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长期照护综合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建立及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高职护生“1+X”老年照护中级职业等级教学运用ADDIE模型的研究

高职护生“1+X”老年照护中级职业等级教学运用ADDIE模型的研究
.科技风 /0/1 年 22 月

科教论坛
!"#!$%&$'(') *+&,-./&$01$21(3$&)%)(($%)%
高职护生#< 老年照护中级职业等级教学 运用 !667L模型的研究
涂丽霞4刘 颖4吕 涵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摘4要目的'探讨6!!#S模型在高职护生*$fg+老年照护中级职业等级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组建教学团队" 按6!!#S模型的R 个阶段"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职护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开发设计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教 学方案"针对)%)$ 级)^3 名高职护生开展以知识%技能%态度为主的老年照护教学&)%)% 年参加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 书中级教学的)0^ 名高职护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学结束后对比)%)% 级对照组和)%)$ 级实验组高职护 生的老年照护能力"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结果'教学结束参加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考核后"实验组理论成绩% 操作成绩%老年照护能力中多个条目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B %&%R$! 实验组1'&R^e高职护生对于*$fg+老年照护中 级职业等级教学运用6!!#S模型非常满意"^)&('e认为提高学习效率"非常愿意接受此种教学形式! 结论'高职护生*$ fg+老年照护中级职业等级教学运用6!!#S模型有利于提高老年照护能力"提升学生对此学习的兴趣!
采用现场演示"情景模拟"回复示教多种场所结合( 考虑 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评价方式为上机理

老年人老年护理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老年人老年护理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老年人老年护理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老年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老年护理服务旨在满足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多种需求,帮助他们维持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老年护理服务需求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老年人老年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以期为优化老年护理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全面梳理老年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如年龄、健康状况、经济水平等)、家庭因素(如家庭结构、家庭成员支持等)、社会因素(如政策环境、社区服务设施等)。

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关系,揭示老年护理服务需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接着,本文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个体因素,提出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等措施;针对家庭因素,建议完善家庭支持网络、强化家庭成员护理技能培训;针对社会因素,则呼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护理服务供给、优化服务资源配置。

本文还强调跨学科合作和社区参与在老年护理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构建多元化、综合性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护理服务提供者和社会各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共同推动老年护理服务的健康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二、文献综述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和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老年护理服务旨在满足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多元化需求,确保其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老年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国外研究方面,许多学者关注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家庭结构等因素对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

例如,有研究发现,患有慢性疾病或残疾的老年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更高(Smith et al., 2018)。

基于SERVPERF模型的长期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SERVPERF模型的长期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论著·管理实践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宁波市于2017年底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研究表明[1],护理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老人的健康状况,因此,保证长期护理服务质量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之一。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也缺乏统一的长期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

我国学者对其服务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的探讨上。

SERVPERF 模型[2]是用消费者的实际服务感知和服务期望的差距来判断其服务质量,它包括5个维度[3]。

本研究以SERVPERF 模型为基础,结合长期护理服务内容的特点,构建长期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民政局、长期护理保险单位及服务机构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指标的初步拟定:采用分层目的抽样的方法,抽取民政局负责人1名,长护险负责人1名,医院护士长1名、护理员2名、老人1名、家属2名,养老机构负责人2名、护理员2名、老人2名、家属3名进行半结构化式访谈。

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拟定了长期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稿包括5个维度,28个条目。

指标的进一步筛选: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

函询问卷包括致专家介绍信、一般情况调查表、指标体系函询表、熟悉程度与判断依据调查表。

备选指标采用Likert 5级法从“很不重要”到“很重要”分别赋值1~5分。

专家遴选标准:①在老年护理服务领域工作年限≥5年。

②院校为硕士以上学历,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民政局和长护险单位为本科以上学历。

③副高以上职称。

④知情同意参加本研究。

按照德尔菲法的要求,选择来自杭州、宁波、温州、嘉兴、丽水5个市中的5所高校、4家养老机构、2家医院、1家民政局和1家实施长护险单位共34名专家完成2轮函询。

专家平均年龄为(45±4.32)岁,平均从事老年护理相关工作年限为(8.43±2.39)年,正高职称14名(41%),副高职称20名(59%),硕士以上学历21名(62%)。

