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合集下载

教学五维目标

教学五维目标

教学五维目标教学五维目标,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立的五个维度的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态度目标、技能目标和价值观目标。

这五个维度的目标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体系,旨在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首先是认知目标。

认知目标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和掌握知识、理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确定学生的认知目标,明确他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其次是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乐观的情绪状态。

再次是态度目标。

态度目标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意识,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习惯。

其次是技能目标。

技能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特定的技能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明确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技能,通过教学活动和实践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最后是价值观目标。

价值观目标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念。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人生意义和社会价值追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关怀,使其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的公民。

总之,教学五维目标是指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立的五个维度的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态度目标、技能目标和价值观目标。

这些目标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的四要素和三维度

教学目标的四要素和三维度

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和“三个维度”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这方面,我们研究得还真是很不够。

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常常没有自己的思考,往往将教学参考用书上的“教学要求”一抄了之,“教学目标”的制定便“大功告成”了。

如果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不甚了了,教学活动中自然也就没有了“灵魂”,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容易迷失“方向”。

一、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规范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包含下列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

3.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具体可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

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

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

他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其他目标有重要的促进和优化作用。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的教师认为,这三维的课程目标只是个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多大用处,所以不必堂堂呈现,堂堂落实。

小学教学教案目标5篇

小学教学教案目标5篇

小学教学教案目标5篇教案目标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教学重点:了解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掌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堂课的内容,帮助他们理解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2. 学习材料:提供一些学习习惯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好的学习习惯的特点。

3. 指导讨论:分小组讨论并分享学习习惯案例,引导学生明确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4. 教师示范:以学习笔记的习惯为例,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5. 学生练习:学生仿照教师示范,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互相交流和提出改进建议。

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7. 总结归纳: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方法,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案目标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2. 教学重点:了解创造思维的概念,掌握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方法。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创造思维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创造思维的意识。

2. 学习材料:提供一些创造思维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创造思维的特点和应用。

3. 指导讨论:分小组讨论并分享创造思维案例,引导学生明确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4. 教师示范:以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考方式为例,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创造思维解决问题。

5. 学生练习: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积极运用创造思维进行解决,并互相交流和提出改进建议。

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 总结归纳: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创造思维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案目标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

2. 教学重点:了解文学的定义和种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师教案教学目标一般模板【优秀9篇】

教师教案教学目标一般模板【优秀9篇】

教师教案教学目标一般模板【优秀9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制定教案时所必须确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的质量。

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并提供学生的学习方向。

下面是9篇优秀的教师教案教学目标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模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XXX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重点:1. 理解XXX的定义和特点;2. 熟练使用XXX的计算方法;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XXX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模板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XXX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用。

重点:1. 了解XXX的发展背景和历史;2. 掌握XXX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 分析和讨论XXX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难点:理解XXX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模板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XXX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重点:1. 理解XXX的工作原理;2. 掌握XXX的操作步骤;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XXX的工作原理。

模板四: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XXX的意义,并能够正确运用XXX的知识。

重点:1. 了解XXX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XXX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运用XXX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模板五: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XXX的内涵,掌握XXX的方法和技巧。

重点:1. 理解XXX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XXX的方法和技巧;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XXX的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模板六: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XXX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1. 了解XXX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2. 掌握XXX的操作方法和技巧;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XXX的操作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摘要:
1.教学目标的定义与分类
2.认知目标的具体内容
3.技能目标的具体内容
4.情感目标的具体内容
5.教学目标的实现方法与意义
正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对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的预期。

它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认知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知识和理解能力。

它包括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

了解是学生对知识的初步认识,理解是学生对知识的深入领悟,应用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或工作中。

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技能和操作能力。

它包括听、说、读、写、计算、操作等技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它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责任、学习合作、学习自信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责任感,教会他们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有很多,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实验法等。


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计划书模板范例15篇

教学目标计划书模板范例15篇

教学目标计划书模板范例15篇教学目标计划书一、教学计划定义是什么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内容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

它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一定学校的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互相联系,共同反映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计划书模板范例15篇做任何工作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

我们应该要有一个合理的工作计划、合理的时间计划。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教学目标计划书模板范例15篇,希望大家喜欢!教学目标计划书1一、学情分析: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

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20课,内容涵盖造型。

表现,设计。

应用,欣赏。

评述,综合。

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均分配在各课中。

三、教学目标:(一)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教学目标四个维度

教学目标四个维度

教学目标四个维度2020-11-21 23:58:49教学目标有也叫学习目标,这两种提法的主体虽然不一样,前者强调了老师,后者强调了学生,但是内容上是对等的,是一致的。

教学目标目标是课堂的主线和统率,不管是课堂结构还是教学环节,不管是训练内容还是老师讲授内容,都要受控于目标。

教学目标还要分解为课堂目标,课堂目标包括学的目标,教的目标,策略的目标,这些目标组成一张课堂网,将知识学习,技能形成,思维培养连接起来,共同作用于学习的主体——学生。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

这是第一个维度,也是基础维度,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第一步,是掌握学科的表述语言,是为了实现解决学科问题的基础环节,这个维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也是保底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个维度要做到扎实,准确,熟练。

