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习题

合集下载

第六章习题

第六章习题


,

BG

=
3 ab 100
故高斯—赛德尔迭代法收敛的充要条件是 ab < 100。 3
5、对线性方程组13
2 2


x1 x2

=

3 -1
若用迭代法x(k+1)
=x(k)
+
Ax(k) -b ,
k=0,1L 求解。问在什么范围内取值可使迭代收敛,取什么值可
第6章 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解法
5x1+2x2 +x3=-12 1、对方程组 -x1+4x2 +2x3=20,试判断雅克比迭代法,
2x1-3x2 +10x3=3
高斯 — 赛德尔迭代法解此方程组的敛散性。
5 2 1
解:因A=

-1
4
2 ,
2 -3 10
5>2+1=3 , 4>1+2=3,10>2+3=5,
使迭代收敛最快?
解:所给迭代公式的迭代矩阵为B=I+ A=
1+3


其特征方程为
I -B
=
-(1+3) -
-2 -(1+2)=0
2
1+2

即2 -(2+5)+4 2 +5 +1= 2 -(2+5)+ +14 +1 = - +1 -4 +1 =0
-a

0
0
-a 10
0


解:雅可比法的迭代矩阵BJ
=

第六章 无形资产习题

第六章 无形资产习题

第六章无形资产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目,属于本企业无形资产的是( )。

A.企业自创的品牌B.商誉C.经营租入的专利权D.会计电算化软件2.下列无形资产中,一般来说使用寿命不易确定的是( )。

A.非专利技术B.商标权C.专利权D.著作权3.某企业于2009年1月1日购入一项专利权,实际支付款项100万元,按10年的预计使用寿命采用直线法摊销,无残值。

2010年年末,该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60万元,2011年1月1日,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摊销方法进行复核,该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寿命为5年,摊销方法仍采用直线法,无残值。

该专利权2011年应摊销的金额为()万元。

A.20B.30C.16D.124.对于企业处置无形资产实现的收益,正确的会计处理是( )。

A.计入其他业务收入B.冲减管理费用C.计入营业外收入D.计入投资收益5.企业2006年1月1日购入一项专利权,实际成本为200万元,摊销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2010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发生减值,预计可收回金额为70万元。

计提减值准备后,该无形资产原摊销年限、残值和摊销方法不变。

2011年12月31日,预计可收回金额为60万元,则2011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

A.60B.86C.56D.1306.2010年1月20日,甲公司自行研发的某项非专利技术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累计研究支出为160万元,累计开发支出为5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400万元);但使用寿命不能合理确定。

2010年12月31日,该项非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360万元。

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甲公司应就该项非专利技术计提的减值准备为()万元。

A.40B.140C.200D.3007.企业2010年7月1日转让一项无形资产所有权,转让价格60万元,营业税税率为5%。

该无形资产系企业2007年7月1日购入并投入使用,初始入账价值21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法律规定有效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第六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6章完全垄断市场下的价格与产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对完全垄断厂商来说(C)。

A.提高价格一定能够增加收益B.降低价格一定会减少收益C.提高价格未必能增加收益,降低价格未必减少收益D.以上都不对解析: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总收益TR曲线是先增加后减少。

因此,对完全垄断厂商来说,提高价格未必能增加收益,降低价格未必减少收益。

选C。

2.垄断厂商利润极大时,(C)。

A.P=MR=MCB.P>MR=ACC.P>MR=MCD.P>MC=AC解析:垄断厂商定价时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此时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而当垄断厂商利润极大时,价格P显然高于边际成本MC。

3.垄断利润或者说超额利润(A)。

A.不是一种成本,因为它不代表生产中使用的资源所体现的替换成本B.不能为垄断者在长期中所获取,因为价格在最优产出水平上必须等于长期平均成本C.为保证资本继续进入该行业所必需D.能为完全竞争者和垄断者一样在长期中获取解析:BCD选项均有明显错误。

