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思想的新实践:英国的拓展学校
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美、英、法终身教育比较的启示-精选教育文档

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美、英、法终身教育比较的启示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伴随这一时代的到来,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现代社会知识剧增,信息爆炸,使得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现有的知识很快就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亦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一、终身教育的理论溯源及意义终身教育发端、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开始付诸实施实践于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它是指教育系统为个人提供一生参与有组织的学习机会,使其进行不断学习、提高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知识(信息)社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巨大变化,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教育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已成为知识(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
法国学者保罗?朗格让的著作《终身教育导论》是终身教育理论的一个里程碑,对终身教育概念的形成与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正式确认了保罗?朗格让于60年代中期提出的终身教育理论,倡导把终身教育作为各国今后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
20世纪90年代,终身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潮流,各国都纷纷采取对策,不仅在法律和政策上确认了终身教育的地位,而且将终身教育纳入了本国的教育发展规划。
如日本明确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提出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美国于1997年制订了《克林顿总统的教育十点计划》,从各个角度强调了终身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终身教育的对策,如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教育法》第11条规定“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在1999年初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又明确提出“在2010年基本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任务。
英国继续教育的当代实践及启示

收稿日期:2016-08-27 修回日期:2016-09-21 基金项目:该文系 2015 年重庆市教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英语学习的有效干预研究”(项目编号:
15SKG25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忠怡,硕士,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文学及文化研究。
2016 年 10 月
Overseas English 海 外 英 语
英国继续教育的当代实践及启示
陈忠怡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重庆 401331)
摘要:21 世纪以来英国继续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继续教育实践中重视政策支持,强调技能培训和职业供给,贴近民众 生活实际拓展继续教育功能。但英国继续教育在复苏英国经济方面还力不从心,对我国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有重要借鉴意 义。 关键词:英国;继续教育;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39(2016)20-0233-03
选择题

8.古埃及的学校中,以培养祭司为目的,教授天文、数学、建筑、水利、医学等学科的学校是(D )A.宫廷学校B.职官学校C.文士学校D.寺庙或僧侣学校11.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属于( A )A.奴隶社会等级教育B.原始大众教育C.封建社会等级教育D.资本主义教育12.以下哪一个是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B )A.教育内容以生产劳动为核心B.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C.普遍采取班级授课的方式D.教学方法比较丰富灵活2.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要把贵族子弟培养成(C )A.身心和谐的公民B.英明的治国者C.保家卫国的战士D.雄辩家4.智者实际是指(D )A.聪明的人B.统治者C.教育家D.职业教师17.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指的是(C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毕达哥拉斯22.教育史上第一个对教育进行年龄分期的是,他的这种年龄分期的依据是。
(B )A.柏拉图人的发展的自然规律B.亚里士多德教育适应人的自然发展C.柏拉图灵魂论D.亚里士多德灵魂论3.以下哪一项是古罗马时期初等学校重要的教学材料(A )A.《十二铜表法》B.《吠陀经》C.《荷马史诗》D.《雄辩术原理》7.堂区学校的性质是( B )A.古罗马国立修辞学校B.基督教教会学校C.中世纪世俗学校D.培养演说家的雄辩术学校13.《雄辩术原理》是谁的著作(C )A.西塞罗B.苏格拉底C.昆体良D.第斯多惠14.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分班教学,引发班级授课制的萌芽的是(D )A.夸美纽斯B.柏拉图C.奥古斯丁D.昆体良1.以下几种学校,不属于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办学形式的是(C )A.堂区学校B.主教学校C.星期日学校D.修道院6.西欧世俗教育中的骑士教育,实质上是一种( B )A.贵族特权教育B.特殊的家庭教育C.私立学校教育D.公立学校教育13.西欧中世纪学校教育中的“七艺”是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C )、天文、音乐等。
