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耳干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

合集下载

左心耳干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_目前的认识和建议

左心耳干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_目前的认识和建议
[2 ] [2 , 11 ]

。 Zateyshchikov 等
[12 ]
LAA 充 的研究发现,
盈和排空速度低于 20 cm / s 是持续性房颤患者发生 LAA 内 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 医源性 LAA 功能受损同样易导致 LA 内血栓形成。 LA LA 收缩功能严 收缩功能主要由心耳完成 。当 LAA 隔离后, 重受损, 即使在窦性心律下 LA 内也易形成血栓。 2. 2 LAA 内血栓的临床危险因素 Scherr 等
清放弃; 1 例因漏斗胸 LAA 结扎后需胸腔镜手术取出圈套 器, 无其他并发症。6 例患者随访 2 个月, 其中有 2 例发生 不完全封堵。上述研究说明外科干预 LAA 后, 随访应重点 观察 有 无 LAA 不 完 全 封 堵, 因 其 易 形 成 后 期 血 栓。 外 科 LAA 外结扎方式容易形成不完全性封堵, 心脏内缝合技术 封闭 LAA 成功率高于结扎技术, 其中荷包缝合后再线性缝 合成功率最高。Ailawadi 等
[19 ]
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损伤 、 凝 表明, 房颤患者 LA 结构重构、 血机制激活等诸多因素与 LA 内血栓有关 2. 1 LAA 功能与房颤血栓 LAA 具有正常收缩功能而不易形成血栓, 窦性心律下, 房颤时 LAA 内血流速度显著降低 。 尤其在 LA 内压力增高 LA 及心耳需通过增大内径 、 的情况下, 增强主动收缩来缓解 心房内压力, 保证左室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 随着 LA 增大, LAA 的充盈和排空速度将进一步降低 。 除此之外, 房颤时 LAA 口明显增宽, 心耳呈球形或半球形改变, 心耳壁的不规 则内向运动难以产生足够的 LAA 排空, 加之 LAA 内肌小梁 凹凸不平, 易使血流产生漩涡, 导致血液在 LAA 淤积, 进而 易化血栓形成

左心耳封堵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李敏1李阳阳2李璇1王霞1葛汝青1张华涛1张立平1齐晓峰1徐建

左心耳封堵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李敏1李阳阳2李璇1王霞1葛汝青1张华涛1张立平1齐晓峰1徐建

左心耳封堵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李敏1 李阳阳2 李璇1 王霞1 葛汝青1 张华涛1 张立平1 齐晓峰1 徐建伟1 许军1 李杰通讯作者发布时间:2023-06-20T23:29:18.489Z 来源:《系统医学》2023年6期作者:李敏1 李阳阳2 李璇1 王霞1 葛汝青1 张华涛1 张立平1 齐晓峰1 徐建伟1 许军1 李杰通讯作者[导读] 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1潍坊市中医院心内科山东潍坊 2610412潍坊市中医院健康管理科【摘要】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

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之间接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28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患者均于术后1月、3月、6月、12月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观察治疗的有效性、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所参调的28例患者,随访结果为:左心耳封堵术的有效性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7.14%。

结论:基于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的应用,可有效预防其出现血栓栓塞事件,临床应用积极意义明显。

【关键词】左心耳封堵;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心房颤动是当前最普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疾病,而血栓栓塞则是最严重的威胁。

根据最新的研究,超过90%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病人的心房内都有血栓,而这些血栓的积聚会导致心脏病的死亡风险大大提高,甚至可能达到原来的3倍以上[1]。

长时间以来,抗凝药物口服一直是此疾病治疗首选,但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进步,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研究问世,可以被作为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预防的可行性方法,且深受临床患者、医师所认可[2]。

基于此,本研究以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28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左心耳封堵技术在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数据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之间接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28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患者均于术后1月、3月、6月、12月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其中,参调者年龄统计≤80,≥47岁,中位值为(63.79±9.76)岁,性别比值统计男:女为19比9;体质指数为(26.49±2.98)kg/m2;CHADS2评分为(2.41±0.99)分;HAS-BLED评分为(3.03±1.13)分。

中国左心耳封堵预防心室颤动卒中专家共识(2023)

中国左心耳封堵预防心室颤动卒中专家共识(2023)

中国左心耳封堵预防心室颤动卒中专家共识(2023)中国左心耳封堵预防心室颤动卒中专家共识(2023完整版)1. 背景介绍左心耳(LAA)是左心房与房间隔之间的一个突出物,易形成血栓,增加发生卒中的风险。

而心室颤动(VF)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可以导致卒中发生。

为了预防心室颤动卒中的发生,中国专家组在2023年达成了以下共识。

2. 共识内容2.1 左心耳封堵手术专家共识认为左心耳封堵手术是预防心室颤动卒中的有效措施之一。

该手术通过封堵左心耳,防止血栓形成,并减少卒中的风险。

2.2 适应症根据专家共识,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有心房颤动病史且合并卒中风险因素的患者- 已行房颤消融手术或心脏手术的患者- 对于无法长期服用口服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2.3 手术技术要点专家共识提出了以下手术技术要点:- 手术应在全麻下进行,通过导管引导插入封堵器材进行封堵- 重视术前评估和手术前准备,确保手术安全和顺利进行- 术后应加强抗凝治疗,避免血栓形成3. 结论专家共识认为,中国左心耳封堵预防心室颤动卒中专家共识(2023完整版)是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南。

