于是答道:“在我看来,我主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
我主刘备谦卑仁义,不忍去夺同宗兄弟的基业,因此将荆州推让掉了。
刘琮是个小孩子,听任佞言,私自投降,致使曹操很猖獗。
如今我主屯兵江夏,是另有良图,这可不是等闲之辈所能理解的。
”张昭道:“如果是这样,先生可就自相矛盾了。
先生自比管仲、乐毅,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一统天下;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拿下齐国七十多个城池。
这两个人,可都是济世之才啊!而先生只会在草庐之中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如今既然事从刘备,就该为百姓牟利益,除害灭贼。
然而刘备在未得先生之时,尚能够纵横天下,割据城地;如今得了先生,人们更加仰望,就连三岁的幼童都说刘备是如虎添翼,不久汉室兴旺,曹操可灭了。
朝野上下无不拭目以待,对先生抱着极大希望。
可为何自从先生跟了刘备,曹兵一来,你们就丢盔卸甲,望风而窜,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
如此辜负了刘表遗愿,令天下百姓大失所望。
那刘豫州自从有了先生,为何反倒不如当初了呢?管仲、乐毅难道就是这样的吗?——我的话愚鲁直率,请先生不要见怪!”孔明听罢,无声地笑了笑,说道:“大鹏展翅飞万里,它的志向难道是那些小燕雀能认识的吗?比如一个人得了多年的痼疾,应当先给他喝点稀粥,同药一起服下。
三国演义诸葛亮故事

三国演义诸葛亮故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誉为“卧龙”,他是蜀汉的丞相,也是
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的故事充满着智慧和勇气,为后人
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诸葛亮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他精通兵法,深谙经济,善于治国理政。
在蜀汉丞相刘备的重用下,他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才
能和军事智慧。
他在对抗曹操的战争中,多次以少胜多,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成为了蜀汉的重要支柱。
诸葛亮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就是“空城计”。
在对抗曹操的战争中,他利用了曹操的虚张声势,采取了空城计,成功地吓退了曹操
的大军。
这一战术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
经典之一。
除了军事上的才能,诸葛亮在治国理政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
他提倡儒家思想,倡导仁政,推行轻徭薄赋,使蜀汉国力不断增强。
他还制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政策,为蜀汉的繁荣稳定做出了
巨大贡献。
诸葛亮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部智慧的典范。
他的
智慧和勇气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不断进取。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成功。
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
智慧和勇气是战胜困难的关键,只有勇敢面对挑战,才能赢得胜利。
总之,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故事充满着
智慧和勇气,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
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赢得胜利。
希
望我们能够从诸葛亮的故事中汲取智慧,不断进取,不断奋斗,创
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国演义》中体现诸葛亮的主要事例。

《三国演义》中体现诸葛亮的主要事例。
《三国演义》中体现诸葛亮的主要事例包括:
1. 借东风:为了让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想到了借东风的方法。
他用木牛流马运送黄巾之乱时所制作的风车和铁制的气匣模型,模拟出天气变化,成功借来了东风。
2. 七擒七纵:诸葛亮多次出使南蛮,并用计擒杀南蛮七个首领,但又纵其归来。
这些计谋对南蛮有威慑作用,也为后来蜀汉在南方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3. 空城计:在对抗曹魏时,诸葛亮采用空城计,故意打开城门,然后隐藏士兵,引诱曹魏军攻城。
曹魏军感到奇怪,于是散开来搜查城内,此时,诸葛亮派遣魏延等人从城外夺取曹魏军的粮草,迫使曹魏撤退。
4. 鞠躬尽瘁:诸葛亮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倾心国事,担任丞相后一直奉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宗旨,直至身体力行,最后因过度劳累去世。
这些事例展现了诸葛亮在智谋、外交和治国方面的高超才能,也展现了他对蜀汉的无私奉献和忠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一、故事诸葛亮的故事1、初出茅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
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
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
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
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
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故事反映诸葛亮的性格:小心谨慎旷世济民诸葛亮的故事2、火烧博望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
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
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
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
”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
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
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
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
”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诸葛亮的故事3、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
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
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
大火迅速烧起来。
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诸葛亮的故事4、舌战群儒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
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
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
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
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诸葛亮的故事5、智激周瑜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表乔公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目羞花之貌。
操曾发誓:“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
”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
将军何不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
操必班师矣。
此范蠢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此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诸葛亮的故事6、用奇谋孔明借箭(草船借箭)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
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
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