A.物理B.吟诗C.几何D.生物1.伊斯兰教的经典是(C )A.《吠陀经》B.《圣经》C.《古兰经》D.《大藏经》3.阿拉伯的教育是以(A )为中心的。
国外生涯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生涯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国外生涯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一、生涯教育的含义及发展生涯教育起源于美国,萌芽于职业辅导。
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动荡,经济出现“滞涨”,失业率高,行业更换频繁,就业和重新就业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
大量的普通学校毕业生没有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就被推向就业市场。
在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受美国学校生涯辅导思想的影响,1971年,当时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提出了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用来“治理”失学、失业和社会骚动。
马兰指出:所有的教育都是生涯教育。
生涯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是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从幼儿园到成年,按照一定步骤让学生掌握谋生技能。
因此,生涯教育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混合体,贯穿整个学校教育阶段,按照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定向、生涯准备和生涯熟练等步骤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能力。
美国生涯教育的思想经历了职业指导、生涯辅导、生涯教育三个阶段的转变与发展,并最终被大家所接受和借鉴。
在美国生涯教育的影响下,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生涯教育逐步发展起来,并走向完善。
本文将分析美、英、日三国的生涯教育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二、国外生涯教育的现状及特点美国、英国、日本生涯教育在逐步探索与发展中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1.法律制度保障由于生涯教育的开展关系到学生的就业问题,所以,美、英、日等国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生涯教育的开展,并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了生涯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
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生涯教育的国家,在美国教育史上,曾制定了两部专门的政府法案来推进生涯教育改革,对美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生计教育法案》,开始正式实施生计教育;1994年又通过了《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目的是使学生能顺利向“工作世界”过渡。
英国从1988年开始实施国家职业资格(NVQ)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GNVQ)制度,强调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应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
2020年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测试卷(一)【及参考答案解析】

2020年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测试卷(一)【及参考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相应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1.历史上第一个明确主张“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D.杜威2.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为,教育是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是扎根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这一观点属于()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3.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办学理念的著名教育家是()A.蔡元培B.陈鹤琴C.陶行知D.胡适4.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满足不同年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这阐明了现代教育的()A.未来性B.科学性C.生产性D.终身性5.“教育能够干什么”是指()A.教育属性B.教育目的C.教育功能D.教育效应6.我国西周的“学在官府”以及欧洲的“政教合一”体现了教育的()A.文化功能B.政治功能C.人口功能D.科技功能7.教育既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又是文化本体。