长期照护与InterRAI 照护评估系统

长期照护与InterRAI 照护评估系统

对象。一些被称为“触发项”的要素评估项目也能将 interRAI 照护与能解决一系列问题的照护
指南 CAP 联系起来。
InterRAI 照护评估系统的(HC)版用于家庭的照护业务,该评估系统的评估表格由 A 到 T 的
20 个领域组成,涵盖了评估对象的临床、精神健康、社会心理和身体机能等诸多领域。具体是
器)
其它视力辅助器具)
0.能理解——明确地理解说话者所表达的信息。
0.足够——受评估者能够看清细节,包括书报上的正
1.绝大多数能理解——不需要或仅需要少许提
常印刷字体。
示,受评估者能理解大部分信息内容,仅遗漏少数信 1.轻微困难——受评估者能看清书报上的大字体,但
息。
看不清正常字体。
2.经常能理解——受评估者遗漏部分信息。不过, 2.中度困难——受评估者视力有限,不能看清报纸标
对于适用的照护问题,每个InterRAI CAP都包含了对应的准则,目的是帮助照护提供者思 考相关的基本问题从而制定照护计划。CAP准则指导合理照护计划的制定以到达解决问题、降 低照护对象体质下降风险或增加体质改善潜力的目标。 3)InterRAI CAP 内容与应用
上存在困难,需要时常提示。
3.严重困难——在所有情况下都存在困难(例如,谈
3.有时能被理解——受评估者能力有限,但能就 话者必须对受评估者大声说话或者语速非常慢;受评估者
最基本的需要表达具体要求。
自己报告说听不清所有讲话)。
4.很少或根本没有被理解
4. 无听力
2. 理解力
4. 视觉
理解语言信息的能力(如有需要,允许平时使用助听 评价受评估者在充足光线下的视力(允许正常佩戴眼睛或
60
2005

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问题及优化研究

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问题及优化研究
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照护模式
对于失能老人的照护,不同的地 区和文化背景可能存在不同的照 护模式,这些模式在实践中都存 在着不同的问题。
研究意义
通过对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问 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政策制定 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改 善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和建议,以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质 量。
加大对失能老人的扶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失能老人的财政扶持力度,提高照护服务的可及性 和覆盖率。
建立监督机制
政府应建立监督机制,对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 估和监督,确保服务质量。
加强照护队伍建设
加强照护人员的培训
为了提高照护服务的质量,需要对照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 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实证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通过对现有政策和实证数据的分析,以及对相 关利益方的访谈,深入了解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现状和问题。
02
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现 状及问题
家庭照护模式
家庭负担重
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全天 候的照料,家庭成员往往需要 放弃工作或减少工作时间来照 顾老人,对家庭经济和生活质
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问 题及优化研究
2023-11-03
目录
• 引言 • 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现状及问题 • 优化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对策建议 • 实证分析:以某地区为例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老龄化社会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 断加深,失能老人的数量也在 不断增长,这给社会和家庭带

老年人失能现状--依据长期照护保险的失能评估

老年人失能现状--依据长期照护保险的失能评估
和描述性分析ꎮ
417
的 20 个条目进行主成分分析ꎬ根据特征值大于 1 得
到 3 个主 成 分ꎬ 选 取 第 一 主 成 分 作 为 综 合 评 价 函
数 〔6〕 ꎮ 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值为 12 170ꎬ其贡献率为
60 849% ꎬ在各原始指标上的载荷较为平均ꎬ可认为
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失能水平ꎬ视为失能评估的综合
证构建的长期照护保险的失能评估工具ꎬ由两部分
构成:①一般资料ꎬ包括年龄、性别、地区等ꎻ②失能
评估量表ꎬ共 20 个条目ꎬ前期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
分析将条目划分为 3 个维度ꎬ分别为自理能力与活
动 11 个条目ꎬ情感与精神 4 个条目ꎬ认知与感知 5
个条目ꎮ 各条目 0 ~ 10 分ꎬ分数越高依赖他人帮助
我国老龄化程度正逐渐加深ꎬ2011 ~ 2017 年ꎬ
人进行调查ꎮ 老年人的纳入标准:①年龄≥60 岁ꎻ
亿ꎬ老年人口比重从 13 3% 增加至 17 3%
病等导致无法沟通者ꎮ 共评估 1 699 例老年人ꎬ有
全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数量从 1 78 亿增加到 2 41
〔1〕
ꎮ 预计
到 2025 年ꎬ老年人将达到 3 亿ꎬ成为超老型国家
失能是与健康状况交互作用下的身体结构和功能障
碍、活动受限和社会参与限制ꎬ考虑国内长期照护保
险需求现状ꎬ从活动能力、自理能力、睡眠与精神状
态、情感、疼痛、认知、人际交往、感知能力 8 个功能
领域诠释失能ꎬ并采用 ICF 的功能分类体系从上述
8 个功能领域选择条目ꎬ如活动能力功能领域包括
条目 b455 活动耐力ꎬd450 步行ꎬd455 非步行移动ꎬ
力、活动方面最重ꎬ是长期照护服务的重点ꎬ同时应将功能改善作为养老资源分配的方向ꎮ

长期护理保险照护服务评价质性研究.docx

长期护理保险照护服务评价质性研究.docx

长期护理保险照护服务评价质性研究近年来,随着老龄化、失能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一大问题。

