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层渗流力学第二版第五章(张建国版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资料

合集下载

渗流力学中国石油大学

渗流力学中国石油大学

石油大学(北京)一九九九年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渗流力学》一、填空题:1.影响非活塞式水驱油的因素有,其中主要是。

2.油藏流体一般处于,由于有流动。

3.球形径向流等势线为。

4.“死油点”出现在,‘舌进’现象出现在。

5.油井刚开井生产时,线源解不适用的原因是。

6.由于天然气的,其稳定渗流时达西定律可表示为。

7.封闭油藏中一口生产井时,压降漏斗传播分为两个阶段,。

8.建立渗流微分方程时,一般包括方程。

9.等值渗流方法用于求解,其解题要点是。

10.油藏稳定渗流时油产量与成直线关系。

11.压系数越大,说明压力降传播。

12.压缩液体在均质多孔质时中渗流时压力应满足。

均质压缩液体在均质弹性多孔介质中渗流时的压力应满足。

13.二、如图所示,距直线供给边界a处有一生产井。

设地层厚度为b,渗流率为,孔隙度为φ,供给边界上压力为Pe,油井半径为Rw,井底压力为Pv,试回答:①映象井类别、位置及渗流场示意图;②地层压力分布及计算公式;③油井产量Q计算公式;④的渗流速度。

三、从基本渗流微分方程出发,推导水平均质、等厚、圆形供给边界地层、稳定不可压缩均质流体平面径向流的产量、压力、渗流速度计算公式,并定量分析其渗流特点。

四、在一维水驱油方式下,已知地层长度L,横截面积为F,孔隙度φ,前缘含水饱和度Swf,束缚水饱和度Swc,并且f(Sw)和f′(Sw)函数值也已知,试求:①见水时的累计注入量;②无水采收率Rev1表达式;③此时某一饱和度点Sw1(Sw1>Swc)所推进的距离L1表达式;④若见水后继续生产,则当出口端含水饱和度为Sw1时,此时的累计注入量V2;⑤此时采出程度Rev2表达式。

五、水平均质各向同性无限大的未饱和油藏中,有相距为a的生产井A和井B,均以产量Q生产T1时间后,井B改为观察井(停产),而井A继续以产量Q生产,试写出观察井B的井底压力计算公式,(设地层厚度h,原油粘度σ,孔隙度φ,综合压缩系数Ct,地层渗透率,原始地层压P1)六、推导水平均质地层,单相刚性稳定渗流基本微分方程式:2000年工程硕士入学考试试题一、简述题(任选8题,每小题5分,共计40分)1.何为渗流速度?它与流体质点在孔隙介质中流动的真实速度的区别何在。

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初试科目参考书目:212俄语:HYPERLINK"/earch.phpq=%E6%96%B0%E7%BC%96%E5%A4%A7%E5%AD%A6%E4%BF %84%E8%AF%AD%E5%9F%BA%E7%A1%80%E6%95%99%E7%A8%8B"\t"_blank"《新编大学俄语基础教程》(1-4册)应云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13日语:HYPERLINK"/earch.phpq=%E6%A0%87%E5%87%86%E6%97%A5%E6%9C%AC%E8%AF %AD"\t"_blank"《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中级上册。

214德语:HYPERLINK"/earch.phpq=%E5%BE%B7%E8%AF%AD%E6%95%99%E7%A8%8B"\t"_b lank"《德语教程》(1-2册)梁敏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15法语:HYPERLINK"/earch.phpq=%E5%A4%A7%E5%AD%A6%E6%B3%95%E8%AF%AD"\t"_b lank"《大学法语》李志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HYPERLINK"/earch.phpq=%E7%AE%80%E6%98%8E%E6%B3%95%E8%AF%AD%E6%95 %99%E7%A8%8B"\t"_blank"《简明法语教程》孙辉主编,商务印书馆。