2.技能目标。

这是第二个维度,在熟练地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再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应用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夯实知识目标,当这种技能固化成本能之后,技能目标才算是被真正地掌握。

技能目标最关键的最难的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也就是教学中的固化和迁移环节。

3.思维目标。

思维时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他有具体的表现形式,通过这些外在的形式来追寻思维的轨迹。

教学的本质就是教会学生成为一个思维的强者,有了学科思维就等于给了学生打开学科大门的钥匙,所谓的思维就是指用学科的语言和方法解决学科本身及学科外延问题的途径,这个过程具有很强的再生性和创造性,也存在明显的思维层次和思维质量。

思维目标的实现实际上就是终极的教学目标地实现。

这个维度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对教学的内容地设计,包括前两个维度的实现,包括学生的学,包括老师的教,包括目标的实现过程。

二、教学目标的性质1.统领性教学目标具有统领性。

一节课的所有环节都应该围绕着这个既定的目标展开,所有教学内容的设计都围绕着这个目标选择,学生练习的内容,老师讲授的内容,导入,小结全部受制于目标。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和宗旨,它是对教育所追求的价值和意义的总结和概括。

教育的目的包括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具备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等。

培养目标是教育活动中,针对学生个体、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所设定的具体目标。

培养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等。

认知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情感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行为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与设计过程中,针对学生在特定学科或领域中所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所设定的具体目标。

课程目标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设置的具体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设定的目标,是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应达到的预期成果进行具体描述的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是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培养要求。

综合来说,教育目的指导培养目标的设定,而培养目标则指导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2、体会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并学习运用。

3、懂得生动地描写来源于生活中的观察。

教学重点: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恰当运用描写方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习作指导
一、抓住关键词句,读懂习作要求
1、揭题。

“喜欢”这个词我们经常挂在嘴边,还有一个词,我们不常说出口——“崇拜”。

“喜欢”和“崇拜”有什么不同?你喜欢谁或崇拜谁?今天的习作课,我们就来写一位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2、读懂习作提示。

我们先来看看习作提示,(学生默读)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怎样写?
二、感悟“说服力”和“吸引力”,学习精心选材。

1、作文之前选择事例很重要。

王明同学在写这篇作文时,他决定写班上的李强,他想到了李强同学的几个事例,不知道用哪个好,请你帮他参考一下,看看哪件事有说服力:
①他每天早上来到学校,总是主动把教室打扫干净。

②有一次,他的同桌上课时呕吐,别的同学连忙掩住鼻子,他却马上给同桌递上了纸巾,接着拿着垃圾铲到操场铲来沙子把地上的污物盖起来,课后他又把污物清扫掉。

③早晨,他排队买面包,见一位残疾人拄得拐杖排在他后面,主动和残疾人换了个位子。

④星期天,他主动帮妈妈洗衣,做饭……
⑤在公共汽车上,他主动把座位让给了一位老奶奶。

(教师随机点拨)
2、小结:写人的作文,你如果选择了有说服力的事情来写,你的作文就成功了一半了。

三、感悟“具体”和“生动”,学习形象描写
1、一到下笔作文时,老师总是说——内容一定要具体,描写一定要生动。

看看这个片断描写,这段话缺了些什么呢?(示“空洞版”《售货员阿姨》)
货架上摆着很多礼品,都很好看。

一位售货员阿姨走过来问我们想买什么,我们说想为老师挑选节日礼品。

阿姨听了,主动帮我们参考,为我们选了两个果盘。

可我们的钱不够,还差一元三角钱。

阿姨见我们为难的样子,就掏钱帮我们补上了。

师小结:要想让读者如见其人,就要学会让事实说话,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不能少。

不信?看下面这个片断。

2、范文引路,感受具体和生动。

售货员阿姨
……货架上摆着很多礼品,件件让人眼谗,样样招人喜欢。

应该送老师什么样的礼物呢?正当我们举棋不定的时候,一个身穿骆驼色工作服,俊眉俊眼的售货员阿姨来到了我们的面前:”小朋友,你们想买些什么呀?”当她知道我们是在为老师选择节日礼品时,圆圆的脸庞更加笑容可掬:”你们一共带了多少钱?我给你们当个参谋好吗?”我们把钱掏出来一数,一共是四十九元五角。

阿姨为我们选中了两个紫红色的果盘,漂亮极了。

可是每个二十五元四角,买一对还差一元三角钱,怎么办?……阿姨见我们为难的样子,微微一笑,便用和蔼而又亲切的口吻对我们说:”不就差一元三角钱吗?不值得再跑一趟了,我给你们垫上好了。

”说完,她从自己的衣袋里掏出了几个钢币,和我们的钱一起放进了钱箱。

然后,阿姨又笑眯眯地把
两个紫盘放进纸盒里,小心捆扎结实,这才递到我的手里……
(1)这段话和刚才的相比,多了些什么?找找描写她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小结:用上了这些人物描写的方法,文章不再是三言两语、平平淡淡,而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了。

