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届中考科学复习第1部分生命科学第3课时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生物圈精讲试题20171102265

合集下载

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课件第11讲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课件45张)

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课件第11讲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课件45张)

考点精讲
对对应应训训练练
4.(202X,通辽)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 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B( )
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草 B.图中鹰和蛇只有捕食关系 C.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成 分外,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考点精讲
对对应应训训练练
对对应应训训练练
3.(202X,巴中)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 兔常被鹰和狐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这种现象可 以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是B( )
A.多种多样的 B.相互制约的 C.谁也离不开谁 D.不断进化的
考点三 生态系统(九下教材P56)
考考点点精精讲讲
对应训练
1.概念:一个生物群落和它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
(1)蚕和鱼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消费者 。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把蚕粪作为养殖鱼类的食料 ,其目的是 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4.(202X,杭州)微藻是一类体型微小,能进行光合 作用的低等植物的总称,如图是以微藻为核心的某生 态系统模型。请回答:
(1)该模型中“微藻→虾幼体→虾→人”不能算作一条 食物链,理由是 虾幼体和虾之间没有食物关系。
题型二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重重点点题题型型
变式演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 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 行为。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 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动物的器官也有明显的适应性 特征,这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重重点点题题型型
变式演练
【例2】 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 ) A.企鹅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B.蚯蚓的活动疏松土壤 C.鸟类在不同地域的迁徙 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中考生物复习: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ppt课件

中考生物复习: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ppt课件
有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考点二 群 落
4.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简称群落。 (1)一个区域内有一个群落。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群落中,植物起 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 (2)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 群落。 (3)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有大有小,群落和种群的大小由区域性和人们观察与研究的 需要而定。
14.(8 分)(2010·台州)人类的过度捕捞使鳕鱼资源从 20 世纪 60 年代便开始逐渐减少, 其生存面临巨大威胁。下图为影响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因素及其结果的预测图,由图中信息 可知:总体上看,在相同渔捞强度下,鳕鱼种群的相对数量与鱼网网眼大小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为了保证鳕鱼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应保持渔捞强度为________%最合 适。
11.生态平衡的破坏 (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当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被破坏。 (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和人为因素(如 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等),同时人为因素可以强化自然因素。
考 点 六 人类与生态环境
12.人口问题: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后果。 13.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保护与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4)鸟类的主要飞行器官是__________,所以其上的羽毛被油污覆盖后,就无法飞行。 (5)墨西哥湾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将危及数百个物种的生存。由此可见,保护________ 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6)如果没有迅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消除污染物,可能导致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受到严 重破坏,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3课时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自然科学课件

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3课时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自然科学课件
12/10/2021
考点5 应用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 际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c
人们定期给农田除草是主动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 动方向,使之流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
考点6 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a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生__物__圈___,它包括了地 球上的全_部__生__物____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 因素。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自__动__调__节__能__力_。这种调节能 力有强有弱,生态系统的成分越__复__杂____,生物种类 __越__多___,自动调节能力_越__强_____,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越高;相反,生物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 动调节能力越弱,稳定性越低。
12/10/2021
12/10/2021
2.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__物__质____和__能__量____:阳光、大气、水、 土壤、温度等。 (2)生物成分 ___生_产__者______: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 ___消__费__者_____: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___分_解__者______: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腐生动物等。
名称
海水 生物 生物 生物 生物 生物
DDT含 量(ppm) 12/10/2021
0.00005
0.5 0.005 2
0.04 75.5
(1)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_B_→__D_→__A_→__C_→__E__。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__能__量____沿着食物链和食
物网流动,有毒物质也能够沿着它们进行积累,该南 极海洋生态系统中积累DDT最多的生物是_E_______。
2.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12/10/2021

初中科学:中考专题复习——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课件

初中科学:中考专题复习——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课件

内容
要求
4、生物圈
①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a
②感知生物界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生命系 a 统的构成具有层次性
5、人类与生态环境
①说明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后 b 果
②解释生态平衡的现象和意义
b
③列举我国生物保护与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a
1.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生命。
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 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一个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结构越复杂,能量 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的自动 调节能力就越强。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 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3、下列不属于群落特点的是( D )
A、群落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种群 够成的。
B、群落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个体 组成的
C、群落中的生物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D、群落一般是很大的,至少在1平方米以上。 4、一块朽木上蚂蚁、蜜蜂、蚯蚓、细菌、 缝隙中有润芽,这快朽木上所有的生物属于 _一__个_群__落___

