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说课稿 第15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一)教材解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本文与《紫藤萝瀑布》、《短文两篇》、《在山的那边》、《虽有嘉肴》组为“人生单元”,成为引导初一学生关注生活,进而思考人生,珍爱生命的重要组件。
课文中作者回忆他在8岁时爬悬崖,在一处岩石架上的时候陷入两难的境地。
后来他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终于成功脱险。
作者把这一经历延伸到将来的人生之路上,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学习这篇课文,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这是一篇记叙文,语言通俗易懂,情节形象生动,人物刻画十分鲜明,适合七年级学生阅读。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阅读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自己阅读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
但是,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别是根据从语文中学习得到的经验去照应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很大的困难。
所以,学习本课着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关注生活,感悟人生。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情节,识别课文中的生字词。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能评论人物言之有理。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加深对人物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我”终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一步一脚印沉着应对的心理,教会学生能联系生活,感悟人生;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人物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在了解课文基础上学生能独立完成课文复述,达到语言流畅,故事主要情节完整。
同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将书中得到的人生感悟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第1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的朗读课文2、通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3、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并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二、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感悟人生哲理三、教学难点:掌握复述的方法,学会具体地复述故事情节四、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了诗歌《在山的那边》,我们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
那么,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呢还是迎上去?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并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课文后,能从中得到一些人生方面的启迪。
(二)词语教学(检查预习)训诫(jiè)耸(sǒng)立啜(chuò)泣纳罕(hǎn)嶙(lín)峋(xún)峭(qiào)壁目眩(xuàn)颤(chn)抖(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准备复述故事情节默读要求:(1)不出声,不回读,不指读(2)注意速度,要从每分钟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约1500字,要求4分半钟看完。
(3)了解课文内容大意,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数字2、教师提问,学生抢答(1)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3)“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义?后来又为什么跟着小伙伴们爬山了呢?(4)“我”在爬山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5)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6)“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具体指什么?(四)结合以上问题的要点,复述故事情节1、边讨论边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投影出来,2、复述要求:a、重点细节,尤其是脱险部分,尽量用课文原句b、其余部分,把握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来组织c、口齿清楚,声音响亮3、复述步骤:a、把课文分成“爬上悬崖”和“爬下悬崖”两部分,然后分组复述b、给学生3分钟时间准备c、在四人小组内复述d、请两名学生在全班复述e、请其他同学点评(五)感悟道理,体验人生问题设计:1、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明确: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去解决,终将战胜巨大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5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一)总体教学设想本课是著名的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写的||。
它主要是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8岁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战胜困难||。
它是新教材的第一篇学读课文||,教会学生读书||,即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这是最主要的||。
而面对刚进入初中学习生活的学生||,面对着带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喜欢读||。
||,喜欢讨论||,喜欢发问||,喜欢探究||。
然而难点是对一件事或一个活动中蕴含的哲理或悟出它的哲理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引导、和学生同攻难关||。
为共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教学设想:1、教学目标:1)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
2)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运用恰当的方式去战胜困难||。
2、课前准备:(1)、预习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2)、想想第一课与这课有什么联系?(3)、阅读这一课||,你有哪些问题||,请写在纸条上||,交与科代表||。
此环节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认字写字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问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情的一个重要环节||。
并把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整理归类||,放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节研讨||。
(三)教学流程:(一)、课前导入||,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有过紧张害怕的经历吗?如果有||,请你谈一谈令你紧张害怕的往事||。
(用提问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好||,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八岁时经历的一件事||,看看他是怎样战胜紧张与害怕的||。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说课稿第15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回忆“我”童年时代一次遇险、脱险的经历,蕴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细节,特别是心理描写,刻画出“我”遇险时内心的恐惧、怯懦,继而一步一步战胜自己获得成功。
教学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与老师对话,在获得言语形式的过程中促成学生思想受到洗礼。