601普通地质学:HYPERLINK"/earch.phpq=%E6%99%AE%E9%80%9A%E5%9C%B0%E8%B4%A8%E5%AD %A6"\t"_blank"《普通地质学》夏邦栋主编,地质出版社,1995年版。

油气层渗流力学

油气层渗流力学
渗流:流体通过多孔介质的流动。 多孔介质:含有大量任意分布的彼此连通且形 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孔隙的固体介 质。 渗流力学:研究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的形态 和规律的科学。其研究的对象是流 体和多孔介质。
次生孔隙发育程度
粘土充填孔隙
全直径岩心X-CT二维扫描002号切片,可见 大孔洞与裂缝连通
油气层渗流力学的基本概念
的渗流理论;
↓1923年,列宾宗首先提出气体在多孔介质中 ↓ 1937年,马斯凯特发表了关于均质流体渗 ↓ 30年代初,人们研究了液体弹性及岩石压
流的重要著作;
缩性对渗流的影响。到1948年,谢尔加乔夫发 表了弹性液体在弹性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理论; 建立了混气液体的渗流理论;
↓ 1936年,在研究相渗透率的基础上,初步
油气层渗流力学的研究方法
油气层渗流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因此, 它的研究方法也主要是数学力学方法。但由于流动环 境的特殊性,使得研究方法也具有一些特点,概括地 说分三步: 1.建立地质模型 地质模型描述了流体渗流的地质条件,如地层的 几何形态、孔隙结构、油层物理参数等。 2.建立力学模型 力学模型描述了渗流过程中所发生的力学规律和 物理化学规律。
v v
vx
x
vy o
y
M
§2.2 渗流基本微分方程的建立
二、状态方程
状态方程:描述液体、气体、岩石的状态参数随压力变化 规律的数学方程。 1.液体的状态方程 ( ρ )
CL = − 1 ΔVL VL ΔP CL = −
取全微分 整理
油气层渗流力学的发展概况
●现阶段研究特征及发展趋势 1.广泛应用计算机及现代数学方法进行渗 流力学研究。 展。 2.油气渗流理论的研究内容日趋向纵深发 ①物理化学渗流的研究; ② 裂缝、双重介质、三重介质渗流规律 的研究; ③地层非均质性对渗流影响的研究。

油气层渗流力学第二版绪论(张建国版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油气层渗流力学第二版绪论(张建国版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渗流力学发展历史
1、1856年,法国工程师达西,用砂土层、渗水试验→渗流 基本规律→达西规律。 2、二十年代后,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形成石油天然气 渗流理论;
1923年,列宾亲→气体在多孔介质里渗流理论; 1937年,麦斯盖特→均质液体渗流,油气渗流的各种水动力 学问题(不可压缩,均质,渗流问题); 30年代初,研究液体弹性和岩石压缩性影响各种布井方式下 油井产量计算方法; 1948年,苏:射尔加乔夫→弹性渗流理论; 1956年,溶解气驱,气顶驱渗流理论
16
七、现代渗流力学研究的进展及有待解决问题
目的:研究流体和多孔介质→状态及流动规律 经典渗流力学:均质(匀)孔隙性介质(单重介质) 1、不可压缩液体→稳定渗流理论; 2、微可压缩液体→弹性不稳定流理论(应用试井); 3、气体渗流理论; 4、油气、油水两项流理论 数学上体现:求解Laplace和热传导方程;
4、认识油气水在岩层中流动的客观规律,形成油气
层渗流力学,已深入到油气田开发工作的各个环节。 5、是现代流体力学分支→流体力学和多孔介质理论, 表面物理,物理化学,固体力学,生物学交叉渗透的一 个边缘学科。
三、学习本课程的主要难点 课程内容抽象 各种公式多 推导较为复杂 单位制复杂 作业较多且难 四、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作好课堂笔记 课后及时进行复习、总结 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

渗流(如水净化处理)
多 孔 介 质
净化水
前 言
工程渗流——指各种人造多孔介质和工程装置中的流体渗流
前 言
地下渗流——指土壤、岩石和地表堆积物中的流体渗流
前 言
• 为什么学习渗流力学 • 学习渗流力学有什么意义 • 工作后有什么作用