能量(KJ) 2.8×109 1.3×108 9.1×107 2.9×107
DDT浓(ppm) 0.04
0.35
0.39
3.4
请分析说明: (1)甲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生产者 )
(2)写出四个种群的最简单的能量流动渠道 乙



(3)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营养级 )越高,
生物体的DDT浓度越高。
次称为( A)
A、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2018年中考科学复习: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2018年中考科学复习: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九下第二章知识条目
1.知道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 2.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多样性。 3.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4.通过碳循环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 5.应用生态系统的原理,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6.结合实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7.知道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呼吸热
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分
析回答问题:
(1)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2)图中甲代表的成分是分解者
呼吸

,它在碳
循环中的作用是把__动_植_物__等_残__体_中__含_有_的__有_机__物_分__解_成无机物 。
(3)写出图中的食物链:乙

丁 ,若有
某种重金属流入此生态系统,则
箭头①:绿色植物 的光合作用
2.碳从生物群 落出去的途径?
箭头② ④动植物的 呼吸作用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太阳
呼吸热
呼吸热
呼吸热
特点:物质流动是循环的,
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生产者 (植物)
体 落 叶
初级 尸 消费者 体
粪 便
次级 消费者
尸 体 粪
便
分解者(微生物和腐生生物)
5. 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标志是( B )
A. 分解者大量减少 B. 生产者大量减少 C. 动物大量减少 D. 食物网简化
6.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
中,若捕捉了全部猛禽,雷鸟的数量将会( D )
鱼、蚌等,这个水池可看作是一个 ( D )
A.种群 B.群落 C.生物圈 D.生态系统
3.在维持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是 : ( B )

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3讲 生态系统课件 浙教版

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3讲 生态系统课件 浙教版

)C
B.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
C.沙漠中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D.蚯蚓(qiū yǐn)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
第十页,共33页。
分类(fēn lèi)二
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 tǒnɡ)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及功能
【考点梳理】
1.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_______。
(5)各种消生费物者通过_______关系形成的联系,叫食物链。很多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的复 杂关系分叫解__者_____。 3(1.)能生量态流系动统:的流功经能生态捕系食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 点是_______且是逐级______食_物的网。
(2)物质循环:物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同于能量特点的是
第五页,共33页。
(1)公园内水质调节池中的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 同组成了__生_物__群_落__(s_h,ēn其ɡ w中ù(qqú水ínz生hluō植òn)物g)_________可以 大量吸收池水中的N、P等元素,从而使水质得到初步 净化。 (2)亭子下面的地埋式“迷你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较好 的保温作用,呼吸能(h提ūx供ī)(分一解个) 适宜的温度环境,促进污水中 的微生物通过_______作用将池水中的有机物分解。 (3)污水流经该生态修复公园后得到了有效的净化,但 公园湿地生该生态态系系统统具的有结一构定的和自功动能调节并能没力有被破坏。这一事 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页,共33页。
说明(shuōmíng)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考点梳理】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结构、生理、分布等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 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主要有___阳_光_、(yá_n_g_温g_u度ā_n、g)____水等。 (2)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____其__他_生_。物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 和生活方式。 (2)适应实例 __用__保警。__护戒____色色____: :某 某些 些动 具物 有为 恶适臭应或栖毒息刺环的境动而物具具有有的的与鲜环艳境色色彩彩 和相 斑似 纹的 ,体 具色 有。 警示作 ______:某些生物的外表形态、色泽或斑纹,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非常 (fē拟ich态áng)相似的状态。

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3课时《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课件浙教版

