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智力测验的编制与应用经修改

合集下载

教育测验编制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教育测验编制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缺点:
1.不易编制,且花费时间较多。 2.易受考生阅读能力的影响。 3.难以排除考生对试题的随机猜测。 (二)客观题命题的一般原则 1.试题能反映教学内容的重点或知识 点。
2.题目之间的相关性越低越好。 3.试题的文字力求浅显易懂、题意明 确。
2020/3/27 4.答案应该是明确、唯一的。
(三)不同类型选择题的命题原则
3
1
1
1
0
第四章 溶液 6
3
3
1
8
第五章酸碱盐 4
3
3
5
2
合计
26 12 13 14 18
评价
2 2 2 6 5 17
合计
22 21 8 22 22 100
由上图可见,命题双向细目表由3个要素组成:
测验目标、测验内容以及二者的比例,即权重。权
重代表了这部分内容的相对重要性。
2020/3/27
◆在真实的命题中,一般遵循如下顺序:
内容范围 3 1 5 3 2 2 2 15
内容范围 4
3444
15
内容范围 5 1 6 2 3 3 2 17
合计
6 32 24 16 14 8 100
2020/3/27
例 1 初中化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细目表
测验目的 测验内容
知识 理解 运用 分析 综合
第一章 氧
6
3
4
4
3
第二章 氢
7
2
2
3
5
第三章 碳
① 测验材料要适合测验目的
② 测验材料要能够代表该科教材的全部 内容(测验材料要有合理的覆盖面,突出 基本内容及重点内容,比例参照命题双向 细目表)
③ 测验材料要有普遍性(要依据统一的 教学大纲)

测验编制步骤

测验编制步骤

测验编制步骤测验编制步骤:8步1、目的、对象2、确定结构、确定测验结构,① 根据理论、智力测验有几个因素;人格特质,一个特质是一个维度。

② 因子分析,大致有个设想,初步构思,先是探索,验证,样本不一样,好的测验要做几次。

首先检查共同度,低于0.5或0.3的题目去除,与其他项目之间的共同成分。

认知能力有两种,斯皮尔曼理论。

G因素和S因素,好的0.5以上。

碎石图拐点因素负荷,各因子负荷分数,能区分、旋转后也不能把负荷集中,去掉。

如两个因子上都是0.4,结构不明确,某一题目属于谁不确定。

题目多时做验证性因素分析A、首先做单维检验,一个维度属于一个ξ,如12道题,B、 4个一加,4个一加,原始分相加,变成三个指标,指标太少,验证性因素分析做不出来。

项目超过100个,旋转不出来,探索性因素分析旋转不出来。

③ 分配权重:30分常识60分词汇满分相差很大,通过转换成量表分,变成Z分,转换成量表10分制。

麦卡锡幼儿量表分多的1/2 少的1.5 每个维度转换成30分左右。

有的分测验重要的,权重较大。

3、记分方法4、常模:用到什么地方,抽样如何抽A、一种看成是正态分布,知道S和X就可以。

转化为Z分。

B、非正态数据,根据常模样本频数分布确定,累积百分数,你的分数一边是分数,以下是百分之多少。

累积百分比算出来了,某一分数对应P,累积百分率多少。

根据常模样本确定每一点的累积百分数。

常模样本分数分布,例如:艾森克一般T 20~80分最多90分,一般做到80分艾森克远远超出80分,偏态。

5、设计项目:数据与资料,与测验相关理论、相关测验。

A、很多测验相互参考,很多人格测验用MMPI题目,有些是参考,有些是搬过来,16PF没有效度量表,187道题,有些被试在人才招聘时都选好的答案,用其它测验效度量表加进去,MMPI或艾森克测谎量表,20个题目,分散开,统计时是单独一个量表。

题目量要大,准备用50道,编100道,最好多一倍,有的是1:1.5,至少要多1/2的题目,便于淘汰。

教育测量评价重点(修改版)

