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监控平台的生产技术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开发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开发智能农业环境监测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解决方案,它通过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和控制农业生产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和智能化的决策依据。
本文将介绍智能农业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包括系统架构、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等方面。
一、系统架构设计智能农业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存储与分析、用户界面等组成部分。
1. 传感器网络:在农田内设置各种传感器,如土壤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用于采集农田的环境数据。
这些传感器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与数据采集终端进行通信,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后端数据存储与分析平台。
2. 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采集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接收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并将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至后端数据存储与分析平台。
可以采用Wi-Fi、蜂窝网络或LoRa等通信方式,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
3. 数据存储与分析:后端数据存储与分析平台对采集到的农田环境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
可以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搭建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通过算法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预测模型。
4. 用户界面:用户通过手机应用、网页等方式访问智能农业环境监测系统,实时查看农田环境数据、查询历史数据、设置告警阈值等。
用户界面应该具有友好的交互体验,方便用户使用和操作。
二、关键技术介绍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智能农业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源,可以选择市场上成熟的土壤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选择应根据农作物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配置,以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可靠。
2.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数据采集终端需要具备无线通信能力,可以选择使用Wi-Fi、蜂窝网络或LoRa等通信方式。
LoRa技术适用于广域低功耗的传输场景,能够实现长距离传输和低功耗的要求,适合农田环境监测系统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变革。
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引言智慧农业管理系统是将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一种应用方案,通过传感器设备、物联网平台和数据分析算法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监测、管理和优化。
这种系统能够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的农业管理。
二、系统设计1. 传感器设备智慧农业管理系统的核心是传感器设备,能够实时获取农田环境、作物生长、水质等相关数据。
例如,温湿度传感器可以监测农田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光照传感器可以判断作物所需的光照强度,土壤湿度传感器可以测量土壤湿度的变化。
这些传感器设备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或者有线网络与物联网平台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
2. 物联网平台物联网平台是智慧农业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中心,它接收传感器设备上传的数据,并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
物联网平台通过数据分析算法,对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等数据进行分析,为农民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例如,通过对温湿度数据分析,可以得到最适宜的作物种植时间和生长环境;通过对土壤湿度数据分析,可以实现精确的灌溉管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 决策支持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还可以配备决策支持系统,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决策。
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根据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等数据,预测病虫害发生的风险,提醒农民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预测作物的价格走势,引导农民选择合适的作物种植。
三、系统实现1. 传感器网络布置在农田中合理布置传感器设备是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实现的前提。
农田的空间特点和作物种类会影响传感器的数量和布置方式。
例如,对于大面积的农田,可以采用传感器网络,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数据传输到物联网平台;对于小面积或者复杂的农田,可以使用有线传输方式,如通讯电缆等。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农业管理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系统,以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信息化为目标。
本文将介绍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旨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一、系统需求分析智能农业管理系统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1. 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采集农田土壤湿度、气温、光照等环境信息,采集农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等影响因素数据。