这体现了()A.教育的文化功能B.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C.教育的本质属性D.教育的社会属性8.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孟禄C.沛西·能D.斯金纳9.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有两个理论基础:一是心理学,二是()A.哲学B.伦理学C.人类学D.社会学10.各层次的教育目的中,既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的是()A.教育目的B.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D.教育目标11.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A.德、智、体B.德、智、体、美C.德、智、体、美、劳D.德、智、体、劳12.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教育方针B.教育信念C.教育政策D.教育目的13.()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024年度研究生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高频考题汇编及答案

2024年度研究生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高频考题汇编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5题)1.杜威所谓教育的内在目的是指()A.教育过程中的目的B.学校系统中的目的C.教育以人格发展为目的D.教育以知识掌握为目的2.报据过度学习原则,如果一个学生经过4次复述刚好可记住某个英语单词,那么他学习该词最适宜的复述次数应该是()A.5次B.6次C.7次D.8次3.19世纪后半期德国中等教育发展的主题是大力发展A.皇家中学B.文实中学C.实科中学D.综合中学4.南宋时期著名的四大书院是()A.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B.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漳南书院、茅山书院C.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东林书院D.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东林书院、象山书院5.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 )A.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B.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C.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D.电话访谈调查和网络访谈调查6.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认可并获得一定的地位,这是人的( )A.生理的需要B.归属的需要C.尊重和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7.某研究者对15位优秀乡村教师的教学日记进行了逐级编码分析,以探索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源性影响因素,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A.行动研究B.叙事研究C.民族志研究D.扎根理论8.在现代教育学发展史上,出现了众多的教育学流派,其中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梅伊曼B.拉伊C.狄尔泰D.克伯屈9.17世纪,以爱丁堡大学为代表的苏格兰大学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相比,更重视()A.大学自治B.教授治校C.科学教育D.古典教育10.学习“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这类学习主要属于()A.智力技能的学习B.认知策略的学习C.言语信息的学习D.运动技能的学习11.根据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下列反映学生需求的是A.小张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尊重B.小王希望自己规划假期活动C.小赵希望自己的英语发音越来越好D.小李希望得到最新款手机12.20世纪70年代美国“回归基础教育”改革运动提供理论指导的教育思潮是A.泛爱主义教育B.要素主义教育C.进步主义教育D.自然主义教育13.在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的作用程度上,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种观点是()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成熟论D.相互作用论14.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将学习进行层级分类,儿童学习”红灯停,绿灯行”属于下列选项中的()。
比较教育2021年4月历年真题及答案

比较教育2021年4月历年真题及答案答题时间:150 分钟总题数:30 题总分:100 分1【单选】(总分1分)比较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A可比性和民族性B时代性和应用性C理论性和跨学科D跨国性和国际性[结果]正确答案是:D[解析]比较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跨国性和国际性。
2【单选】(总分1分)在霍尔斯的比较教育研究领域分支体系中,主要与国家的发展相联系来研究和分比较教育发展问题的领域是()A国际教育B比较研究C外国教育D发展教育[结果]正确答案是:D3【单选】(总分1分)以下不属于20世纪80年代比较教育“反省期”中开展的争论是()A关于结构功能理论分析框架的争论B关于比较教育中意识形态的争论C关于比较教育学科性质的争论D关于依赖理论的争论[结果]正确答案是:C4【单选】(总分1分)霍姆斯指出,问题法的最终着眼点是()A预言B选择问题C提出政策建议D鉴别相关因素[结果]正确答案是:A[解析]霍姆斯指出,问题法的最终着眼点是预言。
5【单选】(总分1分)最早制定旨在保护和教育幼儿法令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C法国D日本[结果]正确答案是:C[解析]最早制定旨在保护和教育幼儿法令的国家是法国。
6【单选】(总分1分)美国基础教育的教师培养模式不包括()A“4+0”模式B“4+1”模式C“5+0”模式D“4+2”模式[结果]正确答案是:D[解析]美国教师培养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态势,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模式I:“4+0”模式。
