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名人小故事

合集下载

书法家的小故事简短

书法家的小故事简短

书法家的小故事简短一. 李白:李白,晚唐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天赋异禀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细腻、清秀,深受人们的喜爱。

有一次,李白到庙里去,在神龛右侧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写了一段禅宗佛经,石碑上的文字是用篆字书写的。

他立刻感慨到,自己没有学习传统的书法,非常后悔。

于是,李白以宣召之意对篆书作出回应,望着碑文,落笔而挥。

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自己也学会了书写篆字,而且书写的日渐熟练,比碑上的文字还更加精良细腻。

二. 魏晋之际的书法家:一位叫李山甫的书法家,生活在魏晋之际的河南洛阳。

他虽然平凡,但他对书法有着特殊的热爱,经常拿着绢纸,落笔而奋,笔墨抒情,书写美妙的文字。

他习书不求效法,而是站在自己观点出发,继承古人书法中尚未被发掘的精髓,绘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纷呈的字图。

今天,他给河南洛阳留下了一幅又一幅脏兮兮、粗狂而生动的书法作品,记录了当时的历史及文化。

三. 唐代书法家——张九龄:张九龄,唐代书法家,也被誉为“书法的大师”,乾隆十五年(1750年)就被拜为“楷萼同茂”,被比作豪杰孟尝君。

他注重表情的宣泄,笔画大、抑扬有力,宛如英勇的将军的走位,真实细腻、柔美流畅,有一股彪悍有力的精神力量。

他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是《耒阳文章》,他把古典书法中最细小的韵律变成苍茫高昂的气质,犹如一片铺满青冥的空阔,让人仰望至尊。

四. 宋代书法家:欧阳询欧阳询,宋代书法家、词人、画家,后人尊称他为文字博大精深的“一笔禅师”。

他的书法与欧阳修的书法类似,根植于细腻而又神奇的“洞天书虫”。

欧阳询的书法狂放不羁,字里行间凝重脉脉,端庄大气,更具一种极具特色的思想要求,直动精神,让人徜徉其中,名笔之美穿行于笔山谷之间,引人入胜。

书法家们的故事

书法家们的故事

书法家们的故事故事一:张芝临池水尽黑张芝(?—约192),字伯英,号有道,东汉敦煌洒泉(今甘肃省)人。

他是一位在书学上具有高深造诣和杰出贡献的名书家;同时也以品德高尚、为人正直而知名当世。

张自幼通经史,勤学书法,东汉政府多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没有出仕。

张芝练字不择纸笔,他有时拿着抹布蘸水在石上写,有时执筷子在桌上划,甚至家里准备缝制衣服的布帛,也都是他先用颜色书写后再染了使用。

但是他对书写的姿势却十分讲究,常常是对着铜镜挥毫,这样自己的正面和反面皆能通过镜面上暗淡的反光看得一清二楚。

为了便于练字,张芝在自己的家门前掘了一个方圆数丈的洗砚池。

一天的功课做完了,他就上池塘边将砚台和毛笔上的余墨洗涤干净,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他洗呀,洗呀,日子一久,整个池塘里的清水也被染黑了。

后来,人们把练字称做“临池”,就是从张芝的这个学书故事中演变而来的。

张芝擅长隶、行草和飞白书,学崔子玉和杜操之法,晚年脱去旧习,省改章草的点画波磔,字字区分,创为气脉通畅、隔行不断的“一笔书”,“今草”。

被三国韦诞称之为“草圣”。

东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首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而王氏父子(羲之和献之)的草书,亦颇受其影响。

张芝的弟弟张文舒,书名仅次于兄,有“亚圣”之称。

故事二:钟繇八十勤练字钟繇(151-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一作许昌人。

三国曹魏时大臣,杰出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唐张怀《书断》),开创了由隶入楷的新体,对我国书法的发展贡献很大,当时的名将曹操也曾向他讨教过书法。