对于符合适应症的患者,左心耳封堵手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卒中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上为中国左心耳封堵预防心室颤动卒中专家共识(2023完整版)的简要内容。

参考文献:1. 专家共识组. 中国左心耳封堵预防心室颤动卒中专家共识(2023完整版)[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 51(1): 45-51.2. 专家共识组. 左心耳封堵预防心室颤动卒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3, 37(1): 12-16.。

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围手术期护理

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围手术期护理

吡格 雷 和 阿司 匹林 ; 均 排 除各 种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 风 湿性 心 脏病 、 心肌病 、 甲状 腺 功 能 亢 进 等 疾 病 ; 患
者均为耐受 手术者 , 经 医生详细讲解后 自愿接受 手术 并 签署 手术 知情 同意 书 。
血压 病 史 2 ~ 8年 ,C HA DS 2一 VAS 4 评 分 ≥ 2分 , HAS —B L E DE ] 评 分 ≥ 3分 , 服 用华 法林 、 氯
经 常反复 发作 , 有 药 物 治疗 失 败 史 , 加 之 对 新 技 术
P C L A A治疗 的 了解不深, 担心手术预后 , 术后存
在术 侧肢 体制 动 、 在 床上 大 小 便 等 问题 , 患 者 多 有 紧张 、 忧 虑情绪 。因此 , 护 士加 强 心 理 护 理 和 健康 教育 尤 为重要 ] 。首 先 向患 者及 家属 讲 解 手 术 过 程及 具体 的操 作 程 序 , 告 知 术 中 术 后 可 能 出 现 的 症状 , 详 细介 绍相 关 知识 , 嘱 患 者 阅读 相 关 宣 传 图 画, 特别 是该 技 术 的 微 创 性 、 疗效 和优点 , 使 患 者
摘 要 : 总结 4 例心房颤 动患 者行 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血栓栓塞 围手术期 护理 。护理要点为加强心理指 导 , 完善 各项术
前准备 , 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及 预防并发 症的发生 , 做好创 口护理 , 加强抗栓 用药பைடு நூலகம்导 , 做好 出院健康 宣教 。4例患者 左心耳
封堵手术成功 , 均好转 出院。 关键 词 : 心房颤动 ; 血栓栓塞 ; 左心耳封堵术 ; 护理
术为 微创 , 具 有操 作 损 伤 小 , 易恢复 , 安全可靠 , 术 后 无 需 长期 服 用 抗 凝 药 等 优 点 , 为 非 瓣 膜 性 心 房 颤动 、 栓 塞 风 险 高 危 以及 不 适 合 应 用 华 法林 抗 凝 的患 者提 供治 疗新 的选择 。2 0 1 4年 1 0月 , 本 院心 内科 成 功为 4 例 心 房颤 动患 者行左 心 耳封堵 术 , 效 果较 好 , 现将 护理 报告 如下 。

左心耳封堵术

左心耳封堵术
技术进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左心耳封堵术的手术方法和器械不断完 善,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研究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左心耳封堵术在预防脑栓塞方面的疗效,为该 手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展望
技术创新
未来,左心耳封堵术的技术和器械仍 将不断创新,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 全性和长期有效性。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 抗凝药物,并定期进行复查。
康复期间,患者应避免剧烈运 动和重体力劳动,逐渐恢复正 常的活动和工作。
03 左心耳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与心脏左心耳内血栓形成和脱落密切相 关。左心耳封堵术可以有效预防左心耳内血栓形成,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
左心耳封堵术
目 录
• 左心耳封堵术简介 • 左心耳封堵术的原理与技术 • 左心耳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 左心耳封堵术的疗效与安全性 • 左心耳封堵术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左心耳封堵术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 法,通过导管将封堵器植入左心耳, 以预防或减少心房颤动(AF)引起 的血栓栓塞事件。
时处理。
心包积液
术后可能出现心包积液, 需定期监测心脏超声,
必要时进行引流。
器械相关并发症
封堵器移位、脱落、血 栓形成等,需定期复查 心脏超声和凝血功能。
其他并发症
如感染、出血、心肌梗 死等,需根据具体情况
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05 左心耳封堵术的研究进展 与未来展望
研究进展
左心耳封堵术的起源
左心耳封堵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末,旨在预防心房颤动(AF)引 起的脑栓塞。
左心耳是左心房的一个小结构,是血栓形成的重要部位,也是心房颤动 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主要来源。