教育测量评价重点(修改版)

第一章1、测量的基本要素(知道要素):(1)合适的量具或制定科学测量方案。

(2)测量的参照点:是测量的起点。

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

相对参照点: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参照点。

零并不代表真正的无。

(3)测量的单位:确定的意义和相等的单位。

2、教育测量概念(掌握):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3、教育测量的特点(点需要展开):①间接性和推断性。

②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③量表具有多样性,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

4、教育评价概念(掌握):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5、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关系(掌握关系):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而教育评价往往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应用,并朝着价值判断与释放教育功能的方向拓展。

P7第二章1、按解释测量结果或评价结果时的参照点分类:①常模参照概念: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测量与评价类型。

②标准参照概念: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的表现与既定的教育目标或行为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多在大程度上达到该标准。

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实际水平与其自身潜在水平(潜力)相比较,以评论被试有无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目的。

(了解)2、按测量与评价被试行为表现的性质分类(看到填空会填,看到选择会选)①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概念: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是以测量被试的最佳行为表现为目的。

②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概念: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目的不在于测量与评价被试能力的高低,而是测量与评价是否具备某种典型行为。

比如人数多的用团体测验哪一类属于最佳行为测验:智力测验跨文化研究:非文字测验3、按测量与评价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分类、了解):①形成性测量与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实施的,在性质上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小学单元测验。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汇总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汇总

WORD文档,可下载修改一、测验简介:1.是国际公认通用的智力测验,许多国家都有修订本,在我国林传鼎和张厚粲于己于1986年作了修订,称为WISC-RC; 龚耀先和蔡太生于1993年作了修订,称为C-WISC.2.由D.Wechsler所编3.1949年出版,1947年重修,1991年第三版4.适用于6-16岁儿童5.用于一般智力的测量6.分言语、操作二部分7.采取分测验形式二、WISC-RC的基本内容以美国1974年的WISC-R为蓝本而修订,沿用WISC-R的基本测验构架,理论上仍遵循Wechsler的言语、操作智力两分法。

采用分测验形式,只对分测验内容作了个别的修改。

具体包括下面一些测验内容。

言语分量表操作分量表1.常识30’ 7.填图26’2.类同34’ 8.排列3.算术19’ 9.积木62’4.词汇64’ 10.拼图33’5.理解 34’ 11.译码53’-93’6.背数16’-14’ 12.迷津三、WISC-CR实施和记分原则•为保持儿童对测验的兴趣,避免疲劳和厌倦,言语分测验和操作分测验交替进行。

•背数, (但非被选)和迷津(成人无)是被选分测验,一般情况下不做,只当同类测验中某项失效时才使用。

•城市、农村儿童共用一个版本四、常模形式及测验分数的转换(一)分数转换常模形式及测验分数的转换粗分----量表分----智商1 .量表分换算公式:量表分=10+(X-M)/SD×32. 智商换算公式:智商(IQ)=100+(X-M)/SD ×15(二)常模形式1.量表分①均数为10,标准差为3。