钟繇从小聪明好学,十一、二岁时,曾不辞辛劳跟着书法前辈刘德升(字君嗣)到山东南部的抱犊山临摹秦汉摩崖石刻。

他白天与人闲谈时,也常用物画地练字长达数丈;晚上睡在床上,还是不停地用指在被子上比划,三年后终于书法大进。

三国鼎立后,钟繇与韦诞、曹喜、邯郸淳等书法家共事曹操。

有一次,钟繇在韦诞家中看到一卷蔡邕的书法理论著作《九势八字诀》,非常爱慕,要求韦诞借给他拿到家中看看。

我国古代书法家的书法故事

我国古代书法家的书法故事

5个我国古代书法家的书法的故事1、王羲之——书成换白鹅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被誉为“书圣”。

传说他为了练字,经常在鹅池边观鹅舞,深受启发,并从鹅的形态和动作中获得灵感,最终练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

后来,他听说山阴有一位道士养了一群白鹅,便主动前往观看。

道士知道他的来意,便说:“你为我抄写一部《道德经》,我便将这群白鹅送给你。

”王羲之欣然同意,便立即开始抄写。

当他将《道德经》抄写完时,白鹅也正好被养好了。

于是,王羲之便带着这群白鹅返回了家。

2、颜真卿——忠臣的代表颜真卿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被誉为“颜体”的创始人。

他的书法风格雄浑有力,气势磅礴,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

颜真卿不仅是一位书法家,更是一位忠诚的臣子。

安史之乱时,他与同为书法家的侄子颜季明一起坚守平原郡,最终因抵抗叛军而被杀害。

颜真卿的忠诚和勇气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佳话,他的书法作品也成为了后人敬仰的经典。

3、柳公权——借鸡起舞柳公权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以刚劲有力、气韵生动著称。

传说他小时候为了练字,经常到村外河边的一块大青石上练习。

然而,他的字一直没有什么长进。

一天,他看到一只公鸡在打架,便仔细观察公鸡的姿势和动作。

突然,他领悟到了其中的奥秘,便赶紧跑回家练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的字果然有了明显的进步。

后来,人们便用“借鸡起舞”来形容从观察中获得灵感和启示。

4、欧阳询——看到碑文三天不睡觉欧阳询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以严谨工整、道丽流畅著称。

传说他有一次经过一处古碑时,被上面的碑文所吸引。

他站在碑前仔细观察了三天三夜,终于领悟到了其中的精髓。

从此以后,他的书法造诣更上一层楼。

5、王献之——十三缸水之谜王献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是王羲之的儿子。

传说王献之小时候练字时,王羲之让他每天写十缸水。

他写了整整十三缸水后,终于领悟到了其中的奥秘。

从此以后,他的书法造诣也达到了巅峰。

后来人们便用“十三缸水”来形容书法家艰苦练习的精神。

有关书法家的故事

有关书法家的故事

有关书法家的故事1、王羲之练字。

王羲之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在他父亲枕下的前代的《笔说》,他偷来读。

父亲看他年纪还小,担心他不能守住秘密,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

"王羲之跪下来求父亲,父亲很高兴。

于是立刻就把书给了他。

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他的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东晋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让王羲之把祭文写在木制祝板上,再派人雕刻。

刻者把木头剔去一层又一层,发现于羲之的墨迹竟渗进木板深处,直到剔去三才见白底。

2、王次仲创造八分书王次仲,秦代书法家。

他小时候聪明伶俐,志气很高,博览群书而又善于独立思考。

他十多岁时,学识已达到成熟的阶段。

当时,人们普遍使用结构修长,笔画之间空距非常匀均的秦篆。

这种字体既繁复又难写,不必说民间使用,单是官府书吏就为公文山积、批覆缓慢而叹苦。

年近弱冠的王次仲深知文字改革的必要,就把各种钟鼎器皿以及诏版文字广泛收集在一起,勾摹出来,按文字相同、形体不同排列在一起,然后互相比较,反复琢磨,度过了数百个不眠之夜,终于创制出一套笔带波折,并向左右分分的八分书。