左心耳闭塞预防心房颤动血栓的研究进展

左心耳闭塞预防心房颤动血栓的研究进展
1 . 2 左 心耳 形成 血 栓 机 制 与 影 响 因素 可能 与 以 下机 制有 关 : 房颤 时血 流 动力学 异 常 , 心 房丧 失 了节
心 房颤 动 ( 简称房颤) 患 者 易发 生 血 栓 栓 塞 , 超 过
9 0 % 的心源性血栓来 自左心 耳。而很 多情 况房 颤 的心 室率
及封堵 装 置 的研 制 均取 得 了一些 进展 。现 就此 相关
律性 收缩 , 使舒 张 期左 房血 流速 度 明显下 降 , 血 流淤 滞 久 之形 成血 栓 。左 心 耳 是 类 似 壁 龛 的 盲端 腔 _ 4 J ,
房 颤导 致左 心 耳扩 大 ( 包 括 左 心 耳入 口内径 、 长度 、
关键词 心房颤动 ; 血栓形成 ; 左 心耳 封堵 装置 中图分类号 R 5 4 1 . 7 5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0—1 4 9 2 ( 2 0 1 3 ) 0 3— 0 3 2 7— 0 3
心房 颤动 ( 简称 房 颤 ) 是 临床 常 见 的 心律 失 常 ,
面 积 等指标 ) 和 心 耳 排 空 率 的 降低 , 左 心 耳 内 的 血
流 缓慢 ; 左 心耳 独 特 的管 状 结 构 及 心 内膜 富 含 的 肌
小 梁结 构易 于血 流淤 滞 , 容易 形成 血栓 。高血 压 、 高 龄 等 因素可 发生 左心 耳 内膜损 伤 或纤 维化 也 可能参
安徽 医科大学 学报
A c t a U n i v e r s i t a t i s Me d i c i n a l i s A n h u i 2 0 1 3 Ma r ; 4 8 ( 3 )
・3 2 7・
◇综
述 ◇

左心耳封堵指南与共识

左心耳封堵指南与共识

左心耳封堵:指南与共识口服抗凝药物(OAC)是预防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方法。

对于不适合长期OAC或在OAC期间仍然出现卒中的患者,目前没有理想的药物治疗手段。

众所周知,左心耳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消除左心耳血栓能大大降低卒中、系统栓塞风险。

因此,左心耳干预预防血栓栓塞应运而生,包括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O)及外科封闭/切除左心耳。

其中LAAO最为引人注目,国际相关指南与国内专家共识对LAAO预防血栓栓塞进行了介绍和推荐。

一、国际指南推荐情况2012年ESC房颤指南引述了WATCHMAN和Amplatzer心脏封堵器(ACP)的临床研究。

WATCHMAN的研究(PROTECT-AF)随机入选707名患者接受LAAO或OAC(INR 2-3)。

LAA0组术后口服抗凝药物45天,双联抗血小板6个月,阿司匹林长期应用。

随访证实LAAO组主要有效事件率(卒中、系统栓塞、心源死亡复合终点)不劣于华法林,但手术并发症较高。

手术经验的积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指南指出由于缺乏大规模RCT研究及系统长期随访,LAAO减少卒中风险的证据略显不足。

左心耳并非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血栓的唯一来源,LAAO存在封堵不完全问题,即使LAAO患者仍需OAC。

该指南建议:高卒中风险且不能抗凝的房颤患者可考虑行LAAO(IIb、B级证据)。

2014年的AHA/ACC/HRS发布的房颤管理并未提出进一步研究进展。

指出采用WATCHMAN行LAAO在复合终点方面不劣于华法林,但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约10%。

学习曲线效应下器械相关并发症会随术者经验积累逐渐下降。

但该指南较为保守,未对LAAO提出明确的推荐等级。

2014年英国NICE房颤管理指南考虑到缺乏高质量RCT研究证据、卫生经济学等问题,建议LAAO仅用于抗凝禁忌或不耐受的患者。

2014年加拿大房颤指南同样引用PROTECT-AF等研究,仅建议LAAO可以考虑用于高卒中风险且不能应用NOAC的患者(低证据等级)。

左心耳封堵术7例临床病例报告

左心耳封堵术7例临床病例报告

左心耳封堵术7例临床病例报告心房颤动是引起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旦发生脑卒中,轻者致残,重者致死。

因此治疗房颤的主要目标是预防脑卒中。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年发生率约5%[1]。

而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其栓子90%~100%源自左心耳,左心耳是房颤血栓栓塞的主要来源[2]。

故左心耳封堵术可以有效的预防脑卒中,同时又可以有效降低房颤患者长期口服华法令等抗凝药物所致的出血等并发症。

我科室在2015年的5月份率先在内蒙古自治区进行试验,到目前为止已经为7例患者置入了左心耳封堵器。

标签:房颤;脑卒中;左心耳封堵1 临床资料我科室在2015年的5月份将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开展左心耳封堵术的试验地区,截至目前已经为7例患者成功置入了左心耳封堵器。

患者都患有持续性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

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为(65.2±2.4)岁。

患者均为已婚,其中1例蒙古族,6例汉族。

在患病史方面,有1例甲亢和1例肾功能不全。

在术前对患者进行了常规检测,有5例确诊为脑梗死患者或头晕、晕厥、意识障碍者(TIA)。

房颤合并房室阻滞安装心脏起搏器2例。

7例患者的血常规等一般检测都没有发现异常。

而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最终显示:患者左心耳有20~28 mm的开口,未见有血栓形成,也未见有血栓影。

