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12-303王子琦(马岩松作品赏析)分解
回归与超越从心中的山水到山水城市的营造--论王澍和马岩松的建筑风格的同与异

2020年第3期总第141期No.3,2020General ,No.141福 建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Fujian Radio & TV University中国人居理想中的山水思想,是让人居环境直接融入自然环境中,并与之和谐相处;退而求其次,作为城市人居理想的园林思想,则是把大自然里的山水元素或意象,搬进园子、庭院中,通过模拟自然形成微缩的山水景观。
作为在国际上知名的两位中国建筑师,王澍和马岩松的建筑风格都深深地刻上了中国传统山水园林思想的烙印。
他们的作品风格独具,特征鲜明,可辨识度高,具有各自内在的关联性和统一性。
一、回归山水园林的理想:道法自然(一)道法自然与人法自然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自然一词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为造化任运之自然,其二为天地万物之自然。
正如推崇陶渊明的李白在诗中所说的那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我们既可以解释为由大自然雕琢出来的,也可以理解为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去除了人工雕琢的痕迹。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说到底是人法自然——既是人对自然的仿效,又是人对自然的顺应。
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朴素的情感,人与自然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关系。
“人和自然的一种情感上的关联,在西方是没有这种概念的”。
[1]在西方传统中,只有人与人之间才可以发生情感联系,哪怕是人与作为人格神的上帝之间也能发生情感联系。
而人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并不直接发生情感联系。
只有在当代环境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兴起之后,人们才开始清算人类中心主义的危害,并认可人对环境、对自然单向性的责任关系,从而导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二)王澍的“大山法”与马岩松的“非线性”建筑王澍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和造园艺术中获取了大量的养分和灵感,他的建筑风格融入了对中国山水园林的思考。
他认为,在西方,建筑一直享有面对自然的独立地位,但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建筑在山水自然中只是一种不可忽略的次要之物。
马岩松设计的作品及介绍

马岩松设计的作品及介绍
马岩松是一位著名的设计师,他在设计领域有许多令人瞩目的
作品。
以下是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及简要介绍:
1. 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马岩松设计的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是
一座豪华度假胜地,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奢华的装饰而闻名。
酒
店融合了海洋元素和现代设计,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2. 香港西九龙站,作为西九龙站的首席建筑师,马岩松设计了
这个位于香港的重要交通枢纽。
他的设计融合了现代和传统元素,
创造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同时提供了出色的交通和服务设施。
3. 北京南锣鼓巷改造,马岩松参与了北京南锣鼓巷的改造项目,致力于保护和恢复这个历史悠久的胡同区。
他的设计注重保留传统
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同时引入现代化的商业和休闲设施,使得该
区域成为一个独特而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4.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设计师,马岩
松设计了这个宏伟的展馆。
他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
科技,通过创新的建筑形式和展示手法,展示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科技成就。
5.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作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首席建筑师,马岩松设计了这个现代化的航空枢纽。
他的设计注重航空安全和旅客体验,同时充分考虑了环境可持续性和节能减排。
这些作品只是马岩松设计事业的一部分,他在建筑、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等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
他的作品融合了创新、功能性和美学,为人们创造了舒适、美丽和有意义的空间。
浅谈马岩松关于人与自然的建筑

血理姑朦霭T search浅谈马岩松关于人与自然的建筑汪晓桢(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2)摘要:马岩松是在国内建筑领域率先提出“山水城市”的青年建筑师,他为中国未来城市建设注入了一个新的概念;马岩松的建筑设计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然化”的建筑,将自然呼吸与绿色生命引入高层建筑中,打造绿色立体城市,让自然重新融入未来的高密度城市;二是“情感化”的建筑,人的情感与建筑联系起来,才能在建筑完成时带动人们的记忆与想象,改变人的生活,让人们既能找回过去又能畅想未来;三是“村落化”的建筑群,传承了中国对建筑群体和空间序列追求的传统,把过去人们生活在山水之间村落中的意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气质贯穿于其中。
关键词:马岩松;自然;情感;山水城市;村落中图分类号:12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9)20-0001-031背景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中国的改革开发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这个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中国加入了WTO世界经贸组织(2001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的腾飞带来的是城市的急速发展,全国各地大兴土木。
正如20世纪之交,大火之后急需建设的芝加哥,活跃着大批建筑师建造了大量的商业建筑,21世纪之交的中国也有着同样的境况,特别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栋又一栋的商业大厦拔地而起。
马岩松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进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习建筑的。
马岩松岀生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他的父母都是环保工作者,这让马岩松一直就有一种想要贴近自然的想法,从大二的设计作业紫竹院公园里的冷饮店到后来留学美国所做的一些作品,再到近期MAD的设计,只要是发自于马岩松内心的,都是与自然相关的。
⑴1993年钱学森先生提出了“山水城市”这一概念,建筑师包泡在看过马岩松的一系列作品后,向他推荐了钱学森先生的相关文章。
钱学森先生关于城市建设的思想以及早期马岩松对路易•康所崇尚的自然所产生的共鸣,推动着他开始在“山水城市”的思想上做实践。
建筑师——马岩松作品欣赏(12.05)