高等渗流第五章 多重介质渗流

高等渗流第五章 多重介质渗流

⎛ ⎝⎜
ρ

v1
⎞ ⎠⎟

q
=
0
基岩系统
∂ ∂t
(φ2
ρ
)
+
div
⎛ ⎜⎝
ρ

v2
⎞ ⎟⎠
+
q
=
0
对于均质各向同性地层,上式中的对流项可以化简为:
div
⎛ ⎜⎝
ρ

v1
⎞ ⎟⎠
=

K1
μ
ρodiv
(grad
p1
)
div
⎛ ⎜⎝
ρ

v2
⎞ ⎟⎠
=

K2
μ
ρodiv (grad
p2
)
13
第二节 双重介质单相渗流的数学模型
⎛ ⎝⎜
r
∂p ∂r
⎞ ⎠⎟
(4)
式中:p —裂缝中的压力。
Kf
Km
Warren-Root模型示意图
19
第三节 双重介质简化渗流模型的无限大地层典型解
初始条件: t = 0,p(R,t) |t=0 = pi
内边界条件:
lim
r→0
⎛ ⎜⎝
r
∂p ∂r
⎞ ⎟⎠
+
η
k
∂ ∂t
⎛ ⎜⎝
r
∂p ∂r
⎞ ⎟⎠
1
第一节 双重介质油藏模型
双重介质定义
具有裂缝和孔隙双重储油(气)和 流油(气)的介质我们称之为双重介质。
在一般情况下,裂缝所占的储集空间大
大小于基岩的储集空间,因此裂缝孔隙
度就小于基岩的孔隙度,而裂缝的流油

油气层渗流力学课件

油气层渗流力学课件
详细描述
稳定流是指流动参数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动,通常发生在压力 梯度保持恒定的条件下。非稳定流是指流动参数随时间变化 的流动,如启动流动和边界层流动。
相对渗透率
总结词
相对渗透率是描述多孔介质中流体可流动的孔隙体积与总孔隙体积之比。
详细描述
相对渗透率取决于流体的粘度、孔隙结构和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于同一介质,不同流体的相对 渗透率可能不同,这影响了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特性。
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
通过数值模拟预测油气层渗流规律,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模拟结果的 准确性。
05 油气层渗流的应用实例
油气藏评价
油气藏类型识别
通过渗流力学原理,判断油气藏的类型,如块状、 裂缝性、孔隙性等。
油气藏储量估算
基于渗流力学模型,估算油气藏的储量,为后续 开发提供依据。
油气藏产能预测
通过渗流力学模型预测油气藏的产能,评估开发 的经济效益。
油气开采方案设计
开发方式选择
根据渗流力学原理,选择 合适的开发方式,如自喷、 机械采油等。
井网优化
基于渗流力学模型,优化 井网布置,提高采收率。
生产参数优化
根据渗流力学原理,优化 生产参数,如采油速度、 采油温度等。
提高采收率方法
化学驱油
利用化学剂改变油、水、岩石之间的界面张力,提高采收率。
热力驱油
流动的过程。
该模型考虑了时间变化 的影响,能够描述流体 的动态变化和油气层的
动态产能。
非稳态渗流模型通常用 于评估油气层的短期流
动行为和产能预测。
多相渗流模型
多相渗流模型描述的是油气层中多相流体(如油、 气、水)同时流动的过程。
该模型考虑了不同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流动特性 差异,能够更准确地模拟多相流体的流动行为。