7例患者的左心耳类型分别为2例菜花型、1例风向袋型,4例鸡翅型。

利用CHA2DS2-V ASc评分对其评估,其得分为2~4分,平均3.4分。

共有7个评分项,具体评分标准为如下表。

见表1。

利用HASBLED评分对其进行评估,得分在2~4之间,平均分为2.2分,具体评分标准为高血压病(1分);肾功能异常(1分);肝功能异常(1分);先前有过卒中史(1分)。

对这7例患者进行一年为期的随访,均未出现脑卒中现象。

手术过程:患者平躺在导管床上,对患者进行血样、心电情况进行监测,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后进行插管处理。

利用多普勒超声探头对患者的食道心脏进行检测,进行手术前的常规消毒后,在患者手术部位铺设无菌洞巾,采用右股静脉穿刺的手术方法,穿刺患者右股静脉,随后将其放置在患者的8F动脉穿刺鞘中,同时利用导丝到患者上肺静脉,将房室穿刺隔开后,取出房室间隔中的穿刺鞘,置入14F输送导管,联合猪尾导管对患者左心室开展造影检测,将造影检测与患者食道超声进行对比,确定左心耳开口的大小,将导管进入合适的深度之后确定左心耳的形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㊃建议和指南㊃左心耳干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目前的认识和建议Leftatrialappendageinterventionsforthromboembolismpreventioninpatientswithatrialfibrillation:currentknowledgeandrecommendation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㊀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一㊁前言心房颤动(房颤)为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其严重并发症为血栓栓塞事件,轻者影响生存质量,重者可致残㊁致死㊂因此,在该病的防治策略中,预防栓塞事件的发生系重要的防治策略㊂在预防血栓栓塞事件中,规范的抗凝治疗已获满意疗效,然因需长期抗凝,患者依从性较差㊂据估计,我国房颤患者规范抗凝治疗者不足10%㊂因此,探索新的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策略便显得尤为必要㊂近年来,采用左心耳干预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临床研究已有诸多报道,国内许多中心也陆续将外科干预左心耳及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应用于临床㊂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已初步证实,有效干预左心耳预防血栓栓塞的效果不亚于华法林的抗凝效果[1],为推进这一策略在我国实施提供了有力依据㊂为规范左心耳干预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临床应用,我国本领域的专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了左心耳干预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认识和建议,以供开展此项工作时参考应用㊂二㊁左心耳结构和功能左心耳是胚胎时期原始左心房的残余附属结构,形成于胚胎发育的第4周[2]㊂左心耳位于左上肺静脉与左心室游离壁之间,基底部靠近冠状动脉回旋支主干,后上方与左上肺静脉毗邻㊂左心耳多呈长管钩状结构,形态变异较大,长度通常为16 51mm,开口直径为10 40mm[3]㊂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㊁磁共振成像(MRI)和经皮选择性左心耳造影可以显示左心耳形态㊂研究发现左心耳形态各异,Wang等[4]根据心脏CT检查结果将622例患者左心耳开口形态分为5种类型:椭圆形(oval,占68.9%)㊁足样(foot⁃like,占10 0%)㊁三角形(triangular,占7.7%)㊁水滴样(waterdrop⁃like,占7.7%)和圆形(round,占5.7%)㊂尸检发现,80%患者左心耳呈多叶状,其中54%为双叶状[3]㊂与发育成熟的左心房不同,左心耳内有丰富的梳状肌及肌小梁,表面不光滑,易使血流产生漩涡和流速减慢,其解剖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左心耳为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㊂DiBiase等[5]应用CT或MRI对932㊀㊀DOI:10.3760/cma.j.issn.1007⁃6638.2014.06.001通信作者:黄从新,Email:huangcongxin@vip.163.com;霍勇,Email:huoyong@263.net.cn;张澍,Email:zsfuwai@vip.163.com例药物治疗无效㊁拟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左心耳进行形态学研究,根据影像学结果(测量长度㊁角度及分叶数等结构特点)将左心耳分成4类:鸡翼形(chickenwing)㊁仙人掌形(cactus)㊁风向袋形(windsock)和菜花形(cauliflower),其中鸡翼形最多,占48%㊂导管消融术前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在鸡翼形左心耳患者中仅为4%,而在仙人掌形㊁风向袋形和菜花形患者中分别为12%㊁10%和18%㊂在CHADS2评分0 