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语文课件201405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单元说明与梳理】最新(部编版)(26页PPT)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单元说明与梳理】最新(部编版)(26页PPT)
《青蛙写诗》把池塘里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 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雨点儿》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讲述雨点 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后,大地所发生的变化。
园地里所选的《古朗月行》及《谁会飞》,也是科学性与想象力并存的 阅读文本。
编排特点与意图
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及阅读材料中,有儿歌,有儿童诗,有 谁的脖子粗?
在生活中识字,在实践中运用,不断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主动识字、大胆运用,值得老师们在备课时用心思考。 可考虑用字理识字的方式,让学生对相关字族有一定的了解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从身边及生活经验里找相关的汉字,做成字卡,在班上进行玩字卡游戏或组织“识字大王”竞赛
、右”,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能了解生活和自然中的 在单元教学中,要注意正音,引导学生在朗读训练与拓展说话训练等活动中,主动识字,积累新词。
认识43个生字,10个偏旁和2个多音字; 通过读出逗号和句号的不同停顿,促进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学生刚接触课文的学习不久,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相当重要。
学会模仿文中的句式进行拓展说话,根据场合,用合适的 能交流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本单元在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表达与拓展等方面都有较明确的要求。 (一) 科学性与想象力并存,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 本单元每一课的识字表都标注了要新认识的偏旁,如《影子》一课要认识“宝盖头、女字旁、月字旁”等偏旁。
(四)规范写字
本单元要写的字,除了独体字外,有“好、比、把、 们、你”等几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求进一步规范笔顺,另 外在写字时要注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还有左右 结构的占位等要点。
教学策略与建议
同时,要把写字训练落实到课堂上,少讲多写,注意及时 纠正握姿与坐姿,写字时间不要太长,但要一一落实,努力写 对、写好。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课件(6-9课时)-【大单元教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名师备课系列(统编版)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课件(6-9课时)-【大单元教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名师备课系列(统编版)

捌 第八课时
(一)预习展示
文化常识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
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 政迹)、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十表(记大事年月)、三十世家 (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七十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 阶层人物的传记)五个部分,共五十二万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 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 代的社会面貌,对后世史学研究有深远影响。
智叟
愚公之妻
(二)任务二 反复对比,剖析人物形象
4.智叟与遗男的对比
智叟 遗男
对于愚公移山的态度
人物特点
(三)任务三 探究寓意
故事的结局是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这样的安排是否有损 愚公的形象?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它包含着什么深刻道理?
互学 组内成员讨论总结,准备展示。 展学 小组展示,其余小组认真倾听,准备补充或质疑。
1.通假字
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通“返”,返回。 通“慧”,聪明。 通“无”,没有。 “措”,放置。 通“垄”,高地。
2.古今异义
方七百里 古义:方圆,指面积;今义:方向。 惩山北之塞 古义:苦于;今义:惩罚。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乃,并;今义:曾经。 寒暑易节 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何苦而不平 古义:愁什么;今义:不值得。
老年男子。
严重。
同“慧”,聪明。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
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指草木。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
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惩〕苦于。
〔塞(sè)〕阻塞。

〔迂〕曲折,绕远。 〔汝〕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毕〕尽、全。 〔龀〕换牙。

〔长息〕长叹。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穷匮〕穷尽。 〔亡(wú)〕没有。

〔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杂然,纷纷地。许,赞同。

其 其妻献疑曰 代词,他的,指愚公

其如土石何 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惧其不已也 代词,他

文言特殊句式

判断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表示判断。

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谓语前置,即“汝之不惠甚矣”。

告之于帝。状语后置,即“于帝告之”。

被动句:帝感其诚。“帝”是被感动者。
理 参
【价值目标】开展“万人师表——圣贤”学习活动, 对心中敬佩的有高尚品格和不凡志趣的人物进行评价, 并结合现实生活和自身经历,谈对这些品格志趣的理 解,以及如何以此为榜样修身正己。
第一课段
雄辩君子——孟子
• 核心任务:通过反复诵读、分析语言,体悟 孟子文章中的停顿节奏及雄辩技巧。
初读课文 疏通文意
之”。 ⑥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以及文体
名称等后面可停顿。示例:“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疑难字音