为有效解决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保障需求,我国适时启动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建立保障长期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

其中,居家照护服务作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失能老人的健康,缓解照顾者的照护负担具有重要作用[1]。

国外研究[2]表明,科学、全面的长期护理保险居家照护服务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整体照护服务效果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居家照护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所涉及的研究多集中于必要性与实用性的分析,鲜少有针对其服务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的相关研究。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从事老年服务与管理领域工作的护理专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探讨长期护理保险居家照护服务效果评价相关的主题,以期为进一步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居家照护服务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XX年1-3月广州市从事老年服务与管理领域工作的10名护理专家。

纳入标准:(1)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

(2)有10年及以上老年护理服务与管理的工作经验。

(3)对本研究主题有一定了解并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

(4)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5)语言表达能力清晰。

排除标准:拒绝参与本次研究;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无法清晰进行语言表达。

样本量的确定由资料是否达到饱和决定,即当没有新的信息获得。

10名护理专家均为女性,其中,有7名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鉴定评估专家;年龄37~54岁,平均年龄(44.2±4.96)岁;工作年限15~34年,平均(24.7±5.54)年;正高级职称4名,副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1名;文化程度为本科7名,硕士3名。

本研究访谈对象编号为N1~N10。

1.2方法采用一对一、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法为指导。

老年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建设思路与案例分享

老年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建设思路与案例分享

《老年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建设思路与案例共享》一、引言老年人健康护理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专科护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建设有效的质量指标是提升老年专科护理质量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针对老年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建设思路和案例进行探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相关知识。

二、质量指标的意义老年专科护理的质量指标不仅仅是对护理工作的一种评价,更是衡量护理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准。

合理的质量指标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把握护理工作的重点,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建设合理的质量指标对于提升老年专科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三、老年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建设思路1. 深入了解老年患者的特点和需求老年患者因芳龄大、生理功能下降等原因,其护理需求与其他芳龄段患者存在明显差异。

建设老年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时,需要深入了解老年患者的特点和需求,从而确定具有针对性的指标内容。

2. 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政策进行指标设计老年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建设需要遵循国家标准和相关政策的要求,确保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通过借鉴国际上成熟的护理质量指标标准,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构建适合我国老年专科护理的指标体系。

3.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量化和具体化质量指标的设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量化和具体化,以便于医护人员的实际操作和管理。

避免指标过于抽象和理论化,应该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量化和评估。

四、案例共享以某医院老年专科护理为例,通过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质量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覆盖了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营养护理、康复护理等多个方面,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导。

五、个人观点和总结老年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老年患者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国家标准和政策要求进行设计,同时注重指标的量化和具体化。