《课标》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基于教材的特点和课标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拟定为:抓住“我”的恐惧、怯懦、喜悦,通过阅读对话,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一定的阅读能力,处于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期。
他们可以阅读这篇课文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
但是,他们往往停留在就事论事的特殊层面,很难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具有普遍性的哲理层面。
《走一步,再走一步》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以“我”战胜恐惧、怯懦走出困境这“小”见战胜自我取得成功这“大”。
因此,本课教学难点乃用课文为例,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发展学生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1.随文学习课文生字新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内容;2.抓住“我”的经历,研读心理活动,说出自己的阅读心得,评价心理描写的作用;3.评价“我”的这件细微的经历,说出从中获得的人生感悟,感受“小故事大道理”,学习“以小见大”写法。
四、教学方法为能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目标教学法,拟通过“自主阅读”“情境体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手段引领学生研读文本。
五、教学过程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我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抓住初一学生对故事好奇心理,用扣人心弦的▲▲▲▲故事开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出示目标,整体感知。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试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但感觉自己在语言表达上还可以更加精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第四单元的散文阅读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包括:
1.理解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莫怀戚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与勇气。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理解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主题思想,即面对困难要勇敢、沉着、逐步克服。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确这一核心观点。
-重点二: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每一步都踩在实处”等,体会作者如何运用这些表达来阐述主题。
-重点三:学习散文的阅读方法,通过品味语言、分析结构、感悟情感等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以《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为载体,尝试引导学生学习面对困难的方法和勇气。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兴趣。从学生的回答来看,这个问题确实让他们产生了共鸣,有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展开。但在时间的把握上,我可能还需要更精准一些,确保新课导入环节紧凑而有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走一步 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学科:七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啜泣、纳罕、迂回、训诫、瘦骨嶙峋、小心翼翼”等词语。
2.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能力目标1、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2、鉴赏课文中由事推理的感悟美。
德育目标在阅读中感悟和思考生活哲理,激励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敢精神。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意,研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及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课文内容,获得教益。
教(学)法:1.朗读复述法。
本文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作者从童年的一次“脱险”经历,感悟到战胜艰难险阻的人生哲理。
通过朗读感知文意,朗读以“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三点要求给予指导和评价。
复述故事情节,体味记叙的周密。
2.设疑研讨法。
通过有创意的设疑,引导学生多角度阅读、研讨,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朗读质量。
课时安排:2节课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溪流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将不一样/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春/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咫尺天涯路/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于是就没有了下一步/于是就没有了路/路尽天绝处/不妨尝试着再走一步/万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二、新课教学:(一)朗读感知1.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生词的方式大声地练习读音。
落实如下词语:闷热训诫凸出迂回凝视瘦骨嶙峋啜泣头晕目眩小心翼翼2.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的方式练习、体会。
(同学们活动)表情朗读“暮色苍茫……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这一部分。
再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朗读“暮色苍茫……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这一部分。
3.朗读时要体味作者的感受。
集体朗读文中最后一段,注意语速与重音,体味作者在这一段中所抒发的人生感悟。
(二)理解课文我们学习课文,首先要认识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5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 部编版)第15 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课方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课方案教课目的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累积“抽泣、纳罕、迂回、训斥、骨瘦如柴、谨小慎微”等词语。
2、掌握记述文六因素,复述从冒险到出险的经过。
3、学习文中的环境描绘、心理描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指引学生联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掌握本文的思想内涵;2、采纳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足地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指引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和品尝语言;感情与价值 :1、激发学生勇于战胜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质,感悟文中包含的人生真理。
教课要点 :掌握记述文六因素,复述从冒险到出险的经过。
教课难点 :学习文中的环境描绘、心理描绘的方法。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每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不免会遇到很多困难。
在困难眼前,有些人心灰意冷,一筹莫展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绝不恐惧知难而上,终于抵达胜利的此岸,这样世界也就有了弱者与强者。
今日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身体瘦小、胆怯胆小的孩子,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战胜困难,挣脱窘境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学习后对我们同学必定有所启示。
二、朗诵课文,累积字词(1)自由朗诵一遍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独立识记“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十个词语。
