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光明前途的斗争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1课 争取光明前途的斗争同步练习 中图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争取光明前途的斗争同步练习中图版一、重庆谈判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支持下,一面加紧准备内战,一面为了转嫁发动内战的责任,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玩弄起“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2.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为了力争实现和平建国,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
4.时间、地点:1945年;重庆。
5.结果: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
协定的主要内容是:双方“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等。
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二、转战陕北1.内战爆发(1)时间:1946年6月。
(2)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3)人民解放军作战目标: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4)战术:集中兵力打运动战。
(5)结果: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2.粉碎敌人对陕北的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
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
彭德怀率领西北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3.粉碎敌人对山东的进攻:蒋介石以重兵攻打陕北的同时,还向山东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
华东解放军通过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的精锐部队之一——整编七十四师。
三、挺进大别山1.时间:1947年6月底。
2.领导者:刘伯承、邓小平。
3.作战军队: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
4.意义:揭开了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
【问题1】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请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应该。
国民党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为维护其阶级利益,他们必然要反共反人民,坚持独裁内战,而不可能改变其既定方针。
但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在日本投降以后,迫切要求重建和平的生活,坚决反对内战;强烈希望国共两党携起手来,用和平的方法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形容道路曲折前途光明的成语

形容道路曲折前途光明的成语道路曲折前途光明,这句话在我国的成语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表达方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本文将介绍五个道路曲折前途光明的成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曲线救国曲线救国这个成语出自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
它形象地描绘了在困境中,通过曲折的道路来实现救国救民的目标。
在近现代史上,许多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不惜付出艰辛努力,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斗争。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不怕曲折,勇往直前。
二、扭转乾坤扭转乾坤这个成语表达了在艰难困苦中,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改变局面,取得成功。
这个成语鼓舞人们在逆境中不要气馁,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勇敢地去改变命运。
在很多历史故事中,英雄人物在濒临绝境时,都能坚持信念,最终一举扭转局势,取得辉煌的胜利。
三、峰回路转峰回路转这个成语描绘了在山脉之间行走,一路曲折,但终究会看到美丽的风景。
它寓意着在人生的道路上,虽然会有很多曲折,但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迎来美好的未来。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要有信心,相信前方有更美的风景等待着我们。
四、柳暗花明柳暗花明这个成语描绘了一幅景象:在一片黑暗的柳树林中,突然出现了一片明亮的花海。
它意味着在黑暗的时刻,总能找到一线希望。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前方必有曙光。
五、卧薪尝胆卧薪尝胆这个成语讲述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被吴国打败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于重新振兴越国,击败吴国的故事。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困境中,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为心中的目标付出艰辛努力。
总之,这些道路曲折前途光明的成语,既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鼓舞力量。
我们要学会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激励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奋发向前。
历史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1、虎门销烟: 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虎门销烟。
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2、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内容:(1)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2)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3.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1856—1860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北京,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3.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了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1、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爆发。
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牺牲。
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内容:(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3)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对中国最为不利)。
3.影响: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组成联军进犯北京,义和团英勇抗击。
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
2、1901年,李鸿章与八国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3.影响: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第1课近代工业的兴起1.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的洋务运动。
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有奕 ,在地方的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中国近现代史列举题

中国史(八上、下)事件类专题训练1.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2.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的战役: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4.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5.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战役:6.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7.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8.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9.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0.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的事件:11.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的会议:1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3.推翻清朝统治的事件:14.中国现代史的开端: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16.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17.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1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19.中国人民禁烟斗争得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的事件:20.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事件:21.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22.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23.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24.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25.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的事件:26.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条约:27.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28.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9.