2. 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和分析。
3. 远程控制:农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远程监控农田的生长情况,控制灌溉、施肥、喷药等操作。
4.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供农田生长的预测、病虫害的预警等功能。
5. 结合业务需求: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并结合农业政策、市场变化等因素进行分析和决策。
二、系统设计与实现1. 硬件设备:(1) 传感器节点:安装在农田中的传感器节点,采集土壤湿度、气温、光照等环境信息,以及农作物生长等数据。
(2) 网关设备: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输至云端服务器。
(3) 云端服务器:负责接收、存储和分析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
2. 软件系统:(1) 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将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传输至云端服务器,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4G等。
(2) 远程控制模块:农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页端操作农田的灌溉、施肥、喷药等行动。
(3)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提供农田生长的预测、病虫害的预警等功能。
(4) 个性化管理与决策模块:根据作物的需求、农业政策、市场变化等因素,结合智能算法给出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和决策支持。
三、系统特点与优势1. 实时监测与远程控制:通过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农户可以随时了解农田的生长情况,通过远程控制实现灌溉、施肥等操作,提高农作物的管理效率。
2.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系统可以提供农田生长的预测、病虫害的预警等功能,帮助农户做出科学决策,提高产量和质量。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系统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系统研究智能化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趋势,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智能农业的新机遇。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和粮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智能农业正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本文将介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系统,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
一、智能农业的定义和特点智能农业是指应用先进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实行全过程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一种现代化农业。
它主要涉及生产、管理、监控、营销等各个领域。
智能农业的特点是:数据可视化、高效自动化、精准化管理、优质产出。
二、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系统的构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感知装备:包括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多种传感器,通过采集环境数据反映出不同作物生长需求。
2. 控制器:将感知装置采集的数据传输到控制器,进行目标设定和控制作用,实现对作物生长和环境因素的控制。
3. 网络传输:将采集的数据和控制信息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传输到中心平台,实现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4. 中心平台: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对作物生长和环境因素的判断,调度控制器进行调节和控制。
三、智能农业的应用场景智能农业系统的应用场景很广泛,包括了种植、养殖、温室、水产养殖、多层养殖、农业物流等。
1. 在种植场合,可以提高作物产能、改善品质、减少灾害、以及增加农业收益等。
如在蔬菜种植中可以依据农田土壤、气象、食品求质等因素制定出最佳的种植计划和养护方案,从而大大提高作物的产量。
2. 在养殖中,通过智能监控可以提高养殖品质和减少成本。
像猪养殖中可以通过监测大气污染、气温变化,避免生病;在水产养殖方面,通过监测水质、鱼群疾病情况等,可以更好地管理水产养殖业。
3. 在农业物流中,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溯源调查,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监控系统,更好地保证农业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四、未来发展方向物联网技术为智能农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未来智能农业将朝着以下三个方向发展:1. 大数据应用:数据分析技术将进一步应用到智能农业中。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环境监测系统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环境监测系统研究一、引言农业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其生产环境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环境监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地获取农业环境中的各种参数,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精准农业和智能化管理。
二、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一)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农业环境监测系统的核心部件,用于采集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湿度、土壤酸碱度、风速、风向等环境参数。
目前,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技术不断发展,精度和稳定性不断提高,为农业环境监测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
(二)通信技术物联网中的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蓝牙、ZigBee、GPRS/3G/4G 等。
WSN 具有自组织、低功耗、低成本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农业环境监测;蓝牙和 ZigBee 适用于短距离、低数据量的传输;GPRS/3G/4G 则能够实现远程数据传输,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获取监测数据。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采集到的农业环境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数据清洗、融合、压缩等;数据分析技术包括统计分析、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对农业环境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支持。