②按年龄。

③分数范围:0—19。

2. 智商①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

②相对有效范围:55—145超出此范围,存在高分低估,低分高估现象。

五、 WISC-CR分数统计和转换(1) 将每个分测验的项目得分相加得到该分测的粗分。

(2) 根据粗分和年龄查年龄等值量表分换算表,得各分测验的量表分。

《教育测量学(第二版)》第三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教育测量学(第二版)》第三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三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 教 育 测 量 学 》
第二节 教育测验的项目编制技术
二、客观题的编制
特 点: 优 点:(一)其形态短小精悍,所占试题空间较小。
(二)是考查目标集中,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节省学生答题时间。 不 足:(一)容易导致学生机械记忆行为的产生,限制学生的想象力。 (二)考查的知识点过于聚焦,导致考查时容易遗漏部分知识点。 (三)无法对学生的高阶能力进行考查,使用范围上限制较大。 编制要求: (一)题目留空要恰当,空缺处应当是重要或关键的内容。 (二)每个空缺处应当有明确且唯一的正确答案。 (三)空缺处答案如果是数字,应指明单位和数字的精确程度。 (四)一个题目的空缺处不能太多,以免使句子变得支离破碎,不易于理解题意。 (五)避免对答案形式或内容的暗示。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三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 教 育 测 量 学 》
第二节 教育测验的项目编制技术
三、主观题的编制
2 特 点: 优 点:(一)受推断猜测的影响小。
(二)能够考查学生的实操能力。 不 足:(一)题目对测验内容的覆盖率较小,难以考查到每个知识点。
(二)测验准备和实施比较费时费事,且测验条件和无关变量不易控制。 (三)只能观察到学生操作的结果,不利于后期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 编制要求: (一)明确测量目标,将测验内容操作化,对操作设定最低标准。 (二)选择合适的真实性程度。 (三)编写简洁明确的指导语 (四)确定计分的方法,通常有作品量表法、检核表和评定量表两种评定法。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三章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 教 育 测 量 学 》
第一节 教育测验的基本编制程序

第九章 智力测验的编制与应用

第九章 智力测验的编制与应用
3
2020/7/2心理测量学
代表性的智力定义
❖ (1)智力是学习的能力(伯金汉、科尔文等); ❖ (2)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斯腾、威尔斯、爱德
华、桑代克、品特纳等); ❖ (3)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比奈、推孟等); ❖ (4)智力是信息加工的能力(斯腾伯格); ❖ (5)智力是“个人心理能量的总和,此项能量能够
操作维度
智力的加工活动
产品维度
智力活动的结果
19
2020/7/2心理测量学
5. 智力结构立体模型(吉尔福特)
20
2020/7/2心理测量学
6.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R.B.Cattell)于1963年到 1971年,相继完整地提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理论。
21
2020/7/2心理测量学
1.二因素说(斯皮尔曼)
二因素说
(Spearman,1904)
G因素
个人的普通智力
S因素
个人的特殊智力
14
2020/7/2心理测量学
2.特殊因素说(桑代克)
抽象智力
处理语言和数学符 号的智力
具体智力
处理事物的智力
社会智力
处理人与人之间相 互交往的智力
15
2020/7/2心理测量学
3.多因素论(瑟斯顿)
➢ 第一层:G因素; ➢ 第二层:大因素群,分为两大群,即“言语和教育
因素”与“操作和机械因素”; ➢ 第三层:小因素群; ➢ 第四层:更小的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
17
2020/7/2心理测量学 18
2020/7/2心理测量学
5. 智力结构立体模型(吉尔福特)
内容维度
引起个体心智活动 的各种刺激物

测验编制和实施的步骤

测验编制和实施的步骤

测验编制和实施的步骤1. 确定测验目标•确定测验目的,如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促进学习等。

•确定测验内容范围,包括知识点、技能、理解程度等。

2. 设计测验结构•确定测验形式,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设计测验题型和题量,根据测验目标和内容确定不同题型的比例和数量。

•编写测验题目,确保题目清晰准确,并与测验目标相符。

3. 制定测验准备工作•确定测验时间和地点,根据学生的日程和教室安排合理安排测验时间和地点。

•准备测验材料,如试卷、答题卡等。

4. 实施测验•发放试卷和答题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试卷和答题卡。

•提醒学生仔细阅读试卷上的注意事项和答题要求。

•严格管理考场,避免作弊和干扰行为的发生。

•控制测验时间,确保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

•收集答卷,确保每个学生的答卷都被收集到。

5. 批改和分析测验结果•根据设定的评分体系对学生答卷进行批改。

•分析学生的得分情况,了解学生在不同知识点和题型上的表现。

•对学生答卷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6. 总结和改进测验•总结测验的优点和不足,包括测验的难易程度、有效性等方面。

