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两个书法家
书法家的小故事简短

书法家的小故事简短一. 李白:李白,晚唐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天赋异禀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细腻、清秀,深受人们的喜爱。
有一次,李白到庙里去,在神龛右侧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写了一段禅宗佛经,石碑上的文字是用篆字书写的。
他立刻感慨到,自己没有学习传统的书法,非常后悔。
于是,李白以宣召之意对篆书作出回应,望着碑文,落笔而挥。
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自己也学会了书写篆字,而且书写的日渐熟练,比碑上的文字还更加精良细腻。
二. 魏晋之际的书法家:一位叫李山甫的书法家,生活在魏晋之际的河南洛阳。
他虽然平凡,但他对书法有着特殊的热爱,经常拿着绢纸,落笔而奋,笔墨抒情,书写美妙的文字。
他习书不求效法,而是站在自己观点出发,继承古人书法中尚未被发掘的精髓,绘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纷呈的字图。
今天,他给河南洛阳留下了一幅又一幅脏兮兮、粗狂而生动的书法作品,记录了当时的历史及文化。
三. 唐代书法家——张九龄:张九龄,唐代书法家,也被誉为“书法的大师”,乾隆十五年(1750年)就被拜为“楷萼同茂”,被比作豪杰孟尝君。
他注重表情的宣泄,笔画大、抑扬有力,宛如英勇的将军的走位,真实细腻、柔美流畅,有一股彪悍有力的精神力量。
他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是《耒阳文章》,他把古典书法中最细小的韵律变成苍茫高昂的气质,犹如一片铺满青冥的空阔,让人仰望至尊。
四. 宋代书法家:欧阳询欧阳询,宋代书法家、词人、画家,后人尊称他为文字博大精深的“一笔禅师”。
他的书法与欧阳修的书法类似,根植于细腻而又神奇的“洞天书虫”。
欧阳询的书法狂放不羁,字里行间凝重脉脉,端庄大气,更具一种极具特色的思想要求,直动精神,让人徜徉其中,名笔之美穿行于笔山谷之间,引人入胜。
书法家小故事200字左右

书法家小故事
以下是几个书法家的小故事:
1.王羲之与一笔鹅:王羲之与山阴道士相遇,道士欲请王羲之书
《道德经》,以换取酒肴。
王羲之欣然挥毫,书写完毕,道士捧着酒肴高兴地走了。
王羲之书《道德经》的故事传开后,人们更加敬佩他的书法。
2.颜真卿的忠孝家风:颜真卿是唐朝名将颜杲卿的侄子。
安史之
乱时,他与颜杲卿分守平原、常山两郡,相约死守不降。
颜杲卿被叛军杀害后,颜真卿仍坚守常山。
唐明皇闻其忠烈,封他为太子太师,文武百官以之为榜样,尊为“二颜”。
3.柳公权戒骄成名:柳公权从小就有写字的天赋,十二岁时第一
次参加比赛就荣获第一名。
骄傲自满的他于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一年后,他又与王羲之的书法相比,自愧不如,然后才领悟到自己不足的地方。
从此,他开始吸取百家之长,苦练不辍,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这些故事展示了书法家们的才华和品行,对人们了解和学习书法文化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书法家名人小故事