米粟
qiè

quǎn
畎亩

疆域
pàn
yǎn
畔 公孙 衍
jiàn yín
yuè

六年级上册《爱之链》精品

六年级上册《爱之链》精品

原来她的车胎瘪了,乔依让她坐进 车里,自己爬进她的车底下找了一块地 方放置千斤顶。他的脚腕被蹭破了,因 为他没穿袜子。为了干活方便,他摘下 了破手套,两只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 他喘着粗气,清水鼻涕也流下来了,呼 出的一点点热气才使脸没被冻僵。他的 手蹭破 了,也顾不上擦流出的血。当他 干完活时,两只手上沾满了油污,衣服 也更脏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爱之链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 这条路上几乎看不见汽车,更 没有人影。
• 有位身材矮小的老妇人,她满 脸皱纹,在冷风中微微发抖。
• 她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已经 等了一个多小时了,她又冷又 怕,几乎完全绝望了。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课件(10-16课时)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课件(10-16课时)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二)任务一 学习五首古诗的诗歌体裁
3.词 词,诗歌的一种,也称“长短句”。兴于唐,盛于宋。词最初是配
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后来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成 为诗的别体,故也称“诗余”。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 定声”。按风格来划分,大致可分为婉约词和豪放词。婉约词典雅柔婉, 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柳永等;豪放词雄浑高 亢,面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渔家傲》的体裁是词,渔家傲是词牌名。
(二)任务一 学习五首古诗的诗歌体裁
2.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是同古体诗相
对而言的一种诗体。 近体诗对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要求每首
诗的句数固定(排律除外),每句诗的字数固定,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基 本固定,押韵的位置固定。同古体诗相比,近体诗形式更加整齐,节奏 更加和谐。一般有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 《春望》是五言律诗,《赤壁》是七言绝句。
(二)任务二 讨论交流
选取一个你最推崇的人物,根据你查找的相关资料,向班上同学介 绍该人物的生平,以及其性格品性形成的历史背景。
同学间相互交流、补充搜集到的资料,力求对人物的认识更加全面。
(三)任务三 撰写传记
结合搜集整理的资料与讨论交流的内容,为你最推崇的人物写一篇 200字的人物小传。
小传写作小贴士:围绕传主个性选材,选取真材实料,处理好详略;以 记叙为主,可以适当地插入议论;语言要准确、简练,有一定的文学色 彩。
(二)任务二 尝试撰写颁奖词
自学 结合课文内容,先前写的人物小传,写颁奖词。 互学 组内成员展示颁奖词,修改一份,准备展示。 展学 小组展示,其余小组认真倾听,准备评价。

对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刘建

对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刘建

对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刘建发表时间:2014-04-23T16:00:31.857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2月供稿作者:刘建[导读]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刘建近年,我区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

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第一,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

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

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弥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

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

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

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

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

教育部参赛六语山谷中的谜底刘建

教育部参赛六语山谷中的谜底刘建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学生2、学科:小学语文3、课时:第二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网上搜索《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之类的故事。

(3)、举例说明“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的含义。

教学课题:山谷中的谜底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3、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教学准备:PPT课件、收集与后一句话相关的故事或俗语。

教材分析:《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通过两位旅行者揭开了加拿大魁北克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里的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之谜这一过程,不仅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且展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领悟和思索。

要求学生读懂课文,了解雪松在逆境中生成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想象力,逻辑思维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方法:我首先组织学生交流:山谷在哪儿?那儿有什么谜?谜底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画山谷的简笔画师简笔画(指出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出示课文中揭示谜底的语句,引导学生读出“东坡只有雪松”的关键是由于“东坡雪大”及“雪松的本领”。

然后导学感悟,解读“弯曲”。

问学生雪松有什么本领,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在课文中找找、画画、读读。

引导学生认识雪松是在尽可能的去承受雪的压力而又实在承受不了的情况下才开始弯曲,才肯弯曲的,虽然是弯曲,但这里面有抗争的力量!最后出示两位旅行者启示的话,重点读第二位旅行者的启示,说说从这位旅行者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高中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单元能力整合 第六单元

