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注意事项和运动损伤处理办法
体育运动的安全防范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主讲人:XXX
体力恢复正常。 掌握正确倒地姿势: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 加强保护帮助: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注意运动间歇:科学地进行运动 合理补充物质
安全防范的主要内容
运动后的行为调节:
采用正确的休息方式:运动后要 注意放松
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和卫生保健
目录
01 安全防范的主要内容 02 常见运动伤病的防治
量多次饮冷的淡盐水或冻饮料 • 昏迷者→点掐内关、人中穴 溺水:清洁口、鼻→控水→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 运动中腹痛:用手按压腹痛部位→减轻运动强度→点掐穴位 • 运动前不要过饥过饱;运动前中不要大量喝水;做好准备活动
常见运动伤病的防治
肌肉痉挛(抽筋):停止运动→反方向牵引痉挛的肌肉 • 提高身体耐寒能力;提高肌肉工作能力;做好准备活动;冬季注意保暖 岔气:胸壁呼吸肌的痉挛,引起胸肋部的疼痛,并伴有呼吸不畅,俗称“岔气” • 深吸气后憋气→由上向下捶拍胸壁两侧→缓缓呼气→点掐人中、外关穴 晕厥:脚高头低平卧→保暖→点掐人中、涌泉、合谷、内关穴→由小腿、大腿推摩 • 久蹲后慢慢起立;快跑后不要马上停止;避免长时间憋气用力
体育运动的安全防范
主讲人:XXX
目录
01 安全防范的主要内容 02 常见运动伤病的防治
目录
01 安全防范的主要内容 02 常见运动伤病的防治
导言
体育运动能使人产生无穷的乐趣,但运动时如 不注意安全安全防范,就有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注意运动中的安全防范,了解一些伤害事故的 处理办法,对创设安全的体育运动环境具有重 要的作用。
安全防范的主要内容
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参加运动的目的是为了锻炼意志, 提高体能,增进健康。如果在运动中出现了伤害事故, 那就违背了我们参加锻炼的目的。 运动前的准备 思想动员:有足够的安全意识 物质准备:适宜的服装、安全的运动场地、器材 热身运动:充分的准备活动
运动损伤的处理措施

运动损伤的处理措施
如果发生运动损伤,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采取固定受伤部位、注意休息、冷敷和热敷、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措施。
1.固定受伤部位:如果发生运动损伤,建议及时固定受伤部位,防止受到二次伤害,以免加重病情。
2.注意休息:运动损伤后,建议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
必要时,可以使用拐杖、轮椅等方法来帮助受伤部位更好地休息。
3.冷敷和热敷:建议在24小时内冷敷受伤部位,收缩皮下血管,减缓血液流动,缓解疼痛;48小时后,用热水袋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但是,冷敷和热敷的温度要适当,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4.饮食调理:治疗期间,建议饮食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等,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小米粥、南瓜粥、馒头等,对机体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5.药物治疗:如果运动损伤后导致患处疼痛、肿胀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尼美舒利片等药物进行缓解,帮助抗炎、止痛。
治疗期间,建议抬高受伤部位,帮助受伤部位的积聚的组织液回流,避免过度肿胀。
运动伤害防护原则

运动伤害防护原则
1. 热身:在进行任何运动活动之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可以帮助准备肌肉和关节,增加身体灵活性,减少受伤的风险。
2. 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不要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或时间,应逐渐增加以给身体适应的时间。
3. 使用适当的装备: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选择合适的装备和设备,如运动鞋、护具等,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和防护。
4. 注意姿势与技巧:学习正确的姿势和技巧可以减少运动过程中的风险,并提高运动效果。
5. 休息和恢复:给身体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避免过度训练和疲劳引起的伤害。
6. 管理体力和能量: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和休息时间,防止过度疲劳引发的伤害。
7. 遵循安全规则和指导:参与运动活动时,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则和指导,注意环境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
