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理论指导:微生物学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

合集下载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PPT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PPT

➢ 培养特性:在沙氏培养基或营养琼脂上培养5-7日 可见菌落,菌落表面有皱折、呈颗粒状、黄色或深 橙色;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小、凸起、呈白色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 基本特征: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在麦康凯、伊红 亚甲蓝、中国蓝琼脂平板上形成发酵和不发酵乳糖 的菌落;在三糖铁或克氏双糖底层、上层产酸、产 气、氧化酶试验阴性
伤寒沙门氏菌 S.typhi
➢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杆菌,菌体细长,有周鞭毛
➢ 培养特性:在麦康凯上形成无色、透明菌落,SS平 板上呈无色、透明菌落、但大部分菌落中央呈黑色
肺炎克雷伯氏菌K.pneumoniae
➢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杆菌,单个、成双或短链排 列,荚膜染色可见外周有透明、环状荚膜
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
➢ 细菌分离培养:使细菌在平板上分散生长,便 于观察菌落特征,也易于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生 化鉴定或血清学试验
➢ 细菌鉴定:形态与培养特性:形态、染色、培 养特性和菌落特征是鉴定细菌的初步依据
细菌形态与染色特点
➢ 染色性:革兰阳性、阴性,抗酸染色阳性、阴性等 ➢ 形状、大小和排列:球菌、杆菌、螺形菌,菌体大小、
荧光假单胞菌 P.fluorescens
➢ 形态与染色:阴性杆菌、无芽孢、无荚膜、端鞭毛 ➢ 培养特性:在麦康凯上呈无色半透明菌落,在营养
琼脂上形成荧光色的菌落
恶臭假单胞菌 P.putida
➢ 形态与染色:阴性杆菌、无芽孢、无荚膜、极端鞭毛 ➢ 培养特性:在麦康凯上呈较大无色、湿润菌落,在营
养琼脂上形成黄绿色菌落,紫外线下可见荧光
炭疽芽孢杆菌 B.anthracis
➢ 形态与染色:为致病细菌中最大的革兰阳性杆菌, 两端截平,体外培养后形成长链,排列呈竹节形。 在体内常单个存在或短链,有荚膜,在人工培养基 上可见芽孢,卵圆形并位于菌体中央,菌体不膨大

微生物形态学检查(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一

微生物形态学检查(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一

微生物形态学检查(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一)随着现代医学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已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已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得到广泛应用。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利用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准确、快速检验和鉴定临床标本中的微生物,并对引起感染的微生物进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对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节微生物形态学检查细菌形态学检查是细菌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基础,可根据其形态、结构和染色反应性等,为进一步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一、显微镜检查由于细菌个体微小,肉眼不能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的放大才能看到。

一般形态和结构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内部的超微结构则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常用显微镜有如下几种。

1.普通光学显微镜采用自然光或灯光为光源,其波长约为0.4μm。

显微镜的分辨率为波长的二分之一,即0.2μm,而肉眼可见的最小形象为0.2mm。

故用油(浸)镜放大1000倍,能将0.2μm的微粒放大成肉眼可见的0.2mm。

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用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的观察。

2.暗视野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不染色微生物形态和运动。

在普通显微镜安装暗视野聚光器后,光线不能从中间直接透入,视野呈暗色,当标本接受从聚光器边缘斜射光后可发生散射,因此可在暗视野背景下观察到光亮的微生物如细菌或螺旋体等。

3.相差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利用相差板的光珊作用,改变直射光的光位相和振幅,将光相的差异转换为光强度差。

在相差显微镜下,当光线透过不染色标本时,由于标本不同部位的密度不一致而引起光相的差异,可观察到微生物形态、内部结构和运动方式等。

4.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光源、滤光片和聚光器。

目前大多数使用的是落射光装置,常用高压汞灯作为光源,可发出紫外光或蓝紫光。

滤光片有激发滤光片和吸收滤光片二种。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常用的方法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常用的方法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常用的方法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是指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大小来进
行分类和鉴定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
1. 显微镜观察,使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和结构。