通过合理建设质量指标,能够有效提升老年专科护理的质量,为老年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在本文中,我们对老年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建设思路和案例进行了分析和共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长期照护综合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建立及实证研究师㊀亚1,王秀华2∗,杨㊀琛2,刘㊀莉2,谭哲煜2,欧阳煜2㊀㊀ʌ摘要ɔ目的㊀构建适用于居家㊁社区及养老服务机构的老年长期照护综合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并加以验证㊂方法㊀在文献研究㊁理论析取㊁质性访谈㊁专家函询基础上建立初级评估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684份有效数据,以相关性分析法㊁极端组法㊁信效度检验法再次筛选指标并加以验证,形成最终模型指标体系㊂结果㊀最终模型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共计119个二级指标,Cronbach'sα系数0.782 0.986,重复测量Pearson相关系数0.917 0.980㊂其中, 日常生活能力 跌倒风险 压疮风险 认知能力 指标采用目前十分成熟的量表; 异常症状/表现 医疗护理项目 自我照护知识需求 指标为自主建立,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为0.745 0.883,探索性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萃取公因子依次为4个㊁3个㊁1个,对总方差累计贡献率分别达68.04%㊁59.49%㊁65.40%;经验证性因子分析,修正后公因子分别为4个㊁4个㊁3个㊂结论㊀老年长期照护综合评价模型中7个一级指标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均达到实际应用标准,可为后续进一步建立国内常模奠定前期研究基础㊂ʌ关键词ɔ老年;长期照护;综合评价;指标建立中图分类号:R49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DOI:10.3969/j.issn.1671-315x.2018.04.003Theestablishmentandempiricalstudyoftheindexsystemforthecomprehensiveevaluationmodeloflongtermcarefortheelderly/SHIYa1,WANGXiu-hua2∗,YANGChen2,LIULi2,TANZhe-yu2,OUYang-yu2//JournalofNursingAdministration,-2018,18(4):237.1.SchoolofNursing,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225009,China;2.SchoolofXiangyaNursing,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13,ChinaʌAbstractɔObjective㊀Toestablishandverifytheindexsystemofthecomprehensiveevaluationmodelthatsuitableforhome,commu⁃nityandelderserviceinstitutionoflongtermcarefortheelderly.Method㊀Tosetupaprimaryevaluationindexsystemonthebasisoflitera⁃tureresearch,theoreticaldisjunctive,qualitativeinterviewandexpertconsultation.Atotalof684validdatawerecollectedbyquestionnairesurvey,threemethodswereusedtoscreenandevaluatethemodelindexesagain,suchascorrelationanalysis,extremegroupmethod,reliabilityandvaliditytest,thenformedthefinalmodelindexsystem.Results㊀Thefinalmodelindexsystemincluded7firstlevelindicators,totalof119twolevelindicators,theCronbach'sαcoefficientwas0.782 0.986,thepearsoncorrelationcoefficientwas0.917 0.980.Amongthem,the"dailylifeability""fallingrisk""pressuresorerisk"and"cognitiveability"evaluationwereusingverymaturescales,the"abnormalper⁃formance/symptom""medicalcareproject"and"self-careknowledgeneeds"evaluationwereindependentlyestablishedinthestudy,Bart⁃lettsphericaltestresultedwas0.745 0.883,theexploratoryfactoranalysis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were4,3and1,thecumulativecon⁃tributiontothetotalvariancewere68.04%,59.49%and65.40%.Afterconfirmatoryfactoranalysis,therevisedcommonfactorswere4,4and3.Conclusion㊀Bystatisticalanalysis,sevenfirstlevelindicatorsoftheindexsystemforthecomprehensiveevaluationmodeloflongtermcarefortheelderlyhadgoodreliabilityandvalidity,theindependentconstructionindexforthestudyalsoreachedthepracticalstandard.Theindexsystemcanlaidthefoundationofestablishingdomesticnormsforfurtherresearch.