8. 监测与记录:定期做身体检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记录运动时发生的问题和伤害,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
总之,运动伤害防护的原则是采取预防措施,适度运动,合理安排运动计划,减少受伤风险,并及时对伤害进行处理和康复。
一常见的运动损伤和处理方法

36小时候需热敷。恢复性练习。
肌肉拉伤
机理:1 由于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其力 量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 2 肌肉用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 有的伸展程度,引起拉伤。
预防:1 准备活动--量力而行,不用力过猛。 2 注意练习场所的温度。 3 拉伤后重新锻炼。
运动损伤的原因
思想因素
不作准备活动或准 备活动不充分;准 备活动的内容与练 习内容结合的不恰 当;准备活动的量 过大、时间过长。
技术动作违反了人体 结构与功能特点及运 动的力学原理,就容 易受伤,这是学习新 动作时发生损伤的主 要原因。
带伤练习和疲劳状态下训练
在患病或伤病初愈 阶段或睡眠不足、休息 不好及过度疲劳的情况 下,生理功能和运动能 力相对下降,这时若参 加剧烈运动可因肌肉力 量弱、反应迟钝、身体 协调性差而导致损伤。
骨折
表现:疼痛、肿胀、皮下淤血、功能丧失、 出现畸形等。
预防:避免剧烈运动中的碰撞。 治疗:停止活动,进行急救。固定包扎。
肌肉痉挛
抽筋,是肌肉持续不自主的强直收缩。 常见小腿腓肠肌,足底屈拇肌和屈趾肌。 原因:1 大量的排汗。
2 肌肉快速连续收缩。 3 寒冷的刺激。
预防:1 准备活动--量力而行,不用力过猛。 2 注意练习场所的温度。 3 拉伤后重新锻炼
打球时由于用力过猛,球的冲击力作用于 腕伸肌或被动牵扯造成的。
肘关节外侧剧烈疼痛,并放射,尤其在前 旋前臂时加剧。
停止运动,休息,热敷按摩。
踝关节扭伤
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关节韧带损伤。 多发与篮球、足球、跳远、跳高、赛跑、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其处理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其处理现在的孩子绝绝大部分为独苗苗,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娇生惯养、宠爱有加,而作为学校,不能不开设体育课,不展开体育活动,不管学校、教师考虑再周到、措施再落实,学生上体育课,参加体育活动,仍难免磕磕碰碰,发生意外的伤害事故。
一旦发生,对学校、家庭、教师、伤者来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不可能会有一种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和补偿办法。
对此,部分学校因噎废食,取消展开危险系数较大的项目,例如铁饼、标枪、足球、游泳、跳马、跳箱等项目被束之高阁,这样,校园体育气氛日益淡薄,体育教学变得单调、苦燥无味,学生对体育厌恶之情与日俱增,严重地影响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正常有序的展开,也不利于全面推动素质教育。
但是,实际上,不管运动技术水平如何,只要实行体育锻炼时实行必要的防护,避免损伤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对运动损伤来说,防重于治。
只要我们思想上防伤观点常备不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1、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及骨骺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内脏损伤等2、运动损伤按时间分类:新伤和旧伤;3、按损伤的病程分类:急性损伤: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慢性损伤: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因处理不当而致反复发作者;劳损伤,因为部分运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长期负担过重超出了组织所能承受的水平,部分过劳致伤。
症状出现缓慢,病程迁延较长。
4、按性质分类: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
如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等。
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黏膜仍保持完整,无裂口与体表相通。
例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5、按水准分类:轻度损伤:伤后锻炼者仍能按计划参加体育锻炼中度损伤:伤后不能按计划实行训练,需停止患部活动。
运动损伤的常见处理方法有哪些: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运动损伤的常见处理方法有哪些|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1、肌肉韧带拉伤:内因:训练水平不够、柔韧、力量、协调性差,生理结构不佳。
外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气温、湿度、上课内容不好,教练专业水平不够。
预防:选教练、场地及适当的课程,在正常天气情况下锻炼、准备活动充分、循序渐进。
处理:24小时前为急性期: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