1分的患者中,非鸡翼形左心耳患者脑卒中风险显著高于鸡翼形左心耳患者(4.6%对0 7%)㊂在校正了CHADS2评分㊁性别㊁房颤类型等多变量的回归模型中,79%鸡翼形左心耳患者不太可能有脑卒中/TIA病史㊂Kimura等[6]对低CHADS2评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了左心耳解剖学特征与脑卒中危险分层相关性的分析,发现左心房内径大小㊁左心耳血流速度㊁左心室功能及血清脑钠肽水平等均不能预测脑卒中风险,而菜花形左心耳则是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㊂因此,左心耳的形态与血栓栓塞的发生有密切关系㊂左心耳具有收缩及舒张功能,其收缩功能参与左心室的充盈,舒张功能与左心房的容积-压力调节有关㊂窦性心律时,左心耳因具有正常收缩能力而很少形成血栓,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呈现特征性血流频谱:向上的排空波由左心耳主动收缩产生,其后的充盈波则由左心耳弹性回缩或当房室间压差消失时肺静脉充盈左心房及左心耳所致[3]㊂病理状态下左心房压增高时,左心房及左心耳均通过增大内径及加强主动收缩力来缓解左心房压,保证左心室足够的血液充盈㊂随着左心房的不断增大,左心耳入口明显增宽,呈球形或半球形改变,左心耳的充盈和排空速度也逐渐降低㊂房颤时心耳壁的内向运动难以引起足够的左心耳排空,导致血液在左心耳淤积,进而形成血栓的病理基础,TEE检查可发现左心耳血流呈不规则的锯齿样改变,血流速度明显降低[3,7]㊂研究表明,房颤患者左心耳内血栓形成取决于左心耳收缩功能,形成血栓者其左心耳收缩功能显著低于未形成血栓者[8⁃9]㊂三㊁左心耳与心房颤动血栓形成左心耳是房颤患者血栓的主要形成部位,57%的瓣膜性房颤血栓和90%的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均来自左心耳[10]㊂研究表明,房颤患者左心房结构重构㊁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损伤㊁凝血机制激活等诸多因素与左心房内血栓有关[2,11]㊂(一)左心耳功能与房颤血栓窦性心律下左心耳具有正常收缩功能而不易形成血栓,房颤时左心耳内血流速度显著降低㊂尤其在左心房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左心房及心耳需通过增大内径㊁增强主动收缩来缓解心房内压力,保证左心室有足够的血液充盈㊂随着左心房增大,左心耳的充盈和排空速度将进一步降低㊂除此之外,房颤时左心耳口明显增宽,心耳呈球形或半球形改变,心耳壁的不规则内向运动难以产生足够的左心耳排空,加之左心耳内肌小梁凹凸不平,易使血流产生漩涡,导致血液在左心耳淤积,易化血栓形成[2]㊂Zateyshchikov等[12]研究发现,左心耳充盈和排空速度低于20cm/s是持续性房颤患者发生左心耳内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㊂医源性左心耳功能受损同样易导致左心房内血栓形成㊂左心房收缩功能主要由心耳完成㊂当左心耳隔离后,左心房收缩功能严重受损,即使在窦性心律下左心房内也易形成血栓㊂(二)左心耳内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Scherr等[13]研究发现CHADS2评分ȡ2分和左心房内径增加是房颤患者左心耳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而与房颤类型及检查时是否为窦性心律无关㊂随后的一项研究也证实CHADS2评分与左心耳内血栓密切相关,心功能不良㊁脑卒中/TIA病史㊁糖尿病为左心耳血栓的主要预测因素㊂尚有研究发现持续性房颤其持续时间及心耳内自发显影也是心耳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14]㊂Zateyshchikov等[12]研究则发现年龄>75岁是持续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㊂高龄房颤患者易出现左心耳内血栓可能也是其成为房颤脑卒中高危因素的重要原因[15]㊂新近,Boyd等[16]研究发现左心室质量指数也与房颤患者左心耳内血栓形成关系密切㊂左心室质量指数增加可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继而出现左心房扩大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易化血栓的形成㊂Tang等[17]则连续入选了433例拟行导管消融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经TEE筛检出6%的患者左心房/心耳内存在血栓,而体质指数ȡ27.0kg/m2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㊂肥胖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可能与其激素水平及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㊁生长因子水平变化等有关㊂(三)左心耳结构与房颤血栓除了临床因素之外,左心耳的形态结构可能与局部血栓形成有关㊂Beinart等[18]利用MRI测定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容积㊁长度㊁开口面积及分叶数目,分析各参数与患者缺血性脑卒中/TIA病史的相关性㊂结果显示,除年龄㊁服用阿司匹林外,左心耳的开口面积是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㊂DiBiase等[5]依据术前CT/MRI影像将932例(14