广州国际生物岛太阳系广场(2005 国际竞赛中标,正在深化设计中) 建筑以开放的姿态漂浮在基地之上, 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利用了地面原本自然美好的开放空间。对基地内的三个文物建 筑祠堂,观生陈公祠、华帝古庙、陈氏大宗祠不仅仅是简单的保留,更是对古建筑所生存的空间的最大的尊重和继承。
800M----广州双塔西塔设计(2004) 马岩松在2004年设计的广州800米双广州双塔西塔设计,两座楼都高400米,连在 一起就称为800米,可以说是对追求高度的城市地标性建筑开了一个玩笑。
浮游之岛---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重建计划 (美国,纽约 2002年入围作品) 建筑为什么不可以是横的的呢?马岩松的这个计划以其新的城市组织原则表达出我们对现代主义所提倡的“机器美学” 和“垂直城市”等传统立场的质疑。
鱼缸 (2004年北京双年展) 你是人不是鱼?通过这个作品,马岩松表达了建筑最后的对象是空间使用者,即使鱼不会说话。
钢结构核心筒体+外表皮立面 外立面每层扭曲的造型和荷载均由 中心核心筒体承载 同时核心筒体钢柱间隙之间用来布 置电梯井道和各种管井、楼梯间、 卫生间等
案例分析——梦露大楼部分套内结构分析
案例分析——梦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楼施工现场
案例分析——梦露大厦项目背景
2005年底,加拿大多伦多地区的密西沙 加市的两家开发商决定举办当地40年来的首 次公开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为规划中的一 栋50层高的地标性公寓楼寻找一个创新的设 计,建设一栋具有时代意义的超高层建筑, 从而树立城市新形象。 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率领他的MAD事务所 参加了这个竞赛, MAD在加拿大夺标的这个 螺旋形方案,其独特的造型被称为“梦露大 厦”,这是以中国为基地的建筑师第一次在 公开的国际竞赛中赢得设计权,引起海内外 轰动。
马岩松作品分析

个人分析
• 本建筑坐落在一片湖面的旁边,整体像一 泓流动的水面,给这次方案设计提供造型 方面的思路:采用流线型表面,力求与环 境协调一致。 • 本建筑依旧采用了实虚结合的手法,在三 角形内部挖园,形成别具特色的造型。
本次设计希望突破的方面
• 突破无法深化的瓶颈 • 在建筑造型方面有所突破
• The Absolute Tower位于密西沙加市最重要 的Hurontario 街和 Burmhamthope 路交汇 处,她的重要性和标志性将使这片区域成为 这个低密度近郊城市的中心。 • The Absolute Tower也被当地民众和媒体 称为玛丽莲梦露大境的反应和强调, 高塔的设计一直是对地理和社会环境的一 种有力的陈述。 • 连续的水平阳台环绕整栋建筑,传统高层 建筑中用来强调高度的垂直线条被取消了, 整个建筑有着不同角度的逆转,来对应不 同高度的景观文脉。马岩松希望The Absolute Tower可以唤醒大城市里的人们对 自然的憧憬,感受到风和阳光对人们生活 的影响。
马岩松设计理念
• 太阳系广场像一片流动起伏的水面,将会议展览 中心、技术服务于生活服务中心衔接成一个连续 的整体. 太阳系广场由九个核心筒以及办公、商业、 会展、科研四大功能区组成,单体建筑的概念在 这里被淡化了。 • 这是一个立体的组织方式,不但在平面上实现了 各自的独立和室外公共空间的共享,而且在立体 空间关系上创造了两个层面:地面的自然景观系 统和上层的城市尺度的建筑景观平台。
东方迪拜-----三亚凤凰岛
人工填出凤凰岛 古代神话里,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 填东海,本世纪初,迪拜王储将人工岛的 设想付诸实际,于是棕榈岛和世界岛破海 而出。今天中国的三亚,也在大海礁盘之 中吹填出了一片凤凰岛。
马岩松设计理念
中国当代建筑师解读——马岩松(1)