王次仲将这些文字上奏朝廷。

秦始皇见了后,认为简便,赶急疾之用,十分赞同。

便征召王次仲到京城咸阳做官,书写篇章和法令。

但王次仲性品清高,三拒诏书,因而触怒了秦始皇。

秦始皇认为他对己大不敬,就派人用监车押送赴京。

3、红叶作书,郑虔三绝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学问很渊博。

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放有几间屋。

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一天取红色的柿叶当纸,刻苦学书。

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最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三绝"。

关于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关于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关于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好的,以下是一些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1.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被后人誉为“书圣”。

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据传说,王羲之家境贫寒,小时候买不起纸和笔,只能在墙上写字。

他的父亲是一位厨师,为了激励他学习书法,每天在墙壁上写“王羲之”三个字,让他模仿。

王羲之每天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2. 颜真卿的故事
颜真卿是唐朝时期的大书法家,他的代表作《颜勤礼碑》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纸和笔,但他非常喜欢写字。

他经常用树枝在地上写字,用手指在沙盘上写字。

他的母亲也支持他学习书法,每天给他一些纸和笔。

颜真卿非常珍惜这些纸和笔,每天不停地练习,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3. 柳公权的故事
柳公权是唐朝时期的大书法家,他的代表作《玄秘塔碑》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柳公权小时候非常聪明,他的父亲是一位官员,经常带他去办公署。

柳公权经常在纸上写字,模仿官员们的笔迹。

他的父亲发现了他的天赋,开始教他学习书法。

柳公权非常努力地练习,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书法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耐心,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取得进步。

同时,这些书法家也告诉我们,天赋并不是最重要的,后天的努力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

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

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故事一,王羲之。

王羲之,字子昂,号多宝,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行草之祖”,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擅长行书和草书,他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传说,王羲之在书法创作时常常身着汉服,手持长笔,面对着墨纸,一气呵成,字迹苍劲有力,端庄大气。

他的书法作品传世千古,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故事二,颜真卿。

颜真卿,字子渊,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隶书见长,被誉为“颜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传闻,颜真卿年轻时曾在家门口的大石上练习书法,后来他的书法成就日渐精湛,被唐玄宗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气韵生动,刚劲有力,笔走龙蛇,气吞山河,给人以无限遐想。

故事三,米芾。

米芾,字子昂,号东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和艺术评论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草书见长,被誉为“米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传闻,米芾性情豪放,喜欢饮酒作诗,却对书法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

他的书法作品气势磅礴,泼墨挥毫,富有变化和张力,给人以一种豪放不羁的艺术感染力。

这些书法家的故事,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成就和传世佳作,更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

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毅力,创造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奇迹,留下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书法作品。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书法史上的佳话,更是对后人的激励和启示。

他们的精神和艺术追求,将激励着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国书法艺术,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欣赏中国的书法文化。

书法家们,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书法家的一些故事

书法家的一些故事

书法家的一些故事包括:
1. 王羲之的故事。

有一次,王羲之在深夜练字时,遇到了一个在云端上的鹤发银髯的老人。

老人给了他一个笔诀,让他领悟写字的奥秘。

之后,王羲之的字更快进步,墨池也因此得名。

2. 郑板桥学书法的故事。

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他临摹各种书体,经过一番苦练,能够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

但大家并不欣赏他的字,他自己也很着急。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

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他却说:“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
3. 王献之的故事。

有一次,王献之偷偷地把父亲题在墙上的字擦掉,然后题上自己的字。

王羲之回家后,看到墙上的字,以为是自己原先题的,非常不满意。

王献之听了父亲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

以上是几个书法家故事的例子,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努力,还体现了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和智慧。

关于古代书法家的故事

关于古代书法家的故事

关于古代书法家的故事
古代书法家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
1. 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故事广为人知。