《油气层渗流力学》讲授内容及作业

《油气层渗流力学》讲授内容及作业

《油气层渗流力学》讲授内容及作业第一章油气渗流力学基础第一节油气藏类型及其外部形态的简化(全讲)第二节油气藏内部储集空间结构的简化(全讲)第三节多孔介质及连续介质场(全讲)第四节渗流过程中的概念及渗流形态的简化(全讲)第二章油气渗流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油气渗流的力学分析(全讲)第二节油气渗流的达西定律(全讲)第三节油气渗流的非达西定律(全讲)第四节两相渗流规律(全讲)第三章单相液体渗流数学模型第一节渗流数学模型的建立原则(全讲)第二节渗流数学模型的微分方程(全讲)第三节渗流数学模型的定解条件(全讲)第四章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理论第一节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理论(全讲)第二节井的不完善性对渗流的影响(全讲)第三节多井干扰与势的叠加理论(全讲)第四节等值渗流阻力法(简要提到)第五章单相液体不稳定渗流理论第一节弹性不稳定渗流的物理过程(全讲)第二节弹性液体不稳定渗流理论(全讲)第三节不稳定渗流的井间干扰(全讲)第六章气体渗流理论第一节气体渗流微分方程(全讲)第二节气体稳定渗流理论(全讲)第三节气体不稳定渗流理论(全讲)第七章油水两相渗流理论第一节影响水驱油非活塞性的因素(全讲)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全讲)第三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的应用(全讲)第八章油气两相渗流理论第一节油气两相渗流的物理过程(全讲)第二节油气两相渗流的微分方程(重点阐述微分方程的建立方法)第三节油气两相稳定渗流理论(重点阐述稳定渗流研究的目的)第四节油气两相不稳定渗流理论(重点阐述不稳定渗流研究的目的)第九章双重介质渗流理论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全讲)第二节双重介质油藏渗流微分方程(全讲)第三节双重介质油藏渗流理论(全讲)第十章复杂渗流理论(简要提到)第一节传质扩散流体渗流理论第二节非牛顿液体渗流理论《油气层渗流力学》作业第一章油气层渗流力学基础:p26,第1、2、3题。

第二章油气渗流的基本规律:p44,第1、2题。

第三章单相液体渗流数学模型:p62,第7、8题。

渗流物理资料(油层物理+渗流力学)

渗流物理资料(油层物理+渗流力学)

油田化学资料考试科目名称:渗流物理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考试要求:要求掌握油层物理及渗流力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试卷结构一般如下:a. 基本概念题;b. 填空判断;c. 分析简答题(包括绘简图);d. 推导计算题。

二、考试内容:(一)油层物理要求的主要内容第一章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第一节储层烃类的组成及分类石油的化学组成及分类、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及分类。

第二节储层烃类的相态特征有关相态的基本概念;单、双、多组分体系的相态特征、相图的应用;典型油气藏相态特征。

第三节油气系统的溶解与分离亨利定律、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相态方程的推导及其应用;平衡常数定义及确定方法,理想溶液平衡常数及应用;油气分离方式、特点及多级分离计算。

第四节天然气的高压物性天然气的基本物性参数(组成、视分子量,相对密度,压缩系数,体积系数,压缩因子,天然气粘度)定义、特点及其应用;天然气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压缩因子状态方程)及其应用;对应状态定律、天然气压缩因子图版的应用。

第五节地层油的高压物性地层油基本物性参数(溶解汽油比、体积系数、两相体积系数,密度及相对密度、压缩系数、粘度)的定义、随压力的变化及其应用;地层油PVT测试中闪蒸脱气、微分脱气、多级脱气原理及主要测试参数;凝析气PVT测试中定质量、定体积测试的原理及主要测试参数。

第六节地层水的高压物性地层水矿化度和硬度定义,地层水分类方法。

第二章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第一节岩石的骨架性质粒度组成定义、测试及表示方法,不均匀系数、分选系数定义;比面。

第二节储层岩石的孔隙度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孔隙、喉道、孔喉比、配位数、迂曲度等)相关参数定义;储层岩石孔隙度定义、计算、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储层岩石的压缩性。

第三节储层岩石的渗透性达西定律、达西公式的推广;气测渗透率原理、计算及特点;常规岩心气体渗透率的实验测试方法;非均质储层岩石渗透率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