中国当代建筑师解读——浅看马岩松和他的MAD 师承扎哈,亦有库哈斯的传统,在35岁之前就能成名的建筑鬼才小生,疯狂、大胆、不羁,独具一格的设计理念和方式背后,是一双长着想象力的巨大翅膀。
语不惊人言不休的气势,但他说的有理,研究他建成与未建成的每个作品之后,会发现,在那些前卫的形式背后,有着他对过去、现在和未来建筑很率直的哲学心态。
这种另类作风难免有所争议,但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小生在外来的成名膨胀之背后,总有着一个清醒的逻辑,能独善其身,能自圆其说,而且还是说得有理。
当已步入古稀之年的北京胡同里出现巨大的金属泡泡,如同水滴一样的散落,看上去就好像是未来的梦幻世界,面对这样一种超前的想象,不敢说是好,还是不好。
传统是一种严谨的秩序,是历史的财富,但是陈旧的建筑,混乱的搭建,邻里关系的变迁,让过去城市中的细胞逐渐衰退而滥用,必然需要注入一种新的生命力,才不致让这笔财富失去其价值。
这些看上去来自外太空的小生命体,光滑的金属曲面折射着院子里古老的建筑以及树木和天空。
让历史、自然和未来并存于一个梦幻的世界里,是一种城市理想,是想把北京的古城和每个人的梦想连接在一起。
这至少激发了我们跳出一种定势的思维去思考未来城市的目标与定位。
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方式上,马岩松说:“我喜欢历史,也喜欢中国传统。
中国的传统实际上应该是中国的创造力,它们的核心是创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实例都表明了人们对新技术和新创造的渴望。
我把这种对创新的渴望,理解成一种中国传统。
我从来不会从一种传统形式上寻找答案。
”所以,看MAD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对于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反思,是一场革命。
在北京CBD上的浮游之岛、空中之城的未来实践中,就很明显地对现代主义所提倡的“机器美学”和“垂直城市”等传统立场质疑,认为未来的中国高密度大都市更需要的是一种自由的连续,而不是分割,更不是简单地追求高度,将数字工作站、多媒体商业中心、独立飞行停泊站、剧场、餐厅、公园、旅馆、图书馆甚至人工湖等城市功能相混合,以一种水平关系设置,将垂直城市软化并连接起来。
马岩松案例分析

大师案例分析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班级:园林景观二班姓名:姚林广目录鄂尔多斯博物馆一、建筑简介二、个人认识三、设计思路(地方文化)四、案例分析(气候、采光)五、功能分区及交通流线(平立剖)六、内部空间中国木雕博物馆一、建筑简介二、(鄂尔多斯博物馆外景图)鄂尔多斯博物馆一、建筑简介鄂尔多斯博物馆位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于2006年开工建设,占地面积27760平方米,建筑面积41220平方米,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局部八层的综合性博物馆,配套有7个总计8500平方米的专业展厅,以及一个同时能容纳260人的大型学术报告厅,70余间各类办公室、会议室,2个贵宾接待室。
同时,还配备有餐厅、地下停车场等多个辅助设施。
二、个人认识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
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
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
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
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在工作、学习中绷紧的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
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博物馆如同历史长河,源源地将过去的故事输送。
三、设计思路本设计的意图是在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城中心区建成一个展现内蒙古生态,文化特色,体现高科技含量的世界现代化城区。
马岩松作品介绍、分析、评价