•根据总结的结果,调整测验的设计和实施方法,以提高测验的质量。

•参考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

7. 反思和反馈•对测验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准备工作、实施过程等方面的问题和改进。

•向学生反馈测验结果,包括总体的成绩和个人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以上就是测验编制和实施的基本步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提高测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指导后续的教学。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新分解

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新分解
干有语义上的联系等。 • 保持选项之间的同质性。
• 5、不能对正确答案有任何暗示。 • 6、同一测验中每个测验试题之间应相互独立避免牵连。 • 7、选项的文字表达,力求简短精炼。 • 8、应尽量避免使用“以第上31页皆/共是10”5页、“以上皆非”的选项。
一般来说,无意提供的暗示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 面:
(6)评价:是为了特定的目的对材料和方 法的价值所作出的判断。也就是说,对材 料和方法符合标准的程度所作出的定量或 定性的判断。
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这六个层次是从学习 过程的理解能力来划分的,它适应于任何一门学科, 而且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第24页/共105页
制作双向细目表的程序如下:
(1)列出大纲的细目表 (2)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 (3)列出各种认知能力(学习水平)目标
第22页/共105页
(1)知识(识记):是对知识的回忆。 (2)领会(理解):是最低层次的理解。 (3)运用: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对抽象 概念的使用。 (4)分析:是将交流的内容分解成几个 要素或组成部分,以便分清一个事物中各要 素或各部分的层次关系。
第23页/共105页
(5)综合:是将所分解的各个要素或组成 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是对各个要素或各 个组成部分进行加工的过程和进行排列组 合以构成一个比较清楚的模式或结构的过 程。
第5页/共105页
二、试题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按照教育规律办事;要脚踏 实地以及站在自己祖国坚实的文化土壤上。最关键,还是要加大教育投入,对基 层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要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和教学基本条件设施建设,深化 教育改革,寻找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试题改革是我国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最佳切 入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Q=100+15Z ❖ Z=(X-X¯)/SD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使用此方法。
11
2020/4/21
(三)智力的分布和分类标准
❖智力的分布 ❖ 大量的研究证明,人类智力的分布呈正态分布曲线,
即两头小、中间大。
❖ 著名家推孟(L.M.Terman)认为,智商为100分 左右的人约占全部测试者的46%;130分以上的 人少于3%;70分以下的也少于3%。
12
2020/4/21
四、智力的发展与差异
❖ (一)智力发展的特征 ❖ 智力水平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一般
来说,智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增长阶段( 出生到15岁左右)、稳定阶段(成人到60岁左右 )和衰退阶段(60岁之后)。
13
2020/4/21
四、智力的发展与差异
(二)智力发展的差异 1.智力的个体差异 首先,在智力发展的水平上,个体之间有高有低。 其次,在智力的结构上,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最后,在智力成熟的时间上,个体之间有早有晚。
16
2020/4/21
二、智力测验的理论依据
❖(一)智力因素分析理论 ❖该理论认为智力是人脑的内部的和有待发现的能力
构成,主要建模方法是因素分析法。这是一种对智 力进行静态的因素描述。
❖ 20世纪60年代以前,该理论占优势。传统比奈式 智力测验,即以该理论为基础编制。
17
2020/4/21
1.二因素说(斯皮尔曼)
2020/4/21
5. 智力结构立体模型(吉尔福特)
24
2020/4/21