三、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环境监测系统架构(一)感知层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组成,负责采集农业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信息。
这些传感器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到汇聚节点,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上层。
(二)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根据监测区域的大小和环境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通信方式,如 WSN、蓝牙、ZigBee、GPRS/3G/4G 等。
网络层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应用层,同时将应用层的控制指令下达给感知层。
(三)应用层应用层是农业环境监测系统的核心,包括数据处理、分析、存储、展示和决策支持等功能。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智能畜禽养殖监控系统WORD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智能畜禽养殖监控系统现阶段,我国农业仍以传统为主,随着市场竞争、需求变化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等相关政策的扶持,要求温室、大棚、养殖等行业向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传统方式面临着,环境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准确,运营成本高、不易实现规模化,系统施工、操作不方便,系统兼容性差、增量扩容不方便,数据查询、浏览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和特点,我们圣启科技通过综合运用传感技术、近场通信技术及无线远程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等技术,建成可满足区域性服务的温室大棚智能管理系统、智能化养殖系统,以实现精确感知、精准操作、精细管理,促进产量增加、投入品减少、劳动力消耗减少、成本降低、质量提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目的。
1.2优势分析精确掌握环境指标,取代“凭感觉”随时随地掌握现场信息,随时随地控制现场设备自动调节各项指标,为作物提供最“舒适”、最稳定的环境形成标准化培育,方便大规模复制传统养殖智能养殖环境感知人工判断、不准确,无法24小时值守环境数据量化成具体数值,采用图形化显示,24小时自动检测历史数据无历史数据或少量历史数据,需要人工统计历史数据完整存储,自动绘制成历史曲线现场操作人工操作,缺乏依据,人力消耗大远程控制/自动控制现场设备,控制精确,节省人力生产管理劳动强度大,容易发生偷懒现象,对管理要求高劳动过程简单,操作数据自动存储,管理简单工艺改良缺少生产数据的积累,改良困难提供完善的历史生产数据,利于改进生产可复制性对人员、异地环境具有依赖性,不利于对外复制采用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流程,容易复制1.3系统功能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测智能统计分析自动短信报警(选配)远程手动控制远程自动控制1.4可监测指标空气湿度空气温度氨气浓度硫化氢光照强度其他1.5可实现的数据传输方式光纤、网络、无线连接(GPRS通讯);1.6可控制设备风机湿帘刮粪机立页增氧水泵1.7系统架构系统采用空气温湿度、氨气等传感器对室内环境进行实时感知,通过RS485通迅线,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汇集在智能采集器上,智能采集器负责数据汇集、处理、存储、显示、传输以及控制输出。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智能农业是指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自动化和信息化手段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
物联网技术作为智能农业的核心支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
一、物联网技术在农业设备监测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使得农业设备能够实时感知和监测到农田中的环境数据,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
通过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的连接,可以实现农田数据的远程监测和远程控制。
农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终端,随时查看农田的实时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农作物管理。
例如,当土壤湿度过低时,智能农业设备可以自动启动灌溉系统,给作物提供足够的水分。
相比传统的人工巡视和手动操作,物联网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农作物的灌溉效果,并节约人工成本。
通过物联网技术,农民可以根据农田的实际需求来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提高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质量监控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生长过程中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如空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
通过物联网设备的连接,农产品的生长环境数据可以上传至云平台进行存储和分析。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监控和预测。
通过对农田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农产品生长过程中的关键环境参数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规律。
农民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来调整农业生产的环境,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三、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养殖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在养殖场中实现对动物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通过动物佩戴的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到动物的体温、活动情况、进食量等数据,通过云平台进行存储和分析。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养殖环境的自动化控制。
当动物身体温度超过正常范围时,系统可以自动启动散热设备;当动物活动情况异常时,系统可以提醒养殖人员进行检查。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动物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动物养殖的效益和健康水平。