高中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单元能力整合 第六单元

单元能力整合
3
二、结构的“常”与“变” 1.结构的构成 (1)依赖情节的力量; (2)通过情绪的勾连; (3)通过材料的组织。 2.层层推进 (1)线路较清晰,并且有规律性的频率; (2)为了保持这种线性结构,常常故意“延迟”小说的进展。 3.生活的横断面 指从事件的一点切入。 4.按照心理时序展开 主要指意识流小说,以叙述者的心灵为中心结构。
单元能力整合
16
“为什么,爸爸?”女儿幼稚地问。 老头儿有点生气地说道:“多少年了,我们听人说,意大利没有幸福, 幸福在我们这儿供不应求,从国外进口又贵得要命……现在却突然开了一家 专门出售幸福的商店。” “也许是发现了新的幸福产地。”女儿说。 “什么新的产地?在哪里?”老头发火了,“不是一直向我们宣传什么意 大利地下资源贫乏吗?没有石油,没有铁矿,没有煤炭,没有幸福……不, 这样的事情瞒不了人的。你想想,要真是那样,报纸不早就吹开了。不,这 一定是外国货。” “不过,”母亲温和地说,“这有什么不好呢?他们那里的幸福太多,而 我们一点也没有,所以向我们输出……不是很平常的事吗?”
再一次踱到幸福商店跟前的时候,他停了下来,久久地盯视着橱窗,然后断
然说道:
“你们可知道,我在想什么?这是假冒的商品!”
“我昨天刚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说是最小号的幸福在美国,价值数百美
元……在这儿用这样低贱的价格出售,怎么可能呢?光运费也比这贵上好几
倍。这是假的幸福,人造货,一点儿也不错。”
“可是许多人都在购买。”母亲怯生生地说。
单元能力整合
17
老 头 子 愤 怒 地 耸 了 耸 肩 膀 : “ 女 人 家 的 浅 薄 之 见 …… 如 今 大 家 在 饿 肚 子……粮食是最急需的东西……不,太太,不能这样,才积累了这么一星半 点的外汇,却糟蹋掉去换这种商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时无声胜有声,陶潜用“心” 感悟了生命的真谛并且为读者 留下空白,让读者去品味这种 “只可会意,不可言传”的意 蕴。
题目为《饮酒》为何诗中不 见一“酒”字?
• 梁朝的萧统指出:“有疑陶渊 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 酒,亦寄酒为迹者也,观陶渊 明饮酒诗,知其其情趣” 诗人虽以“饮酒”为名,却借酒 抒怀,寄托深远。 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推崇自然的 志趣
《饮酒》—知心
晓追求
• 通过对《饮酒》的读、赏,我喜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从中,我 读懂了陶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温馨提示:可从画面、字、词、句等方 面品读赏析)
• 思考:怎样理解 “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的情趣。 • 能否 把 字换 成 字?
•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说过: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性嗜 酒”,“常著文章自娱”,“不戚戚 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也是诗中 “心远”的内涵.
• 《归园田居 》 (其三)陶渊明 • • • • 种豆南山下, 晨兴理荒秽, 道狭草木长, 衣沾不足惜, 草盛豆苗稀 带月荷锄归 夕露沾我衣 但使愿无违。
云无心而出岫(山洞) 鸟倦飞而知还 —《归去来兮辞》
xiù
“此中有
你怎样理解 意,欲辨已 言”的内涵?
据说,陶渊明不会弹琴, 家里却放着一把无弦琴, 高兴起来就拨弄几下,对 他来讲,琴弦有没有声音 并不重要。“但得琴中趣, 何劳弦上音”。只要有看 琴弹琴的心情就够了!他 率真说自己:“少无适俗 韵,性本爱丘山”。
再读《饮酒》,我读出了诗人在与大自然 的亲近中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
《饮酒》— 明心
赏画面,你能图文匹配吗?
赏意境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来自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
飞鸟相与还 山 气 日 夕 佳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通过读、赏,我从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读懂了陶渊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心的纯净。
寅寺中学
刘建
•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意境。
陶渊明 :( 365-427),一 名潜,字元亮,浮阳柴桑 (今江西龙江)人。先后任 江州家酒、镇军参军、彭泽 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 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 辱身迎合权贵,于是在405年 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 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 居生活。被称为“隐逸诗人 之宗”。著有《陶渊明集》。
《饮酒》——知心
(一)初读《饮酒》
《饮酒》陶渊明
晓情趣
1.划分节奏 要求:2.找准重音 3.读出情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
初读《饮酒》, 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内
结庐在人境, • 心宁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而无车马喧。
(二)再读《饮酒》 要求:感受诗中真情。
《饮酒》陶渊明 • • • •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居易
其他不可及, 且效醉昏昏。 《效陶潜体十六首》 -------- 白居易


辛 弃 疾
金 元 好 问
须信采菊东篱, 高情千载, 只有陶彭泽 《念奴娇》 辛弃疾
一 语 天 然 万 古 新
豪 华 落 尽 见 真 淳
《论诗三百首》
清代著名 诗人黄遵 宪,名其 居室为
“人境 庐”
诗集为《 人境庐诗 草》,即 取陶渊明 诗意为名。
黄遵宪
“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 常常对着他笑。” ——梁启超
:你还有哪些疑问吗?提出 来,让我们共同探讨?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能否把“飞鸟”二字换成“鸟儿”? 既是眼前之实景, 又为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象 征
公元405年的一天, 40多岁的陶渊明为彭泽 县令,逢郡督邮来巡, 属僚告知应束带进见, 他长叹道:“吾不能为 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 里小邪”(晋书陶潜传) 即日解印挂职而归,上 任仅八十余日。从此他 彻底结束了仕途的努力 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 顾的走上了归田之路。
我的看法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晋陶渊明 独爱菊”“陶后鲜有闻”
周 敦 颐
陶 渊 明
屈 原
兰之于屈原,梅之于陆 游‘都有着特殊的机缘。
• 陆 游
《饮酒》—明
晓哲理
• 看文人学士赞《饮酒》
• • • • •
宽心应是酒, 遣兴莫过诗。 此意陶潜解, 吾生后汝期。 ——杜甫《可惜》
组诗《饮酒》二十首小序
• • • • • • • • • • • •
以 为 欢 笑 尔 。
聊 命 故 人 书 之 ,
辞 无 诠 次 ,
纸 墨 遂 多 ,
辄 题 数 句 ,
既 醉 之 后 ,
忽 焉 复 醉 ,
顾 影 独 尽 ,
无 夕 不 饮 ,
偶 有 名 酒
兼 余 比 夜 居 已 长 欢 , ,
• 惟其具有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采菊东篱 下”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 雾飞鸟的真趣。让我们把心灵的“焦距”调好, 虚怀若谷,去感受生活的情趣,感悟人生的真谛 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