ʌKeywordsɔelderly;longtermcare;comprehensiveevaluation;indexestablishment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2015SK20102)工作单位:1.225009,扬州市,扬州大学护理学院;2.410013,长沙市,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作者简介:师亚(1990-),女,云南昭通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老年护理㊁社区护理㊁护理教育研究工作㊂∗通信作者:王秀华,E-mail:xiuhua203@163.com㊀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达到4.87亿,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超过1亿,约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总数的1/4,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形势十分严峻[1-2]㊂更引起关注的是我国老年人口总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龄人口尤为严重[3]㊂据统计,我国60% 70%的老年人具有慢性病史,其中疾病严重者达15%,伤残率达总人口的3.6倍[4-5],如此高的慢性病患病率是导致我国老年人失能发生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6]㊂我国目前是世界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7],老年长期照护需求日益扩增,但国内尚未形成完善的老年长期照护体系㊂社会化长期照护工作分散在社区㊁养老机构㊁医疗系统和民政系统,不同场所使用的长期照护分级评估标准不同,呈现出分级指标和级别数不统一㊁分级工具缺乏普遍适应性等缺点[8-9]㊂本课题着力于构建普遍适用性的老年长期照护分级综合评价模型指标体系,为老年长期照护分级在各领域实现规范化㊁统一化㊁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㊂现报道如下㊂1㊀对象与方法㊀1.1㊀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从长沙市7个行政区(芙蓉区㊁天心区㊁岳麓区㊁开福区㊁雨花区㊁望城区㊁高新区)中用抽签法抽取5个区(高新区㊁岳麓区㊁芙蓉区㊁开福区㊁望城区)为一级抽样单元;从已抽出的5个行政区中选取该区最具代表性的3个社区㊁3所养老服务机构以及3个省级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科为二级抽样单元;取得相应单位部门的同意后,再从符合条件的老年对象中随机抽样㊂纳入标准:①年龄ȡ60岁;②正在接受居家㊁社区㊁养老服务机构㊁医疗机构老年科照护的老年人或自我照护但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③具有良好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或交流障碍者但必须有熟悉的照护者在场辅助调查;④能够理解并配合完成本研究者;⑤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者㊂排除标准:①家属反对老年人参与;②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或其他原因不能耐受长时间调查者㊂1.2㊀研究方法1.2.1㊀调查工具㊀采用课题组前期设计的 老年人长期照护分级评估问卷 ,包括老年人一般资料和初级分级评估指标体系㊂初级指标体系建立步骤:①文献研究㊁理论析取㊁质性访谈阶段:2名教授和5名研究生组成的研究小组共访谈10名老年人㊁9名照护人员㊁11名老年护理专家,形成模型指标项目池,包括7个一级指标共计133个二级指标,其中因A D指标目前已有十分成熟且被广泛应用的评估量表,故从信效度及老年人适用性等方面综合考量后在现有量表中选取;而E G指标现阶段还没有成熟量表可供参考,故由本研究自主构建;②专家函询阶段:共函询10个省市25位专家,经两轮函询和研究小组讨论后,对模型指标项目池进行筛选并修订,形成初级模型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共125个二级指标,见图1㊂1.2.2㊀调查方法㊀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选取符合标准的对象,采用 一对一 问答式调查法收集资料,实施调查前对评估人员进行统一集中式培训,讲解评估要点与方法,并随机选取5位对象逐一评估与讲解,每位对象评估结束时均对评估者进行考查,纠正评估误区,直至所有评估者评估思路与标准趋于一致㊂由于综合评价模型建立对样本量无特殊要求,因此在时间允许情况下尽可能增大样本量,共发放问卷698份,当场评估全部收回,回收率100.00%;其中有效问卷684份,有效回收率97.99%㊂1.2.3㊀指标筛选方法㊀①相关性分析法:采用积差相关法,计算各条目得分与该指标总分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若P<0.05,则该条目入选㊂②极端组法:多级计分资料选用临界比/决断值(CR)测定项目鉴别力,先计算出各一级指标总分并按高低排序,选取总分最高的前27%左右为高分组,总分最低的后27%左右为低分组,求出高低分两组在同二级指标上的平均差异显著性,如果差异的95%置信区间未包含0在内,表明二者差异显著,该条目可入选,否则需删除㊂1.2.4㊀信度检验方法㊀①重测信度:一般认为,前后两次测量间隔以7 10d为宜,因间隔时间太长则受试对象情况可能有变,而若间隔时间太短则受试对象可能对评估工具存在记忆现象[10]㊂本研究受老年人群分布散在㊁联系困难等外在因素限制的影响,重测间隔时间为7 14d,共对30名老年人进行了回访,计算两段时间测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②内部一致性:通过计算各二级指标间Cronbach'sα系数加以衡量㊂1.2.5㊀效度检验方法㊀①内容效度:以模型指标选取的整个过程加以衡量;②结构效度: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考查指标结构与理论构想是否相符,在考核模型拟合程度的指数中,值越小越好,最好<5.0;规范拟合指数㊁递增拟合指数㊁Tucker-Lewis指数㊁比较拟合指数值越接近1越好,最好>0.9;简约规范拟合指数㊁简约比较拟合指数值最好>0.5;近似误差均方根值则越小越好,最好<0.5;模型评价时,应该对拟合指数进行综合考察[11]㊂1.3㊀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一般资料以人数㊁百分比描述;指标筛选及信度检验采用相图1㊀老年长期照护综合评价模型初级指标体系应统计学指标分析;效度检验采用AMOS24.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㊂2㊀结果㊀2.1㊀老年人一般资料684名老年人中,性别:男性345名,占50.44%;女性339名,占49.56%㊂年龄:60 69岁275名,占40.20%;70 79岁197名,占28.80%;80 89岁180名,占26.32%;90岁及以上32名,占4.68%㊂主要照护者情况:自己照顾368名,占53.80%;老伴照顾96名,占14.04%;子女照顾78名,占11.40%;其他亲戚照顾142名,占20.76%㊂患病总数:0种35名,占5.12%;1 2种237名,占34.65%;3 4种189名,占27.63%;5 