毕业设计课题简介范文

毕业设计课题简介范文一、课题名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监控系统设计》二、课题背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球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面临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产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智能农业应运而生。
物联网技术作为智能农业的关键支撑技术,能够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设备和作物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三、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设计一款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监控系统,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等)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课题研究内容1、传感器节点设计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等,用于采集农业生产环境参数。
设计传感器节点的硬件电路,包括微控制器、传感器接口电路、电源管理电路、无线通信模块等。
编写传感器节点的软件程序,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无线传输。
2、网关设计选择合适的网关芯片,如 Zigbee 网关芯片、WiFi 网关芯片等,用于连接传感器节点和上位机。
设计网关的硬件电路,包括网关芯片接口电路、以太网接口电路、串口通信电路等。
编写网关的软件程序,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汇聚、协议转换和上传。
3、上位机软件设计选择合适的开发平台,如 Visual Studio、LabVIEW 等,用于开发上位机软件。
设计上位机软件的界面,包括实时数据显示、历史数据查询、报警设置、远程控制等功能模块。
编写上位机软件的程序,实现与网关的通信、数据处理和存储。
4、系统测试与优化搭建实验平台,对智能农业监控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片简介:本技术涉及农业物联网技术领域,介绍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监控平台,包括棚架、棚顶、监控台;所述棚架内中部设置有两组拼接成闭合结构环形的筒架,筒架的左右前后侧中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到棚架的内侧面上,筒架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同轴的滚珠丝杠,滚珠丝杠上滑动连接有螺母,螺母的底部向下通过穿过滑口的连杆固定连接有监测板,监测板的内部设置有输出端朝下的电动升降杆,电动升降杆的底部向下通过连接架连接有左右两侧的对棚架内部温湿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本技术的优点是:智能化控制,全方位的温湿度检测,可控性强。
技术要求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监控平台,包括棚架(10)、棚顶(11)、监控台(13);所述棚顶
(11)设置为弧形结构固定连接在棚架(10)的顶部,棚顶(11)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匀安装有多组用于发电的太阳能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棚顶(11)的内顶部固定安装有一组监控台(13),监控台(13)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与太阳能板(12)电性连接的电池组件(14),监控台(13)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棚架(10)内中部设置有两组拼接成闭合结构环形的筒架(42),筒架(42)的左右前后侧中部通过连接杆(22)固定连接到棚架(10)的内侧面上,筒架(42)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同轴的滚珠丝杠(23),滚珠丝杠(23)上滑动连接有螺母(24),所述筒架(42)的下侧面向下开设有滑口,螺母(24)的底部向下通过穿过滑口的连杆固定连接有监测板(35),监测板(35)的内部设置有输出端朝下的电动升降杆(17),电动升降杆(17)的底部向下通过连接架连接有左右两侧的对棚架(10)内部温湿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36)和湿度传感器(37),两组所述筒架(42)的连接处开设有缺口,缺口的内部前后侧设置有两组相互平行的辅斜齿一(21),辅斜齿一(21)的中部转动连接有一组转动杆,转动的左侧朝向棚架(10)的中心处通过限位杆转动连接有一组同时与两组辅斜齿一(21)相互啮合的主斜齿一(20),主斜齿一(20)的远离转动杆的侧面中部固定安装有一组齿杆(19),两组齿杆(19)的末端分别共同转动连接有一组齿轮(18),齿轮(18)的顶部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一组固定在监控台(13)底部的伺服电机(15),伺服电机(15)与监控台(13)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监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18)的底部
固定安装有一组设置在固定腔(25)内部的主斜齿二(28),固定腔(25)的左右两侧向上通过支撑杆(16)固定支撑连接在监控台(13)的左右侧壁上,主斜齿二(28)的底部向下活动穿过固定腔(2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组卡槽(29),位于卡槽(29)正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一组与卡槽(29)相互卡接的卡销(30),卡销(30)的底部向下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一组螺纹筒(32),螺纹筒(32)的下侧内部转动连接有一组竖直的螺纹杆(31),螺纹杆(3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钻头(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监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腔(25)的底
部左侧向下固定安装有一组竖直的竖板(26),竖板(26)的右侧壁中部开设有竖直的滑槽(27),滑槽(27)中滑动连接有右端固定在螺纹筒(32)上侧连杆上的滑杆(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监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滑杆(34)的顶部一侧
设置有用于限制滑杆(34)在滑槽(27)中滑动的限位块,通过滑杆(34)将连杆与滑槽(27)连接到一起,从而可有效的控制螺纹筒(32)放置的位置稳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监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斜齿二(28)
的左右两侧啮合有两组竖直摆放的辅斜齿二(38),辅斜齿二(38)的外侧固定转动轴转动连接有风扇(39),转动轴的中部向上通过支撑架(41)转动连接到固定腔(25)的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监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39)的外侧
设置有一圈用于防护风扇(39)不受损伤的风扇架(40)。