通过放大细菌的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细胞壁结构等
来进行分类和鉴定。

2. 染色法,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革兰氏染色、折射率染色、吉
姆萨染色等,这些染色方法可以使细菌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地显示出
形态特征,有助于鉴定。

3. 形态培养特性,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观察细菌在
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特性和形态变化,如菌落形态、生长速度等。

4. 生化反应,通过观察细菌对不同生化试剂的反应,如碘试验、氧化酶试验等,来鉴定细菌的形态学特征。

5. 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序列分析等技术,通过对细菌
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鉴定细菌的形态学特征。

综上所述,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染色法、形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地观察和鉴定细菌的形态学特征。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科学,其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复数染色法:利用染色方法将微生物标记出来,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等。

2. 培养法:将微生物样本放入适当的培养基中,提供适合其生长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以培养和分离微生物。

3. 普通显微镜观察法:通过普通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情况,常用于初步识别微生物。

4.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技术检测微生物的基因或蛋白质,以确定其种属和性质。

5. 直接读数法:通过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直接计数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用于研究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理状态。

6. 分子识别方法:利用16S rRNA和18S rRNA等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快速准确地识别微生物。

7. 免疫学方法:通过免疫反应检测微生物中的抗原或抗体,以确定其存在和性
质。

除了以上常用的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检测方法,如荧光显微镜观察、蛋白质鉴定、质谱分析等,用于特定的微生物检测需求。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微生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中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通常情况下,鉴定微生物首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室技术和方法进行,以便确定其种类和特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

一、形态学鉴定法:形态学是鉴定微生物的基础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种类。

细菌通常可以通过对菌落形状、色素、大小、边缘、透明度等进行观察和比较,以确定其菌属;真菌则可以通过判断菌落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以及孢子形态和产孢器的形式来进行鉴定。

二、生理生化鉴定法:生理生化鉴定是通过测试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生理和生化特征来确定其种属。

这些特征包括生长条件(如温度、pH值)、营养需求(如对碳源、氮源的利用)、代谢产物(如气体产物和酸碱指数)等。

通过对微生物的这些表现进行定性、定量和定位观察,可以推断其种属。

三、分子生物学鉴定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鉴定已成为现代微生物学中重要的鉴定方法之一、其中,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是最常用的鉴定细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通过从微生物中提取总RNA,然后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16SrRNA基因,在测序后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可以准确地鉴定细菌的种类。

对于真菌的鉴定,通常使用ITS区域(内转录间隔序列)进行分析。

四、免疫学鉴定法:免疫学鉴定法是通过检测微生物的免疫特异性反应来进行鉴定。

具体方法包括免疫荧光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凝集反应和免疫印迹等。

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微生物中的抗原和抗体,并通过与特异性抗体的结合来确认微生物的种属。

五、基因测序鉴定法:随着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基因测序已经成为鉴定微生物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的整个或部分DNA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可以确定微生物的种属。

目前,全基因组测序、宏基因组测序、特定基因测序等方法已经成为微生物鉴定常用的手段。

综上所述,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法、生理生化鉴定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免疫学鉴定法和基因测序鉴定法等。

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技巧]

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技巧]

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适用对象] 中医学(骨伤方向)、针灸推拿学专业[实验学时] 3学时一、实验目的1、学会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方法。

2、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胞)。

3、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

4、了解细菌的动力。

二、实验原理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原理: 观察细菌必须用放大1 000倍左右的油镜。

油镜的透镜极小,工作焦距最短,光线通过玻璃和空气,由于介质密度不同发生折射,射人镜筒的光线极少,视野暗、物象不清晰。

如在玻片与镜头(透镜)之间加上折光率和玻片(n=1.52)相近的香柏油(n=1.515)就可减少光线的折射,加强视野的亮度,获得清晰的物像。

2、革兰染色法的原理:主要是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有差异,另外革兰阳性菌的等电点比革兰阴性菌低,与碱性染料的亲和力强。

