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新人教版

1、教师有感情的总结:回首党的征程,南昌城头那一声清脆的枪声,普天下第一支工农群众自己的武装从此诞生在东方大地。我们不能忘记“中国革命的摇篮”和“新中国奠基石”的井冈山,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亲手开创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最终形成“燎原之势”,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2)使学生感受到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感受到共产党人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认真阅读教材,自主把握南昌起义的几个重要因素
2、观看解放军八一军旗军徽领悟八一南昌起义是创建人民军地的开始是建军节的来源。
1、截取组合的南昌起义视频史料震撼学生感官,引发学生兴趣,
2、PPT中设计表格一目了然,通过动画展示南昌起义的要素检测学生的自学成果
3、ppt图片八一军旗军徽。江泽民同志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提高教学效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学主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教材分析
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本节课所讲到的相关内容是中国革命在遭受了国民大革命重大失败后的艰难时期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新阶段,在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有着重 要的历史意义。
1、本课主要采用PPT制作、音频与视频截取与组合、图片处理、动画技术等信息技术。
历史教案-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_八年级历史教案

历史教案-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_八年级历史教案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认识这个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通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伟大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同时培养学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教材从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引入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起义之后队伍向哪里去?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使中国革命终于有了可靠的落脚点和赖以发展的战略基地。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道路。
本课的难点是: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中国革命以俄为师,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农村,而毛泽东却率秋收起义队伍去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国情决定的,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薄弱一环,中国却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加之南昌起义后南下广东受阻,秋收起义攻打城市受挫,事实证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率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之路。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领导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遭到失败?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教案 新人教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内容教材P54~P58,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教学目标1.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的基本史实。
2.明白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3.认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作出的伟大贡献,激发青年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难点: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原因。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北伐战争》,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大大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就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然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
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上的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南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暴力清党,以极端残酷的手段镇压革命人民,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达31万多人。
提出问题:你认为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共产党人应该吸取什么教训?(没有自己革命武装)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出示图片:一把老枪。
教师讲解:它为中国军事博物馆陈列的一支德国造驳壳枪,手枪上有两行字:“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
(1)它纪念了哪次暴动?(2)这次暴动的主要领导者有哪些?(3)这一暴动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自我解答: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朱德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1、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体验和感悟历史意境。
2、根据材料背景,联系地理知识,小组讨论、交流。
3、通过讨论交流、辨析,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比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历史解释素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情景教学:通过讲故事、再创性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我体验,发展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2、多媒体教学:通过历史图片、电影视频(节选)等形式,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的素养;
3、微课教学:通过知识点的反复观看,便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对历史事实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发展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使学生感受到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感受到共产党人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奉献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为初中八年级新授课,由于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缺乏对革命战争岁月的体验,因而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自我体验。
四、教学策略选择和设计
6、根据示意图,标画出井冈山根据地的地理位置。
7、简要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意义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即可,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历史知识。
4、通过阅读理解,对学生进行革命斗争传统教育。
5、微课展示其他7个主要的革命根据地,深化对“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的理解,发展历史实证的素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4、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中国革命面临艰难的抉择;创设情境,模拟军事辩论会,解决“毛泽东为什么要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这一抽象问题。
人教初中历史八上《12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word教案 (16)