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2、关节扭伤:内因: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产生体力差。
外因:准备活动不够、场地滑、器材使用不当、教练、内容不好(动作速度快、转、跳多)。
预防:准备活动充分、了解设备使用、循序渐进,让教练或自己速度放慢。
处理:24小时前为急性期: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
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3、心力憔悴:表现: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预防:教练或练习者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
处理:离开热的地方,宽衣、湿衣。
清醒后给他慢喝些水、注意观察,病人当天不要多运动。
4、运动疲劳:表现:心悸、心动过速,运动后血压、脉搏恢复慢,内脏不适、血尿等;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原因:训练方法不对、不循序渐进、系统训练,运动量大、训练时间多长、休息不充分等。
预防:安排合理的训练时间、计划,注意劳逸结合。
处理:调整锻炼计划,运动量,循序渐进、进行系统训练、全面训练。
5、重力休克:表现:头晕、眼发黑、心难受、脸苍白,手发凉,严重时晕倒。
原因:动时血液都供应下肢、突然静止运动时静脉回流不够,脑缺血缺氧,产生脑贫血。
预防:强度运动后,不要马上停止运动。
处理:让患者平卧、脚垫高、头低于脚,从小腿顺大腿按摩。
掌握到简便的处理方法对于按时急救是非常重要的,往往也不会产生什么大的问题,之后注意预防就没什么了。
擦伤擦伤是运动中最常发生的一种损伤,多发生于对抗性项目活动及摔到等意外情况下,表现为皮肤被擦破出血或有组织液渗出,有一定的创口。
体育受伤的急救措施包括

体育受伤的急救措施包括:
1. 按需停止运动
当运动员出现受伤情况时,第一步应该是停止运动,以防止伤势加重。
如果是
比赛中受伤,由裁判员或者直接医务人员进行判断,并及时进行处理。
2. 冰敷或热敷
在受伤部位进行冰敷或热敷处理,可以缓解受伤疼痛,减轻肿胀,促进恢复。
冰敷可用冰块、冰袋等,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每日不超过3次。
热敷常用热
水袋、电热毯等,但不适用于急性期的伤势。
3. 绷带包扎
绷带包扎是常见的一种急救措施,可以固定受伤部位,防止过度活动,也可以
使肌肉和韧带得到适当休息。
但需要注意的是,绷带不应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引起更大的问题。
4. 疼痛处理
为了减轻受伤部位的疼痛,可以采用止痛药或者其他疼痛处理方法。
但一定要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因剂量不当而引起其他问题。
5. 注意观察
在急救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受伤部位的情况,如是否出现红肿、发热、瘀斑等症状。
如果出现明显的趋势和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6.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对于较为严重或无法有效处理的受伤情况,需要尽快求助专业医疗机构,遵循
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和康复。
同时,也需要注意预防受伤的措施,以避免出现类似情况。
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一、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二、运动损伤的伤后锻炼三、运动损伤带来很多麻烦
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1、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擦伤:也就是皮肤出血或者组织液渗出,如果是小面积的擦伤,用红药水涂抹就可以,如果是大面积的擦伤,有大面积出血伤口,可以先用生理盐水处理伤口,然后再用红药水涂抹伤口,用纱布包扎好即可撕裂伤:也就是因为过度运动而造成肌肉撕裂,有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种,如果是轻度开放性拉伤,用红药水涂抹,裂口大的话,就要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挫伤:也就是因为碰撞而造成创伤,会出现红肿,皮下出血,进行冷敷或者加压包扎好,在恢复期要进行功能性的锻炼。
2、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
现在生活的发展是越来越快了,大家也是跟着时代的脚步走的,在这个看脸的时代,还有看身材的时代,大家都是以瘦为美,所以大家为了减肥也是出了千奇百怪的方法。
其中有一种就是跑步,还有一些剧烈运动之类的,会让大家受伤。
这些剧烈运动会给大家造成困扰,会使得大家受伤,但是如果有一些正确的运动方法,我想大家应该就会减少受伤的次数了吧,那么都有哪些避免运动受伤的的办法呢。
正确的运动方法会让大家感觉在运动的过程中感觉到快乐。
在运动中避免大家受伤,首先大家就应该做一些热身运动,而且热身运动的时间应该是不低于半个小时的,而且大家应该好好认真的做运动,不要是为了后面的减肥运动而敷衍了事,那么大家就会在运动中受伤,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课中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哪些?处理方法有哪些?