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30.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31.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的战役:32.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战争:33.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34.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基础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5.大大促进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事件:36.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事件:37.我国对台的基本方针:38.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依据的的法律文件:39.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后实行的土地所有制:40.我国对台基本方针形成的基础:41.标志着地主阶级被消灭的事件:42.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43.一五计划中取得成绩最突出的两个领域:44.标志中国现代工业化起步的事件:4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6.制定我国第一部宪法的会议:47.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的伟大构想:48.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的构想:49.最先实践了“一国两制”的地区是:50.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事件——51.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5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53.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54.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的标志事件:55.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事件:56.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事件:57.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事件:58.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59.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60.一五计划基本任务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行业:61.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的方针:62.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彻底失败的事件:63.标志着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事件:64.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事件:65.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事件:66.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取得彻底胜利的两次反帝斗争:67.建国初期巩固新生政权的两项措施(运动):68.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69.新时期我国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70.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大事:71.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的学校:72.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73.使“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变成了现实的科学技术:74.领导全民族抗战的战线:75.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76.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7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78.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标志:79.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80.西安事变的结果:8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82.使东三省沦陷的事变:8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84.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的事件:85.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86.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事件:87.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88.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的事件——89.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水稻专家是:90.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第一枪:91.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的事件:92.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的事件:93.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94.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95.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标志性事件:96.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的标志性事件:97.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会议:98.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99.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的事件:100.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的会议:10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的事件:10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的战略转移:103.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事件:104.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105.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是:10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107.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10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109.全国出现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发生在(事件):110.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11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指:112.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113.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114.建国以来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115.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116.改革开放的开端:117.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会议:118.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119.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的政策:120.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的事件:121.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的事件是:122.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是指:123.既是我国最早开辟的通商口岸,又是我国首批经济特区的城市是:124.发展成为我国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125.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的是:126.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会议是:127.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是:128.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129.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130.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理论是:131.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事件:132.我国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是:133.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标志:134.结束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的事件——。
解放战争

小结
这一胜利也证实了,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人 民逐步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制定 的救国和建国方案,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需 要,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 也正是如此,才可能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68亿 235.5万平方公里
士气低落,遭到各阶层人 基本完成土改,农民革命 民强烈反对,处境孤立 生产积极性高涨,后方巩 固,各阶层人民支持
战 役 名 称
起 讫 时 间
歼 敌 数(万)