• 自由、自然、和谐。其中和谐是最重要的。
• “师承”的力量
扎哈热衷于“在秩序中制造 混乱”。马岩松在大师的工 作室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 震撼,原来建筑也可以像他 小时候玩的“变形金刚”一 样,千变万化得让你认不出 来。现在马岩松独立设计的 作品,个个都如同外太空间 的“异形”。翻转的线条、 涌动的外立面、丰富变幻的 内部空间。
作品介绍
玛丽莲梦露大厦——
• 这两栋60层楼高的“Absolute Tower”出自中国建筑新秀马 岩松之手,大楼外观形似西方男人永远的梦中情人玛丽莲• 梦露的身材! 性感身材的背后,其实包含了马岩松相当严肃的思考。 他从鱼的行为习惯上找到灵感,所以Absolute Tower被赋 予的是一种具有某种“模糊性”的自由度,在这里生活,没 有多余的死角,人们可以恣意安排自己的舒适空间。与其说 他是在设计大楼,不如说“某种更合乎自然的生活方式”, 似乎才是这位中国年轻建 筑师想盖的东西。
想拿到太多项目,你干的多,错也许会更多,我不想城市
又增添一个建筑垃圾。
负例
• 马岩松和丹麦/冰岛艺术家奥拉维尔· 埃利亚松 合作的 光影艺术展览“感觉即真实”
• 宣传说:主展厅入口发出的绿光在召唤着观众 向内探索,然而进入展厅里面,光雾迷蒙,光 束穿透弥漫展厅的人造雾带,能见度极低。带 着试探的脚步,观众犹如走到迷宫。再往前走 ,绿光又变成红光,进而蓝光。观众穿行于这 个巨大的装置中,各种色块不断变换。与此同 时,平地也陡然有了坡度,再往前,搭建的一 段倾斜通道又不断牵引着观众寻找出口。而这 就是马岩松设计的独特建筑结构,这一通道倾 斜着向上翻卷,犹如波浪,想往上走却感觉怎 么也走不到头。 • 实际的感受是:在一间不大的方方正正的屋子 里,放置不同颜色的LED灯光在低矮的空间中 ,放满白色不明气体即可。简单的物理原理, 效果其实和舞台表演放干冰烟打灯光,被封闭 在一个屋子里了一样。每人掩鼻冲进去几分钟 后,不好奇了,拍拍照,毫无遗憾的出来,痛 苦咳嗽不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作品
三、广州国际生物岛太阳系广场(2005年国际竞赛中标) 建筑以开放的姿态漂浮在基地之上, 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利用了地面原本自然美好的开
放空间。对基地内的三个文物建筑祠堂,观生陈公祠、华帝古庙、陈氏大宗祠不仅仅是 简单的保留,更是对古建筑所生存的空间的最大的尊重和继承
主要作品
四、加拿大密西沙加市“玛丽莲·梦露大厦”(国际公开竞赛中标,2009年建成) 直线被意味着更多可能性的曲线所代替,这个建筑给人以无限暇想,有人说像女性
方 案 一
方
方
案
案
二
三
主要作品
二、三亚凤凰岛 凤凰岛位于三亚市三亚湾“阳光海岸”的核心,是在大海礁盘之中吹填出的人工岛,
占地面积547.6亩。通过395米长的海上观光大桥连接凤凰岛和市区滨海大道光明路。其中 ,三亚国际客运港实际占地47.6亩,其余500亩凤凰岛土地,作为大型综合旅游度假项目 开发。凤凰岛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整体规划,将建成集休闲、度假、商务、娱乐于一体的热 带滨海商务度假岛。
主要作品
一、重庆森林 他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国画中的多山的景观。这座高耸的商业大楼每层楼都为抽象的曲线形,
大楼中心有一个圆柱体结构,每层楼都由玻璃包围作为墙体结构。这种设计增加了建筑的透明 性,同时使得每层楼看起来好像悬浮于下面一层之上。建筑总体设计结合绿色的空间和广阔的 城市景色,将自然带入到这个大都市之中。
中国未来最有希望的建筑大师----马岩松
建筑学12-303王子琦
2020/10/15
个人简介
个人概况: 马岩松,1975年出生于北京,曾就读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
北京建筑大学),后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马岩 松于2004年成立MAD建筑事务所,主持设计一系列标志性建筑及艺术 作品,包括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加拿大“梦露大厦”、鄂尔多 斯博物馆、哈尔滨文化岛、朝阳公园广场、鱼缸、胡同泡泡。2010 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授予他RIBA国际名誉会员,2014 年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2014世界青年领袖”。他任教于北京 建筑大学。 个人理念:
婀娜的身姿,有人说像蚯蚓,马岩松说只要不像方盒子,什么都成。
其他作品
嘉
长
德
沙
艺
文
术化中ຫໍສະໝຸດ 园心鄂 尔 多 斯 博 物 馆
个人观点
一个城市想树立信心这是好事,但是简单利用高度是特别愚蠢的事,你还没干,另一个 城市可能会盖一个比你更高的,信心马上就会没有了。
如果我当市长,第一件事就是把标准废了。 荷兰,在旧的高层建筑里养猪,人家发展新农村,不是把农村变成城市,而是农村保留 农村的样,农村的事可以在城市中去做。 当我中标后,我第一感觉是别人自由了,大家突然发现原来这个坏小子做的东西还不错 ,所以就开始怀疑标准。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干和标准不一样的事了。 人家都不给我练,我就当是锻炼,选不选我不关我的事,不选我反而挺高兴的。因为革 命还需努力。但其实我也不想拿到太多项目,你干的多,错也许会更多,我不想城市又增添 一个建筑垃圾。 技术,永远是配角;人,才是主角。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