书法家名人小故事 1、 李邕重义爱士 李邕重义气爱人才,作文 擅长碑颂,并且大多亲自书写。
人们奉上金银财物请他写碑文,前前后后收 到的财物加起来数目极大。
但是他却能够拯救孤苦,接济穷人,家里没有很多积 蓄。
故事来源:宋""""""朱长文《续书断》 2、 徐浩八体皆备 徐浩的父亲徐峤之擅长书法, 把笔法传给了徐浩, 后来徐浩的书法比父亲更 好。
徐浩曾经写了 42 幅屏风,八种书体都有,其中草书和隶书尤其好。
世人形 容他的书法说:“像愤怒的狮子挖掘巨石,口温饱的骏马急奔泉水。
” 故事来源:《新唐书》 3、 郑虔红叶学书 郑虔在广文馆博士, 学习书法却苦于贫穷买不起纸, 得知慈恩寺贮存了好几 间屋子的柿叶,于是就借住在庙里,每天拿红叶写字,天长土久几乎写遍了这些 叶子。
他后来写了自己做的诗, 和画一起并成一卷, 献给皇帝。
唐玄宗亲笔题跋: “郑虔三绝。
” 故事来源:唐""""""李绰《尚书故实》 4、 李阳冰观《碧落碑》 绛州有块碑,碑上的篆字和古代的不同,很奇特。
李阳冰看到了,睡在碑下 观赏,好几天不离开。
鉴定碑书是初唐所作,但没有记上书家的姓名。
因碑上有 “碧落”两个字,当时人就称它为《碧落碑》。
故事来源:唐""""""李肇《国史补》 5、 钟绍京破产求王书 钟绍京因为喜好书法, 不惜花大价钱倾其所有去收求名家书迹, 总计用去几 百万贯钱,却只买到王羲之行书五张,不能求到楷书一个字。
故事来源:唐""""""张怀瑾《书估》 6、 卢弘宣临小王帖 李德裕做宰相时,有人献上书法名迹,他不断把玩,很喜爱那书法。
历史书法家的故事

1.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山顶住了下来。
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风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
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
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
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
对所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
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
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己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2.柳公权: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被誉为“柳体”,其书法骨力遒劲、结构严谨、俊朗挺拔。
柳公权从小就展现出对书法的热爱和天赋,他刻苦学习书法,不断锤炼自己的技艺。
据说他曾经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
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地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
柳公权的书法得益于他的坚持和努力,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追求卓越、勤奋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3.钟繇:他是东汉末年人,对于书法学习非常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
据说他曾经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
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地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
钟繇的楷书《宣示表》被刻石保存在西安的碑林中,是书法艺术中的珍品。
4.蔡邕:他不仅是一位书法家,还是一位文学家和音乐家。
他的书法骨力矫健、笔法独特,被誉为“蔡体”。
据传蔡邕在写字时常常观察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和细节,汲取灵感和技巧。
有一次他在鸿都门看到一个工匠用扫帚蘸石灰水刷墙,于是灵机一动,也用扫帚蘸着石灰水在墙上写字。
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

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故事一,王羲之。
王羲之,字子昂,号多宝,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行草之祖”,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擅长行书和草书,他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传说,王羲之在书法创作时常常身着汉服,手持长笔,面对着墨纸,一气呵成,字迹苍劲有力,端庄大气。
他的书法作品传世千古,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故事二,颜真卿。
颜真卿,字子渊,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隶书见长,被誉为“颜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传闻,颜真卿年轻时曾在家门口的大石上练习书法,后来他的书法成就日渐精湛,被唐玄宗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气韵生动,刚劲有力,笔走龙蛇,气吞山河,给人以无限遐想。
故事三,米芾。
米芾,字子昂,号东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和艺术评论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草书见长,被誉为“米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传闻,米芾性情豪放,喜欢饮酒作诗,却对书法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
他的书法作品气势磅礴,泼墨挥毫,富有变化和张力,给人以一种豪放不羁的艺术感染力。
这些书法家的故事,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成就和传世佳作,更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
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毅力,创造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奇迹,留下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书法作品。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书法史上的佳话,更是对后人的激励和启示。
他们的精神和艺术追求,将激励着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国书法艺术,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欣赏中国的书法文化。
书法家们,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书法家的一些故事

书法家的一些故事包括:
1. 王羲之的故事。
有一次,王羲之在深夜练字时,遇到了一个在云端上的鹤发银髯的老人。
老人给了他一个笔诀,让他领悟写字的奥秘。
之后,王羲之的字更快进步,墨池也因此得名。
2. 郑板桥学书法的故事。
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他临摹各种书体,经过一番苦练,能够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
但大家并不欣赏他的字,他自己也很着急。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
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他却说:“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
3. 王献之的故事。
有一次,王献之偷偷地把父亲题在墙上的字擦掉,然后题上自己的字。
王羲之回家后,看到墙上的字,以为是自己原先题的,非常不满意。
王献之听了父亲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
以上是几个书法家故事的例子,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努力,还体现了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和智慧。
书法家名人小故事