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3课时《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课件浙教版
(2)对动物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 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类残骸),根据表格所列关系,写 出一条(野化的)家猫能得到能量最多的食物链 _植__物__→__鱼__类__→_野__化__的__家__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教育版
第38课时 │ 考点聚焦
考点3 生态系统 (1)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是由一个生__物__群__落__和它所生活的环
境中的非__生__物__因__素__一起组成的。 (2)生态系统的成分:①__非__生__物__的__物__质__和__能__量____,包括太
阳能、热能、水、空气和矿物质等; ②生物成分包括:_生__产__者___,消__费__者__和分__解__者__。其中生产
(3)植被:被覆在地球表面的植物__群__落____。
[提醒要点] 种群内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 互助、种内斗争。种群之间的关系(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 生、捕食、寄生、竞争等。
·浙江教育版
第38课时 │ 考点聚焦
【针对训练2】 2011·温州文成县铜铃山森林公园是温州现
有26个森林公园之一,其中有大鲵(俗称娃娃鱼)、黄腹角雉、
的总和。藻类、浮游动物、微生物都是一类生物,而不
是某类生物中一种。
·浙江教育版
第38课时 │ 跟踪演练
3.(4分)如果—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 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 图38-4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 )
图38-4
·浙江教育版
第38课时 │ 跟踪演练
图38-2
·浙江教育版
第38课时 │ 综合突破

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第3课时《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课件 浙教

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第3课时《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课件 浙教
[点拨]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图中只 有生物成分,草场能恢复原样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 能力。
·浙江教育版
第38课时 │ 跟踪演练
6.(15分)某湖泊中存在着4种不同的生物A、B、C、D。研 究者对其体内的食物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将结果绘制成下表:

第38课时 │ 考点聚焦
(3)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渠道:食__物__链__和食__物__网____。 食物链:生产者→初级消费者(草食动物)→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 [提醒要点]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的、逐级 递减。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的特点:循环不息。全球最大的生 态系统——生物圈中,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在食物链中不包含分解者,但在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成 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2)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自__动__调__节__能力,自动调节能力 越__强______,生态系统越稳定。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_复__杂___,生物种类越__多____,自动调节能力就越___强_____,生 态系统越稳定。
(3)影响因素: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包括自___然__因__素_和 _人__为__因__素_。
·浙江教育版
第38课时 │ 跟踪演练
5.(9分)图38-6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 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图38-6
·浙江教育版
第38课时 │ 跟踪演练
(1)该食物网中有___5_____条食物链。 (2)如果该食物网要长期维持下去,除了图中生物外,还应 有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和_非__生__物__的__物_。质和能量 (3)在该草原上适度放牧,该生态系统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 长而基本维持原状;但如果在该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 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 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_自___动__调__节__能__力__是__有__限__的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3课时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生物圈 ,微课导图)

,核心知识) 生物与环境(九下P42-55) 命题点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b)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可分为__生物__因素和__非生物__因素两类。 2.生物既能__适应__环境,也能__影响__环境。 命题点2 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a) 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的区域内__同种__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特征(单独的个体所不具备的):__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__等。 2.群落概念: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__生物种群__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植物__。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3.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__植物群落__。 4.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__植被__。 5.群落和种群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联系:群落由不同种群构成,包含多个种群。它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集合体。

生态系统、生物圈(九下P56-71) 命题点3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b) 1.概念:一定区域内__生物群落__和它生活的环境中的__非生物因素__一起,组成了2

生态系统。它与群落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包括__非生物因素__。 2.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__物质__和__能量__:阳光、空气、水、无机盐、热能等。 (2)生物成分: __生产者__: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 __消费者__: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__分解者__:细菌、真菌、某些原生动物、腐食性动物等。 3.功能 (1)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__食物链__。 (2)许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__食物网__。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__物质__和__能量__流通的渠道;食物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能量流动的方向,食物链__越短__,传递到终极消费者的能量越多;食物链一般从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也不包括分解者。

(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单向流动__、__逐级递减__,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断循环的。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命题点4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现象和意义(b) 1.生态系统总是在变化发展的。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它的食物链和食物网通过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保持__生态平衡__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__稳定__。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__复杂__,生物种类越__多__,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3.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包括__自然__因素和__人为__因素,人为因素可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或弱化。 命题点5 应用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简单的问题(c) 人们定期给农田除草是主动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方向,使之流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 命题点6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感知各种生命系统都是复杂的开放系统,生命系统的构成具有层次性(a)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生物圈__,它包括了地球上的__全部生物__以及它们所3