垄断利润或者说超额利润不是一种成本,选A。

4.在短期,完全垄断厂商(D)。

A.无盈余B.取得最大利润C.发生亏损D.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解析:完全垄断厂商在短期均衡点上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可能只获得正常利润,还可能发生亏损。

因此选D。

5.在完全垄断厂商的最好或最优产量处(D)。

A.P=MCB.P=SAC的最低点的值C.P最高D.MR=MC解析: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时的价格和产量是最优的。

因此选D。

二、简答题1.成为垄断者的厂商可以任意定价,这种说法对吗?这种说法不正确。

从理论上讲,垄断者是价格的制定者,其产品没有替代品,其他厂商无法进入垄断行业,厂商是产品唯一的卖者。

然而在实际上,如果垄断厂商定价过高,购买量就会下降,从而使总收益和利润下降;其他厂商如看到有丰厚的利润,尽管没有替代品,但相似的替代品总是会生产的,因而垄断厂商如果定价过高,会使自己产品失去销路,市场被相似替代品夺去;国家也会对垄断厂商的定价加以控制,有些国家会通过制定反垄断法,规定最高限价,还可用征税等办法加以控制。

近代史-第六章 练习题

近代史-第六章 练习题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单项选择题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 A )市郊柳条湖爆破铁路,制造借口向中国军队进攻。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即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A.沈阳B.长春C.大连D.旅顺2.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闸北中国驻军进攻,中国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率领( B )奋起抵抗,发动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A.第二十九军B.第十九路军C.第二十六路军D.第二十五军3、不属于中国共产党1942年开展的整风运动内容的是(C )A、反对主观主义B、反对宗派主义C、反对官僚主义D、反对党八股4.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 B ),呼吁一致抗日。

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C.《停战议和一致抗日》D.《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5.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 B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晋绥干部会议6、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根本原因是(C )A、西安事变的推动B、美英的支持C、民族矛盾突出D、中共的努力争取7、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A )A.台儿庄战役B.桂南战役C.枣宜战役D.中条山战役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相持阶段C.战略反攻阶段D.战略决战阶段9、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最根本的区别是BA、要不要抗战B、依靠什么力量抗战C、抗战应走怎样的道路D、是正面战场抗战还是敌后战场抗战10、1938年,国民党声明:“此次抗战,为国家民族存亡所系,人人皆应献出生命,以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然抗战之胜利惟望一个信仰、一个领袖、一个政府。

”以上材料表明国民党(D)A、愿意加强国共合作力度,团结抗日B、决定发动全民族的抗战C、总结以前战事,以利再战D、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1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集团投降反共倾向增长,但又不放弃抗日,不与共产党彻底决裂。

第六章 新自测练习题

第六章 新自测练习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章节自测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 D )A.底子薄,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B.生产力不发达,教育科技落后C.社会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D.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各方面先进和落后的并存,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特点,它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具有的总的基本特征是:(A)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B.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国的历史阶段C.由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逐步变为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D.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3.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最后苏联模式僵化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路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 B )A.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B.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C.为俄国找到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D.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4. 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是( A )A.1981. 6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1982 . 9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C.1986 十二届六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D.1987 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5.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初阶阶段理论是党的( B )A.十二大B.十三大C. 十四大D. 十五大6.党的十五大首次全面系统地概括了( A )A.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B.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C.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D.初级阶段的基本经验7.我国是从( C)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A.1949年新中国成立B.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C.1956年基本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后D.1978年改革开放后8.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是( C )A.1982 党的十二大B.1986 年十二届六中全会C.1987 年党的十三大D.1992 年党的十四大9.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是( B )A.2002 年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B.2007 年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C.1992 年 9 月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D.1997 年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B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11.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建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六章练习册习题

第六章练习册习题

第六章三相交流电路习题1.是非题()(1)三相对称电动势任一瞬间的代数和为零。

()(2)三相四线制供电,中性线的作用是保证负载不对称时,相电流对称。

()(3)在同一电源作用下,负载作星形连接时的线电压等于作三角形连接时的线电压。

()(4)在三相功率计算式cosL LP Iϕ中,ϕ是指线电压与线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5)三相对称交流电路中,负载消耗的功率与负载的连接方式无关。