这种模式又分为两种,第一种为新生入学后同步学习教育课程和其他课程,且随着年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加教育类课程的比重,这使学生在入学初期就接触教育类课程,使教育课程、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二种常见于规模较大的院校,学生在第三年才开始学习教育课程,第三、第四年的教育课程均占年总课程的75%。
模式II:“4+1”模式。
大学新生人学后,先在各文理学院专修4年专业课程,取得学士学位后,经过考试选拔有志从事教育事业者进入教育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教育专业训练。
英国终身教育发展概论

英国终身教育发展概论
英国终身教育是为对整个英国社会的发展贡献了显著的力量,从多方面加强了人才培养的效果和绩效。
随着生活水平和发展实力的提高,英国终身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广泛,影响越来越深远。
本文旨在简要介绍英国终身教育发展的大致历程。
首先,英国终身教育发展早于20世纪。
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政府积极地推动与改善终身教育,立法精神已被英国政府发展、执行、监督的终身学习政策和战略所发挥出来。
在20世纪,终身教育在英国发展的进程更加活跃。
1991年政府采取措施建立终身学习战略对提高英国社会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0年,英国政府推出了“终身学习”计划,以期将全民受教育率提高到终身学习的水平,进一步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
同时,2008年,英国政府在培训和进修的政策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支持,发出了政府对技能和终身教育的长期支持。
最后,如今,英国终身教育的发展以逐步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更加关注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和劳动力市场,突出了政策的改革性和持续性,推动了终身教育-------一个发展机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此外,英国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加强了与私营部门的协同,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当然也将进一步促进英国终身教育的发展。
以上主要介绍了英国终身教育发展的概况,进而总结起来,英国终身教育发展从19世纪末开始,发展到今天,开辟了新的发展前景,其成效受到政府、学校社会和私营部门的鼎力支持,朝着更新的发展实现了很大的提升和奠定了新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身教育思想的新实践:英国的拓展学校摘要英国的拓展性学校是指学校在正规的教学时间之外提供系列服务和活动,以满足学生、家长和社区的需要。
拓展性学校解决了儿童无人监管的问题和社区教育薄弱的问题,具备关心儿童当下生活,关注弱势群体,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的特点,契合了终身教育的精髓,为各国的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终身教育;拓展性学校;学校教育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 (2012)30—0143—02
1 问题的提出
现代终身教育思想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以后,以其关照人的整体生命,统合社会各种教育资源的鲜明主张点燃了人们重构现代教育的信心。
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已然消逝,尽管现代终身教育思想日渐成熟,但是其实践薄弱的事实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2 英国拓展学校的概念和目标
英国的拓展性学校是指“学校在正规的教学时间之外提供系列服务和活动,以满足学生、家长和社区的需要”[1]。
2001年,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发布的白皮书《学校成就成功》承诺政府将立法消除学校和社区联系的障碍,并进行实验来发展拓展性学校。
这标志着拓展性学校的概念正式出笼。
2005年,教育与技能部颁布了《拓展性学校:人人都能获得机会和服务》的计划书,制定了相应的目
标[2]。
1)到2010年,所有的初等学校都能提供家长可支付得起的全年的从上午8点到下午6点的全方位的儿童照料服务;2008年至少有一半的初等学校能提供这种服务。
儿童照料服务以孩子们所在的学校为基础,也可在附近的学校或者由合作的私人或志愿者提供的其他地方。
2)到2010年,所有的中等学校将从上午8点到下午6点全年对外开放,为年轻人提供一系列的活动,如艺术、体育、特殊兴趣俱乐部、学习帮助(如提供补习和拓展知识的机会)、信息交流技术和假期活动等;2008年至少有1/3的中等学校能提供这种服务。
因为青少年仅仅想参加对他们具有吸引力的活动,为此,学校要提供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开发过程中。
通过一系列服务和活动,使学生有机会发展兴趣和特长,学习新的技能,且在安全的环境下逐渐社会化。
3)到2010年,所有3~4岁的幼儿都能接受15个小时免费的综合学习和每年38周的保育。
3 英国拓展性学校的实践彰显现代终身教育的意蕴
3.1 拓展性学校呈现出终身教育体系关注儿童当下生活的
特点
众所周知,朗格朗构建的终身教育思想体系的目的是解决因为社会急剧变化人的适应性问题,是一种被动的“克服危机型”的思
想体系。
而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所主任戴夫的研究认为:“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维持和改善生活的质量。
”[3]意大利学者捷尔比指出: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那些受到社会不公正待遇及差别的人们脱离政治或经济的困境[4]。
不管具体的表述如何,以上观点都体现出关注人的生活质量的共同点。
无疑,这里生活既包括当下的生活,也包括未来的生活。
英国的拓展学校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学校忽略学生当下生活的弊病。
首先,建立拓展性学校的迫切性和英国儿童现在的生活环境有关。
目前英国社区碎片化,失去了有机联系,变成一个个松散的个体家庭。
此外,由于家长担心危险、交通事故和陌生人等,不放心孩子单独在游戏场地玩耍。
儿童失去了玩耍、探究和学习的自然情境。