6种143名,占20.91%;7种及以上80名,占11.70%㊂2.2㊀指标筛选2.2.1㊀相关性分析法㊀结果显示F-2血糖监测(r=0.275)㊁F-7造瘘口护理(r=0.232)㊁F-8伤口护理(r=0.162)㊁F-11气管切开护理(r=0.243)㊁F-15疼痛护理(r=0.211)和F-22临终关怀(r=0.251)的Pearson相关系数小于0.3,均P<0.01,表示关系极弱,认为不相关;尽管F-2血糖监测显示相关性极弱,但实际调查显示老年糖尿病患病率仅次于高血压及冠心病,因此考虑可能由于抽样误差原因,致使本样本中需要该项目的人数不多,结合专业知识认为应保留此条目㊂2.2.2㊀极端组法㊀结果显示F-7造瘘口护理㊁F-8伤口护理㊁F-11气管切开护理㊁F-19透析护理和F-22临终关怀差异的95%置信区间均包含0在内,结合专业知识认为可能由于样本中涉及这些医疗项目的对象过少,造成其分值无法对相应一级指标分值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考虑删除,见表1㊂2.3㊀信度检验2.3.1㊀重测信度㊀7个一级指标两次测量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A-0.972㊁B-0.980㊁C-0.960㊁D-0.974㊁E-0.917㊁F-0.961㊁G-0.956,且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㊂2.3.2㊀内部一致性检验㊀7个一级指标内条目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A-0.986㊁B-0.871㊁C-0.931㊁D-0.925㊁E-0.782㊁F-0.867㊁G-0.909㊂2.4㊀效度检验㊀仅对本研究自编的E G指标进行效度检验,A D成熟量表不再检验㊂2.4.1㊀探索性因子分析㊀E㊁F㊁G内二级指标进行KMO与Bartlett检验值分别为0.849㊁0.745㊁0.883,均适宜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配合最大方差法,限定特征值>1㊂医疗护理项目提取到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044%,采用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见表2;异常症状/表现提取到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9.49%,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见表3;自我照护知识需求提取到1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40%,特征值4.578,因只抽取了一个成分,所以采用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无法旋转㊂表1㊀极端组法筛选结果(n=332)编号差异95%置信区间下限㊀㊀㊀㊀㊀㊀㊀上限假设方差相等X1X2假设方差不相等Y1Y2F-7∗-0.040.12-0.040.12F-8∗-0.010.26-0.020.27F-11∗-0.050.15-0.050.16F-19∗-0.040.25-0.040.25F-22∗-0.020.15-0.030.15注:∗表示被删除表2㊀医疗护理项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条目成分1㊀㊀㊀㊀2㊀㊀㊀㊀3㊀㊀㊀㊀4大便管理0.815小便管理0.810会阴护理0.775心理咨询0.689康复护理0.648口服给药护理0.645鼻胃管留置护理0.867深静脉置管护理0.774压疮护理0.772中心静脉营养护理0.739引流管护理0.659氧疗护理0.800输液管理0.783雾化吸入护理0.780血糖监测0.776生命体征监测0.601特征值6.3581.7981.6711.060方差贡献率(%)39.73611.23510.4466.627累计方差贡献率(%)39.73650.97161.41768.044表3㊀异常症状/表现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条目成分1㊀㊀㊀㊀㊀㊀2㊀㊀㊀㊀㊀㊀3情绪不稳0.805昼夜颠倒0.735抑郁0.701言行暴力0.614自杀倾向0.554徘徊0.832抵抗照护活动0.682不讲究日常卫生0.679迷路0.584被害妄想0.827幻觉0.815特征值3.5861.6641.294方差贡献率(%)32.59915.12611.767累计方差贡献率(%)32.59947.72559.4922.4.2㊀验证性因子分析㊀当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均为同一样本量时,那么后者则不能起到对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的作用[12]㊂2.4.2.1㊀医疗护理项目㊀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检验表2中医疗护理项目指标修正后4因子初始模型,路径系数显著性检验显示,其CR值相应的P值均小于0.01,可认为初始模型的所有路径系数在95%的置信度下与0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模型拟合指数显示,初始模型拟合度并不理想㊂因此,依据输出结果中修正指数对模型进行修正,对残差变量间的协方差修正指数MI>70的残差变量间增加一条相关路径,修正后模型较为理想,见表4和图2㊂2.4.2.2㊀异常症状/表现㊀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检验表3中异常症状/表现指标3因子初始模型,路径系数显著性检验显示,其CR值相应的P值均小于0.01,可认为初始模型的所有路径系数在95%的置信度下与0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模型拟合指数显示,初始模型拟合度并不理想㊂因此,依据输出结果中修正指数将模型修正为4因子,并根据专业知识逐个分析残差变量间协方差修正指数MI较大的残差变量间是否需要增加相关路径,修正后模型较为理想,见表5和图3㊂表4㊀医疗护理项目因子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结果阶段模型 2/dfNFIIFIPNFITLIRMSEACFIPCFI修正前4因子8.1120.8640.8790.7050.8510.1020.8780.717修正后4因子4.6880.9250.9400.7240.9230.0730.9390.736图2㊀医疗护理项目指标修正后4因子模型拟合路径图2.4.2.3㊀自我照护知识需求㊀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检验异常症状/表现指标1因子初始模型,路径系数显著性检验显示,其CR值相应的P值均小于0.01,可认为初始模型的所有路径系数在95%的置信度下与0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模型拟合指数显示,初始模型拟合度某些指标仍不太理想㊂因此,依据输出结果中修正指数将模型修正为3因子,修正后模型较为理想,见表6和图4㊂3㊀讨论㊀3.1㊀指标筛选及检验过程严谨,科学性强本研究前期采用文献研究㊁理论析取㊁质性访谈㊁专家函询的方法建立初级评估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表5㊀异常症状/表现因子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结果阶段模型 2/dfNFIIFIPNFITLIRMSEACFIPCFI修正前3因子7.8350.8180.8380.6100.7800.1000.8360.623修正后4因子4.1200.9230.9410.5540.9000.0680.9400.564图3㊀异常症状/表现指标修正后4因子模型拟合路径图表6㊀自我照护知识需求因子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结果阶段模型 