()(6)当三相负载作星形连接时,负载越接近对称,中性线上的电流就越小。

()(7)一台三相电动机,每个绕组的额定电压是220V,现在三相电源的线电压是380V,则这台电动机的绕组应连成三角形。

()(8)一台三相电动机,每个绕组的额定电压是220V,若三相电源的线电压是220V,则这台电动机的绕组应连成星形。

()(9)两根相线间的电压叫做相电压。

()(10)只要在线路中安装熔断器,不论其规格如何,电路都能正常工作。

()(11)为保证机床操作者的安全,机床照明灯的电压应选36V以下。

()(12)三相交流电源是由频率、有效值、相位都相同的三个单相交流电源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

2.填空题(1)U、V、W是三相交流发电机的三个绕组,它们的电阻不计,每相绕组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可表示为e1=314sin314t V,e2=314sin(314t-120°) V,e3=314sin(314t+120°) V。

负载由三个相同的白炽灯组成,电路连接如图所示,若白炽灯正常发光,可知白炽灯的额定电压是_____________。

(2)三相对称负载作星形连接时,UYP=_________UYL,且IYP=________IYL,此时中性线电流为___________。

(3)三相对称负载作三角形连接时,U∆P=_________U∆L,且I∆P=________I∆L各线电流比相应的相电流_________度。

(4)工厂中一般动力电源电压为___________,照明电源电压为__________。

第六章资源税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资源税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资源税一、术语解释1、资源税2、应税原油3、应税煤炭4、资源税的征收原则5、应税盐的征收范围二、填空题1、我国在_____年第二步利改税时开征了资源税。

2、资源税的设立应遵循_____的原则。

3、独立矿山、联合企业和其他收购未税矿产品的单位为资源税的_____。

4、资源税实行_____定额税率。

5、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的资源税,应当向_____主管税务机关缴纳。

6、盐场自销的盐,由盐场直接向_____税务机关缴纳资源税。

7、纳税人自产自用原油,以_____为课税对象。

8、纳税人不能准确提供应税产品销售数量或自用量的,以其_____为课税对象。

9、纳税人以自产的盐加工精制后销售的,以自用时_____为课税数量。

10、纳税人开采原油过程中用于_____的原油免税。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并将错误的改正过来)1、我国资源税是对一切矿产资源和盐资源课征。

( )2、对盐场自销盐取得的收入,既要征盐税,也要征增值税。

( )3、资源税在税率设计上采取差别税额,是为了贯彻“普遍征收”的原则。

( )4、纳税人直接对外销售的天然气,以实际生产数量为课税对象。

( )5、1993年12月,国务院决定将原烧油特别税并入资源税。

( )6、纳税人用自产的液体盐加工成固体盐销售的,以液体盐的销售数量为课税对象。

( )7、纳税人的减免税项目,应当单独核算课税数量,未单独核算的,不予减免税。

8、资源税的纳税人是在中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或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

( )9、纳税人自产自用应税矿产品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移送使用应税矿产品的当天。

10、纳税人跨省开采应税资源的,其下属生产单位与核算单位不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对其开采的矿产品一律向纳税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交纳。

四、选择题1、资源税纳税人,应当向( )主管税务机关缴纳资源税。

A.应税产品的开采地B.纳税人所在地C.纳税人注册地D. 生产所在地2、下列产品中,应缴纳资源税的有( )。

第六章 练习题

第六章 练习题

第六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 利用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时,Z P N=-中的Z表示意义为()(2001.23真题)A.开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左半平面的个数B.开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右半平面的个数C.闭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右半平面的个数D.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在S右半平面的个数【答案】D【知识点】第六章【解析】该题考查考生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答案为D。