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47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55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
解放战争第二年形势的重大变化 国民党 127万 61万 共产党 373万 150万 195万 100万
总兵力
正规军 机动性 士气
430万 200万
战线延长,大部分兵力 用于防守,机动兵力减少 士气低落,充满失败情绪
不需分兵守卫后方,机动 兵力大大增强 士气高涨,满怀胜利激情
各民主党派形成的社会基础,主要是 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 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 他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 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 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 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周恩来同郭沫若等在一起
重庆谈判时与民主人士在一起
经过43天的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 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 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八年级上册历史口诀

新版历史歌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鸦片战争(一)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鸦片牟暴利,鸦片输入中国后,中国贫弱更加剧。
1839 林则徐,虎门销烟长志气,销烟200多万斤,民族英雄后人记。
(二)1840 鸦片战,琦善与英搞谈判,民族英雄遭查办,1 8 4 2签条款,《南京条约》割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五处商口岸,近代历史此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1 8 5 6 到6 0,二次鸦片起战争,1860 占天津,10月攻入北京城,联军火烧圆明园,烧杀抢掠无人性。
沙俄乘机起歹心,系列条约不平等,割地一百五十多万,民族灾难更加深。
(二)金田起义太平军,1853 占南京,奋起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快人心。
(三) 收复新疆阿古柏侵新疆,自立为汗想称王。
陕甘总督左宗棠,主张收复我新疆,1876率清军,“先北后南”好方针,“缓进急战”打敌人,收复新疆快人心。
1884建行省,历史意义大得很。
三甲午中日战争(一)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名扬,指挥“致远”撞“吉野”,日军舰队遭重创。
(二)清朝政府太无能,《马关条约》又签定,“辽台澎岛”给日本,赔偿二亿两白银,让日办厂又通商,半殖民地更加深。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反帝爱国立战功,抗击联军逞英雄。
1900 铭记心,八国联军占北京,烧杀抢掠丧天尽,馨竹难书此罪行。
(二)1901要记住,《辛丑条约》受屈辱,赔款白银4.5(亿两),反帝活动被禁锢,东交民巷为使馆,拆毁炮台占铁路,“半殖半封”全形成,人民生活更痛苦。
五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新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央代表恭亲王,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兴工业办工厂,建海军开学堂,“自强”“求富”似梦乡。
洋务运动虽失败,未使中国得富强,但引科技和经验,客观作用不能忘。
状元张謇有主张,“实业救国”办纱厂。
民族工业步履艰,“三座大山”压身上,简单产品无力造,日用品前总带“洋”。
形容前途光明但还要忍耐的诗句

形容前途光明但还要忍耐的诗句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意思是尽管前方困难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
它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也暗示了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需要忍耐和坚持。
2.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句出自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描绘了竹子在经受无数磨难和打击后,依然坚定强劲的形象,寓意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像竹子一样坚韧不拔,忍耐坚持,最终迎来光明的未来。
3.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这是唐代诗人黄蘖禅师的《上堂开示颂》中的名句。
它形象地表达了只有经历过寒冷的磨练,才能迎来梅花的芬芳。
这句诗强调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需要经历艰辛和忍耐,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和美好的结果。
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选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句诗以沉舟和病树为喻,暗示了尽管目前可能处于困境中,但新的机会和希望总是会出现的。
它传达了一种乐观的态度,即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要忍耐并坚信未来会更加美好。
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源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它形容在山水迂回曲折的环境中,似乎无路可走,但突然又出现了新的景象。
这句诗寓意着即使在困境中,只要坚持忍耐,就可能会迎来转机和新的希望。
这些诗句都表达了前途光明但需要忍耐的含义,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坚定和忍耐,相信通过努力和坚持,最终会迎来成功和美好的未来。
它们也提醒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需要经历一些曲折和艰辛,才能到达光明的彼岸。
前途光明但也有阻碍需要克服的成语

前途光明但也有阻碍需要克服的成语
以下是6个前途光明但也有阻碍需要克服的成语及其赏析:
1.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虽然前途光明,但要实现目标,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2.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
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它强调了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有勇气和决心去克服。
3. 艰难险阻:指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
形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危险很多。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成功并非一帆风顺,需要面对并克服各种艰难险阻。
4. 卧薪尝胆: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决心,通过自我激励来战胜困难。
5. 乘风破浪: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
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这个成语表达了在面对困难和阻碍时,要勇往直前,敢于冒险,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6.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它鼓励人们要有勇气和决心,不畏艰难险阻,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
这些成语都表达了前途光明但也有阻碍需要克服的含义。
它们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要有坚定的信念,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并不断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争取光明前途的斗争一、重庆谈判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支持下,一面加紧准备内战,一面为了转嫁发动内战的责任,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玩弄起“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2.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为了力争实现和平建国,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
4.时间、地点:1945年;重庆。
5.结果: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
协定的主要内容是:双方“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等。
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二、转战陕北1.内战爆发(1)时间:1946年6月。
(2)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3)人民解放军作战目标: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4)战术:集中兵力打运动战。
(5)结果: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2.粉碎敌人对陕北的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
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
彭德怀率领西北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3.粉碎敌人对山东的进攻:蒋介石以重兵攻打陕北的同时,还向山东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
华东解放军通过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的精锐部队之一——整编七十四师。
三、挺进大别山1.时间:1947年6月底。
2.领导者:刘伯承、邓小平。
3.作战军队: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
4.意义:揭开了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
【问题1】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请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应该。
国民党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为维护其阶级利益,他们必然要反共反人民,坚持独裁内战,而不可能改变其既定方针。
但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在日本投降以后,迫切要求重建和平的生活,坚决反对内战;强烈希望国共两党携起手来,用和平的方法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一贯代表人民的愿望,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揭露和孤立蒋介石,毛泽东冒风险赴重庆谈判,在谈判桌上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较量,最终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使我党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