2/dfNFIIFIPNFITLIRMSEACFIPCFI修正前1因子20.8630.9030.9070.6020.8610.1710.9070.605修正后3因子2.6000.9910.9940.5190.9890.0480.9940.521图4㊀自我照护知识需求指标修正后3因子模型拟合路径图指标,共计125个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确保这些指标均符合实际应用则必须利用问卷调查数据再次进行客观筛选与检验㊂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F-7㊁F-8㊁F-11㊁F-15㊁F-19和F-22未入选,原因可能为在老年长期照护中虽然有的老年人会接受这些医疗护理项目的治疗,但出现频率极少,以至不足以引起总体分值明显的变化;也可能是取样地区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还未见雏形而导致的局限性,没能较多地涉及到应用这些医疗护理项目需求的老年人,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验证㊂但就本研究而言,删除此6项二级指标后,七个一级指标Cronbach'sα系数处于0.782 0.986之间,除 异常症状/表现 的系数为0.782外,其他指标均达到0.80以上,而Heys等[13]认为该系数>0.7时表明量表信度好,因此,本研究7个一级指标内在同质性均良好,组成一级指标的各条目具有较好的同源性㊂此外,重测信度结果显示,两次测量Pearson相关系数处于0.917 0.980之间,说明两次结果相关性较高㊁稳定性好㊂由此可见,本研究从最初条目池的形成到最终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确立,整个过程都充分结合了专家意见,并充分考虑了专业背景,进一步通过统计学手段巩固指标入选的标准及严格性,无论是从研究理论架构还是条目的取舍判断均有较强的逻辑支撑,从而有效确保了选取指标的科学性㊂3.2㊀指标结构达标且符合实际,实用性强本研究3个自编指标的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处于0.745 0.883之间,均达到因子分析要求KMO>0.5[14]㊂同时,主成分分析萃取结果显示对总方差的累计贡献率为59.49% 68.04%,均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40%)[15]㊂此外, 医疗护理项目 旋转成分矩阵显示,公因子1在大便管理㊁小便管理㊁会阴护理㊁心理咨询㊁康复护理㊁口服给药护理条目上有较大载荷,反映的均是无创性的医疗护理内容;公因子2在鼻胃管留置护理㊁深静脉置管护理㊁压疮护理㊁中心静脉营养护理㊁引流管护理条目上有较大载荷,反映的均是有创性且较为复杂的医疗护理内容;公因子3在氧疗护理㊁输液管理㊁雾化吸入护理条目上有较大载荷,反映的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医疗护理内容;公因子4在血糖监测和生命体征监测条目上有较大载荷,反映的是在临床和居家环境中均更为常见的医疗护理内容㊂E指标旋转成分矩阵显示,公因子1在情绪不稳㊁昼夜颠倒㊁抑郁㊁言行暴力㊁自杀倾向条目上有较大载荷,反映的是异常情绪和较为极端的心理及行为;公因子2在徘徊㊁抵抗照护活动㊁不讲究日常卫生㊁迷路条目上有较大载荷,反映的均是异常的行为活动;公因子3在被害妄想和幻觉条目上有较大载荷,反映的均是精神障碍内容㊂G指标旋转成分矩阵显示,该指标只提取了1个公因子,表明这些条目均直接反映了自我照护知识需求内容㊂尽管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3个自编指标初始因子模型拟合度并不理想,但通过观察模型修正指数输出可知,主要原因在于残差变量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在专业知识背景上增加残差变量间路径后,便得到较好的模型拟合结果,考虑原因为:①从临床实际出发,医疗护理项目指标归类并不是绝对的,疾病的多样性及轻重缓急直接决定了每个医疗护理项目间可能存在着成千上万种组合;②异常症状/表现指标因子提取较复杂,长期照护中能对照护人员产生照护负担的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疾病达到一定程度后所表现出来的某些阳性症状,而同一个症状可以对应许多种疾病,E1主要代表的是精神类疾病出现较多的症状,E2主要代表心境障碍出现较多的症状,而E3和E4更多的倾向于在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出现较多的症状;③自我照护知识需求指标因子修正后,更加容易理解,G1代表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即使处于无病状态都非常有必要掌握的且对健康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基本常识,G2代表的是非健康状态下需要重点掌握的与疾病发展与转归密切相关的治疗知识,G3更多代表的是在处于疾病恢复期或稳定期需要掌握的恢复自身能力以及健康监测相关的知识㊂由此可见,本研究入选的指标从内部结构上分析,均可用专业知识合理归类与解释,符合实际逻辑,实用性强㊂3.3㊀选取指标与现况相契合,可推广性强本研究最终选取的7个一级指标中,日常生活能力直接反映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自理水平,间接反映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是评价老年人受长期照护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有效指导照护人员提供生活照顾的最基本参考要素[16]㊂其次,老年认知功能损害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率在日益攀升,目前我国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为14% 28%[17],老年痴呆症患者已达600万人,其病程持续时间可长达20年,已然成为长期照护领域十分庞大的特殊群体[18-19],因此认知功能评估格外重要㊂再者,老年人风险评估中备受关注的两类即跌倒与压疮,其中跌倒在我国老年人口意外伤害死因排序中位列第二,是ȡ65岁老年人的首位伤害因素,发病率高㊁病残率高㊁死亡率高是我国老年跌倒流行病学的三大特征[20];而压疮则被国际列为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的五大常见问题之一[21],目前我国老年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为10.0% 25.0%,年龄ȡ70岁则上升至71%[22],其中与压疮有关的病死率则高达22% 