书法家名人小故事1、李邕重义爱士李邕重义气爱人才,擅长碑颂,并且大多亲自书写。
人们奉上金银财物请他写碑文,前前后后收到的财物加起来数目极大。
但是他却能够拯救孤苦,接济穷人,家里没有很多积蓄。
故事来源:宋""""""朱长文《续书断》2、徐浩八体皆备徐浩的父亲徐峤之擅长书法,把笔法传给了徐浩,后来徐浩的书法比父亲更好。
徐浩曾经写了42幅屏风,八种书体都有,其中草书和隶书尤其好。
世人形容他的'书法说:“像愤怒的狮子挖掘巨石,口温饱的骏马急奔泉水。
”故事来源:《新唐书》3、郑虔红叶学书郑虔在广文馆博士,学习书法却苦于贫穷买不起纸,得知慈恩寺贮存了好几间屋子的柿叶,于是就借住在庙里,每天拿红叶写字,天长土久几乎写遍了这些叶子。
他后来写了自己做的诗,和画一起并成一卷,献给皇帝。
唐玄宗亲笔题跋:“郑虔三绝。
”故事来源:唐""""""李绰《尚书故实》4、李阳冰观《碧落碑》绛州有块碑,碑上的篆字和古代的不同,很奇特。
李阳冰看到了,睡在碑下观赏,好几天不离开。
鉴定碑书是初唐所作,但没有记上书家的姓名。
因碑上有“碧落”两个字,当时人就称它为《碧落碑》。
故事来源:唐""""""李肇《国史补》5、钟绍京破产求王书钟绍京因为喜好书法,不惜花大价钱倾其所有去收求名家书迹,总计用去几百万贯钱,却只买到王羲之行书五张,不能求到楷书一个字。
故事来源:唐""""""张怀瑾《书估》6、卢弘宣临小王帖李德裕做宰相时,有人献上书法名迹,他不断把玩,很喜爱那书法。
卢弘宣当时做度支郎中的官,有擅长书法的名声。
李德裕把他请来,出示自己得到的这件书迹,请他观看。
卢弘宣拿着帖,好久不作声。
李德裕问:“怎么样?”卢弘宣惊恐地说:“这是我近年临的王献之帖”。
关于书法家的故事小练笔

关于书法家的故事小练笔
书法家们在创作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以下是一个关于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的故事:
有一次,王羲之有事去京城,临走时在家中的墙壁上题了几个字。
王献之也爱好写字,他偷偷地把父亲题的字擦掉,照原样题写上自己的字。
王献之写好后,仔细端详了一番,自以为写得不错,能够以假乱真了。
王羲之回到家中,看到墙壁上的字,仍旧以为是自己原先题的字,很不满意,不觉叹气说:“我离家时真是喝得大醉了。
”王献之听了,内心非常惭愧。
从此,他更加认真刻苦地练字,也成了一个与父亲齐名的书法家。
这些故事展现了书法家们对于书法的热爱和执着,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故事:两个书法家
导读:在清代乾隆年间,有两个书法家。
一个极认真地模仿古人,讲究每一画都要酷似某某,如某一横要像苏东坡的,某一捺要像米芾的`。
自然,一旦练到了这一步,他便颇为得意。
另一个则正好相反,不仅苦苦地练,还要求每一笔每一画都不同于古人,讲究自然,直到练到了这一步,才觉得心里踏实。
有一天,第一个书法家嘲讽第二个书法家,说:“请问仁兄,您的字哪一笔是古人的呢?”
后一个并不生气,而是笑眯眯地反问了一句:“也请问仁兄,您的字究竟哪一笔是您自己的呢?”
第一个听了,顿时张口结舌。
小故事大道理:人要从没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不要泯灭了自己的个性,一味地模仿别人,那样只会迷失自我,连自己的命运都把握不了了。
【小故事:两个书法家】
1.书法家名人小故事
2.书法家作文600字
3.小学生英语寓言小故事:两个树洞
4.富含哲理的两个小故事
5.我的理想是当书法家高中作文
6.小小书法家200字作文
7.小小书法家300字作文
8.书法家王羲之简介
上文是关于小故事:两个书法家,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