所以,有必要给儿童提供一个安全、有机联系的生存环境。
其次,从拓展性学校提供的服务内容来看,涵盖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提供给儿童成长关键期的关键教育(例如性教育),基本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要求,使学生在课余能过上丰富的精神生活。
而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教育改革是“改革目前专注于知识传授的状况,考虑青少年‘在情感、社会、艺术、生理各方面的发展’,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最后,拓展性学校还提供家长培训服务,帮助儿童度过关键的过渡期。
多数家长作为非专业教育人士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面对
关键期孩子的问题手足无措,他们很渴望获得这方面的帮助。
3.2 拓展性学校表现出终身教育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随着终身教育内涵的不断丰富,其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特征日益突出。
具体讲,至少包含三层涵义:
首先,终身教育思想主张“终身教育与拔尖主义教育相反,具有普遍性,它主张教育的民主化”;
其次,终身教育体系“能为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完成全部学业或因学业失败而离开教育系统的人提供新的机会”;
最后,正如捷尔比站在第三世界弱势群体的立场,所言“对所有遇到社会不公平待遇的人们,终身教育都应该站在社会公正的立场,对他们的要求予以声援。
换言之,社会教育的政策应该向他们倾斜,教育则要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4]。
针对传统精英教育、封闭教育的偏颇,人们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例如“全纳教育”“回归教育”,但结果都是理论有余,操作的可能性不足。
英国的拓展学校的建立初衷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民主内核。
首先,它契合了布莱尔政府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理念:必须关注不利处境群体或者受排斥的人群的教育问题。
因为如果人们和学校、继续教育脱离了联系,就意味着和就业市场失去联系,就会给整个社会及其福利制度带来严重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这些人有工作,而让他们有工作的最好的途径是让他
们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接受良好的培训和锻炼。
从2005~2008年,英国政府出资7.9亿英镑用于支持拓展性学校的发展。
这种由政府出重金资助,整合不同机构和组织,以学校为中心场所,向儿童、他们的家庭及其所在社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并形成全国性的框架体系,这在英国乃至世界上还是首次。
其次,2002~2003学年,由教育与技能部资助的25个地方教育当局来发展“拓展性学校寻路者”方案中的第二条就是“针对弱势群体、被剥夺地区以及服务受限地区的活动”[1]。
最后,拓展性学校的核心服务是保证所有的儿童和家长都能获得最低限度的服务和活动,而不是给每一所学校提供具体的、可直接应用的固定的模式和蓝图。
对特殊教育和残障儿童来说,更是需要提供全新的服务形式。
3.3 拓展性学校体现了终身教育统合的教育思维
“终身教育重视非正规或非正式的教育,并非就意味着排斥或舍弃学校教育;正好相反,终身教育的核心理念就在于强调‘统合’,它的基本宗旨就在于要把包括学校在内的各种教育资源,围绕人的一生发展而整合成一个具有宏观意义的立体型体系。
”[5]也就是说,未来的学校教育应该打破封闭的格局,向全社会开放,融入到终身教育的体系中去。
学校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形成连续的教育阶段。
在这个大体系中,学校教育和其他教育形式各司其职,同时又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另外,学校
教育要尽快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拓展教育对象,而不再仅仅局限于未成年人。
这就意味着学校教育应该提供更加丰富、多元化的服务。
拓展性学校的实践实现了教育形式的多层次联合。
首先,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统合。
每个儿童都是一个“整个”的儿童,他的健康、安全、学业成就等方面和其生长的家庭和所在的社区息息相关。
学校要尽可能地干预儿童生活的情境。
当然,这需要和其他组织机构合作,尤其是和家庭与社区合作。
因此,拓展性学校在重视儿童教育,同时为家长提供培训服务,为“加强学校和社区的联系以促进社区的凝聚力,为社区提供服务,为社区的复兴做出贡献”,“为社区提供获得信息交流技术、艺术、体育的设施和服务,包括成人学习和家庭学习的服务”。
如果以上拓展性服务仅由学校单方面提供,势必增加学校的负担,因此社区可以通过招募义工为学校服务,以减轻其负担。
同时又使学校的物质资源得到更大限度的利用。
其次,实现儿童教育、青年教育和成年人教育的统合。
“拓展性学校寻路者”方案中主张为儿童提供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六点全方位的服务,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菜单;为家长提供信息和专业化的帮助,开设家庭学习课堂;为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家庭支持、青年人的性健康等提供便捷和易得的指导。
参考文献
[1]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extended schools:access to opportunities and services for all[eb/ol].http:///docbank/index.cfm?id=8509.7.8.
[2]ashton a. more schools providing community
services[eb/ol].http:
///pns/displaypn.cgi?pn_id=2004_0110.
[3]孙世路.成人教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60.
[4]吴遵民.当代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继续教育研究,2005(5):22—24.
[5]吴遵民.走出理解误区:对当代终身教育理论内涵的深层思考[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