【问题2】为什么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探究: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战场主要在解放区,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御。
但我军在正确的作战方针(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指导下,英勇作战,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之后又粉碎了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这样,战争的形势就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反攻的条件。
毛泽东作出了英明的决策:“夺取中原,将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由守转攻,开始外线作战。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显然是在进攻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中共中央英明决策的结果,战场转向外线——国统区。
与此同时,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反攻,全国性的战略反攻开始了。
1.陪毛泽东赴渝同国民党谈判的中共代表,除王若飞外还有()A.朱德B.周恩来C.任弼时D.陈毅2.(2010·贵州遵义)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是()A.1945年8月B.1946年6月C.1947年6月D.1948年9月3.一位青年在1947年入伍,参加人民军队反抗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当时人民军队的名称是()A.国民革命军B.中国工农红军C.八路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4.刘伯承和邓小平被誉为战场上的最佳搭档。
1947年6月底,他们指挥的哪次军事行动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A.千里挺进大别山B.转战陕北C.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D.发动渡江战役5.“1947年7~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
”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重庆谈判B.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C.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粉碎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6.阅读以下材料:现在抗日战争已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
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行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
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毛泽东1945年8月28日在重庆机场的讲话请回答:(1)据材料,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2)为努力解决好以上问题,1945年毛泽东在谁的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参考答案: 1. 解析: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抵达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由此很容易确定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2. 答案:B3. 答案:D4. 答案:A5. 答案:B6. 参考答案:(1)保证国内和平,实行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
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
(2)周恩来、王若飞。
1.历史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
如五四运动时期的主题是民主、科学;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主题是打倒列强除军阀。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主题是()A.爱国、救亡B.民主、和平C.自强、求富 D.和平、发展2.自2009年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以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络绎不绝。
为了吸引大陆观光客,中国国民党党史馆设计制作了下图——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公仔。
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成果是()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签署了《双十协定》D.建立了新中国3.他的行动被称为“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
下图是他在延安机场向人们挥手致意的情形。
与此次行动有关的事件是()A.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B.国民政府迁都重庆C.开国大典D.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4.在国共签署的《双十协定》中,达成的协议内容包括()①坚决避免内战②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③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④双方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A.①②③④ B.①④C.①③④ D.①②④5.1946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解放军采取的作战原则是()A.主动出击,以攻为守B.发动群众,固守待援C.集中兵力,各个歼敌D.分兵拒敌,寸土必争6.下图的老照片是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A.1945年B.1946年C.1947年D.1948年7.2012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08周年纪念日。
为了纪念这位中国人民“伟大的儿子”,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八年级(2)班的同学们准备组织一次主题班会,需要搜集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活动,下列哪一项最适合()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C.挺进大别山 D.南昌起义8.1947年夏,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是…()A.朱德、彭德怀B.刘伯承、邓小平C.陈赓、谢富治D.陈毅、粟裕9.陈毅同志在1947年作诗道:“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
……”它描绘的是人民解放军()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B.进行战略大反攻C.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D.转战陕北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美国对国民政府援助统计简表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什么?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主要史实。
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制定了怎样的战略战术?结果如何?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材料二材料三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5月9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怎样才能“挽救祖国的危亡”。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中的老照片,指出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代表是谁。
(3)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 1. 解析: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在日本投降以后,迫切要求重建和平的生活,坚决反对内战,民主、和平成为当时的主题。
答案:B2. 解析: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指的是国共在抗战结束后举行了重庆谈判,重庆谈判最大的成果是签署了《双十协定》。
答案:C3. 解析: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到达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引起极大的轰动,一些民主人士称毛泽东等敢冒风险来重庆,是“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
答案:A4. 解析:在《双十协定》中,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答案:C5. 答案:C6. 解析:A项抗日战争才结束,全面内战还没开始;B项是内战爆发,国民党全面进攻的时间;C项是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时间;D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战略决战开始的时间,所以答案是C项。
答案:C7. 答案:C8. 解析:1947年6月底,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
答案:B9.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47年”及“江汉飞传刘邓捷”,可以判断出陈毅诗歌描绘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从此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答案:B10. 参考答案:(1)扶蒋反共。
控制中国,在中国建立亲美反共政府。
(2)内战爆发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力量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作战方法。
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1. 参考答案:(1)民族内部团结一致,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为洗雪近代中国的耻辱,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2)国民党:蒋介石、张治中。
共产党: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3)国共双方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同发展;打内战,会损害中华民族的利益。