%的患者CHADS2积分ȡ2)接受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左心耳形态分为4种:仙人掌形(30%)㊁鸡翼形(48%)㊁风向袋形(19%)㊁菜花形(3%);8%的患者存在缺血性脑卒中/TIA病史;在校正CHADS2评分㊁性别和房颤类型后显示,鸡翼形左心耳患者脑卒中风险最低,而仙人掌形的脑卒中风险是其4.08倍(P=0.046),风向袋形是其4.5倍(P=0.038),菜花形是其8倍(P=0.056)㊂Kimura等[6]入选80例接受房颤导管消融的患者进行增强CT扫描,对比分析了30例既往有脑卒中病史和50例年龄匹配患者的左心耳解剖结构特征㊂经校正CHA2DS2⁃VASc评分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菜花形左心耳是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OR:3.355;95%CI:1.243 9.055;P=0.017)㊂然而,不同左心耳形态导致脑卒中风险差异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㊂总之,房颤时左心耳收缩功能不良㊁合并的诸多临床因素及左心耳的特殊形态结构共同易化了左心耳内血栓的形成㊂四㊁心房颤动左心耳干预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一)外科干预左心耳外科干预左心耳预防房颤血栓栓塞主要包括切除左心耳或缝合左心耳㊂Kanderien等[19]入选137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患者(38%)外科切除左心耳,85例(62%)外科缝线缝合或吻合器缝合左心耳㊂术后所有患者均行TEE检查评价左心耳血流和血栓㊂以左心耳残存或有持续血流通过左心耳为不成功,结果显示82例患者(60%)不成功㊂研究还提示左心耳切除成功率最高(73%),缝线缝合次之(23%),吻合器缝合均不成功㊂Adams等[20]对12例外科开胸手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同时行左心耳缝合结扎,术中经TEE显示完全封堵左心耳,随访3个月,进行增强CT扫描,75%患者左心耳有造影剂进出,提示左心耳不完全封堵㊂Bartus等[21]对11例患者经心包途径结扎左心耳,1例因超声心动图显示不清晰放弃,1例因漏斗胸左心耳结扎后需胸腔镜手术取出圈套器,无其他并发症㊂6例患者随访2个月,其中有2例发生不完全封堵㊂上述研究说明外科干预左心耳后,随访应重点观察有无左心耳不完全封堵,因其易形成后期血栓㊂外科左心耳外结扎方式容易形成不完全性封堵,心脏内缝合技术封闭左心耳成功率高于结扎技术,其中荷包缝合后再线性缝合成功率最高㊂Ailawadi等[22]从美国7个中心选取71例患者应用新型缝合器(AtriClip)夹闭左心耳,其中1例因左心耳太小被剔除,67例(95.7%)夹闭成功,无器械相关不良事件和围术期死亡事件发生㊂随访3个月,61例患者接受CT和TEE检查,60例(98.4%)左心耳完全封堵㊂但关于左心耳夹闭口部如何定位及如何理想封堵左心耳仍需更多临床研究提供确切依据㊂1.外科干预左心耳的适应证:接受择期开胸手术的房颤患者,建议术中同时进行左心耳外科干预以预防血栓栓塞事件㊂外科缝合或结扎左心耳,术后可能存在左心耳不完全封堵,存在血栓栓塞风险,故推荐外科切除左心耳作为首选方案㊂具体建议如下:①接受二尖瓣外科治疗及消融的房颤患者,建议同时行左心耳切除;②接受主动脉瓣外科治疗及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在不增加外科手术风险的情况下(延长手术时间或增加出血风险),建议同时行左心耳切除;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及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在不增加外科手术风险的情况下(延长手术时间或增加出血风险),建议同时行左心耳切除;④接受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及消融的房颤患者,在不增加外科手术风险的情况下(延长手术时间或增加出血风险),建议同时行左心耳切除;⑤对于无心肺疾病的年轻的房颤患者行外科微创消融术,建议同时行左心耳处理㊂2.外科干预左心耳的禁忌证:左心耳局部组织脆弱易出血或预期患者寿命少于1年㊂(二)经皮左心耳封堵外科手术切除左心耳或手术缝合左心耳入口仍具一定创伤性㊂近年来研发的经皮左心耳封堵器亦可有效地预防血栓栓塞㊂目前左心耳封堵器主要有3种:PLAATO㊁WATCHMAN㊁AMPLATZERCardiacPlug(ACP)㊂PLAATO和WATCHMAN封堵器基本结构相似㊂自膨胀镍钛记忆合金笼状结构支架的外面包被可扩张的高分子聚合物膜,镍钛合金支架的杆上有锚钩(类似鱼钩上的倒刺),可以协助装置固定在心耳中以免脱落㊂高分子聚合物膜可以封闭左心耳心房入口,隔绝左心耳和左心房体部,防止血流相通㊂ACP是1款双碟样左心耳封堵装置,其结构类似Amplatzer房间隔封堵装置,由1个置于左心耳的碟形叶片和1个碟形帽构成,其间由凹陷的腰部连接,远端的碟形片置于左心耳防止移位,近端的碟形帽封住左心耳口部㊂封堵器植入后,左心房内皮细胞会在高分子聚合物膜表面爬行生长,一段时间后形成新的内皮㊂封堵器通过特殊设计的房间隔穿刺鞘和释放导管释放㊂经皮左心耳封堵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创伤较小㊁操作简单㊁耗时较少的治疗方法,应用该技术预防房颤血栓栓塞事件的研究也已证实,成功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预防血栓栓塞效应不亚于华法林抗凝效果㊂1.