31%[23],因此预防显得尤为重要㊂此外,接受长期照护的老年人常由于健康状况㊁生活节奏㊁社会地位㊁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易产生情绪上的消沉及偏离常态的行为[24],会增加照护难度及力度而备受照护人员关注㊂同时,老年人群是各类慢性病的高发群体,具有病程长㊁易反复㊁多病共存等特点[25],致使老年患者需要长期的医疗监测与专业的护理技术,因此血压监测㊁血糖监测㊁静脉输液㊁氧疗等医疗护理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降低慢性病急性发作的重要角色㊂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老年人学习新知识比较困难,但却仍保持着相当的学习潜能[26],如果能通过类似知-性-行的干预模式对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的知识教育,则可明显增强老年人的健康促进行为和对慢性病的自我管理能力[27],所以自我照护知识需求评估必不可少㊂由此可见,本研究所选取的指标与老年长期照护评估现况重点相吻合,可推广性强㊂4㊀小结㊀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初级评估指标体系基础上删除F-7㊁F-8㊁F-11㊁F-15㊁F-19㊁F-22等6个条目,最终形成包括7个一级指标共计119个二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㊂经统计学检验,所有指标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同时结合专业实际分析,指标选取具备科学性㊁实用性及可推广性,可用于后续模型的进一步综合评价㊂但由于项目经费限制,不能将抽样扩大到全国范围,样本代表性存在一定地域局限性㊂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扩大取样地域以便建立全国常模,注重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的取样,为建立全国性标准化的综合评价工具奠定基础㊂参考文献:[1]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7[EB/OL].[2017-10-13].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7/index⁃ch.htm[2]㊀吴玉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4.[3]㊀丁一.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模式构建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4]㊀张立平.把老年 医养结合 养老服务做成最美的夕阳产业[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496-5497.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3.21.146.[5]㊀耿桂灵,宋彦玲,肖玉华.医养结合理念下老年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模式构建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6):381-382.[6]㊀卫生部信息统计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48-49.[7]㊀吴玉韶,党俊武.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2.[8]㊀师亚,王秀华,杨琛.中国老年长期护理分级制度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6,31(23):92-95.DOI:10.3870/j.issn.1001-4152.2016.23.092.[9]㊀范卉,龚秀琴.老年患者居家护理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38-40.[10]㊀何磊.中文版RMDQ下腰痛量表的研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05.[11]㊀秦浩,陈景武.结构方程模型原理及其应用注意事项[J].中国卫生统计,2006,23(4):367-369.[12]㊀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13]㊀HeysRD,AnderdonR,RevickiD.Psychometricconsiderationinevaluationg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measures[J].QualityofLifeRes,1993,2(2):441-449.[14]㊀陈平雁,黄浙明.SPSS10.0统计软件应用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85-193.[15]㊀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16]㊀陈长香.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2.[17]㊀郝习君,陈长香,李建民,等.22省(市)老年人认知功能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3):3095-3097.[18]㊀庞伟.老年认知功能衰退的营养干预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19]㊀李浩,高普.实用老年疾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659.[20]㊀师亚,杨洪华,唐懿芳,等.养老机构中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2):35-38.[21]㊀ElliottR,MckinleyS,FoxV.Qualityimprovementprogramprevalenceofpressureulcersinanintensivecareunit[J].AMJCritCare,2008,17(4):328-334.[22]㊀邓少娟.70岁以上老年病人预防压疮的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04,3(1):37-39.[23]㊀李玉君.压疮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医药导报,2007,13(2):65.[24]㊀赵晓翀.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护理对策[D].宁波:宁波大学,2012.[25]㊀张姮.老年慢性病人健康赋权理论框架的构建[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2.[26]㊀陈乃林.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终身教育理论探索丛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8.[27]㊀ValmiD,Bergyuist-BeringerS,ZauszniewskiJA.Reliabili⁃ty,validityandfactorstructureoftheappraisalofself-careagencyscalerevised(ASAS-R)[J].JEvalClinPract,2010,16(6):1031-1040.(收稿日期:2018-01-15;修回日期:2018-02-25)(本文编辑:吴佩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