三、仪器设备1、显微镜2、细菌标本片:(1)葡萄球菌(革兰染色)(2)大肠杆菌(革兰染色(3)霍乱弧菌(革兰染色)(4)伤寒杆菌(鞭毛染色)(5)肺炎球菌(荚膜染色(6)破伤风杆菌(芽胞染色)萄球菌、绿脓杆菌的琼脂斜面18~24小时培养物。

4、染色液有结晶紫、碘液、95%酒精、稀释石炭酸复红。

四、相关知识点细菌是一类体积微小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活的菌体小而透明,当把细菌悬浮于水滴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时,由于菌体和背景没有显著的明暗差,因而难以看清它们的形态,更不易是别其结构,所以,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时,往往要先将细菌进行染色,借助于颜色的反衬作用,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状及某些细胞结构。

因此,为了研究细菌的形态特征和鉴别不同类群的细菌,细菌的染色及形态构的观察是位生物学实验中十分重要的基本技术。

五、实验步骤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显微镜使用方法①将显微镜平稳的安放在试验台适宜处②用低倍镜对光,调节反光镜,天然光源用平面反光镜,人工光源或光线较弱使用凹面反光镜。

检查染色标本要用强光,应将聚光器升到最高,光圈完全开大;若检查未染色的活体标本则用弱光,聚光器适当下降,光圈适当缩小。

《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doc

《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doc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代码: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0学时,实验:20学时)总学分:课程类别:必修开课对象:医学类专业(本科)一、课程性质《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教学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形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的学科。

其基本理论包括细菌学部分、病毒学部分和真菌学部分。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细菌学部分、病毒学部分和真菌学部分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有关课程和对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奠定基础。

三、有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原则性建议1、教学中要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坚持用辨证唯物论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要有目的、有重点地介绍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动态、方向和新成就,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要以微生物研究的方法贯穿实验教学全过程,通过操作或演示,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的方向,要对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资料总结方面的训练,以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工作的能力。

四、教学大纲的使用说明1、本大纲的内容是以陆德源主编《医学微生物》(第五版)教材的章节顺序编写,分为细菌学、真菌学和病毒学等三篇,共35章,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与实验之比为2:1,实验考核2学时。

2、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章节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式传授,或以讲授为主、或携领式指导学生自学、或以实验带理论等多种灵活形式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本大纲是我教研室教师在多年教学中共同努力工作的结晶,在大纲编写之际,我们对所有帮助过我们的各位教授(师)表示深切的谢意。

大纲正文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学时:1学时(讲课1学时)【目的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种类(包括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等三型八大类)。

掌握医学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细菌的鉴定方法

细菌的鉴定方法

细菌的鉴定方法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在生物学研究和医学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准确鉴定细菌的种类,科学家们发展了多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细菌鉴定方法。

一、形态学观察法形态学观察法是最早也是最基础的细菌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等,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类别。

常见的形态学观察方法包括染色技术,如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以及电子显微镜观察技术。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鉴定出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但并不能确定其种类。

二、生理生化试验法生理生化试验法是通过研究细菌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和生化特性来鉴定细菌。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对细菌的代谢能力、酶活性、氧气需求和产物等进行测试。

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包括碳源利用试验、氧气需求试验、酶活性试验等。

通过对细菌在这些试验中的反应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初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三、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准确的细菌鉴定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分析细菌的基因组DNA序列和RNA序列来确定其种类。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扩增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等。

利用这些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比较细菌的基因序列与已知的细菌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细菌的种类。

四、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基于质量-电荷比的分析技术,可以用于鉴定细菌。

这种方法通过将细菌样品离子化,然后将离子通过质谱仪进行分析,得到细菌样品的质谱图谱。

通过比对质谱图谱与数据库中已知细菌的质谱图谱,可以确定细菌的种类。

质谱法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的优点,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实验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五、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利用细菌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鉴定细菌。

常用的免疫学方法包括血清学试验和免疫染色技术。

在血清学试验中,科学家们通过观察细菌与特定抗体之间的反应来确定细菌的种类。

而免疫染色技术则是通过使用特定抗体标记细菌,然后观察染色结果来鉴定细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