2. 关于劳斯—胡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和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2001.24真题)A.劳斯—胡尔维茨判据属代数判据,是用来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的B.乃奎斯特判据属几何判据,是用来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的C.乃奎斯特判据是用来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的D.以上叙述均不正确【答案】B【知识点】第六章【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关于劳斯—胡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和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答案为B 。

3. 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K s s K ()()=+,则该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为( )(2001.26真题)A.K >0B.K >1C.0<K <10D. K >-1【答案】A【知识点】第六章【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劳斯稳定判据。

闭环传递函数为:()K sK s K s G ++=+211,特征方程为:02=++K sK s列劳斯表:S 2 1 KS 1 KS 0 K由劳斯稳定判据可得:想要系统稳定,必须满足K >0。

答案为A 。

4. 以下性能指标中不能反映系统响应速度的指标为( )(2001.28真题)A.上升时间t rB.调整时间t sC.幅值穿越频率ωcD.相位穿越频率ωg【答案】D【知识点】第六章【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反映系统响应速度的指标。

上升时间tr ,调整时间ts和幅值穿越频率c均能反映系统响应的速度,所以,答案为D。

5.在设计控制系统时,稳定性判断( )(2002.15真题)A.不必判断B.绝对必要C.有时是必要的D.根据系统而定【答案】B【知识点】第六章【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稳定性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假设一棵二叉树的先序序列为EBADCFHGIKJ,中序序列为ABCDEFGHIJK,请写出该二叉树CEGBFHKJIA,中序序列为DCBGEAHFIJK,请写出该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
7.给出如图所示的森林对应的二叉树。
8.给定一组权值(5,9,11,2,7,16),试设计相应的赫夫曼树。
习题
单项选择题
1.在一棵度为3的树中,度为3的结点数为2个,度为2的结点数为1个,度为1的结点数为2个,则度为0的结点数为()个。
A.4B.5C.6D.7
2.假设在一棵二叉树中,双分支结点数为15,单分支结点数为30个,则叶子结点数为()个。
A.15B.16C.17D.47
3.在一棵二叉树上第4层的结点数最多为()。
}
else
{ if (t->lchild!=NULL) //左子树的根结点入队
{ rear=rear%maxsize+1;
que[rear]=t->lchild;
}
if (t->rchild!=NULL) //右子树的根结点入队
{ rear=rear%maxsize+1;
que[rear]=t->rchild;
A.24B.48C.72D.53
6.设n ,m为一棵二叉树上的两个结点,在中序遍历序列中n在m前的条件是()。
A. n在m右方B. n在m左方
C. n是m的祖先D. n是m的子孙
7.已知一棵完全二叉树的结点总数为9个,则最后一层的结点数为()。
A.1B.2C.3D.4
8.根据先序序列ABDC和中序序列DBAC确定对应的二叉树,该二叉树()。
{ rear=rear%maxsize+1;
que[rear]=t->lchild;
}
if (t->rchild!=NULL) //右子树的根结点入队
{ rear=rear%maxsize+1;
que[rear]=t->rchild;
}
}while (rear= =front); //队列为空时结束
}
}
}while(rear= =front); //队空时结束
if (parent = =NULL)
printf(“结点不存在”);
}
}
(2)哪些是叶子结点?
(3)哪个是结点g的双亲?
(4)哪些是结点g的祖先?
(5)哪些是结点g的孩子?