6.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R.B.Cattell)于1963年到 1971年,相继完整地提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理论。
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培养
第一节 智力发展与培养
2020/4/21
本节内容
1 智力测验概述
2 常见个体智力测验及其实施
3
常见团体智力测验及其应用
3
2020/4/21
1
智力测验概述
4
2020/4/21
第一节 智力测验概述
❖一、智力测验的相关概念 ❖(一)智力的含义 ❖“智力”一词来源于古拉丁词
intelligence,其意义是代表一种天生的 特点及倾向性。
二因素说
(Spearman,1904)
G因素
个人的普通智力
S因素
个人的特殊智力
18
2020/4/21
2.特殊因素说(桑代克)
抽象智力
处理语言和数学符 号的智力
具体智力
处理事物的智力
社会智力
处理人与人之间相 互交往的智力
19
2020/4/21
3.多因素论(瑟斯顿)
❖ 瑟斯顿(L.L.Thurstone,1936)提出智力可分 为7种因素:
因素”与“操作和机械因素”; ➢ 第三层:小因素群; ➢ 第四层:更小的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
21
2020/4/21
4.智力的层次结构模型(弗农)
22
2020/4/21
5. 智力结构立体模型(吉尔福特)
内容维度
引起个体心智活动 的各种刺激物
操作维度
智力的加工活动
产品维度
智力活动的结果
23
➢ 语文理解(V) ➢ 语词流畅(W) ➢ 数字运算(N) ➢ 空间关系(S) ➢ 机械记忆(M) ➢ 知觉速度(P) ➢ 一般推理(R或I)
20
2020/4/21
4.智力的层次结构模型(弗农)
❖ 英国心理学家弗农(P.E.Vernon,1961)把智 力结构分为四层:
➢ 第一层:G因素; ➢ 第二层:大因素群,分为两大群,即“言语和教育
5
代表性的智力定义
2020/4/21
❖ (1)智力是学习的能力(伯金汉、科尔文、星汉蒙 等);
❖ (2)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斯腾、威尔斯、爱德 华、桑代克、品特纳等);
❖ (3)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比奈、推孟等);
❖ (4)智力是信息加工的能力(斯腾伯格);
❖ (5)智力是“个人心理能量的总和,此项能量能够 使个人有目的地行功,使个人的思想有条理,并且 能够对自身的环境作出有效的适应”。(韦克斯勒)
8
2020/4/21
1.智龄
❖ 智龄即智力年龄,指每一个年龄(段)被试在智力量 表中应该完成的难度最适宜的题目个数(即该年龄 恰好有60%的被测者能完成的题目)。
❖ 比奈—西蒙量表使用此方法。
9
2020/4/21
2.比率智商
❖比率智商即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 简称IQ),指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
1.6 11.3 18.1 46.5 14.5 5.8 2.9
2.3 7.4 16.5 49.4 16.2 6.0 2.2
15
2020/4/21
2.智力的团体差异 关于智力的团体差异,研究最多的是性别差异
。究竟是男性聪明还是女性聪明,这是人们很关心 的话题。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智力在总体上没 有明显差异,但存在分布差异(男女智力分布符合 正态分布,但男性智力分布较广,智力较高和较低 的人数都多于女性,女性智力分布集中在中间部分 )、阶段差异(普瑞森研究表明,14岁以前女优于 男,16岁以后男优于女)和局部差异(智力结构构 成差异,男性在空间能力、数学能力优于女性,女 性在语言能力具有优势)。
6
2020/4/21
我们的智力定义
❖智力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 等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它包括观察能力、注意能 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等。
7
2020/4/21
(二)智力测验及其指标
❖ 智力测验——通过测验的方法来衡量人的智力水平 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
❖智力测验结果的三种表达方法: ➢ 智龄 ➢ 比率智商 ➢ 离差智商
❖公式: IQ=(MA/CA)×10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其中,MA为智力年龄,CA为实足年龄。
❖ 斯坦福—比奈量表使用此方法。
10
2020/4/21
3.离差智商
❖离差智商是把测量分数按照正态分布曲线标准化, 把原始分数转换为平均分为100、标准差为15的 标准分数,用来描述一个人的智力能力与其年龄相 仿的人群的平均成绩的偏离程度。
14
2020/4/21
智商(IQ)
类别
百分比(%) 理论分布 斯比量表 韦氏量表
140以上 120—139 110—119 90—109 80—89 70—79 60以下
高超常 超常 高于平常 平常 低于平常 临界水平 智力缺损
0.38 8.8 15.96 49.72 15.96 6.90 2.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