3.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培养学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伟大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国民党叛变革命,制造了两次反革命政变,同学们思考并回答是哪两个反革命事件,说一下政变的名称、时间、罪魁祸首。
面对着国民党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征服,而是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继续战斗,在各地兴起了一次次起义,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简述南昌起义概况。
2. 简述秋收起义的发动情况。
3. 说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时间、人物及意义。
4. 简述井冈山会师的具体情况。
什么是井冈山精神?5.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的意义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南昌起义(1)背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进行血腥屠杀下进行的。
(2)时间:1927年8月1日(3)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4)经过:1927年8月1日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南昌。
不久,撤离南昌,南下广东,途中遭遇挫折,一部分转战湖南。
(5)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 秋收起义:(1)背景:“八七”会议以后,党中央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新人教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一、课程标准1.知道南昌起义。
2.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3.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等基本知识。
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分析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认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感受到共产党人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
三、重、难点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难点: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视频。
教师:这面鲜艳的八一军旗诞生在南昌起义的炮火之中,走过了井冈山的硝烟,铸就了今天强大威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的辉煌。
高高飘扬的八一军旗是怎样诞生的呢?让我们重温历史,共同走进南昌起义!(设计意图:以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上的八一军旗导入新课,能调动学生学本课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南昌起义:武装斗争的开始展示: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再现历史情境,概括南昌起义发生的背景。
)过渡: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镇压、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面对反动派赶尽杀绝的恐怖政策,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吓到,被杀绝。
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
决定以俄为师,走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
于是发动了南昌起义。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4,提炼的“南昌起义”要点。
学生:回答问题。
展示:南昌起义进军路线。
思考: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还要南下广东?展示:材料一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
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
了解“反抗→受挫→开辟新路→星火燎原”这样一个历史进程。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再现历史,进行情感体验。
引导活动,现实参与,进行自我教育。
分组合作,自主学习,进行探究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感受到共产党人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难点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理由。
【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情境引入利用八一建军节导入。
生:由资料激发感情,自我体验,进入角色,带着问题走近历史。
师:利用节日或图片、诗歌创设问题或情境引领生探寻历史。
诗歌:神州大地风雨腥,南昌起义破长空。
恩来贺龙举红旗,陈毅朱德来转移。
湘赣边来了毛泽东,秋收时节起义兴。
中国革命何处去?开辟农村根据地。
出示屠杀共产党人的图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这场屠杀吓倒、征服。
他们勇敢地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在腥风血雨中继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自主探究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中的“自主探究”部分。
学生在阅读课文、自主探究时,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发现和解决学生所出现的疑难问题。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互对探究的结论,互助学习。
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要求学生将主要知识点在课本上划出,标记有疑问的知识点展示伟人图像、南昌起义、井冈角色体验。
以战地记者的身。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起义的背景,掌握两次起义的领导人、时间、地点、结果等。
知道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能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情感体验;现实参与——自我教育;分组学习——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到中国革命道路之艰难曲折,感受到共产党人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前赴后继与敌人斗争的坚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师以真情实感,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与启发,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思路重点与难点①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通过讲解使学生知道从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引入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起义之后队伍向哪里去?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使中国革命终于有了可靠的落脚点和赖以发展的战略基地。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夺取政权的惟一正确道路。
②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中国革命以俄为师,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农村,而毛泽东却率秋收起义队伍去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国情决定的,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薄弱一环,中国却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加之南昌起义后南下广东受阻,秋收起义攻打城市受挫,事实证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率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教法与学法①教法:创设情境—现实参与—启发引导②学法: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合作探究资源的整合资源的整合①师生合作:发挥学生网络经验丰富的特长,收集音像、图片及有关专题研究的资料,创造教学相长的学习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科目:历史备课教师:八年级全体历史教师主备人: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基本知识。
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南昌起义背景的学习,培养运用前后事件联系的方式分析历史世间的能力;通过
对革命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原因的讨论组织课堂辩论,培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理解
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从思想上认识到起义创建了红军,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井冈星火成了燎原之势。
进一步认识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惟一正确的道路。
从而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
感受到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感受到共产党人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学习重点】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
【学习难点】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的原因。
【学法指导】
1、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
2、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学会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
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3、在课外赏析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写的其他诗词,欣赏、学唱《长征组歌》,观看反映长征的电影、电视剧和专题片等,并交流心得体会。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音像资料和屠杀共产党人的图片,渲染烘托历史背景,调动和激发学生情绪。
(幻灯片展示课题)
二、预习导学(学前预习,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
)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把填空的知识点在课本上记录和标注出来。
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
知识点一:南昌起义
阅读P85-87找出南昌起义的背景、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及意义;
知识点二、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
1、阅读小字了解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
2、阅读课本P87-90找出秋收起义及井冈山会师的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
三、问题探究 共同学习,合作提高 要求: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产生见解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研究探讨问题,快速高效完成下列内容。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党为挽救革命进行了哪斗争?(播放农村革命根据地图。
呼应本课课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2)、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展示南昌起义有关图片资料,再现历史情境。
适时引导、启发。
树立正确的人文观,给以鼓励,重结果更重过程。
同时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江泽民题词图片。
)
3)、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进攻的目标有什么共同点?(播放毛泽东的诗词《西江月·秋收起义》。
展示动感示意图。
起义队伍开始千里行程向农村进军。
点出途中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到达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两次起义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秋收起义后,毛泽东为什么决定放弃攻打长沙,转而向湘赣边界山区转移呢?
他选择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醒学生进行敌我力量对比分析时,注意观察57页“文献资料·红军歌谣”、59页“自由阅读卡·红军的军服”)
5)、 读 55页红军歌谣,思考:这体现了红军怎样的革命精神?(指出红军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下却充满了革命乐观精神,进行革命斗争传统教育。
)
四、拓展延伸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在今后五年内,我国将在全国重点范围内建设12大红色旅游区、30条精品路线和100多条经典景区,其中就有以韶山、井1、 南 昌
起 义 时间:_______年___月____日;地点:江西 领导人: 、 、 、 、 。
背景: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革命者实行“斩尽杀绝”的恐怖政策。
结果:起义胜利后,部队撤离南昌,转战中失败。
①打响了 的第一枪。
②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创建______和 ______的开端。
成为人民军队的诞生地, 成为人民军队的诞生纪念日。
意义 2、 秋 收 起 义 井 冈 山 会 师 原因: 年9月, 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 ,进攻 损失严重, 毛泽东率部队向 进军。
有利条件:①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② 基础好;③ 薄弱 建立:1927年10月_______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发展:______年4月,______、______率领部队到达_________,同毛泽东的队伍会师。
井冈山会师后成立了________。
任军长, 党代表。
意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难不住我
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革命摇篮,领袖故里”。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这为什么?
五、检测反馈(基础知识很重要牢牢把握就达标)
一、最佳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白色起义
2、下列人物中没有领导南昌起义的是()
A、周恩来
B、叶挺
C、贺龙
D、毛泽东
3、中国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湘赣革命根据地
D、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4、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革命实践中得到的宝贵经验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B、必须把工作的重点从城市转到农村
C、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二、材料题(能力提升拓深度知识海洋畅翱翔)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
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
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
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请回答:
(1).“八一”历史至2010年有多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是指什么?
(2).此材料涉及到那几个历史事件?
(3).材料中的“四军”是指哪支部队?“朱毛合”而“建四军”有什么奇功?
通过回顾本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部分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批阅,个别疑难问题进行适当点拨。
六、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我学到了:
【全课总结】请学生用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形式写出本课的知识框架。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失利证明,通过攻占大城市来夺取革命胜利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毛泽东同志开创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板书设计】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南昌起义
→
南下受
挫建立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会师
井冈
山会
师
→星
火燎
原秋收起义
→
敌强我
弱
【课后反思】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