经皮封堵左心耳适应证:CHA2DS2⁃VASC评分ȡ2分的房颤患者,同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①不适合长期口服抗凝药者;②服用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的基础上仍发生脑卒中或血栓栓塞事件者;③HAS⁃BLED评分ȡ3分者㊂术前应行相关影像学检查以明确心耳结构,应除外其结构不宜植入封堵器者㊂考虑到左心耳封堵器植入初期学习曲线及风险,建议应在心外科条件较好的医院开展此项技术㊂2.经皮封堵左心耳禁忌证:①左心房内径>65mm㊁经TEE发现心内血栓和/或左心耳浓密自发显影㊁严重二尖瓣病变或心包积液>3mm者;②预计生存期<1年的患者;低脑卒中风险(CHA2DS2⁃VASC评分0或1分)或低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3分)者;③需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除房颤外其他疾病者;④存在卵圆孔未闭合并房间隔瘤和右向左分流,升主动脉和/或主动脉弓处存在复杂可移动和/或破裂和/或厚度>4mm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23⁃25];⑤有胸膜粘连(包括曾经做过心脏手术,心外膜炎及胸部放疗)者,不建议应用LARIAT封堵左心耳;⑥需要接受择期心外科手术者;⑦目前虽无直接证据证实心功能低下为经皮左心耳封堵的不利因素,但对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或心功能Ⅳ级(NYHA分级)且暂未纠正者,不建议左心耳封堵㊂五㊁左心耳干预的方法(一)经皮左心耳封堵经皮左心耳封堵最早于2001年8月应用于临床[26],欧美多家中心使用PLAATO封堵器对华法林抗凝禁忌的脑卒中高危房颤患者行左心耳封堵㊂此后,又有WATCHMEN㊁ACP㊁LARIAT等封堵器应用于临床㊂PLAATO研究5年随访结果显示,入选患者脑卒中/TIA发生率为3.8%/年,低于CHADS2评分预测的发生率6.6%/年,提示植入PLAATO封堵器可减少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24]㊂比较口服华法林抗凝与WATCHMEN封堵器预防脑卒中的PROTECTAF研究随访2.3年显示,左心耳 局部 干预预防脑卒中的疗效不劣于华法林[27]㊂此外,初期临床试验表明,房颤患者使用ACP封堵器和LARIAT封堵器安全㊁可行[28⁃29]㊂虽然现有临床证据支持房颤患者行左心耳封堵预防脑卒中,但考虑到尚缺少前瞻性㊁大规模㊁多中心㊁随机对照的长期随访临床研究证据,且尚无左心耳封堵与新型抗凝药物对比的临床研究,2012年房颤指南中指出,左心耳封堵预防血栓栓塞事件仅推荐用于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而又不能长期接受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0]㊂植入左心耳封堵器可在局部麻醉状态下进行,如患者不能耐受,则应行全身麻醉㊂穿刺左股动脉植入5F鞘,将猪尾导管头端置于升主动脉,连接压力监测㊂必要时可经TEE指导房间隔穿刺和植入手术㊂植入过程一般由右股静脉入路,经房间隔穿刺进入左心房,给予静脉肝素抗凝并维持活化凝血时间(ACT)>250s㊂穿刺成功后加硬钢丝通过房间隔穿刺鞘将头端置于左心耳内,之后撤出房间隔穿刺鞘,将左心耳封堵专用输送鞘通过钢丝送入左心房,头端位于左心耳内,通常在右前斜(RAO)20ʎ+头位(CRA)20ʎ对左心耳进行造影,以充分展示左心耳口部最大直径㊂根据造影结果并结合经TEE测量评估左心耳口部直径㊂必要时可补充其他体位对左心耳特殊解剖结构包括心耳颈部的形状㊁心耳的长度㊁是否存在分叶㊁以及左心耳与肺静脉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评估㊂根据左心耳口部直径测量结果以及左心耳结构特点,选择尺寸合适的封堵装置,通常封堵器直径比左心耳口部最大直径大20% 40%,以确保封堵器释放后有足够支撑力固定㊂通过输送鞘将封堵器送至左心耳口部,经左心耳造影和TEE检查确认封堵器位于最佳释放位置后方释放封堵器㊂通过重复左心耳造影和经TEE检查是否存在进出左心耳的血流以明确封堵效果,并确认封堵器未堵塞毗邻的左上肺静脉开口㊂而后在X线透视下进行手动牵拉并在TEE监视下确认封堵器植入是否稳定㊂如效果满意,则释放封堵器,回撤鞘管,结束手术;如封堵效果不佳,则应回收封堵器重新放置或更换不同直径封堵器,直至达到最佳封堵效果㊂(二)外科干预左心耳Madden[31]于1949年开展了世界首例左心耳切除术,但早期接受此类手术的病例均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左心耳切除术并未得到广泛开展[32]㊂随着COXⅢ术式的应用,其临床效果已被公认,成为治疗永久性房颤的有效方法,而COXⅢ术式通常包括左心耳切除或封闭,因此左心耳切除或封闭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㊂许多外科中心在施行手术的过程中常规切除或结扎左心耳,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风险[33⁃35]㊂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指南建议,在二尖瓣换瓣手术中均应切除左心耳[36]㊂2012年房颤指南更新摘要中指出,左心耳封堵术(包括外科左心耳切除术)可作为不能坚持长期服用任何类型口服抗凝药物㊁同时具有脑卒中高危风险的房颤患者的治疗措施(Ⅱb,C)[30]㊂2014美国心脏协会(AHA)/ACC/美国心律学会(HRS)指南建议,进行心脏手术的房颤患者可考虑左心耳手术切除(Ⅱb,C)[37]㊂外科左心耳干预的方法经历了3代技术的发展㊂第1代技术是左心耳切除,即切除心耳后再缝合或吻合器切除;第2代技术是左心耳外结扎或者内缝合[38],可通过丝线结扎或器械夹闭的方法;近来出现第3代技术,应用新的左心耳夹闭器械[39⁃40]㊂1.