(6)哪些是结点e的孩子?
(7)哪些是结点e的兄弟?哪些是结点f的兄弟?
(8)结点b和n的层次号分别是什么?
(9)树的深度是多少?
(10)以结点c为根的子树深度是多少?
2.一棵度为2的树与一棵二叉树有何区别。
int n;
{ BiTree *que[maxnum];
int front,rear;
BiTree *parent;
parent=NULL;
if (t)
if (t->data= =n)
printf(“no parent!”); //n是根结点,无双亲
else
{ front=0; //初始化队列
rear=1;
(2)中序序列和后序序列相同的二叉树为:空树或者任一结点均无右孩子的非空二叉树;
(3)先序序列和后序序列相同的二叉树为:空树或仅有一个结点的二叉树。
5.解答:后序序列:ACDBGJKIHFE
6.解答:先序序列:ABCDGEIHFJK
7.解答:森林转换成二叉树如图所示。
8.解答:构造而成的哈夫曼树如图所示。
{BiTree*que[maxnum];
int rear,front;
if (t!=NULL)
{ front=0; //置空队列
rear=1;
que[1]=t;
do
{ front=front%maxsize+1; //出队
t=que[front];
printf(t->data);
if (t->lchild!=NULL) //左子树的根结点入队
算法设计题
1.解答:考虑用一个顺序队que来保存遍历过程中的各个结点,由于二叉树以二叉链表存储,所以可设que为一个指向数据类型为bitree的指针数组,最大容量为maxnum,下标从1开始,同层结点从左到右存放。算法中的front为队头指针,rear为队尾指针。
levelorder (BiTree*t) //按层次遍历二叉树t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C2.B3.D4.B5.D6.B7.B8.A
应用题
1.解答:
根据给定的边确定的树如图所示。
其中根结点为a;
叶子结点有:d、m、n、j、k、f、l;
c是结点g的双亲;
a、c是结点g的祖先;
j、k是结点g的孩子;
m、n是结点e的子孙;
e是结点d的兄弟;
g、h是结点f的兄弟;
结点b和n的层次号分别是2和5;
A.2B.4C.6D.8
4.用顺序存储的方法将完全二叉树中的所有结点逐层存放在数组中R[1..n],结点R[i]若有左孩子,其左孩子的编号为结点()。
A.R[2i+1]B.R[2i]C.R[i/2]D.R[2i-1]
5.由权值分别为3,8,6,2,5的叶子结点生成一棵赫夫曼树,它的带权路径长度为( )。
}
}
2.解答:层次遍历二叉树,利用一个队列来完成,设该队列类型为指针类型,最大容量为maxnum。算法中的front为队头指针,rear为队尾指针,若当前队头结点的左、右子树的根结点不是所求结点,则将两子树的根结点入队,否则,队头指针所指结点即为结点的双亲。
parentjudge(t,n)
BiTree *t;
3.已知用一维数组存放的一棵完全二叉树:ABCDEFGHIJKL,写出该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序列。
4.找出所有满足下列条件的二叉树:
(1)它们在先序遍历和中序遍历时,得到的遍历序列相同;
(2)它们在后序遍历和中序遍历时,得到的遍历序列相同;
(3)它们在先序遍历和后序遍历时,得到的遍历序列相同;
算法设计题
1.给定一棵用二叉链表表示的二叉树,其中的指针t指向根结点,试写出从根开始,按层次遍历二叉树的算法,同层的结点按从左至右的次序访问。
2.给定一棵二叉树,用二叉链表表示,其根指针为t,试写出求该二叉树中结点n的双亲结点的算法。若没有结点n或者该结点没有双亲结点,分别输出相应的信息;若结点n有双亲,输出其双亲的值。
que[1]=t; //根结点进队
do
{ front=front%maxsize+1;
t=que[front];
if((t->lchild->data= =n)|| (t->rchild->data= =n)) //结点n有双亲
{ parent=t;
front=rear;
printf(“parent”,t->data);
树的深度为5。
2.解答:度为2的树有两个分支,但分支没有左右之分;一棵二叉树也有两个分支,但有左右之分,左右子树不能交换。
3.解答:
先序序列:ABDHIEJKCFLG
中序序列:HDIBJEKALFCG
后序序列:HIDJKEBLFGCA
4.解答:
(1)先序序列和中序序列相同的二叉树为:空树或者任一结点均无左孩子的非空二叉树;
A.是完全二叉树B.不是完全二叉树
C.是满二叉树D.不是满二叉树
应用题
1.已知一棵树边的集合为{<i,m>,<i,n>,<e,i>,<b,e>,<b,d>,<a,b>,<g,j>,<g,k>,<c,g>,<c,f>,<h,l>,<c,h>,<a,c>},请画出这棵树,并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是根结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