(3)听写十个词语,组内互判、记分,写错的独立写三遍。
三、整体感知,掌握内容(1)读课前导语思虑文章哪一段能归纳出“生活的真理”“可贵的启示”。
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
提示:把困难的历程分红一小步一小步是什么意思 ?面对困难险阻,“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需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这有什么利处?“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又意味着什么 ?本文包含的真理:在人生道路上,不论面对如何的困难险阻,只需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仔细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博得最后的成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5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语言风格简洁、故事性强,在生活中一件小事中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文章。
这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回忆自己57年前一次“脱险”的经历而作的,主要写了小亨特一次跟随小伙伴去怕悬崖后被困在悬崖上,最后在父亲的耐心指导下一步步趴下悬崖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于如何面对和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的感悟。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由事推理的记叙方法。
2、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3、正确朗读、复述把握课文情节。
4、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1、掌握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2、文章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由事推理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童年时的我们对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就像一路淘气的小溪,越遇险阻越想去碰。
也正有了这样的险滩,才会激起朵朵美丽的浪花。
在你童年时有没有一次“冒险”而又“脱险” 经历呢?请你撷取一两朵浪花和大家分享。
(用上“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信心大增”)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
总结:是啊,生活也正如溪流,有阻碍才有浪花,有激流才有歌声。
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童年时也有这样一次“脱险”的经历,读后也许对你会有宝贵的启示。
请大家速度《走一步,再走一步》。
作者简介: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他的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被收入七年级课本.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悬崖上的一课》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
此外《心灵鸡汤充满阳光的成长历程》这本收录激励心志的成长故事的书中也收录了他的相关作品。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要注意速读,注意字词,并善于捕捉重要信息。
读完后请你复述故事情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回忆“我”童年时代一次遇险、脱险的经历,蕴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细节,特别是心理描写,刻画出“我”遇险时内心的恐惧、怯懦,继而一步一步战胜自己获得成功。
教学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与老师对话,在获得言语形式的过程中促成学生思想受到洗礼。
《课标》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基于教材的特点和课标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拟定为:抓住“我”的恐惧、怯懦、喜悦,通过阅读对话,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一定的阅读能力,处于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期。
他们可以阅读这篇课文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
但是,他们往往停留在就事论事的特殊层面,很难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具有普遍性的哲理层面。
《走一步,再走一步》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以“我”战胜恐惧、怯懦走出困境这“小”见战胜自我取得成功这“大”。
因此,本课教学难点乃用课文为例,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发展学生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
1.随文学习课文生字新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抓住“我”的经历,研读心理活动,说出自己的阅读心得,评价心理描写的作用;
3.评价“我”的这件细微的经历,说出从中获得的人生感悟,感受“小故事大道理”,学习“以小见大”写法。
四、教学方法
为能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目标教学法,拟通过“自主阅读”“情境体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手段引领学生研读文本。
五、教学过程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我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抓住初一学生对故事好奇心理,用扣人心弦的▲▲▲▲故事开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出示目标,整体感知。
1.出示目标,明确学习要求。
2.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复述主要故事情节。
3.学生复述故事。
引导学生采用:照原文顺序复述;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情节复述;命小标题复述;展开想象复述。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一是检查学生读得是否畅通;二是为把握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复述课文内容,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经历书面语言变口头语言的实践,训练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
】(三)研读赏析,交流研讨。
1.分角色朗读“我”爬悬崖的经历。
特别抓住课文对悬崖、“我”、父亲的话的描写,想想情景,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味来。
2.分组阅读讨论。
抓住描写评价人物,说出描写的作用。
【设计意图:这是该课教学重点,抓住内容,充分运用阅读对话,抓住人物描写,评价描写的作用,从而学习课文言语形式。
】(四)升华情感,学习写法。
1.集体朗读最后一段,勾勒出段中你觉得重要的句子。
2.师生互动,对“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
直到抵达我所要达到的地方。
”结合自己的体验谈体会。
3.师生共同结合自己人生道路上成功与失败的例子,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蕴含的哲理。
明确“以小见大”写法。
【设计意图:这一段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是作者的写作动因,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结合自己人生道路上成功与失败的例子,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蕴含的哲理。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化难为易。
)
(五)读写结合,课后练笔。
1.总结全文,把住重点,强调难点。
2.学了本文后,叙写自己遇到的一次困难,来说明一个道理的短文。
【设计意图:从读到写,既开源,又导流。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是读写结合的特点。
而这篇课文从故事的叙述,到揭示蕴含道理的过程,对学生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特点。
)
六、说板书设计
本着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提纲挈领”原则,该课板书拟板书如下内容:
1.课题、作者;
2.我的心理历程;
3.表达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