据说他小时候写字很差,后来他苦练书法,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他曾经在院子里练习书法,每天不停地写,直到墨水渗入地面,形成了一个小水坑。

他也曾经用手指在衣服上写字,久而久之,他的衣服都被手指磨破了。

2. 颜真卿的故事: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雄浑有力。

据说他小时候学习书法非常刻苦,每天都会练习到很晚。

为了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他还曾经到荒山野岭寻找灵感和名碑名帖。

他也曾经用自己的书法作品来换取食物和酒水,他的作品被人们广泛收藏和传承。

3. 赵孟頫的故事: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温润秀丽。

据说他小时候家庭贫困,但他非常喜欢书法。

为了买纸和笔,他经常卖身给富人家做奴隶。

后来他得到了元朝皇帝的赏识,成为当时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他也曾经用自己的书法作品来换取美酒和美女,他的风流韵事也广为人知。

这些古代书法家的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刻苦的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家名人小故事 1、 李邕重义爱士 李邕重义气爱人才,作文 擅长碑颂,并且大多亲自书写。

人们奉上金银财物请他写碑文,前前后后收 到的财物加起来数目极大。

但是他却能够拯救孤苦,接济穷人,家里没有很多积 蓄。

故事来源:宋""""""朱长文《续书断》 2、 徐浩八体皆备 徐浩的父亲徐峤之擅长书法, 把笔法传给了徐浩, 后来徐浩的书法比父亲更 好。

徐浩曾经写了 42 幅屏风,八种书体都有,其中草书和隶书尤其好。

世人形 容他的书法说:“像愤怒的狮子挖掘巨石,口温饱的骏马急奔泉水。

” 故事来源:《新唐书》 3、 郑虔红叶学书 郑虔在广文馆博士, 学习书法却苦于贫穷买不起纸, 得知慈恩寺贮存了好几 间屋子的柿叶,于是就借住在庙里,每天拿红叶写字,天长土久几乎写遍了这些 叶子。

他后来写了自己做的诗, 和画一起并成一卷, 献给皇帝。

唐玄宗亲笔题跋: “郑虔三绝。

” 故事来源:唐""""""李绰《尚书故实》 4、 李阳冰观《碧落碑》 绛州有块碑,碑上的篆字和古代的不同,很奇特。

李阳冰看到了,睡在碑下 观赏,好几天不离开。

鉴定碑书是初唐所作,但没有记上书家的姓名。

因碑上有 “碧落”两个字,当时人就称它为《碧落碑》。

故事来源:唐""""""李肇《国史补》 5、 钟绍京破产求王书 钟绍京因为喜好书法, 不惜花大价钱倾其所有去收求名家书迹, 总计用去几 百万贯钱,却只买到王羲之行书五张,不能求到楷书一个字。

故事来源:唐""""""张怀瑾《书估》 6、 卢弘宣临小王帖 李德裕做宰相时,有人献上书法名迹,他不断把玩,很喜爱那书法。

卢弘宣 当时做度支郎中的官,有擅长书法的名声。

李德裕把他请来,出示自己得到的这 件书迹,请他观看。

卢弘宣拿着帖,好久不作声。

李德裕问:“怎么样?”卢弘 宣惊恐地说:“这是我近年临的王献之帖”。

李德裕从此更加看重他了。

故事来源:《太平广记》
1/5


7、 柳公权不重钱财 柳公权书名显赫,当时大臣家的原告版墓志,若不是出自柳公权手笔,别人 就要以为他们的子孙不孝。

外国人来中国进贡,都另外准备了钱,说:“这是购 买柳公权书法的”。

柳公权曾经书写了京兆西明寺的《金刚经》,有钟繇、王羲 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各家的笔法,自己很满意。

总计大卧们请 他写字而赠送的钱财,共有好多万,然而这些钱被仆人盗用了,他也不再追问, 只有笔砚图书典籍等,才亲自把它们锁好秘藏。


2/5


3/5


4/5


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