(随机提升:你们看,同样写阿姨的“笑”:“笑容可掬——微微一笑——笑眯眯”,阿姨的神态随着事情的发展而变化,这位小作者观察非常细心,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2)小作者具体生动地描写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我们要向小作者学习,写文章要用事实来说话。

人物描写的法宝就是——
示:瞧他什么样,看他怎么做,听他怎么讲,猜他怎么想。

四、回顾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典型人物和事件。

1、李强乐于助人,受同学的喜欢;售货员阿姨待人热情,善解人意,受小朋友们喜欢。

你喜欢一个人或崇拜一个人一定有自己的理由。

平时,你会怎样夸奖一个人?(师引导学生用词语或句子概括不同的人物品质)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板书:
乐于助人勤奋好学心胸宽广勤俭节约
爱护弱小锲而不舍一丝不苟工作负责……
2、从这些词语,你想到了谁?他的哪一点让你喜欢或崇拜?
有个词说得好——空口无凭,你凭什么说他好,凭什么这样夸他呀?你要让事实来说话,要通过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他的品质,这样你的文章才会有说服力。

3、这次习作你准备写谁?打算写他的什么事?说给你的同桌听,让他帮你参考一下。

(同桌互说)谁愿意跟大家讲讲?(大组交流)
五、尽情表达,力求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已经确定了写谁,写他的什么事。

对写好这篇习作,你有了几分把握?拿起手中的笔,尽情表达吧,别忘了,要用事实来说话!期盼你的佳作,祝你成功!
习作讲评
一、老师总评
教师对照习作要求,根据班级学生习作实际情况进行总评。

二、交流感悟
1、片断赏析
(1)你的作文题是什么?写了什么内容?(据学生选材情况进行点评)
(2)有没有好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精于表达、善于表达的好处。


预设:
·你听了他的习作,还想知道什么?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他?
·遇对话的师生对读
·可让题目拟得精彩的同学上讲台板书题目
小结:同学们的一篇篇习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

看来大家都用上了人物描写的法宝:瞧他什么样,看他怎么做,听他怎么讲,猜他怎么想。

(3)小结并提升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能使你的文章生动传神,但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的全都用上呢?想一想,如果你写的是下面这些人物,你会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一位幽默风趣的主持人?一名顽强拼搏的运动健将?一位优雅漂亮的模特?我不小心打碎了妈妈新买回来的花瓶?
小结:人物描写也不必面面俱到,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这样人物形象会更加突出。

2、佳作放送
过渡:如果光看题目(指黑板)你们最想先看哪一篇习作?
(1)请一学生读自己的佳作。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随机强化“选材”)(2)再请一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

这篇习作里,你最欣赏她的哪一点?(教师随机强化“表达”)
(3)谁还想让大家分享他的作品?(片断)
·他的这个片断描写给你什么启发?
三、继续修改
1、示一病段师生共同修改,之后师小结。

2、鼓励学生进一步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耐心细致地再读读自己的作文,看看哪里要删,哪里要添,继续认真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了,再誊抄到作文本上。

四、总结全课
1、这次习作课,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能跟大家说说吗?
2、总结本次习作训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写人要围绕人物的品质和特点用具体的事例来写。

另外,我们要想写活人物,应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根据人物的特点,选准方法,进行细致描写,这样才能写出鲜活的人物。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教学,我能根据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立足学生实际,将“选择典型材料”作为教学重点,将“学习运用人物描写方法”作为难点,设计并实施了这次习作教学。

从学生习作来看,全班45位同学,都能根据人物品质选择相应材料,没有雷同的现象,其中31位同学的内容较为典型新颖。

从教学效果来看,本课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开启了学生情感的大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值得反思的问题:
一、“审题”不能以个别代替全体
习作前的审题很重要。

题目中的关键词,有人称之为“题眼”,如果成了“盲点”,势必会使学生形成“盲眼”现象──看不到或抓不住“题眼”,把握不住写作重点。

我在上课时,只是在全体同学读了习作提示之后,让个别学生说出习作要求,没有检查全体同学的审题情况。

如果让学生先细读提示,边读边画题眼,之后再交流“注意事项”,这样才能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二、指导修改不够到位
小学生的作文还有“使用标点”、“文从字顺”方面的要求,不能只顾及“内容精彩”和“用词恰当”,学生在句式的表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应找学生出现的病段作例子,指导学生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这样做,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真正顾及到全体学生。

三、“统一指导”和“强调个性”的问题
本人教学中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在习作起步阶段鼓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以激励为主,极少去统一指导。

结果一段时间下来,学生选材和表达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学生到了高年级一头雾水。

看到了自主背后隐藏的随意和浮躁之后,又想着如何让学生“规矩”,统一指导下,学生习作又会出现个性不足、类同有余的遗憾。

这节课的设计,我仍在“统一指导”和“强调个性”之间犹疑。

从中年级到了高年级,现在的感受是:习作起步阶段我就要明确“统一指导”尽可能少,且
要讲究时机和方法,不能没有,要让一次次老师指导下积累的成功经历和经验内化迁移,为学生习作的自由和个性打下基础。

到了高年级,“统一指导”要逐步“淡出”,学生自主的成分逐渐增加直到完全自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