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诸葛亮的故事7、祭七星坛借东风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
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
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
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
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诸葛亮的故事8、孔明巧布八阵图刘备兵败,陆逊追至夔关,遇此阵,土人言:“此处地名鱼腹浦。
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
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
”逊入阵不得出,后被孔明岳父黄承彦放出。
八阵图“名八阵图。
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
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诸葛亮的故事9、武侯弹琴退仲达(空城计)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
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
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
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智勇双全沉着冷静知己知彼胆识过人七擒孟获一擒一纵孔明大败南蛮的三洞元帅后,又布下伏兵,让王平、关索诱敌。
二人假装战败,引南蛮王孟获入峡谷,再由张嶷、张翼两路追赶,王平、关索回马夹攻。
南蛮叛汉孟获抵挡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
但是孟获不服气,说:“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计,怎么能叫人心服?”诸葛亮也不勉强他,爽朗地放他回去了。
二擒二纵孟获被释放以后,由于他本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又乖乖被活捉了第二次。
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回去要与孔明再战,若再被擒才服。
孔明听后爽朗的大笑说那你准备好了再来吧,便放他回去。
三擒三纵孟获对弟弟孟优说,我们已知蜀军军情,你领百余精兵去向孔明献宝,借机杀了孔明。
孔明问马谡是否知道孟获的阴谋,马谡笑着将孟获的阴谋写于纸上。
孔明看后大笑,命人在酒内下药,让孟优等蛮人吃喝。
当夜,孟获带三万兵冲入军中要捉孔明,进帐才知上当,孟优等蛮兵全部烂醉如泥。
魏延、王平、赵云又分兵三路杀来,蛮兵大败,孟获一人逃往泸水。
孟获在泸水被马岱扮成蛮兵的士兵截获,押见孔明。
孟获说这次是弟弟孟优饮酒误事,仍不服气。
于是孔明第三次放了他。
四擒四纵孟获为了报仇,借了十万牌刀獠丁军,来战蜀兵。
孟获穿犀皮甲,骑赤毛牛。
牌丁兵赤身裸体,涂着鬼脸,披头散发,像野人般朝蜀营扑来。
孔明却下令关闭寨门不战,等待时机。
等到蛮兵威势已减,孔明出奇兵夹击,孟获大败,逃到一棵树下,见孔明坐在车上,冲过去便要捉拿,不料却掉入陷坑里反被擒获。
孟获仍然不服,孔明又一次放他回去。
五擒五纵孟获躲入秃龙洞求援,银冶洞洞主杨锋感激日前孔明不杀其族人之恩,在秃龙洞捉了孟获,送给孔明。
孟获当然不服,要再与孔明于银坑洞决战,孔明又放了他。
六擒六纵孟获在银坑洞召集千余人,又叫妻弟去请能驱赶毒蛇猛兽的木鹿大王助战,正在安排要与蜀军决战之时,蜀军已到洞前。
孟获大惊,妻子祝融氏便领兵出战。
祝融氏用飞刀伤了蜀将张嶷,活捉了去,又用绊马索绊倒马忠一起捉了去。
第二天,孔明也用计捉了祝融氏,用她换回了张嶷、马忠二将。
孟获要木鹿大王出战。
木鹿骑着白象,口念咒语,手里摇着铃铛,赶着一群毒蛇猛兽向蜀军走去。
孔明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木制巨兽,口里喷火,鼻里冒烟,吓退了蛮兵的怪兽,占了孟获的银坑洞。
次日,孔明正要分兵缉擒孟获时忽得报,说孟获的妻弟将孟获带往孔明寨中投降。
孔明知道是假降,喝令军士将他们全部拿下,并搜出每人身上的兵器。
孟获不服,说假如能擒他七次,他才真服。
孔明于是又放了他。
七擒七纵孟获又请来兀突骨带领的乌戈国藤甲军,与孔明决战。
孔明用油车火药烧死了无数蛮兵,孟获第七次被擒,才真心投降。
到了孟获第七次被捉的时候,打心底里敬服。
从今以后,不敢再反了。
孟获回去以后,还说服各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就重新归蜀汉控制。
至此,孟获已被诸葛亮活捉七次。
二、关于诸葛亮的俗语(收录其中一部分)1、三个臭匹匠,赛过(顶一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解释〗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2、事后诸葛亮:〖解释〗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3、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4、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5、不出茅庐知三分天下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7、聪明莫过于诸葛亮8、万事具备,只欠东风9、死孔明吓走活仲达三、有关诸葛亮和三国的成语:(收录其中一部分)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初出茅庐淡泊明志苟全性命鞠躬尽瘁既生瑜何生亮俭以养德计日而待集思广益作奸犯科坐以待毙众难群移空城计开诚布公临危受命七擒七纵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三顾茅庐三足鼎立思贤如渴死而后已所向无敌上楼去梯识时务者为俊杰;危急存亡妄自菲薄欲擒故纵四、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收录其中一部分)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草船借箭——多多益善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诸葛亮用空城计——迫不得己诸葛亮开口——尽是计谋诸葛亮借雕翎――少箭(见)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诸葛亮斩马谡(su)——执法如山诸葛亮斩马谡(su)——不念旧情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头诸葛亮住茅庐——怀才不遇Q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著想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R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诸葛亮舌战群儒------从容不迫诸葛亮舌战群儒------引古论今S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W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X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Y诸葛亮的羽毛扇-----神妙莫测Z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孔明弹琴退仲达------好沉着诸葛亮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其他孔明练琴——老生常谈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孔明夸诸葛——自夸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凿壁偷光----孔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刘备三上卧龙岗——就是请你这个诸葛亮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门角里藏着诸葛亮——暗中盘算五、关于诸葛亮的诗句:(收录其中一部分)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书愤[南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无题[唐]白居易: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无题[唐]元稹(zhěn):世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
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
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观八阵图[唐]刘禹锡:轩皇传上略,蜀相运神机;水落龙蛇出,沙平鹅鹳飞.波涛无动势,鳞介避余威;会有知兵者,临流指是非.六、关于诸葛亮的对联:(收录其中一部分)上联:非淡泊无以明志下联:非宁静无以至远——成都武侯祠中的对联上联:摇二川,通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想酬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