直接操作的方法:①左心耳切除法:切除大部分左心耳,连续缝合切口;②左心耳缝扎法:用缝线直接缝合结扎左心耳,缺点是缝扎左心耳常封闭不完全,可残留血流交通,仍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41⁃42];③荷包缝合法:沿左心耳基底部荷包缝合1周,最后加1层连续缝合[43];④左心耳分段结扎法:用2根编织线从心脏外面在左心耳根部结扎,或者每隔5mm依次打结结扎左心耳[44]㊂2.特殊器械的方法:Atricure夹闭器(美国WestChester公司):目前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应用㊂研究表明此装置安全㊁有效,能持久地阻断左心耳到左心房的血流,以降低脑卒中风险[22,45]㊂一项动物实验选用7只狒狒,应用Atricure夹闭器夹闭左心耳,180d后行MRI检查提示左心耳均完全夹闭[40]㊂另一项动物实验,选用8只杂种犬应用心房封堵装置(atrialexclusiondevice,AED,美国Atri⁃Cure公司)装置夹闭左心耳,这种装置包括2个不锈钢片,1个可弯曲,1个不易弯曲,外面套以涤纶编织的纤维织物㊂7㊁30㊁90d后经TEE㊁左心房造影和大体标本病理评价夹闭效果,均为完全闭合[35]㊂美国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选取71例CHADS2评分>2分的患者,应用此装置评价左心耳夹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㊂术后30d经TEE评价其安全性,术后3个月经TEE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评价其有效性㊂结果显示,1例由于心耳太小未行手术,余70例中67例(95 7%)成功夹闭,未出现装置相关的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㊂随访中,1例死亡,61例经CT证实,60例(98.4%)完全闭合[22]㊂另一项临床研究纳入10例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在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同时用此装置行左心耳夹闭,平均夹闭时间(4ʃ1)min,未出现夹闭相关并发症,术中在右心室㊁左心耳㊁左心房测量电信号,结果表明左心耳夹闭可使左心耳完全电隔离[46]㊂EndoGIAⅡ吻合器(美国UnitedStatesSurgical公司):克利夫兰心脏中心2005年报道,应用此装置行左心耳切除术222例,没有切割线处出血的病例,10%因线下组织撕裂行缝合修补㊂操作前需TEE检查有无左心耳血栓,如有血栓,则做标准的切与缝;无血栓则应用此装置㊂注意夹闭左心耳基底部时应离回旋支3 5mm,以避免损伤该血管[47]㊂TigerPaw系统(美国LAAx公司):一项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应用TigerPaw装置对60例患者行左心耳夹闭,1例因传送装置不能闭合,后经缝合闭合;1例出现小撕裂口行人工缝合;余均成功完成㊂平均操作时间27s,54例随访90d,TEE显示无残漏;其中5例残腔超过6mm[48]㊂3.经胸腔镜行左心耳干预:经胸腔镜封闭左心耳预防房颤栓塞的技术已用于临床[49⁃50],但是否具有优越性尚待深化研究[51⁃52]㊂4.外科左心耳干预可能存在的问题:左心耳组织较脆,切除后围术期易发生出血;左心耳闭合的失败率与术者经验直接相关,其成功标准是夹闭左心耳的远端无血流,残余部分<1cm㊂据报道,左心耳外结扎后60%仍有缝隙或27%的左心耳残袋内留有小桩,桩的高度可达1cm,容易形成栓塞[19]㊂六㊁经皮左心耳封堵的器械近十余年,随着经皮左心耳封堵技术的日渐成熟,左心耳封堵装置的研发也进展迅速,先后有4种左心耳封堵装置应用于临床㊂(一)PLAATO封堵器PLAATO(PercutaneousLeftAtrialAppendageTranscathe⁃terOcclusion,美国EV3公司)是第1个成功植入人体的经皮左心耳封堵器,2001年首次应用于临床[26]㊂PLAATO是由1个植入器械和1根可控导管构成㊂植入器械是1个直径15 32mm的自膨胀镍钛合金网,网架表面覆盖了聚四氟乙烯薄膜,网架的辐条上有数个小勾穿出薄膜,可以将网架锚定在左心耳的内表面(图1)[26]㊂植入器械通过可控导管固定在左心耳的口部㊂可以通过植入器械的中央管向左心耳注射造影剂,如果网架位置合适,释放植入器械,撤回导管和房间隔穿刺鞘(图2)[26]㊂有多项研究表明PLAATO封堵器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㊂在1项多中心研究中,111例持续或阵发性㊁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有抗凝禁忌和1个以上的脑卒中高危因素)植入PLAATO,108例植入成功(97.3%)㊂术后1例需心外科干预,最后死于神经系统疾病,3例出现心脏压塞㊂随访9.8个月,2例出现脑卒中[53]㊂在另1项随访5年的多中心㊁前瞻性研究中,64例患者植入PLAATO,脑卒中/TIA的年发生率是3.8%,低于按照CHADS2评分预期的6.6%的年发生率[24]㊂尽管临床研究表明植入PLAATO是安全有效的,但由于临床应用中心脏压塞㊁器械脱位㊁血管并发症较多,2006年PLAATO封堵器退出医疗市场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