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2.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九下P118-123) 命题点7 自然环境的人口承载量(a) 科学家根据全球光合作用产物的40%可为人类活动所利用这一原理,推断出地球表面目前可供养80亿到150亿人口。而全球人口2011年已达__70__亿,按目前增长速度,2050年将超100亿。 命题点8 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b) 1.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而形成的__生态平衡__破坏类环境问题。如由于盲目开垦荒地、滥伐森林、过度放牧、掠夺性捕捞、乱挖滥采、过量抽取地下液体资源等而引起的__水土__流失,草原退化、地面沉降、__土壤__沙漠化、盐碱化、沼泽化,森林面积急剧缩小,矿藏资源遭破坏,水源枯竭,野生动植物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以至流行性、地方性疾病蔓延等问题。 2.城市化和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和农药污染等污染类环境问题。包括__大气__污染、__水__污染、__土壤__污染等,也包括上述污染所衍生的环境效应,如__温室__效应、__臭氧层__破坏、酸雨等。 保护生物多样性(七上P76-80) 命题点9 列举我国生物保护与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措施(a)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 (2)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__生态平衡__,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3)生物多样性是__生态系统__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4)生物多样性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三条: (1)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__自然保护区__是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主要手段。 (2)建立珍稀动物养殖场。 (3)建立全球性的种子基因库。

,考点突破)

4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例1】(2017赤峰中考)日本的核泄漏事故导致许多人患病。这一事例说明( ) A.环境能影响生物 B.环境能适应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适应环境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核泄漏使许多日本人患病,表明环境中的放射物质引起人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形成的,这一事例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 【答案】A

1.(2017襄阳适应性考试)如图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和生活在非洲的大耳狐,导致它们耳朵大小差别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C )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食物链、食物网 【例2】和平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校旁池塘中4种不同的生物(A、B、C、D)进行研究:一是对它们消化道内食物的组成进行分析;二是请专家对这4种生物体内的主要污染物(某种杀虫剂)含量进行了测定,其结果如表:

生物种类 千克体重内某种 杀虫剂含量(mg) 消化道内 食物组成 A(大鱼) 96 小鱼 B(小球藻) 5 / C(小鱼) 31 水蚤 D(水蚤) 15 小球藻 (1)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以食物链形式表示4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________。 (2)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__。(填字母) (3)该生态系统除了这4种生物外,还有一类不可缺少的生物是________,它们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 (4)研究看出,大鱼、小鱼、水蚤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小球藻所固定的________能。 (5)鱼是人们的美味佳肴,原来爱吃大鱼的人较多,现在很多人更喜欢吃小鱼了。从表中数据分析,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 【解析】(1)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以食物链形式表示4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为5

B→D→C→A;(2)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B小球藻;(3)该生态系统除了这4种生物外,还有一类不可缺少的生物是细菌、真菌,它们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4)研究看出,大鱼、小鱼、水蚤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小球藻所固定的太阳能;(5)从表中数据分析,现在很多人更喜欢吃小鱼,主要原因是小鱼体内的有毒物质少。 【答案】(1)B→D→C→A;(2)B;(3)细菌、真菌;(4)太阳;(5)小鱼体内的有毒物质少

2.(2017孝感适应性考试)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该食物网的消费者中,哪种生物灭绝一定会导致另一种生物灭绝( B )

A.乙 B.丙 C.丁 D.己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3】(盐城中考)如表为某科研人员对①②③④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据此可推断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单位:个)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① 0 90 0 0 30 30 40 ② 200 350 0 0 30 0 40 ③ 150 250 100 800 40 30 1 ④ 300 200 0 0 0 0 50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从图中可看出①②④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少,有些物种已经消亡,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③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的种类和数量最多,调节能力最强。 【答案】C

3.(2017宿迁中考)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狐全部杀灭,图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D )

,A) ,B) ,C) ,D) 6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特点 1.(2017宜昌适应性考试)某同学在学校旁边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发现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 D.5种动物中有2种肉食动物和3种植食动物

理解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 2.(2017昆明中考)“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甲—丁四项事实中,支持这一观点的共有( C ) 甲:20世纪70年代,在南极的企鹅等动物体内检测到DDT 乙:大气在不停地有规律地环流 丙: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散 丁:红嘴鸥每年从西伯利亚迁徙到昆明越冬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备考攻略)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是( C ) A.土壤 B.阳光 C.温度 D.水 2.(2017黄石适应性考试)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相似,体现了( B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改变生物 3.(2017黄冈中考)如图为黄州赤壁公园某一小树林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虫的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这体现出生物影响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