在中学体育活动中容易发生的意外损伤大致有:
一、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治疗原则:保护伤口、及时止血,然后再处理伤口,有必要时争取在6--8小时内进行清创缝合术,,以防止感染、预防破伤风。
1、擦伤
处理:创口较浅、面积小的擦伤,可用生理盐水洗净伤口,创口周围用75%的酒精消毒,局部擦以红汞或紫药水,无需包扎。
但面部擦伤,最好不用紫药水,关节附近擦伤经消毒处理后,一般不采用暴露疗法,因为干裂易影响关节运动,一旦发生感染,也易波及关节。
因此,关节附近多采用消炎软膏或多种抗生素软膏涂抹,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
对于出血比较严重的还要进行止血处理。
2、撕裂伤
撕裂伤中,以头面部皮肤撕裂伤最为多见,如篮球运动中,眉弓被对方肘碰撞引起眉际皮肤撕裂等。
若撕裂的创口较小,经消毒处理后,用粘膏或创可贴粘合即可。
撕裂创口较大,则须止血,缝合创口。
若伤情和污染较重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并给以抗菌素治疗。
3、刺伤和切伤
多见于武术、击剑、田径运动中钉鞋,标枪滑冰的冰刀等。
处理方法:①将创部及其周围的皮肤用新洁尔灭液消毒后,用敷料覆盖,然后适当加压包扎,必须是进行彻底清创,以预防感染和破伤风。
②如果被生锈铁钉感染,因刺伤的伤口小而深,应先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冲洗伤口,除去异物,再进行消毒包扎,。
若出血过多,应立即进行临时止血,注射破伤风针。
③合并血管、神经和内脏器官损伤者,应立即护送至医院治疗。
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局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
这种损伤在体育运动中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特点是伤部组织出血、肿胀,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急救原则主要是止血、消肿、制动、止痛,采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
切忌上后马上搓揉伤部或用热水浸泡伤处、用电烤灯烤伤处。
1、挫伤
由钝性暴力直接作用于身体某部使该处及皮下组织或器官受损,体育运动中较常见的是股四头肌和小腿前部挫伤。
临川表现疼痛、肿胀、出血、淤血或由于血肿出现的波动感、功能障碍
急救处理:冷敷,冰块冷敷受伤部位;外敷,适当加压;镇痛;局部痛点注射2、肌肉、肌腱拉伤
由于肌肉主动猛烈收缩,其收缩力超过了肌肉本身所承担的能力,或肌肉受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的伸展程度,均可引起肌肉拉伤。
拉伤可发生在肌腹或肌腱交界的附着处。
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等
急救处理:肌肉未断裂者处理方法冷敷,冰块冷敷受伤部位;外敷,适当加压;镇痛;局部痛点注射;肌肉断裂者,硬党加压包扎,固定伤肢,必须是需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3、关节韧带扭伤
由间接外力所致,即在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常范围的活动而造成。
轻者放生韧带部分纤维的断裂,重者则韧带纤维断裂,引起关节半脱位或完全脱位,同时可合并关节囊、滑膜和软骨组织的损伤。
临床表现:疼痛、肿胀、皮肤青紫和关节活动障碍
急救处理:处理以冷敷、加压包扎和固定为主
4、运动型中暑
临床表现:轻度中暑,可出现面部潮红、头晕、头痛、胸闷、皮肤灼热、体温升高。
严重时,将出现恶心、呕吐、脉搏快而细弱、精神失常、虚脱抽筋、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急救处理: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揭开衣领,冷敷额部,用温水擦身,并给予含盐清凉饮料或十滴水,数小时后即可恢复正常。
严重患者,经临时处理后,应迅速转送医院治疗。
学校体育课安全注意事项
1、了解上课内容和使用场地、器材情况,并组织同学做好课前
准备。
因病不能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要事先向教师出示医院、校医室、家长证明、说明情况,并随堂见习。
学生详细填写身体状况调查,让任课老师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如心脏病、气喘等。
2、学生上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或轻便服装和鞋,不随
身携带尖硬物品。
3、上课铃响后5分钟内到操场集合(师生),清点人数。
待师
生互相敬礼、问好后,体育委员向老师报告出勤情况。
4、上课前老师带领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注意听老师讲解。
5、学生在活动时要严格按老师讲授的要领做课堂规定的动作。
教师加强巡视、指导,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6、学生要爱护体育器材,按要求使用器材。
有意损坏器材者要
负责赔偿。
7、下课铃响时待师生整队互相敬礼,清点人数完毕后,有序离
场体育委员要组织同学收回体育器材,洗手保持良好习惯。
8 、自由活动时在做器械,高难度,危险动作时做好安全保护并
通知任课教师。
9 、上课过程中,不可嘻戏打闹,不做过于激烈的运动。
10、练习时,要求由慢到快,运动强度由低到高
11、做好准备运动,课后做好放松整理。
12、前课后进行点名,见习生必须随队见习。
13、禁止着紧凑的服装,鞋,穿着有碍运动的服装。
14、从指挥,服从安排,有秩序地进行各项目的练习
15、任何器材必须任课老师准予或在场。
16、上课前或上课中有任何身体不适,请务必即时确实告知任
课老师。
17、课堂严禁打架追逐行为
18、在存在有安全隐患的活动场地或器械认真听取任课老师说
明坚决不去使用。
19、在跑步和其他活动中严禁故意推搡,以免造成踩踏事故。
20 、在进行飞盘铁环和球类活动时(特别是足球)注意周围情
况不要乱踢乱扔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伤害。
21、在上课过程中和自由活动时务必要听从任课教师安排。
严
禁上课中途去超市食堂等、下课之前早退集合不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