技术说明书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监控平台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农业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监控平台。背景技术随着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新兴的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融合了上述技术的智能控制系统使我国温室大棚的自动化和最优化控制成为可能,进而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温室大棚生产效率。
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06835768 U,公告日:2018.01.05)介绍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大棚,包括集成控制装置和现场控制装置,所述现场控制装置包括PLC控制器、触摸屏和短信报警控制器,该大棚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大棚,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农业大棚的智能化水平,该大棚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控制装置实现对动作装置的操作运行,但是动作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对于大棚内部的无法进行均匀有效的全方位的温湿度检测,对于大棚内部的土壤进行深度检测时,需要人工手动挖掘土壤,工作效率低。
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监控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监控平台,包括棚架、棚顶、监控台;所述棚顶设置为弧形结构固定连接在棚架的顶部,棚顶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匀安装有多组用于发电的太阳能板,所述棚顶的内顶部固定安装有一组监控台,监控台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与太阳能板电性连接的电池组件,监控台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装置,用于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控制执行。所述棚架内中部设置有两组拼接成闭合结构环形的筒架,筒架的左右前后侧中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到棚架的内侧面上,筒架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同轴的滚珠丝杠,滚珠丝杠上滑动连接有螺母,所述筒架的下侧面向下开设有滑口,螺母的底部向下通过穿过滑口的连杆固定连接有监测板,监测板的内部设置有输出端朝下的电动升降杆,电动升降杆的底部向下通过连接架连接有左右两侧的对棚架内部温湿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两组所述筒架的连接处开设有缺口,缺口的内部前后侧设置有两组相互平行的辅斜齿一,辅斜齿一的中部转动连接有一组转动杆,转动的左侧朝向棚架的中心处通过限位杆转动连接有一组同时与两组辅斜齿一相互啮合的主斜齿一,主斜齿一的远离转动杆的侧面中部固定安装有一组齿杆,两组齿杆的末端分别共同转动连接有一组齿轮,齿轮的顶部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一组固定在监控台底部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与监控台电性连接,通过启动伺服电机旋转驱动齿轮转动,然后通过齿轮带动齿杆转动,进而通过主斜齿一、辅斜齿一之间的相互啮合,带动滑动在滚珠丝杠上的螺母移动,进而带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对棚架内部的不断位置进行循环移动式检测。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齿轮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组设置在固定腔内部的主斜齿二,固定腔的左右两侧向上通过支撑杆固定支撑连接在监控台的左右侧壁上,主斜齿二的底部向下活动穿过固定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组卡槽,位于卡槽正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一组与卡槽相互卡接的卡销,卡销的底部向下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一组螺纹筒,螺纹筒的下侧内部转动连接有一组竖直的螺纹杆,螺纹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钻头,在卡槽与卡销卡接到一起时,通过主斜齿二的旋转,可带动钻头转动。通过螺纹筒与螺纹杆调整钻头的使用高度,为了在钻头不使用时,即卡槽与卡销处于分离的状态,钻头能够长时间的放置在固定腔的下方,所述固定腔的底部左侧向下固定安装有一组竖直的竖板,竖板的右侧壁中部开设有竖直的滑槽,滑槽中滑动连接有右端固定在螺纹筒上侧连杆上的滑杆。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滑杆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用于限制滑杆在滑槽中滑动的限位块。通过滑杆将连杆与滑槽连接到一起,从而可有效的控制螺纹筒放置的位置稳定。
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斜齿二的左右两侧啮合有两组竖直摆放的辅斜齿二,辅斜齿二的外侧固定转动轴转动连接有风扇,转动轴的中部向上通过支撑架转动连接到固定腔的底部,通过主斜齿二驱动辅斜齿二旋转,从而带动风扇旋转,进而对棚架内部的空气提高流动的速度。所述风扇的外侧设置有一圈用于防护风扇不受损伤的风扇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一组监控台无线控制伺服电机的启停以及运行的速度,然后在齿轮、齿杆、主斜齿一、辅斜齿一的连接结构下,驱动底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监测板在拼接成环形结构的筒架底部循环往返的移动,从而对棚架内部的各个位置的温湿度进行全面的检测,确保实现智能化全面检测能力;
通过在齿轮的底部连接一组主斜齿二,然后通过与主斜齿二相互啮合的两组辅斜齿二驱动风扇转动,从而加快棚架内部的空气流动,确保棚架内部的温湿度均匀分布;
通过在主斜齿二的底部安装一组可拆卸连接的钻头,以及控制钻头高度变换的螺纹杆和螺纹筒,实现在检测棚架内部的土壤时,通过自动旋转的钻头进行土壤的挖掘,从而提高自动化水品,以及提高工作效率;
本技术的优点是:智能化控制,全方位的温湿度检测,可控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监控平台的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监控平台中环形筒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1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监控平台中固定腔与的钻头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监控平台中监测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棚架10,棚顶11,太阳能板12,监控台13,电池组件14,伺服电机15,支撑杆16,电动升降杆17,齿轮18,齿杆19,主斜齿一20,辅斜齿一21,连接杆22,滚珠丝杠23,螺母24,固定腔25,竖板
26,滑槽27,主斜齿二28,卡槽29,卡销30,螺纹杆31,螺纹筒32,钻头33,滑杆34,监测板35,温
度传感器36,湿度传感器37,辅斜齿二38,风扇39,风扇架40,支撑架41,筒架42。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